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转:有关CANCER

junhuayang2005 2013-1-11 14:11

转:有关CANCER

内地癌症分布图:上海多胃癌 东南沿海多肝癌2013年01月10日 04:16
来源:京华时报

癌症发病地域分布特点。本报制图何将


肿瘤死亡率

原标题: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

本报讯(记者李秋萌)我国近20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昨天,记者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获悉,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同时,癌种也呈现地域化特点,如胃癌集中在西北及沿海。

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这是我国首次发布肿瘤发病情况登记年报,数据来源于24个省的72个监测点,覆盖8500万人。年报显示,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

恶性肿瘤发病率全国35岁至39岁年龄段为87.07/10万,40岁至44岁年龄段几乎翻番,达到154.53/10万;5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6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1%,80岁达到高峰。

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至8人中有1人因癌死亡。

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为1.68:1。

肺癌居癌症死亡首位

从病种看,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6.39%。居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仍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4.27%。死亡率最高者男女均为肺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分析指出,全国肿瘤发病率1989年仅为184/10万,但去除老龄化的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不大。我国癌症负担的日益增加主要缘于人口老龄化。

癌症呈地域分布明显

20年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等发病年龄均低于此前年龄。就地区而言,监测数据显示,城市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速度快。

监测还显示我国癌症发病呈地域分布明显,其中,食管癌高发区主要集中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胃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及沿海各省,如上海、江苏、甘肃、青海等较为突出;肝癌高发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东北吉林等地区。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史安利称,我国对癌症发病原因的调查和研究已进行了20多年,但因其病因复杂,尚未得出权威性的结论,这在卫生技术水平全球领先的美国亦是如此。目前,我国专家只是推测肿瘤的发病原因与当地的饮食风俗、环境气候等有一定关系,但无定论。

■北京

肺癌发病率10年增56%

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市户籍人口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2001至2010年,本市肺癌发病率增长了56%。全市新发癌症患者中有五分之一为肺癌患者。

专家表示,我国城市人口的肺癌发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北京新发肺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60比100。

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说,肺癌发病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城市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环境污染化以及生活方式不良化有关。吸烟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烟草中与肺癌相关的有害物质达69种。”烟民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吸烟的年限是“吸烟指数”,如果一位烟民吸烟20年,平均每天吸一包,那么,这位烟民的吸烟指数就是20×20=400,而“吸烟指数”大于400的烟民就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

junhuayang2005 2013-1-11 14:12

[ur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1/10/21022243_0.shtml[/url].

junhuayang2005 2013-1-11 14:20

癌症成因假说2012年12月24日 11:34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曹玲
分享到: 更多  




体液理论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前460~前377)相信人体有4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平衡,人就健康;如果某一种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引起疾病。这个说法被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129~199)发扬光大,认为癌症和抑郁症一样是黑胆汁病,人体某部位黑胆汁过多就会引发癌症。盖伦医学上千年内的地位无可挑战,中世纪后期有医生说:“盖伦永远是正确的,医学研究就是探索盖伦。”在中世纪,医学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教会严厉禁止探索人体,其中就包括人体解剖。

胚基理论

1838年,德国病理学家约翰内斯·米勒(JohannesMuller,1801~1858)表明,癌症是由细胞组成的而并非淋巴,但是他相信癌细胞并非是由正常的发展而来,而是由正常组织间的胚基引起的。这个假说起源于更早的观点:癌症起源于人体内的胚胎残留组织,与胚胎发育残留有关。虽然这个观点并非正确,但是目前流行的干细胞假说的鼻祖。米勒的学生鲁道夫·魏尔啸(RudolphVirchow,1821~1902)同样是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通过改进的显微镜观察,他坚定地认为所有的细胞包括癌细胞,都源于其他细胞,而非胚基。

淋巴理论

在很多取代体液说的假说中,有一种叫做淋巴说,认为癌症是由淋巴引起的。他们认为生命被是一些连续不断流动着的液体穿过一些固体部位,所有的液体中血液和淋巴最为重要。1695年,德国医生弗雷德里克·霍夫曼(FrederickHoffman,1660~1742)和乔治·斯塔尔(GeorgeStahl,1659~1734)提出一个理论,认为癌症是由于淋巴在浓度和酸碱度上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淋巴理论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英国医生约翰·亨特(JohnHunter,1723~1792)也认为肿瘤扩大是由于淋巴不断地被血液排斥造成的。

创伤理论

虽然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人们更多理解了癌症,但创伤依然被认为是某些癌症的原因。研究人员通过给动物造成外伤来诱发癌症的试验一一宣告失败,但是这个看法仍然存在,而且还被固化了。直到今天,依然有人相信某处的外伤直接导致了日后的肿瘤。

慢性刺激理论

医生们很容易注意到肿瘤总是产生于慢性炎症,如破溃和损伤的部位,比如皮肤溃疡、窦道或者疤痕,这提示炎症与肿瘤似乎具有某种关系。鲁道夫·魏尔啸提出慢性刺激导致癌症,这个假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无法回答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刺激都可以导致癌症发生。魏尔啸还错误地相信癌症“像体液一样传播”,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外科医生卡尔·提尔施(KarlThiersch,1822~1895)提出,癌症转移始于恶性细胞的传播,而非通过一些不明体液。

传染病理论

两个荷兰医生路斯坦尼(ZacutusLusitani,1575~1642)和杜尔(NicholasTulp,1593~1674)几乎在同一时间得出结论:癌症是可以传染的。他们通过家庭人员间乳腺癌的发病率得出这一结论。路斯坦尼和杜尔分别在1649和1652年发表了这一理论,他们建议癌症患者应该被隔离,最好是在城镇之外,以避免扩散。

在17世纪和18世纪,一些人认为癌症是可以传染的。1779年,兴建于法国兰斯的世界上第一家肿瘤医院被迫从城市搬走,因为人们担心癌症会蔓延整个城市。虽然人类癌症本身是不会传染的,但是我们现在知道某些病毒、细菌、寄生虫,可以增加一个人得癌症的风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有关CANCER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