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高三家长应做的寒假作业——帮孩子分析一下专业兴趣

小白鼠bb 2011-2-19 11:52

高三家长应做的寒假作业——帮孩子分析一下专业兴趣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818fd0100gwi0.html[/url]
晓风残月
【此文系北京一零一中学校报约稿,转贴请注明出处!】
  前些时候看到麦可思公布的2009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结果:有近60%的大一新生对自己所就读专业不满意。这个数据是否靠谱我不知道,但这个现象肯定是存在的,并且不在少数。另据一些复读学校提供的数字,每年有相当部分复读生是从大一退学回炉的,他们退学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对所学专业严重缺乏兴趣。所以现在大家已不像前两年那样,仅对“选学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问题争论不休,而是达成了一个共识:高考报志愿,一定要结合孩子的专业兴趣全面考虑。
    平日私下里与朋友们聊天,经常有人问:“你看我家孩子学什么专业好?”一般我都会反问:“孩子自己喜欢学什么专业呢?”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他(她)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再问:“那孩子毕业以后打算怎么发展?”回答仍然是“搞不清楚,还没想过……”我觉得这就不能怪孩子了,是家长的参谋工作没有做好。
     去年报志愿前,曾有一个朋友跟我发牢骚,说他们两口子帮孩子挑了十几个好专业,让孩子从中选,可孩子愣说都不喜欢、懒得学。眼看着就要填表了,全家达不成共识,心里非常着急。朋友还非常委屈地说:“孩子一点也不体谅我们的心情,这些专业都是我从网上看到的热门专业!”我从这位朋友的叙述中想到了三个问题。
     第一,网络上盛传的“热门专业”是否是孩子感兴趣并适合学的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高校开设的专业缺乏了解,不少家长替孩子选择专业时主要看两条:第一,是否好就业(读研或出国);第二,孩子的分数能否够得上。当然这些考虑的确很有必要,但往往忽略了一点,就是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让孩子最终去了不喜欢或不适合学的专业,导致孩子从迈进大学校门起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第二,是否就自己推荐的专业与孩子做过深入交流,使其对这些专业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临到报志愿时,让孩子面对一张清单,回答喜欢哪个专业不喜欢哪个专业,实在是有些难为孩子,因为没有人能够对不了解的东西坚定地做出选择。目前我国本科专业是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以及“专业”(二级学科)这三个层次来设置的,其中二级学科涉及几百个个专业。高三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加之缺乏生活阅历,不可能明白这么多专业都是学什么、出来后将要干什么。
    第三,做为家长是否真的对孩子的志向、兴趣和爱好了解得很清楚。我周围有朋友几年来一直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上,基本没有花时间分析过孩子这方面的情况。很多家长快到报志愿时,赶紧找测评机构替孩子做性格测试及专业建议。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可以用作参考,但绝不能替代自我认知和分析,更不能据此直接决定报什么志愿。况且不少评估报告一般会给出非常宽泛的结论以保证其“准确”,家长拿在手里还是不知如何挑选专业。
    北京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是在5月中旬,一般大家都在等待下学期的一模成绩(排名)来最终定位学校层次,而专业方向却是可以提前规划的,至少可以利用寒假先帮孩子做个分析:有哪些专业是喜欢学的、哪些专业是可以有条件接受的、又有哪些专业是绝对不想学的……这样真正到了报志愿的时候,就能够较为从容地依据孩子的成绩,在学校、专业和兴趣志向这三方面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有一句话忘了是谁说的,我本人一直很认同:在中国,高考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老师、家长合力完成,其间孩子负责学习、老师负责教研、家长负责搜集志愿情报,各司其职才能得到满意结果。在高考前最后的这个寒假,学生和老师不用说,一定非常忙碌,那么家长们是否也应抓紧时间去完成自己的这份寒假作业呢?
---------------------------------------------------------------------------------------------
   转北京考试报的一篇文章:《九大兴趣对号选专业》
  九大兴趣对号选专业
北京考试报
     兴趣是一个人的原动力,白玲工作室首席咨询师白玲介绍,人们相对稳定的兴趣类型大致可分为9类,不同兴趣的人适于从事不同的工作,考生填报志愿时不妨对照参考,以做出利于毕业后职业发展的合理选择。
     兴趣不是大家平时说的,喜欢学历史或者喜欢学数学,而是更深的更稳定的兴趣,学科只是一种表现而已。比如一个学生说自己喜欢心理学,细细询问,她主要是喜欢帮助别人,并且解决有深度的问题,目前只是接触到了同学的心理,所以她以为自己喜欢心理学,后来帮助她一起分析了几个专业,最后确定了金融专业。
    高中生因为接触专业和职业信息太少,无法做出比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不能确定,如果现在必须选择,在兴趣的类型上,目前我们把高中生的兴趣分为九种,这里所说的是兴趣类型,而不是兴趣具体指向内容。这九个大类是相对稳定的。
    1、喜欢使用工具。简单地说就是喜欢动手,喜欢操作工具和机器。小时候喜欢摆弄各种小玩意,长大了可能喜欢开车,修理家用电器,修理自行车。喜欢使用工具的孩子适合选择医学中的口腔医学、外科医学、生物工程、测绘、工民建、化学工艺、工科、地质等等。
    2、喜欢感性创造。喜欢感性创造的人脑子里总会有一些新的想法,然后他喜欢把这个想法经过具体化的制作,变成一个作品。比如画画、插花、摄影、剪纸、写诗歌、写文章。喜欢感性创造的孩子适合选择广告学、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园艺、建筑学、中文等。
    3、喜欢表现自己。表现就是要引人注目,展示自己的特长。其实很多孩子都可能压抑了这个特点。人们一般都会希望被关注,只是程度不同。表现欲很强的人,不一定总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和活动。一般来说,喜欢表现自己的孩子适合选择教育学、新闻、主持、公关、营销、法律、外语等专业。
   4 、喜欢控制和影响。一群小孩中的孩子王一般会有比较高的控制事件和影响别人的欲望。他自己的主见特别坚定,总是想说服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这样的孩子适合选择经济类专业、社会学、政治学、自动化等多种工科专业或导演、管理学专业等。
    5、喜欢帮助别人。天生一副好心肠,别人遇到困难,他会特别自然地去帮助。这样的孩子适合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
    6、喜欢计划与细节。有的人爱把每一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非常有计划,做事特别细。喜欢计划和细节的孩子比较适合选择会计专业、物流、人力资源、测绘、行政等。
   7、喜欢挑战和冒险。有的人很喜欢刺激和冒险。他们喜欢面对不确定性,面对各种复杂局面,能够承受巨大压力。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他喜欢参加各种挑战赛,可能喜欢去独自旅行。这样的孩子适合选择通信、计算机、营销、金融、军事、国际贸易等。
    8、喜欢与人打交道。这一点,很多家长可能和外向性格联系起来,这是不完全一样的。孩子喜欢看社会新闻,喜欢看人物传记,喜欢和不同的人交朋友,认识不同性格和爱好的人。这样的孩子适合选择公关、新闻传媒、中文、管理等。
   9、喜欢钻研思考。喜欢钻研思考是说喜欢分析和推理,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和深度研究。这样的孩子,不能去做太机械、太事务性的工作,他一定要有机会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比如物理、生物、天文、哲学等专业比较适合。
    白玲提醒,选专业时一定要避免阴差阳错选了最不感兴趣的。在兴趣类型上,通常可以采用心理测评的方式来判断,如果家长或者老师有心理学知识基础,也可自己通过考生的表现来判断。要注意观察他在学校或者校外活动中的表现,而不是在家里的表现。.

小白鼠bb 2011-2-19 11:53

筹划高考志愿还须着眼于“未来”

晓风残月
     距离2011年高考还有140多天,作为高三家长,无论如何,“报志愿”的事情都应该常放在心上了,因为要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特别是将要应对“考前报志愿”的北京家长。但也不要太过于焦虑。很多朋友对我说,虽然离报志愿还有四个多月,但现在心里已经开始揪得慌,特别没底,不知道孩子能报哪个学校,等着看期末考试成绩了!其实,即便到时候期末成绩比较理想,您也还会觉得没底,因为不知道孩子一模、二模乃至高考会怎么样。所以走一步说一步.

小白鼠bb 2011-2-19 12:00

筹划高考志愿还须着眼于“未来”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818fd01017m1k.html?tj=1[/url]
晓风残月
   距离2011年高考还有140多天,作为高三家长,无论如何,“报志愿”的事情都应该常放在心上了,因为要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特别是将要应对“考前报志愿”的北京家长。但也不要太过于焦虑。很多朋友对我说,虽然离报志愿还有四个多月,但现在心里已经开始揪得慌,特别没底,不知道孩子能报哪个学校,等着看期末考试成绩了!其实,即便到时候期末成绩比较理想,您也还会觉得没底,因为不知道孩子一模、二模乃至高考会怎么样。所以走一步说一步,慢慢来。套句流行语:你纠结,或者不纠结,成绩就在那里……
    前些时候我一直置顶博文《高三家长应做的寒假作业——帮孩子分析一下专业兴趣》,看到有很多博友转载和收藏,可见大家都挺重视这个问题的,愿意利用假期跟孩子沟通一些事情。我这里还想跟朋友们切磋交流一个思路,就是如何从孩子的未来发展出发,反过来考虑眼下的高考志愿。

    大学四年,毕业后无非是向国内读研、出国深造以及直接就业这几个方向分流。也许有家长说:四年以后的事情呢,谁知道孩子将来是什么打算,还是先顾眼下的考大学报志愿吧。其实毕业后的规划,与目前要报什么样的学校,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因为不同类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其培养过程、培养方式以及给学生提供的助力自然也不一样。比如,南京大学本科以培养“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结合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对外经贸大学强调自己的毕业生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娴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等特点,所以两校学生的未来走向不太一样,前者读研的比率较高,后者就业的机会较多。

    在报志愿前的最后一个假期,家长们不妨跟孩子深入聊聊,探讨一下未来的志向和打算,以便更合理地筹划高考志愿。

    假如孩子毕业后打算在国内继续读研,那么在选择学校时,应该优先考虑综合类的、研究型的大学,这类学校一般来说学科齐全、专业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具备一流的实验环境,同时承担许多大型的国家级的科研项目,等等。

    假如孩子毕业后有志于出国继续深造,那么在选择学校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本科期间修读的专业是否便于原路径或跨专业申请国外院校、哪些大学与自己心仪国家的某某院校一直有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也就是说对方院校比较“认可”,等等。

    假如孩子决定毕业后直接就业,那么在选择学校时,应优先考虑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实践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重点的大学。这些信息在高校各自的本科招生网上都有介绍,大家可以花点儿时间自己去了解。
    可能现在仍有不少家长朋友持这种观点:最优秀的孩子一定是本科毕业直接能出国的,国内读研的次之,最差的孩子才考虑就业……其实并不一定都是这样,因为成功的道路有多条。我知道有位朋友,其孩子大四时决定不考研,直接就业,令她非常郁闷和寒心。她的孩子在某多科性大学里,学的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由于该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少,所以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孩子刚工作半年就被派往国外公干8个月,回国继续工作一年多后,单位同意并公费让他出国深造,当然条件是回国还得继续为原单位效力……但我想这样的单位回来也不冤~~~现在这位家长很满意这个结果!

另外,将出国、考研、就业三者完全对立起来也是不明智的,因为它们能在某个高度和平台上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不少本科阶段修读经贸管理类专业的孩子,未来的志向可能是申请国外著名商学院的MBA(即工商管理硕士),而这些著名商学院的申请条件中大多要求有3~5年的工作经历,并且在意是什么环境下的工作经历。那么,这些孩子出国深造的起点就回归到了高层次就业上,而要实现高层次就业这个目标,当初报志愿时选择什么类型的大学又成为了关键点。这个例子正好表达了我前面所说的思路,即“从孩子的未来发展出发,反过来考虑眼下的高考志愿。”

   本文观点乃一家之言,机构转载请保持文章原貌并注明出处!(晓风残月.

卡米的宝贝 2011-2-20 12:40

确实很头疼,虽然刚进高一,但已经开始考虑起来了.
孩子的兴趣,还有孩子的性格特点适合哪些专业,工作等
不断的摸索中..

pp_dream 2011-2-21 08:02

<<经常有人问:“你看我家孩子学什么专业好?”一般我都会反问:“孩子自己喜欢学什么专业呢?”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他(她)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再问:“那孩子毕业以后打算怎么发展?”回答仍然是“搞不清楚,还没想过……”>>


这段话简直就是我3年前与我表哥的对话[tt35]
三年前侄女高三,表哥让我参谋报考专业,我第一个问题就是:YY(侄女小名)喜欢什么?强项是什么?
然后问她:YY你自己怎么打算的?

回答是:不知道喜欢什么;说不上哪个是强项,都不算强;没打算。

3年过去了,YY大三了,学的是热能专业,是表哥分析就业市场选定的。上周与YY通信聊天,YY问了我一系列问题,是关于今后的走向,是否适合这个专业?有否应该在这个专业上走下去?下一步是就业?是考研?还是出国?她给每条路选择作了优劣分析,但是没法决定,问我的意见。

我的意见?我的意见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带有倾向性的,但我更想知道她喜欢什么,自己的特点适合做什么?是想在专业上走得更深一些?还是先工作着再说。
实际上大三考虑这个问题,貌似又晚了点,出国基本来不及了[tt3]

YY刚上大一时,我曾经写了很长的email给她,谈的是职业规划从进入专业就应该考虑了。现在看来,她那会儿还小,懵懂。

不知道像我侄女这样的情况是否普遍,孩子不是牛孩,市重点高中,高中阶段都是在拼了命地补课,考试考试考试,静下来想想下一步该怎么走时,茫然了。
目前看来热能专业对侄女来说是比较难了点,她自己也说成绩不好,但是已学了3年,也算有感情了。下一步怎么走呢?

[[i] 本帖最后由 pp_dream 于 2011-2-21 08:08 编辑 [/i]].

兔子的姐姐 2011-2-21 08:54

我们从高一开始就和兔子讨论未来定向 -- (感谢那个小水老师当时的提醒),现在兔子已基本圈定未来的走向。并且对本科的学校和专业以及硕士的学校和专业有了想法。

有空的时候,我一直让她上网查看她心仪几个学校的各个专业,每个专业的学习课程和未来方向,这样早点开始好,省得到时候乱。.

redsun 2011-2-21 16:47

一切都是变数,要从变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变数,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现实中大多数人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尤其是现在社会高速发展,一切都是快速产生又快速变异,更是让人难以确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而关键的关键是人本身就是一个无级变数的个体。
九大兴趣对号选专业
倒是不错的参考系,至少能让人有一个宽泛的选择,由宽到窄的选择,比起盲目的看花摘花要靠谱得多。
谢谢楼主提供的转载。

[[i] 本帖最后由 redsun 于 2011-2-21 16:49 编辑 [/i]].

LUKE妈妈 2011-2-21 19:31

回复 1#小白鼠bb 的帖子

这九大兴趣我家的只有7和9不擅长,不感兴趣,其他的都喜欢,那又该怎么办呢?.

家有考王 2011-2-21 23:46

回复 1#小白鼠bb 的帖子

这个帖子要顶的。.

shumi1 2011-2-22 08:46

回复 1#小白鼠bb 的帖子

选职业,不仅仅要“兴趣”,有时候“适合”更重要。
假设,我喜欢孩子,喜欢做老师。可我在大庭广众说话抖豁,脾气又特别暴躁,那就不太适合做老师。
选工作,有时候跟婚姻一样,不一定选你最喜欢的那个,而应当选最适合的那个,这样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小梅丫 2011-2-22 15:44

这是个教育机制上系统性的问题。
国内的孩子高考是考学校而不是专业,考到好学校,就是实现了目标。而国外在高中时代就基本有了专业和职业定位。因为他们课程是不固定的,需先定专业,再选课程的。且申请大学时,这些课程一定与专业对口,并直接关系到录取。在这种机制下,学校和父母从小就注意为他们建立、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i] 本帖最后由 小梅丫 于 2011-2-22 21:28 编辑 [/i]].

小白鼠bb 2011-2-24 13:49

高考填报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大因素

[url]http://learning.sohu.com/20101231/n278625278.shtml[/url]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每年都会成为高三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填报志愿时哪些因素需要考虑?如何填报把握更大一些?无论考前、考中还是考后填报,也无论录取时按“志愿+分数”还是按“分数+志愿”投挡,相同高考分数的考生,只因填报了不同的志愿,其录取结果可能会产生天壤之别,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总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
  很多考生和家长以“分数”估算志愿填报命中率并判定录取结果是否“划算”,这种惯性思维其实是一种浅表做法。高考志愿其实是考生对人生尤其是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规划,忽视了这一点,就忽视了对考生未来长远发展的考虑。换句话说,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除了要考虑“分数”因素,还要考虑“非分数”因素。
  因素一:考生现状和潜质
  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成绩和潜质不同的学生应考虑的内容也要有所不同。
  成绩优秀的高分考生一般长于逻辑思维,安于案前久坐或在实验室中寻求乐趣,那么最好填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可以偏于基础,毕业后再确定发展方向。说通俗一点就是这些考生可以通过4年本科学习,毕业后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做出新的发展选择。
  成绩较优秀高考分数也相对较高的学生(重点本科分数范围内中间段的大部分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是选择专门类院校的主体专业。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专业最好是自己很感兴趣的专业。对这部分学生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而言,从进入专业学习开始,大体上就决定了今后的工作领域,但学校的教育质量及各种未来可用资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上要全面权衡。
  成绩在一般本科范围内的大部分考生要优先考虑专业,其次考虑学校。这是因为一般本科院校中,除少数专门类型院校及原来隶属国家部委的学校外,其他大部分学校整体水平接近。另外,这部分学生学业成绩虽在同一水平上,但努力程度并不同,学习潜力也不同,其优势、潜质即使个人和家长也未必认识到了,这种差异对大学的专业学习往往影响较大。因此,选择适合于自己潜质的专业,会给个人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这部分考生毕业后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量最大的在一线从事常规性技术、技术管理及业务工作的主要来源。因此,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比学校的选择更重要。
  准备接受高职教育的考生应主要以专业作为填报志愿的出发点。考生要从选择职业角度出发选择专业。在选择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的专业虽然很热,但就业面却较窄,只有一、二个行业需要,而有的专业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就业面较宽;二是从本人的兴趣及潜能出发选择专业也是一种考虑,对于一线的技能性岗位,如果考生始终抱有足够兴趣,工作能力、习惯适于岗位需要,不仅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而且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准备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要对前途有足够信心。比如金融、交通、物流、物业、IT、商业、电讯等行业今后必将有快速发展并会有质的进步。这些行业的技能与管理岗位正呈融合趋势,传统意义上的蓝领白领已无明显区分。未来几年,行业将需要大量具备一定职业技能、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
  因素二:考生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性格及行为特点。性格决定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对自己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是填报高考志愿的首要因素。认识自我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对选择学校及专业非常重要。填报高考志愿时从分析自己的性格及行为特点出发,判定自己可能的职业方向,作为选择学校及专业的参考。
  以高分考生为例:有人长于逻辑思维,从问题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开始分析,逐步找到问题的关键;有人则直接对问题的关键做出判断,再去分析各种条件和可能。有这两种思维习惯的学生,同时看重的同一所学校或专业,其培养目标和方向可能只适合其中一人。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选择学术研究方向、实际应用方向、还是技能方向。举个例子:面对一件没见过的电器,有人习惯先看说明书,有人先开机碰到问题再找说明书,而有人开机后碰到问题再打电话问别人,这反映了一个学习习惯问题,不同的人遇到同一问题探究的层面不同,因此影响着在未来工作中的定位。
  有标新立异想法的学生,可能具备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组织能力强善于与人沟通的学生,其实对专业不必过分看重,学校的整体氛围可能更具决定意义。没有坚持长期学习思想准备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较高,医生、IT研发工程师等职业也未必适合于你。惯于听命于人、案前久坐的学生,最典型的专业选择可能是会计、审计类。乐于助人,不自觉地总是对旁人循循善诱的性格,适合做一名教师或社会工作者。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学习一门应用语言应当不费力。不同的职业,对就业者的性格行为特点实际上是有潜在要求的,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要注意这点。
  判定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填报高考志愿时,无论成绩多高,都要事先设定一个自己可接受的最低的学校或专业作为心理底线。按照现在的录取投档办法,假如某批次有三个志愿,最理想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估计只有六成把握,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第二或第三志愿学校只有选报生源不足的学校才有录取把握。这样一旦第一志愿落选,被下边的学校录取就不至于有很大的心理落差。如果不能接受这种落差,那就索性选一所有八成把握的学校作一志愿。与学生心理承受力有关的另一问题是就业去向。不同专业在不同体制、机制工作单位中的分布有很大差异,而在不同体制、机制下工作的人们心理压力也是有差异的。这也是填报志愿时的考虑因素之一。
  对自己性格行为特点的分析最好还是与家长、老师交流一下,可以参考测试结果,但结论还是要建立在对自己的理性分析基础上。
  因素三:高校学科和专业
  一般说来,同样的应用方向类专业,在专门院校要比非专门院校应用特点突出。比如读经济类专业,最好到经济类专门院校,并选择地处全国或地区经济中心城市高校。读职业技术类专业,最好到经济发达或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并考虑毕业后就业地区对职技类专业的需求情况。读理论性强的专业,最好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读应用性强的专业,要注意不同学校相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可以是理论型的,可以是应用方向的,也可以完全是技能类的。培养方式不同,也会带来差异。这也是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的因素。
  教育部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是将专业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划分的,学生在招生专业目录上看到的都是二级学科专业,简称为“专业”。一般说来,不同的学科门类、不同的一级学科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各自的知识体系相去甚远,而同一一级学科名下的“专业”,特别是偏重以应用为培养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会比较接近。在大学更加强调“通才”教育、逐步放宽专业口径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真正进入本“专业”工作,大体要在毕业后经过两三年的实践学习,才能最后完成。所以现在对专业的选择不必过分苛求。另外,经济发展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同。以计算机类这个人才持续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为例,在需求结构上的差异很明显:对高层研发人员求贤若渴,对低端应用型技术人员大量需要,但中端人才却不易找到合适位置。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影响行业发展,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但是,不论怎样变化,有些传统专业如机械电子类、土建类、医疗类、会计类、语言类专业的社会需求量相对稳定。对大部分考生来讲,可选择一个应用性、业务性较强的适合自己的专业作为第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再逐步积累学识与能力,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谋求新的发展。因此,专业问题不必看得过死。
  因素四:院校所在地
  院校所在地,主要是针对京沪等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等地的考生来说的,这些考生应该正视外地高校。部分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主动选择是说高考成绩既可以报北京地区学校也可以报外地学校,如果报考外地学校,可以提高就读学校的量级,专业选择余地也较大。被动选择是指高考成绩在批次线附近,为保证不至于落到下一批次,选择生源不足的外地学校。报考外地院校还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学校所在城市的环境,包括人文和自然环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学校的历史及目前的隶属关系、学校的特点、生源结构等。对从小在北京长大又是独生子女的高中生,到外地读书也是一种挑战。大部分到外地读书的学生,一两年后会显得比在京读书的同学成熟,各方面进步都很大。但是,每年也有少数学生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学业。
   报考外地院校首先不是分数高低的问题,而是要有勇于面对挑战,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希望自己受到全方位的锻炼,有更加丰富的大学生活。抱有这样的想法,无论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长远的收益都会很大。.

小白鼠bb 2011-2-24 14:12

教育部公布2009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本科汇总)

[url]http://learning.sohu.com/20100528/n272412525.shtml[/url].

Tonymm 2011-2-24 17:19

好贴,收藏.

cooldogMM 2011-2-25 15:31

感谢楼主,收藏后仔细阅读.

H爸 2011-8-9 10:14

升入高二后,需要考虑未来的专业兴趣了。.

慢吞吞 2011-8-9 12:20

美国本科前两年是通识教育,到大三才选专业也不急,甚至学了后没兴趣还可以改. 这个问题记得DELUXE说过的,好大学专业不是那么要紧的.

[[i] 本帖最后由 慢吞吞 于 2011-8-9 12:26 编辑 [/i]].

慢吞吞 2011-8-9 13:21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不断地诘问:“为什么我国大学培养不出大师来?”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使我想起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一段话,他说:“大师者,乃是通方之学,超乎各部专门之上而会通其全部之大义者是也。一部门学术之有大师,如网之在纲,裘之有领,一提挈而全体举。”他针对今日大学之弊端又说:“今日大学之智识传授,则只望人为专家,而不望人为通人。夫通方之与专门,为智识之两途,本难轩轾。”

我国大学不能培养出真正的学术大师,其根本原因是1951年院系调整学习前苏联专业化教学造成的恶果。60多年了,专业化的教学依然主导我国的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思想根深蒂固,对专家顶礼膜拜,以至于实施通才教育困难重重。与此同时,在评价人才上,也往往是以专家来评判,对于通才动辄斥之为杂家或是不务正业,这些舆论对大师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刘道玉.

H爸 2011-8-9 17:08

回复 18#慢吞吞 的帖子

大师成才之路,博采众长也是一个方面,现在博导都带着徒子徒孙,哪敢越雷池一步。.

快乐小猪妈妈 2012-12-4 23:31

现在看看,专业问题确实纠结。
其实自主招生时,就要填报专业的。看来功课要做在前头。.

lethe雨雨 2012-12-4 23:58

*** 该贴被屏蔽 ***

小胖妈 2012-12-6 17:05

谢谢楼主提供的资料.

xlqo 2012-12-6 17:21

好帖

收藏了.

KAZ妈 2012-12-10 11:20

多谢楼主[tt7].

heart 2012-12-10 14:38

继续顶!
不要说孩子无法选择,作为家长也觉得难以选择。
首先这么多的专业,看似在一个学科之下,然而之际有天地之差。再看某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光看那些个要读学分的书名就晕头转向,看得汗毛直竖,难怪说读书是最累的了。届时读得进要读,读不进也要过啊,何其痛苦!
现在大学也像中学一样有特色班冠以各种名称的实验班,可以想象成小白鼠班吧。跨专业甚至跨学科,如此究竟要读学分哪些书,本着摸石头过河,撞脑袋到家的精神会更加晕晕吧?最后小白鼠被标以复合型白鼠出售给市场。
所以能够把每年的高考指南弄得明白清楚的,绝对可以是学业顾问+家了。.

shumi1 2012-12-10 16:01

回复 2楼小白鼠bb 的帖子

高三再分析兴趣有点晚了,高二分科时就需要辨识清楚.

bearmummy 2012-12-11 11:00

我们初中时就自己给自己定好专业方向了,呵呵.

哲夫成城 2012-12-17 15:21

学习,收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三家长应做的寒假作业——帮孩子分析一下专业兴趣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