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诗

天天の妈 2012-7-16 18:36

曲江二首 ·其一      【唐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21:30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17 12:35

曲江二首 ·其二      【唐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21:30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18 18:46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佇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21:30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19 15:59

拟咏怀 ·其七      【南北朝   庾信】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北周时期人。齐梁时代著名宫体诗人庾肩吾的儿子。自幼聪敏,博览群书,十五岁便入梁宫廷作昭明太子的侍从官。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世称“徐庾体”。庾信可以说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作品有《庾子山集》。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21:31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20 18:37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宋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21:28 编辑 [/i]]

娃他妈 2012-7-21 01:52

回来了,真是一次抑扬顿挫的吃苦夏令营,马驹水土不服,最后一天倒下:L.

天天の妈 2012-7-21 15:18

回复 506楼娃他妈 的帖子

欢迎回来:kiss:

马驹好点了吗?前几天还在想小马驹骑着大马在草原上奔驰是何等的欢畅,没想到小家伙水土不服:( 希望没太影响游兴。.

天天の妈 2012-7-21 16:08

节妇吟      【唐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21:27 编辑 [/i]]

娃他妈 2012-7-21 16:37

在日暮时分,在额尔古纳河边的牧场上,我们带着马驹和一匹三个月的小马驹,骑马散步,虽没有奔驰,却别有情趣。
幸好,马驹倒在最后一站满洲里,大概被国门的太阳爆晒的结果。
幸好,在哈尔滨转飞机,得娃他爹老同学照顾,休整了一天,昨晚平安返沪。
草原美景,令人难忘,上照.

天天の妈 2012-7-21 18:35

回复 509楼娃他妈 的帖子

太美丽,有机会一定要去草原看看!.

娃他妈 2012-7-21 18:58

回复 510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kiss:
我在清晨与一位牧民聊天,我问他眼前是最美的草原吗?他说,“你并没有看到真正的草原,在原始草原上,青草已没膝,鲜花遍野,河水淙淙。。。”我无语,眼前的草原已经让我激动不已了,在牧民眼中,却不值一提。。。
这些地方,只能在当地租车自助游,我们此次跟团是不可能的,有机会,你一定要去看真正的草原,而不仅限旅行团所到的景点式草原。.

天天の妈 2012-7-22 17:5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21:27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23 19:36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宋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21:12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24 20:46

饮马长城窟行 【汉  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这首诗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又名《饮马行》,是一首闺妇思夫诗。最早见于《昭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9:04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25 13:16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9:03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26 14:54

山村      【宋   戴复古】
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9:03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27 12:57

观刈麦      【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9:03 编辑 [/i]]

娃他妈 2012-7-27 14:00

回复 517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好诗,读诗如阅画卷。.

天天の妈 2012-7-27 14:37

回复 518楼娃他妈 的帖子

白居易是写叙事诗的大师,擅长把深刻的揭露社会的主题用通俗浅近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天天の妈 2012-7-28 13:51

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      【唐   冯延巳】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点此词:南园美景如画,春色撩人。写景句含婉转之情,可谓情景两得。词家之妙诀也。词中描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上阕首句“南园春半踏青时”是全词的背景,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点明时序。“青梅如豆柳如眉”,则是全词点睛之笔。暮春时节 ,青梅结子如豆;花时已过,柳尽舒青如眉;而“蝶蝶飞”更是点活了暮春之景。下阕写人物踏青时的心情。“慵困”、“双燕归”略略点泄,写出少妇因游春有感而思又无可排遣之情,显得雍容蕴藉。

[img]http://ww3.sinaimg.cn/large/77066c3bgw1dvcidlt6g4j.jpg[/img]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7-28 13:52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29 07:57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唐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9:02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30 18:21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宋   杨万里】
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52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7-31 13:21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动,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52 编辑 [/i]]

娃他妈 2012-7-31 21:19

回复 523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美!.

天天の妈 2012-8-1 15:22

野望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51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2 19:21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宋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51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3 19:52

西江月·遣兴      【宋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51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4 15:10

赠萧瑀      【唐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51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5 16:27

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五代    李存勖 】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
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50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6 13:13

千秋岁·水边沙外     【宋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50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7 12:12

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50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8 13:1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50 编辑 [/i]]

娃他妈 2012-8-8 14:10

忽然想知道,有描写台风的古诗词吗?.

天天の妈 2012-8-8 14:44

回复 533楼娃他妈 的帖子

呵呵,我也在找。[em16].

天天の妈 2012-8-9 14:27

嘉泰普灯录卷十八     【宋   雷庵正受】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9 编辑 [/i]]

娃他妈 2012-8-9 20:17

回复 535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谁刚才与俺同时送花哩?一点,20朵呢!.

天天の妈 2012-8-10 14:38

回复 536楼娃他妈 的帖子

[tt9].

天天の妈 2012-8-10 15:02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8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11 15:54

佳人歌     【汉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7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12 17:22

蝶恋花·春暮      【宋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
谁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7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13 19:17

鹧鸪天·时谪黄州   【宋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谪居黄州之时。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意貌似闲适,实际是作者被迫过着失意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阕写景。“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下阕刻画人物形象。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当时真实的处境:抑郁不得志,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img]http://ww1.sinaimg.cn/large/77066c3bgw1dvv9p5rok4j.jpg[/img].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7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14 12:42

饮酒 ·其五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7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15 12:4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是奠定李清照“才女”地位的作品,轰动朝野。词化用韩偓《懒起》诗意。“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作者以 “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 ”,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试问卷帘人”,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经词人的搭配组合,显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img]http://ww3.sinaimg.cn/large/77066c3bgw1dvx9hiqek9j.jpg[/img]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8-15 12:41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16 18:24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宋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6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17 12:31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6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18 16:30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6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19 11:56

江城子  【宋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5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20 12:4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4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21 11:36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4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21 19:49

回复 496楼不语棠梨 的帖子

送给你 :kiss: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1 18:44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22 14:45

江上      【宋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3 16:32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23 19:32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汉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3 16:32 编辑 [/i]]

娃他妈 2012-8-23 21:24

回复 552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呵呵,下午跟娃他爹爆吵一顿,然后一家三口出门吹凉风,在虹桥开发区看到卖花的,才想起来是七夕,娃他爹挖苦说,家里这织女好凶啊:lol.

天天の妈 2012-8-24 17:53

回复 553楼娃他妈 的帖子

快快乐乐、吵吵闹闹、幸福美满的一家人。:kiss:.

天天の妈 2012-8-24 18:31

观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10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25 13:11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14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26 17:05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    【三国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14 编辑 [/i]]

ycyhk 2012-8-27 11:33

回复 552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好一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只得一心人,常伴到白头.

天天の妈 2012-8-27 19:13

回复 558楼ycyhk 的帖子

“只得一心人,常伴到白头”,贴切!:victory:.

天天の妈 2012-8-27 19:44

南柯子·忆旧      【宋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3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28 19:02

白头吟  【汉  卓文君】
皑如天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头水。
躞蝶御沟上,河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聚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摆摆。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4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29 18:38

观沧海   【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4 编辑 [/i]]

娃他妈 2012-8-29 22:16

回复 562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不愧一代枭雄!.

天天の妈 2012-8-30 12:39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4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8-31 13:21

望岳· 东岳泰山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5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1 14:15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5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2 17:46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朝齐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5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3 12:35

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6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4 19:2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6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5 19:07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7 编辑 [/i]]

mandolin 2012-9-6 09:56

太棒了,诗画都很美,好贴!很喜欢,收藏之.

Davidfang 2012-9-6 10:45

希望能坚持下去,好贴。[em06] [em06].

不语棠梨 2012-9-6 14:37

今儿是自己的生日,却无暇顾及,特地溜上来看看天妈,又要下了,呵呵!.

天天の妈 2012-9-6 18:02

回复 573楼不语棠梨 的帖子

生日快乐!!:kiss:.

天天の妈 2012-9-6 18:03

回复 572楼Davidfang 的帖子

谢谢![em06].

天天の妈 2012-9-6 18:04

回复 571楼mandolin 的帖子

谢谢,谢谢支持:handshake.

天天の妈 2012-9-6 18:29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7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7 16:26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周  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7 编辑 [/i]]

mandolin 2012-9-7 16:32

回复 578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今天 是二十四气节中的  白露 ;你这首诗可谓应景。[:sz12:].

天天の妈 2012-9-7 16:45

回复 579楼mandolin 的帖子

是的,特为留在今天发的[em16].

天天の妈 2012-9-8 07:19

菩萨蛮•轻鸥欲下寒塘浴     【宋  赵令畤】
轻鸥欲下寒塘浴,双双飞破春烟绿。
两岸野蔷薇,翠笼熏绿衣。

凭船闲弄水,中有相思意。
忆得去年时,水边初别离。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8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9 17:58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宋   贺铸】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苹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24-3-14 14:58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10 19:40

郡斋闻百舌      【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诗作于庆历七年(1047)春,其时作者正在贬居滁州任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杜衍等人先后被贬官外任。欧阳修为他们鸣不平,积极上疏申辩,引起朝中保守派的极大不满,将他贬知滁州。在滁其间,他虽然寄情山水,超脱物外,看似抱着旷达的胸怀,实际上他深感压抑,心情异常苦闷。这首诗,既不同于咏花赏鸟的消闲之作,又有别于一般咏物寄情的诗,是一首含有深邃理趣的哲理诗。诗中通过对画眉鸟自由生活的赞美,抒发了诗人贬官外任后的忧郁情怀,表现了诗人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热切愿望。全诗四句,前二句写景,景中寓理;后二句言理,理不离景。诗中以“金笼”喻官场,以鸟“锁向金笼听”,比喻官场的受束缚和不自由;又以鸟在“林间自在啼”,比喻摆脱官场后的自由和快乐。采取这种以物喻人的写法,蕴含丰富,寓义深远,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9-10 19:43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11 12:59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陆丞,作者的友人,其名不详,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诗的首联点题,十分精妙。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诗人触景生情,感时伤怀,在“独有”“偏惊”的强调与呼应中,揭示出宦游人独有的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中间两联诗人紧扣“物候新”,具体地描写了诗人对“物候”的感受:朝霞、梅柳、黄鸟、绿苹,四个意象组合成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淑气催黄鸟”,化用陆机:“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欢鸣的特点,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忽闻歌古调”一句呼应标题,“古调”是对陆丞诗歌的尊重。“归思欲沾巾”是主旨句,承接了文章一贯的矛盾心理,又直抒胸臆表达表明了作者的归思不得的伤感。.

天天の妈 2012-9-12 19:08

阁夜    【唐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永泰元年(765)闰十月,剑南节度使郭英义与西山都知兵马崔旰互相残杀,导致蜀中大乱,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将作者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在一个寒夜的五更时分,听到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传来,这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异常悲壮。走到户外,一片异常伟丽的景象出现在眼前,星光倒映在峡江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仿佛是鼓角声震动了江水,摇动了星影。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这两句诗境界浑厚,格调悲怆,言外犹有深意。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尾联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流露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全诗写阁夜无眠的所闻所见所思,从寒宵写到五鼓,从时局写到先贤,从山川雪野写到痛苦的生民,从国家历史写到个人命运。气象雄浑,忧思无穷。《批点唐诗正声》:“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

天天の妈 2012-9-13 19:07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宋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
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
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这首词是惜春情怀之作,虽以“惜春”为题,落笔却与他人不同,抒情融以说理,理性多于感情,在惜春词中别具一格。上阕写“惜春”。以问发端,峭拔突兀,“带风”“伴雨”丰富了春色内容,“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更加渲染惜春之真情。“吹尽繁红,占春最久,不如垂柳”,以惜花而写惜春,“占春最久”是相对“繁红”易尽而言的,这里不仅有物情的体会,有哲理的蕴藏,也反映了作者兴趣的所注。接下四句又笔锋陡然,说春本不老,春不知愁,只是人担心春老而发愁。下阕写“春恨”。“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风雨摧花时,必生怅恨,唯有借酒遣之,这是诗人的自嘲。作者将“功名”和“老来”,与“春恨”比照,说自己事业无成,人已老大,蕴含着作者痛切的身世之感。纵能借歌酒自我排遣,奈何已失的政治上的和人生的青春不能恢复,豪情难似旧时,这才是作者所无法譬解的那种“惜春”之情。.

天天の妈 2012-9-14 19:30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柳州时为一同遭贬的四位友人而写的。柳宗元到柳州任职以后,心情郁闷,在六月的一天,登上柳州城楼,感物起兴,触景生情。朝廷的昏庸,友人的疏离,愁情思绪油然而生,于是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分别寄送给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等四位友人。诗中既表现出他们相同的际遇和真挚的友谊,也蕴含着他们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点明题意。颔联写的是近景: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薜荔”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薜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愁思”映衬。颈联写的是远景: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视极远方,愁思暗生。上实下虚,景中寄情,诗人巧妙驱遣“曲似九回肠”的江流这个具体物象,来比喻自己那愁肠的百折,物我合一,自然贴切。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这首诗构思缜密,感情深沉,蕴藉含蓄,情调尽管稍有低沉,但却极富感染力。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自然而无痕迹,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

天天の妈 2012-9-15 16:37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作者以浪漫主义开篇,起笔便直赋梦境仙界,云影星光,奇变丽幻,令人目眩神摇。夜色将尽的黎明时分,云涛翻滚,晨雾迷蒙,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景象。忽又云开雾散,星河灿烂,宛若千帆飞舞其中。这二句,前句写破晓天空实景,后句写梦中虚幻之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神游天帝之所,天帝向女词人殷勤问讯。上阙写出了词人不满人间的黑暗,向往天上的光明,借助幻想表现了词人积极寻找精神归宿的心理。下阙紧承上文,以“我报”二字领起,通过回答天帝的询问,倾诉愤懑,抒发豪情。“路长日暮”,化用屈原《离骚》诗意:“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词人唯恐浪费青春与生命,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词人才华卓著,自谓学诗“有惊人句”,对于自己的文章才华,不无自负自豪之意。但在历经国破家亡、理想破灭,在现实中常感到无奈与无助。“学诗句”着一“谩”字真实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迷茫沧桑之情,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词情并未就此消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句又振起全局,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欲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

不语棠梨 2012-9-15 17:15

:kiss: :kiss: 这首词是俺年轻时特别特别喜欢的,呵呵:kiss: :kiss:.

天天の妈 2012-9-16 16:54

回复 589楼不语棠梨 的帖子

:handshake 爱极了这首词的磅礴气势、浪漫情调;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天天の妈 2012-9-16 17:24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宋  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这是首怀人感梦之词。上阙纪梦,以含蓄凄婉的笔触勾勒梦中与伊人分别的情景,若虚若实,亦真亦幻,伤心惨目。首句点明是梦境,“门隔花深”,一个“隔”字,喻写出难入其门,朦胧之感,笼罩全篇。“夕阳无语燕归愁”,夕阳西下已无语,春燕方归更含愁,作者不写人的伤别,而以自然环境的惨淡烘托人黯然消魂的伤离气氛,语淡情深。下阙用兴、比兼陈的艺术手法,抒写月夜怀人之情。“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两句兼用比兴手法,以“春”和“月”喻人,把人的感情完全移入自然界,造成人化的自然。“落絮无声春堕泪”,化自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二句,却更空灵含蓄、精微深致 ,写出了柳永《雨霖铃》中写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情景。“行云有影月含羞”一句,以云影来比写伊人悲伤而娇羞形象,寄意深远。春天月夜的清冷,词人的凄寂心境,二者交融,形成结局“东风临夜冷于秋”萧瑟凄冷的景象。这是当日离别时的情景,也是刚才梦中的情景,同时是现在梦醒时的情景。情余言外,情味弥深,语极警策。.

天天の妈 2012-9-17 12:45

赠卫八处士   【唐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天曾告假回东都洛阳探望旧居陆浑庄。乾元二年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道出奉先,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土。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乃作此诗。卫八到底是何人,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高适有诗作《酬卫八雪中见寄》,但不能确定是否与此处杜甫所遇故交卫八为同一人。诗中描写连年战祸灾荒时的老友相逢,其情景逼真细腻,悲喜感叹,意味深长,又透出因时局不靖而后会难测的怅惘凄凉。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一到八句,写与友人久别重逢。起句“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参与商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星座在星空中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难得一见。前四句,表达了两人的兄弟情谊,把人生的悲喜离别带入诗篇,从离别到聚首,不免感叹时光的交错。“今夕何夕”引自《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五句至八句,进一步的叙述二十年的变化,青春年华不在,两人已经鬓发苍苍,探询故交好友,确已“半为鬼”了。第二部分九到十八句,转为叙事,描写了作者来到朋友家中,受到朋友的儿女热情款待。“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夜里冒着春雨割来的韭菜格外鲜嫩,刚蒸好的黄粱掺杂的二米饭香喷喷的,令杜甫心里十分的感动,也让读者感到暖意融融。第三部分(十九—廿四句),写主宾畅饮及重逢又将离别的惆怅。“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自然流露出对今晚相聚的依依不舍和对不确定的未来的难以把握。少年一别,尚有今日之会,今日一别,恐就后会无期了。这首诗用语平实,情意真切,诗人将融叙事与抒情于一体,在描写与老友相见,不胜欢喜的同时,把安史之乱的背景蕴含其中,具有极深刻的思想内涵。.

天天の妈 2012-9-18 09:24

十五从军征    【汉   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层次分明。人物的情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最后陷入绝望。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 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诗的开头写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主人公服兵役竟达六十五年之久,历时之长,骇人听闻。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然这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的一句蕴含无尽辛酸苦楚,足以写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字。一个“始”字,充满了主人公对这种兵役制度的痛恨,刻着对自己还能幸存于世的似悲似喜的感慨。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家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这首诗采用的是写实的手法,没有修饰,没有夸张,从“松柏冢累累”到“井上生旅葵”,短短二十五字,就描绘了一幅悲惨的画面,营造了浓厚的悲凉气氛。全诗中没有一句悲痛、愤恨啊类的呼喊和议论,却自始至终却使读者的心情淹留在悲痛之中。.

天天の妈 2012-9-19 16:24

洞仙歌·雪云散尽    【宋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这首词写梅柳早春景色之美,提出探春及早的主旨,唐人杨巨源《城东早春》(见285楼)一诗其意相类。上阙写早春梅柳的绰约风姿。以“雪云散”、“放晓晴”写庭院冬寒散去,春晴复归的季节转换。初生的嫩芽新叶向人绽放“青眼”,“青眼”两个字状物写情,活用拟人手法,既符合柳树嫩芽嫩黄淡碧的色泽,又巧妙地显示出柳眼对人似传情意的妩媚。与柳色“相映远”的是“一点梅心”,与前面柳眼的拟人对应,写出梅柳间的关系。下阙托物言志,借春领悟人生。“雪云散尽”之后,到了春光明媚的时节,处处杨柳泛青,梅花绽放。词人审美却眼光与众不同,与春日里的“浓芳”相比,他更喜欢“小艳疏香”。由于“疏香”的点缀,才造就了春天“百紫千红”的局面。清明过后,“已失春风一半”,便接近春暮时刻了。词人提出探春赏花要“早占取韶光”,方能领略春天景色的新意。这首词写春景春意却别出机杼,发人深思,值得细细品味。.

天天の妈 2012-9-20 12:55

别诗      【南朝梁   范云】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这首诗写景以抒情,写别情。通过冬天和春天景物的不同描绘,反映节物之异与离别之久。“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上次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得像雪一般的白艳。这两句诗是神来之笔。十个字勾出冬景春光,寄寓一片情思。出语若平淡无奇,而意蕴无尽。诗人感叹相聚太短,离别太长,每次分手后总要经过许久才能相见。冬日雪飘如花,但在离别时,却只增凄切之感。春日繁花似锦,也会反衬离人的孤独。江淹别赋中“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也是以乐景写哀情,与此诗同出一机杼。.

天天の妈 2012-9-21 11:27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宋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这首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抒写了作者自己超脱尘世的恬淡自然的心境。上阙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见”“知”二字颇见功力。作者不仅以自己的视角观物,同时也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贺铸直用了“阴阴夏木啭黄鹂”,化用了“漠漠水田飞白鹭”。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下却由写景转向写人,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词人饮酒“易醉”,下棋又“难逢”敌手,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寂寂长昼,作者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贺铸是以善于点化前人诗句而著称的,而此篇句句点化,且又丝丝入扣,浑然天成,实在是难能可贵。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9-21 11:57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22 11:31

六丑·蔷薇谢后作      【宋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最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周邦彦擅作长调,格律精严,语言典雅,《六丑·蔷薇谢后作》便是其代表作。这是首借伤花伤春以自伤身世的词,作者叹息光阴似水,一事无成,传递一种悠长而又寂寥的哀愁。全词从伤别起笔,到伤春、伤花,浓墨铺陈,重笔描绘,一波三折,千回百转,将蔷薇花凋谢的平常事写得惊心动魄,也将花恋人、人惜花,人与花之间的感情渲染得缠绵悱恻。上阙起写客中伤春。由春归到花谢,“钗钿”、“香泽”,以惨死美人喻名花摧折,哀艳凄绝。“乱点”、“轻翻”,泛写春花飘零,“多情最谁追惜?”痛发一慨,蜂、蝶旁衬,赋物以情,借表悼惜。下阙着意刻画人惜花、花恋人的生动情景。“故惹”、“牵衣”,构思婉妙,残英强簪,终不及名花盛时,然而落红凋零,无可逆挽,但愿不随潮远逝,尚或有残迹可寻。诗思精微,惜花情深,由己爱花惜美,想象花亦含思恋人,以人喻花,将花人格化,妙想联翩。花人合一,缠绵婉转,令人动容。王国维评之“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抒情曲折吞吐,收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不语棠梨 2012-9-22 11:33

:kiss: :kiss: :kiss:.

天天の妈 2012-9-22 12:20

回复 598楼不语棠梨 的帖子

:victory:.

天天の妈 2012-9-23 13:49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   赵佶】
裁减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于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北行途中忽见烂漫的杏花,不禁百感交集,写下这首如泣如诉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词中托物咏怀,抒发故国沦亡之悲慨,幽咽哀婉,伤感凄清。与李煜的《虞美人》同属亡国之音,表达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不堪回首”之意。上阙写杏花,借杏花的娇艳及被风雨摧残的衰败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表达作者内心的无限痛苦。起首六句,实写杏花。“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杏花润泽如冰似玉,轻柔犹如蝉翼,花瓣层层轻绽,胭脂匀染,娇美无匹。赵佶不愧为北宋著名的书画家,“裁剪冰绡”状其质地,“轻叠数重”状其形状,“胭脂匀注”状其色彩,笔笔描来,体物入微,而又天然一派,词中有画,工笔诗意。“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眼前杏花如美眷,犹胜蕊珠仙子。一片红白杏花,从纸头春意闹出,三春繁华,从杏花之眼尽露。而后笔调陡然一转,风雨袭来,零落成泥。“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凄苦之情不胜言表。下阙从杏花的凋零转到自己的愁绪离恨,层层深入,愈深愈痛。双燕不解人语,此一去,天遥地远,山高水长,而故国遥遥,只能在梦中重游。可怜如今连梦也奢侈,故国再也无可寻觅。读至此,无限绝望俱上心头。推己及人,我们不难想象这位亡国之君的痛楚何等深重。这首词曾被王国维称为“血书”。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9-23 18:17 编辑 [/i]].

mandolin 2012-9-24 16:56

回复 600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赵佶错在身为帝王。常常想他要是不做皇帝多好啊,北宋或许也不会那么快灭亡,他也可以作为书画家流芳百世。

他的《眼儿媚》也很动人——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天天の妈 2012-9-24 17:47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宋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本词又题作“秋日怀旧”,是一首秋夜怀人的词。上阙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以景寓情,境界疏阔。“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帘卷玉楼空”五句,就天宇描摹夜色,写秋月之皎洁。作者抓住寒夜之秋声和秋色,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抒发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自然而然地引出秋思。“天淡银河垂地”一句,奔放激越,气象恢宏,沈际飞《草堂诗余隽》称赏此句写景空灵。下阙抒情,一个“愁”字,层层递进,反复咏叹。“愁肠”三句写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结句纯用白描手法,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倍增酸楚。全词由景入情,情随景生,自然浑成。.

天天の妈 2012-9-25 19:09

点绛唇·新月娟娟    【宋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这首词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写作者在寒夜中闲适、恬淡而又略感悲凉的情怀。上阙写景。起句短短十一个字就包含着五个意象:月──夜──江──山──斗(北斗星),组合成霜秋月夜景。“山衔斗”中的“衔”字用得十分富有表现力,把北斗低垂,几与山接的视觉印象描绘得无比确切。“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二句虚实交映,既实写月夜梅枝横斜窗棂的瘦影,又把梅花人格化,写出作者自己不谀不阿的耿直傲骨。下阙抒情。“好个霜天”是对上阙写景的总括,又是下阙抒情的开启。明月新满的秋夜霜天正是赏月饮酒的良宵,然而孤独寂寞,没有饮酒的兴致以致闲置了传杯接盏的乐趣。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归家的意兴浓郁似酒。作者先设“君知否”提问,在自问自答中将欲言未言之情思抒发出来。联系词人身世,当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委婉地写出他心中的苦闷,表达对退隐归家和田园生活的渴望。全词意近旨远,言浅寓深,画面冷洁清疏,于自然幽默中含愤激之气。.

天天の妈 2012-9-26 12:34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宋   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据说张耒在许州做官时,曾爱上一个名叫刘淑奴的歌伎,他卸任离开许州之后,为思念刘淑奴写过两首歌词,《愁蕊香》便是其中一首。上阙写眼前景色。疏帘风透,金炉香飘,作者以动衬静,表现出室内居人的孤寂心情。独倚朱栏,唯见月明如昼。场景由室内转而写室外,由黄昏写到深夜,从时间上着笔,写离别之人倚遍栏杆,对月无绪的痛苦情态。下阙抒写相思。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归兴浓如酒”,描写归家的渴望;这里“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用“浓于酒”一词来形容离愁别绪的浓烈程度,也将词人借酒浇愁的神态巧妙勾出,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银色的月光现出东墙头的重重烟柳。墙东的柳树,到春天翠色依然,而自己的情怀则不似旧时了。有情之人不若无情之柳,痴情至此,却无以慰藉。.

天天の妈 2012-9-27 19:27

谢池春·残寒销尽    【宋   李之仪】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这是首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的佳作。上阙以景写情,写清明景象。残寒、疏雨点出节令,“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四句描写清明风雨过后的景象,一句一景,“敛”、“萦”、“穿”、“沾”四个动词使花径、池沼、庭户、人物四幅画面有声有色,动静兼备,极有层次地描绘春的色彩与活力。“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滋味”究竟是什么,词人没有说得具体,只用“酒”来比喻,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理解、体会。下阕叙别后相思,以生动活泼的俚俗之语,写细腻委婉的别离之情。“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是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浓缩,形象真切传神。作者反复抒发相思之苦,最后直言上天无情,只好将无限情恨托付给庭前的杨柳。这首词委婉细腻,情意缠绵,情景兼美。.

娃他妈 2012-9-28 12:02

回复 605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希望假期要去的地方,有这样的山路可缓步静登:kiss:.

天天の妈 2012-9-28 14:08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金   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1215年,蒙古铁骑攻陷金国中都(今北京),战祸蔓延。1216年2月27岁的作者携母载书,从忻州出发,途经石岭关、阳曲、取道虞坂,欲从三门峡渡过黄河,逃难河南。当他来到三门渡口,面对滚滚黄河激浪、巍峨三门险峡,触景生情,产生了抗敌卫国、力挽狂澜的情志,于是咏物言志,寓情于景,写下了这篇雄奇壮丽之词。全词意象系列主要有四:黄河浪、三门峡、砒柱山、骑鲸客。四者之间是远、中、近、主,层层衬托,三实一虚,实景供托虚物,形成了巨动巨静、相间起伏的声势,显示了一景胜一景、一情高一情的雄壮美。上阙写黄河的气势,直笔描绘三门津激流、怒浪、光寒之态。首句如远镜头,从黄河之源由远而近拉到三门峡,次句是近景,特写三门峡的奇与险。三门峡的“三门”,是指中神门、南鬼门和北人门。所谓“人鬼”“重关”,本即指人门和鬼门。一个“瞰”字,使本是地名的“人”、“鬼”起到一语双的作用,写人和鬼都惊心动魄地“瞰”这人与鬼都难逾越的“重关”,从视觉上突现三门峡谷的深险。“长风”二句作者借风势来写水势,极写浪涛飞洒的高远。既承上补足“人鬼”“重关”之险峻,又为下文“直下洗尘寰”铺垫蓄势。画面由远及近,由高及低,由大到小,以千仞吕梁及钱塘江潮作比,浓墨铺写黄河之“怒”,从而极力烘托砥柱之“闲”,一动一静,气象万千,壮人情怀。下阙写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先极写黄河峡谷及砥柱之险峻奇横,进而发千古一问:“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而两个著名神怪典故入词,又为词末的异峰突起作了铺垫:不用像东晋温峤那样“燃犀下照”水怪,也不必像古代勇士那样挥剑斩蛟,既为中流砥柱,自能力障狂澜。结尾两句“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天天の妈 2012-9-28 18:06

回复 606楼娃他妈 的帖子

玩得尽兴哦:victory:
回来记得上照片:).

天天の妈 2012-9-29 10:18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宋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范成大29岁中进士,30年仕宦,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前十年久滞徽州司户参军。中间十年基本上在杭州作京官,所任皆清要之职,又以资政殿大学士使金国,不辱使命,名声大噪。后十年,即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到淳熙九年(1182),流转于川(成都)、桂(桂林),为地方官吏。淳熙五年(1178),一度回京任参知政事,仅两月,得罪落职,又外放江浙。词中所说“十处过中秋”,应在这一时期。上阙作者回顾十年奔波,今又逢中秋,登楼赏月,朗月如玉镜浮空,光华四放,黯淡了星汉。“玉镜独空浮”,一个“浮”字使人生出超凡脱俗之感,写出了作者的怡情佳趣。下阕接着写月色。月华如练,秦烟楚雾散尽。江流潋滟,縠纹如熨平滑。面对这静穆、空明的空间,词人联想到十年关河,匆匆聚散。连月里的嫦娥,也笑我清霜染鬓,却一事无成,表达了作者十载徒然奔走仕途的悲愁和退隐田园的衷情。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9-29 10:23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9-30 16:5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首中秋望月怀人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苏词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意境在虚虚实实中跳跃,情感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世间徘徊,借自然界中月的阴晴圆缺,品味浓厚深刻的人生哲理。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天天の妈 2012-10-1 16:21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宋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在短短的62个字中,作者形象地抓住少女斗草获胜后的一个生活片段,反映出少女身上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和多数北宋词的章法一样,这首词也是上阙绘景,下阙写人。但晏殊不愧是词人中的高手,他从景物细部入手紧紧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春景。上阙写景,用笔轻淡。先是“燕子来时”与“梨花落后”对举,一紫一白,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用对偶句描绘出人物所处的环境:池塘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几点绿苔,新绿的枝叶里,黄鹂在婉转地鸣叫。“日长飞絮轻”,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寂寥的长日里,只有柳絮在空中悄悄地飘飞。下阙写人,笔调活泼。从“东邻”、“采桑”这些富有乡村特征的词汇中,可以推测作者写的是寻常百姓的小家碧玉。作者把两位女子的“逢迎”的地点安排在“采桑径里”,既点明少女的身份,也为本词增添生活气息。用一问一答的对话,传神地刻画出少女细微的神情,从笑着笔,以笑煞尾,相互映衬。把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天真少女刻画得栩栩如生。.

天天の妈 2012-10-2 18:01

虞美人·寄公度    【宋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这首词是作者寄赠友人黄公度之作。上阙写日暮登楼所见:秋风江上,残荷凋零,落日烟波,一派苍茫潇瑟;一对燕子,相背向寒流的高空飞去。“芙蓉落尽”,点明了时值秋季;“天涵水”,叙写从高处远眺水天相接的景色,又引出思人的愁情。“背飞双燕”即“劳燕分飞”,这一意象隐喻了当年词人与黄公度的被迫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一个“寒”字透露出心有余悸的寒意。下阙直抒念远怀人之情。作者先以“雪满长安”来衬托人生的孤寂和凄凉心境。“浮生”表明对光阴荏苒、人生虚度的感叹,“只合尊前老”则反映出他借酒销日的郁郁寡欢。后两句则是词人对友人的推想,他想像朋友亦会天天登台远望,思念着我,“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词人化用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一枝,寄赠长安好友范晔的典故,传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又以江南春色的报春梅聊以自慰,换来可以盼望的未来与欢悦。全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语言清婉雅丽,耐人寻味。.

天天の妈 2012-10-3 15:55

古意    【唐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古意”即“拟古”,多托古喻今,这里实际是一首边塞诗,是李颀边塞诗中的名作,诗中热情讴歌了戍边将士的豪侠之气。前六句为五言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是七言句,写见了白云,听闻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戍边的健儿们非常勇猛,把性命看得并不重要,但一听到辽东小妇的笛声,就不禁都悲伤起来了,表现出人性中复杂的一面,颇具匠心。“黄云陇底白雪飞,这句写的很传神。作者没有直接写人,却把轻柔的云与雪变得飞扬,把读者的思绪也搅和得飞扬起来:我们仿佛看见战争正在进行着,战场的风云就如黄云白雪般上下翻腾。全诗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天天の妈 2012-10-4 09:54

喜晴    【宋   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这是首集两副对联而成描写夏日的小诗。据说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诗的末两句对仗工整,“雨”对“晴”,“春”对“夏”,语言明畅通直。诗人继梅笋的描写,顿悟春天已逝,夏季既临,同时分析了自己之未能及时察觉的原因,即近日连雨不断。既有对时光更迭之快的惊奇,又暗含隐约的怅意和人生苦短的思考。.

天天の妈 2012-10-5 07:42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以中秋夜月为意象的七言绝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和感悟。用景色做开篇,以抒情为结尾,意境凄清,韵味无穷。“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写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便给人澄澈、空明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树栖鸦”是为了押韵而使用的倒装,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夜露下降究竟有无声响呢?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天籁中最细微的声音,进一步凸显夜之寂静。秋浓、夜深、露重,甚至连盛放的桂花也被润湿了。诗人用比兴的手法,衬托自己孤寂的心境。“冷”字是诗人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两句景语,而然引出下面两句写诗人的内活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们都在望着今晚的明月,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作者通过望月引发思考: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他虽然怀着一颗思心,却没有直接表达,而是感慨道“不知秋思落谁家”,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天天の妈 2012-10-6 10:28

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是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万山,又名汉皋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十里,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与万山相望。张五,名子容,是孟浩然的同乡好友,隐居于襄阳岘山附近的白鹤山。诗的开头两句点出张五及其隐居之所,由晋代陶弘景的《答诏问山中何所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脱化而来,勾划出了怡然自乐的隐者的形象。“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为互文。清秋薄暮,最是秋思易起时。“愁”因薄暮起,清秋发。“兴”亦由薄暮起,清秋发。诗人是孤独的。他虽然“时见归村人”,却只能“隐者自怡悦”。他在山顶上望见了那么美丽的人间,而自己却只能在白云之中。诗人和朋友张五都是避世隐居的人。秋日登高时节,因怀念朋友而登高遥望朋友的居处,并进而远近四望,心随景起,景随心转。作者诗中只字未提归隐者之间的心曲与常人有何不同,但诗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和内涵,已经鲜明的显现了归隐者心中闲逸幽远的情趣和对世事关心的不同视角。作者情真意切的希望朋友早日载酒而来,在重阳节时可以开怀畅叙,同醉方休。这首诗先写因怀人而登高眺望,然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善于捕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由近及远,用写意法构成了一幅水墨画。在这幅画面上,点缀着暮归村人、平沙渡头、天边树影、江畔沙洲,同时将自己的情思融入被描写的景物之中,从而创造出一个幽远、淡雅的境界,使人感到淡而有味。.

天天の妈 2012-10-7 09:09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可是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南山”既实指辋川别墅所在,也作为传统意象,表白了厌弃尘俗、皈依佛老的姿态。“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诗人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读完全诗,不见说理,只记得风轻云淡的滋润清新,却在不觉间神游了摩诘的禅境,这便是摩诘诗画的妙处。.

天天の妈 2012-10-8 12:38

西河·金陵怀古    【宋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
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这首词是怀古咏史之作。作者面对金陵“佳丽地”,目睹自然界的沧桑,因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表现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的思想情感。此词系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词中咏史怀古,抒情寄慨,以铺写景物抒发古今沧桑的感慨。作者在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为己所用,以己笔写己情,把刘禹锡原诗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山川、草木、风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触。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从容不迫地一一道来,使人更觉真实可感。全词以繁华始,以萧瑟终,对比鲜明。三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首句总领全篇横空而出,点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个“佳丽地”。“谁记”承前启后,上叙繁华之景,下引凄凉之貌。“山围故国绕清江”四句,隐括了刘禹锡《石头城》。“故”隐露怀古之意。“怒”、“孤”二字,情之所至也,苦寂之情暗含其中。中阙写雾夜在断崖边凭吊古迹,在前面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清江”引出“淮水”,“孤城”引出雾中“半垒”和月下“女嫱”。用“断崖”“雾沉”等意象造荒冷沉寂的意境。下阕镜头渐次拉近,画面突出特写镜头:一对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正在相对呢喃。词人以景抒情,借燕子之口說兴亡,更显历史沧桑,今昔之感愈加鮮明。这首词艺术技巧很高,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W.L 2012-10-8 15:39

赞!.

天天の妈 2012-10-9 09:59

回复 619楼W.L 的帖子

:victory: 谢谢.

天天の妈 2012-10-9 10:48

秋风辞    【汉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辞》写作年代不详。《汉武帝故事》说:“上(武帝)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宴,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近人逯钦立推测,它可能作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秋。全诗共有九句,分作四层。开篇两句为第一层写景,点出季节时令特点。阵阵秋风拂面而来,朵朵白云悬空而飞。两岸草木凋零,纷纷飘坠的金黄落叶,为画面抹上了一重斑烂的秋色。雁鸣阵阵,缓缓掠过樯桅高处……短短两句,写得流丽清远、胜似画图! 三、四句为第二层,秋天是怀思的季节,凋落的草木、飞雁的归鸣,勾起的撩人的思情。武帝于把酒临风之际,生出了对心中“佳人”的悠悠怀思。五、六、七句为第三层,诗情复又一振,极写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饮宴的欢乐景象。这一层每句均包含两个动词,依次泛、济、横、扬、鸣、发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呼之欲出。此时站立在读者眼前的,不再是怀想“佳人”的情种,而是逸兴遄飞的雄主了。八、九句为第四层,出现“变徵之音”:“欢乐极兮衷情多”。武帝虽莅临天下、跨有四海,但在生老疾病这一点上,却与庶民百姓并无不同。诗中突而折现的慨叹,正表现了武帝心境的这一微妙变化。“少壮几时兮奈老何”,那俯仰天地的气概、饮宴高歌的欢情,至此终于为无可奈何的忧老之叹所淹没。这首诗虽然是泛舟饮宴中的即兴之作,思致却一波三折、毫无直泻无余之感,将一代雄主的复杂情思,抒写得曲折而又缠绵。.

娃他妈 2012-10-9 18:23

上照片,此地也有李太白的诗哦.

天天の妈 2012-10-9 18:30

回复 622楼娃他妈 的帖子

:kiss: 好美的景色,是那里?

下图是什么?.

娃他妈 2012-10-9 22:20

回复 623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上图: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下图:众人高论静,凡人独逛闲。相看两不厌,还有溪上舟。---娃他妈;P.

天天の妈 2012-10-10 13:52

众人高论静,凡人独逛闲。相看两不厌,还有溪上舟。:victory:
才女啊~
相看两不厌,还有溪上舟。:kiss:.

娃他妈 2012-10-10 14:23

回复 625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俺打打酱油的:$
俺一直猜,古典美女定出身大家!何时将这每日一诗出书?美诗配美图:victory:.

天天の妈 2012-10-10 14:30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县北,因山上有敬亭而得名。相传是南朝诗人谢朓赋诗的地方。天宝12年(公元753年),李白漫游至此,登览敬亭,吟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独坐”二字是全诗的中心。一、二句写独坐所见,三、四句抒独坐之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写的是诗人孤独之感。“众鸟”,是概括无遗的说法,加上一个“尽”字,意即所有的鸟都各有其去处,惟独诗人自己,只能望空兴叹。“众鸟”是世间名利之辈,去便去吧。“孤云”是世间高隐一流,与诗人飘蓬般的身世有些相似,然而,正当诗人要注目寄情于它的时候,它竟也飘然而去。这两句表面上是写眼前见到的景色,其实是诗人借以表达自己的主观心境,衬托自己的孤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鸟飞云散,眼前并无别物,唯看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亦似看着我,两相无厌,悠然清静,心目开朗。面对现实,诗人落落寡欢,倍感孤寂;面对敬亭山,他的内心得到了片刻宁静,精神似乎已有归依。诗人没有对眼前风景作任何具体描写,因为他的本意在表现自己的心境,在抒情。他所抒发的,是在自然中得到慰藉、在孤独中寻到知己的心情。诵读全诗,“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高度融合,全诗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如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唐诗别裁》 评曰:“传独坐之神。”.

娃他妈 2012-10-10 20:23

回复 627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kiss: :loveliness:.

天天の妈 2012-10-11 12:04

回复 626楼娃他妈 的帖子

:$ 你太过誉了,实在不敢当 :$.

天天の妈 2012-10-11 12:52

登快阁    【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黄庭坚时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公事之余,常到快阁览胜。这首诗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全诗感情集中在一个“归”字上。“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诗人开门见山就流露了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其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空闲到快阁玩赏,显示出一种兀傲的神情,笔势亦健拔。“倚晚晴”的“倚”字用的得好,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又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落木——千山——远天——澄江——明月,诗人仿佛是一个谙熟绘画技法的大师,只轻轻几笔,就把自然的美表现了出来:远望秋山,落叶飘零,浩渺的天空显得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空明澄澈。这意境、这气象不单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更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故事。感叹自己身边没有朋友知己,志向抱负也不能得以实现。一个“聊”字,一个“横”字,流露了诗人无以言表的孤独、寂寞和无奈。末二句又和千山、澄江联系起来了,写的是诗人的联想与想象。诗人希望能坐上归船,伴着悠扬的笛声,回到那遥远的故乡,和那里的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归船”、“长笛”、“白鸥”等,增加诗中形象之美。全诗没有直接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在平实的文字中,人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孤寂、落寞、渴望恬淡生活的心情。.

天天の妈 2012-10-12 14:36

燕歌行   【汉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作者在塑造这一思妇形象时,用代言手法借女子口吻来写相思,实则融入了自己对生命易逝、功业难成的感伤;对亲情、友情的渴盼;以及一种微妙难言的内心孤寂。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诗的结构是按景—情—景—情这样的视觉与心理相互交错、由外及内又由内向外的情感线索来构造的,其中又穿插着人物外部行动来展开叙写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节,其结构可以说是有着精心安排的。诗前三句为写景,以天气的转凉、草木的衰败、候鸟的迁徙极力烘托出一种萧瑟凋零的环境,为女主人公的思念丈夫归来铺垫下悲凉哀伤的基调。“念君客游思断肠”,引出思妇思夫的情状;“慊慊思归恋故乡”则是从自身转到对对方的想像,这种宕开一笔的写法成为日后怀人诗歌中的常见手法。“贱妾茕茕守空房”五句写女子的心理活动,层层推进,“茕茕”、“空”、“泪下”突显出旷妇对生命孤独、生存虚无的无奈情状,凄婉动情。“明月皎皎照我床”四句,主人公再由情至景,表达出对苦难命运的抗议。《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燕歌行》句句压韵,而且都是平声,格调清丽宛转,这是七言古诗发展的一个阶段。.

天天の妈 2012-10-13 18:12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    【宋   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色蕉卷。
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这首词描绘暮春景色,表现闲适心情。全词一句一景,像影视镜头频频切换,景物画面在连续转换中显示出随意的跳跃性。上阙写庭院的幽静自然,苔深蕉卷,蝶飞帘垂。由墙到院,再由中庭到阶,写烘帘,从外向内,俱以深幽静谧为特征。下阙进一步刻划静谧。写燕声、簸钱声,是以动衬静;杨花飘落,绿窗轻睡,是以静写动。本词写春日昼眠之景,刻画细致入微,环境烘托,气氛渲染却极为成功,前六句层层推进,最后两句轻轻一笔点题终篇,点染出庭院环境的清幽闲寂与词人似睡非睡,亦幻亦真的朦胧梦态。“春睡”二字画龙点晴,暗示出这一切原来只是淡淡的春梦罢了。这首词通篇写景,而人物的内心活动即妙合于景物描绘中,词中所写庭院的幽静自然,与词人的闲适心情两相融合,韵味颇为隽永。.

天天の妈 2012-10-14 11:10

渔家傲·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再败。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延州为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这首边塞词作于知延州时,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上阙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塞上秋天的景色。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托物寄兴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颇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然意境相类而情调迥异。“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展现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对宋不利的军事形势。下阙抒发将士共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羌管悠悠霜满地”,绘军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极富典型意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表现了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雄浑郁的“边塞风景图”,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使思乡和报国之情交织互现,意境沉雄开阔,气概苍凉悲壮。.

天天の妈 2012-10-15 12:40

汉乐府·江南     【汉   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吓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首汉代的乐府诗,运用了大量重复的句式和字眼,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出一轴碧绿曼妙的江南景致。诗歌采用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描绘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诗中未有一字写人,却使我们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关于“莲叶何田田”三位国学巨匠胡适、钱玄同和黎锦熙有过一段对话。钱先生认为“田田”一词可能有错。黎先生说:“对‘田田’注释,历来辞书的注释都不准确,带有猜测性。既已习非成是,还是一以贯之,仍照旧注如何?”胡先生说:“《江南》是一首最好的白话诗。‘田田’一词,可能有撰写之误。但也误了一千多年,改也没有可靠的根据。”钱先生说:“对于这个词,当年(1903-1909)在东京太炎先生的国学讲习所里,我曾疑心‘田田’是‘圆圆’之误。太炎先生曾点头说:‘不是圆圆,就是团团,反正是因形致误。’”胡先生说:“圆圆也罢,团团也罢,草书是很容易被看成‘田田’的。古人好古贪奇,遂以‘田田’为定论。”黎先生接着说:“简体字的团,如果作草书,更容易被混为田字。”钱先生说:“习惯成自然,约定俗成,积重难返。就任其‘田田’下去吧。”(载于1993年6月7日《人民日报》第八版,作者吴奔星).

天天の妈 2012-10-16 17:30

山中问答     【唐    李白】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表现了诗人淡薄名利、超脱世俗的恬淡心境与钟情自然的情趣。诗以问句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却故意笔锋一晃,卖了个关子,“笑而不答”。这“笑”颇有意味,既有对俗人发问的轻蔑,又有自己闲适、恬静、愉悦的外人不得而知的独特感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两句既是写碧山景致之美,也是对开篇“问余何意栖碧山”的巧妙作答,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又续的结构更使全诗增添了无穷的韵味,体现了幽静的环境与诗人的心境的物我合一。全诗融叙述、描绘、议论、抒情于一炉,统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于一篇,结构转接灵活,描写虚实并举,词句自然质朴,语势舒缓悠然,意蕴深厚,心境淡然,篇幅虽小,容量颇大。.

天天の妈 2012-10-17 16:11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赞美深秋山林景色。诗中“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 在这首译诗中,原诗的格律形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两小节散文,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林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大路旁,一条窄窄的石径蜿蜒而上,渐渐隐入云雾缭绕的高山深处。在那在白云生处,耸立着几幢小小的农舍;诗中的我,停下马车,看得入迷,只因为那暮色苍茫的山崖旁,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竟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娇艳。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第一句的“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第二句写“白云”,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反衬“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三句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蕴含多层意思:既描写傍晚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格外美丽;又突出“爱”字,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语言明畅,音韵和谐,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天天の妈 2012-10-18 12:26

何满子     【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是一首篇幅短小的宫怨诗。与一般通过片断场景委婉含蓄描写宫人悲惨一生的宫怨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而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首两句,境界阔大,极痛极悲,是长时压抑而爆发出的嘶喊。远离故国“三千里”、嫁入深宫“二十年”,是直抒胸臆,痛怆之声,力可裂石。所有的悲愤凝烟成这“一声”何满子,但见“双泪”落君前,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四个数字,二十个字,高度提炼了一个悲惨的人生故事,精确、清晰、精炼、有力。.

天天の妈 2012-10-19 18:00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宋   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周邦彦中年曾浮沉州县,漂零不偶,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出教授庐州”,后知溧水县,这其间曾滞留荆江任教授职。本词正是此时之作,写羁旅伤别之 情。上阙以景物渲染别情。落笔便是一番凄凄雨景,“廉纤小雨池塘遍”,用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晴”诗意,暗点了这春雨不仅廉纤蒙蒙,而且到傍晚时刻 仍淅沥不停,体现了词人此时此境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状。“细点看萍面”,着一“看”字,将人与春雨、浮萍连接起来,突现了缠绵伤别之情。“一双燕子守朱 门”,与下阙的“一窗灯影两愁人”遥相叠印,为下阙的伤别作了铺垫与渲染。下阙写伤别之事。“宜城酒泛浮香絮”二句点明地点与情状。“宜”与“酒”本句相 对,写行人与闺中人在楼上饮酒饯别,“浮香絮”写他们饮酒时看到池塘上飘着落花杨絮。这一景象虚实结合,情景相融,既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来比拟闺中人 与行人,又是以柳絮飘扬不定来比况行人的飘泊天涯。“相将羁思乱如云”一句,点明题旨,直言羁旅情思。这首词以画面的变幻,细腻的描绘,烘托人物情思,并与画面变幻紧紧相连,使情与景相融相合,“抚写物态,曲尽其妙。”.

天天の妈 2012-10-20 13:51

秋雨夜眠     【唐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这首诗写于大和六年(公元832年)秋,当时诗人已六十多岁,任河南尹,体衰多病,官务清闲。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窗外秋雨淅沥,老翁安然睡美。夜已经过去,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美丽的霜叶,一夜之间被秋风秋雨扫落,老翁却漫不经心“晓晴寒未起”,知足保和、怡情自在之神态跃然纸上。“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安闲”二字全诗的是诗眼,全诗紧紧围绕这二字展开。“卧迟”、“睡美”两句,是为了表现出老翁的悠闲,勾画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用自然环境的冷酷无情反衬老翁的清净淡泊。白居易的闲适诗很多是表现士大夫的世俗面、人情面,展现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精神愉悦、心境闲适的努力追求。“同出天地间,我岂异于人”,作者希望在平凡生活中寻求解脱和内心平静,获得人生的“实在感”。.

天天の妈 2012-10-21 17:22

青溪     【唐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青溪优美恬静的景色的描写,以自然界的宁静来衬托自己心境的恬淡清静,将如画的景色与自己的心境融合在一起。全诗以游青溪所历所见为序,逐一描绘。“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潺潺的溪流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奔腾喧闹,在松林平地里流淌时娴静安谧,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极富于意境美。诗人用寥寥几笔描绘了青溪如画一般的景物,意境又是那样地空灵寂静。“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是心境也是诗境,即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全诗清淡、自然、素雅,却韵味深厚。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10-21 17:23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10-22 17:23

望江南·重九遇雨     【宋    康与之】
重阳日,阴雨四效垂。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脐。
直浸到东篱。

茱萸胖,菊蕊湿滋滋。
落帽孟嘉寻篛笠,休官陶令觅蓑衣。
都道不如归。

      这是一首有名的谐谑词。清徐釚《词苑丛谈》卷十一中曾介绍:“建炎中,康伯可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后专应制为歌词。重九遇雨,奉敕口占《望江南》”。上阙写雨势很大。发端点明时间是重阳,气候是阴雨,平淡直白。“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连用两个的历史掌故,宋武帝刘裕曾经置酒赋诗的戏马台和桓温曾经重九登高的龙山会,分别续之以“泥拍肚”和“水平脐”,大雅大俗熔于一炉。下阙写淋雨的狼狈相。“茱萸胖,菊蕊湿滋滋”,用“胖”和“湿”照应上阙的“阴雨”,表明雨势很大。“寻篛笠”、“觅蓑衣”,躲雨还来不及哪还能插茱萸、赏菊花呀!即使是孟嘉、陶潜,在那样的倾盆大雨下,也要面对现实,赶快想办法避雨。词人采用漫画的手法,对一直以洒脱、高洁形象出现的两位先贤进行调侃和嘲弄。“都道不如归”,不如赶快回家去,就淋不到雨了。化雅言为俗意,以妙语结词情。全词的情调滑稽调侃,起到“俗不伤雅,谑不为虐”的艺术效果。.

天天の妈 2012-10-23 10:0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当时王维与胞弟王缙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客游。由于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久负盛名,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上层社会的生活,对世态炎凉和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有了深刻认识,并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思乡怀亲之感愈加浓烈。特别是在胞弟王缙也回蒲州去之后,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遂作此诗。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人思乡之情积蓄已久,只是正好碰到了重阳佳节容易爆发出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由己及人想到家乡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登高这一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缺人的遗憾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天天の妈 2012-10-24 11:58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与同被谪放黄州的张怀民(字偓佺)意气相投成为好友。是年十月十二日,苏轼前往张怀民暂住的承天寺一起赏月,写下了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十一月,张怀民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观览长江胜景,苏轼为其取名为“快哉亭”,并赠其这首《水调歌头》,他的弟弟苏辙则同时写有《黄州快哉亭记》,词与文都是传诵千古的佳作。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围绕作者亲自命名的"快哉亭"展开,有意突出"快哉"之意。上阙写快哉亭四周景色。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优美图景。“知君”二句转向自身,点明与造亭主人的关系。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平山堂:欧阳修于仁宗庆历年间所建,址在今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用“长记”二字唤起作者对恩师欧阳修的思念,以当年在平山堂所见烟雨迷蒙、孤鸿杳杳、山色似有若无之佳境来想象快哉亭的景致。虚实结合的笔法,弥补了时空的局限,展现了快哉亭景色的丰富变化。下阙写快哉亭命名之由。前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同时引出宋玉《风赋》,批评他不解快哉之风乃庄子所说“天籁”,而片面认为只有大王才能享受,指出一个人只要胸中有“浩然”之气,便自能领略大自然“快哉风”的舒适。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在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之中灌注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天天の妈 2012-10-25 13:59

谢亭送别     【唐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一首送别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之情。“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首句便以劳歌一曲,缆解舟行,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红叶青山急水流”,以江上美景反衬了欢聚的可恋和别离的难承,而那急流水又更添离愁。“水急流”,将诗人目送行舟随激流在红叶青山中远去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描写诗人身留谢亭而友人早已远去,写出了暮色苍茫中孤寂落寞的离愁别情,其不言而神伤之韵极具感染力,读来令人黯然销魂。许浑善于写律诗,多写登临怀古和寄情山水的作品,以文辞工丽、属对精切、格律整密著称于世。这首表面上写离愁别绪,实际上诗中更突出别后的怅惆﹑孤寂与落寞。“以景结情”(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离情自见”( 刘拜山《千首唐人绝句》评解)看不到伤感之情,留下的只是无限的思念与惆怅。.

娃他妈 2012-10-26 11:14

窗前金桂飘香

可惜马驹的鼻子享受不了,而这棵金桂,正好在他的窗前,只能在他回家前关窗,开空气净化。。。
俺想点一首咏桂的诗

[[i] 本帖最后由 娃他妈 于 2012-10-26 11:24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10-26 14:33

鹧鸪天·桂花    【宋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一首好的咏物词,既要细致生动地状物,也要有所寄寓,将词人自己的感情、志趣等融进去。既不离于物,又不拘泥于物,水乳交融,方才真切动人;借物言情,形神并似,境界才高。这首词便是一篇咏物佳作。作者先直接描写桂花,后是议论,写出了自己对桂花的理解,桂花代表了作者真实的人格和精神力量。上阕描写桂花。 开头二句,通过桂花的风貌,赋予她纯洁、高尚、无私的品质,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与群花对比,突出桂花的色淡香浓、品格高洁,断定桂花是“花中第一流”。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所在,也是李清照的个人写照。下阕写词人对桂花的偏爱。用拟人手法以“梅定妒,菊应羞”,侧面烘托桂花是秋季名花之冠。“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词人很为桂花抱屈:是不是屈原缺少情意或才思,要不当年为什么不把香冠中秋的桂花收进去呢?李清照的词一向以白描见长,而本篇却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但都离不开形象的描绘,且议论或发问更不带丝毫的书卷气,故能妙趣横生,令人叹服。.

天天の妈 2012-10-26 15:38

回复 645楼娃他妈 的帖子

照片真漂亮。:victory:
小家伙么有鼻福,桂花的香味多好闻啊,俺闻到那香味脚步都会慢下来~~.

娃他妈 2012-10-26 21:38

回复 646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kiss:.

天天の妈 2012-10-27 16:03

古从军行    【唐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这首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与多数边塞诗人不同,李颀在书写边塞问题时,始终抱着探究本原的心态去思考和揣摩的,他希望能够找到战争的答案。这就为塞外“年年战骨埋荒外”的悲剧上,笼罩了一层可贵的理性思考。全诗记叙从军之苦,用托古讽今的手法来反映现实,抒写征战生活的悲苦, 抨击唐代统治者轻易挑起战事、视将士生命如草芥的暴行。诗歌开篇描绘了军旅生活的艰辛。白天爬上山眺望是否有烽火警报,黄昏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是边塞诗中的佳句,描写军旅夜晚。“刁斗”是古人行军所用的炊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敲打巡更。本来天就黑,结果又起风沙,打更的声音飘飘摇摇,听来揪心。不知道哪里传来幽怨的琵琶曲,出征的将士不由想起远方的家乡。“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这两句诗对被征讨的“胡儿”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包含着让人肃然的人道关怀,同时也借“胡雁”、“胡儿”哀鸣、落泪的样子来暗指边塞战士的悲苦之心。到此诗人往前疾进一大笔,速度增快。“闻道玉门犹被遮”,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打大宛国,久攻不下,将士请求退兵。汉武帝闻言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道:“军有敢入者辄斩之!”本来前途就一片黑暗,唯一的退路又被天子斩断了,深陷绝境的将士只得“应将性命逐轻车”。 最后一句,诗人凌空掷出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在承接前十一句的层层递进、铺排后,顺势直写,陡起一笔,让人们得知最残酷的真相: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

天天の妈 2012-10-28 17:38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抒写作者因屡受排斥而不能实现抗金大志的痛苦愤懑之情。上阙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起句单刀直入 “少年不识愁滋味”,一锤定音,不加任何粉饰雕琢,为下面的词意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句完全叠从上句,看似繁复,细品之下却完全感觉不到任何不妥,更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因为未受挫折,不知愁苦滋味,但为了登高赋词,无病呻吟,强说愁苦。下阙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而今”两字笔锋徒然一转,由过去联想到了现在,与上阙起句形成强烈的反差。诗人由当初的“不识愁滋味”到现在的“识尽愁滋味”经历了多少波折不言自喻。一个“尽”字,概括了作者三十年来内心复杂的感受,这郁结于心的愁苦,又向谁诉说呢?“欲说还休”,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全部活动,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当时那种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的惆怅。“天凉好个秋”,看似与主题毫无关系,却是更进一步的诠释了“欲说还休”,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我们知道辛弃疾的词好用典,但这首词却是几近白话、通俗易懂的。而在看似浅显的文字后面,有着厚重的意蕴。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挚而又委婉,把短短一首词,写得曲折多变,娓娓动人,高度概括了作者人生经历感受。.

一一妈妈 2012-10-28 18:36

太美了,应该置頂!.

天天の妈 2012-10-29 13:08

回复 651楼一一妈妈 的帖子

谢谢:$
很高兴你能喜欢:handshake.

天天の妈 2012-10-29 14:00

过秦楼·水浴清蟾    【宋   周邦彦】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
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
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
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这首词内容很简单,主要是追忆相恋的女子、表达其相思之情深,但极具特色。作者使用了类似现代电影的画面突转的手法,使时间、地点、人物、感情一齐变化,抚今追昔,构成构成整个事件的因果关系,显示人物感情的发展过程。上阕通过今昔欢乐与愁思对比的描写,表现词人对意中情人相思之情切。作者的描写手法特别地巧妙,先虚后实。一开始写与恋人相聚时的情景,初看似乎是写实,但细读后才愰然知道这是忆昔,是虚写,是词人独自凭栏,愁不归眠时对往昔与恋人欢聚情景的回忆性的描写。下阕主要通过想象描写相爱的女子对自己思念的情态,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恋人的相思相念、钟爱至深之情意。首先作者通过对相爱的女子在分别后容貌日渐憔悴及往昔欢聚时环境现今衰败荒凉的描写,进一步表现意中情人对自已相思之苦之深。“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两个典故词人运用得很妙。前者暗示自己即使想写一首诗来抒发此际之情怀,也因心绪撩乱,如同江淹才尽样是写不出来的了;后者指词人此时悲伤的心情如同当年的荀倩,极大地增加了词的抒情力度。这首词通过画面变换,许多可有可无的话就都省略掉了,然而情节却是分明清楚的,叙述也是秩然不乱的。一个寻常怀人的主题由于作了这样的处理而显得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景色富于变化,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天天の妈 2012-10-30 14:12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天宝二十年李白回家,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在这期间李白写了一些隐居诗篇。如《夏日山中》,《山中与幽人对酌》等。李白饮酒诗多为兴会淋漓之作。这首诗写得极真美,两个好朋友,在山花烂漫处饮酒。一杯接着一杯,喝得已经不少了。“我醉欲眠卿且去”,告诉朋友,我喝醉想要去睡,你可暂且离开,如果有意明天抱琴再来。“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醉欲眠卿且去”,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诗人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所在,盛唐时期,绝句已经格律化。而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却不迁就声音格律,语言上又有飞扬的气魄,既有汉乐之味,又有宋词之境。.

天天の妈 2012-10-31 15:11

诗经·小雅·鹤鸣    【周   无名氏】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展现了一幅远古田园画卷。这里是碧波万顷,芦苇荡漾的广袤原野,成群结队的仙鹤翱翔在蓝天白云之下,栖息在檀林蔽日的九皋之巅,擒食于伊河江面之上,呈现出与当地樵夫、渔民和睦相处之景象。这首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语言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它劝告统治者要善于发现贤能的人,珍重并任用他们。诗中通篇用借喻的手法,将混迹民间的贤者或比作清高善鸣的鹤,或比作潜渊在渚的鱼,或比作高檀、矮枣、桑、顽石,无论他们外表如何,处境如何,地位如何,都有专长,可资任用,关键在于当政者能否知其人而善用之。这首诗的画面感极强,有色有声,有情有景,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陈子展在《诗经直解》指出,本诗“似是一篇《小园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

天天の妈 2012-11-1 15:57

捣衣诗    【南朝梁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这首诗写思妇秋夜捣衣,思念征夫。意境凄美,七言、五言相间,音调悠长宛转。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首句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三四两句写深秋景色。“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先写思妇眼中所见之景,秋风起而木叶下。后写思妇心中所想之景,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一南一北,一女一男,一实一虚,对仗工整,形象鲜明,意境疏朗阔远,看似写景,却将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寄寓其中。这首诗题为“捣衣”,但除结尾处略点寄衣之事外,其它六句几乎不涉捣衣本题,作者着重抒写的是捣衣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种构思,使诗的意境更为空灵,也更富抒情色彩。.

天天の妈 2012-11-2 17:11

清平乐·东风依旧    【宋   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这首词是作者在京任职期间思念亡故的爱妾而作,《花庵词选》误为赵令畤作。词的上阙写景。语言直白,意思简单,但却层折多变,意味婉约。词中所写的地点比较明确:即汴京城外的隋堤上。但时间难言,起句“东风依旧”,实际上包括今时与旧时。今时是指这回的清明时候,旧时是指与爱妾在紫陌青门同游的去年。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绾合在一起,对爱妾寄予了深挚的悼念。下阙写情。“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前一句承“东风依旧”,回忆从前郊外与共游之乐。后一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妾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最后两句实乃妙笔,立意新颖别致,将一生憔悴之断送的原因推之为“黄昏”,使诗意新鲜而韵味深长。.

天天の妈 2012-11-3 13:02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词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作者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是悼亡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名篇。贺铸夫人赵氏出身皇族,勤劳贤惠。作者与妻子曾经闲居苏州三年,其间与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同来何事不同归”。全词以心理感受和自我探问起首,中间暗中以时间作为发展线索,并且穿插了许多典故意象。上阙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开始即以“万事非”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借用典故写他孑身独存的苦状,“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比喻丧失伴侣。下阙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再现了亡妻日夜辛劳,甘于清苦生活的场面。风雨交加之夜,作者夜不能寐。面对妻子过去睡的床,而今人去床空,再也无人相伴,只有凄风苦雨敲打南窗。以此为结,写出了夫妻之间的真实情感,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沉的悼念之情。全词写得哀婉柔丽,真挚感人。.

天天の妈 2012-11-4 18:51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诗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它集中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艺术特色: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深刻的主旨。我国古代一般的“留别”、“赠别”诗,大都写离愁别绪,情调低沉。而李白这首留别诗,完全突破了这种陈规旧俗,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方式来构思全诗。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淋漓酣畅,特别是述梦部分引人遐想的。梦是虚境,山是实境,诗人使虚实交织,似幻似真,逐次展现出迷离引人的境界。诗人驰骋想像,有月光皎洁、绿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感,也有海日东升、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的胜景,也有电闪雷鸣、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夜间奇象,还有琼楼银台、雍容和谐、富丽堂皇的仙府。奇景异境,变幻迭出。诗人构思出一幅幅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诗人写神仙世界的美好,是为了反衬现实社会的恶浊;写自己对仙境的向往,是为了表现对尘世的憎恶。淋漓挥洒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追求,仿佛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解脱。本诗结尾在前面大胆夸张、丰富想像的基础上,收拢笔势,对全诗的内容作了高度的概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当时丑恶现实的愤怒和对权贵的强烈反抗情绪,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傲岸与高洁,点亮了主题。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11-5 16:07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11-5 12:13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   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
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
亡,都尽说。

      此曲化用刘禹锡《乌衣巷》通过燕子这个意象,表达了兴亡之感。“燕子”是全曲的中心形象,曲中大半篇幅刻画燕子。首二句写燕子的来去,点明燕子是随着不同季节南来北往的候鸟,“年年来去搬寒热”,想象新鲜奇特。一个“搬”字,使燕子带上了人情味,但诗人并非吟咏燕子,而在这年复一年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背后寄寓了世事沧桑的感慨。时光流逝了,盛的衰了,衰的盛了,而燕子却依然如故。“语喃喃,忙劫劫”,它们在私语什么,在春风中飞来飞去做什么呢?原来它们在找寻曾经筑过巢的王谢家的画堂。经过作者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燕子出人意料的被当着一个看客,看尽人世变迁,昔日王侯云集的乌衣巷里居住着的是普通百姓了。作者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兴亡”两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是多么不同于往昔,抒发感慨更为有力。全曲紧扣咏燕来怀古,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作者的感慨藏而不露,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天天の妈 2012-11-6 12:56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长达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蜀相》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诸葛亮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首联”两句,总领全篇,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诗人一问一答,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一个“寻”字,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心绪。颔联二句,近写祠庙荒凉之景,“镜头”转向武侯祠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突出了春色之怡目,好音之悦耳。然而,一个“自”字,一个“空”字,突写了丞相祠堂的凄凉寂寞,悄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通过景中含情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感情十分真挚强烈。“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浓墨重彩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诗人在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对忠心耿耿的老臣的崇高敬意。“尾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是全诗的“诗眼”。诗人饱经丧乱而屡遭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但他们未能实现自己抱负的个人命运却是颇有相似之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

娃他妈 2012-11-6 17:22

回复 659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中学学这篇,老师抽背诵,抽了十几人,没人能背全,俺窃笑,俺早就背熟了,果然老师点俺了,俺呱呱呱,呱呱呱,呱到水澹澹兮生烟这句,突然,笑别人的报应来了,脑子突然短路,再呱不出下一句:funk:.

天天の妈 2012-11-7 17:37

回复 662楼娃他妈 的帖子

谈到背书,那可是我学生时代的一大痛处,我几乎没有一次背诵是全对的:L.

天天の妈 2012-11-7 18:28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宋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这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一段相思情,将一个与情人初别离的男子形象置于眼前。上阕写离别。初秋之夜,主人公投宿驿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希望自己睡去,做个好梦,梦中伊人会来相会吧,一梦解千愁。“毕竟不成眠”,但无论如何还是睡不着。“一夜长如岁”,化用了《诗径》中“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句意,语句凝炼,感情深沉。下阕写相思。“也拟待、却回征辔”,是去是回?在理智与情感的纠缠中估计这马头也来来回回折转若干次了吧?“争奈已成行计”,不走是不行的,只好“万种思量,多方开解”,自我安慰一番。“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这一句让整首词的意味显现出来,这是怎样的无奈和决心,有着喊不出声音的窒息之感。这首词文字通俗,篇幅短小,却能把这“别离滋味”表达得如此荡气回肠。词人抓住了常人生活中最熟悉的“展转”、“不成眠”的情状和“多方开解”不了了之的无奈,并将这情状和无奈加以铺陈、渲染,使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天天の妈 2012-11-8 13:27

画菊    【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原名不详,宋亡后,隐居苏州,改名思肖,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诗一起句就借菊花传达出自己的志向:绝不追俗随流。“独立疏篱趣无穷”,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孤傲和无奈,愤激之情满溢字里行间。“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抱香死”中的“抱”字,既符合菊花的花瓣弯曲合抱的特点,又写出了它珍惜自己的芳香,如同君子珍惜自己的品格操守一样。.

娃他妈 2012-11-8 19:02

回复 663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好在俺们现在都逃离背书的苦海啦:loveliness:.

天天の妈 2012-11-9 12:56

贺新郎·九日    【宋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这首词题作“九日”,是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上阙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发的感叹。通过对昏黑风雨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中原沦陷的悲愤之情。“ 湛湛长空”,写登上高楼放眼眺望所见,展现出开阔的空间。一个“黑”字描绘黄昏,用夸张的笔法表述心情的沉重。首句如奇峰突起,烘托出胸中块垒,造成一种悲切气氛,有笼罩全篇之效。“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抒发了作者关心国事,壮志难酬的满腔忧愁。“神州泪”,是作者为故国山河的沦陷而哀恸的老泪,充溢着忧时忧国的可贵精神。同时作者以担心个人得失的“牛山滴”反衬,使“白发书生”的“凄凉”之意,顿然转成了悲壮之情。(“牛山滴”典故源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下阙抒写自己少年时的豪情才气,到如今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先以“少年自负”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常恨世人新意少”三句,慨恨文士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不顾国家多难。“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作者以“白发书生”自称,已经感到“满怀萧瑟”了,只能赏花饮酒,聊以自慰,然语颇颠狂,好象词句本身也浸透着几分醉态。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今昔交映,兼融家国之恨,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是其抒情词的代表佳作。.

天天の妈 2012-11-10 13:46

古诗源·古歌    【汉   无名氏】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是一首客居胡地的游子思乡之歌。东汉曾多次对羌人用兵,战争均延续十数年之久。朝廷之将贪功而无能,至使离乡征戍之卒“进不得力战,退不得温饱”,大批丧生于“胡地”、边境。读这首诗,容不得人情感上有所酝酿,劈头便为浓重的忧愁所笼盖。“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写秋风萧瑟,诗人愁情满怀,出入难安,无计摆脱。“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何人”“谁不”,以双重反问表明座中之人均怀满腔忧愁,更加衬托出诗人愁情之重。诗到此处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但到底是谁?为什么如此忧愁?“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既描写了北方边地的树木被狂风吹得枝叶干枯的萧疏景象,也为为大家解开了疑团——那忧愁的人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两句,人离家越来越远,乡愁越来越重,因而日见消瘦,衣带渐宽。“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两句堪称写愁妙笔,诗人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心中难以言表的悲苦,就像车轮在肠中不停地转动,深切表达了客居胡地的游子浓重的思乡愁绪,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令人震撼。.

天天の妈 2012-11-11 12:47

长相思·游西湖    【宋   康与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雾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
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长相思》又名《相思令》,是只有三十六个字颇具民谣风味的小令。康与之是秦桧的门人,文学造诣极高,与柳永齐名,擅长写少妇离情,这首《长相思》将深闺春怨描写的委婉缠绵,寥寥数字就把少妇怀春的思绪象一幅水墨画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上阙写春景,南北两峰遥遥相对,西湖水光潋滟,碧波荡漾,勾起春愁无限。前三句用西湖的山水佳境反衬第四句的愁情,把乐景与愁思并列一起,达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明了又含蓄,一字一句都写得恰到好处。下阙回忆往昔的欢聚。“郎意浓,妾意浓”,两个“浓”字把男女双方彼此的情真意切,表达得极其精炼。“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一个“轻”字,既表示了车的轻快,更把恋人相逢前的快乐与欣喜刻划得淋漓尽至。词人用直抒情怀的表现手法,把男女主人公情深意浓的爱恋刻划得真挚感人,富于一种韵味。.

天天の妈 2012-11-12 12:40

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题目的“问”是 “邀请 ”的委婉说法 ,这是首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诗。主要由新酒、火炉、暮雪三个意象组成,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的情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一、二句以“绿”渲染新酒的清醇,以“红”描摹火炉的质地。“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酒是新酿的,暖在红泥做的小火炉上;炉火旺旺的,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既可取暖,又可温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前两句的层层渲染中,已经使人感到诗人真挚的情意比酒还淳厚,在经“能饮一杯无”,这样轻言细语、真切诱人的邀请,刘十九一定会立刻欣然前往。白居易的这首诗跳脱了李白“独酌无相亲”的遗憾,没有了苏轼“把酒问青天”的高寒,言语平淡,词句简练,品味起来却情味盎然,使人身心俱醉,意兴悠然。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11-12 12:41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11-13 12:58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巧妙地借助红豆的象征意义,含蓄地透过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了深长的相思之情,构思细致曲折、意味深长。 据《云溪友议》载:安史乱时,唐宫乐师李龟年流落江南。一次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这首诗,满座遥望玄宗所在的蜀中,玄然泪下。可见此诗在唐代当时传诵的情况。前两句只写红豆而未说相思,后两句则合红豆、相思为一物而“愿君多采撷”。诗中两个关键词“相思”和“君”的外延都十分宽广。“相思”具有对象性和专一性,一提到“相思”,无大家都会即刻想到男女之爱或与这类感情相通的友谊,而“相思”前加一“最”字,更是情深意长。此诗的妙处,全在于托红豆,寄相思,象征比拟,言近旨远,情思缠绵。.

天天の妈 2012-11-14 18:28

花犯·梅花    【宋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
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
更可惜、雪中高土,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这首词大约作于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词人离荆州调任溧水县令之际。词人客居孤寂,宦海沉落,漂泊无定,惟有梅花作伴,于是移情于梅,借景抒情。梅花默默开、悄悄谢的寂寞,在词人笔下成为叹惋自己命运的象征。上阙写今年告别梅花,回忆去年赏梅情景。起笔“粉墙低,梅花照眼”两句,总领全篇,以下对昔日的回忆、对来日的想象,都由此景生发。“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庭中花照眼”句,写与粉墙相映照的梅花明丽夺目。“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进一步写出了梅花之照眼是丽质天成,自有其风神韵味。“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是对去年之我的追述;“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是对去年之花的追念。下阙写今年赏梅并预想明年情景。上、下阙的前半段都是写眼前所见的梅花,前者写梅花之盛开,后者写梅花之凋落。“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包含两重含意:既是自叹,又是叹花;花之恨、之愁,都是词人的移情作用。“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空江烟浪里”,作者以出人意料之笔,以今日之感昨日之念跳到了明日之思,词境再出新意。结拍“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两句,从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而这梦中之梅影与开头现实中的照眼之梅遥相呼应。.

天天の妈 2012-11-15 14:59

秋兴·其三    【唐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裘马自轻肥。

      《秋兴》是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流寓四川夔州时所作。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抒写遭逢兵乱,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愁,于凄冷哀怨中具悲壮瑰丽的意境。王右仲《杜臆》:“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首联写夔州地处偏僻,人烟稀少。诗人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本是极惬意的事,诗人冠以“日日”二字,却流露出孤寂无聊之情。颔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泛泛”、“ 飞飞”中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颈联以古人写心中事。像匡衡那样抗言上疏却遭贬斥,如刘向父子那样退而讲经却违背心愿。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却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感怀,情景交融、意脉顺畅。面对夔州秋景,诗人心念长安更为迫切,为下一首描写长安埋下伏笔。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11-16 11:58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11-16 14:44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诗讲求理趣,喜欢在诗歌形像中寄寓人生哲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书吴道子画后》)。《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春末夏初,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横看崇山峻岭、连环不绝;侧看奇峰突起,耸入云端。游人所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象地写出了步移景异、姿态万千的庐山景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的是作者深思后的感悟: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所限,看到的只是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巧妙地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哲理名句。诗人是从看山悟出哲理的,又把哲理通过看山的感受告诉人们,情景和哲理融成了一体,耐人寻味,诗意隽永。苏轼看庐山会有这样的感受,与他的思想和经历密不可分。这一年,诗人49岁,政治上受到沉重的打击,“乌台诗案”差一点让他送了命。一系列的挫折,使他对政治乃至整个人生产生困惑。另一方面,佛家和道家的处世态度又使他遇事达观、超脱,不管打击多么沉重,他的精神始终没有垮掉。“只缘身在此山中”,既是困惑和烦恼的根源,又是摆脱的途径。.

天天の妈 2012-11-17 18:49

西洲曲    【南朝   乐府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最早著录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却没有记载。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辞类”,认为是“古辞”。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从内容、修饰和风格看,应当是经过文人润色改定的一首南朝乐府民歌。这首诗四句为一节,基本上也是四句一换韵,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读来音调和美,声情摇曳,语言一如民歌的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西洲曲》的西洲究竟在哪里有几种说法:一种认为西洲在江北,是诗中男子的住处;一种认为西洲在江南,是诗中女于的住处;不过多数认为西洲在江中,是诗中男女相会、话别的地方,也就是武昌西面长江中的鹦鹉洲。这首诗描画了一位少女与情郎一别之后刻骨铭心的相思,叙说了一场平凡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六朝人早有折梅寄远以示思念的习俗,而这里的“梅”是女子与情郎幽会时所见之“梅” 。因而含义特殊,意蕴深长,将女主人公对情郎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全诗从少女寄梅花给所爱起,写她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的相思。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情之所至,理之所然。少女将一片情托付给“南风” ,盼望“南风” 能把自己的牵挂告诉情郎,早一点与自己相聚。全诗巧藏心思,托物寄情,格调优美迷人,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天天の妈 2012-11-18 19:31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这首诗写作者长安应举失败后,漫游吴越,夜宿桐庐江,将去建德,而建德一无亲故,故思念维扬旧游。诗中“广陵”、“维扬”都是扬州旧名或别称。清代孙洙编《唐诗三百首》中对首两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二十字可作十五六层,而一气贯注,无斧凿痕迹。”可见此两联内容的丰富,二十字中包含了一系列景物:山,猿, 江,风,月,舟等。诗人起笔即用一“暝”字,给全诗定下了暗淡的基调,又以“愁”与“孤”字,隐隐道出诗人的情感,使诗人的情思融于景物并从景物中渗透而溢出,为后两联抒情作铺垫。而一个“急”字拟人,隐隐透出“逝者如斯”的生命之感。诗人运用了视觉听觉的多重感官,把哀景印入读者脑海。“听猿愁”是把心觉移作听觉,“急夜流”则把视觉换为心觉,意境由之深邃。“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与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异曲同工之妙。刘辰翁批点《孟浩然集》时盛赞曰:“‘一孤舟’似病,天趣自得”。月清冷,舟独横,本是普照大地的月光,被诗人聚焦在一叶孤舟,于是周围皆成一片模糊黯淡,唯有那一叶孤舟成为画面中的亮点,更显孤独清冷。后两联诗人道出了自己愁苦的原因:奔波无定,旅途寂寞,客居他乡,思念故人。一叶孤舟漂泊在苍茫的江面上,使人深感自己无比渺小,孤独寂寞感油然而生,进而触发对旧友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情感借景物铺展开来,“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是情感高潮的凝聚。诗人禁不住愁苦与寂寞,思念的泪水夺眶而出,然而终究无法与友人见面,只有祈求两行泪水能随波寄望友人所在的扬州。.

天天の妈 2012-11-19 18:11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宋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城沽酒市。
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这首词写春季雨景,借咏春抒发自己遭受贬谪后的愤懑与不平,借春愁感慨浮生若梦,人生苦短。本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阙写景,下阙写情。“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雨中杨柳。“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以物比人,写花落水流,令人生愁。细雨迷蒙,烟笼杨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下阕着意抒情,感叹韶华易逝。“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叹春来春去,美人迟暮,志士未遇,浮生若梦,惟有极时行乐。“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无限感伤。词人以“而今乐事他年泪”自夸,并不全是颓唐消沉,也有世事洞达和生活的洒脱之意。词人的思维是典型的宋人思维,即及时行乐、不浪费放过每一寸光阴。.

天天の妈 2012-11-20 14:38

遣怀   【唐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但从诗的最后两句还是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对自己多年放浪生活的自嘲和反思。公元833-835年(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杜牧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芝田录》记载:“牛奇章(僧孺)帅维扬(扬州),牧之(杜牧)在幕中,多微服逸游。公闻之,以街子(街卒)数辈潜随牧之,以防不虞。后牧之以拾遗召,临别,公以纵逸为戒。牧之始犹讳之,公命取一箧,皆是街子辈报贴,云杜书记平善。乃大感服。”这则故事大意是杜牧在扬州期间生活上很不检点,时常出入娼家,幸有牛僧孺的感召使杜牧大为惭愧。后来他回忆起这段经历,便有《遣怀》诗的问世。诗开篇即交代了诗人近乎一生的喜好:美酒和美女。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纵声色、绮艳放荡的生活。“十年一觉扬州梦”,第三句大笔捩转,说过了十来年之后再回过头去看在扬州的那段生活,感到就像做了一场梦。诗的最后两句,品来是很酸涩的。很难去揣摩杜牧当时的心情,“落魄”、“江湖”、“载酒”、“十年”等语暗示僚属府吏之职实难遂心志。“赢得”二字表面上是自慰自嘲,实质上满腹牢骚,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伤叹。当时牛李党争,诗人陷在其中挣扎反复,消磨了昂然斗志,十年一梦,仿佛是醒了,然即使诗人有天纵之才,在日益没落的唐朝面前,无异于螳臂当车,“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一腔热血抛洒何处?心中的愁苦如何言说?这里诗人借对扬州旧梦的反省,抒发对使他落拓不遇的政治现实的不满。.

天天の妈 2012-11-21 13:07

上李邕    【唐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诗是李白20岁左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凌云壮志和对世俗偏见的蔑视。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人。李邕才华横溢,精通书法,在开元初年也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李邕在唐玄宗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担任渝州刺史,李白到渝州后前去拜谒他。由于李白不拘礼俗,谈论间放言高论,令李邕感到很不快,李白在告别的时候写了这首很不客气的《上李邕》以示回敬。诗的前四句表面上描绘大鹏形象:大鹏乘风而起,直冲云霄,即使因风停而降落,还能鼓翅掀起海中的波涛。实际上是借大鹏形象来表达自己“抟摇直上”、"任天而游"的气魄,渴望摆脱羁绊、冲破束缚的思想及即使遭受挫折,壮志豪情也不退缩的精神。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五六两句中的“世人”指那些凡夫俗子,但显然也把李邕包括在内了,虽然李白的措辞比较委婉,但是诗中的讽刺意味还是任谁都能读得出来的。最后两句,借孔子尤畏年轻人的事实来劝诫李邕和其他有名望的人应重视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扶持年轻人,不应对年轻人抱有偏见。纵观全诗,诗人前四句虚写,借写大鹏写自己,后四句实写,直抒胸臆;语句夸张,想象奇特,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

天天の妈 2012-11-22 12:53

梧桐影    【唐   吕岩】
明日斜,
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号纯阳子,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据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一》,调名应为“明月斜”:“明月斜,吕洞宾题于景德寺。其词曰‘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这首词总共只有二十个字。开头两句写景,六个字就营造了一个明月西斜,秋风微寒的环境。一个“斜”字,暗示作者已经等了许久了,隐隐透入出作者内心的焦急情绪;一个“冷”字,自然而然的带给人一种凄清之感。“今夜故人来不来”,果然是约好了的等人,等久而生急,难免有些埋怨的情绪。这句话看似平淡,顺口而说,实有天籁的自然之美。“教人立尽梧桐影”,造句巧妙,优美而内涵丰富,与开头两句一起创造出极美的意象。全词寥寥几字,意味深长,如一组有声有色的电影镜头,构成了一个内蕴丰富、意味隽永的完美意境。.

天天の妈 2012-11-23 12:45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唐五代    无名氏】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上世纪初,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大量五代写本。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这首词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早期民间名作,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词以“枕前发尽千般愿”一句开头,点明了主题。“发尽”二字,非常有力,充分显示了主人公的至情至性,是主人公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的陈词。词中的主人公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攻守“策略”,提出了极为苛刻的终止爱情的“谈判条件”:青山不在,秤锤浮在水面,黄河干涸,参辰二星出现在白天,北斗星出现在南面的天空……想象多样而新奇。提出这一系列完全悖于事理的条件后,主人公还不满足,你答应了我这些还不行,还必须加上一个“条件”:“且待三更见日头”!主人公一口气举出六事发愿,说得情真意切,足以见出其如痴如狂的精神状态。这首词直率、热烈、大胆、泼辣,遣词造句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

[[i] 本帖最后由 天天の妈 于 2012-11-24 19:57 编辑 [/i]].

天天の妈 2012-11-24 19:57

鹊踏枝·六曲栏杆偎碧树    【五代  冯延巳】
六曲栏杆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细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冯延巳,一种说是晏殊。这是一首拟写闺情之作,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上阕描写了春日景象。“碧树”,指杨柳,取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之句。六曲形的栏杆旁边,配上千万条金碧丝带般在风中摇曳的垂柳,一“偎”字,写出栏杆碧树的相互掩映。“展尽黄金缕”,柳叶全部舒展开了,这时耳边传来几声动听的筝声,燕子双双穿帘而出,轻掠而去。“谁”字问得巧妙,词人惊喜兴奋的心态都活跃于纸上。词人先写了栏外杨柳,再写了室内弹筝,后写了海燕穿帘双飞,一步步营造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意境,感情含而不露的,启而未发,极尽曲折盘旋。下阙作者接着抒发内心怜惜春光的感情。满眼游丝兼落絮”,与上阙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是很有名的佳句;季节、气候、景物,一一点清。一霎”二字,把握得极准确,阵雨片时,忽然吹散,令景象平添诗情画意!最后以莺语惊梦作结,“好梦无寻处”,既是生活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整首词作者由写景始,由写人终。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天天の妈 2012-11-25 13:14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周   无名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对它评价很高,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史记·外戚世家》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是总述,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第三章各八句,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先说他在未得淑女时思念之苦,连觉也睡不着;然后再说他求得淑女与之成婚以后,他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如果说第二章近于现实主义的描写,那么第三章便带有浪漫主义情调,抒情主人公乃为爱情获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这首诗深入地描述了一个腼腆羞涩的男孩关于爱情的梦想,以及个中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情状的表现,既深刻细致,又合情合理。本诗用兴起的手法,转势自然流畅;句式上复沓重叠而又寓变化于其中,使全诗回环反复中而又有变动,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词汇上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丰富多彩,准确生动。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

天天の妈 2012-11-25 13:27

开贴至今不知不觉已经一年了,365天每日一诗,终于完成了:victory: 没想到我真的能坚持下来,自我表扬一下。:$

感谢这一年来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们,谢谢大家:kiss: 你们的帮助、鼓励是我能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动力:handshake
再次感谢!!!.

不语棠梨 2012-11-25 16:29

:kiss: :kiss: :kiss:.

天天の妈 2012-11-25 16:44

回复 685楼不语棠梨 的帖子

[:sz14:].

娃他妈 2012-11-26 15:43

回复 684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古典美女,你是全旺网最有毅力的麻麻,365天,你一天不落,送来好诗,送来美图,我佩服之至!
你这个帖子,我收藏起来,自己有空翻翻不算,还可以将来教俺滴小孙孙或小孙女呢!
十几年不长,365天太短,古典美女,可否续写新篇?:kiss:.

天天の妈 2012-11-26 18:13

回复 687楼娃他妈 的帖子

谢谢娃他妈一路来的支持:kiss:.

采桑子 2012-11-28 08:53

LZ坚持下来,真不易啊!!![em08].

天天の妈 2012-11-28 12:36

回复 689楼采桑子 的帖子

谢谢!:$.

土豆的妈妈 2012-12-27 17:57

回复 7楼天天の妈 的帖子

插图哪来的呀?很美,每张都有意境,喜欢!:handshake :handshake.

土豆的妈妈 2012-12-27 18:00

诗词和配图都很好!!决定了,从明起,将你已列的诗词每日抄一首在俺的笔记本上。。 一直在想我那本美丽的笔记本做啥用,嗯,有答案了:loveliness: :loveliness:.

天天の妈 2012-12-28 09:40

回复 691楼土豆的妈妈 的帖子

谢谢![em01].

mandolin 2013-1-7 11:57

[quote]原帖由 [i]天天の妈[/i] 于 2012-11-8 13:2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058323&ptid=4797269][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画菊    【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 ... [/quote]

初识郑思肖是在梁羽生《萍踪侠影录》里,中有一段写张丹枫与于谦深夜长谈,末了张应于要求为《梁父吟图》配诗,就是引用的郑思肖的诗句,张丹枫运笔如飞,狼毫扫纸如春蚕食叶之声……
至今我还能勉强背出那诗——
秋日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愁送新鸿哀破国,书行饥虎啮空林。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竞陆沉?.

mandolin 2013-1-7 11:58

[quote]原帖由 [i]天天の妈[/i] 于 2012-11-2 17:11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049745&ptid=4797269][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清平乐·东风依旧    【宋   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这首词是作者在京任职期间思念亡故的爱妾而 ... [/quote]

不是赵令畤写的啊,我一直以为是他.

mandolin 2013-1-7 12:02

不继续了么?可惜呀。.

天天の妈 2013-1-8 15:33

回复 696楼mandolin 的帖子

365天,每日一诗,完结了。谢谢你的支持。:handshake.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诗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