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菲 2013-6-22 20:07
转:在家上学一样能申请美国名校
金羊网记者 罗宇菲
再过两个月,18岁的 Michael即将踏上美国展开他的大学本科学习。他的录取通知,是今年4月从大洋彼岸的亚特兰大传来的———Michael被全美综合排名前20、素有“南哈佛”美誉的埃默里大学录取了!
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本科,这条路Michael走得另类,走得不易,因为,与大部分中国孩子不同的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的全部教育都是在家里完成的。
另辟蹊径的教育照样走通了
陈女士是Michael的母亲,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广州五羊新城的一片绿树浓荫中,有一栋白色小洋楼,这便是陈女士创办的在家书院。
2001年,在大儿子Michael上了三年国际学校、二儿子与小女儿读了一年幼儿园之后,陈女士毅然决定自己在家教育3个孩子。
为何没有让孩子入读体制内的公立学校?陈女士解释,体制内学校的游戏规则是“考试”。“我没有自信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心平气和,更不希望我的孩子把生命中最美好的12年都耗在应付考试上。” 而国际学校的美式教育理念则过于自由松散,“太放纵孩子玩的天性,他们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2007年,在独力教育3名子女6年后,她创办了在家书院———一所全日制的中英双语私人书院,为认同她教育理念的家庭教育孩子,目前已有70多名学生,18名不同国籍的老师。Michael是这所私家书院年龄最大的孩子,也是第一个获得大学录取通知的学生。
在她看来,儿子成功申请到美国大学最大的意义在于:中国的父母可以放胆走一条全新的道路,“事实证明,另辟蹊径的教育照样走得通”。
“对人生的使命感”获名校认同
身为Michael的母亲兼老师,陈女士是最了解Michael的人,留学申请的一封推荐信就出自她笔下。推荐信中,陈女士介绍了儿子的四个“闪光点”:除了谈中英双语优势和博闻强记,更着重谈了他对人生强烈的使命感,以及作为家中长子的责任和担当。
陈女士对教育有独到的看法,她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体察到人生旅程的意义、寻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为此付出努力。这一理念贯穿了陈女士的教育过程。她从小灌输给孩子许多哲学思想,并推及在家书院的学生。孩子们从初中开始便要定期阅读美国哲学家葛尼斯有关人生意义的著作,探索人生的路途指向。
“哲学层面的思考让Michael更具使命感,对他而言,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获得成功,而是体现价值。”也许,这正是国外大学青睐Michael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女士进一步解释,体现价值的最好方法就是实现梦想、改造世界。要做到这点,她强调有两个要素缺一不可,那就是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创造力。
所谓知识结构,“就是将许许多多知识碎片建立联系的能力。” 为帮助孩子形成这种能力,在家书院采取全科老师制度。“一个老师,包教语文、数学、历史、科学,自然就能把这些知识都融汇在一起告诉孩子,学生自然就形成一个概念:原来每样知识都是相关联的。”知识结构是创造力的基础,她说:“只有拥有扎实的知识才能谈创造力和想象力。否则,创造力会变成空谈。”
男儿治学齐家有担当
Michael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家书院成立以后,Michael开始辅导低年级的同学,担当类似教师助理的角色,到了12年级,他正式“荣升”任课老师,教8年级学生的英语文学课程。“所谓教学相长,这既是对知识的梳理与巩固,也是一个学习管理、学习如何当领导者的过程。”陈女士解释。如何让学生听讲、服从自己的教学安排,需要老师摸索,这锻炼了Michael的管理和领导的能力。
在美国成长的孩子,社会鼓励他们服务社区,并为他们提供许多实践机会。各所大学在接受申请时也十分看重孩子的社区服务精神。Michael帮忙教学何尝不是有意义的服务呢?陈女士说:“高年级教导低年级是在家书院的传统,我们要将它传承下去。”
留学申请过程让孩子成长
Michael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准备留学的?陈女士说:“四年前。”迎着记者讶异的目光,她笑着补充:“从初中三年级就着手准备了。”
申请大学时,Michael并未像许多同龄人一样寻求中介机构的帮忙。“在美国,申请大学是学生阶段必经的过程,是中学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现在真切地发现这一环节非常必要。”在陈女士看来,这是个绝佳的自省机会。
“通过写申请要求的各种论文、材料,可以不断地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审视自己过去的人生,总结并定位自己未来的方向。事实上,我觉得在以后的人生中他应该定期这么做。”
申请学校那段日子,Michael要同时兼顾自己的学业、各种留学考试、申请材料等,非常忙碌。他的SAT考了2010分。就在11年级的5月份,他已参加了四门AP考试,分别是世界历史、微积分、化学和中文。AP即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每年五月举行,成绩可以抵扣入学后相应课程的学分,更是美国各大学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许多申请美国顶尖大学如哈佛、耶鲁的学生都会提供四科以上的AP成绩。
看着儿子同时兼顾多样任务中表现的成熟,陈女士由衷感叹:“留学申请能让孩子成长。”
西式课程 中式严母
除中国经典教育使用中文教材,在家书院其它科目都是用英文课本,这让Michael应付SAT考试时轻而易举。然而,这位曾经旅居美国数年的母亲,却是典型的“中国式严母”。对孩子,她从不妥协,也绝不放松要求。
“父母不能给孩子过多的自由,不能总是围绕孩子的感受转,而是要以过来人的角度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要求他们怎么做而且必须这么做。只有在追求知识、真理的时候,我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比如他今天想买一本书,我会无条件支持”。
自4月收到录取通知以来,Michael未有丝毫放松。今年5月,他又参加了生物和统计学两门AP考试。在赴美以前他还要继续教他的学生。
“我不希望他拿到录取书就停顿下来放纵自己。”作为母亲,陈女士从未放松过对Michael的要求,即便在他即将远赴美国求学的这个夏天。.
zhujinhua 2013-7-1 14:57
[quote]“[size=3][color=#ff0000]父母不能给孩子过多的自由,不能总是围绕孩子的感受转,而是要以过来人的角度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要求他们怎么做而且必须这么做。只有在追求知识、真理的时候,我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比如他今天想买一本书,我会无条件支持”[/color][/size]。[/quote]
做到这样原则,对父母是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