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 2012-6-1 10:35
另一面看美国教育
导读:文章有点长,但是很有意思。美国是一个资本型社会的国家,但是普通人的生活还是有很多雷同,我们有的他们也有,只不过是在美国。教育的话题永远是完美与不完美。当我们看对方完美的时候,人家正好也看我们完美,但彼此都是觉得自己并不完美甚至难以接受,如同围城!如果有一个彼此交流的地方或许彼此觉得自己其实没有更差或者还不错。
为什么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来源: 陈星橦★Zn Cu~的日志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他们耐人寻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年龄:26,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这对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
三、男女非常不平等。当然,世界上哪里男女都是不平等的,但在美国文化中尤其严重。我特别反感美国文化从小就宣传女生要hot(性感),要slutty(风骚),作为女孩子在美国成长的社会氛围特别不好。你看看中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照出相来穿着校服,戴着厚眼镜,很学生样。美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都不喜欢自己的年纪,每天化妆去学校,穿像成人一样的衣服。你觉得哪个更接受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哪种文化更健康?在美国长大,女孩子如果不好看,或者不融入这种氛围,会有很大的同辈压力,被排斥,对于女孩子学习是很大的干扰。
Kay的妈妈(年龄:26,国籍:中国,教育背景: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本科,南加州大学东亚文学硕士)
一、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校园回忆
我认为我的孩子在中国长大、受教育比在美国快乐的可能性更大。我给加州大学、耶鲁大学都做过几个学期的助教,后来上研究生也教过很多美国大学生,这些年我都在问我教过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当然,能上这些学校的通常学习比较好,他们回忆起中学却没有一个说喜欢或者带着怀念的情绪,都不喜欢自己的中学生涯。相反,我和我的朋友们,现在都毕业几年了,对于校园生活都带着美好的回忆。这么多年过去,还是非常留恋学生时代。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形成这种反差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现在有一种潮流,国内媒体倾向于宣传国外中小学作业少,下午三点放学,孩子多么多么快乐,已形成大趋势。这些陈述是否属实还有待商榷。其实在西方,上私校(一般私校教育水平高于公共学校)的中学生也是下午三点放学,然后开始上各种课外班,补课到晚上八、九点,好学校的学生年级越高,压力越大,我先生回忆起高三时候每天晚上都12点后睡觉。
更重要的是,快乐和幸福感都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不是作业少就等于会更快乐。有两个影响快乐的因素容易被人忽略:第一个是成就感。其实你观察小孩子穿鞋,或者搭一会儿积木高楼,就能发现人类从小开始就对自己经过努力完成某种任务、达到一个结果感到自然的快乐和欣慰。成就感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那究竟什么是成就感呢?一个重要因素是必须有努力这个过程。譬如一个人考两科,一科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准备也考得很好;另一科要付出很多努力,然后才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这个人一定是对后者印象更深刻。
我个人在美国念研究生的感觉是很没有意思,因为并不需要多么刻苦,不准备随便答卷成绩都是一等,这样的成绩不代表任何付出,自然没有记忆深刻之处;相反,回忆起大学时代经常挑灯夜战、但大家都刻苦、即使你付出全部努力也未必获得一等成绩的日子,那时的记忆更隽永。所以,这点令我看蔡美儿的书时马上理解了她的意思,我很同意,绝对不是没有压力的孩子就会更快乐。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我觉得通过努力获得成绩对于孩子是更深刻的快乐,这种经历会进入更持久的精神层面。在国内接受教育,从小就有很多竞争,很多压力,要取得任何成果,必然需要努力,这个过程和这种经历本身对于美好回忆的形成是很有深远意义的。
影响快乐的另一个因素是集体主义。我说的集体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生活状态。国内人口密集,从小到大有很多经历其实都是集体主义的。譬如,上中学上早自习,晚自习,大家一起做课间操眼保操;大学住宿舍,早起刷牙遇到甲乙丙,大家一起上课自习,逛街卧谈,过了很多年我才明白这些在一生中都是头等有意义的事,因为随着人离开校园开始工作,结婚生子,会越来越脱离集体的影响,然后会意识到那些经历的独特和同辈情谊的可贵。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机会经历这些时刻。我上大学时四个同学住一个寝室,我先生上大学在斯坦福两个人一间,地方大了他就感觉更快乐了吗?未必。相反,他自己说,我和我大学室友的感情四年下来确实比他在美国学校和同学建立的更深。
集体主义的另一个作用是帮助你日深月久,积累如何与人相处的经验,这些对人以后的生活工作成家立业都是很重要的。在美国长大,人口不密集,所以如果我不喜欢你,我就另找一个地方,用空间来避免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在中国长大,你不喜欢你家邻居,能立刻搬家么?我们大学时室友通常都是四年不换的,如果你不喜欢室友,怎么办?一定要找到欣赏对方、和平相处的方法,一定要学会与人交际。
刘瑜有篇文章叫《集体体操》,写得特逗特实诚特刘瑜。她回忆了自己脱离“单位”,漂泊海外这么多年,没有了集体组织多年自由自在以后的心理状态,其中一段特别写实:
“我已经31岁,但是有时候,我希望有人突然敲我的门,大喊:起来了,起来了,做早操了!
然后我骂骂咧咧、睡眼惺忪地起床,去刷牙洗脸,走廊上碰见老大和老二,水房里碰见老三和老四,回到宿舍,看见在梳妆打扮的老五。然后朝阳下,混迹于成千上万人,我伸胳膊踢腿,从伸展运动做到整理运动。
就算我是厌烦这一切的,可是后来我发现凡是令你烦躁的,其实帮助你防止抑郁。当然抑郁和烦躁谁比谁更可恶,好比自杀与他杀谁比谁更可怕,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个人对于集体主义抗抑郁功能深有体会。在美国,校园生活没有任何集体主义生活状态,看似自由自在,但时间久了就发现这种状态下人真的容易抑郁,就连我教过的学生20岁不到,父母掏钱供他们上的昂贵私校,从来没有什么人生挫折苦难,但有好几个都在吃抗抑郁的药,或者多动症药的。这些年在美国我从一开始看到20岁人吃抗抑郁药感到吃惊,到见怪不怪,因为身边美国孩子吃抗抑郁药实在很普通,而且越是私校富人区,这样孩子越多(当然并不是说穷人不抑郁,但一是穷人担心生计问题是第一位;二是这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无力承担医疗费用有直接关系)。至于刘瑜说的抑郁是否一定比烦躁更糟?我倾向讨论的是有选择没选择的问题。生活在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果烦躁你可选择避开人群自己宅,如果抑郁你可以选择人群;但如果在没有人群没有任何集体主义生活状态的地方,你却没有人群选,只能“被宅”,
[[i] 本帖最后由 heart 于 2012-6-1 10:36 编辑 [/i]].
盖地虎 2012-6-1 10:47
来吧,
小升初欢迎你,中考欢迎你,高考欢迎你,
外籍人士有加分噢,亲。.
ccpaging 2012-6-1 11:12
集体主义抗抑郁
集体主义不仅抗忧郁,而且迷人。
[[i]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6-5 22:31 编辑 [/i]].
混凝土 2012-6-1 12:00
這文章沒有英文版吧?這要是讓"反智"的美國看了該有多反智啊!.
心欣 2012-6-1 12:28
当我们看对方完美的时候,人家正好也看我们完美,但彼此都是觉得自己并不完美甚至难以接受,如同围城!
美国人没觉得他们的教育完美,认为效率不高,花了许多钱,也没有把教育搞好,性价比太差,盖茨有个演讲,说的是他们基金美国基础教育的调研,网上有查。他们看我们肯定不可能完美,心理学已有研究,应试教育不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怎么可能看着我们的应试教育好?所以,我尽量避免让我孩子陷入应试教育。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可能奉告秒喜欢美国文化,如果美国文化真的不好,应该论证一下,为什么一个有不好的文化国家可以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大的国家,这样更让人信服一点。我很想知道教育与国家强弱的相互关系。.
jane2012 2012-6-1 13:54
这篇文章的作者Kay爸妈可能写的是火星上的美国。
[[i] 本帖最后由 jane2012 于 2012-6-1 14:00 编辑 [/i]].
jane2012 2012-6-1 13:58
他们认为中国教育更快乐,最幸福。那欢迎孩子回国喝中国牛奶,用中国地沟油,让孩子多补补课,择择校,幼升小,小升初真棒!
[[i] 本帖最后由 jane2012 于 2012-6-1 14:00 编辑 [/i]].
快快乐乐 2012-6-1 15:04
围城!
读后感是----不管有多少烦恼,珍惜现在拥有的。.
小土豆07 2012-6-1 16:13
外面孩子的作业不少,
一天在朋友家,他初一还是初二阿的孩子在作业。关于莎士比亚的第十四行诗,还有一闲科是关于DNA的,很多年了不记得具体。体育有笔试的。
[[i] 本帖最后由 小土豆07 于 2012-6-1 16:18 编辑 [/i]].
ql7788 2012-6-4 21:23
蔡美尔同学用琴棋书画占满两个女儿的时间,不允许她们去同学家住宿,交往过密,就因为美国文化之种种弊端,让孩子在各学科挑战获得成就感,远比她们跟着同伴去尝试性感毒品,这招确实高明!!!相对而言我们这方面的社会问题少一些,但是毒奶粉,地沟油,只能说各有优缺点吧。美国教育的精髓在大学,中国教育精髓在于基础教育,孩子大了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也更强,去美国读大学是个好选择。
[[i] 本帖最后由 ql7788 于 2012-6-4 21:26 编辑 [/i]].
小荷露珠 2012-6-5 09:36
同意楼上的
出过国才发现天堂没有你想像中那么好,中国也没有你想像中那么差,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相对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