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4-10-13 09:44
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出于爱吗?
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出于爱吗?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Y4OTEyNA==&mid=201142488&idx=3&sn=162a99dad2861f5c72e664d6bd0013ec#rd[/url]
2014-10-13 鲍思高 生命季刊
爱的教育法
文/ 鲍思高
摘自《爱的教育法》(基督教经典文摘网站,获准使用,特此致谢!)
前言
一、为父母者及从事教育工作者应该知道孩子的心里反应。
一个来自父母有虔诚信仰的宗教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有时特别对宗教具有反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见到父母所信的宗教,曾使父母为了参加集会,或去帮助别人,每晚都不在家里。宗徒事业和爱德工作,虽是每一个信友的义务,但是不能因之而忘记对自己的家庭应尽的本份。
二、为父母者及从事教育工作者所应注意的,并非他们有组织有系统的言论,而是他们本身的言行举动。
他们的态度就应该有引导孩子向善的教育作用,所以他们有责任使家庭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使它成为安全的避风港,负起保卫和防护的责任。孩子生命的趋于成熟,虽然需要各方面的准备,不过他们特别容易效法父母的所作所为,而深受父母的影响。
教育是一种爱的工作
鲍思高是一位着名的青少年教育家。他说:「你们知道『教育』这名词的由来,它是从『启发』和『发掘』而来。事实上,教育是一种启发的作用。」他教育的目标是「培植一个像耶稣那样的人」,要把他的学生教育成人和像基督,就是神所计划的成为一个完全人。他像一位农夫在孩子的心田中,撒下神「真道」的种子,努力耕耘使它开花、结果实,长成一棵大树,成为一个完全的生命。
我们确实爱我们的学生吗?
公元1866年的8月上旬,有六个孤儿进入杜林的青年中心。他们的父母都死于霍乱。在来到此地之前,他们是一群流浪街头的坏孩子。当时青年中心的负责人鲍思高已出外办事去了。翌日,他回到青年中心。这些孩子遇见鲍思高时,连帽子都不脱,毫无礼貌。圣人慈祥地微笑着抚慰他们说:
「你们路上愉快吗?你们都好吗?」
「不好!」
「为什么不好呢?」
「因为我们不愿意住在这里。我们要回家去。」
「为什么你们不愿意住在这里呢?」
「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给我们吃的都是些下等货……」
「但是你们所吃的麵汤和你们的同学、你们的长上所吃的完全一样,就连我所吃的,也和你们一无分别啊……」
「你自己愿意吃,就尽管去吃好了。」
鲍思高听了这些越来越无礼的回答,觉得很难过。但是在表面上他仍保持镇静。他若无其事地转向其他许多环立的学生,和他们谈笑。
那六个坏孩子说了最后一句回答的话,粗野地耸肩头,怒目向四週看一下,就到操场的一角去了。
编史者叙述鲍思高怎样驯服他们时说:「许多次我亲眼目睹青年犯规无礼的事实,但是鲍思高都能把那些野性的青年渐渐驯化成为温良的羔羊,发掘出隐藏在每一个青年的内心的良善本性。鲍思高并不作正面的指责,也不取敌对的态度,却用慈爱去安抚心灵,发现并表扬每一个人的优点,引他归向神。」
鲍思高对这六个坏孩子,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他同他们个别谈话,用他温和的言语,赢得他们的信任,并且使他们体会到他的爱心。接着带他们去教堂认罪祷告,同神和好。这几个孩子完全改变了。
在这里请为父母者反省一下。虽然父母与子女确有互相连合的本能,不过真正的爱是超越本性的。现在试反省一下:
我们爱自己的子女,就像喜欢一个洋娃娃或一种玩具,完全为满足自己才去拥抱爱抚他们吗?若是这样的话,这种爱是无甚价值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神的儿女;为了他,耶稣在十字架上牺牲了生命。
难道我们爱自己的子女,就因为他们赋有天才,他们生得漂亮,彬彬有礼,聪明伶俐吗?这样的爱就太属人性化了,往往就由此产生偏爱。
难道我们爱自己的子女,因为我们只愿依照我们的理想去塑造他们吗?等到子女都能自主为生,不再受我们的影响时,我们就会发觉到我们的希望完全落空了。
我们爱自己的子女,就是因为我们教育了他们,常要他们的一切行动完全迎合我们的意思吗?那么这种爱也是纯属人性的爱。梅尔西主教曾说:「为父母者,不当取代神的位置。」真正的爱引人归向神。神最完美的定义,要算使徒约翰的那句话:「神是爱。」
鲍思高教育的秘诀就是这个:「用慈爱去安抚心灵,发现并表扬每一个人的优点,引他归向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