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圣经》中的法律思想

yingyinc 2014-12-30 09:33

《圣经》中的法律思想

《圣经》中的法律思想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Y2MjgyMQ==&mid=202027150&idx=5&sn=ef00fc3a3a1d195ec7e120512992199e#rd[/url]

2014-12-30  大案  

圣经中的契约与契约精神

前几日,微信上盛传一篇描绘契约精神的文章,用美国总统格兰特墓碑旁一个五岁小男孩的坟墓流传两百年的故事,映射契约精神蕴含的简单、坚毅又动人的道理: “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一般认为这种信守承诺的伟大的精神发源于古罗马,而最早用契约解释国家的起源,则开端于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但是从《圣经》记载来看,在上述之前的古以色列,就已经有了这两种意义上的契约。

1.神与人的约定


诺亚之舟:《圣经》中上帝与人类的第一次立约是与亚当后裔诺亚之约。上帝用洪水惩罚违背其旨意的人类,同时指示诺亚制造并让家人躲进方舟,人类因此而得以延续下来。洪水过后,上帝与诺亚立约说:“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为与地立约的记号了。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纪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再不泛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犹太人的割礼:公元前1800年,以色列民族已经形成。上帝与当时人类的统领亚伯拉罕也立有约定:“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无论是家里生的,是在你后裔之外用银子从外人买的,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你家里生的和你用银子买的,都必须受割礼。这样,我的约就立在你们肉体上,作永远的约。”

在这个约定中,以色列民族用经受割礼交换了神的特殊恩典。从此他们作为耶和华神所爱并特别拣选的,与神之间具有特殊关系和情份的民族,与外邦人相区别。藉着他们身上这个特别的记号,神将世世代代去影响、祝福更多的民族和国家。

西奈之约:摩西是以色列人伟大的民族英雄,约公元前1300—1250年,他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人的严酷统治,开创了以色列人新的时代。上帝与摩西也有立约,这就是著名的“摩西十诫”。上帝与摩西之约被刻在石板之上,敬奉于神圣的法柜之中,成为古以色列民族的基本法律。此后,上帝与以色列伟大的君主大卫,与以色列极盛时代君主所罗门进一步续约。

2.人与人之间的契约


除了上帝与以色列人的契约之外,《圣经》还记载了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契约。


土地买卖之约:《耶利米书》中描述过一宗土地买卖契约的过程:耶利米受神的指引,用十七舍客勒(一种计量单位)银子购买一块土地。在交易时,要“在契上画押,将契封缄,又请见证人来,并用天平将银子平给他”。从这段简短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土地买卖契约的要素:双方当事人即耶利米和土地所有人、契约的书面形式、需要见证人、价值用银子计量、计量工具为天平。



国家间的约定:国家之间的契约或协议是近代的产物,但是《圣经》记载了类似于现代国际间协议。所罗门统治时期,以色列国到达了鼎盛。所罗门素与黎巴嫩推罗王希兰有交往,“希兰与所罗门和好,彼此立约。”所罗门大兴土木,建造圣殿。希兰向所罗门提供香柏木和松木,所罗门给希兰麦子两万歌饵,清油二十歌诨。


《圣经》中的契约更注重形式,无论是传统的画押见证、还是庄重威严的石板,再或带有神秘气息的彩虹,《圣经》描绘的契约或者缔约过程更注重外在的形式、或庄严的仪式,而非当事人之间的合意。

如果从意思表示和可执行性的法律视角分析,《圣经》里描述的契约还是粗糙的早期形式,有待发展,实现“逐渐与其形式和仪式的外壳脱离”。但是从契约精神的角度,所有仪式都是言论的呈现形式,也是传达诚意的方法,《圣经》中对缔约仪式和形式的无上推崇,也体现了人们对开篇所说契约精神竭尽全力的坚守。

《圣经》中的婚姻法律思想


《旧约· 玛拉基书》2章14节说“她虽是你的配偶,又是你盟约的妻,你却以诡诈待她。”《旧约·箴言》2章17节说“她离弃幼年的配偶,忘了神的盟约。”可见,圣经中婚姻实质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项契约之下,妻子合意享受丈夫的关爱,丈夫可以拥有妻子的顺服。

我国《婚姻法》推崇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圣经》中虽然没有提纲挈领的表述,但也蕴含着相似的理念和精神。

1.婚姻自由。在古以色列,有人到女方家提亲,家人也要征得女孩的同意——《旧约·创世纪》24章57-58节:“他们说,我们把女子叫来问问她。就叫了利百加来,问她说,你和这人同去吗?利百加说,我去。”这里的“去”就是跟随亚伯拉罕的老仆人去嫁给以撒,家里人在应允这桩婚事之前,充分考虑了女孩儿本人的意思。

2.一夫一妻制。《圣经》记载,上帝只造了一男一女,要二人结合——《旧约·创世纪》2章24节:“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3.男女平等。这种平等首先体现在上帝的创造上——《旧约·创世纪》1章27节:“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并不偏待某一方。《旧约·创世纪》2章21-22节:“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早期基督教教父及哲学家奥古斯丁曾说,神早就设计男女地位平等,在他的心意中,他没有叫女人高于男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头骨造夏娃;神没有叫男人压制女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脚骨造夏娃。

4.保护弱者的权益。《圣经》明确反对随意休妻和对妇女进行家庭暴力——《旧约·玛拉基书》2章16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休妻的事,和以强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恨恶的。”《新约》之中也有相似的教导——《新约·歌罗西书》3章19节: “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不可苦待她们。”对妇女权利的保护还可以体现在继承上——《旧约·民数记》27章8节:“你也要晓谕以色列人说,人若死了没有儿子,就要把他的产业归给他的女儿。”对老人的权利的保护也有所体现——《新约·以弗所书》6章2节:“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圣经》中的法典


前文提到,摩西十诫是上帝与人类之间的契约,同时,它也被认为是继汉谟拉比法典之后第二部伟大的成文法典。根据《圣经》的描绘,摩西十诫诞生于苦难之中。

发生在1445年(时间有争议)的“出埃及记”,是《圣经》中广为流传的故事。在此前的400年间,犹太人在埃及王国生活悲惨,不仅沦为奴隶,他们所生的男婴,也要统统杀掉。当时,摩西的母亲为了保全他的性命,就把他放在一个篮子里,藏在河边的芦苇中。后来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发现了装有婴儿的竹篮,便将他带回了宫殿抚养,取名为摩西。

摩西在宫中健康平安的长大,后来因为杀死了一名埃及士兵而身陷险境。为了避难,他逃跑、娶妻、生子。后来他又应上帝之召唤,重新回到埃及,实现带领族人逃出埃及的使命,回到他们的故乡迦南。

摩西十诫,就是在逃难过程当中诞生的。带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在沙漠中逃难数十年是极为艰难的任务。就像我们常说的,“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当时的摩西,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实实在在的困境。因此,他登上了西奈山,请求上帝给予他指引,上帝答应了摩西的请求。所以《圣经》上记载,摩西十诫是上帝亲手,书写在西奈山的石壁上,如此壮观的场面,震撼了整个犹太民族。

与现代意义的《法典》追求协调与完备相比,摩西十诫是独立、简明的。只有10条内容:

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摩西十诫以简单明快的条款,将古老的习俗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甚至演变为人们的人生信条。但它被誉为经典的原因并非立法技术的高明,而在于告诉世人,人作为一种具有精神性的生命存在,应该有所信仰。

电影《泰坦尼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船要沉没了,每个人都惊慌。这时有一个牧师提议,在救生艇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保证的是,妇女儿童的生命安全,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我们每一个男人最基本的一种职责和道义。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指示。当船沉没以后,这个牧师抓住了一块舢板,这个时候从另外一个方向,向他游过来的一个年轻人,生命垂危。牧师问年轻人“你信主吗?”。年轻人回答说他不信。牧师说, “你从现在开始信主吧,主会救你的。”然后把自己舢板推给了这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活下来,牧师死了。

对于笃信的精神和规则,人们愿意牺牲生命去践行。

其实不仅是摩西十诫,整部《圣经》都强调着着信仰重要和力量。而法律是需要被信仰的。



在西方的法庭上,所有出庭作证的人,都要将手放在《圣经》上,向上帝允诺,对法庭所说属实。这一仪式性的行为正是由摩西十诫的第九条衍生而来。信仰让人们有所畏惧,因而感受到自己被束缚。其实每一个人,应该在自己内心世界里面,确立起这样的一种信念,遵守法律,不仅仅因为你个人的功利目的需要,而是因为遵守法律本身,就是作为一个人的道德担当和责任。


文章来源:转引自刑事法援网 [url]http://www.criminallegalaid.org/a/news/201412/5487.html[/ur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圣经》中的法律思想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