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转自腾讯的一篇文章:“出国热”变“移民潮” 看移民背后迥异人生

槟城家园 2013-1-9 17:45

转自腾讯的一篇文章:“出国热”变“移民潮” 看移民背后迥异人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国热"悄悄演变成了"移民潮"。近年来,移民成了热门话题,留学(微博)移民、工作移民、技术移民、投资移民……有人说,移民意味着对"讨罪受"的生活方式的放弃、对更"优越"生活品质的追求。随着移民渠道的多元化,人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说起留学移民,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颇让人感慨,他认为:"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虽然孩子年龄过小外出留学也有风险,但他们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偏激。但这大潮下暴露出来的多方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索。

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已移民海外又回国工作的"海归",又通过skype视频连线了几位在大洋彼岸生活的"优越"分子。他们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碰撞下求生存的人们,他们有追求,也有放弃,在不断索取之后又反复品尝不得不有所放弃的困惑与无奈。通过他们的口述,你能了解和感知真实的移民生活……

或要感谢"八十年代新一辈"

坐在眼前的这位美女名叫石珏,她十分风趣健谈,看上去像是"八五后",但她自己却不隐晦自己的实际年龄,她是1979年出生的,是个"准八零后"。用她的话说,是在西方留学的经历让她拥有了一个年轻的心态,这才是她永葆青春和美貌的"秘诀"。

石珏大学毕业后曾在国内当过英语老师,后留学法国学习教育学,之后移民加拿大。现在北京某移民中介公司任咨询顾问。她对于在欧洲留学的最大感慨是,和国内的孩子们相比,"那里的孩子们真是幸福啊!"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午3点钟下课,踢球、玩耍,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做的数学题竟然还是"3+4、5+7、8+5",可是人家的孩子长大了一样很优秀,动手能力特强。这一点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石珏回忆她观摩法国小学课堂的经历。那是一堂作文课,老师没有在黑板上给孩子们出啥作文题,却发给每个孩子一个很简单的小机械,让他们拆开再装上,然后默写拆装的步骤并总结心得。整堂课上没有一个孩子冥思苦想,或是啃铅笔头发呆,有的则是快乐的欢声笑语。

石珏从事了多年的移民顾问工作,她表示"特理解现在家长们的心情",那就是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饱受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折磨了。在国外,孩子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发展的。她说起自己在国内读书的小侄女,上学前可活泼了,爱说爱动还跟大人斗嘴,可如今某重点高中,像是换了个人,整日忙于应付升学和考试,鼻梁上架着眼睛,眼睛直直的,小脸蜡黄,身体瘦得像竹竿……

"赶快移民吧!现在的二代移民都生活得特快乐!"石珏嘻嘻哈哈地笑着说,"这恐怕要感谢他们的父母--20年前的'八十年代新一辈'。是他们勇敢的闯荡,才为下一代闯出了一片幸福天地。"她介绍了几位圈子内的"一代移民",记者通过skype连线采访了他们。

他们曾经是一代人当中的佼佼者。在上世纪的最后那十几年,他们怀揣着国内各大名校的文凭,又凭着出色的托福、GRE成绩,漂洋过海去"镀金"。他们曾是壮怀激烈的一代人,以"时代弄潮儿"自居,对国内平凡、稳定、体面的"体制内"生活不屑一顾,而去追求大洋彼岸那种"打嗝都带巧克力味儿"的生活方式。在他们心中,北美是放飞梦想和捕捉希望的新大陆,那里不仅有美元、西餐和迪斯科,还有高速公路、摩天大楼、曼哈顿,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等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早已取代了北大和清华……

时光如水,光阴如梭。20年前,他们唱着"金梭银梭"、"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告别故乡,踏上美国的土地;20年后的今天,当他们的子女也正步入豆蔻花季,人到中年的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生活得如何?他们当初的理想成为现实了吗?他们的人生经历迥异,或已移民加入美国国籍,或仍在为得不到绿卡而惶惶不可终日;或事业有成,或一事无成;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已为人父母。他们面前的道路依然漫长……

--------------------------------------------------------------------------------


自惭形秽的美国教授

刘旭毕业于清华大学(招生办)计算机系,1994年赴美,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已加入美国籍,如今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终身教授。

刘旭的家乡在河北省邢台的农村地区。在家乡人眼里,刘旭真不愧是山鸡里的金凤凰。在他们的想象当中,能在美国当教授的人,一定是呼风唤雨,过着天堂般的日子。然而,他们失望了。在刘旭的口述当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今年初,他接待了一位光腚时的发小。这位发小如今已自当老板,在家乡开了一家陶瓷公司。然而,一夜暴富的发小还不满足,他查阅了美国移民政策,根据其EB-5投资移民项目,投资50万美元,创造10个就业机会,不需要英语考试,不需要等待,就可移民美国。他以50万美元投入位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石油开采项目,于是,全家获得了美国绿卡。

当"一步登天"的发小神气活现地出现在刘旭面前时,竟让身为教授的他自惭形秽。"兄弟我现在是美国人了!"发小爽朗地说。按照家乡的习俗,刘旭作为地主少不了请发小到当地的中餐馆搓一顿,席间,发小喝了点酒,便吹嘘他日日如何挥金如土,如何挣大钱,他在家乡的厂区如何气派等等。饭后,发小提出要去刘旭办公室参观一下。刘旭起初揶揄着说办公室寒酸得很,不便接待,但架不住发小一再坚持,便带他步行前往。一路上,发小还哥长哥短地夸刘旭做人低调,一定是真人不露相,还阿谀着提出邀请刘旭回乡讲学、当客座教授等等。等进了刘旭的办公室才发现,原来那只是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杂乱地摆放着电脑和资料,连张沙发都没有,显得十分寒酸。发小在办公室里坐了会,几次欲言又止,弄得气氛很尴尬。临别时,刘旭再三相送,均被婉言谢绝,弄得刘旭好不自在。之后,发小再也没联系过。

说到这儿,刘旭有些激动了,他对说,在美国当教授,是很务实的,不是为了虚荣,更不是为了汽车洋房,而是为了真正地做学问。"这就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刘旭稍平静了一会继续说。他认为,中国人就是太浮躁、太讲究表面文章,而美国人则完全相反,他们整日忙于研究学问。到美国这么多年,很少看到美国人请客送礼讲排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做出世界上最好的iPad电脑、iPhone手机、最好的汽车,而中国人只能干来料加工,充当世界工厂。

刘旭承认自己的说法有些过激,但他同时直言,他瞧不起那些挂着"美国某某大学客座教授"的头衔,整日游走于国内各大学之间,以办讲座为名大把捞钱的人。他认为,这些人都是在美国"混"够了,又回去忽悠同胞。

牺牲自我的家庭主妇

刘旭的爱人孙晶还是很为丈夫感到骄傲的。她感谢丈夫的勤勤恳恳和在大学里的优异表现,使他们一家在美国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和安逸的生活,过得很踏实。去年,他们按揭购买的大house已经偿还了全部贷款。家里有房有车有绿地,是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而当初和他们一同去美国的许多人,由于扛不住美国经济危机和裁员,纷纷打道回府。

作为家庭主妇,毕业于北大的孙晶彻底牺牲了事业,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同时更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生于1995年,也就是他们到美国的第二年。那时,他们还都是学生。如今,大女儿已经读高二,也许是继承了父亲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她的数学成绩极佳,在校内的历次数学竞赛中均拔得头筹,还多次到首都华盛顿参加全国性的数学竞赛,均名列前茅。小女儿生于2003年,生性淘气活泼,但思维富有创造性,这表现在爱画画,勤动手,但功课不是很好。尽管如此,孙晶还是骄傲地说:"中国孩子的数学,不好也好!"但唯一令孙晶隐隐不悦的是,两个女儿的汉语都很差,只能简单听说,而用汉语读写根本不行,这一点令作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她感到非常遗憾。

中国人都有名校情结,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考上哈佛、耶鲁、麻省理工这样的顶尖名校,因此在功课上对孩子抓得格外严,只要孩子能考上名校,花再多的钱也愿意。而美国人则随意得多,他们择校的原则往往是"离家近"。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美国社会其实并不另眼相看,美国孩子一毕业就凭借管理方面的才干进入管理层,薪水待遇也高一大截。而中国家庭的孩子,天生内向,甚至哈佛毕业也未必找得到工作。

"在美国,每个孩子都有权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成长道路,这与我们小时候在国内所受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孙晶深有感触地说,美国人很愿意了解和接受别人的文化,心宽,因为美国从来就是个各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的。但中国人有些思想深处的东西是根深蒂固的,要想真正融入美国社会还需几代人。

"其实,对于两个女儿来说,她们就是美国人,那就是她们的生活和表达方式。"孙晶不无骄傲地说。

--------------------------------------------------------------------------------


"吃软饭"的留美博士

如果读完了刘旭和孙晶夫妇的故事,就认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都能过得体面和富足,那就错了。他们当中其实不乏壮志难酬、默默无闻的平庸者。

45岁的黎刚于1997年赴美,攻读了数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纽约,在美国某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薪水颇丰。但好景不长,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后,美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裁员,黎刚的好运也随之结束。失业后,虽经多方努力,但他再也没能找到工作。其中有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原因,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他好面子,不愿干基层工作,而他所攻读的数学专业在实际工作当中又很少派得上用场。随着年纪增长,黎刚在人才市场上越来越找不到位置,最终,他索性放弃了,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和妻子生了两个女儿。好在当护士的妻子是个善良的中国女人,一个人的虽然工资微薄,但省吃俭用也能养活一家人。

"起初,日子是真的难熬啊!"黎刚回忆道,"我一个大男人,整天憋在家里,靠妻子养活,这用咱中国人的话说,叫做'吃软饭'。"后来,随着两个女儿出世,黎刚也就慢慢适应了家庭妇男的生活,孩子小,总得有人带啊。黎刚逐渐从自责的心态中解脱出来,重新发现了自我的价值,生活似乎可以重拾欢乐了!

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更为烦心的事情又发生了,大女儿一直不说话。起初,两口子并不在意,因为有的孩子说话晚些也是正常的。可那孩子到了5岁还是不说话,送到幼儿园也因为不合群而不得不退学。这下两口子急了,四处求医,经诊断,孩子得了自闭症。如今,大女儿已经7岁了,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话,无法和人正常交流,家附近的学校拒绝接收。与生俱来的美国国籍却没有给这个小家伙带来任何令人羡慕的快乐和荣耀。黎刚重新陷入自责当中,他常常想,一定是自己在生孩子前后糟糕的心情影响了孩子。而这样的想法,又使他的心情更加糟糕……

他回想起在国内的那些得意顺心的日子。"实在不行就回国吧,"他有时会这样想,但随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现在这幅德行,回国不是遭人笑话嘛!再说,自己年纪大了,即使回国,还有哪个单位会要我呢?"

妇唱夫随的经济适用男

刘书在国内时曾经有过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在国内时,他是工科硕士,1999年前后他曾在IBM公司当工程师,月薪为税后8000元,还经常到美国出差。但如今,这一切的辉煌只能成为他闲暇时的回忆和慰藉了。他起初根本没有到国外生活的打算,但2000年,他新婚的妻子--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的杨清成功地申请到加拿大某大学医科的奖学金,他也只能妇唱夫随,辞掉工作,办了个陪读与妻子一同来到美国。原打算到加拿大后凭着在IBM工作的背景再找份工作,可到了加拿大才发现,妻子读书的那个位于魁北克省的小城市,实在偏僻落后得很,而且人口稀少,比想象当中的相差甚远。那里别说找个大公司上班了,就连找个中餐馆打黑工刷盘子都找不着。

都说加拿大是实现梦想、造就人才的地方,可刘书满心的抱负到了加拿大却无用武之地,于是当起了家庭妇男,白天洗衣做饭,晚上搂着妻子缠绵,天天如此。很快,妻子怀孕了、分娩了,他也就死心塌地地守在家里当经济适用男。两个孩子都是男孩,渐渐长大了,经常打架,不光自己打,还跟邻居家的孩子打,给赋闲的刘书惹了不少麻烦,也带来了不少乐趣……

不过,妻子的事业倒是如日中天。妻子读书的天分很高,不仅攻读了医科博士,还拿到了医师执照,如今年薪达20万加元,一家人住洋楼,开豪车,过着幸福的生活…….

pp_dream 2013-1-10 05:55

最近我们北美的同学分批聚了几次,看到这个贴,我也说说我的同学们。

我说的同学是我中学的同学,我们86级的,一群老邦子4050人员。因为住校6年,所以同学间关系很熟。我们这个年级有~300毕业生,据不可靠统计约60人在米/加/澳/欧/日,其中大部分人在米国。

[b]出国时间[/b]
大部分人在89年到95年之间出国读书,只有很小比例的移民(移加/澳)。

[b]职业分布[/b]
因为我们那年代只重视数理化,所以我们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民工,这一点可以从在北美同学职业分布上清楚看出来,70%的同学是民工;另20%为大学老师;10%在米创业。

[b]专业分布[/b]
不论当年他们在国内的本科学的是什么专业以及在米主攻的是什么专业,因为赶上90代末互联网鼎盛时期,因而大部分人转专业从事高科技行业或者医药行业,也因此,大比例均为民工。基本上是靠专业吃饭的。

[b]学历分布[/b]
大约30%博,70%硕。其中不乏斯坦福耶鲁毕业的,当然,我们那年代很少有本科出国的,仅有3人本科在米读的,还是都是中学学习不太优秀的同学。

[b]居住分布[/b]
基本40%在加州湾区/南加/科州,40%在东部(新泽西/纽约/麻省/宾州),20%在得州/伊利诺州。

[b]经济状况[/b]
不知详情,咱从不谈神马钱不钱的,呵呵。
从我10月去湾区参加聚会,和年底东部同学在纽约聚会,以及日常好友小聚中可以大约估计出,北美同学至少中产,可能比较多的家庭算中偏上产。基本配置为一个大房,两个娃;两辆车子,一条狗。

[b]家庭稳定度[/b]
很高,呵呵。
有离婚的同学,比例很低。


[b]社会地位[/b]
因为同学中大多为民工或大学老师,社会地位就是民工和老师的地位。

只有很少的同学在美从商,其商业模式也是以在国内制造在美销售为主。反观在国内的同学,从商从政的比例就大很多,很显然,国内是主战场。第一代移民是客场作战,从商从政不易,尤其对于我们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来说更不易。

[[i] 本帖最后由 pp_dream 于 2013-1-10 05:57 编辑 [/i]].

pp_dream 2013-1-10 06:06

回复 2楼pp_dream 的帖子

还有一条

二代状况
我们是附中毕业的,所以我们称孩子们为“附二代”:lol
附二代的年龄分布大约为:
18岁左右:10%
12岁左右:60%
6岁左右:30%(最小的两岁)

目前,据我所知,上大学的有两位,今年要上大学的有3位。孩子里,牛娃有,但不全是。
12岁左右的孩子里,大体状况都是学业轻松拔尖,课外学一堆体育/艺术等。这个年龄群的孩子目前日子过得很开心。
孩子们整体上已完全米化了,不过还都能讲中文,听得懂,会读写中文的孩子不多。.

两儿妈 2013-1-10 17:35

看了这篇文章感触颇多,斟酌了一天,却写不出东西来...:L.

pp_dream 2013-1-10 21:39

回复 2楼pp_dream 的帖子

再补充一条关于老人。

子女出国了,父母怎么办。我最近的几次聚会都会问问同学他们父母怎样了。对于早期出国的同学,因为身份早已落实,加上一般一家两个孩子都已出国,父母因此也出国定居了。我看到不少同学是全家在米多年。不少同学的父母是绿卡身份,可以享受米国的medicare,看病不是问题。

一般情况是在:附二代年龄小的阶段,父母帮忙带孩子;孩子年长后,父母有继续一起居住的,也有些同学父母搬出去居住的,有些父母住老年公寓。像加州华人多,父母居住老年公寓能找到不少大陆来的同龄人,他们在一起其乐融融。

有些父母不愿出国居住,一般两边跑跑,反正都退休了没事。.

pp_dream 2013-1-10 21:47

回复 5楼pp_dream 的帖子

啰罗嗦嗦地写了一堆,主要还是想提供一个视角看看在外工作生活的这群人大概情况是什么样的。
从我的同学们以及我自己移民的情况看,很多媒体的报道与我们实际情况不同,没媒体说的那么惨;不过,也就是平常生活,生活压力也不小,不能失业,所以也没那么好。.

两儿妈 2013-1-11 10:09

回复 6楼pp_dream 的帖子

我想,我们需要的也就是你平实的视角来看待出国和移民这个问题。而且很有趣的现象是,有些人喜欢挖掘问题的,就会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国外的“问题”所在,然后无限量地放大,于是,美国就成了一个“魔”都:lol
而我们这些“围城”外的人,总希望“围城”内是一个世外桃源,至少是比现在的生活更好的桃源吧,才会放心大胆、一往无前地往里跳。殊不知,其实,围城内外的环境也许不同,风险与机会的概率其实差不多,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个体的差异导致了感受上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一直都说,优秀的人在哪儿都优秀,幸福的人在哪儿都幸福~~还是看个人的!
像我们这样在国内属于中产的人,吃喝不愁,过的平常人的生活,虽然也向往着米国的环境/饮食/教育/平等,但要我们放弃这里的一切,奋不顾身地跳进“围城”,还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所以,我觉得吧,不管在哪儿,努力地享受自己现有的!或许有一天我必须要跳进去,那也努力地享受自己的决定和未来!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是积极和有意义的!

啰哩吧嗦一堆,呵呵,一早上好像突然开窍了,把所以说不出来的话说了,太平了~;P.

槟城家园 2013-1-11 16:32

回复 7楼两儿妈 的帖子

;P
是的,个案不同、背景不同、孩子的情况不同,所以选择的道路也是不同。
也许是我们身在城中,心往城外,但说不定哪一天,看看城里也有不错的风光!
人生微妙之处在于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发生什么。永远不知道这一刻的选择是对是错,或许没有对错。
家长为了孩子,呕心沥血,望子成龙,从不求回报,这就是最可怜的“父母心”啊.

douma 2013-1-14 14:17

[quote]原帖由 [i]pp_dream[/i] 于 2013-1-10 21:39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152052&ptid=4836551][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再补充一条关于老人。

子女出国了,父母怎么办。我最近的几次聚会都会问问同学他们父母怎样了。对于早期出国的同学,因为身份早已落实,加上一般一家两个孩子都已出国,父母因此也出国定居了。我看到不少同学是全 ... [/quote]
家里的老人怎么办?正是我们犹豫了又犹豫,一直无法下定决心出去的主要原因。双方的父母都已70岁左右,身体一直小毛小病不断,都属于很依赖孩子的老式父母,希望儿女守在身边给养老的(我们是中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我们一直希望老人肯跟我们一起出去,这样我们也算上顾了老的,下顾了小的(孩子的教育),中间圆了自己多年的愿望。但目前家里的几个老人仍很抵触"语言不通,你们上班了,我们只能关在家里,没有朋友圈子,没有可以聊天的对象,没医保看病太贵"是主要原因,我们也知道这些是切实存在的问题!也是所有第一代移民无解的难题!但我们仍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找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缓解老人不适的途径!.

pp_dream 2013-1-14 21:06

回复 9楼douma 的帖子

如果你们去加州纽约这样华人多的地方,老年人找到自己的圈子倒也不难。关键是医保。如果才刚去美国,尚无绿卡/公民,那么父母很难久居,不可能享受到医保。现在对老年人申请绿卡也控制了,到底他们是负担,连加拿大都控制老年父母的枫叶卡申请及入籍申请,国家福利负担不起。
在解决老年永居问题上,各国都会关门。我这些同学因为都是早年出国,父母大多都有永居权。.

fcfld 2013-6-30 10:14

为什么一定要有地域观念呢?
美国中国都可以常来常往,哪里对自己某阶段比较有利就呆那里
我是没有这种观点的,一张飞机票罢了
如果去美国,我还想体验一下超市营业员或者比较底层的工作呢
然后再读个不要钱的社区大学,找更好的工作
儿子的学费由他爸爸出
我们娘两的生活费我自己赚,主要是想有点成就感
当然老美银行里我得存好一笔让我足够安心的钱,随时可以买很好的房子很好的车子
刚去还不打算买房呢,先借一段时间呗,免得有人惦记着赖着不走,one bed room就够了
至于别人看得起看不起
有毛关系?我过我的日子.

rengreng.2006 2013-7-1 11:14

回复 11楼fcfld 的帖子

快意人生啊:D :D :D.

fcfld 2013-7-1 11:36

[quote]原帖由 [i]rengreng.2006[/i] 于 2013-7-1 11:14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386020&ptid=4836551][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快意人生啊:D :D :D [/quote]

人生本就这样啊
搞不懂为什么一定要舍弃这个选择那个?
能移民的国内也不会混的太差,总有事业基础吧?总有几套房吧?总有存款吧?
放着呗,中国又没物业税,急吼吼折现干嘛?两地跑跑回来也要住住,就算不住,给老人呀,让她们出租可以拿钱,有嘛不好
存款带走,到了新国家,随便啥工作做起来,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说,看不起你的人那是他们有毛病,别人有毛病于我们何干?抱着小资心态"我国内混的不错我国外随便怎么样..."省省!第一代移民本来就是做好牺牲思想准备的,扭捏作态的别去国外.
孩子书读出来了,愿意留国外,就支持他
想回来,也有个着落,无论何时,孩子只要自己去努力找份工作就可以了,他负担轻了吧?做父母的能赚钱的赚钱,能陪伴孩子的陪伴孩子,想那么远干啥,做好该做的.

rengreng.2006 2013-7-1 13:36

回复 13楼fcfld 的帖子

确实如此,搞清摆好摆平自己的心态。。。不管在哪儿都是人生啊。。。.

shyangying 2013-7-1 21:03

确实是这样,二边跑跑享受生活,将来哪里舒服呆哪里.

kxmyt 2013-7-2 01:06

回复 11楼fcfld 的帖子

:handshake 随遇而安!.

mary_hdm 2013-7-2 10:55

回复 13楼fcfld 的帖子

做好该做的,严重同意.

fcfld 2013-7-2 11:02

主要是心态问题
所以我不主张我先生出国的
因为我自己做全职妈妈三年了,刚退出职业生涯时候也有这个心理过程,是很痛苦的,仿佛谁都欠我的,谁都瞧不起我
适应后,感觉非常好,而且越来越自信
我就是我,我穿我想穿的,吃我想吃的,做我想做的,别人于我而言只有有缘没缘两种,除此之外,毛都不是
牢记这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生活的重心是自己和家庭,到了国外感受到的种种都是自己内心的折射,你用什么样的态度看自己,别人就用什么样的态度看你
所以,那些纠结着我在国内生活的怎么怎么顺心顺意,我怕我到了国外怎么怎么,最好不要出去,你的内心已经告诉你,你不行!.

coala妈妈 2013-7-2 17:12

回复 18楼fcfld 的帖子

我老公要求娃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能够辞职陪读,我纠结着犹豫着不知道何去何从。讨论结果居然就是他停薪留职(我不能做停薪留职)。有时候真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选择,要不要去陪读为了娃放弃自己从事了20多年的工作值得否?.

不二周助 2013-7-2 22:59

可是两边跑开销很大的。跑一年可以,跑三年就要叫了,经济上也好体力上也好,吃不消的。我觉得什么都是假的,关键你的事业在哪里,你在哪里可以有更好的经济基础。除非这个人实现了财务自由,另当别论。.

pp_dream 2013-7-2 23:44

我同意不二的看法。
你们如果仔细想,两边跑其实是不现实的。

第一,自己的职业,配偶的职业,不可能两边都能同时进行,这难度太大了,除非财务自由。
这个年头,考虑到通货膨胀,多少家产才能财务自由?能保证养老无忧?

第二,孩子学业,两边跑怎么弄?
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的圈子,不论在米还是加,小朋友都有圈子的,让孩子不在乎圈子或游离于圈外是不容易的,小朋友需要多强大的内心才能不在乎啊。
学业不论在哪里进行,都是有持续性连续性的,不可能这里两年那里两年地这么学,就连加拿大和米国教育上也是有些差异的,更别说中米或中加了。

第三,养老的问题
不在一个国家持续缴税若干年,或者个人养老金积攒若干年,养老是个问题。
两边跑,用国内的养老金,有点困难的。又回到第一个问题,有多少积蓄才能财务自由到cover养老?

第四,身份问题
两边跑,必须不在乎身份问题,也不在乎孩子身份问题。


我例举的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这几年我在米加各混一段时间,目前正遭遇极其困难的事情,还在听天由命呢:'(.

HFTony妈 2013-7-3 10:39

回复 21楼pp_dream 的帖子

PP_dream 我感觉你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内心也够坚强,相信这个极其困难的事情你能想法解决好的!:handshake.

fcfld 2013-7-3 11:20

[quote]原帖由 [i]coala妈妈[/i] 于 2013-7-2 17:1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387688&ptid=4836551][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老公要求娃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能够辞职陪读,我纠结着犹豫着不知道何去何从。讨论结果居然就是他停薪留职(我不能做停薪留职)。有时候真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选择,要不要去陪读为了娃放弃自己从事了20多年的工作值得否 ... [/quote]

没必要
我虽一样痛恨体制内教育,却不舍得放弃九年制教育,只要你跟着进度走,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不断的把体制内有些东西和国外接轨,比如体育,如果你孩子要去国外,体育一定要精于一二样,国外高中生下了课各有各俱乐部,比如动手能力,比如探究类课程,这些不学光一个英语没毛用哦,人和人交往不是说说谈谈,还要有共同的目标,国内比较好的地方在于,只要你想学,总有地方可供培训
基础知识真的是国内的好,在体制内养成的那种由被迫到主动的习惯,在国外会让孩子很受益的
语文学习,当然在于这九年,将来的孩子不是立足于一个国家,学好英语丢了中文,你怎知中国不会成为第二个美国?
我不舍得初中出去
而且我建议你也不要让你老公停薪带出去,男人和女人不一样,男人没了事业就像没了灵魂一样,于家庭和个人不利
完成九年制,完成托福考试,自己申请美国高中,这样的一套流程下来,你孩子高中学业你大可放心了
千万不要牺牲什么去为了促成孩子什么,谁能保证你牺牲的一定有回报?大凡要出去读书的孩子,必定要经过自己一番努力,他自己要去,自己去申请.....家长辅助
天上不掉馅饼.

pp_dream 2013-7-3 11:20

回复 22楼HFTony妈 的帖子

谢谢!谢谢!:handshake
多难都得扛过去,呵呵。.

fcfld 2013-7-3 11:31

回复 21楼pp_dream 的帖子

我说的两边跑是指移民状况哦,不符合这个状况的,那就谈不上两边跑了,至少得在一个地方呆到有身份才行.

pp_dream 2013-7-3 12:43

回复 25楼fcfld 的帖子

我说的就是移民啊。等你移了就知道两边跑的可行性有多大了:P 光身份问题就麻烦死。

让我倚老卖老一下,要切实际啊,小朋友。现实总是不如想像的那么容易:L 祝你好运:victory:.

fcfld 2013-7-4 09:51

[quote]原帖由 [i]pp_dream[/i] 于 2013-7-3 12:4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388384&ptid=4836551][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说的就是移民啊。等你移了就知道两边跑的可行性有多大了:P 光身份问题就麻烦死。

让我倚老卖老一下,要切实际啊,小朋友。现实总是不如想像的那么容易:L 祝你好运:victory: [/quote]

这么着吧,说说我的打算,我们全家移民出去,我们在等身份,然后先生放弃身份了,他回国了,因为有妻儿在那里,他随时随地可以去探望
我先生变成两头跑了,他也可以不跑,我没那么脆弱,而我们要坐移民监对吧?但一年也总有几个月可以回国吧,可能孩子高中了,忙了,暑假不可以回来了嘛,也可以,孩子爷爷奶奶因大儿子是美国公民可以随时探望,他们来陪我儿子暑假,我回去看望老公.
这都是我美好的打算......现实会有很多变化
但是有一点我很肯定,为了我儿子我可以放弃一切,这个信念有,我想我做什么无非就是围绕着这个目的尽量简化吧

[[i] 本帖最后由 fcfld 于 2013-7-4 10:02 编辑 [/i]].

coala妈妈 2013-7-4 10:17

回复 27楼fcfld 的帖子

我们没办理移民的想法,太耗费体力精力。现在就等娃初中毕业雅思考好,申请澳洲高中。至于我是否要去陪她个2.3年,我再考虑考虑。不陪她高中就住在姑姑家里了,我们的希望是她留学移民,拿到身份。至于拿好身份要不要留下,我随意。我们只要她拿到公民,我们能随时探望就可以了。这个当然也是目前打算,现实真的是无数变化(现在姑姑是答应,但是5.6年后还可以嘛不知道了:lol )
  凡事都一步步来,说不定到丫头出国,我觉得上班够了呢,不过我现在倒是有点厌倦自己的工作了,不是看着那点收入和福利上估计老早回家了
  对于娃体育,我们游泳已经练好了,羽毛球和乒乓球在训练中。就等牙口换好弄个长笛,急啊牙口咋还不换呢?.

fcfld 2013-7-4 10:25

[quote]原帖由 [i]coala妈妈[/i] 于 2013-7-4 10:1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389249&ptid=4836551][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们没办理移民的想法,太耗费体力精力。现在就等娃初中毕业雅思考好,申请澳洲高中。至于我是否要去陪她个2.3年,我再考虑考虑。不陪她高中就住在姑姑家里了,我们的希望是她留学移民,拿到身份。至于拿好身份要不要 ... [/quote]

澳洲比美国好居留
只要你娃在那里读书,你们父母就可以居住在那里
我个人觉得澳洲比美国亲和度高一些,随意性更大一些,留下来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i] 本帖最后由 fcfld 于 2013-7-4 10:28 编辑 [/i]].

coala妈妈 2013-7-4 10:39

回复 29楼fcfld 的帖子

关键我家是丫头,就不要去美帝国拼搏了。如果是儿子我会果断送去美国,好好拼搏一番。澳洲适合生活,慢慢的生活。.

乐高宝宝 2013-7-4 23:20

回复 27楼fcfld 的帖子

美国也需要做移民监吗?不用吧。.

fcfld 2013-7-7 09:47

回复 31楼乐高宝宝 的帖子

好像开始也要半年,我朋友刚开始五年就这样半年半年,后面好像不需要了.

一样的天空 2013-7-9 09:24

[quote]原帖由 [i]fcfld[/i] 于 2013-7-4 09:51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389180&ptid=4836551][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么着吧,说说我的打算,我们全家移民出去,我们在等身份,然后先生放弃身份了,他回国了,因为有妻儿在那里,他随时随地可以去探望
我先生变成两头跑了,他也可以不跑,我没那么脆弱,而我们要坐移民监对吧?但一年也总有 ... [/quote]
你孩子没父母一方陪同的话,被老师发现是要交国际留学生费用的,除非一直不被发现,但这个有点难度的,因为学校三天两头要家长签字,外出搞活动、课外field trip都要监护人同意的,要么从小教孩子冒充你签字。.

一样的天空 2013-7-9 09:36

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其实也是自己花钱买的),必须一个日历年度内在某个省居住满183天才有效,因为各省各自为政的。而且大部分的省的医保刚登陆的前三个月是没有的,要从第四个月开始生效。所以,对于经常两头跑的人,医保是没有意义的,白花钱。
魁省例外。.

雍雍妈妈 2013-7-9 11:18

回复 34楼一样的天空 的帖子

学习了.

fcfld 2013-7-9 22:18

[quote]原帖由 [i]一样的天空[/i] 于 2013-7-9 09:24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393058&ptid=4836551][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孩子没父母一方陪同的话,被老师发现是要交国际留学生费用的,除非一直不被发现,但这个有点难度的,因为学校三天两头要家长签字,外出搞活动、课外field trip都要监护人同意的,要么从小教孩子冒充你签字。 [/quote]
我陪的,而且我们打算上私立高中,目前问下来学费和当地学生一样,三万一年.

南方的燕子 2013-11-7 13:24

回复 7楼两儿妈 的帖子

:handshake 说得好.

南方的燕子 2013-11-7 13:32

回复 19楼coala妈妈 的帖子

有没有考虑过妈妈轮流陪伴的模式?;念高中了,孩子们自己能搞定自己.一个家庭家长负责2个月.这样不也挺好>P.

coala妈妈 2013-11-12 14:49

回复 38楼南方的燕子 的帖子

我还没找到同伴呢: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自腾讯的一篇文章:“出国热”变“移民潮” 看移民背后迥异人生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