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看记录片编辑室《十五岁的中学生》有感

ssymaomao 2012-9-9 21:11

看记录片编辑室《十五岁的中学生》有感

很偶然,难得开电视机的我在爷儿两去空手道之后,看完1/7,调到了纪实频道,正好在播放纪录片编辑室,播放的是《十五岁的中学生》,纪录片有些年度了,而且整个纪录片的时间跨度蛮大,描述的是1992年上海中学初中部的初三2班考生。用跟踪记录的方法,大篇的幅度记录了他们初三最后阶段的学习生活,还有1997年他们毕业5年后的人生追踪,似乎还有2007年他们这群当初的中学生的人生片段。用15年后的眼光去看过去的初三人生。心里非常感触。
这群中学生比我小一年,可以说是我的同龄人。在他们1992年的人生里,我看到了我的过去,在他们97年,07年的淡定中看到我自己的改变。岁月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
更让我心惊的是教育在这20年里愈演愈烈的成为学生们“人生不可承受之重”。按时间来说,初三2班的那群学生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也是我曾经承受过的那种幅度。在记录片中,有不少的教育界人士,甚至是泰斗,比如上中当时的校长,比如吕型伟等大家已经在发出减负的呼吁,已经在说学生的压力太大了,已经提出为了应考的那么多的试卷从人生的角度来讲是浪费,是不必要的应考,和学识能力已经没有多大的正相关。然而二十年过去了,我看到我的孩子比我们当时承受的压力和负担更多,更大。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经要拷问,教育怎么了?
纪录片跟踪了几个中学生,有的直升进了上中,又直升进交大,一路平顺,还要继续深造。有的进了上中,却因为压力太大,差点因神经性厌食症而不治,最终通过调试,高考失利进了立信会计,又四年自学本科,成为外资客户经理,成就一番精彩人生。有的5分之差没有进上中,但现在的人生依然事业顺利,出唱片,搞义卖,自我评价为幸福人生。有的压根没有想过要进高中,毕业走向另一条精彩人生之路。他们也在问自己,初三的付出是否值得。
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我在拷问自己,片中的孩子抱怨初三了,连电视都没有看了。我的孩子才四年级,可是也忙得没有时间看电视,当然他不少只是忙着运动,可是也有很多的孩子忙着学习。他们和他们,隔了20年,不同的学段,可是一样的承受着这样的压力。我该如何做家长?.

Tangmaotou2002 2012-9-9 21:33

那是我们啊.

家有仙女 2012-9-10 07:37

试着放下一些,或许就会轻松。.

胡豆妈 2012-9-10 08:43

写得真好。今天刚好翻一本高中数学讲义,是那种课外补习学校自己编的教程,看了一下基本题型,基本不会,看解题过程也不明白,自己也是大学理工科毕业的,真不知道当年怎么考上的。而上面出现的一些应用题,难度和广度明显超过了我当年学习的内容,印证了楼主说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

顺便翻了一下楼主的另一个贴“为了儿子更好的成长”,很有共鸣。

我最近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对学校要求孩子做到、而孩子又无法做到的要求和任务,家长应当如何应对?

很多家长都在介绍经验,如何提高孩子成绩,也有实际效果,牛娃也比比皆是。但是现实是,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能掌握所有的内容。老师在布置默写等任务的时候,是不是默认为所有的人都要默全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压力必将转移到家长身上,软硬兼施地把孩子弄到会为止。大多数时候未必是真会了,只是强记住,能对付考试和测验而已,所以往往出现前记后忘的情况,更大的坏处是,孩子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和压力,而不知道学习的乐趣在哪里。

现在的教育体系就是一个压力传递器,教育局把压力传递到学校,学校传递到老师,老师传递到家长,家长传递给孩子。除了极少数有能力的教育者和家长,大部分情况下,每一个环节都在被动的应付。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应付教育:来了一个情况,我怎么把它应付过去。

这个环节不能展开,否则又变成对应试教育的批判,车轱辘话,说多了一点用没有。

咱们就看自己能做点什么,改变不了教育局,改变不了学校,改变不了老师,甚至改变不了孩子,咱改变一下自己行不?

我们能不能对自己接受到的压力做一个分析和过滤,处理一下,而不是象个漏斗一样,直接漏到孩子那里。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能不能象要准备去见大领导一下,先把要说什么,怎么说,思考一番甚至在头脑中演练一番?

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家长总觉得是态度问题,实际还是能力问题。如果我们真的认识到现在给到孩子的要求,某些部分确实是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我们又怎么应对?

说到底,其实就是怎么应对挫折。咱们的教育整个一个挫折教育,不二周助的女儿在初中毕业后对此有非常精彩的总结。面对挫折怎么办,这问题比怎么对付明天的默写更值得作为家长的我们思考。

[[i]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2-9-10 08:47 编辑 [/i]].

ssymaomao 2012-9-10 10:26

回复 4楼胡豆妈 的帖子

写的真好,非常有同感。
然而事实上,作为压力传导的下游,我们很难去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候,虽然很想改变自己,改变对孩子的要求,但是到最终被裹挟着,再加一部分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
也是虎娃狼娃们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面对日渐变态的教育依然能够得心应手。可是,对绝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受挫感是非常浓烈的。而家长面对不理想的被拔高要求的考卷,很难一次次淡定。育儿焦虑具有普遍性。
中国有个成语,叫事半功倍,还有一个词叫事倍功半。我们希望能够有前者的效率,然而,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始终在做后者的努力。回顾过去孩子的功课,那么多的默写,都是前默后忘,现在看来真是浪费了大量阅读的时间,而且更可怕的是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真是得不偿失。然而,作为家长,我们除了配合还能如何?作为学校,这些默写有1/4的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并在学习成绩中因为这可以有一定的优势,在周边学校中因此有一定的美名,又怎么会不去坚持?哪怕有3/4的学生是被陪绑着长期经受着充满挫折感的教育。我们现在似乎在用精英教育的要求进行着大众普及教育,直接的后果是每个人都不快乐。
面对挫折,我不敢让孩子绕着走,在世界观人生观没有形成的时候,怕他形成面对困难绕着走的习惯。迎难而上大概是所有家长的口头禅。《十五岁的中学生》中主人翁之一,那个初中拼足全力考上中,压力大的觉得考不好不如去死的女孩徐虹,如愿进入高中后,因为浓烈的受挫感,自我惩罚得了神经性厌食症,住院48天,后来语文化学失利,考取了立信会计,后面努力自学四年获得了本科文凭,并通过自身努力成长为外资客户经理。07年,主持人笑问如果她有孩子希望孩子是怎样的。她说希望孩子快乐,并有坚韧而又积极进取的态度。然而,我的感觉,这2者似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的孩子多数不快乐,徐虹过去那么浓重的挫折感又如何快乐。不快乐的学习,又如何能让孩子积极主动进取。真是两难。
我要去不二周助帖子看看他女儿的精彩总结。

[[i] 本帖最后由 ssymaomao 于 2012-9-10 10:36 编辑 [/i]].

yusky 2012-9-10 10:31

昨晚也看了,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但每次看心里总是唏嘘不已,做学生真不容易,压力太大了,好像直升上中是唯一的奋斗目标,真心地心疼那个叫徐虹的女孩。.

ssymaomao 2012-9-10 10:34

[quote]原帖由 [i]Tangmaotou2002[/i] 于 2012-9-9 21:3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958066&ptid=4827726][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那是我们啊 [/quote]
你是片中初三2班的?世界没这么小吧!还是仅仅同龄人?.

ssymaomao 2012-9-10 10:35

[quote]原帖由 [i]yusky[/i] 于 2012-9-10 10:31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958724&ptid=4827726][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昨晚也看了,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但每次看心里总是唏嘘不已,做学生真不容易,压力太大了,好像直升上中是唯一的奋斗目标,真心地心疼那个叫徐虹的女孩。 [/quote]
现在的孩子不比徐虹好多少。每年跳楼的孩子都不少。.

胡豆妈 2012-9-10 10:58

回复 5楼ssymaomao 的帖子

刚去打了太极拳回来,继续讨论。

太极拳是项好运动,一直叫你放松,放松。老师一直提醒的就是松肩垂肘,松肩垂肘,还有就是动作做得不要过了。老师说刚打拳的人往往就是动作容易做过。

我们这些基础班的同学,基本上人人都有不够放松的问题吧,不是这里夹着,就是那里驾着。身体是有自己的语言的,我们平时的生活里面或多或少都会有压力,因此放松成为一门需要学习的技术。打太极拳时,心里一直要念着放松,做父母大概也是这样。特别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我们又容易犯动作做过的错误。

3楼的答复其实挺精致的,话不多,就是那个理。能放下,就会好多了。

早前回复完贴子去公园的路上,我在想,还是我们自己不能面对压力啊。也许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处理压力?

也许等待是一种方法,不消耗过多的精力,平静的等待。愿我们在不如意的情况下,还有能找到快乐的能力。这也许是我们能够给孩子的最好教育。.

Tangmaotou2002 2012-9-10 22:24

回复 7楼ssymaomao 的帖子

噢,不是不是,我高两届的只是很早就看过这个片子了,看到熟悉的人和事,总觉得那是我们当年的真实写照,好激动啊.

凯欣妈 2012-9-11 06:44

92年我在读初三,说的是跟我一批的人啊!只记得考卷做到后来当练习做了,根本不用放心上。但是那时作业真心不多,我每天八点睡觉。偶家娃初一,这阵刚开学,作业从没有八点前做好的,等到快考试的时候,就不能想象了,想起来就抓狂。

[[i] 本帖最后由 凯欣妈 于 2012-9-11 06:46 编辑 [/i]].

shilr 2012-9-11 10:34

我是95年在读初三的,一直以为,是后面才越来越抓狂的,原来92年,有的地方有的人就已经开始抓狂了……
好的地方是,自己终于也有点不抓狂的信心了。.

彤彤mummy 2012-9-11 11:14

回复 1楼ssymaomao 的帖子

写的真好,当时我也看过这个片子,我是和他们同级的,特别有感触,我不知道当时那个不学习,整天在那里晃的那位,后来考进中国中学怎么样了?由于当时自己也是在冲刺阶段,所以就看了点支离破粹的镜头,有空网上搜寻一下,再次回味。.

ssymaomao 2012-9-11 15:57

回复 13楼彤彤mummy 的帖子

片中跟踪的几个似乎没有提到中国中学去的。记得那时考取高中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毕竟当时高中的普及率没有现在这么高。跟踪的第四个,就是压根没有想过考高中的那位,志愿就填了一所学校,97年在建国宾馆学徒,后来又离开,并且想进一步进学校继续深造。
也许我比较易感,看着片子,心中一直觉得酸酸的。归结了一下,这种感触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来自于同情孩子所承受的日渐变态的教育;另一个是来自于自伤作为同龄人的自己和他们一起消逝的青春。就像十六岁的花季我从不看续集,这样的断层心理上实在五味杂陈。
有人说最悲的是英雄美人迟暮,实际上这种心理的落差每个人都存在。

[[i] 本帖最后由 ssymaomao 于 2012-9-11 16:07 编辑 [/i]].

彤彤mummy 2012-9-11 18:15

回复 14楼ssymaomao 的帖子

中午看了纪录片的上,那个考取中国中学的叫鲁毅,还得了卡啦ok比赛一等奖的,有对他07年的采访,具体后来怎么样?因为下还没看,就不知道了。当时的话,我们从小被灌输的也是要好好学习,考取重点中学,我小时候邻居家的哥哥就是上海中学的,家里父母就一直灌输要考取重点高中,否则就很难进大学,当时这种压力还真的是蛮大的,我们92年4、5月份在区里也有直升考的,大家都是奔着那一个市重点,考不上就再博中考,不过还是觉得那时候的压力肯定没有现在的孩子大,现在的孩子学的东西要比我们那时候多多了。真希望在这部纪录片20年后的今天也能跟踪一下现在的15岁的中学生,当然,他们现在选择的路要比我们多。.

ssymaomao 2012-9-12 08:16

回复 15楼彤彤mummy 的帖子

鲁毅在片中是主人公之一,也许看得不够认真,没有注意到他考取的是中国中学。不过非常佩服他对兴趣爱好的执着。在中考前期他还是瞒着父母参加了某个卡拉OK大赛。片中记得有他的一句话,他说,即使他知道他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考不取上海中学,他还是会去参加。他说不能唱歌,他觉得简直不能活。后来好像是97年,他自己录制唱片,义卖,所得捐献给了盲童事业。平时他们和盲童之间就有很好的互动和交流,关系很好,看得出是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爱心人士。07年的时候,他已经是个外资客户经理,用片中的话说,一周中大半的时间在祖国的各地飞来飞去。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当年,他以5分之差和上中失之交臂,后来曾经的愿望是考取上戏,可是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去上戏的面试,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到父母的不支持。当时说了一件事,说他的父母事后问他为什么没有去上戏面试,话中隐含对他理想的支持。尽管已经在事过15年之后,他还是非常难受,因为和理想的错过,三十而立的他哽咽了。青春无悔真是一种很难的追求。

[[i] 本帖最后由 ssymaomao 于 2012-9-12 08:19 编辑 [/i]].

Adudu.teng 2012-9-12 09:32

有梦想就要坚持,鲁毅其实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若干年后,追悔莫及....

xiaoying415 2012-9-12 10:02

看完这个纪录片,更坚定自己支持女儿理想的决心。.

jasmine_m 2012-9-12 10:20

看到这段真是唏嘘不已。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家长即使已经接受了孩子的选择,但是拉不下面子和孩子好好沟通,表达支持,而孩子又误以为家长完全不支持放弃了自己的选择,错失了人生的一个机会。
拍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也在同一个校园中,不过是高中了。记得有位老师表达了对此片的批评,认为片子拍的不客观,早起就拍上中(而且我有点疑惑,5点多的教室怎么会有学生,记得宿舍是晚上锁门早上才开的)。晚睡呢就拍市四中学(上中晚上9点熄灯,打手电熬夜的人并不多)。
另一个感慨就是那位没有选择高中的男生,他的父亲是上中的一位物理老师。要什么样的淡定才能支持儿子的这一选择,目前来说很难做到(问过老公,他也不能接受儿子不上大学)。

[quote]原帖由 [i]ssymaomao[/i] 于 2012-9-12 08:16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963680&ptid=4827726][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后来曾经的愿望是考取上戏,可是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去上戏的面试,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到父母的不支持。当时说了一件事,说他的父母事后问他为什么没有去上戏面试,话中隐含对他理想的支持。尽管已经在事过15年之后,他还是非常难受,因为和理想的错过,三十而立的他哽咽了。青春无悔真是一种很难的追求。 [/quote].

陪我去看海 2012-9-12 10:41

重温了一遍。青葱岁月啊,走过来再回头望望,不管当初甜的、苦的,都觉得十分美好。.

qixiaoting 2012-9-12 12:45

请问,错过了电视节目,网上哪里有这个纪录片看呀?.

qixiaoting 2012-9-12 12:46

回复 20楼陪我去看海 的帖子

在哪里重温的呀?我很想看。.

陪我去看海 2012-9-12 13:18

回复 22楼qixiaoting 的帖子

我是在Ipad上优酷看的。
要么你试着百度一下,应该也可以看到的。.

SHINE-ON 2012-9-12 13:23

回复 4楼胡豆妈 的帖子

同感,比起现在,我当年名校不知是如何考上的?我觉得我女儿比我同期强多了,我有什么资格逼迫她?我应该让她知道人生有多种选择,我们要选对的,do right things!.

qixiaoting 2012-9-13 12:26

回复 23楼陪我去看海 的帖子

百度,找到了。谢!.

小小熊的妈妈 2013-1-14 15:42

今天看了一遍,哭了。。。。。。。。。。。看到过去的自己,消失的青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记录片编辑室《十五岁的中学生》有感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