查看完整版本: 高华:再探林彪事件幕后

yingyinc 2015-2-8 15:34

高华:再探林彪事件幕后

高华:再探林彪事件幕后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A5NTI4Mg==&mid=203844879&idx=1&sn=f8aa47af2845dae46bb83a611102f175#rd[/url]

高华/文

  

林彪事件是非常非常大的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这个事情从1971年9月开始,当时的中国官方就已经发布一些文件,提供对林彪事件的解释。有关这个事件更详细全面的档案,到今天还没有开放。关于三叉戟飞机是自己下来的还是被打下来的,有无穷的疑问,但是我既不知情也不清楚,有待于将来材料对外开放以后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

  

我希望对林彪事件能有一个新的考察,一个再探索,从历史的一个比较长的时段来看林彪事件。我有几个问题,比如当时林彪为什么要出山?毛泽东为什么要他出山?等等。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林彪事件从一个比较纵深的角度来谈,它反映着当年的中国体制方面的一些因素,反映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方向,不仅仅是一个林彪个人命运的问题。

  
毛泽东为何拉林彪出山

  

文革初期,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要打倒刘少奇,对这个问题,毛是有反复有思考的。毛以后和斯诺在1970年有一个解释,毛说我在1965年 1月制定二十三条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政治上必须把刘少奇搞掉。1965年到1966年上半年,毛泽东在倒刘这个问题上是一层一层地剥笋子,毛在1966年6月10日和越南的胡志明主席谈话的时候就说过,他的政策就是剥笋子,一层一层剥。应该说,毛泽东已经决定在1966年的上半年必须把刘少奇彻底打倒。这是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毛泽东对邓小平已经有很深的失望。邓小平早先就是毛泽东接班人梯队的重要成员,毛泽东的接班人从来不是一个人,他有一个接班的梯队,有一个候补对象在那。当毛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比较明确了刘少奇的中共第二号人物的同时,毛实际上已经为刘少奇准备了另外一个同事,这位同事就是邓小平。1953年邓小平被任命为党中央秘书长,1954年邓小平担任政治局委员,到1956年党的八大上担任总书记,这都是毛对党的接班人体制上很重要的一个人事布局。应该说,他的本来意思是制约牵制刘少奇,但是没有想到,原先刘和邓这两位同事是毫无工作渊缘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两个人居然慢慢走到了一起,在许多问题上,刘和邓有高度的默契,这是毛没有想到的。


中共“九大”后的林彪与毛泽东

  

当然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邓小平的主要工作是领导中苏论战,也就是反修的问题,他对国内的工作当然也参与领导,仍然对国内的政策有重要的影响,也参与决策。六十年代初刘少奇的一些重要的政策,特别是七千人大会前后的政策邓都是表示支持的。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邓小平对林彪的一些过分吹捧毛主席的言论已经表示出不同看法。当时,邓小平就已经提到,现在出现了一种对毛泽东思想和对毛主席庸俗化的宣传。邓小平是唯一一个在中央领导层中敢于在毛面前说这个话的,这是在毛主持的中央常委会上邓小平说的,他说出现了这种庸俗化的宣传思想,要改变。1964年下半年,对刘少奇指导的四清、王光美的桃园经验,邓小平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但在大的方面上,没有把他的意见全面地表达出来。刘少奇在1964年下半年的四清,引起了毛泽东的很多不满,邓小平和刘少奇有差异,但邓没有公开、明确、全面地站在毛的这一边,特别是当毛主席批评了刘少奇以后。1964年的12月底,毛主席当面对刘少奇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动一个小指头就能把你打倒”,像这样的一种明显的公开的批评以后,邓小平没有迅速地跟上,没有跟毛主席批刘。当然,1964年底毛对邓小平还有一个不满意,就是邓小平对毛主席健康的关心,请毛不要来参加一些具体的工作会议的讨论,引起了毛主席很深的误会。一个不让我发言,一个不让我开会,毛主席不高兴。特别是到1966年的6月和7月在派遣工作队问题上,刘少奇和邓小平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本来邓小平是毛主席重要的接班人梯队里面的成员,但是到了1966年的上半年,毛主席开始对邓小平有了想要放弃的想法,不想让他接班了。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林彪在历史上一贯支持毛泽东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刘和邓是铁杆毛派,林彪情况更是这样。林彪在历史上一贯是支持毛主席的。在历史上的几个关键时期,特别是在 1929年关于江西的红四军发展问题上,关于建军路线的这些讨论中,林彪以一个青年将领的身份公开地批判他的老上级朱德,在朱毛争执中旗帜鲜明地站在毛的这一边,这是历史上林彪对毛主席的第一个最大的支持。林彪是朱德的部下,他敢于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马上把脸放下来,坚决支持毛,这是历史上给毛留下的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事。

  

第二次支持是在困难时期的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会议的基本调子是检讨过去的错误,只有林彪的发言和整个会议气氛完全不一样。他说,检讨我们以往的历史,当我们的工作顺利的时候就是毛主席的指示得到尊敬的时候,当我们不顺利的时候往往就是毛主席的指示不被大家重视,不尊敬的时候。他这次的发言,是在毛泽东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一个巨大的支持。第三点,早在1945年共产党七大开会的前后,毛泽东安排他的部下,革命的同事,在前面领头,开展对彭德怀的批判,在这次批判中,林彪的讲话虽然不多,但也是公开地批判彭德怀的。

  

给毛泽东的看法是,林彪这个人能充分领会伟大领袖的意图,再一个敢于承担,有担当,旗帜鲜明。1959年毛泽东把林彪搬上庐山来批评彭德怀,林彪都是面对面地对彭德怀进行批判,所以说这个人是旗帜鲜明,敢于担当,而且对毛主席的意图有充分的领会。到了1966年2月至3月,毛部署江青搞了部队文艺工作会议纪要,为了加强对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和分量,毛泽东指示林彪对于江青的这个会议要给予支持。毛亲自在会议纪要上加了几句话,就是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组织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的会议纪要。林彪是欣然接受,这些都使毛对林彪满意。


1966年,在天安门城楼上,林彪的位置已经取代了周恩来

 

第四点,毛泽东要发动“文革”,这不是一般的事情,林彪说过,发动“文革”靠两个东西,一个靠毛主席的伟大威望,一个靠人民解放军的支持。我觉得林彪这句话讲的是对的,毛泽东发动“文革”离不开军队作为坚强的后盾,他虽然是军委主席,但是还是需要有一些人帮他打理军队,林彪在党内在军内都有很高的威望,林彪代毛主席管军队,毛放心。毛更知道,他必须再给林彪一些东西,激励林彪的东西。

  

第五点,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林彪这个人戎马一生,但是老天对他不公平,身体不好,多年来精神萎靡不振,毛泽东对于林彪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他一方面关心林彪的身体,鼓励他振作精神加强锻炼,另外一方面也很满意林彪的这种身体和精神状况。


“文革”中叶群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一点,控制林彪接触的信息,林彪所有的信息都是由叶群控制的。第二点,给林彪的意见和批示“把关”,这都是林彪同意的,因为林彪知道他太太有这个政治敏锐性,所有的文件都一定要等他老婆看了以后才能送给毛主席。一定要迟一个小时,甚至要迟一天,等太太的意见,

  
叶群如何成为林彪的当家人

  

叶群这个人物在林彪的身边特别重要,她是个所谓知识分子出身,属于1937-1938年去延安的革命女性,那时去延安的女性很多,她是其中之一。

  

叶群在延安整风中被整过,整的时候不知道是神志昏迷还是半真半假,曾经把面盆当成尿盆,用一个盆,那个时候比较困难,这个盆洗脸用,打饭用,尿盆用,三用,也就是说被整得不轻。当时叶群曾经是王明担任校长的中国女子大学的校部机关的一个科长,所以从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一定要找一棵大树,找一个大锤,终于找到了林彪。

  

她是有文化的,懂俄文,曾经在50年代翻译过俄文的东西,在50 年代漫长的十年中,跟她的夫君一同韬晦,闭关不出,深刻地研究宫廷政治,深有心得,夫妻共同在读书。林副统帅读书不是在“文革”,“文革”期间基本不读书,他读书是在50年代,苦读,天天读书,研究宫廷政治学,而且是夫妇共同把书读。

  

叶群和江青有共同点也有差异,两个人都有野心,都有文化,当她们跟夫君结婚以后,都还增加一个新特点,就是作风霸道,本来不霸道,但与权力接近了以后就霸道起来了。这两位都会说话,一方面这两人都会讲意识形态的大话,江和叶是一样的,都会说,满嘴大话,同时又有农民革命女寨主的风格。

  

江青自称老娘,叶群自称姑奶奶,这是很有意思的革命文化中出现的情况,所以既会讲革命的意识形态的文化,马恩列斯毛都会讲,同时也会讲寨子里面的语言,跟她们的先生都学会了很多。但是林彪在这方面说得很少,林彪是不太说的。

  

那么,叶群和江青的不同点在哪里?江青完全不能当毛的家,江青是听毛的,当然,江青能影响毛,这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是,江青不能左右毛,毛太英明了,谁都不能骗他。

  

而叶群基本可以当林彪的家,林叶是夫妻店,林彪在50年代漫长的赋闲十年里面,已经形成了对叶群的依赖性,他们两个在家里冷冷清清,但应该讲夫妻是共患难的,他对太太形成了高度依赖。

  

而叶群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对宫廷政治学很有研究,林彪从多年的经历中间相信叶群的判断力之准确,而且林彪身体不好,精神倦怠,成天没有兴趣,又不喜欢吃,也不喜欢玩,这个灰暗的人生啊。成天研究宫廷政治学有什么意思?比如我们的贺龙元帅对食品对体育等都有一些爱好,可是他们两个都没有,天天枯坐在房间研究二十四史,所以心情灰暗,而且需要叶群打理内外事务。

叶群与“四大金刚”夫妇的合影

  

“文革”中叶群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一点,控制林彪接触的信息,林彪所有的信息都是由叶群控制的。第二点,给林彪的意见和批示“把关”,这都是林彪同意的,因为林彪知道他太太有这个政治敏锐性,所有的文件都一定要等他老婆看了以后才能送给毛主席。一定要迟一个小时,甚至要迟一天,等太太的意见,他对他太太的这个政治敏锐性有很高的评价。

  

每一次上天安门,叶群给林彪的意见把关,把关的核心是捧毛、捧江,给他的所有意见都要加上捧毛主席、捧江青的内容。我们现在知道林副统帅每一次上天安门都是叶群导演的,就是只能比毛主席早一分钟到,为什么呢?早到太多的话抢毛主席的风头,迟到的话,对伟大领袖大不敬。对这个一分钟的把握是很难很难的,叶群不知道费了多大劲,林副统帅跟随毛主席八次检阅红卫兵,非常非常吃力的一件事,你早到五分钟十分钟在那儿干吗啊?你是不是结党营私啊,你是不是跟别人打招呼,要拉拢人心啊?所以叶群给林彪设计的是早到一分钟的策略,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第三点,协调和毛、江的关系,因为林彪有的时候和江青打交道的时候需要叶群协调。第四点,代表林彪指导军中重要的人事事务,叶群是管军队的,这个女人不简单,她是军委办事组的女当家,林彪看起来是个当家的,但所有指示都要经过她。

  

叶群参加军委办事组是毛的意见,毛对叶群的揽权都知道,但是不加以制止,他是把叶群看成林彪的替身来看待的。


林彪的“一号命令”

 

毛主席最喜欢的是林彪不管事,或者是指定性的,我叫你做什么你做什么。我们知道1969年珍宝岛事件以后,有一个中苏两国副外长的谈判,在北京谈判的前几天,林彪非常紧张,林彪开始管事了,他提了一个口令传达给黄永胜,叫全国的机场把飞机都隐蔽进去,开始战备,等等,被军委的一个副总参谋长阎仲川加了几个词叫林副主席一号命令。这件事犯了大错,为什么,他是报给毛主席的,报毛和报给黄永胜是同时,他应该先报给主席,主席批准以后再往下报,他不应该同时。这件事情果真毛主席知道以后,极不高兴,下令汪东兴烧掉。林彪自己也知道他犯了一个大错,就在这一天他批了这个通令以后,当天晚上他书写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提醒自己,要顺从毛主席,他后悔了。因为1967年有一天,林彪调动一个连的兵力都报到毛泽东那里,毛批准以后才调动一个连的军队。全国进入战备紧张状态你是这样一个态度,果真毛泽东不高兴,林自己也知道了。林彪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经常会犯错误的。毛主席最喜欢的是林彪不管事,一旦林彪要发号施令了,毛主席就不高兴了,而这一次应该讲林彪并不是有其他的野心,是毛主席的猜疑心在作怪。

  
庐山会议之后毛是怎样对付林彪的

  

第一个抛出陈伯达。第二个批陈整风。第三个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第四个,向全国人民公开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的谈话。我印象还很深,林彪事件之前,人民出版社发行一个小册子:毛主席1970年会见斯诺的谈话,发行小册子在全国宣传。就在这个讲话中,毛主席说,四个伟大讨嫌,四个伟大是谁封他的,是林彪封给他的,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简称四个伟大。林彪事件之前,这个小册子就传啦。

  

1971 年8月份开始,毛主席南巡,打招呼,为批判林彪做准备,他的南巡讲话,汪东兴写的纪要基本上是真实的,各地的讲话大致内容相同,是为废林彪做准备的。还有一个,毛主席和江青真是高度配合,真的是政治夫妻,兵不厌诈,江青在1971年夏天为林彪拍一个照片,名字叫“孜孜不倦”,林彪在学毛选,麻痹林彪。



林彪、叶群与林立果、林立衡


“九大”之后,林彪由盛转衰



林彪的一些想法在九大上和毛泽东是有分歧的,林彪是比较主张“文革”结束国家开始搞现代化,恢复常规恢复秩序,毛泽东要不断革命。毛废弃了陈伯达给林彪写的稿子,那个稿子是林彪比较欣赏的,就是“文革”结束以后,应该搞经济建设。毛不看,用的是张春桥的稿子,张春桥的稿子就是继续革命不断革命。那么,林彪在九大作政治报告的时候,事先稿子是一个字都没有看的,他是很不高兴的。九大上,毛主席正式安排林彪为接班人,又来试探林彪了。九大时间开得很长,开了20 多天。有一天开会选举大会主席团,毛主席说选举林彪同志作主席团主席,吓坏了林彪,好在林彪反应快,马上拉了话筒说选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主席,然后林彪说流眼泪就流眼泪,流着眼泪歌颂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在九大庄严的主席台上,两个人演出了这一场试探与反试探的一场戏。另外,毛主席在这次会议上,借用外电的话表达了自己的不安,主要借用苏联人的话,说“我们现在是军事官僚集团”。



毛主席在九大上安排林彪系统的人当了政治局委员,但又做了其他的布局。他任命了许世友、陈锡联担任政治局委员,他也让李先念担任政治局委员,几个老臣,刘伯承虽然双眼失明了也还是政治局委员,叶剑英也是政治局委员。所以,林彪并没有真正实现清一色,特别是大军区司令员这一级,林彪最希望能洗牌的这一级,毛泽东坚决不让林彪染指,大军区司令员这一级全是毛主席定的,林彪对广州军区只能有一个建议。


林彪推出林立果犯了大忌



毛岸英同志牺牲了,毛岸青的身体又不太好,1970年的7月份,林立果被隆重推出,给毛主席和江青造成巨大的心理上的一个反应,因为他们两位都没有儿子啊。怎么推出的?七月二十几日安排得很好,专门安排的,林彪视察军委的一个新工厂,特地安排儿子跟他一起走,录像在军中所有单位播放,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七月下旬,林立果作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讲用报告,这个讲用报告长达七个小时,讲了一天,七万字,这个报告毛泽东当然看到了。


林彪昏了头了,居然在家里欣赏得不得了,说这个报告不仅语言像我,思想像我,连讲话的声音都像。他韬晦了几十年,所以我们讲人有的时候会利令智昏的。这个报告到了毛泽东那儿,包括军队空军对林立果的吹捧,毛产生了负面的看法。本来毛泽东对林立果是有一点欣赏的,因为林立果是好动脑筋的人,动手能力很强,他是北大物理系的,喜欢搞一些军械等。特别是在1969年林立果突发奇想,将张家口以北的一个山劈掉一半,放一个雷达,说这个雷达放上去以后,莫斯科要对中国放战略导弹的话这个雷达可以提前知道。毛主席非常高兴,亲自接见林立果,称他是革命小将,敢想敢做。毛主席鼓励了,林彪本应该谦虚一点,但是他忘掉了,他以为毛泽东称赞他儿子了,他就要隆重推出。主要林受了刺激,毛远新这个时候在沈阳军区不断受提拔,现在他要赶紧提拔林立果。毛主席的反应是,林彪同志认为自己身体不好了,这么快这么着急地把他的儿子也推作接班人了,这是主席跟江青、康生等人的小范围的谈话。康生直接在主席面前说,林彪昏了头了,怎么能隆重推出自己儿子呢,特别是毛主席没有一个健康的儿子的时候,更不能推出。


(本文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yingyinc 2015-2-8 15:36

“九一三”事件考疑:林彪最后的时光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A5NTI4Mg==&mid=203844879&idx=2&sn=ed303cf7c799396501d4b829ef7c6a60#rd[/url]

韩钢/文


关于“九一三”事件,官方著述基本沿袭了事发之后不久下发的一系列中共中央文件的说法,这些文件包括:1971年9月18日中发57号,关于林彪出逃的《中共中央通知》;1971年10月6日中发65号,《中共中央通知》;1971年11月14日中发74号,《中共中央通知》(印发《“571工程”纪要》和影印件至相关级别);1971年12月21日,中发77号,《中共中央通知》、《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等等。

  

海内外研究者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为止,各种说法的依据大多是直接或间接当事人的回忆,鲜少原始文字资料的支撑。笔者推测,除了亲历者个人存留的某些零星文字资料(如笔记、日记、字条、电话记录之类),“九一三”事件很可能没有多少人们通常熟悉的那种系列原始文献档案;非要说有,恐怕主要是事发之后官方专案机构的大量原始审讯记录、交代材料、证人证言等。目前也不大可能寄望披露这些材料。一个相当的时期内,亲历者的回忆和口述仍会是还原这一事件最重要的史料。

  

在诸多回忆和口述里,来自健在的林彪家人的回忆无疑是最值得重视的材料之一。健在的林彪家人,有林彪的女儿林豆豆和她的丈夫张清林(事发时尚是未婚夫),还有就是林立果的未婚妻张宁。就与事件的关系而言,林豆豆又是最重要的亲历者。众所周知,林豆豆的说法自事发始即与官方结论相异,因鲜见于正式文本,多属坊间传言。2004年台北出版李晨著《世纪风铃》,披露了《林立衡“九一三”后写给中央的材料》,很快在网上流传。材料并非典型的回忆,而是林豆豆1980年3月写的申诉材料,材料寄至郑州市委负责人转河南省委负责人,转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据研究者核实,林豆豆承认材料为她本人所写,但她并不认识李晨,也未将材料提供给李晨。去年香港出版的《林豆豆口述》(舒云整理),再次收录了这份申诉材料,题为《我所知道的“九一三”事件》。遗憾的是,该书并非林豆豆所编,甚至“未经林豆豆本人审阅”,且“有删节”。据研究者考证,《世纪风铃》和《林豆豆口述》的编著者都对这份材料作了改写。两个修改稿和原稿的差异,已有研究者做了仔细对比和甄别,此处不赘。无论如何,这都不能不减损其史料价值。

  

话说回来,这份材料(以下简称“林豆豆材料”或“材料”)毕竟是公开发表的林豆豆关于此事的唯一文本,人们格外关注。严格说来,申诉材料还是属于记忆性质的史料,虽然也算第一手资料,但不宜简单采信,而需要与其他史料比对和参照,或证实,或证伪,或存疑。“林豆豆材料”披露了“九一三”事件的若干细节,不少是他人未能也不能提供的情节,但也与其他亲历者的记忆有一些龃龉,留下不少疑点。本文将以此为主要对象,结合其他一些亲历者的回忆或口述,对若干史实叙述的疑点作一讨论。

  
林立果同林豆豆谈了什么

  

“材料”是从1971年9月7日讲起的。现有回忆和口述都证明,林豆豆、张清林还有张宁正是这一天到北戴河的。(参见《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中华儿女》1999年第2期;刘吉纯口述、丁丑整理《难忘的“九一三”前夜--一个警卫人员的回忆》,《历史学家茶座》第一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林彪卫士长李文普、警卫参谋刘吉纯(据李文普说,刘吉纯是从总政治部保卫部调到八三四一部队挂名为警卫科副科长的,担负林彪的警卫工作。参见《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都回忆,林豆豆这天一到北戴河,就被林立果找去密谈。李文普说,林豆豆、张清林、张宁和空军政治部保卫部的杨森9月7日上午十一点多钟从北京到达北戴河;到了不久,林立果就把林豆豆接到57号楼林立果住处密谈。刘吉纯说,9月7日上午,林立果、林立衡等从北京飞到北戴河,午后张清林和杨森找到他,说不知林豆豆被老虎弄到哪里去了,要刘赶快把主任、老虎抓起来。(《难忘的“九一三”前夜》)刘吉纯所说有的恐怕不实,据李文普文章,林立果此前已在北戴河(《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不可能与林豆豆等人同行;但刘听说的“林豆豆被老虎弄到哪里去了”,算是对李文普所说的林立果、林豆豆“密谈”的一个佐证。

  

密谈的内容,李文普、刘吉纯当然不会知道。但林豆豆随后向李、刘等人打招呼,告诉他们林立果要“挟持”首长,多少透露出一点“密谈”的信息。刘吉纯说,9月7日晚上林豆豆要他去她那里,“她说,主任(即叶群--引者注)、老虎(即林立果--引者注)在外面做了坏事,被上边知道了。他们怕挨整,在北京待不住了,想挟持首长(林彪)到外地去。”刘还说,9月12日晚上十点半左右,林豆豆又一次告诉他和李文普:“主任、老虎要挟持首长到广州去,在广州呆不住就去香港”。(《难忘的“九一三”前夜》)林彪的秘书宋德金可以佐证刘吉纯的说法:“大约9月10日,八三四一部队警卫科副科长刘吉纯把我拉到僻静处,悄悄对我说:‘豆豆(林立衡)说,主任(叶群)与林立果要挟持首长(林彪)外逃,怎么办?’我听了之后,大吃一惊,继之又平静下来……”(宋德金《真实的林彪--林彪秘书最后的回忆》)李文普也回忆,9月12日“这天下午,我在平台上乘凉,林豆豆突然对我说:‘林立果尽干坏事,要害毛主席,他们还要去广州。万一不行就让首长去香港,你不能让首长上飞机走。’”(《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林豆豆对刘、李两人所说,很可能就是林立果同她“密谈”的内容。

  

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历史情节,甚至可以说是“九一三”事件的第一个信号。林立果正是第二天就回到北京,与“小舰队”的人具体密商杀害毛泽东、“南逃”广州和香港的计划的。令人不解的是,“材料”对这次“密谈”却没有只言片语,人们只能从“材料”的其他叙述中判断。林豆豆在“材料”里说,从9月7日开始,她就逐个分别找刘吉纯、李文普及林彪身边的卫生员陈占照、张恒昌(据李文普的文章,张恒昌、陈占照的身份是内勤公务员。参见《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反复谈话”。谈些什么,“材料”没有直接说,只能从这段叙述了解:“开始,李文普并不相信我说的林立果要带首长(林彪)去广州,万一不行就让首长去香港以及林立果还要害毛主席的事,后来他也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头,向我说了叶群和林立果瞒着林彪所干的一些事情。”(《林豆豆口述》)

  

如果可以判断林豆豆、刘吉纯、李文普所说就是“密谈”内容的话,那么,“密谈”内容不会只是这么简单。林立果、叶群为什么要杀害毛泽东,要“南逃”广州和香港,这些都会在“密谈”中涉及。遗憾的是,“林豆豆材料”不仅未能详述,甚至几无交待,留下的只是悬疑。

  

十多年前,张宁出版的书称,“九一三”事件过去多年以后,林立衡亲口向她讲述了那天林立果找她谈话的情况:(9月7日)下午三点前,林立果接林立衡到57号楼单独谈话。林立果对林立衡说:“自从庐山会议以后,一组(毛泽东代号)揪住主任不放,几次检讨通不过,现在又趁首长到北戴河休养,跑到南方巡视,到处公开接见讲话,放风,最终目的是要打倒首长。首长身体差,一旦有什么事,怎么吃得消?刘少奇、彭德怀的例子摆着。首长又不肯服个软、认个错。一组已经摆开阵势,绝不会放过首长。与其等死,不如孤注一掷,做一次拼搏。”“她问:‘你准备怎么拼搏?主席威信高,稍有不慎,首长更被动。’立果说:‘反正形势对首长非常不利,坐着等死不如主动出击,说不定有一线希望!我想再看看形势发展,实在不行就跟一组硬干!或者到广州另立中央,再不行就上山打游击。’”“林立衡急于摸清叶群和林立果的真实底细,问林立果:‘形势真的那么糟?首长的态度怎么样?他知道吗?’林立果说:‘首长还不知道,事情没考虑成熟前,不能跟他说。’”(张宁《自己写自己》,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这段叙述第一次详细披露了林立果与林豆豆密谈的情况。张宁还提到,9月8日晚上7点多钟,林立果去56号楼又与林豆豆单独谈话20多分钟。她说这也是林立衡多年后告诉她的,这次谈话是林立衡要求的,是最后一次争取阻止林立果回北京,但林立果始终不开口,神情上却流露一点犹豫。(《自己写自己》)然而,张宁不是直接当事人,这段转述有待林豆豆确认。

  

前些年,原空军政委高厚良口述说,(9月)7、8号两天,林立果把谋杀毛泽东不成就去广州另立中央,再不成就去苏联吃洋面包、当“寓公”的计划,告诉了林豆豆,谈了两个多小时,林豆豆自己说“当时怕林立果对自己下毒手,都曾向林立果表示‘跟你们走’”。高厚良还说,林立果向林豆豆说过“首长也同意”。(高厚良口述、高德明整理《“9o13”之后的林立衡--暨说给林豆豆的知心话》,《中华儿女》2000年第9期)高厚良披露的情况相当重要,这说明林豆豆不仅知道林立果要去广州,而且知道他们还可能去苏联。高厚良口述在“去广州另立中央”这一点上,与张宁的转述吻合;不同的是,张宁转述中提到的“孤注一掷”、“做一次拼搏”,在高的口述中具体化为“谋杀毛泽东”;而高所说林立果要去苏联吃洋面包、当“寓公”的计划、林豆豆出于担心表示跟林立果走、林彪也同意等情节,张宁的转述完全没有涉及。高厚良同样不是直接当事人,高又没有说明材料的出处,其口述目前很难作为参考的依据。

  
林彪对毛泽东南巡讲话有何反应

  

林立果、叶群要去广州甚至香港,还要谋害毛泽东,直接原因是得知了毛泽东的南巡谈话。1971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出京南下,先后到了武汉、长沙、南昌、杭州、上海,沿途同地方党政和大军区主要负责人谈话,严词点名指责林彪,多次使用“突然袭击”、“分裂党”、“急于夺权”等政治斗争惯用的词语,发出“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还没有解决”的告诫,实质上预警了新一轮“路线斗争”。官方著述断定,林彪、叶群得悉毛泽东南巡谈话后终于作出杀害毛泽东、武装政变的“疯狂的决定”。(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据李文普回忆:“9月6日,周宇驰带着毛泽东巡视南方接见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党政军领导干部批评林彪的讲话材料来到北戴河见了林彪、叶群、林立果,谈话内容,我不清楚。”(《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这个叙述值得追问。李文普是卫士长,按规矩不可能看到这个讲话材料,周宇驰、林立果、叶群也不大可能给他看,那么,李文普怎么知道周宇驰带来的是毛泽东的南巡谈话材料?反过来问,如果李文普得知,那么,当林豆豆告诉他林立果、叶群要杀害毛泽东、“南逃”广州和香港时,一开始他为什么不相信?这些细节,李文普的文章都未交代清楚。

  

退一步说,假如林彪得知毛的南巡谈话,熟稔毛泽东性格的林彪不会不了解事情的严重性。问题是,林彪有什么反应?他准备如何应对?这是解读林彪在“九一三”事件中的心理和行为的又一个关键性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亲历者披露任何相关史实,包括林豆豆。没有披露,可能的原因是:第一,完全不知情;第二,虽然知情,但碍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披露;第三,林彪没有态度或有态度但深藏不露;第四,根本不知道毛的南巡谈话。无论是何原因,只要史料不充分,很难确认林彪主谋或参与了杀害毛和“南逃”的策划。


高德明的一篇文章称:9月7日上午,周宇驰驾驶直升机将顾同舟15页纸的情报送到北戴河。林立果领着他去见了林彪、叶群。拟定了三套方案:一是动员江腾蛟去上海、杭州组织王维国、陈励耘杀害毛泽东,让于新野先去上海、杭州侦察毛泽东的动向并观察王、陈二人态度;二是如谋害不成,就带黄、吴、李、邱到广州另立中央,实行地区割据;三是作最坏打算,为北去苏联作准备。事后,周宇驰曾向舰队成员说:“林副主席很动感情,抱着我的双肩说‘宇驰同志,我把一切都交给你们了!’”高文还说,林立衡当时曾问林立果:“首长知道暗杀主席的事吗?”林立果肯定地说:“他也同意。”(高德明《林立果在“9o13”前的六个昼夜》,《中华儿女》 2000年第12期)以高文的说法,林彪不仅知道毛的南巡谈话,而且参与了策划,至少知晓杀毛、南逃、北叛三个方案。问题是,高文没有出处,无法为据。


一直随卫林彪、最为林彪信任的李文普,倒是提供了从9月7日到12日的6天里林彪一些令人费解的零星动态:

 

(9月7日)林彪看到张宁、张清林,很高兴。叶群问他满意不满意时,他表示:“满意,很满意,一个老红军的女儿,一个劳动人民的儿子,很好!”

  

(9 月8日)这一天,林彪一切如常,96号楼很平静,林彪也没有问我林立果到哪里去了。到了晚上,林立果从北京打来电话,说已安全到达北京,要我报告首长,我马上报告林彪、叶群,林彪点头说:“好!”

  

(9月)9日,北戴河96楼比较平静。海里有人游泳,山上警卫森严,“林办” 的人却像平常一样各忙各的。

  

(9月10日)当天下午,林立衡带了张清林、张宁、杨森去山海关游玩,买了一些送给林彪、叶群的小礼品,林彪见了礼物很高兴,叶群叫我给他们照了相。

  

(9月12日)上午,林彪叫我收拾一下东西,准备去大连……晚饭前,林彪也没有说要走,而是和叶群一起为林立衡、张清林举办婚礼,要我准备照相。叶群领着林立衡、张清林到林彪面前,说“张清林求婚,豆豆同意了,今天晚上就举办一个‘订婚仪式’。”林彪说:“很好嘛!祝贺你们订婚啦!”叶群把我叫进客厅,给林彪、叶群、林立衡、张清林照了合照;又强拉着林立衡、张清林接吻,拍了照,又让女儿女婿出去同工作人员一起合影留念。(《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

  

见准女婿、准儿媳,拍照合影,高兴收到小礼品……用李文普的话说,林彪这几天“平静”、“如常”。难道这就是林彪知悉南巡谈话后的反应?到底是知晓南巡谈话,但表面“一切如常”而暗中密谋;还是虽然知晓南巡谈话,但打算以不变应万变;抑或干脆蒙在鼓里,不知道南巡谈话?这些都还是未知数,林豆豆的“材料”也没有任何说明。

  
林彪到底要去哪里

  

林彪对毛的南巡谈话有何反应,不得而知;但那几天他打算去大连,却是几位亲历者都肯定的。

  

林豆豆的“材料”说:“9月7日,首长对我们说的是去大连,叶群为了不让首长去大连,就叫李文普和刘吉纯对首长撒谎,说大连的水,首长不能喝。”(《林豆豆口述》)李文普证实了林豆豆的说法:“(9月12日)上午,林彪叫我收拾一下东西,准备去大连。大连是林彪常去的地方……我以为林彪真是去大连,按惯例给大连市交际处打电话,要他们检查一下房间,调控好林彪住房的温度,并对其他注意事项提出了要求。我又收拾了林彪随身带的东西。”(《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刘吉纯也说:“9月10日,我和林立衡碰了一次头,两人都未发现新情况,只听说准备去大连。”(《难忘的“九一三”前夜》)

  

众所周知,同在北戴河的叶群、林立果另有打算,准备去广州、香港。这个情况大概是林豆豆最早知道的。从“林豆豆材料”看,她最先跟刘吉纯、李文普打了招呼,一开始李文普不大相信林豆豆所说。(《林豆豆口述》)李文普自己也说,对林立衡这番话,他感到突然,不相信。不相信的原因,是林彪让他准备去大连,并没说去广州;另外,林立衡和叶群感情不好,林立衡和林立果也有矛盾,感情平淡。他说长期在“林办”,对林家真真假假的事见多了,听多了,也遇多了。(《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

  

叶群、林立果要去广州、香港,必须说服林彪改变主意。怎么说服林彪的?“林豆豆材料”谈到9月 12日晚上的一个情况:李文普告诉她,“主任叫我明早六点安排去广州,并叫我先不要通知八三四一部队。我问过首长,首长说广州太热,不利于他治病,不去广州了,还是说一定要去大连。主任就问我广州的房子有没有冷气设备,我说广州的住楼有冷气,不热。所以首长又对我说,去广州也行。”(《林豆豆口述》)李文普的说法是,9月11日“这一天,叶群试探性地向我讲了一下想去广州。我当时回答说,‘现在天气这样热,去广州干什么?’”(《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李文普所说,证实了林豆豆说的叶群亲口告诉了李文普去广州的打算,但没有提到叶群询问冷气设备、让李文普去做林彪的工作、林彪同意去广州等情节。

  

宋德金曾回忆:“大约是9月上旬,在林办人员中就有传言说,近日要换住地。然而,究竟去哪里?何时动身?在北戴河的人员是否全都随行?大家始终没有得到正式的说法。这里的规矩是‘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我来此(指北戴河--笔者注)时间不长,更是严守‘三不’原则。又有内勤战士跟我说,听说去广州,又听说去大连。我说不知道。”(《真实的林彪》)宋德金所忆,是否表明原来打算去大连的林彪,经过劝说,改了主意,所以传出大连、广州两个去向的说法,也有待考证。

  

不过,几位亲历者都说过同一个情况。“林豆豆材料”说:

  

(9 月12日)晚九点多,应我的请求帮助我掌握情况的林彪卫生员张恒昌告诉我,他听见了主任跟首长说:“去广州不行,去香港也行呀?!”小张说他始终没听见首长的任何声音。(《林豆豆口述》)

  

这一情节,李文普有大致相同的记忆:

  

(9月12日)二十一点左右,林立果回到96号楼,马上和叶群钻进林彪卧室三人一起密谈。林立衡逼着内勤公务员张恒昌、陈占照去门外偷听。张恒昌来告她:“刚才,在卫生间里,隔着门隐约听到里边两句谈话,一句是叶群说的:‘就是到香港也行嘛!’一句是林立果说的:‘到这时候,你还不把黄、吴、李、邱都交给我。’”(《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

  

这个情节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间接表明林彪又改了主意,还是不愿意去广州,不然,叶群不会说“去广州不行”这句话;第二,林彪这时得知了叶群要去香港的想法。至于林立果说的把黄、吴、李、邱都交给他,是否指把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交给“小舰队”挟持到广州去,不得而知。不过,这个情节,林豆豆和李文普都是间接当事人,而直接当事人张恒昌、陈占照没有关于这一情节的任何回忆。所以,此事有待直接当事人证实。

  

如果叶群跟林彪说要去香港、林立果说要挟持黄、吴、李、邱去广州,那么叶群、林立果一定向林彪透露了相当严重的消息。因为,很显然,1970年代中共中央副主席出境到香港,只能是亡命之举,而绝非正常的政府行为。这一点,林彪不会不知。问题是,叶群用什么理由来劝说呢?是否就是毛的南巡谈话?也不得而知。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林彪得知叶群想去香港的打算,有什么反应?据“林豆豆材料”披露的张恒昌的说法,是“没听见首长的任何声音”。“没听见”有两种可能,一是林彪有回应,但张恒昌听不到;一是林彪根本没有回应。倘若是没有回应,那么,林彪是默许还是犹豫,抑或根本不考虑?没有史料,很难判断。

  

蹊跷的是,陈占照回忆,当晚“十一点五十分左右,林彪又打铃,对我说马上夜航去大连,不休息了,有些东西可以不带,够用就行了。到大连一个星期就回来,回北京过国庆节。”(《林彪内勤公务员陈占照关于“九一三”事件的揭发材料》,引自舒云《林彪事件完整调查》下册)陈占照的材料来自舒云的书,未见公开发表,可靠性还待确认,至少时间有疑。但公开发表的刘吉纯的口述说:9月 12日那天晚上,“叶群给秘书办公室打来电话,是李秘书接的,她派我去大连看房子。我问,怎么去?叶群说,坐火车去。我说,夜里没有开往大连的火车。叶群改口说,机场不是有架小飞机吗?我想了一下,说我不想去。她说不去就算了。”(《难忘的“九一三”前夜》)李文普也说,那天晚上“叶群在十点多钟向张恒昌说‘明天早上六点去大连’”。宋德金回忆:9月12日晚上“大约十一点--十一点半,林彪的警卫李文普匆匆回到办公室,一边忙着办别的事情,一边让我立即给大连打电话,通知那边做好准备。”(《真实的林彪》)四位当事人的说法细节各异,时间、情节、对象都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的情节:去大连。这说明,临到动身,目的地又改回了大连,至少几位工作人员听到的是如此。叶群说去大连,很可能是为掩人耳目;但林彪要去大连,是同样掩人耳目还是仍旧坚持原意呢?又是一个悬念。

  
林彪如何从96号楼走出来的

  

林彪离开北戴河96号楼时,林豆豆已经第二次去八三四一部队大队部求助,张清林则留在56号楼(林豆豆、张清林住地)观察,两人都不在现场,不是直接目击者。关于这一点,“林豆豆材料”里的叙述并不多,仅有一段:

  

(9月12日晚),在56号楼的张清林接到林彪的卫生员小张按我的要求打来的电话,小张说:“他们(叶群、林立果)正在床上拽首长,情况十分紧急!首长马上就要被拽走了!汽车再过十分钟就要开动了!你们快,快,快呀……”(《林豆豆口述》)

  

林豆豆特别说,其时是晚上十一点半钟左右。不久,她和张清林在八三四一部队大队部“眼睁睁”看着一辆红旗车从门口开过去,接着便听到了一声枪响,再听到几声枪响。(《林豆豆口述》)

  

这段叙述的重点,在于林彪是被从床上“拽起来”的。坊间因此流传林彪服用了安眠药,是被人从床上生拉硬拽拖起来的,根本不像有“逃跑”打算的说法。见诸文字的,是张宁的书:“小陈和校长在叶群母子走后,一起进去服侍林彪吃安眠药,替他脱衣服,扶他上床谁觉,时间约十一点半左右。”“周恩来亲自下令封锁机场,林立果得报后丢下电话报叶群,叶群带上林立果直奔林彪卧室,小陈和小张见状跟进,见叶群扑向床头一把拉起进入睡眠状态的林彪,大声喊道:‘快起来吧!有人来抓你来啦!快穿衣服走吧!’”(《自己写自己》)张宁的描述除了林彪被从床上“拽起来”这一点与“林豆豆材料”近似,其余的都是“林豆豆材料”未曾提到的,而且绘声绘色,生动细腻,如现场目击一般。可是,无论林豆豆还是张宁都不是直接当事人,她们的说法有赖直接当事人证实。

  

但直接当事人是另一种说法。张恒昌回忆:

  

(9月12日)约二十二点三十分,我和陈占照商量,准备让林彪休息。这时叶群来到林彪客厅,同林彪说话。陈占照先去吃夜餐,准备吃完夜餐再让林彪休息。等陈占照回来后我去吃夜餐,还没吃完,陈占照打电话让我马上回去,这时大约二十三点三十分。林彪叫我通知叶群,空军疗养院的两个护士(在96楼照顾林彪)不带了,让人把她们送回去……然后我回到内勤值班室,陈占照说,首长马上要走,叫赶快收拾东西。陈占照要我报告林豆豆,我找了一会儿,没找到。大约二十三点四十分到五十分左右,叶群、林立果,还有刘沛丰,一起到林彪客厅。刘沛丰手里提着三、四个皮包。(《林彪内勤公务员张恒昌关于“九一三”事件的揭发材料》,引自《林彪事件完整调查》下册)

  

陈占照的记忆是:


(9月12日)二十三点左右,林彪打铃,我到了客厅,林彪要找小张,我去叫张恒昌。不一会儿,小张从林彪客厅出来,告诉我,林彪马上要走,要我去告诉叶群,走的时候不要带空军疗养院的两个护士。二十三点五十分左右,林立果、叶群、刘沛丰一起到林彪客厅。过了一会儿,叶群和林立果走出来。林彪又打铃,对我说马上夜航去大连,不休息了,有些东西可以不带,够用就行了。到大连住一个星期就回来,回北京过国庆节。这时,刘沛丰站在客厅门口,一言不发,


我还看到沙发上放着三、四个黑色手提包。(《林彪内勤公务员陈占照关于“九一三”事件的揭发材料》,引自《林彪事件完整调查》下册)

  

李文普的文章说:

  

(9月12日)大约十一点多钟,叶群拉我到林彪卧室门外叫我等着,她先进去和林彪说了几句话然后叫我进去。这时,林彪早已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林彪对我说:“今晚反正睡不着了,你准备一下,现在就走。”我说:“等要了飞机再走。”(《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

  

张、陈的记忆时间不一,张说晚上十一点半,陈说晚上十一点左右;但情节相同,都是说林彪主动叫他们,没有提到林彪被从床上“拽起来”的情节。李文普虽是叶群叫去的,但其时林彪“早已”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也没有说到“拽起来”这个细节。作为间接当事人,“林豆豆材料”的说法是个孤证,也有待证实;而张宁的说法,更让人生疑。

  
林彪想外逃苏联吗


不管林彪是改了主意去广州,还是坚持原意去大连,最终的结果是坠毁在了异邦。官方将事件定性为“叛党叛国”。构成林彪“叛国”罪名的主要依据,是李文普提供的证词。人们无法看到证词原件,但李文普的文章提供了他的说法:

  

当时已是深夜,天很黑,车开动了。叶群对林彪说:“李文普和老杨对首长的阶级感情很深。”我和杨振刚都没有说话。车到56楼时,我突然听林彪问林立果:“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林立果说:“不远,很快就到。”汽车开到58楼时,姜作寿大队长站在路边扬手示意停车。

  

叶群说:“八三四一部队对首长不忠,冲!”

  

杨振刚加快车速,过了58楼。

  

听林彪说要去伊尔库茨克,我才知道不是去大连,是要到苏联去,当时一听去苏联的地方,脑子里第一个反映就是叛逃,所以,在这一瞬间,我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跟着跑,这不是当叛徒了吗?自己的老婆、孩子不成了叛徒的家属了吗?便决心下车。

  

我本能地大喊了一声“停车!”

  

杨振刚把车停下来,我立即开门下车。

  

叶群气冲冲地说:“李文普!你想干什么?”

  

我说:“你们究竟要到哪里去?当叛徒我不去!”

  

我转身朝58楼喊了一声:“来人哪!”与此同时,我听到了车门响声和枪栓声,林立果就向我开枪。

  

林彪询问“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这是整个“九一三”事件里最关键的细节。如果林彪说过这句话,那就表明林不是要去大连,而是准备去苏联。也就是说,“出国”是林彪在登上飞机之前就已确定至少是确知的打算,“叛国”罪名自然铁板钉钉。然而,正是对这个最关键的细节,不少人表示质疑;最极端者甚至认为李文普是高层安排在林彪身边的“内线”、“卧底”,事后按照高层意图提供了假口供,作了“伪证”。持“挟持”说的林豆豆就一直否认李文普的说法。不过,林豆豆的这份材料无一字涉及李文普提供的这个细节。当然,李文普本人坚决否认“内线”说和“伪证”说。(《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

  

张宁在自己的书里描述过一个情况:9月12日晚上十一点左右,叶群和林立果不断往林彪办公室跑,有时围着林彪嘀嘀咕咕,有时站在林彪身旁一句话不说,林彪始终不开口。林立衡推搡内勤小陈进去听听,小陈出来后说:“我刚进去的时候,听到首长哭(呜咽)着说‘我至死是民族主义者’,听到这句话,就被立果发现我了,立果推我的时候,首长回头望了一眼,我看见首长正淌着眼泪。”(《自己写自己》)一些人以此推测,叶群、林立果很可能跟林彪和盘托出了逃往苏联的打算,而林彪不愿意去苏联,所以才说自己“至死是民族主义者”,也因此林彪不可能问“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然而,这只是假想,是模拟出来的一种语境。更关键的问题是,“林豆豆材料”没有提到这件事,张宁又不是现场目击者,张宁的描述依据何在?何况,作为直接当事人,前引陈占照、张恒昌的材料都未提到这个情节,张宁的说法无法被证实。

  

到底林彪问没问过这句话,因为当晚在车内的六位直接当事人只有李文普健在,李的口供成了孤证,确认也好,否定也罢,考证起来已极为困难。但笔者对李文普的说法仍有疑问。几天前李文普听林豆豆说叶群、林立果要“挟持”林彪去香港,还不大相信,疑惑林豆豆为什么自己不去向林彪报告;这时他自己亲耳听到了林彪问话,而且确认林彪等人要“叛逃”,反倒在跳车之后不去立即报告。是这位有二十余年军龄、长期做警卫工作的卫士长不了解事情的严重性,还是来不及报告?从林彪等人离开北戴河96号楼,到256号专机12点32分起飞,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据256号专机第二副驾驶员康庭梓说,256号座机是9月13日零点三十二分起飞的。见康庭梓《林彪座机强行起飞之后》,《中华儿女》2000年第2期)即使起飞后,仍有向上级报告的时间。但直到这时,唯一知道林彪等人要“叛逃”苏联的李文普却没有报告。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对“林豆豆材料”以及其他当事人的回忆或口述提出的这些疑问,笔者并没有确定的结论。事实上,这份材料还有该书的其他文章留下的疑问远不止这些。解开这些疑问,仍待时日。


(本文来源:《同舟共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华:再探林彪事件幕后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