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妈妈 2012-6-20 11:55
求2012年古诗文大奖赛书的初中部分译文(百度文库找到的译文)
求2012年古诗文大奖赛书(最新一期)的初中部分译文,谢谢。
百度文库找到的译文,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
1.杨亿巧对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对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没有人能对出,适逢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2.楚人学舟
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教导)。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从此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
3.乐不思蜀
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郤正知道了这事就对他说:“如果晋王再问起时,你应哭泣着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没有一天不思念呀。'就闭上眼睛”适逢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4.斗牛图
宋朝的大臣马知节收藏了戴嵩的一幅「斗牛图」。有一天,天气晴朗干燥,马知节把这幅「斗牛图」从箱底拿出来,放在大厅前晒太阳。一个农夫前来缴租税,看见这幅图。他看著看著,不禁笑了出来。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原故。农夫回答说:“我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牛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力气再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可是你看这张「斗牛图」,两只牛气冲冲地在打斗,而它们的尾巴却举得高高的。这根本和实际情形不一样嘛!”马知节听了非常佩服。
5.黄琬聪慧
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洛阳)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
6. 叶相判案
丞相叶梦锡,曾经在常州做太守。有两家是邻居,有一家盖了一个高屋子,屋脊超过邻家的屋脊。邻居便起诉他,说那家人其它时候还将会占了自己的地方。叶梦锡判决说:“东家的屋子被西家遮盖了,你仔细想也没什么利害关系,以后那家人拆屋了再另外陈述你的言词吧,如今暂且以墙壁作为两家的地界吧。”
7.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就此说了埋怨的话,陆元方说:“(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8.释车而走
齐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赶快乘千里马驾车出发,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9.唇亡齿寒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10. 奇货可居
濮阳人吕不韦在赵都邯郸经商,看见秦国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回家后,便问他的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又问:“贩卖珠玉,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那不可以数计。”吕不韦说:“现在农民努力从事耕田劳动,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建国家,立一个君主,获利就可以传至后世。秦国的公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住在邯郸,我愿去为他效力。”
11.攘鸡
孟子回答道:现在有个每天偷邻居家的鸡的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他)说:“请允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鸡,这样等到第二年,以后就停止(偷鸡)。” 如果知道它是不对的,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要等第二年?
12.处世之道
刘凝之被人认为自己穿着的鞋子是那个人的,马上给了他。这个人后来得到了自己丢的鞋子,送还(把刘凝之的鞋子还回去),(刘凝之)不愿再拿回。沈麟士也被邻居认为自己穿的鞋子是那个人的,沈麟士笑着说:“这是你的吗?”马上给了他。邻居得到了丢了的鞋子,送还(给沈麟士),沈麟士说:“不是你的嘛!”笑着接受了。这即使是小事,可做事应当像沈麟士那样,不应当像刘凝之那样。
13.出裘发栗
景公在位时,下雪三天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旁。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雨和雪可是天气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难道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也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也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也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却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愿意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景公就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14.孙叔敖杀两头蛇
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 国家发展得好有他的功劳,楚国人常常称赞他。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哭着回到了家。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我恐怕要离开母亲去了。”母亲问:“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又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母亲说:“你暗中做有助于别人的事,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15.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喜射鸟,下令让烛邹负责养鸟,然而鸟却被烛邹弄丢了。齐景公发怒,命令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请允许我一一列举烛邹的罪行然后按照他的罪行处死他。”齐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并在齐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行,说:“烛邹!你负责替我们国君养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国君由于鸟的缘故处死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致使各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罪行列举完了,晏子请求齐景公处死烛邹。齐景公说:“不要杀他了,我听从你的教诲!”
16.曾子烹彘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看见曾子就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随便戏弄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等父母去教育他如何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育。如今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于是就把猪煮了。
17.两僧渡江
和尚法一和宗杲自洛阳躲避战火渡过长江,他们每个人携带一个斗笠。宗杲的斗笠中有一枚黄金的钗子,常常自己拿出来检查状态。法一观察发现了解了这个情况,在宗杲起身上厕所的时候,法一急忙找出金钗扔到江水中。宗杲回来,发现丢失了金钗,吓得不敢说话脸色大变。法一呵斥他说:“我和你一起学习参透生死的大智慧,你还这样眷恋这种东西吗?我刚才已经为你把它扔到江里了。”宗杲打开坐具,(郑重)施礼后离开。
18.刘伶病酒
刘伶十分喜欢喝酒,于是跟从(向)夫人要酒。(他)妻子很生气,妻子把酒倒掉,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妻子)哭着归劝刘伶说:“您喝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说:“就遵从你的意思办。”(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因为爱酒才有大名声,一次要喝一斛,(现在只喝)五斗可以治病?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便醉熏熏的了。
19.记“六一”语
近来孙莘老先生结识了欧阳文忠(欧阳修)先生,经常找机会问他如何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自己多多练习,自然就写好了。世上的人埋怨自己的文章字数少,又懒于读书,每写作一篇文章出来,就想追求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毛病瑕疵不必等到别人指出来,多多写作自己救能发现了。”欧阳先生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别人,所以特别有趣味。
20.莫知其丑
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水质很差,凡是喝过这种水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没有一个不得颈瘤病的人。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是奇怪啊!他脖子瘦得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颈瘤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 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 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21.扁鹊见秦武王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无知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22. 南辕北辙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衣服也没换,头上的灰也没去掉,就去见魏王。季梁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太行山附近遇见一个人,(他)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即使你的马再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即使你的路费再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技好。’”这几个条件越好,那么就离楚国更加远了! 而今,大王想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就像是去楚国却往北方走。”
23.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升职为知制诰,吴夫人为他买了一个小妾,荆公见到说:“这是什么?”那女子说:“夫人让我侍奉您左右。”王安石说:“你是谁家的女人?” 那女子说:“我的丈夫是军中大将,运米时船沉,家中资产都赔上还不够,还要卖了我来补偿。”王安石伤感地说:“夫人花了多少钱买你?”女子说:“九十万钱。”王安石叫来她的丈夫,让他们夫妇还像原来一样过日子,把所欠的钱都赏赐给他们。
24.“司马从一”之讹
绍圣、元符年间,有个叫马从一的人,主管归德府的水运公署。正碰上转运使到归德府来,就随着众人去拜见。转运使一看到他就很生气,立即训斥他说:“听说你不尽职守,本来就想查办你,你还不马上滚?怎么还敢来见我!”马从一听了惶恐不安,自我陈述说是湖南人,靠着妻子的关系做了这个官,一边不停地求饶。转运使听他说话是南方口音,于是就稍稍息怒说:“湖南也有司马氏的族人吗?”马从一回答道:“我姓马,主管排岸司的工作。”转运使于是微笑着说:“那么你努力工作就可以了。”开始时转运使大概误把马从一当作司马光的族人了,所以想加害于他。从此以后,马从一投名片晋见,只称监南京排岸。传这件事的人都觉得这事好笑。
25.苏秦刺股
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悲惨而归。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认他这个儿子。苏秦叹了口气,说:“都是秦王[这个不用抄上去,解释上说的是苏秦自己错,但是我们老师觉得是秦王的错,你如果想用苏秦就把“秦王”改成“我”]的错啊!”就发誓要勤奋读书,说:“哪有事情办不成的?!”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后来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然后成了六国的相印。
26.书马犬事
传说,有一天欧阳修和几个朋友在洛阳郊外游玩,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欧阳修建议大家叙述这件事。一个朋友说:“有狗卧在大道上,被奔马冲过踩死了。”另一个朋友说:“有一匹马跑过大道,一只狗被它踩死。”欧阳修说:“让各位老兄去修史书的话,一万卷也写不完啊。”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说如何写这件事?” 欧阳修说:“奔马在大道上踩死了狗。”朋友们相视一笑。
27.童子治县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28.农夫殴宦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去卖,有个太监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买这些(木柴),只给了他几尺宫廷里不要的丝绸,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税”,还硬逼着农夫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太监。(太监)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必须要用你的驴送进去。”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子和孩子,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能糊口。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于是殴打了太监。
29.梁鸿尚节
梁鸿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博览群书,没有不知晓的事情。然而他不死记硬背一章一句。读完书,就到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牵连到别人的房屋。于是寻访被烧到的人,问他损失的财物,了解后把自己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但他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因为做工勤奋,从早到晚从不松懈。一个老人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批评那人,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于是,他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了他,梁鸿不接受就离开了。
30.卞庄子刺虎
卞庄子要去刺杀老虎,他门下的童仆制止他,说:“两只老虎正要去吃牛,当它们要吃的时候一定会互相打斗,那么打斗的结果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就站着等待(它们相斗)。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虎负了重伤,而小虎死了,(这时)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这一举果然立下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31.梅圣俞妻善对
梅圣俞以作诗出名,三十年始终未得到一编写馆的职务。晚年参与编修《唐书》,编完了书未来得及上报就死了,士大夫没有不叹息的。梅圣俞接受命令整顿行装编修《唐书》,对他的妻子刁氏说:“我编修书,可以说是猴子钻布袋。”刁氏应对:“你在仕途上,又与鲇鱼爬竹竿有甚麽不同?”听说的都以为是好对子。
32.前事后师
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是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的,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虽然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隋炀帝这个人,却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所以尽管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的行为。他没有自知之明,结果遭到覆亡的下场。”皇上听了,深有感触地说道:“前人的教训离我们不算远啊,应当引为借鉴。”
33.神钟辨盗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有家富人丢失了东西,捉住了几个人,不知道谁是真正偷盗的人。陈述古就哄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能辨别真正偷盗的人。”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祭祀供奉,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非常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很久,让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出来检验他们的手,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没有墨迹,这就是真正的盗贼——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
34.一字千金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35.李遥买杖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这时秭归城中恰好又有一个村民被人所杀,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识出了拐杖,说:“这是自己父亲的拐杖。”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一切拷打的手段都用尽了。李遥称自己确实是买拐杖的人,并非凶手。但是官差们在市场上没有找到那个卖拐杖的人,李遥最终也没有证明自己的清白。官府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最终不知道那个买拐杖的人是谁。集市上的人有千千万万,而李遥恰巧遇到买拐杖的人,就此触及到他的过去导致隐情败露,这一件事也真的是蹊跷啊。
36.孺子善谏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侍卫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一边放声的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蝉的身后;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小孩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37.李庄简公
李庄回家,住在新河。我父亲(陆游的父亲陆宰)建了个小亭子叫千岩亭,可以看见南山的全貌。他每次来就是一天,曾经作诗:家山好处寻难遍,日日当门只卧龙。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每次说到当今的事情,经常愤怒叹气,把秦桧称为“咸阳”。一天坐在亭子上,举酒杯嘱咐我父亲:我要走了,而且是被贬到远的地方。秦桧很忌讳我和赵元镇。赵元镇已经走过高山(这一句形容赵的境遇悲惨),我怎么能免除呢!听说赵在接到远谪的命令后,哭泣流涕地告别子弟。我决不会这样的,到那时,青鞋布袜,即日起行。过后十多天,真的有远谪藤州的命令。他父亲送他到诸暨,回来说:泰发(指李光)谈笑慷慨,一如平日。当我问到其得罪的原因时,他说‘不足问,但秦桧终究会误国’!”
38.修齐治平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先使自己心意诚实;要先使自己心意诚实,就要先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要先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又取决于对天下事理的推究。对天下事理的推究后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后使自己心意诚实,使自己心意诚实后端正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后进行自我修养,进行自我修养后整顿好家,整顿好家后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使美德彰明于天下。从高高在上的天子一直到平民百姓,无一例外都要以修身养性作为人生的根本。
39.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愿听您剩下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更要谦虚;官职越大,处事更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意见),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的太好了,我记住了。”
40.释之执法
上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面跑出来,使皇上驾车的马受了惊吓。于是命令骑士捉住,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审问,那人说:“我乡下人来到这里,听到清道戒严,就藏在桥下面。过了很久,认为皇上已经过去,就出来,看到皇上的马车和仪仗队,立刻就跑了。”廷尉上奏应判的罪刑,一个犯了清道戒严的禁令,应该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亲自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好在脾性柔和,假如是其他的马,一定不是摔伤我了吗?可是廷尉却只判处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一辈子和天下人一同遵奉的。如今依法律是这样判定的,而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人民的信任。况且在当时,皇上假如立刻诛杀了他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下给廷尉处理,廷尉是天下公平之所在,一旦有倾斜,天下使用法律时都任意取轻或取重,人民把自己的手脚放在哪里好呢?希望陛下明察此事。”过了很久,皇上说:“廷尉应当这样。”
41.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和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打更以后,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白茫茫一片,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对坐,一个童子烧着酒,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的喝几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姓氏,(他们回答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您痴迷(这里的雪景亦或是雪景),还有痴迷过您的人呢!”
42.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两年之后,即使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纪昌又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步,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43.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这个老头老态龙钟,不停地咳嗽,看了他的拳脚却很瞧不起,还嘲笑他。大家听了十分惊骇,就有人跑去告诉了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高傲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让杨二先休息三天。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最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44.文王之囿
齐宣王问道:“(听说)周文王有一个方圆七十里的捕猎场,真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问:“这真有那么大吗?” (孟子)说:“可百姓还嫌它太小呢!” (宣王)说:“我的捕猎场才方圆四十里,可百姓还觉得太大,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随便去,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随便去,是与百姓共享的公用猎物。百姓嫌它小,不是很合理吗?我刚到达(齐国的)边境时,问清国家的重要的禁令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国都的郊野有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如果有谁)杀死了场地里的麋鹿,就跟杀死了人同等判刑,那么,这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所,就等于在国内设置了大陷阱(来坑害老百姓)。百姓觉得它太大,不也同样合乎情理吗?”
45.宋人酤酒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询问他所在乡的长者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哪。” 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查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46.李离伏剑
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他错误地听取了下级的汇报而判人死罪,把自己关押起来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并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听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判人死罪,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是没有听说过的。”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狱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应判自己的刑,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您认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狱官,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判人死刑,罪责应当死。”于是他仍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47.桑中生李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以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自然就会好。这样一来,众人便你一声我一声地附和传说为:“李神能使瞎子重见光明。”远近涌动,树下车马成千上百,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快就堆成了小山,绵绵不断。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见此情形不禁觉好笑,说:“这树有什么神灵呀?它不过是我随便种下的。”于是顺手砍掉了它。
48.悬赏纳谏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49.父贤不足恃
魏文侯问狐卷子道:“父亲贤明能够依赖吗?”狐卷子回答道:“不能。”“儿子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兄长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弟弟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臣子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魏文侯一下子变了脸色,发怒道:“我向你征询了这五种情况,你竟全都认为不能,是什么道理呢?”狐卷子回答道:“父亲贤明没有超过尧的,但是他的儿子丹朱却被放逐;儿子贤明没有超过舜的,但是他的父亲瞽瞍却被拘禁;兄长贤明没有超过舜的,但是他的弟弟象却被流放;弟弟贤明没有超过周公的,但是他的哥哥管叔却被诛杀;臣子贤明没有超过商汤王和周武王的,但是帝王桀纣却被他们讨伐。指望别人的人不能达到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不可能长久。你想把国家治理好,就要从自身做起,别人怎么能够依赖呢?”
50.纸上谈兵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地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51.涸辙之鲋
庄子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的答应了。他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 庄子一脸愤怒的样子,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来是东海中的百姓。你难道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的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地方,不能离开这里,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52.圯上敬履
留侯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孩子,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老,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而去。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于是张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 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又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说完就)走了,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53.焦奇神勇
有一个名叫焦奇的人,一向神勇无比。一天焦奇进山,遇到两只老虎带者着一只小虎。 焦奇性起,连着杀死两只虎,用左右背负之,而将小虎生擒而返回。众人都躲的远远的,而焦奇却谈笑自若。有一个富人,钦佩他的勇敢,设筳款待他。焦奇在座位上,自己讲述他平时捉虎的情形,听的人都变了脸色。而焦奇更加夸大其词,嘴里大讲特讲手上指指画画,洋洋得意。突然一只猫,登上筵席抓食物,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是主人的猫,听任它大嚼 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竟然如此讨厌!”不一会儿,猫又来了。焦急忙起身出拳打它,座上的菜肴全都倒碎了,而猫已跳趴在窗户角落。焦奇大怒,又追打它,窗棂全裂了,猫一跃登上屋角,目视耽耽看着焦。焦更加生气,伸开胳膊拿出擒拿的动作,而猫嗥的一声,摇着尾巴迈着慢步,跳过邻居家墙而离去, 焦计无计可施, 面对着墙呆呆望着罢了。装牛之鼎,不能用来烹小鱼,千斤之弩,不能用来射鼷鼠。怀材的人应该知道,用材的人更加应该知道了。
54.约法三章
十一月,刘邦将各县的父老和有声望的人全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父老们遭受秦朝严刑苛法的苦累已经很久了!我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的人为王。据此我就应该在关中称王了。如今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和抢劫者抵罪。除此之外,秦朝的法律统统废除,众官吏和百姓都照旧安定不动。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除害,而不是来欺凌你们的,请你们不必害怕!况且我所以领兵回驻霸上,不过是为了等各路诸侯到来后订立一个约束大家行为的规章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巡行各县、乡、城镇,向人们讲明道理。秦地的百姓都欢喜异常,争相拿着牛、羊、酒食来慰问款待刘邦的官兵。刘邦又辞让不肯接受,说道:“仓库中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百姓们破费。”百姓们于是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在秦地称王。
55.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间烟雾缭绕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歌和着打乐声像风声一样,散发着脂粉香味的汗水像雨一样,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意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i] 本帖最后由 露珠妈妈 于 2012-9-25 11:55 编辑 [/i]].
arlene0920 2012-9-13 08:28
我们预初,对这个比赛也比较感兴趣,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考试和报名的呢?谢谢.
vianazqx 2012-9-13 09:16
回复 1楼露珠妈妈 的帖子
第一篇是啥,我看和我手上书是一样的吗?.
露珠妈妈 2012-9-25 11:56
回复 2楼arlene0920 的帖子
预赛和复赛都是学校组织的.
corriecao 2012-9-25 12:02
回复 2楼arlene0920 的帖子
MS学校一开学就选拔了。我们学校是开学第一周组织的。.
corriecao 2012-9-25 12:12
回复 2楼arlene0920 的帖子
MS学校一开学就选拔了。我们学校是开学第一周组织的。.
vianazqx 2012-9-25 12:13
1.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会:正好。 请:邀请。 因:于是,就 戏:以……为游戏 为:是。
应声:紧接着对方刚停下的声音 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 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一:全,满
译文: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没有人能对出,适逢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2.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1.楚:楚国(古国名) 2.习:学习 3.操:控制,这里指驾船 4.折:指船掉头 5.旋:指船转弯
6.疾:快 7.徐:慢慢地 8.惟舟师之是听: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倒置句式,应按“惟听舟师之”理解
9.惟:只,仅仅 10.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 11.渚:水中小洲 12.莫:没有
13.遂:于是就 14尽:全部 15.遽: [jù ]急忙 16.谢:辞别 17.椎:用椎敲,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18径:一直 19..亟:立即,突然 20.犯:遇到 21.乃:于是,就 22.四顾:四周张望
23.柁:通假字同“舵”,驾驶
译文: 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教导)。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从此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造成现在危险的地方,正是前几天的小试幸运的地方。
道理: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 (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3.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问刘禅:“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郤正教禅,若再问,宜泣对曰:‘先墓在蜀,无日不思。”会王复问,禅如正言,因闭眼。王曰:“何乃似郤正语!”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1.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2. 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3.蜀技:四川的歌舞。
4.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5.陇、蜀:都指四川。
译文: 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 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 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望着司马昭说:“真的跟您说的一样(就是郤正的话)。”
4. 斗牛图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尝:曾 暇:空闲 曝:晒 输:交 氓:老百姓 输租氓:缴纳田租的农民
髀:大腿 膂力:体力,在这里指全身的力气。膂,脊背 似:好像 类:合情理 窃:偷偷地
译文: 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着笑。先生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大汉用尽全力也不能从中拉出来。这个图上的牛都是举着尾巴的,好像不合情理吧。”马正惠被他所说服。
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或:要不唯书本,不惧怕权威,实事求是)
5. 黄琬聪慧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初(3)为(10)魏郡(4)太守。建和(5)元年正月日食(6)。京师不见而(11)琼以状闻(7)。太后诏(8)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9)。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12)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黄琬:东汉人。 (2)慧:聪明伶俐。 (3)初:一开始,刚刚 (4)魏郡:古郡名。
(5)建和:汉恒帝年号 (6)食:同“蚀”,侵蚀。 (7)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京城里看不到日食而黄琼把日食的情况报告朝廷,让他们知道。 (8)诏:皇帝的命令。 (9)未知所况:不知道如何来描述。
(10)为 :担任 . (11)而 :连词,表并列,无义。 (12) 以 :把 .
译文: 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洛阳)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同。
6. 叶相判案
叶相梦锡,尝守常州。民有比屋①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盖邻家②。邻家讼之,谓他日且占地。叶判曰:“东家屋被西家盖,子③细思量无利害,他时拆屋别④陈词,如今且以壁为界。”
①比屋:两家房屋相接;又指两家系邻居。 ②屋山覆盖邻家:屋脊超过邻居家(的屋脊)。
③子:你。 ④别:另行。 ⑤之:代“他”,指代邻居。 ⑥谓:(对……)说。 ⑦且:将
译文:叶梦锡丞相,曾经在常州做太守。有两家是邻居,有一家盖了一个高屋子,屋脊超过邻家的屋脊。邻居便起诉他,说那家人其它时候还将会占了自己的地方。叶梦锡判决说:“东家的屋子被西家遮盖了,你仔细想也没什么利害关系,以后那家人拆屋了再另外陈述你的言词吧,如今暂且以墙壁作为两家的地界吧。”
7.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1)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2)于:在。
(3)直:通“值”价值,钱财。 (4)因:于是。 (5)但:只是。 (6)闻:听见。 (7)遽:立刻。
(8)辞:推辞。 (9)以:因为。(10)尔 : 这样。不尔:不是这样。(11)是: 就是。 (12) 求: 要求。 (13) 之: 指代陆元方说的话。 (14)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15)耳: 罢了。(16) 诳: 欺骗。
(17) 怨:不妥当。 (18 ) 置:买 (19) 尝:曾经 (20)曾:曾经
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就此说了埋怨的话,陆元方说:“(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陆元方品质: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的品质 。
8. 释车而走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1.疾:病重 2.遽:急忙,快 3.且:将要 4.中:都城中 5.谒:报告 6.晏:晏婴
7.趋驾烦且之乘:赶快乘千里马驾车出发 8.邹子,韩枢:为人名 9.尽:终于 10.释:放下,放开
译文: 齐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将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赶快乘千里马驾车出发,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就把车马都丢下而徒步奔跑。
反映了齐景公担心见不到晏婴的急切心情。
9. 唇亡齿寒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宫之奇谏曰:“虢guó,虞之表也(2)。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31)虞、虢之谓也。”
(1)表: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 (2)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3)寇:凡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翫(wán完):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 (4)其:反诘语气词,难道。 (5)辅:面颊。车:牙床骨。
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近义词: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0. 奇货可居
濮阳①人吕不韦②贾③于邯郸④,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选自《战国策》)
①濮阳: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部。 ②吕不韦:战国时阳翟大商人,后为秦国相国。曾命宾客编著《吕氏春秋》。 ③贾:做买卖。 ④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 ⑤秦质子异人:留在国外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 ⑥泽:恩泽,恩惠。 ⑦归:回来,返回。 ⑧利:获利;利润。 ⑨力:致力。
⑩疾:快速。 ⑾得:能够。 ⑿遗:遗传;遗留。
译文: 濮阳人吕不韦在赵都邯郸经商,看见秦国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回家后,便问他的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又问:“贩卖珠玉,或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那不可以数计。”吕不韦说:“现在农民努力从事耕田劳动,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建国家,立一个君主,获利就可以传至后世。那我愿意去做。
吕不韦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目光远大的人。.
vianazqx 2012-9-25 12:14
11. 攘鸡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日:每天)攘(攘:偷)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道:行为)。’曰:‘请损(损:减少)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选自《孟子•攘鸡》。攘,扣留有偷的意思。 2)戴盈之:宋国大夫。 3) 什一:古代田赋法,即征收农产品的十分之一。 4)去关市之征:去掉在市场上征收的商业税。去,去掉。关市,位于交通要道的集市。征,抽税。 5)今兹:今:今年。兹:年。 6)轻之:使田赋和关市之征减轻些。轻,减少。之,指上文的“什一”和“关市之征”。 7)以待来年然后已:等到明年再完全废除。来年,明年。已,停止。
8)日攘其邻之鸡:每天偷邻居一只鸡。这是假设之辞。 9)或告之:有人告诉他。或,有人。之,指“日攘其邻之鸡”者。 10)请损之:请允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 11) 斯速已矣:就(应该)马上停止。斯,这。速,立即,马上。已,停止。 12)损:减少。 反义词 益:增加。 13)攘:偷窃。 14)道:行为。 15)来年:明年。 16)斯:就,则。
译文: 戴盈之说:“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免去关卡和市场上对商品的征税,今年不能实行了,就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废止(现行的税制) ,怎么样?” 孟子回答道:“现在有个每天 偷邻居家的鸡的人。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方法。(他)说:请允许我减 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鸡, (用这种行为)等到第二年,这样以后就停止(偷鸡) 如 。 果知道它是不对的,就应该立刻停止,为什么要等第二年?”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知道错了的时候,要及时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明知故犯。
12. 处世之道
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履,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道:方法 履:鞋 与:给,送给 着:穿 是:这 而:连词,表修饰 虽:虽然
译文: 刘凝之被人认为自己穿着的鞋子是那个人的,马上给了他。这个人后来得到了自己丢的鞋子,送还(把刘凝之的鞋子还回去),(刘凝之)不愿再拿回。沈麟士也被邻居认为自己穿的鞋子是那个人的,沈麟士笑着说:“这是你的吗?”马上给了他。邻居得到了丢了的鞋子,送还(给沈麟士),沈麟士说:“不是你的嘛!”笑着接受了。这即使是小事,可做事应当像沈麟士那样,不应当像刘凝之那样。
13. 出裘发粟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雨:作动词,下 雨雪:下雪 霁:雨雪天转晴。 以:用来 出:拿出
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教诲 狐白之裘:用狐腿白毛皮缝制的皮衣。狐白,狐狸腿下部分的白色皮毛,是狐皮最好的部分。裘,皮衣。 欲:愿望。 善:意为好。 闻命:受到教诲
出裘发粟:出:拿出。 发:发放。
译文: 景公在位时,下雪三天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旁。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难道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也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也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也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却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愿意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景公就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景公值得称道的行为是:能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并采取措施改正错误。
14. 孙叔敖杀两头蛇
孙叔敖,楚之令尹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1、尝:曾经。 2、为:是。 3、婴儿:孩童,儿童。 4、两头蛇:长有两个脑袋的蛇。
5、泣:流泪。 6、故:缘故,原因。 7、对:回答。 8、向:以前,先前。这里是“刚才”的意思。
9、之:代词,两头蛇。 10、恐:害怕。 11、去:离开。 12、安:疑问代词,哪里。 13、安在:在哪儿?
14、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15、报:报答。 16、令尹:楚国的国相称“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17、对:回答。 18、故:缘故,原因。 19、毋:(wú)不要。 20、治:治理。
21、闻:听说,听见。 22、及:等到 23、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 国家发展得好有他的功劳,楚国人常常称赞他。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到家后开始哭。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我恐怕要离开母亲去了。”母亲问:“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又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母亲说:“你暗中做有助于别人的事,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孙叔敖能为别人着想,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15. 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
使(使烛邹主鸟):安排,派遣。 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指示代词,这,这里。
故:原因,缘故。 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好:爱好,喜爱。
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剑,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戈射。
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 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
数:一一列出,加以斥责。 重:重视,把……看重。 轻:轻视,把……看轻。 闻命:接受教导。
亡:丢失,逃跑,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鸟):认为。 以(以轻士):而。 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 以(以鸟之故):因为。 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前:前面。 毕:结束。 请(请数之):请允许我。 请(请杀之):请求。 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汝:同“汝”,你。 谏:劝告。 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 是:这。 故:……的缘故
欲(召吏欲杀之):想 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译文: 齐景公喜射鸟,下令让烛邹负责养鸟,然而烛邹却让鸟逃跑了。齐景公发怒,命令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请允许我一一列举烛邹的罪行然后按照他的罪行处死他。”齐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并在齐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行,说:“烛邹!你负责替我们国君养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国君由于鸟的缘故处死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致使各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罪行列举完了,晏子请求齐景公处死烛邹。齐景公说:“不要杀他了,我听从你的教诲!”
16. 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之:到 (2)泣:小声哭。 (3)彘(zhì):大猪。 (4)适:往,到……去。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5) 止:阻止。 (6)特:不过,只是。 (7)婴儿:小孩子。 (8) 戏:开玩笑。 (9) 今:现在。 (10) 女:同“汝” 意为你,对对方的尊称。 (11) 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12) 烹(pēng):煮。 (13) 顾:回来 (14)有知:懂事 (15)是:这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她说:“女儿(你)回去,等我回家后杀猪给你吃。”妻子恰逢从市场回来了,看见曾子就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她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等父母去教育她如何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她,这就是教她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
17. 两僧渡江
僧法一、宗杲,自东都避乱渡江,各携一笠。杲笠中有黄金钗,每自检视。一伺知之,杲起登厕,一亟探钗掷江中。杲还,亡钗,不敢言而色变。一叱之曰:“与汝共学,了生死大事,乃眷眷此物耶?我适已为汝投之江流矣。”杲展坐具作礼而行。
携:携带 每:常常 伺:窥探,探望 还:返回,回来 亡:丢掉,不在 色:脸色
之:代词,它,指金钗 法一、宗杲:两个和尚的法号 东都:指洛阳 笠:竹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了:明白 眷眷:留恋,顾恋 坐具:行李,原指僧人的卧具,后作礼拜之具
译文: 和尚法一和宗杲自洛阳躲避战火渡过长江,他们每个人携带一个斗笠。宗杲的斗笠中有一枚黄金的钗子,常常自己拿出来检查状态。法一观察发现了解了这个情况,在宗杲起身上厕所的时候,法一急忙找出金钗扔到江水中。宗杲回来,发现丢失了金钗,吓得不敢说话脸色大变。法一呵斥他说:“我和你一起学习,是为了明白生死大事,你却还一心想着这种东西啊?我刚才已经为你把它扔到江里了。”宗杲打开行李里做礼的道具,一边做礼一边前行。
18. .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甚,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1. 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州西北)人,字伯伦。 2. 捐:倒掉 3. 摄生:养生 4. 祝:祷告 5. 名:通“命” 6. 斛:音[hú](胡),量器名,一斛为十斗,南宋末改为五斗。 7. 酲:酒醒后神志不清犹如患病的感觉。 8. 隗然:隗通“颓”,醉倒的样子。 9.毁:摔碎。 10.甚:很,非常。 11.具:准备。 12.于:在。
译文: 刘伶十分喜欢喝酒,非常口渴,于是向妻子要酒。(他)妻子把酒倒掉,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妻子)哭着归劝刘伶说:“您喝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说:“就遵从你的意思办。”(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认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南宋时五斗=一斛)就能解除酒醒后神志不清犹如患病的感觉。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便醉熏熏的了。
19. 记”六一”语
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④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⑤。世人患⑥作文字少,又懒读书,又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⑦者。疵病⑧不必待人指摘⑨,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1. 顷岁:近年间 。 2.孙莘老:孙觉,字莘老。 3. 欧阳文忠公: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文忠”是他的谥(shi第四声)号。 4.乘间:乘机。 5.他:其他,别的。
6.唯:副词,只,仅 。 7.而:并且 8.为:写,练习(写字) 9.工:精妙,好。 10.患:忧虑,担忧。 11.即:就 。 12.至:达到。 13疵病:指文章毛病。 14指摘:挑出毛病、错误,加以批评。
译文: 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写文章就能发现毛病了。”欧阳修把自己曾实践的方法(亲身体会)告诉别人,所以意味尤其深长。
20. 莫知其丑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1、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2、病瘿:颈瘤病。 3、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4、垒然:隆起的样子。 5、及:看到。
译文: 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水质很差,凡是喝过这种水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没有一个不得颈瘤病的人。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奇怪啊,那人的头颈!那么细,跟本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颈瘤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 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vianazqx 2012-9-25 12:14
21. 扁鹊见秦武王
医扁鹊见秦武王①,武王示之病②,扁鹊请除③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④曰:“君与知之者谋(6)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⑤,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①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郡(在今河北任丘县)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擅长各科,反对巫术治病。入秦后,太医令李醯自知不如,派人将他刺死。 ②示:给。。。看 ③除:去掉,此可引申为医治。 ④石:石针,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 ⑤此:如此。 ⑥谋:商量。
⑦矣:啊。 ⑧聪:听见
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无知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22.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进谏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太行山附近遇见一个人,(他)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即使你的马再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即使你的路费再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技好。’”这几个条件越好,那么就离楚国更加远了! 而今,大王想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就像是去楚国却往北方走。”
23. 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①知制诰②,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③?”曰:“妾之夫为军大将④,部米运⑤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 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
③为:给。 ④之:代指人,这里指小妾。 ⑤汝谁氏:你是谁家的女人。 ⑥军大将:指军中官员。
⑦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⑧偿:偿还,赔偿。 ⑨失:沉、翻。 ⑩愀然:感伤的样子。
译文: 王荆公升职为知制诰,吴夫人为他买了一个小妾,荆公见到说:“这是什么?”那女子说:“夫人让我侍奉您左右。”王安石说:“你是谁家的女人?” 那女子说:“我的丈夫是军中官员,运米时船沉,家中资产都赔上还不够,还要卖了我来补偿。”王安石伤感地说:“夫人花了多少钱买你?”女子说:“九十万钱。”王安石叫来她的丈夫,让那对夫妇和好如初,还给他们金钱,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24. “司马从一”之讹
绍圣、元符之间,有马从一者,监南京排岸司。适漕使至,随众迎谒。漕一见怒甚,即叱之曰:“闻汝不职,本欲按汝,何以不亟去?尚敢来见我耶!”从一皇恐,自陈湖湘人,迎亲窃禄,求哀不已。漕察其语南音也,乃稍霁威云:“湖南亦有司马氏乎?”从一答曰:“某姓马,监排岸司耳。”漕乃微笑曰:“然则勉力职事可也。”初盖误认为温公族人,故欲害之。自是从一刺谒,但称监南京排岸而已。传者皆以为笑。
1、 选自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2、南京:指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排岸司,主持水运的公署。
3、漕使:转运使。 4、温公:司马光的封号。 5、不职:不称职 6、剌谒:投名片进见。
7、迎亲窃禄:我为了供养父母而不得不到职,滥取俸禄。 8、按:查问罪名,给予处分。
译文: 绍圣、元符年间,有个叫马从一的人,主管归德府的水运公署。正巧转运使到归德府来,就随着众人去拜见。转运使一看到他就很生气,立即大声呵斥他说:“听说你不尽职守,本来就想查办你,你还不马上走?怎么还敢来见我!”马从一听了惶恐不安,自我陈述说是湖南人,为了供养父母而不得不到职,滥取俸禄,一边不停地求饶。转运使听他说话是南方口音,于是就稍稍息怒说:“湖南也有司马氏的族人吗?”马从一回答道:“我姓马,主管排岸司的工作。”转运使于是微笑着说:“既然这样,那么你好好尽你的职守就行了。”原来一开始转运使误把马从一当作司马光的族人了,所以想加害于他。从此马从投名片进见时,只写南京排岸而已。传这件事的人都觉得这事好笑。
25. 苏秦刺股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译文: 苏秦是洛阳人,学习合纵连横之术,劝说秦王,给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 资金缺少,贫困潦倒地回家了。到了家,他的妻子不离开缝纫机,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 的父母亲也不把他当作儿子。苏秦叹了口气,说:“这些都是我苏秦的错啊!”就发誓要勤奋 读书。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后来联合了齐、楚、燕、 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然后佩戴了六国的相印。
26. 书马犬事
欧阳公①在翰林时②,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③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④,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⑤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⑥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⑦一笑。
① 欧阳公,欧阳修,字永叔,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② 在翰林时,在翰林院供职时。翰林院即北宋的翰林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供职的都称翰林学士。 转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史书等。 ③同院:指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的人。 ③ 毙:杀,在这里指被踏死。
④ 通衢,通往各处的大道,四通八达的大街。 ⑤ 逸马:奔马。逸,奔驰 ⑥ 内翰,翰林的别称,指欧阳修。 ⑦ 相与,相互。一起。
译文: 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经常和同样在翰林院任职的人外出游玩。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欧阳修建议大家叙述这件事。一个朋友说:“有狗卧在大道上,被奔马冲过踩死了。”另一个朋友说:“有一匹马跑过大道,一只狗被它踩死。”欧阳修说:“让各位老兄去修史书的话,一万卷也写不完啊。”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说如何写这件事?” 欧阳修说:“奔马在大道上踩死了狗。”朋友们相视一笑。
27. 童子治县
子奇年十余,齐君使治阿(阿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同车者)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治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救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子奇:人名 年:岁 使:派 阿:地名,即今山东阿县 治:治理 反:通"返",返回
既而:后来,不久 遣:派 共载:同车 白首:老年人 夫:句首语气词,用以引起下文的议论,无实义 决之:决定政事 库兵:库中的兵器 耕器:农具 仓:仓库 廪:仓库中的粮食
赈:救济 私兵:私人武器
译文: 子奇十六岁,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28. 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尝:曾经。 负:驮,背 宦者:太监。 宫市:中唐以后,为采购宫廷日用品,太监在市场上看到所需的东西就随意付给很少的代价取走,实为掠夺百姓的财物。 才:仅仅,只。
索:索取。 仍:仍旧。 以:用。 门户:指门户税。 与:和。 涕:眼泪。 付:还。
遂:就。 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 尚:还。 邀:半路拦截,这里是“硬逼着”的意思。
妻子:妻子和儿女。 而已:罢了
译文: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去卖,有个太监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买这些(木柴),只给了他几尺宫廷里不要的丝绸,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税”,还硬逼着农夫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太监。(太监)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必须要用你的驴送进去。”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子和孩子,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能糊口。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于是殴打了太监。
29. 梁鸿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不为章句:为,著述 毕:此指读书结束 上林苑:古宫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其主:其,其中 犹:还 牧:放养牲畜 舍:房屋,住所 去:离开 恒:平常,普通
责让:批评 豕(shi):猪 偿:偿还 许:允许,同意 他:别的 执勤:执守做工
懈:松懈 耆老:老人,耆,老 曾误遗火: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 愿以身居作: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 悉推豕偿之:了解后把自己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 称鸿长者: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
译文: 梁鸿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博览群书,没有不知晓的事情。然而他不死记硬背一章一句。读完书,就到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牵连到别人的房屋。于是寻访被烧到的人,问他损失的财物,了解后把自己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但他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因为做工勤奋,从早到晚从不松懈。一个老人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批评那人,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于是,他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了他,梁鸿不接受就离开了。
30. 卞庄子刺虎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之(又作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1、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有勇力。 2、欲:想,想要。
3、馆竖(shù)子:此处指卞庄门下的客卿或仆人。竖子,小子(蔑称),或地位低下的人。
4、方且:正要。 5、立须之:须,等待。之,代词,这里指这件事。 6、止:劝阻 。
7、食甘:吃得有滋有味。 8、从:对着 9、一举:一下子 10、然:是这样。 11、须:等待 。
12、有顷:表示时间的词语,指过了一会儿。 13、毙:倒地死亡。 13、旋:一会儿。
14、功:效果。 15、名:名声。 16、举:举动。
译文: 卞庄子要去刺杀老虎,他门下的童仆制止他,说:“两只老虎正要去吃牛,当它们要吃的时候一定会互相打斗,那么打斗的结果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就站着等待(它们相斗)。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虎负了重伤,而小虎死了,(这时)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这一举果然立下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31. 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其初受勅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曰:“君于仕宦,亦何异于鲇鱼上竹竿耶!”闻者皆以为善对。”
译文: 梅圣俞凭写诗而闻名于世,三十年始终没能够得到一个馆职。晚年参与编修《唐书》 ,书还 没编好呈献朝廷他就去世了, 士大夫们没有不为他叹惜的。 他最初接受命令编修 《唐书》 时, 对他的妻子刁氏说:“我编修这本书,可以叫做猴子进了布袋了。”妻子刁氏说:“您在朝为 官,又跟鲇鱼上了竹竿有什么区别呢!”听说这事的人都认为他妻子回答得妙极了!
32. 前事后师
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译文: 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是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的,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虽然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隋炀帝这个人,却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所以尽管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的行为。他没有自知之明,结果遭到覆亡的下场。”皇上听了,深有感触地说道:“前人的教训离我们不算远啊,应当引为借鉴。”
33. 神钟辨盗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②,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③。述古乃绐之曰④:“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⑤。”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⑥,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⑦,祷钟甚隙。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 无墨,讯之,遂承为盗⑧。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讯之即服,遂承为盗。
①选自《梦溪笔谈 卷十三》 ②陈述古:陈襄,字述古,宋代侯官人,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密 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知:主 持,做知县。建州浦城:唐置州县名,今属福建省。 ③莫知的为盗者:不知道谁确实是盗贼。的,确实,真正的。 ④绐:读dài代,骗。 ⑤至灵:特别灵验。 ⑥后阁:指官署后院的侧门。祠之:把它(钟)祭祀起来。 ⑦同职:同僚,同事。 ⑧承:承认。 祠:祭祀 谕:告诉,吩咐 的(di第二声):的当,确实 讯:拷问 帷:帷幕 为:是 遂:于是
译文: 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一个富人遭到了盗窃,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 的盗贼。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辩认盗贼,特别灵验。”他派人把 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犯人说:“没有偷东西的 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 ,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帷帐把钟围起来,便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 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 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无墨。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贼。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拷问他,他就立即认了罪。
34. 一字千金
当时是,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强,羞不如,亦招志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译文: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35. 李遥买杖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①,见鬻柱杖者,等闲②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③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④。遥实买杖,而鬻仗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递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卒不知鬻杖者何人。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1出市:路过市场。 2等闲:轻易,随意。 3贼:此指凶犯。 4榜掠备至:榜,古代刑法之一,杖击或鞭打;掠,拷打;备,完备,尽。一切拷打手段都用尽了。 5逾:超过 6适:恰巧 7执:抓起来
8诘:问 9卒:终究 10鬻:卖 11败:破案 12缘及:牵连到……
译文: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遥称自己是买拐杖之人,并非凶手。但是差官们在市场上没有找到那个卖拐杖的人。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李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36. 孺子善谏
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吴王:指吴王阖闾。 欲:想要。 告:告知。螳螂捕蝉实拍图片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少孺子:年轻的人。 操:持,拿。 三旦: 三个早晨。
其:代词,代“树”。 居:停留。 附:同“跗”脚背。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脚背黄雀骨。 傍:同“旁”,旁边。 引:伸长。 务:一定,必须。 顾:考虑。
患:灾祸。 伐:征讨,讨伐。
译文: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侍卫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一边放声的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蝉的身后;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小孩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道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37. 李庄简公
李庄简公泰发奉祠还里,居于新河。先君筑小亭曰千岩亭,尽见南山。公来必终日,尝赋诗曰:“家山好处寻难遍,日日当门只卧龙。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每言及时事,往往愤切兴叹,谓秦相曰咸阳。一日来坐亭上,举酒属先君曰:“某行且远谪矣,咸阳尤忌者,某与赵元镇耳。赵既过峤,某何可免!然闻赵之闻命也,涕泣别子弟。某则不然,青鞋布袜即日行矣。”后十余日,果有藤州之命。先君送至诸暨,归而言曰:“泰发谈笑慷慨,一如平日。问其得罪之由,曰,不足问,但‘咸阳’终误国家。”
译文: 李庄回家,住在新河。我父亲(陆游的父亲陆宰)建了个小亭子叫千岩亭,可以看见南山的 全貌。 他每次来就是一天, 曾经作诗: 家山好处寻难遍,日日当门只卧龙。 欲尽南山岩壑胜, 须来亭上少从容。每次说到当今的事情,经常愤怒叹气,把秦桧称为“咸阳”。一天坐在亭子 上,举酒杯嘱咐我父亲:我要走了,而且是被贬到远的地方。秦桧很忌讳我和赵元镇。赵元 镇已经走过高山(这一句形容赵的境遇悲惨) ,我怎么能免除呢!听说赵在接到远谪的命令 后,哭泣流涕地告别子弟。我决不会这样的,到那时,青鞋布袜,即日起行。过后十多天, 真的有远谪藤州的命令。他父亲送他到诸暨,回来说:泰发(指李光)谈笑慷慨,一如平日。 当我问到其得罪的原因时,他说不足问,但秦桧终究会误国!”
38. 修齐治平
古之欲明①明德②于天下者。先治③其④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⑤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⑥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⑦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⑧其知。致知在格物⑨。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⑩皆以修身为本。
①.明:阐明②明德:光明的德性③治:治理④其:他的⑤齐:整治⑥修:修养⑦正:端正⑧致:这里是充实的意思⑨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探究⑩壹是:一切、一概,壹,一
译文: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先使自己心意诚实;要先使自己心意诚实,就要先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要先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又取决于对天下事理的推究。对天下事理的推究后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明白吉凶善恶的原理后使自己心意诚实,使自己心意诚实后端正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后进行自我修养,进行自我修养后整顿好家,整顿好家后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使美德彰明于天下。从高高在上的天子一直到平民百姓,无一例外都要以修身养性作为人生的根本。
39.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1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曾三度为楚相,为政重法任贤,颇有政绩。相传他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
2 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3 为:当,做。 4 命:指教 5 一:全。国:指都城。
6 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下句的“冠白冠”,同上,戴白色的帽子。
7 吊:吊唁,吊丧,引申为拜访。 8 不肖:自谦之词,没有才能,不能干,没有贤德。
9 受吏民之垢(gòu):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 10去:使……离开。
11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12皆:都。 13衣:衣着。 14小:小心谨慎。
15恶:厌恶 16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得低。 17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益,更。
译文: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 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 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 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 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 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愿听您剩下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 态度更要谦虚;官职越大,处事更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 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意见) ,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的太好了, 我记住了。”
40. 释之执法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译文: 汉文帝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文帝坐车所驾的马受到惊吓。于是(文帝)派骑 兵逮捕(他) ,把这件事交给廷尉衙门处置。张释之查问(这件事) 。那人说从外县来,听到 跸藏在桥底下。过了很久,以为车驾已经走过了,就出来,看到文帝乘坐的车马,就立即逃 走罢了。廷尉奏明判罚,一个人冒犯跸,判他罚款。文帝愤怒地说:“这个人明明惊吓到我 的马,幸亏我的马温柔和顺,换了别的马,难道不会使车坏而伤害到我吗!但是廷尉才判他 罚款!”张释之说:“律法是天子和天下的百姓共同遵守的。如今律法(就)这样, (如果) 改变它(来)重罚他,这律法将不被百姓所信任了。况且当时如果皇上立即下令诛杀他也就 罢了。如今既然已经交给廷尉(处理) ,廷尉是最好的执法官,应当公平执法,一旦有偏颇, 天下使用法律(就会)随他或轻或重,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只有(希望)陛下明察这事!” 过了很久,文帝说:“廷尉判罪是正确的。”.
vianazqx 2012-9-25 12:15
41.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余:我 2俱:全,都 3.绝:消失 4.是:这,这样 5.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6.定:完,结束 7.挐(ná):通“桡”,撑(船), 今作“拿” 8.拥:穿着 9.毳(cuì):鸟兽细毛纺织的衣服 10.雾凇(sōng):指冰花 11.沆砀(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12.芥:原意指小草,这里比喻微小的 13.而已:罢了 14对坐:面对面坐着 15.焉:怎么 16.更:还
17.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客,客居 18.及:等到 19莫:不要 20.痴:痴迷 21.者:……的人
22.强(qiǎng):尽力,勉强 23.痴似:痴于,痴过 24 惟:只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几天,湖中行人,飞鸟和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打更以后,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白茫茫一片,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对坐,一个童子烧着酒,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的喝几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姓氏,(他们回答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您痴迷(这里的雪景亦或是雪景),还有和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42.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gòu]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yǎn]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zì],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gǎn]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fǔ yīng]曰:“汝得之矣!”
1.善:擅长;善于 2.彀弓:张弓、拉开弓 3.伏:倒下,倒伏。 4.学射于飞卫。于:向 5.而巧(过)其师。而:但是。过:超过 。巧:本领。句译:而且技艺超过了他的师傅。 6.尔:你
7.不瞬:不眨眼,瞬:眨眼 8.而后可言射也。而:表承接。后:然后。言:谈及。 9.偃卧:仰面躺下。
10.以目承牵挺。以:用。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牵挺,织布机的梭子。
11.虽锥末倒眦。 虽:即使 。倒:尖向下落下。眦:眼眶。句译:即使用锥尖刺(纪昌的)眼皮。
12.以告飞卫:把(不瞬的情况)告诉飞卫 13.未也:还不行啊。 14.亚:次;再
15.视微如著。 微:细小;微小。著:明显。句译: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
16.以牦悬虱于牖:用牦牛的毛把虱子系好,悬挂在窗户上。牖:窗户 17.南面:面向南。
18.旬日:十日。 19.浸:逐渐;渐渐。 20.以睹余物:用这种眼光看其他的事物。
21乃用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乃:于是,就。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弧,弓。朔蓬之簳:北地蓬梗做的箭。朔:北方。簳:箭杆。 22.贯:穿透。 23.而悬不绝 绝:断 句译:指悬虱的毛不断。
24.高蹈:跳高。 25.拊:拍。膺:胸。 26.汝:你 27.得:掌握
译文: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两年之后,即使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绳子却没有断。
纪昌又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步,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会成功。二是大本领往往要从小处练起。三是要严格遵守老师的教诲,踏踏实实。
43. 卖蒜老叟
南阴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②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③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④不肯告人姓氏。
1、叟:古代对老人的称呼。 2、寂然:安静的样子。 3、纵:放。 4、卒:最终。 5、精:精通
6、至:到 7、绝:断绝 8、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9、良久:很久
10、负:背起 11、揶:嘲笑 12、缚:绑 13、徐徐:慢慢地;迟缓;缓慢 14、堵:墙
15、率:带领 16、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7、负:背 18、佝偻:驼背,佝偻龙钟
19、打死勿怨:怨:埋怨 20.故:因此 21.走:跑 22.是:这样 23.怨:怨恨 24.奋:举、举起
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能够用肩膀背起装满粮食的船只,船上几百个兵丁用竹竿 刺他,竹竿刺到他的地方全部断裂,凭着这一点他名声大震,名动一方。杨二带着他的学生 在常州地区习武弄棒, 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 来围观的人非常多, 就好像一堵墙一样。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这个老头老态龙钟,不停地咳嗽,看了他的拳脚却很瞧不起, 还嘲笑他。大家听了十分惊骇,就有人跑去告诉了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 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高傲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 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 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 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 字据,让杨二先休息三天。 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 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 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 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 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最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44.文王之囿yòu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1,方七十里,有诸1?”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2。”
曰:“若是其大乎3!”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4,雉兔者5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6?臣始至于境7,问国之大禁8,然后敢入。臣闻郊关9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10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11。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2、诸,相当于“之乎” 3、传,书传,文字记载
4、之,代词,代指“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这件事。 5、是,指示代词,如此,这样 6、其,表推测语气
7、刍,割草 8、荛,砍柴 9、雉,野兽 10、宜,应该 11、境,国境,边境。这里指齐国的国境 12、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 13、麋,鹿的一种,学名叫麋鹿,俗称“四不像”
14、阱,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设置陷阱 15、于,在 16、乎,语气词,用于疑问句结尾,相当于“吗”
17 、方,正 18、至,到
译文: 齐宣王问道:“(听说)周文王有一个方圆七十里的捕猎场,真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问:“这真有那么大吗?”
(孟子)说:“可百姓还嫌它太小呢!”
(宣王)说:“我的捕猎场才方圆四十里,可百姓还觉得太大,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随便去,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随便去,是与百姓共享的公用猎物。百姓嫌它小,不是很合理吗?我刚到达(齐国的)边境时,问清国家的重要的禁令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国都的郊野有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如果有谁)杀死了场地里的麋鹿,就跟杀死了人同等判刑,那么,这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所,就等于在国内设置了大陷阱(来坑害老百姓)。百姓觉得它太大,不也同样合乎情理吗?”
45.宋人酤酒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wěng)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迓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为蔽,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1、酤:卖酒。后文“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而往酤”中意为“买酒”。
2、升概甚平:容器量酒量的很平,意思是“分量很足”。升,量酒的器具。概,刮平斗斛的小木板。
3、遇:待。 4、谨:恭敬有礼貌。 5、为:酿造。 6、不售:卖不出去。
7、怪: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8、或:有人。 9、孺子:小孩子。 10、挈:携带。
11、龁:咬。 12、道:本领。 13、为:是。 14、之:无义,表取独。 15、蔽:受蒙蔽。
16、用:被动,被重用。 17、明:使••••••明白
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年长忠厚的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哪。”
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查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这则典故出自春秋战国末期的《韩非子》,由卖酒的浅显事物而推论出治国的高深道理,用恶犬、猛狗来比喻那些伤害忠臣、阻挡忠谏的佞臣、权奸,指出正是这些邪恶小人蒙蔽、挟持了君主,使他们听不见治国的良策,亲近不了敬献忠言的贤臣。要得国之昌盛,就要「清君侧」、除恶狗。这便是「狗猛酒酸」的深刻道理。
46.李离伏剑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1)听杀人,自拘当(2)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3)长,不与吏让位;受(4)禄为多,不与下分(5)利。今过听杀人,傅(6)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7)则自以为(8)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9),故使(10)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11)剑而死。
(1)过:错。 (2)当:判罪。 (3)为:担任。 (4)受:接受。 (5)分:分享。
(6)傅:通“附”,附着,引申为推及。 (7)子:你。 (8)以为:认为。 (9)听微决疑:听察微理,判断疑难案件。 (10)使:派遣。 (11)伏:通"服"屈服。此指服罪。
特殊句式:过听杀人。(省略句,省主语“李离”) 自拘当死。(宾语前置) 一词多义:理(狱官) 当(定罪) 过(错误) 听微决疑(听:审察) 通假字:傅(同“附”,指转嫁)闻:听说 使:命令,派遣
译文: 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他错误地听取了下级的汇报而判人死罪,把自己关押起来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并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听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判人死罪,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是没有听说过的。”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狱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应判自己的刑,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您认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狱官,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判人死刑,罪责应当死。”于是他仍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47. 桑中生李
南顿(1)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2)持去(3),顾(4)见空桑(5)中有土,因(6)植种,以余浆(7)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 李君(8)令我目愈,谢以一豚(9)。”目痛小疾,亦行自愈(10)。众犬吠声(11),因盲者得(12)视,远近翕赫(13),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14)。间(15)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16)之。
1)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 (2)欲:想要。 (3)去:除去。 (4)顾:回头看。
(5)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 (6)因:于是,就。 (7)以余浆:用多余的水。以:用。 (8)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 (9)豚:小猪 谢以一豚:用一只小猪祭谢。
(10)亦行自愈:自己也会逐渐痊愈。亦,也。愈,病好了,此指痊愈。行,不久。
(11)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
(12)得:能够。 (13)翕赫:此指轰动、惊动。翕:聚集。赫:盛貌。
(14)滂沱:原来形容雨很大。这里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15)间:事隔。
(16)就斫:跑去砍了。就,接近。斫,砍。
译文: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
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以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自然就会好。这样一来,众人便你一声我一声地附和传说为:“李神能使瞎子重见光明。”狗听到叫声就会狂叫起来,而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快就堆成了小山,绵绵不断。
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见此情形不禁觉得好笑,说:“这那有什么神仙?这是我种的李树啊。”于是顺手砍掉了它。
主旨归纳 本文借桑中生李的故事,主要批评了那些人云亦云者,指出了随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的危害。告诫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见闻,从而揭示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
48. .悬赏纳谏
越王勾践栖(1)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2)三军曰:“凡我父兄昆(3)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4)越国之政。”大夫种(5)进对(6)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7)皮,冬则资絺(8),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9)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10),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11)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1.栖:退守 2、于:向 3.昆:兄 4、知:管理 5.种:指文种 6.进对:进谏 7.资:积蓄 8.絺:夏布 9、虽:即使 10.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1.乃:才
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49. 父贤不足恃
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①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②而怒曰:“寡人问次五者于③子,子一④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⑤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拘。兄贤不过舜,而象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
1.足:足够 2.色:脸色 3.于:向,对 4.一:全,全部 5•过:超过
译文: 魏文侯问狐卷子道:“父亲贤明能够依赖吗?”狐卷子回答道:“不能。”“儿子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兄长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弟弟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臣子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魏文侯一下子变了脸色,发怒道:“我向你征询了这五种情况,你竟全都认为不能,是什么道理呢?”狐卷子回答道:“父亲贤明没有超过尧的,但是他的儿子丹朱却被放逐;儿子贤明没有超过舜的,但是他的父亲瞽瞍却被拘禁;兄长贤明没有超过舜的,但是他的弟弟象却被流放;弟弟贤明没有超过周公的,但是他的哥哥管叔却被诛杀;臣子贤明没有超过商汤王和周武王的,但是帝王桀纣却被他们讨伐。指望别人的人不能达到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不可能长久。你想把国家治理好,就要从自身做起,别人怎么能够依赖呢?”
寓意: 凡事都要从自己做起,而成功是由自己的主观努力决定的。我们不要指望、企图去依赖他人。
50.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①学兵法,言兵事②,以天下莫能当③。尝与其父奢④言兵事,奢不能难⑤,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⑥,而括易言之⑦。使赵⑧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⑨,悉更约束⑩,易置(11)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12),佯败走,而绝(13)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14)之。
①少时;小时候。 ②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③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的。
④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⑤难:驳倒。 ⑥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⑦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⑧赵:赵国。 ⑨廉颇: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 ⑩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11)易置:撤换。 (12)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3)绝:截断。 (14)坑(kēng):活埋。
译文: 赵括从小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讲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抵得上他的。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用兵打仗,本是生死所关的场合,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给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末)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军官。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事,派了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兵士便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51. 涸辙之鲋hé zhé zhī fù
庄周①家贫,故②往贷粟③于监河侯。监河侯④曰“诺⑤。我将得邑金⑥,将贷子⑦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⑧作色⑨,曰“周昨来,有中道⑩而呼者,周顾(11)视车辙(12)中有鲋鱼(13)焉(14)。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15)者耶(16)?’对曰:‘我,东海之波臣(17)也。君岂有(18)斗升之水而活(19)我哉?’周曰:‘诺,我且(20)南游(21)吴越之王(22),激(23)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24)与,我无所处(25)。吾得斗升之水然(26)活耳。君乃言此,曾(27)不如早索(28)我于枯鱼之肆(29)(30)!’”。
(1)庄周:庄子的姓名,战国时宋国人。 (2)故:因此。 (3)贷粟(sù):借粮。粟,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贷,借。 (4)监河侯:即魏文侯。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5)诺(nuò):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6)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 (7)子:您,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8)忿(fèn)然:生气的样子。 (9)作色:脸上现出怒色。作,发作,发出。
(10)中道:道中,半路上。 (11)顾视:回头看。顾,回头。 (12)辙(zhé):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 (13)鲋(fù)鱼:鲫鱼。 (14)焉:在那里。 (15)何为:做什么。 (16)邪:通“耶(音‘yé’)”,疑问语气词,相当干现代汉语的“吗”“呢”。 (17)波臣:海神的臣子。 (18)岂有:有没有。
(19)活:使……活。 (20)且:将要。 (21)游:劝说,游说。
(22)吴越之王:吴: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越: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23)激:引(水)。遏阻水势,使它急流。 (24)常与:老朋友。这里指鱼所赖以生存的水。
(25)处:居住、存身的地方。 (26)然:则,就。 (27)曾(céng):还,简直。
(28)索:寻找。 (29)枯鱼之肆:卖鱼干的铺子。肆:店铺。 (30)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简直不如早些到卖鱼干的铺子里找我! (31)肆:店铺 (32)涸:干涸
译文: 庄子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的答应了。他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 庄子一脸愤怒的样子,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来是东海中的百姓。你难道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的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地方,不能离开这里,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52. 圯yí上敬履lǚ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下邳圯上:下邳,地名。今江苏省雎宁北。圯:yí,桥,桥梁。 履:鞋;穿。 (2)殴:殴打,打。
(3)衣(yì)褐:穿粗布短衣。衣,穿 。 (4)直:故意 。 (5)孺子:小家伙。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客气的称呼。 (6)业:既然,已经 。 (7)长跪:直身而跪 。 (8)平明:黎明。
(9)履:鞋子。后文中也有做穿的意思。 (10)异:奇异。 (11)里所:大约一里。所:用于数词后,大约。 (12)期:约会。 (13)有顷:不久。 (14)兴:兴起,只有作为。 (15 ) 顾:回过头。
译文: 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孩子,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老,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而去。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于是张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 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又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说完就)走了,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53. 焦奇神勇
有焦奇者,素神勇。一日,徒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席。主人曰:“邻家孳畜,可厌乃尔!”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
译文: 一个名叫焦奇的人,一向神勇无比。一天焦奇进山,遇到两只老虎带者着一只小虎。焦奇 性起,连着杀死两只虎,用左右背负之,而将小虎生擒而返回。众人都躲的远远的,而焦奇 却谈笑自若。有一个富人,钦佩他的勇敢,设筳款待他。焦奇在座位上,自己讲述他平时捉 虎的情形,听的人都变了脸色。而焦奇更加夸大其词,嘴里大讲特讲手上指指画画,洋洋得 意。突然一只猫, 登上筵席抓食物,腥汁淋漓满座上, 焦以为是主人的猫,听任它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竟然如此讨厌!”不一会儿,猫又来了。焦急忙起身出拳打它,座上的菜肴全都倒碎了,而猫已跳趴在窗户角落。焦奇大怒,又追打它,窗棂全裂了,猫一跃登上 屋角,目视耽耽看着焦。焦更加生气,伸开胳膊拿出擒拿的动作,而猫嗥的一声,摇着尾巴 迈着慢步,跳过邻居家墙而离去,焦计无计可施,面对着墙呆呆望着罢了。装牛之鼎,不能 用来烹小鱼,千斤之弩,不能用来射鼷鼠。怀材的人应该知道,用材的人更加应该知道了。
54.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译文: 汉元年十月间, 沛公刘邦的军队比各路诸侯的军队先到达霸上。 沛公就召集各县乡管理公务 和有威望的人士,说:“各位遭受秦朝苛刻残暴统治的苦痛太深久了,议论一下是非的人就要被灭族,私下讲讲《诗》《书》的人就要被杀害。我曾经同各路诸侯相约定,谁先攻入函 、谷关就可以封王,现在我理当在关中一带称王。我今天同各位商约,定出这样的三条法规:杀人的人要处以死刑,伤害人的人要酌情治罪,盗窃他人财物的人也要酌情治罪。此外,秦朝的一切苛法暴政都要废除。各位官员都请照原位安于职守。自从我起兵以来,到处为民除害,没有任何侵扰、暴虐的行为,请大家不必惧怕!而且我所以把军队退驻在霸上,是为了等待各路诸侯到齐后再来商定各项管理法规。 于是沛公就派人同秦地的官员到县乡里去宣传,使大家都知晓。秦地的人听了很喜欢,都争先恐后地送牛羊酒食来犒劳军中的将士。沛公又表示谦让不肯接受,说:“官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能再使大家破费钱财了。” 秦地的人更是欢喜,只担心沛公不在秦地称王。
55.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17),为春,为月(2)。一日之盛(4),为朝烟,为夕岚(3)。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5)。与杏桃相次开发(25),尤(6)为奇观。石篑(kuì)(7)数(16)为余言:“傅金吾(8)园中梅,张功甫(9)玉照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18)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23),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10),粉汗为雨(11),罗纨(wán)之盛(12),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13)极矣。然杭人游湖,止(21)午、未、申三时(14)。其时湖光染翠(24)之工(19),山岚设(22)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15)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20)哉?
(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3)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 。 (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
(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制约。 (6)尤:特别。
(7)石篑(kui 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16)数:多次。 (17)盛:美。 (18)去:离开。 (19)工:巧妙。 (20)道:说。
(21)止:仅仅在。 (22)设:用。 (23)绿烟红雾:绿柳如烟红花如雾。 (24)湖光染翠:湖水印上了绿色。 (25)开发:开花。 (26)恋:迷恋。 (27)设色:染上彩色。 (28)受用:享用。
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间烟雾缭绕 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 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 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歌和着打乐声像 风声一样,散发着脂粉香味的汗水像雨一样,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 枝。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 午五时) ;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意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vianazqx 2012-9-25 12:17
55篇全部贴上来,暑假孩子学校要求做这55篇,就在百度中整理一下,不一定全部正确啦。.
aloha999999 2012-9-25 14:32
回复 12楼vianazqx 的帖子
:handshake 太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