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毛泽东晚年布置注释的辞赋、诗词、散曲

ououmama 2012-4-14 01:43

毛泽东晚年布置注释的辞赋、诗词、散曲

《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
其中在1974年5月10日至1975年6月14日为辞赋诗词阅读期。这期间共校点注释了包括庾信、谢庄、谢惠连、江淹、白居易、王安石、陆游、张孝祥、陈亮、辛弃疾、张元干、蒋捷、萨都剌、洪皓、汤显祖等人的辞赋、诗词、散曲共35篇。
    1974年5月10日布置注释的大字本庾信的《枯树赋》、谢庄的《月赋》、谢惠连的《雪赋》,江淹的《别赋》、《恨赋》,集中地反映了毛泽东晚年的感情和心态。《枯树赋》的寓意十分明显,毛泽东联想到饱经风吹雨打、水火摧残、虫蛀鸟啄的老树"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的惨状,深感自己的晚年不幸,从心底里发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喟叹。《枯树赋》注释时因袭了前人的"移植说"(即认为树之枯萎是由于多次移植的结果),采用了旧注。毛泽东在1975年5月25日曾明确表示不同意"移植说",从学术上论证树之枯萎"不是移植问题",表明"我早已不同意移植之说"《主席对几条注文的意见》,见《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前言。
  这不仅是毛泽东独特的学术见解,实际上也是他晚年悲痛的心情和原因的自我诠释。因为晚年毛泽东的痛苦,并非由于"移植"所致,而是社会、沧桑、家庭的不幸所造成。《月赋》寄寓的是"悄焉疚怀,不怡中夜"的凄情,可以想象毛泽东长不寐、百感交集的情景。毛泽东爱雪,不论是在陕北抒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怀,还是在中南海不忍踩碎琼玉的清赏,都反映了他对冬日皑皑白雪的热爱与赞美。阅读《雪赋》也是一种寄托,但它是在"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时,"梁王不悦"的感伤型的寄托。《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则抒发了他晚年"摹暂别之状,写永诀之情"的哀伤;恨赋中的"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则是另一种倾诉。在这种心绪不宁、身体多病的情况下,毛泽东于1974年7月回到他的故乡芙蓉国养病去了,在长沙整整住了10个月。这10个月也不平静:1974年10月中旬,"四人帮"就风庆轮问题向邓小平发难进攻;王洪文到长沙状告周恩来;毛泽东11月对江青、王洪文的批评。毛泽东希望团结起来,可是"有野心"(毛泽东语)的江青就是斗个不停。
  1975年5月3日毛泽东回京,召集在京政治局委员开会,再次批评"四人帮",继续强调安定团结。在此期间,毛泽东读了许多诗词。他一生喜爱梅花,写的诗词多次以梅花为题旨。晚年由于健康原因,诗兴衰退了,然而傲霜斗雪、高洁芬芳的梅花,仍寄托了他的理想人格和高尚情操。洪皓的《江梅引》(1975年3月21日布置)、蒋捷的《梅花引》(1975年4月11日布置),就是毛泽东寻求精神寄托的产物。"空凭遐想笑摘蕊,思回肠,思故里。""更听故笳,哀怨泪沾衣。"(《江梅引》)梅花勾起毛泽东的万千思绪:"忆旧游,旧游今在否?""都道无人愁似我,今依雪,有梅花,似我愁。"(《梅花引》)往昔的追忆,近况的哀愁,以高洁的梅花自喻,表达了愁苦孤寂中坚贞不屈的意志。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05:16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1:44

毛泽东因此选读了汤显祖的《邯郸记》中的"度世"(1975年3月21日)。王安石的《桂枝香》(1975年4月4日)表达的意思与此相同:"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他借张孝祥的《六州歌头》抒发情怀:"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成为抚慰毛泽东壮志未酬悲怆胸怀的良药:"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贺新郎》)"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水调歌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他虽在养病,还是关心国事:"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汉宫春》)但毕竟岁月不饶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以上七首词均1975年4月4日布置)经历了无数坎坷沧桑的老人好回忆过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1975年4月11日布置)"愁恨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鬓,与秋俱老。"(蒋捷《贺新郎》),毛泽东壮年时代喜读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词如《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这时仍成为晚年倚床吟诵的篇章:"繁华镜里,暗换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念奴娇)毛泽东在1949年2月15日写的《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一文中曾引用这首词中的"天低吴楚,眼空无物"两句。1975年4月18日布置的张元干的《贺新郎》词,显然与病中的周恩来有关。周恩来自1974年6月住进医院后,已进行过几次手术(前后6次大手术,8次小手术)。据张玉凤的回忆文章知道周恩来在1975年2月四届人大后病情又恶化,每日便血。毛泽东在床上曾嘱张玉凤询问周恩来的病情;3月20日周在给毛的亲笔信中写道:"我因主席对我的病状关怀备至,今天又突然以新的病变报告主席,心实不安,故将病情经过及历史原因说清楚,务请主席放心。"〖ZW(〗张玉凤:《毛泽东、周恩来晚年二三事》,见《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书第134-135页。这一背景同布置张元干《贺新郎》词的时间(4月18日)大体相符。词云:"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毛泽东把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举大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不须顾。"他已清楚地意识到周恩来病情的严重性。这首词,寄托着他同这位相处几十年、对自己无限忠诚、在处理国家大事上须臾不能离开,然而在思想上又不能完全同自己一致的老战友的复杂感情。
  毛泽东晚年这种情绪,具有与时俱增的特点。"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张元干《石州慢》,1975年5月31日)"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张元干《点绛唇》,时同上)暮年老翁好思故乡:"今夜归舟,绿润红香处。遥山暮,画楼何许,唤取潮归去。"(张元干《点绛唇》,另首,时同上)他思绪万千,长夜难寐,"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陆游《渔家傲》,1975年6月上旬)他痛感自己晚年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但又能向谁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陆游《双头莲》,时同上)
  大字本第三阶段最后的两篇,一篇是吴潜的《满江红》,还有一篇是吴锡麒的散曲《梧桐树》(一舸),都是在1975年5月3日毛泽东回京召开政治局会议后布置的,时间是1975年6月4日。前一篇隐含着对国事的忧虑:"叹十年心事,休休莫旬。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后一篇是借西施在平吴后驾一叶扁舟翩然而去的故事,寄托"莫道功成,青逐鸱夷去,(算)回头只有烟波路"的心愿。这里应当指出,借诗词以抒感慨,只能是感情上的寄托,是虚指,不能认为是确指某一件事,否则便成为"索隐派"的诠注了。
  同上述两篇同时布置注释的,还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可能是因为内容太消沉,后来又删去了。

  以后,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大字本不再注释。前后近4年的"大字本"古籍注释工作至此告终。
源自--发动文革热衷斗争的毛泽东悲凉心态解密
[url=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12-03-29/0917296778_4.shtml]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12-03-29/0917296778_4.shtml[/url]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01:46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1:58

庾信《枯树赋》

庾信《枯树赋》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
根抵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
平鳞铲甲,落角摧牙;
重重碎锦,片片真花;
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
西河有枯桑之社,
北陆以杨叶为关,
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
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
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干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
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歌曰:
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枪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今译】
  
  殷仲文气度风流,学识渊博,名声传遍海内。因为世道变异,时代更替,他不得不离开京城改作东阳太守。因此常精神恍惚忧愁不乐,望着院子里的槐树叹息说:“这棵树曾婆娑多姿,现在却没有一点生机了!”
  至于白鹿塞耐寒的松树,藏有树精青牛的文梓,根系庞大,遍布山崖内外。桂树为什么而枯死?梧桐又为什么半生半死?过去从河东、河南、河内这些地方移植,从广大遥远的田地迁徙。虽然花开在建始殿前,在睢阳园中结果。树声中含有嶰谷竹声的情韵,声调合于黄帝“云门”乐曲的律吕之音。带领幼雏的凤凰曾来聚集,比翼双飞的鸳鸯常来巢居。内心深处像陆机那样,渴望在故乡临风的亭上一听鹤鸣,现在却只能飘落异地对着明月峡听猿声长啸。
  有的树枝卷曲如拳,根部磊块隆起肥大,曲里拐弯,形状有的像熊虎回头顾盼,有的像鱼龙起伏游戏,隆起的树节像群山相连,木纹横看像水池里泛起的波纹。灵巧的木匠惊奇地观看,有名的鲁班也惊讶得目瞪口呆。粗坯雕刻刚就绪,再用曲刀、圆凿精雕细刻:削出鱼、龙密鳞,铲出龟、鳖硬甲,刮出麒麟尖角,挫出虎、豹利牙;层层像彩纹密布的织丝,片片有如真实的花朵。而被砍削的树林,却草木纷披,笼罩在烟霭云霞中,狼籍散乱。
  至于松梓、古度、平仲、君迁这些树木,也曾茂盛劲健,覆盖百亩,斜砍后继续发芽抽枝,千年不死。秦时有泰山松被封五大夫职衔,汉代有将军独坐大树之下。它们现在也无不埋没于青苔,覆盖上寄生菌类,无不被飞鸟剥啄蛀虫蠹穿;有的在霜露中枝叶低垂,有的在风雨中摇撼颠踬。东方大海边有白松庙,西方河源处有枯桑社,北方有用“杨叶”命名的城关,南方有用“梅根”称呼的冶炼场。淮南小山曾有咏桂的辞赋留于后人,晋代刘琨写下“系马长松”的佳句。又何止是见于记载的细柳营、桃林塞呢?
  至于山河险阻,道路隔绝,飘零异地,离别故乡。树被拔出根茎泪水垂落,损伤本根就滴沥鲜血。火烧入朽树的空处,树脂流淌,枝节断裂。横亘在山洞口的斜卧躯干,偃仰在山腰上的躯干中段折曲。纹理斜曲干粗百围者也如坚冰破碎,纹理正直高达千寻的也如屋瓦破裂。背负树瘿如长着赘瘤,被蛀穿的树心成了鸟的巢穴。树怪木精睒眼灼灼,山鬼妖孽暗中出没。
  况且我遭遇国家衰亡,羁居异邦不归。不能吟咏思人深切的“采葛”诗篇,又怎能如伯夷、叔齐的食薇不辱?沉沦在穷街陋巷之中,埋没在荆木院门之内,既伤心树木凋零,更叹息人生易老。《淮南子》说:“树叶飘落,老人生悲。”就是说这个意思呀!
  于是有歌辞说:“建章宫三月大火之后,残骸如筏在黄河上漂流万里。那些灰烬,不是金谷园的树木,就是河阳县的花果。”大司马桓温听后感叹道:“过去在汉水之南种下的柳树,曾经枝条飘拂依依相惜;今天却看到它枝叶摇落凋零,江边一片凄清伤神的景象。树尚且如此,又何况人呢?”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12:00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2:05

谢庄-月赋

谢庄-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豪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怿

謝莊(公元四二一至公元四六六年),字希逸,南朝宋文學傢,辭賦家、詩人。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宋文帝元嘉末年,任太子中庶子。劉劭弑立,謝莊和劉駿密通音信。劉駿討平劉劭,即皇帝位,授謝莊爲侍中,後拜吏部尚書。宋明帝泰始元年(公元四六五年),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卒諡憲子。

  謝莊早慧,七歲能作文,通《論語》。年輕時文名即遠播北魏。他的《赤鸚鵡賦》(今存殘文)、《月賦》、《舞馬賦》,都爲當時所重。《月賦》是南朝詠物寫景小賦的代表作。這篇賦雖然也多用典故,但情致深永,風格明淨,鋪陳排比而不顯得生硬累贅,在結構上也很有特色。《舞馬賦》則是名副其實的應制之作。他的詩作,鍾嶸在《詩品》中評爲清雅,比較好的是五言詩《遊豫章西觀洪崖井》,近于謝靈運的山水詩;雜言詩《懷園引》,情調儘管有些低沈,卻不失清新流利。

  《宋書·謝莊傳》說他有詩文四百多篇行於世,《隋書·經籍志》錄其集爲十九卷,存世的作品不及十分之一,張溥輯爲《謝光祿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沈玉成).

ououmama 2012-4-14 02:07

南朝(宋)·谢惠连《雪赋》

                            雪赋 (谢惠连)
  岁将暮,时既昬。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俟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扉,裸壤垂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揜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惟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鷼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
  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燎熏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
  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谢惠连(407~433)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灵运族弟。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诗品》引《谢氏家录》称:"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据说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就是在梦中见到谢惠连而写出来的。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居父丧期间还为其男宠写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后来依靠尚书仆射殷景仁的辩护,才在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做了彭城王刘义康的法曹行参军。
    他的诗作,虽不如谢灵运精警,但遣词构句颇似灵运。不过,他也有一些诗笔调轻灵,用词清艳,如《秋怀》的"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捣衣》的"栏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染双题"等句,都是着意构想的好句。《诗品》评他这两首诗说:"《捣衣》、《秋怀》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他的一些乐府诗,则颇有牢骚不平之气。后人把他和谢灵运、谢脁合称"三谢"。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11:58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2:10

江淹 《别赋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恍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闭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作者介绍]         江淹(444~505),南朝文学家。字文通。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祖父和父亲都在南朝宋任县令。江淹6岁能诗。13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泰始二年(466),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刘景素对他很重视,待以布衣之礼,但由于江淹“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自序传》),因广陵令郭彦文一案,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他给刘景素上书陈情获释。此后,他曾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不久,又回到刘景素幕下,任主簿、参军等职。泰豫元年(472),宋明帝死后,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江淹于元徽二年(474)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宋顺帝升明元年(477),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他为萧道成出谋划策并起草文书,大受重用。萧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集据《自序传》称凡1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 9卷。另有《后集》10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

ououmama 2012-4-14 02:14

南朝梁·江淹《恨赋》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於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鼋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若乃赵王既虏,迁於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斋志没地,长怀无已。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佟;蛴泄鲁嘉L椋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见汨起,血下沾衿,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沈。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币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文选》).

ououmama 2012-4-14 02:18

洪皓 江梅引

江梅引

洪皓

天涯除馆忆江梅。
几枝开。
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
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
断回肠,思故里 。
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
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
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洪皓(1088-1155) 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不屈,屡以敌情辗转上达,被扣留十五年始还。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在朝大义凛然,忤秦桧,屡遭贬。其词多怀念家、国之作。有《鄱阳集》、《鄱阳词》。.

ououmama 2012-4-14 02:24

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ououmama 2012-4-14 02:44

汤显祖的《邯郸记》中的"度世"

第三出 度世
  〔扮吕仙褡袱葫芦枕上〕〔集唐〕蓬岛何曾见一人。披星带月斩麒麟。无缘邀得乘风去。回向瀛洲看日轮。自家吕岩。字洞宾。京兆人也。忝中文科进士。素性飮酒任侠。曾于咸阳市上。酒中杀人。因而亡命。久之贫落。道遇正阳子锺离权先生。能使飞升黄白之术。见贫道行旅消乏。将石子半斤。点成黄金一十八两。分付贫道仔细收用。贫道心中有疑。叩了一头。禀问师父师父。此乃点石为金。后来仍变为石乎。师父说。五百年后。仍化为石。贫道立取黄金抛散。虽然一时济我缓急。可惜悞了五百年后遇金人。师父哑然大笑。吕岩吕岩。一点好心。可登仙界。遂将六一飞升之术。心心密证。口口相传。行之三十余年。忝登了上八洞神仙之位。只因前生道缘深重。此生功行缠绵。性颇混尘。心存度世。近奉东华帝旨。新修一座蓬莱山门。门外蟠桃一株。三百年其花纔放。时有皓劫刚风。等闲吹落花片。塞碍天门。先是贫道度了一位何仙姑来此。逐日扫花。近奉东华帝旨。何姑证入仙班。因此张果老仙尊又着贫道驾云腾雾。于赤县神州再觅一人。来供扫花之役。道犹未了。何姑笑舞而来也。〔何仙姑持箒上〕好风吹起落花也。

 【赏花时】翠凤毛翎札箒叉。闲踏天门扫落花。你看风起玉尘砂。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卽天涯。
  〔见介〕洞宾先生何往。〔吕〕恭喜你领了东华帝旨。证了仙班。果老仙翁诚恐你高班已上。扫花无人。着我再往尘寰。度取一位。敢支分杀人也。〔何〕洞宾先生大功行了。只此去未知何处度人。蟠桃宴可赶的上也。

  【么】你休再剑斩黄龙一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你与俺高眼向云霞。洞宾呵。你得了人早些儿回话。迟呵。错敎人留恨碧桃花。
  〔下吕〕仙姑别去。不免将此磁枕褡袱驾云而去也。枕是头边枕。磁为心上慈。〔下丑上〕我这南湖秋水夜无烟。奈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内笑介〕小二哥发誓不赊。又赊了。〔丑〕赊的赊一月。买的买一船。小子在这岳阳楼前开张个大酒店。因这洞庭湖水多。酒都扯淡了。这几日赊也没人来。好笑好笑。〔内叫介〕小二哥。那不是两个赊的来了。〔丑〕请进请进。〔扮二客上〕一生湖海客。半醉洞庭秋。小二哥。买酒。〔丑应介客看壶介〕酒壶上怎生写着洞庭二字。〔丑〕盛水哩。〔客笑介〕也罢。拚我们海量。呑你几个洞庭湖。〔丑〕二位较量飮。〔一客〕小子鄱阳湖生意。飮八百杯罢。〔一客〕小子庐江客。飮三百杯。〔丑〕这等消我酒不去。八百鄱阳三百焦。到不得我这把壶一个腰。〔客〕好大壶嘴哩。〔做飮唱随意介丑〕又一个带牛鼻子的来了。

  【中吕粉蝶儿】〔吕上〕秋色萧疎。下的来几重云树。卷沧桑半叶浅蓬壶。践朝霞。乘暮霭。一步捱一步。刚则背上葫芦。这淡黄生可人衣服。
  【醉春风】则为俺无挂碍的热心肠。引下些有商量来的淸肺腑。这些时蹬着眼下山头。把世界几点儿来数数。这底是三楚三齐。那底是三秦三晋。更有找不着的三吴三蜀。
  说话中间。前面洞庭湖了。好一座岳阳楼也。

  【红绣鞋】趁江乡落霞孤鹜。弄潇湘云影苍梧。残暮雨。响菰蒲。晴岚山市语。烟水捕鱼图。把世人心闲看取。
  边旁放着一座大酒店。店主有么。〔丑应介〕请进请进。〔作送酒介〕

  【迎仙客】〔吕〕俺曾把黄鹤楼铁笛吹。又到这岳阳楼将村酒沽。好景好景。前面汉阳江。上面潇湘苍梧。下面湖北江东。请了。〔丑〕请什么子。〔吕〕来稽首是有礼数的洞庭君主。〔丑〕鬼话。〔内雁叫介吕〕听平沙落雁呼。远水孤帆出。这其中正洞庭归客伤心处。赶不上斜阳渡。
  〔吕作醉介〕酒是神仙造。神仙吃。你这一班儿也知道吃什么酒。〔二客恼介〕哎也哎也。可不道一品官。二品客。到不高如你。我穿的细软罗缎。吃的细料茶食。用的细丝锞锭。似你这般。不看你吃的。看你穿的哩。希泥希烂的。醒眼看醉汉。你醉汉不堪扶。〔吕笑介〕
【石榴花】俺也不和他评高下。说精粗。道俺个醉汉不堪扶。偏你那看醉人的醒眼不模糊则怕你村沙势比俺更俗。横死眼比俺更毒。〔二客云〕野狐骚道。出口伤人。还不去。还不去扯破他衣服。〔吕〕为什么扯断丝带。抓破衣服。骂俺作顽涎骚道野狐徒。
  〔客〕好笑好笑。便那葫芦中。那讨些子药物都是烧酒气。

  【斗鹌鹑】〔吕〕你笑他盛酒的葫芦。须有些不着紧的信物。硬擎着你七尺之躯。俺老先生看汝。〔客〕看什么子。无过是酒色财气。人之本等哩。〔吕〕你说是人之本等。则见使酒的烂了胁肚。〔客〕气呢。〔吕〕使气的腆破胸脯。〔客〕财呢。〔吕〕急财的守着家兄。〔客〕色呢。〔吕〕急色的守着院主。
  【上小楼】〔吕〕这四般儿非亲者故。四般儿为人造畜。〔客〕难道人有了君臣。纔是富贵。有儿女家小。纔快活。都是酒色财气上来的。怎生住的手。〔吕〕你道是对面君臣。一胞儿女。帖肉妻夫。则那一口气不遂了心。来从何处来。去从何处去。俺替你愁。俺替你想。敢四般儿那时纔住。
  〔客〕一会子先生一些阴阳昼夜不知。〔吕笑介〕你可知么。

  【么】问你个如何是毕月乌。〔客〕月黑了就是。〔吕〕如何是房日兔。〔客想介〕醉了房儿裏吐去。〔吕〕你道如何是三更之午。十月之余。一刻之初。〔客〕听他什么。只噇酒。〔吕笑介〕问着呵。则是一班儿嘴秃速。难道偏则我出家人有五行攒聚。
  〔众瞧介〕包儿裏是个磁瓦枕。打碎他的。〔吕〕怎碎的他呵。〔客〕是什么生料。碎不的他。

  【白鹤子】〔吕〕是黄婆土筑了基。放在偃月炉。封固的是七般泥。用坎离为药物。
  〔客〕怎生下火。

  【么】〔吕〕扇风囊。随鼓铸。磁永料。写流珠。烧的那粉红丹色样殊。全不见枕根头一线儿丝痕路。
  〔客笑介〕枕儿两头大窟弄。先生害头风出气的。

  【么】〔吕〕这是按八风。开地户。凭二曜。透天枢。〔客〕到空空的亮。〔吕〕有甚的空笼样枕江山。早则是连环套通心腑。
  列位都来盹上一会么。〔客〕寡汉睡的。〔吕笑介〕到不寡哩。

  【么】半凹儿承姹女。并枕的好妻夫。〔客〕有甚好处。〔吕〕好消息在其中。但枕着都有个回心处。
  〔客〕难道有这话。我们再也不信。〔吕〕此处无缘。列位看官们请了。

  【快活三】不是俺袖靑蛇胆气粗。则是俺凭长啸海天孤。则俺朗吟飞过洞庭湖。度的是有缘人人何处。
  〔下众笑介〕那先生被我们啰唣的去了。我们也去罢。相逢不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众下吕上〕好笑好笑。一个大岳阳楼。无人可度。只索望西北方迤■〈辶里〉而去。
【鲍老儿】这是你自来的辛苦。一口气许了师父。少不得逢人问渡。遇主寻涂。是不是口邋着道词。一路的做鬼妆狐。
  呀。一道淸气。贯于燕之南赵之北。不免捩转云头。顺风而去。

  【满庭芳】非关俺妄言祸福。怎头直上非烟非雾。脚踏下非楚非吴。眼抹裏这非赤也非乌。莫不是靑牛气函关直竖。莫不是蜃楼气东海横铺。没罗镜分金指度。打向假随方认取。呀。却原来是近淸河邯郸全赵那边隅。
  仔细看来。是邯郸地方。此中怎得有神仙气候也。

  【耍孩儿】史记上单注着会歌舞邯郸女。俺则道几千年出不的个蔺相如。却怎生祥云气罩定不寻俗。满尘埃他别样通疎。知他芦花明月人何处。流水高山客有无。俺到那有权术。偷鞭影看他驴橛。下探竿识得龙鱼。
  【尾声】欠一个蓬莱洞扫花人。走一片邯郸城寻地主。但是有缘人。俺尽把神仙许。则这热心儿。普天下遇着他都姓吕。
  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
  为结同心侣。逍遥下碧空。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05:15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2:47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04:12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2:50

张孝祥 《六州歌头》

张孝祥-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善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ououmama 2012-4-14 02:55

辛弃疾 贺新郎

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牐牻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

ououmama 2012-4-14 02:59

辛弃疾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ououmama 2012-4-14 03:02

辛弃疾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ououmama 2012-4-14 03:06

辛弃疾 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候。.

ououmama 2012-4-14 03:08

辛弃疾 永遇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ououmama 2012-4-14 03:12

辛弃疾 汉宫春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
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
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
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
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
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ououmama 2012-4-14 03:15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ououmama 2012-4-14 03:17

蒋捷《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ououmama 2012-4-14 03:24

蒋捷 贺新郎

贺新郎
  秋晓
  渺渺啼鸦了。互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ououmama 2012-4-14 03:26

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ououmama 2012-4-14 03:28

萨都剌 念奴娇 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念奴娇 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栌,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ououmama 2012-4-14 03:31

张元干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孤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暗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楼。.

ououmama 2012-4-14 03:34

张元干 《石州慢》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
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
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作者】:
     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幹,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ououmama 2012-4-14 03:38

张元干 点绛唇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ououmama 2012-4-14 03:39

张元干 点绛唇

春晓轻雷,采苹洲上清明雨。
乱云遮树。
暗澹江村路。
今夜归舟,绿润红香处。
遥山暮。
画楼何许。
唤取潮回去。.

ououmama 2012-4-14 03:42

陆游 渔家傲

渔家傲·寄仲高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ououmama 2012-4-14 03:44

陆游《双头莲》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杝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鱠美菰香,秋风又起。.

ououmama 2012-4-14 03:48

吴潜 满江红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12:24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4:04

清·吴锡麒【南商调·梧桐树】一舸;

西风吹白纻,歌罢人何处?莫道功成,肯逐鸱夷去,算回头只有烟波路。吴苑千秋,花心愁无主;越客千丝,网也兜难住。剩相思石上苔无数。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趋权贵,但名著公卿间。在上书房时,与皇曾孙相处甚洽,成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画,必一起题跋,深受礼遇。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至终,时时注意提拔有才之士。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12:21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4:08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后来从大字本中删去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04:29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4:10

白居易 琵琶行

琵琶行

作者: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咋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04:23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4:15

《<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篇名总目时间表》,是此书的精华所在。总目共列古诗文86篇。1972年10月至1973年7月,校注进呈23篇,其中人物传记占20篇,可见,毛泽东在此期间,主要是借鉴历史,考虑知人用人的问题。1973年8月至1974年11月,校注进呈33篇,其中政论杂议占23篇,可见,毛泽东在此期间,主要是借鉴对政事得失的见解,考虑现实的政事得失问题。1975年3月至6月,校注进呈30篇,全为诗词曲,可见,毛泽东在此期间,主要是排遣情怀,不惶它顾了。.

ououmama 2012-4-14 04:25

萨都剌 木兰花慢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元代蒙古诗人萨都剌(答失蛮氏),字天锦(天锡),号直斋,山西代县人,生于1308年,1327年中进士,1332年迁江南诸道行台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贵,右迁淮西江北道经历。《木兰花慢·彭城怀古》是其赴任江南路经徐州时所作。该词吊古伤今,感慨人生,豪阔豁达,出手不凡,毛泽东视察徐州时曾同随员详谈此词,并予以肯定。.

ououmama 2012-4-14 04:27

陈亮 念奴娇

  念奴娇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作者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察形势时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12:26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04:40

张元干 贺新郎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ououmama 2012-4-14 04:48

张元干 柳梢青

张元干   柳梢青

小楼南陌。翠軿金勒,谁家春色。冷雨吹花,禁烟怯柳,伤心行客。
少年百万呼卢,拥越女、吴姬共掷。被底香浓,尊前烛灭,如今消得
   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北宋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日福州。绍兴八年,秦桧当国,力主和议,胡铨上书请斩秦桧等以谢天下,时李纲亦反对和议罢居长乐,元干赋《贺新郎》词赠纲,对纲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胡铨被除名送新州编管,元干持所赋《贺新郎》词送行。后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八十。存词180余首。至今,在福建永泰县嵩口镇镇上还有保存完好的“张元干纪念馆”。.

ououmama 2012-4-14 04:50

陆游 真珠帘

山村水馆参差路。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鳌署。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ououmama 2012-4-14 04:56

陆游 鹊桥仙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ououmama 2012-4-14 11:47

《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大字本中的古文目录

一九七二年阅
  晋书.谢安传(上送15份)
  晋书.谢玄传(上送15份)
  晋书.桓伊传(上送15份)
  《晋书》刘牢之传
  旧唐书.傅奕传(上送10份)
一九七三年阅
 屈原:天问(上送15份)
 柳宗元:天对(上送15份)
 附:天问天对注(上送15份)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上送15份)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上送15份)
 明史.朱升传(上送15份)
 史记.项羽传(上送15份)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15份)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上送15份)
 旧《旧唐书·李訫传》(上送15份)
 史记.汲郑列传(上送5份)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送5份)
 旧五代史.李袭传(上送5份)
 史记.陈丞相世家(不详)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史记:黥布列传
  史记-灌婴列传
  史记-陆贽列传
  晋书- 刘元海载记
  柳宗元 封建论
  章炳麟-秦献记
  章炳麟-秦政记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韩愈《石鼓歌》,
  柳宗元《咏荆轲》
  李贽藏书 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韩非子 五蠹
  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一九七四年书
   王充 《论衡》 《问孔》
   王充 《论衡》 《刺孟》
   韩非子  说难
   韩非子  孤愤
   商君书 吏法
   商君书 阙策
   韩非子 忠孝
   韩非子说疑
   荀子 性恶
   韩非子 定法
   商君书 农战
   晁错 募民相徙以实塞下疏
   晁错《上书言兵事》
   柳宗元 天说
   刘禹锡 天论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李贽 史纲评要
  《后汉书·李固传》
  《后汉书·黄琼传》

[[i]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12-4-14 12:19 编辑 [/i]].

ououmama 2012-4-14 12:15

关于选文的背景的转载

大字本是在1971年林彪叛逃自我爆炸的"九·一三"事件一年后的产物本文的背景材料主要取自邢崇智、廖盖隆等主编的《毛泽东研究事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一书中的《毛泽东传略》、《事件》、《会议》、《人物》等部分。个别背景材料另行注明,一般不再注明。。被毛泽东指定并写进党章为接班人的林彪叛逃灭亡,对毛泽东是极为沉重的打击。据说,林彪出逃后,毛泽东一连两天两夜没有入睡。后来又大病一场(1972年1月突然休克),虽然抢救了过来,身体却从此垮了。尽管在以后不久,传达了毛泽东1966年7月8日在"西方的一个山洞"毛泽东故乡湘潭韶山冲附近的"滴水洞"。里写给江青的一封信,说明毛泽东当初曾对林彪表示过担心,但这并没有能完全解释清楚他何以把如此危险的人物指定为接班人。这一事件,使毛泽东从"文革"以来紧张的国内事务中分心达一年之久。
  然而毛泽东不愧是经历过大风浪、意志坚强的伟大人物。"九·一三"事件的沉重打击,使他终于能静下心来反省一下"文化大革命"和相关的许多问题。作为这种反省的结果,一是在1971年10月3日,毛泽东决定撤消军委办事组,成立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二是在11月14日毛泽东接见成都地区座谈会的成员时,为"二月逆流"平反。在此背景下,周恩来得以在"文革"以来这一短暂的波谷时期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情况开始有所好转,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政治上强调对干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等。
  毛泽东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和他的思维特点之一,是借助历史进行反省,在现实中反思,从历史中启示。熟读中国古籍,通晓中国历史,一直是他进行思考、形成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九·一三"事件后的反思也是如此。1972年10月1日布置注释的《晋书》中的谢安、谢玄、桓伊、刘牢之传,就带有反思的特定意义。这四个历史人物均与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有关。淝水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东晋的胜利是和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群臣辑睦,内外同心"《资治通鉴》卷104《晋纪》26。分不开的。当时执掌朝政的司徒谢安、广陵相谢玄、淮南太守桓伊、北府兵著名将领刘牢之等人,由于文武融洽,内部团结,虽然军事上处于劣势,却能打败南侵的苻坚大军。毛泽东显然是用《晋书》史传昭示当时领导层,"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九·一三"事件后力图促成上层团结一致的一片苦心的表现。
  1972年底,毛泽东对包括天与宗教在内的社会、自然、宇宙的大问题发生兴趣。先是在12月8日布置了《旧唐书·傅奕传》的注释,又在12月31日,布置了屈原的《天问》和柳宗元的《天对》的注释。傅奕是唐初反佛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天问》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在被放逐以后"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王逸注语)时,提出的有关宇宙、自然、历史的一系列问题的一篇奇文。唐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柳宗元对《天问》作了历史上唯一的回答,写出了《天对》这篇宏文。林彪爆炸后,毛泽东冷静下来,在1972年的岁末也在思考有关历史、自然、宇宙的永恒的哲学问题。这是毛泽东当时心境与心态在思维择向上的反映。它曲折地反映了毛泽东对当时政治形势和国家前途的忧虑,也反映了毛泽东对当时干部和群众思想动向的担心。除这个大的政治思想氛围外,我还认为,它与"文革"当时有关的具体触发点有关。这就是《人民日报》社的王若水在1971年10月5日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信中说:"今年8月1日,总理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人民日报》等单位极'左'思潮没有批透,'左'的不批透,右的也会抬头。我很同意总理这个提法。"见《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306页;参阅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精装本),第525-526页。同这一背景有关,《人民日报》1972年10月14日发表的批极左思潮的文章,11月30日周恩来同意中联部、外交部11月28日关于召开外事会议、批判林彪极左思潮的请示报告,还有10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关于基础理论和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文章,这些都涉及到林彪是极"左"还是极右的性质问题。这些问题上升到理论,涉及以历史观、自然观和宇宙观的基本问题。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极左本质,使他们必须认定林彪是极右;而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以"左"的思想为指导的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也不可能有别的选择。"文化大革命"是"左"的错误的产物。批判极左思潮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否定"文化大革命"。这是毛泽东所不能容忍的。因而他只许批极右,不允许批极左,这样就势必作出林彪集团是极右而非极左的结论。因此,毛泽东在1972年12月17日夜与张春桥、姚文元的谈话中指出:"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是极'左',还极右?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见《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306页;参阅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精装本),第525-526页。毛泽东读《旧唐书·傅奕传》和《天问》、《天对》,是从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的宏观视角,试图回答面临的现实政治问题,让中央有关人员都看看这些文章,想想这个问题。
  几乎是同时,1972年12月31日,毛泽东出于某种考虑("防止修正主义"),要求高级干部好好读点书,不要只武不文。注释《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即本此意。吕蒙本是武将,因善于读书而有成:"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1973年7月布置的《晋书·刘元海载记》所说"随(何)、陆(贾)无武,绛(周勃)、灌(婴)无文"和《史记》中的陆贾、灌婴、黥布(传中提到随何)、周勃等人的传记,都是出于这个目的而标注的。以后毛泽东在接见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时曾引用了"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这句话,而且说要把"鄙"字改成"恨"字。他希望能造就出一批文武兼备的人才来。
   鉴于"文革"中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曾打倒一批老干部,毛泽东也从历史中吸取某些教训,并要求极"左"派正确对待"解放"出来的老干部。1972年12月31日布置的《史记·项羽本纪》,一个重要意图是:项羽之所以在楚汉战争中失败,原因之一,是他在战争中不断地杀降,失掉了人心。争取敌人营垒中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代表毛泽东这一意图的大字本是1973年2月7日布置的《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三国志·魏书·张合传》和《旧唐书·李訫传》。张辽和张合都是曹操麾下有战功的大将,但他们原来分别是吕布、袁绍手下的人,曹操对他们不咎既往,欢迎他们弃暗投明,加以重用,为成就大业找到了得力助手。李訫的例子更说明问题。在平定淮西军阀吴元济的战斗中,李訫克服了重重阻力,争取了吴元济的大将吴秀琳和李皊;破蔡州城后,"訫不戮一人",复吴元济部下职务,"使之不疑",取得了长期不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毛泽东用这些史例昭示极左派:要争取和团结曾反对过自己的人,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作为这种反思和告诫的实质性落实,是在布置这几篇大字本古籍注释(1973年2月7日)以后的一个月零三天,即1973年3月10日,重新任命邓小平为副总理。在另一方面,毛泽东又要求曾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和磨难的老同志,要正确对待"文革"中所受到的打击,反映在大字本古籍注释上,是1973年6月中旬布置的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这是毛泽东以前多次提到的一篇文章。他在新的情况下,重新用司马迁含冤忍辱的事实安慰曾受到严重迫害的老同志,希望他们振作精神,重新革命。

  毛泽东在这一阶段读大字本古籍考虑的主要问题,当然还不止于此。例如,1972年12月31日布置的《明史·朱升传》,是他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从《朱升传》中"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衍化而来)的出典处;《旧五代史·李袭吉传》(1973年7月布置)是讲一个很有才华、在政治上也很起作用的御用文人;1973年6月19日布置的《史记·汲郑列传》讲汲黯"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7月布置的《史记·陈丞相世家》讲汉初丞相陈平、王陵的治国谋略,均有特定含义。总之,这一阶段联系现实的历史反思,使毛泽东冷静地思考了许多问题,并采取了某些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左"的思想指导下造成的错误,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74年底,围绕四届人大组织国家领导班子问题,江青等人积极进行活动,企图篡夺更多的权力。毛泽东在11月12日告诫江青:"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要她明白"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道理。11月20日毛泽东又写信给江青,信中说:"可读李固给黄琼书。就思想文章而论,都是一篇好文章。你的职务就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已经是大任务了。此事我对你说过多次,不要说没有工作。"毛泽东写信的当天,就布置了大字本《后汉书·李固传》和《后汉书·黄琼传》的注释任务。《黄琼传》中的"侥侥者易缺,??者易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传》中的"表曲者景必邪,源溥者流必薭",就是毛泽东借用告诫江青等人的。二"九·一三"事件后,全国开展了对林彪反党集团的批判。在清理林彪有关材料时,发现他藏有一些孔孟言论的卡片,又在床头挂有"克己复礼"的条幅,于是认定林彪与孔子一样,都是搞复辟的。1973年3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在批林的同时要批孔的意见。1973年7月3日,毛泽东召见王洪文、张春桥谈话,从批评外交部的一个文件谈起。毛泽东说:"你们两位是负责搞报告(按指'十大'政治报告)和党章的,今天找你们来谈几件事。近来外交部有若干问题不大令人满意,大概你们也知道吧?大家说好,都说此文不错。我一看呢,也许我是错的,你们贵部是正确的吧!不过与中央历来的、至少几年来的意见不相联系。你们年纪不大,最好学点外文,免得上那些老爷们的当,受他们的骗,以至于上他们的贼船。""所以我正式劝同志们读一点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什么郭老、范老、任继愈、杨柳桥之类的争论。郭老又说(孔子)是奴隶主义的圣人。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是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也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他乱得很。早几十年中国的国文教科书就说秦始皇不错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就是李白讲秦始皇,开头一大段,也是讲他了不起。""结论四句话: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正,势必出修正。将来搞修正主义,莫说我事先没讲"见《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第308-309页;参阅《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441-443页。该书第450页上又说:"1973年7月,他(按指毛泽东)在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中认为,林彪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反法'的"。即指1973年7月的这次谈话。。

  固有的指导思想,复杂的政治斗争,使毛泽东并没有从林彪事件中完全清醒起来。出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他仍冀望着"文化大革命"或者还能有一个接近他原来预想的某些圆满结束。他不能容忍对"文化大革命"的任何否定。当周恩来等领导人同江青集团在批判极左思潮问题上尖锐对立时,毛泽东又错误地支持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人。毛泽东对周恩来的信任、倚重和在某些问题上的不满往往是并存或此起彼伏、此伏彼起的。而这种不满,客观上为江青等人屡屡向周恩来发动攻击提供了动力。1974年10月至1975年初掀起的一股反复辟回潮的浪潮,正与此有关。在上述背景下,毛泽东于1973年8月5日写了一首《读〈封建论〉呈郭老》的七律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须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犹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不从子厚返文王。"这是我们当时记录的原始抄件,同后来流传的小有区别,当以将来正式发表的文字为准。同一天,就布置了《封建论》的注释任务。以后(从1973年8月至9月底)相继布置的章炳麟的《秦献记》、《秦政记》,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秦始皇》、韩愈的《石鼓歌》,柳宗元的《咏荆轲》,都是为了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和"焚书坑儒"的必要性。注《石鼓歌》,是为了批评"孔子西行不到秦",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注《咏荆轲》,是为了批评荆轲刺秦王是"勇且愚"的行为,并认为"秦皇本诈力"的"诈"应作正面理解。这几个大字本,都是为了用历史来论证统一和反复辟斗争的正确性和必要性。1973年9月23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又说: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毛泽东研究事典》上册,第277页。

  《封建论》的主旨,是肯定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郡县制,批驳代表封建割据势力的"封建制"《封建论》里所说的"封建",是指殷周"封国土、建诸侯"的奴隶主贵族分封制度,不是指封建社会的国家制度。,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保证"文革"中大权在握,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他书房里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的建议。毛泽东把邓小平请出来当军师,当总参谋长。这就在最根本的问题上保证了中央集权。12月22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实行对调,并限令10天内到职《毛泽东研究事典》上册,第297页。。

  为了充分肯定作为秦始皇统治实践的理论基础的先秦法家的进步性,必须摒弃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家和秦始皇的否定,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从1974年3月开始,到7月为止,按照毛泽东的意图,一批"评法"(实际是褒法)批儒的大字本布置了点校注释任务。当时席卷全国的"儒法斗争"浪潮,实际上是从这里肇其端、始其源的。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论衡》中的《问孔》和《刺孟》,内容不言自明,是借王充的言论批孔;《韩非子》中的《说难》、《孤愤》、《忠孝》和《说疑》是有重要涵义的文章。此外,还包括了荀子和商鞅的文章这些文章见《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下卷,第469-633页,均为毛泽东1974年度阅读的大字本;1973年底还有韩非和章太炎的两篇文章,见该书上卷第432页、468页。具体布置过程,参阅我为该书写的卷首《前言》。。《说难》(1974年4月4日布置)的内容是说韩非认为在当时韩国旧贵族占优势的情况下,法家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陈述方式,必须讲究斗争的方式和谏说的策略。《孤愤》(1974年4月布置)则反映了韩非对"重人"即旧贵族擅权的愤怒,认为由于"重人"势力占优势,而造成"主上卑而大臣重"的不正常政治局面。
    深究这些"法家著作"大字本的内容,反映的基本思想是要用革新的"法治"代替保守的"礼治";强调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确立"君臣上下"《商君子·国策》。的秩序;强调只有在搞好内政的基础上才能对付外部敌人《韩非子·忠孝》的主题思想之一。;主张人的本性是恶的,因此必须"起法正","重刑罚",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荀子·性恶》的主旨。;必须"法"、"术"结合,才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定法》一文的基本思想。〖ZW)〗。为了从哲学上论证建立中央集权制是顺天应时的,还以柳宗元的《天说》(1974年7月布置)和刘禹锡的《天论》(时间同前)作为理论依据,从唯物与唯心、革新与保守的角度证明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正确性。"法家著作"大字本的核心思想是坚持变革,反对保守和复古,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制。这同毛泽东充分肯定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和现实的政治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预计到他的许多想法和做法会受到不少人的反对,因此在1974年7月布置了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提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精神,以支持"左"的路线推行。(据传,他当时还读了清代人蔡上翔写的《王荆公年谱考略》一书。)毛泽东扬法批儒,不仅是因为林彪私下推崇过孔孟之道,借此从思想根源上批判林彪集团,更重要的是借宣传法家坚持变革和儒家反对变革来维护"文化大革命"。"文革"特殊背景下的社会政治体制,是建国以来绝无仅有的,不仅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破坏,而且还要以历史上的封建中央集权制为根据继续强化这种政治体制,这必将把社会的正常运行与操作推向一个无法把握的绝端,导致社会的无序状态。不管毛泽东主观上是否授意,但他的谈话和布置的大字本,客观上为江青一伙于1974年初提出批林批孔运动、阴谋打击周恩来和大批老干部提供了根据。1973年底掀起的批判尊儒反法思潮,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批转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1月25日江青等人在京召开的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都是上述背景的产物。毛泽东批准并发动"批林批孔"运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批林批孔"进一步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一阶段布置注释的大字本,在客观上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面对当时来自北方的原苏联的军事威胁,毛泽东还重视历史经验的启示,这就是1974年6月布置的西汉政治家晁错的两篇文章:《募民相徙以实塞下疏》和《上书言兵事》,前文主旨是说为了抗击匈奴入侵,必须移民实边,屯戍边塞,"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确保"制边县备敌"。这样,既可节省国家开支,又能增强边防能力。70年代城市知识青年支边的现代人口迁移,就是在北方军事压力下吸取古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的结果。后文主旨是总结汉兴以来同匈奴作战的历史经验,具体分析了汉朝与匈奴双方军队的长处与短处,认为汉朝军队在数量上超过匈奴,只要发挥自己长处,就有可能打败侵略者。只要了解1973年至1974年原苏联在远东地区陈兵45个师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军事平衡》资料,转引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册,第3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ZW)〗,对中国形成巨大的军事威胁,就不难理解毛泽东读这两篇文章的原因了。〖BT2〗
  三毛泽东曾多次计划结束"文化大革命"。1967年7月他在武汉提出,文化大革命一年开张,二年看眉目,定下基础,三年收尾。然而,三年过去了收不了尾。1969年4月,在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他希望"大会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又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发出"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号召。可是就是团结不起来,还发生了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以后,由周恩来主持工作、邓小平复出的短暂调整时期,很快又被反右倾复辟、"批林批孔"所冲击。通过艰苦努力刚刚趋向稳定的政治局势和有所发展的国民经济,重新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已不能按毛泽东的意愿"胜利结束"。毛泽东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从1971年春天起,毛主席每到开春和入冬总要生病,而且是比较严重的老年性疾病。"张玉凤:《毛泽东、周恩来晚年二三事》,见《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华龄出版社1990年版,第124页。1972年5月,周恩来检查身体时发现癌症,1974年6月又因病重住了院,这对不能不依靠周恩来处理日常工作的毛泽东是一个巨大震动。1974年春,毛泽东又患了老年性白内障,1975年8月,动了手术。1974年7月,毛泽东到长沙养病,前后达10个月之久,1975年5月才回京。1974年10月11日中央发通知传达他的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然而,国内形势仍然那么尖锐复杂。
  江青一伙为篡夺更大权力,加紧了阴谋活动。江青同毛泽东思想上的不协调和干扰,使毛泽东十分烦恼(毛泽东离京赴长沙休养前,在7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批评了江青和"四人帮")。政治,社会;理想,现实;疾病,家庭;壮志,暮年,这一切,在晚年毛泽东的感情上掀起巨大的波澜,造成他错综复杂的心态和至深且巨的精神创伤,使他不得不从中国古典辞赋诗词等文学作品中寻求心志的抚慰毛泽东在1959年8月6日曾写信给他的儿媳刘思齐,信中说:"你愁闷时可看点古典文学,读诗句,可起消愁解闷的作用。"见《生活中的毛泽东》,华龄出版社1989年版,第202页。

文章摘自 《回首“文革”》 作者:张化 苏采青 主编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毛泽东晚年布置注释的辞赋、诗词、散曲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