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吞吞 2011-1-14 19:29
中美妈咪战
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Amy Chua)8日为「全球妈咪战争」开了第一炮,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中国母亲何以更优越」一文,表示「中国父母可以命令孩子功课全部拿A,西方父母只能要求孩子尽力」。
这篇文章摘自蔡美儿11日出版的新书「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iger Mother)。她在文中试图说明中国家庭何以能够教养出这么多数学、小提琴或钢琴奇才,顺利进入长春藤或其他顶尖名校。
这篇文章很快就成为「华尔街日报」网站的大热门,到10日已吸引超过1770篇评论,还有8万5000人把它与脸书连结。
文中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b]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b]
文中说,中国父母可能做出西方人无法想像的事情。例如,蔡美儿就不准两个女儿外宿、和朋友出去玩、看电视或玩电动游戏、自己选择课外活动、有任何功课拿不到A、学习钢琴或小提琴以外的乐器等等。
这篇文章让西方读者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以为这是讽刺文章。但是,许多人对文中的许多观点感受深刻,尤其是美国华人。
有个来自大陆的华人说:「我看过很多对子女非常严厉的父母。像我自己,如果有功课没拿到A,会被母亲罚跪或赏以『爆栗子』(用指关节敲脑袋)。」
蔡美儿写道:「中国父母要求孩子拿满分,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到。」所谓的平庸或失败并不存在,除非孩子是故意的。
另一个华人说:「我只记得青少年时期整天提心吊胆,怕母亲发现我迷上一个男孩,怕考试考不好,怕她发现我撒谎。」
蔡美儿描述的中国父母的三大特质,或许造就出一些成功人物,可是也有许多人表示不以为然。
原在美国一家大公司服务的Ping Mong,曾协助从台湾招募人才。这些人大多来自最好的大学,很会读书做研究,可是要他们从事团队计画却有问题。他说:「他们只会读书,缺少当众做报告、谈判和人际关系技巧。」
他表示教育当然很重要,可是也不能忽略完整的人性发展。许多人认为这正是中国式教养的缺点。
在中国社会,尤其是老一辈,父母很少表露感情。但是,在一见面就互相拥抱的美国社会成长,很快就会注意到父母从不抱你或亲吻你。在注重积极鼓励的社会成长,也可能令人怀疑父母为什么只注意你的缺点和功课不够好。
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人说,犹太母亲与中国母亲一样,对孩子期望很高,也一样注重功课,不过犹太社会至少接受心理治疗。
接受心理治疗就像失败一样,被许多华人视为见不得人的弱点,经常导致不幸后果。卫生福利部说,在各族群中,美国15岁到24岁的亚裔妇女自杀率最高,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求功课好的压力太大。
事实上,蔡美儿未必表示她教养子女的方式比较好。文中说,本文理应是谈论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优于西方父母,其实这是关于苦涩的文化冲突。
许多人认为中西教养方式不必对立,父母大可集两者之优点。
(来源:世界日报).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14 19:35
回复 1#慢吞吞 的帖子
应该去「华尔街日报」网站看那些读者评论,端的是精彩迭出.
慢吞吞 2011-1-14 19:44
回复 2#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竟然还是头版..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14 19:54
回复 3#慢吞吞 的帖子
这回算是做足了广告
有些话也是故意说得比较过火的吧
说明牛校教授的头衔也是不能迷信的.
慢吞吞 2011-1-14 20:18
回复 4#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呵呵那是..
meia 2011-1-14 23:01
1月8日,《华尔街日报》书评版刊登了蔡美儿(Amy Chua)新书《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部分节选。这篇名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比美国妈妈好?》(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的文章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华尔街日报》英文网和Facebook上分别获得4,000多条和约10万条的评论。《华尔街日报》读者向网络版思想集市博客板块提了很多问题,以下是蔡美儿对部分问题的回答:
你认为严格的“东方式”家庭教育最终能帮助孩子成人后获得幸福生活吗?
运用得当的话,绝对可以!我说的运用得当指的是高期望值与爱、理解和家长参与相结合。这是我父母赠予我的礼物,我也希望将它们给予了我的女儿们。我在法学院教过17年书,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背景,我见过无数在“严厉的移民”方式教育下长大的学生,他们的家长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亚、韩国、牙买加、海地、伊朗和爱尔兰等国家,这些学生坚强、大胆、有创造力、有趣,而且,至少在我眼里,和别人一样快乐。但我也知道在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不快乐的人,他们甚至憎恨父母。教育子女没有简单的公式,也没有正确的方法(顺便说一下,我不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更好,那个标题太过招摇,不是我选的)。我能想到的最佳的实用方法是,爱、理解和懂得你的孩子应该是首要的,无论你来自什么文化背景。节选部分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点,我的书其实并不是一本父母指南,而是一本回忆录,是我的家庭在两种文化中经历的故事,是我如何最终作为一名母亲。书中相当一部分讲的都是我的小女儿13岁开始叛逆后,我做出的放弃严格的“中国式”教育方式的决定。
我的孩子20个月大,我和我丈夫都很喜欢这篇文章。孩子处于幼儿时期你是怎么教育的?
我们的女儿在蹒跚学步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多么不同的做法,也许跟你做的一样:跟她们一起看图画书,带她们出去散步、去游乐场,跟她们猜谜语,唱ABC字母歌和数字歌,最重要的是要依偎和拥抱!我所做的唯一不同的事可能是我总是保证有一个每天对着她们讲中文普通话的保姆或学生,每天至少四到五个小时,周末也不例外,因为我想让我的女儿能懂两种语言。(我想让女儿从母语是普通话的人那里学习,因为我自己的中文方言是福建话,我的普通话有很重的口音。)
你的方法也许适于用天生高智商的孩子,但要求智商没那么高的孩子也达到这种优秀程度似乎很不公平,也很徒劳。我们能做到的最佳选择是要求孩子努力进取,是不是这样?你怎么看?
撇开优等分和金牌的玩笑不谈,(我的书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半开玩笑半挖苦自己的),我不认为分数或成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至少以我的实践经验来看)的真正本质。我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帮助你的孩子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通常都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好!中国式教育是比任何人都相信你的孩子──甚至比他们自己还有信心。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孩子,无论孩子的能力如何。我最小的妹妹辛迪(Cindy)患有唐氏综合症,我记得母亲陪着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教她自己系鞋带,跟她练习乘法表,每天和她一起练钢琴。没人期待辛迪能拿博士学位!但我母亲想让她在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到最好。如今,我妹妹在沃尔玛工作,有男朋友,仍在练钢琴,她最喜欢做的事是为朋友们表演弹钢琴。她和我母亲关系很好,我们都爱她。
蔡女士,你是一个快乐的成年人吗?你觉得你的童年快乐吗?还记得你和父母一起哈哈大笑吗?你希望自己当时能学芭蕾舞或参加高中音乐剧表演吗?
我是被极其严格同时也十分慈爱的中国移民父母抚养长大的,我有着最美好的童年!我记得我经常和父母一起大笑,我父亲是个好玩的人,有很强的幽默感。我当然希望他们当时允许我做更多事情!记得我经常会想,“我去参加个学校舞会到底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为什么我不能参加学校的滑雪旅行?”。但另一方面,我和家人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即使到今天,和父母以及妹妹们一起度假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像我在书里写的,“当朋友们听说了我儿时的故事,他们经常会想象我的童年很痛苦。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在这个奇特的家庭里我找到了力量和信心。我们共同以外来者的身份开始奋斗,我们一起发现了美国,慢慢成为美国人。我记得,父亲每晚都工作到凌晨三点,他太投入了,甚至都没注意到我们进房间。但我也记得,他向我们幸福地介绍墨西哥煎玉米粉卷、sloppy joes牛肉汉堡、冰雪皇后(Dairy Queen)和让人吃到饱的自助餐,更不用说乘雪橇、滑雪、捉螃蟹和宿营了。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男生斜眼瞟我,边模仿我英文单词restaurant的发音边哈哈大笑。当时我就发誓要改掉我的中国口音。但我也记得女童子军和呼啦圈,诗歌比赛和公共图书馆,在美国革命女儿会(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的写作比赛中获奖,以及我父母入美国籍的日子,那是荣耀的、历史性的一天。”
是的,我是一个快乐的成年人。我绝对是典型的事事追求完美的人,总是风风火火,想做的太多,不习惯乖乖地躺在沙滩上。但我对拥有的一切充满感激:非常支持我的父母和姐妹,世上最好的丈夫,让我乐于讲课和课后交往的优秀学生,还有最重要的,两个很棒的女儿。
现在你和女儿们的关系如何?
我和女儿们的关系很好,即使拿全世界来换我都不愿意。当然,我犯过错,也后悔过,我的书是一个母亲的成长故事,开头的那个人,也就是《华尔街日报》节选部分中的那个人,和这本书结尾的那个人不完全一样。简言之,我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书中相当部分讲的是我决定放弃(但并不是完全放弃)那种严格的移民教育模式。话虽如此,但要让我重来一遍的话,我基本还是会那样做,稍做些调整。我并不是说这对所有人都适用,我也并不是说这种方式更好。但我为我的女儿感到骄傲。并不仅仅因为她们在学校的表现很好;而是因为她们俩都善良、宽容、独立而且个性很强。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和她们都很亲密。我希望永远都能这样。.
pp_dream 2011-1-14 23:42
哈哈,今天加拿大的新闻台也在讨论这个呢,路上正好听到。
蔡教授贵庚啊?现在的父母有这么对待孩子的么?.
陌上桑 2011-1-15 00:34
链接
[url]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111504576059713528698754.html[/url].
陌上桑 2011-1-15 01:10
Comments
[url]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111504576059713528698754.html#articleTabs%3Dcomments[/url].
家有考王 2011-1-16 22:39
耶鲁华裔女教授的中国式严教
耶鲁华裔女教授的中国式严教
耶鲁华裔女教授9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虎妈妈的战歌” 以亲身经历比较中西方教育观,引起中美舆论反思和网友震惊该不该学中国妈妈的教子之道
美国妈妈担心过分严厉伤害孩子自尊,中国妈妈认为孩子内心足够坚强,能忍受羞辱并从中奋发向上。这是1月9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载的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新书《虎妈妈的战歌》中说的。蔡美儿讲述了自己对两个女儿奉行的“中国式严教”,解读中国妈妈为何成了“悍母”。
联想到本报11日A2、3版报道的全球公认的15岁学生素质统测(PISA)中,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都拿到了全球第一,一时令欧美震惊。《纽约时报》援引美国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的话“我们必须把这当作警钟。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落人之后。”
优秀的孩子背后,是操劳的父母。
美国媒体认为,如果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么中国的母亲们无疑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如果美国妈妈们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却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将使中国的下一代在全球竞争中击败美国。
蔡美儿本人是菲律宾华裔,自小随父母到美国,她育有两个混血儿女儿。她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文科学士(1984年) 和法学博士(1987年)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她在文章见报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在中国和美国式教育上取得平衡。
为什么中国妈妈是一流的
许多人都想知道中国父母是如何抚养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的,不管他们是否愿意做,都能把他们培养成数学天才和音乐神童,就像是由于家庭内部熏陶的一样。好了,我可以告诉他们,因为我做到了。下面列举的是我的女儿索菲亚和露露绝不允许做的事情:
●在外过夜
●看电影
●出演校园剧
●抱怨没有参演校园剧
●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选择自己的业余活动
●考试成绩没达到A
●除了体育和戏剧外其他学科没有得第一名
●除了钢琴和小提琴外学习其他乐器
●不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当西方父母觉得自己已经过于严厉时,他们也比不上中国父母的严厉。比如说,我的西方朋友认为每天让孩子练习30分钟最多1小时的乐器就已经很严厉了,而一个中国母亲会在第一个小时轻松对待,第二第三小时就会强制孩子来练习。尽管我们的传统文化迂腐不堪,但在抚育子女方面,非常值得拿来研究与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父母三大不同心理定势
中国父母能做的许多事情西方父母都不敢做。我认为在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的心理定势中有三大不同点:
第一,西方父母非常担心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们非常担心孩子在没有做成某事后的感受,所以他们不断告诉孩子:你曾经在某个测试或某个独唱会上表现得多么棒啊!换句话说,西方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灵,中国父母不是。他们各自想法都很坚决,所以产生了今天的不同教育行为。
比如,孩子得了个“负A“回家,西方父母会大大称赞他。中国妈妈会失望地叹口气,问哪里做错了。如果孩子得了个B回家,西方父母仍然会称赞他,只有一小部分会让孩子先坐下,告诉孩子他有些不赞成,但他们会很小心谨慎地不让孩子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他们也不会叫孩子“蠢材”“白痴”“没用的家伙”。
私底下,西方父母可能会担心孩子考试考得不够好。如果孩子的成绩一直没有改观,他们会安排时间与学校负责人见面,质问其学校的教学方法或者打电话给学校询问老师是否取得教师资格证明。
如果一个中国孩子得了一个B,也许接下来的就是一场暴风骤雨。震惊的中国妈妈会让孩子来做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练习测验,直到他再次得到A。
第二,中国妈妈认为孩子应该感激他们为其做的所有事情(中国妈妈做得很深入,亲自为孩子煮粥,督促练习,时常询问、跟踪)。不管怎么说,中国孩子要花很多时间来服从父母,让父母感到自豪!
第三,中国父母相信他们知道什么对孩子最好,所以就无视孩子们的要求与爱好。这就是中国女孩不能在中学交男朋友,孩子不能外出宿营的原因。上帝会帮助每个努力奋进的中国孩子!
不要误导我了:那不是中国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需换位思考下,他们可以为孩子放弃一切。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
中国式强迫兴趣的故事
这是一个中国式强迫兴趣的故事。露露7岁了,仍然在学习两种乐器,经常弹奏法国作曲家雅克·伊贝尔的一支名为“可爱小白驴”的曲子。这对小孩子来说是太难了,因为很难保持在那么复杂的韵律之间不会晕头转向。
露露做不来。我们给她做工作,演练她那太僵硬的手指,一次又一次。但每次我们把她的手指合在一起时,另一指又变形了,所有的都是分开的。终于,在决定给她教训之前,露露恼怒地表示她将放弃练琴,还不停跺脚。
“现在回到钢琴旁!”我命令道。
“你不能管我!”
“哦,我能。”
回到钢琴旁后,露露让我付出了代价。她很不情愿地乱按着琴键,又突然抢去乐谱,把它撕得粉碎。我把乐谱粘回了原来的样子,拉着露露的玩具屋到了汽车旁,告诉她:如果明天不能把“小白驴”弹好,我就把你的玩具一件一件都捐给救世军。我吓唬她说,不准吃午饭,不准吃晚饭,没有圣诞节礼物,不准办生日聚会……
杰德把我叫到另一边。他说不要再羞辱露露了,他不认为恐吓会对露露有所帮助。 “你这是对她没有信心。”我警告他说。
我挽起袖子,走到露露身边,我们一直练习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这时,我仍旧没有让她停下,不准喝水,不准去洗手间。整个房间变成了战场。我不再大喊大叫,但我仍然在那里看着她消极地练习着。我也曾一度怀疑过我的做法。
终于,那种令人沮丧的气氛消失了,露露做到了。她的手能够协调地在一起弹奏了——左手和右手各自泰然自若地弹着。
露露和我同时觉察到了成功的来临。我深出了一口气。露露又毫不犹豫地弹了一遍。这次更加自信,更快,更能抓住节奏了。过了一会,她开始变得笑盈盈的了。
从那以后,杰德也对我赞赏不已。西方父母很担心孩子的自尊,但是作为父母,你对孩子的自尊做得最坏的事情就是让他们丢失自尊。虽然那样做很无礼,但是能建立他们的信心,比让他们自己去想自己更适合做什么要好得多!
所有的好父母都想为孩子做到最好,只不过中国父母是用了另外一种不同的观念来实施的。
西方父母努力做到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追求自己想要的,支持他们的选择,给予积极的暗示和培养环境。相比之下,中国父母认为保护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为将来做好准备,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有能力做好每件事的,帮助他们获得某项技能,好的工作习惯和自信,这是其他任何人都夺不走的。
[url]http://baby.sina.com.cn/edu/11/1401/2011-01-14/1118177114.shtml[/url].
慢吞吞 2011-1-17 12:05
总之, 知道得越多, 越没有方向...不管怎么瞎弄,小孩总会长大的..
merry77 2011-1-17 15:32
虎妈全家福
[attach]620396[/attach]
果然是个强势妈妈[em16].
主的小羊 2011-1-17 15:35
我有些怀疑,当时露露七岁,怎么可能做到不喝水不上厕所,孩子怎么那么听话呢?.
sask 2011-1-18 00:21
这里有加拿大CBC电台对作者的访谈录,不知道国内听得到吗?
[url]http://www.cbc.ca/day6/blog/audio/2011/01/14/amy-chua-on-chinese-moms/[/url].
不二周助 2011-1-18 08:08
中西教育结合,孩子绝对不会差。.
不二周助 2011-1-18 08:11
纯西方教育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包括西方人。上一些外国人讨论教育的论坛就知道了。.
混凝土 2011-1-18 17:23
打个岔
转[url]http://dongxi.net/b045Q[/url]
今天是马丁·路德·金日,我们放假一天。马丁·路德·金是一个民权领袖,论职业他是个牧师,可是总统日那天很少单位放假,但是马丁·路德·金日就放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马丁·路德·金把人“生而平等”很大地推进了一步,使得一个人不因肤色而被人公开歧视。对于一个社会来讲,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事实上我们今天中国人之所以在美国能工作,在这个空间里能够发展,其实也是受惠于马丁·路德·金博士。他争取的民权,也包括其他的“有色人种”(colored people)。
前天我们学校有一次员工聚餐,我放眼看去,好像就我一个是非白人。学校其他族裔的人也有,不过非常少,不到7%。我坐在那里问自己:我又感觉到我被另眼相看了没有?我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了没有?好像没有,除非我想象力太丰富。这样“受歧视”的感觉,反不如我在上海,坐在一群上海同事中间的时候。我们走在街头,走在商场,有人敢公然歧视没有?这种情形也很少。我倒是在国内公交车上的时候,被人骂过:外地人,穷极无聊。我有个同学说他有次骑车上街,车胎破了,找一个修车师傅给他修,那师傅用的是一种新方法补胎,听他外地口音,说:”这些高科技的东西,你们外地人不懂的。“
我们走在这里的沃尔玛,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群,大家互相微笑,以至于我儿子突然冒出了一句我很震惊的话来,他说:怎么人们不管来自什么国家,微笑都是一个语言?(People smile in the same language, no matter which country they are from.)
应该说,这也是六十年代民权运动的努力,把种种形式上的歧视给消灭了。那么人们的内心还有没有歧视,有没有”你们“和”我们“的差别呢?当然有。就好比我们自己,对于黑人偶尔也有一点成见。上周中午,中午的时候我去学校附近一个小公园散步,中午公园里就我一个人,四周是树木,草地,这时候公园中间停了一辆车子,走出来两个黑人。我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打劫的犯罪分子,这里没别的人。我正在考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应对,这时候两人跟我擦肩而过,挥手跟我笑了笑,然后自己走自己的路去了。
可是人若能把内心的”歧视“收敛起来,哪怕是装一装,那也就是成功。人生就是一舞台,你演都不想去演,结果可想而知。自从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之后,美国人一直在“装”,装了几十年,由于皮格马里翁效应,还真给他们装成了,奥巴马上台了。目前在就业上,几乎所有单位都宣称自己是“平等机遇”雇主,不会在表面上歧视肤色、族裔等等。即便一个人心里有歧视,像我上面所说的陈见(stereotype)仍有存在,但知道公开发泄,会冒犯一个新的“潜规则”,那就是这样的歧视并不光彩。而在六十年代之前,黑人和白人坐车都分白人区和有色人种区,这样的区隔是常态。社会形态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主要是马丁·路德·金的功劳,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此后真正实现转变,靠的是全社会的努力,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因为全社会已经意识到,这种歧视的局面维持不下去了,继续下去就崩溃了。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有朋友说很烦“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这样的说法,我由此联想到了美国和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差别。我们中国人太把“出人头地”当回事,所以忙来忙去,只是为了追求不平等的享受,为了进入一个更小的,更狭窄的圈子里,把“阿猫阿狗”们留在圈子之外。甚至在这样追逐与竞争的游戏中,都不知道了自己的所需所想,以至于搞到最后,也不过是到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之前一群人开始歧视另外一群人,另外一群人因为不服,开始斗争的状态。本来大家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要想高贵,我们都有着简爱所言的那种高贵精神的潜质,结果从人格高贵的精神贵族,落到了“富贵”游戏之奴隶的境地。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才有可能强大起来,因为它能容人。约瑟夫·奥尼尔就在《地之国》里写过,他到各个地方,发觉就是到了纽约这种地方,你一进来就能扎进来,没人把你当外人看。正因为这样,这些作家趋之若鹜跑过来。这种社会风气的造就,也颇有了些年月,如果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话,培养一个平民需要几代呢?起码要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了。
可是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名猿们开始纷纷称名媛,“皇族后人”也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不反过来,追逐一个崇尚平等,不以出身论英雄的社会?
老电影《山谷百合》里,有位白人老太太老是吹嘘:我祖上是《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一个黑人笑说:你这算什么,我祖上是摩西(圣经中《出埃及记》中的人物)。以后再有人跟你说他是刘邦爱新觉罗诸葛亮的后裔,麻烦大家也说一句:这算什么?我的祖宗是炎黄。.
慢吞吞 2011-1-18 18:22
回复 18#混凝土 的帖子
这个岔打得好, 我们自己受教育, 培养(或瞎养)后代的目的, 是为了"忙来忙去,只是为了追求不平等的享受,为了进入一个更小的,更狭窄的圈子里", 为了回到"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之前一群人开始歧视另外一群人,另外一群人因为不服,开始斗争的状态" 吗?
就算是想着研究生的问题,做着小学生的事;也起码稍稍好过想着做着的都只是小学生程度的事吧..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18 19:42
回复 18#混凝土 的帖子
中国文化传统里面就没有平等二字。古话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看蔡大教授书里面讲了前半句,不知道心里面是不是想着后半句.
子玖妈妈 2011-1-18 20:09
回复 10#家有考王 的帖子
拜托,中国式的严教,电影一年看一次总归可以的吧,抱怨总归也是可以抱怨的。打着中国的旗号,实际上是法西斯。我简直怀疑他们家的基因正常吧?.
小猫宝宝 2011-1-18 20:18
学音乐本身就是件很辛苦的事情
美的,过程都是残酷的,,,,,,即使是西方人的孩子,他们要在艺术上有所造诣,也是辛苦来的,记得有部影片<红色小提琴>,那个天才儿童么.
莫扎特其实也是苦练出来的,只是,苦到后来他自己创造出一种乐趣,或是创造出一种去折磨别人的方法来了.就这样..
zizibaby 2011-1-18 21:38
兴趣是孩子选择的,而坚持是需要父母的严厉的。我们都是从孩子过来的,极少数有天赋的孩子才会自己坚持,大多出成绩的都是父母或是看中的老师帮助他们坚持到最后成功的。.
混凝土 2011-1-18 23:43
回复 19#慢吞吞 的帖子
与许多家长接触后发现,他们大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这时候谁也不相信基因遗传了),希望提供经验让孩子少走弯路,提供经济保障让孩子无需奋斗或轻松择偶,诱导孩子向着他们的设计的理想前进,却甚少关注孩子的想法(孩子懂个啥),极少人鼓励孩子做自己(别人开好的路走走就行,挤是挤,但安全)。他们觉得自己吃的苦头比孩子多得多,乐于用自己当年痛恨却坚信其有效的方法逼迫孩子(理由充分:这都是为孩子好)。这样一个怪圈,套住一代又一代国人。.
混凝土 2011-1-18 23:52
[quote]原帖由 [i]火车是运茶的[/i] 于 2011-1-18 19:42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12765&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中国文化传统里面就没有平等二字。古话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看蔡大教授书里面讲了前半句,不知道心里面是不是想着后半句 [/quote]
这不。。。写脸上了呀![tt27].
pp_dream 2011-1-19 01:22
周末女儿忽的对我说teenage后就会开始defend,我心里一惊,还是镇静地回答说:我小时候也逆反的,但外婆当年的话其实并没错。等你teenage后,我的一些话是我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对你总是有好处的。我这不是在做心理暗示吧?
我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又是什么呢,唉,还能是什么呢?无非就是继续诱导孩子走我希望看到的一条路么。这一点,被楼上混混的帖子一语击中了[em07] 我们始终是在一个圈子里兜,父母那代教育我的就是这样,我继续教育影响我女儿还是这样。.
meia 2011-1-19 02:56
问问自己什么是幸福,然后努力让孩子过上这种生活,就行了。.
家有考王 2011-1-19 09:11
回复 21#子玖妈妈 的帖子
现在的一个时髦的话题-------华裔悍母;P.
三峡移民 2011-1-19 09:29
[quote]原帖由 [i]混凝土[/i] 于 2011-1-18 17:23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12515&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转[url]http://dongxi.net/b045Q[/url]
今天是马丁·路德·金日,我们放假一天。马丁·路德·金是一个民权领袖,论职业他是个牧师,可是总统日那天很少单位放假,但是马丁·路德·金日就放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马丁·路德· ... [/quote]
仓廪实而知礼节。中国还有很多人在追求仓廪实的阶段呢,也谈不上摆脱啥阶层进入更小圈子,我们的国家温饱和追求温饱的民众占了2/3以上的国民全体。他们培育子女,还在简单的念好书多挣钱不要过父母的苦日子,比父母有出息的阶段,这个是人性的本能。即使是老外们在这个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建筑,也高明不到哪里。古今中外皆无不同。马丁路德的精神平民的追求,童鞋们觉悟了,是因为吃饱了。。。.
子玖妈妈 2011-1-19 09:32
回复 24#混凝土 的帖子
重要的是:经过小学、初中这样高压的学习,小孩子到了该有想法的时候,已经没想法了。从选择大学专业到择偶等等,真的就按着家长的想法走了,到时家长就会觉得累了。谁也承担不了别人的人生,这句话对父母和孩子也是一样的。.
和和美美 2011-1-19 10:09
回复 10#家有考王 的帖子
有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参加校园剧,这有什么问题吗?.
家有考王 2011-1-19 10:13
回复 31#和和美美 的帖子
电影可以通过碟片弥补,校园剧是集体项目,要亲历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家长过了。.
不会飞 2011-1-19 10:17
回复 18#混凝土 的帖子
献花!
“培养一个平民需要几代呢?”!!很多代,很多代。社会一定要历经过富足,才能走到这一步吧?.
子玖妈妈 2011-1-19 10:20
回复 32#家有考王 的帖子
他们家连电视都不能看,估计看碟片更是不可能。.
家有考王 2011-1-19 10:23
回复 34#子玖妈妈 的帖子
学乐器的孩子,如果音乐会不去,音乐会的碟片总是要看的吧.
混凝土 2011-1-19 10:42
回复 26#pp_dream 的帖子
对于青春期逆反,我老早就跟女儿讨论过得(教育本来就是未雨绸缪嘛),我就一句话:我理解,我忍耐,跟她一起扛过这个阶段。
她会在我开始脸红心跳时,跑进房间,翻出常识课本,掀到青春期表现那页,戳着第一条(不听父母意见),然后仰着小脸儿,闪烁着双眼皮儿看着我。。。我会狠狠地回敬:你有青春期,我还有更年期呢,到时候有你受的![tt17].
redsun 2011-1-19 11:27
回复 35#家有考王 的帖子
听就可以了。.
redsun 2011-1-19 11:29
回复 36#混凝土 的帖子
你应该启发她,你经历的我全经过,而我经历的,你还知道的不多。.
redsun 2011-1-19 11:32
回复 23#zizibaby 的帖子
太对了![em01].
redsun 2011-1-19 11:33
回复 11#慢吞吞 的帖子
只怕不生,不怕不长。:lol.
混凝土 2011-1-19 11:34
[quote]原帖由 [i]redsun[/i] 于 2011-1-19 11:2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14077&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应该启发她,你经历的我全经过,而我经历的,你还知道的不多。 [/quote]
这句话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纯粹是炫耀家长的地位。.
redsun 2011-1-19 12:16
回复 41#混凝土 的帖子
正好观点有所不同啊。
这不是炫耀家长的地位,做家长不用炫耀,是事实。如同尊重师长,尊重他人,首先从尊重父母开始。而叛逆期孩子往往忽略了尊重父母,因为太亲近了。他们刚刚开始触摸人生,就以为知道了全部的人生。而做父母的就要在这个时候提醒他们:作为父母尚不知人生的全部,何况你!.
redsun 2011-1-19 12:19
回复 29#三峡移民 的帖子
精辟!
马丁路德之所以成为马丁路德,是因为在美国早已有人为此努力,培养了马丁路德。而他以自己的生命成为这个天平上最重的一个砝码。.
家有考王 2011-1-19 12:31
回复 37#redsun 的帖子
现场感需要眼睛的。.
混凝土 2011-1-19 12:37
回复 42#redsun 的帖子
恰恰相反,开明的父母才能赢得孩子长久的尊重和亲密关系,高高在上政治正确的长辈只能让孩子畏惧,而压抑之后的反叛会更强烈,同时也错过了与孩子分享内心世界的机会。.
混凝土 2011-1-19 12:40
[quote]原帖由 [i]家有考王[/i] 于 2011-1-19 12:3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14365&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现场感需要眼睛的。 [/quote]
同时协作技巧和感情投入程度会更直观地映入孩子眼里,感染力更强。.
家有考王 2011-1-19 13:00
回复 46#混凝土 的帖子
说得很是。
我楼上一个孩子,学钢琴的,技术进步很快,但没生气。后来我让他下来,看看我这里的一些钢琴演奏会(有协奏、SOLO),家长才知道大师是怎么演奏的。我把片子借给他了。.
慢吞吞 2011-1-19 14:39
回复 45#混凝土 的帖子
是的,尊重是因为平等,是相互的,跟经验无关。.
混凝土 2011-1-19 15:09
回复 29#三峡移民 的帖子
照着这个逻辑,哲学家艺术家们都是家境无忧喽? 也难怪老邓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得到广泛支持。.
小猫宝宝 2011-1-19 15:25
说到现场感
我认识一个上音附中的孩子
她是不看电视,不参加一般学生的什么活动的
生活很简单,就学校,家,2点一线,要么就是练习,作业,演出比赛.
我想了半天,她唯一的娱乐大约就是去现场看演出,但那应该不算什么娱乐,只是工作吧?或是学习而已
我没办法用我的思路去想她的生活
就如她,无法理解我们的小孩子,生活怎么那么丰富?简直是浪费了大好的,练琴的时光....
读她写的文章,无论中文的,还是英文的,都一个味道,但听她的琴声,却是另一番风景了,看来她真的不擅长我们通用的语言,她仅仅适合用音乐表达.
不晓得她今后在朱利亚的生活会是怎么样子的呢?.
meia 2011-1-19 17:28
西方妈妈:放养孩子也能成功
身为一名犹太裔的母亲,我一向都允许自己的四个孩子去做以下的一些事情:
1. 放弃钢琴和小提琴,尤其是在他们的失败主义情绪与儿童独奏会同时来临的时候。这样一来,我就用不着去忍受那种独奏会的折磨,用不着去听别人家的宝贝孩子吭哧吭哧地演奏那些陈腔滥调的儿童练习曲,用不着去听那些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的叮咚声响。
2. 去朋友家里过夜,尤其是赶上新年前夜或者是我们两口子结婚周年纪念日的时候。这样一来,我们就用不着花钱请人看孩子了。
3. 玩电脑游戏和上网,只要他们肯自己掏钱买尼奥宠物和魔兽武器就行。
4. 参加他们喜欢的任何课外活动,前提是我不需要开超过十分钟的车去送他们,也不需要坐在折叠椅上、在某个场地里待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天气特别好的时候可以例外。
5. 退出前述的任何课外活动,赶在某项活动进行到决赛的时候退出就更好。在后面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他们不退出,我被迫参与的程度兴许就得超出前面所说的种种限制。
自从报纸刊登蔡美儿(Amy Chua)新作《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那段有有趣又气人的节选之后,我那两个年长的孩子──一个16岁,一个13岁──就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攻击那篇文章,还准备向蔡女士本人发起轰炸式的强烈声讨,如果他们能碰见她的话。
看到他们的表现,我着实吃了一惊。我敢打包票,在此之前,我这两个孩子从来都懒得去读什么《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一个字也不愿意读。按我看,即便我冲他们大喊大叫、龇牙咧嘴,甚至在大冬天里把他们赶出家门、让他们光着脚在门口瑟瑟发抖,他们也不会去读。这么说的话,我真该好好感谢蔡女士才是。看情形,多亏了一位华裔母亲的力量,我那两个西洋孩子才终于乖乖就范,开始读报纸了。
要是自己也准备向蔡女士发起轰炸式强烈声讨的话,我多半会像其他人已经做过的那样,指出这样一个事实:15岁到24岁之间的亚裔美国女孩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自杀率。我多半还会质疑她那种贪天之功的自大态度,因为孩子的成功固然有可能是来自那种吼叫加咒骂的“中国式”育儿技术,同样也可能是来自孩子天生的音乐禀赋。不过,我的感觉是,她自己也明白这些道理。
更重要的是,要是我真写下这么一篇檄文的话,我自己的孩子们就有可能会给我安上一个“伪君子”的头衔。我最年长的孩子苏菲(Sophie)可能会提醒我,就在不久之前的一天晚上,我还曾经直勾勾地瞪着她的成绩单,沉着脸一言不发。她爸爸高高兴兴地对她表示祝贺,我的反应却是嗤之以鼻。
“怎么啦?”当时她问我。“我得了五个成色十足的‘A’啊。”
我耸了耸肩膀。
“阿耶莱,”我丈夫叫了我一声,提醒我不要太过份。
女儿冲我眯缝起了眼睛,她知道我要说什么。
我指了指另外两门课的成绩,它们都不是成色十足的“A”。据蔡女士介绍,中国的母亲会用“声嘶力竭、抓扯头发的大爆发”来对付成绩不佳的女儿。我虽然没有用上那种手段,失望之情却依然溢于言表。尽管我没有将“垃圾”一词──不管是这个词的闽南语还是意第绪语──宣诸于口,可是,当女儿黯然下泪的时候,我之所以没有申斥她表现得像个白痴,仅仅是因为害怕丈夫的责备。
按我看,我和蔡女士之间的区别──也就是骄傲自信的中国母亲和内心矛盾的西方母亲之间的区别──在于,如果我因为女儿成绩不理想而斥责了她,我心里会觉得内疚。前面说的那一次,我就为自己的反应深感羞愧。不过,尽管羞于启齿,我还是要承认,我和蔡女士之间还有一个区别:骂了女儿之后,我并没有走出家门、找来成百上千的习题、跟她一起用功到深夜,不惜一切代价去帮她争取那个“A”。我把那份责任推给了一位辅导老师,而我之所以能够这么做,是因为我的孩子和蔡女士的孩子一样,都居住在同一个生活优越的世界里。
说实在的,我对蔡女士心存感激,甚至还抱有一点儿敬畏。当了母亲之后,我把太多的力气用在了内疚和后悔上。毫无疑问,她的文章给我那根伤痕累累的西方脊梁注入了些许中国式的硬气。所以呢,那一次,虽然我最终向女儿道了歉,承认自己应该当场表扬她上个学期的表现、表扬她在那么些繁难的功课当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承认自己不该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功课表现得过份失望,可是,我并没有因此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依然要求她花更多的时间去改进那两门“表现不佳的”功课。
在自己的新书当中,蔡女士讲述了一个关于高压政策的故事。通过这种政策,她让自己的一个女儿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我想讲的故事跟她的不一样。我女儿萝茜(Rosie)有诵读困难的毛病,还好是不太严重。医生诊断出她有这个毛病的时候,她正在上二年级,成绩远远地落在了同班同学的后面。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我强迫她在浴缸里用泡沫塑料字母拼单词,强迫她做习题、背音标、进行各种诵读练习。我的威逼手段只产生了一个效果,那就是让她非常痛苦。结果呢,她一反天性,连学校都不爱去了。那时候的她几乎一天到晚闹肚子疼,几乎每一天都会掉眼泪。到后来,我们听说了一个特殊的精读培训班,那个班要求学生每天在一间小屋里待上四个小时,在一位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字母和单词的发音。这种班听着挺烦人的,萝茜却坚持要去,因为她喜欢书籍和故事,想要掌握阅读的技能。
每天我们去接她的时候,她的脸都红红的,还挂着泪珠,眼睛也显得空洞无神。每天我们都问她要不要退出,甚至还央求她退出。看到她身心两方面的绝望和煎熬,她爸爸和我都觉得心如刀绞。在我们看来,她还那么小,根本承受不了这些东西。可是,每一次她都拒绝了我们的提议。每天早上,她都会咬着牙从床上爬起来,带上课本、早点和其他一些能帮她挺过难关的法宝,然后就拖着沉重的步子去上课。她小小的肩膀都让沉重的书包给压弯了,我真是恨不得替她分担一点儿。如果感到惊慌,比如说站在高高的体操器材上或是即将在班上做时事报告的时候,萝茜就会轻声念诵一句咒语。她会悄悄地对自己说:“战胜你的恐惧。”我不知道她这句咒语是从哪儿学来的,兴许是某一部我不该让她看的电视剧里的台词吧。
艰辛严酷的一个月接近尾声的时候,萝茜学会了阅读。这不是因为我们强迫她进行翻来覆去的练习,也不是因为我们拖着又哭又叫的她往前走、不给她饭吃,或者是不让她用洗手间,而是因为她自己强迫了自己。她独自攀上了那座高山,动力不是来自让父母丢脸的恐惧或者羞耻,而是来自她对阅读的那份热爱。她没有靠我们帮忙,自己一个人完成了这件事情。毫不夸张地说,她的行动让我们又是震惊又是自豪,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情,她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坚定顽强的人,一个战胜了自己的诵读困难、有理由感到无比自豪的人──就像她自己爱说的那样,“跟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那些人一样。”所以呢,在学校举办的“爱心周”活动当中,她自告奋勇地给班上的同学和其他一些学生做了个报告,讲的就是自己跟诵读困难做斗争的经历。
我有一种感觉,要是有哪个女儿碰上了跟萝茜差不多的学习障碍的话,蔡女士一定会发挥自己那种令人赞叹的执着本领,为自己的孩子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之道。她多半会和萝茜一样坚定顽强,但却会选择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咆哮如虎的教育方式可以让一些孩子变成在卡内基大厅(Carnegie Hall)首演的钢琴师,同时也会让另一些孩子彻底崩溃。溺爱可以成为一些孩子堕落的借口,但也会给另一些孩子带来成功的机会。蔡美儿和我都明白,为人之母,我们的责任就是根据不同幼崽的实际情况、变成一位适合他们需要的虎妈妈。
AYELET WALDMAN
本文作者瓦尔德曼女士(Waldman)的作品有《坏妈妈》(Bad Mother)以及小说《红钩路》(Red Hook Road)。.
三峡移民 2011-1-19 17:51
[quote]原帖由 [i]混凝土[/i] 于 2011-1-19 15:0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14975&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照着这个逻辑,哲学家艺术家们都是家境无忧喽? 也难怪老邓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得到广泛支持。 [/quote]
[:sz12:] 您和我说的2回事儿,我说的是礼节,也就是礼仪教养俗话说的人的各种行为素质和对精神娱乐的追求兴趣等的泛称,您说的是具体的艺术和哲学工作,权且称之为工作吧,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代名词。
深入的思考人生和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人的个性有关,也和天赋有关。当然吃饱了肯定更利于在这2个项目上有所建树,要是天天操心生计,哪有闲工夫做这2种工作呢。可凡事都有例外,所以您说的那些艺术家哲学家,青史留名,以至于你我都如雷贯耳的,毕竟是少数。本身天才的几率就小,成为天才的过程可遇不可求。这个特例不是通用规律。
邓爷爷的思路和咱们讨论的事儿更加无关,他是结合当时国情,没法子一口吃一个胖子,所以提倡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三峡移民 2011-1-19 17:58
我只是觉得我们教养孩子,没必要比照着一小部分天才和精英人士的成功之路去教育去培训。孩子基本的生活习惯道德素质情商都具备了,其他技能顺其自然就好。天才之路不可复制,每个人成就一番事业都有他的机缘,万事俱备,有时候就是差一点运道,也没法子咯。
咱退一步说,不成功也无妨,不要比照着天才去培养,可最后成不了天才,也失去了体味平凡的幸福的能力。.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19 17:59
回复 51#meia 的帖子
>15岁到24岁之间的亚裔美国女孩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自杀率。
上海去年也有不少学生自杀。没有调研过,不知道这个自杀率算高的还是低的。
>因为孩子的成功固然有可能是来自那种吼叫加咒骂的“中国式”育儿技术,
>同样也可能是来自孩子天生的音乐禀赋。
这是很多“育儿有成”的父母常犯的错误,不光在音乐方面如此。
他们也许永远都无法理解自己曾经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meia 2011-1-19 18:09
回复 54#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对啊,因为只看成功的一面,没有人去研究伤害的一面。老外一般不敢冒这个险。.
混凝土 2011-1-19 18:12
回复 53#三峡移民 的帖子
我同意这段所述,我们没有义务培养精英,但我们有义务为社会输出人格健全,有担当,有能力的年轻人。.
慢吞吞 2011-1-19 18:17
回复 29#三峡移民 的帖子
我想各位都只是在比照自己,全体或2/3的中国人咋想咋做的,还是交给能代表那部分中国人的专业人士干吧。.
慢吞吞 2011-1-19 18:19
回复 53#三峡移民 的帖子
你这个说的是怎么做的问题,或者说,是失败了以后怎么做的问题。马丁路德的话,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子玖妈妈 2011-1-19 20:15
回复 51#meia 的帖子
向蔡女士本人发起轰炸式的强烈声讨
这个女人确实要被声讨。自己爱干嘛干嘛,还要打着中国家教的旗号。令人愤慨!.
SybilMom 2011-1-19 21:09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19 20:15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15779&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向蔡女士本人发起轰炸式的强烈声讨
[size=3][size=2][size=3]这个女人确实要被声讨。自己爱干嘛干嘛,还要打着中国家教的旗号。令人愤慨! [/quote]
顶楼上!
1)我们中国人还要明白,华人基本没有教育优势.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是这样.所以,蔡女士才要出位![tt43]
2)华人家长要明白,教育是非常个性化的,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本身是不一样的.切不可盲目照搬.
3)华人家长要团结[/size][/size][/size]啊!这个才是值得大家去研究的.很羡慕韩国人抱团!!!.
不二周助 2011-1-20 00:03
这个妈妈太强势,难道她的外国老公对孩子的教育一言不发?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0 10:26
回复 61#不二周助 的帖子
没看照片吗?她老公在家里没地位的。.
ljj 2011-1-20 11:03
400个耳光打出来的朗朗正在中美国宴上演奏纳,榜样的力量。.
子玖妈妈 2011-1-20 14:26
回复 62#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好奇,她老公是干嘛的?是赚钱少吗?.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0 14:34
回复 64#子玖妈妈 的帖子
不知道.
慢吞吞 2011-1-20 14:40
回复 59#子玖妈妈 的帖子
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主,概念炒作阿. 应该来中国股市充分发挥..
福赛妈妈 2011-1-20 22:21
平衡最重要
香港的教育就比较成功,既有中式严谨,又有美式的宽容.
主所喜悦的宝贝 2011-1-21 09:25
[quote]原帖由 [i]merry77[/i] 于 2011-1-17 15:32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08886&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620396
果然是个强势妈妈[em16] [/quote]
请问一下,这三个美女中,哪一个是妈妈?[:sz22:].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1 09:35
回复 68#撒风子 的帖子
[em17]
告诉你吧,图片中最右边那个人就是.
主所喜悦的宝贝 2011-1-21 09:41
回复 69#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最右边那个人……是个MAN
[img]http://ww123.net/baby/attachments/month_1101/20110117_4e6992b905a8fc3e3e43hTOLEY6si0kq.jpg[/img].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1 09:44
回复 70#撒风子 的帖子
呃,我说的是照片中人物的右边啦.
主所喜悦的宝贝 2011-1-21 09:54
[quote]原帖由 [i]火车是运茶的[/i] 于 2011-1-21 09:44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19706&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呃,我说的是照片中人物的右边啦 [/quote]
你一定是站在电脑后面打字呢:victory:.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1 10:09
回复 72#撒风子 的帖子
我开玩笑的。
虎妈,当然得高高在上咯。坐在沙发背上的才是。.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1 10:10
回复 72#撒风子 的帖子
BTW,为了保护视力,我是站在镜子前面打字的,看到的屏幕是经过镜面反射的,所以左右颠倒。
这样屏幕发出来的有害射线就会穿过镜子,而不会反射给我。高明哇[em16].
慢吞吞 2011-1-21 12:46
纽约时报:蔡美儿是个“懦妇”
作者:戴维·布鲁克斯
发表:2011年1月17日
译者:iDo98
上周初,一大批受过教育的美国人断定,对美国社会而言,蔡美儿(Amy Chua)是个危险人物。你或许知道,蔡美儿是耶鲁大学教授,她发表评论,批评美国家庭教育软弱有余而溺爱过度。
蔡美儿不许她自己的两个女儿出去约会或在外过夜,不许她们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参与手工之类的垃圾活动。有一次,她女儿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拿了第二名,排在一位韩国孩子后面,蔡美儿于是就逼迫女儿每晚做2,000道数学题,直到她重新拿回第一为止。还有一次,两个女儿送给她的生日贺卡质量欠佳,蔡美儿拒绝接受,要求女儿重做新卡。再有一次,她威胁女儿,如果不能完美演奏好一段音乐的话,她就要烧毁女儿的所有毛绒玩具。
结果,蔡美儿的两个女儿门门功课都得A,而且在一系列音乐比赛中获胜。
在她的《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书中,蔡美儿猛烈抨击了美国人的家庭教育方式,虽然她也自嘲自己极端的“华人”式教育方式。她说,美国家长缺乏威信力,造成孩子未能被迫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大量充满激烈谴责言辞的电子邮件在一周前就开始如洪水般涌入我的电子收件箱。蔡美儿触到了美国民众对国家衰落深感忧虑的软肋,她是一位全力以赴教育子女的华人家长(顺便提一下,还有10亿个华人家长),而她的孩子将彻底战胜我们的孩子。此外(蔡美儿对此不会赞同),她并不是全然反对美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她是主流精英式家庭教育方式的合理延伸。她所做的一切正是美国中上阶层父母所奉行的高压式教育方式,而她只是其中的中坚分子。
她的批评者重复着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系列论据:她的孩子不可能快乐,或者不可能真正拥有创造力。她们长大后会拥有技能,而且顺从,但会缺乏无畏精神而无法获得非凡成就。她正在摧毁她们对音乐的热爱。15岁至24岁的亚裔美国女性自杀率如此高,其中必有原因。
我对蔡美儿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她在溺爱她的孩子。她在保护她们,不让她们参与那些在智力方面需要最高技能的活动,因为她不理解什么难以认知,什么不难认知。
连续练习一段音乐四个小时需要集中注意力,但对于14岁的女孩来说,这远不及在外过夜对其认识能力的要求那么高。应对地位竞争、协调群体行为、理解社会规范、把握自我与群体之间的区别——凡此种种社会考验对认知能力的要求远远超过了耶鲁大学任何一节高强度的辅导课或教学课。
然而,精通这些艰巨技能是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要素。大多数人以群体形式参与工作。我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群体解决问题比个人效率更高(游泳选手往往在接力赛中因受到激励而发挥出他们最好的个人水平,而不是在个人项目上)。此外,群体的表现与该群体成员的平均智商——或者甚至与该群体中最聪明的成员智商都没有密切的关联。
麻省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群体成员擅于读懂彼此情绪——当他们轮流发言时,当每位成员的表述得到流畅的交换,当他们发觉彼此的癖性和优点——那么该群体就具有高度的集体智慧。
加入到一个完善团队中去真的很难。这需要你能够信任亲属之外的人、领会别人的语调和情绪、理解群体中每一成员的心理特征是否能融合。
这套技能学校是不教的,而是通过各种艰苦经历的磨练得来的。这些正是蔡美儿要求她的孩子们回家赶紧做功课而不让参与的艰苦经历。
如果蔡美儿能把课堂看作是孩童时期所面临的一系列真正艰辛考验的认知休息,那么她可以做得更好。孩子们从哪里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从哪里学会构造和运用隐喻?从哪里学会像猎人观察地形那样察言观色?从哪儿学会如何发现自身的缺点?从哪里学会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并预料到别人的反应?
这些及其他无数技能只有在平日非正规的成长过程中获得,倘若孩子的时间完全被正规学习所垄断的话,那么他们就无法获得这些技能。
因此,我并不反对蔡美儿对她两个女儿的谆谆督促,而且我也很喜欢她那本勇敢无畏、发人深省的书,其实这部书比她批评者所臆造的更为温和。我只是希望她不是那么心软和纵容。我希望她认识到,在某些重要方面,学校餐厅比图书馆对智力需要更高的技能要求。而且,我希望她的两个女儿长大后自己著书,或许学会必要技能,[b]以便能更好地预见到她们的书会得到如何的评价。[/b].
慢吞吞 2011-1-21 12:48
大报记者讲话损欧~[:sz20:].
爱看书的妈妈 2011-1-21 14:11
“孩子们从哪里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从哪里学会构造和运用隐喻?从哪里学会像猎人观察地形那样察言观色?从哪儿学会如何发现自身的缺点?从哪里学会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并预料到别人的反应?
这些及其他无数技能只有在平日非正规的成长过程中获得,倘若孩子的时间完全被正规学习所垄断的话,那么他们就无法获得这些技能。”
觉得这个作者讲得很有道理,在我周围总有些学历和职称很高的人,平时说话办事也挺正常的,个人素质也还行。但相处时间一长,你会觉得他与环境格格不入,甚至成为部门的笑柄。我常常思索这是怎么回事,现在看来正是这些技能的缺少,让他们总无法融入团队。.
主所喜悦的宝贝 2011-1-21 17:01
[quote]原帖由 [i]火车是运茶的[/i] 于 2011-1-21 10:10 发表 [url=http://www.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19785&ptid=4779059][img]http://www.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BTW,为了保护视力,我是站在镜子前面打字的,看到的屏幕是经过镜面反射的,所以左右颠倒。
这样屏幕发出来的有害射线就会穿过镜子,而不会反射给我。高明哇[em16] [/quote]
我找了一面镜子试了试,图片反着还能看,字反着累S了,这样能保护视力吗?[em17].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1 17:04
回复 78#撒风子 的帖子
你真去试呀?[em17]
乱开玩笑,是我不好。给你赔罪了。.
主所喜悦的宝贝 2011-1-21 17:33
回复 79#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呀,别吓我,我只是试试好不好玩而已[em16]
不管怎么说虎妈实在是个厉害女人
不过,偶更喜欢看韩国那位前耶鲁大学教授妈妈写的育儿经验:[url]http://read.dangdang.com/book_5877[/url].
慢吞吞 2011-1-22 18:10
回复 77#爱看书的妈妈 的帖子
刚看到说印度顶级的ITT大学毕业的人,很多在为人处事上都比较幼稚。这么说这个问题不是国情。怀疑可能这样,很多达到高学历这个成就的人,为此牺牲得太多了。本来这些光环应该只属于牛顿霍金们的。.
爱看书的妈妈 2011-1-23 10:09
回复81#慢吞吞
我有位女同事,人极聪明,许多事一讲就懂,一听就会做,任何考试不在话下。可与周围的人总处不好,因为她的口头禅是“你真笨!”是的,和她的超音速反应相比,别人即使是汽车的速度,也还是笨的。
直到她自己有了孩子,她发现孩子也“笨”得可以,总算开始反思自己:原来不是别人笨,而是自己太聪明了。现在比过去好些了,至少不再随便叫人“笨”了。但本性难移,那份聪明还是让她在人群中显得另类。.
meia 2011-1-24 06:34
虎妈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的荣耀还是悲埃?
作者:柏蔚林
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最近在其2011年新书《虎妈战歌》中称,以强迫压力为特点的中国传统子女教育方法,远优于西方式的教育方法,为了使子女顺从家长的意愿,通过长时间训练使学业达到完美的状态,可以不惜使用精神威吓、停止饮食、语言羞辱等方式。这一说法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的争论,各大媒体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纷纷予以专题报道,参与讨论的读者人数众多,讨论的话题也已经不仅仅包括对子女教育的方法,甚至已经被拉扯到了中美国家间竞争的话题上。
身为华人后裔的蔡美儿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由于出生在中国的农历虎年,因而在书中自称是“虎妈”(the Tiger Mother)。她十分强调自己的华人移民后裔身份,在其书中也以对比中西方传统子女教育方法的高下为主线。在1月8日,华尔街日报独家刊出了蔡美儿新书的一个章节“为什么华人母亲是高人一筹的”,文中详细介绍了她所认同的华人培养所谓“成功的孩子”,也就是“数学精英和音乐天才”的方法,一时间吸引了美国社会公众极大的关注,成为最近一段时间里公众关心的焦点话题之一。
根据媒体报道,在这本书中,蔡美儿以这种如何培养子女成为“数学精英和音乐天才”的思路为主线,总结了她教育自己两个女儿的一些基本做法,大致如下:不得在外过夜;不得邀请玩伴来家;不得参加学校的演出;不得抱怨没有被家长允许参加学校的活动;不得看电视或者玩计算机游戏;不得自作主张选择课外活动;单科成绩不得低于A;除了体育和戏剧课之外,每门学科必须成为全班第一名; 只被允许学习演奏钢琴和小提琴。在这种强制教育模式的长期培养下,蔡美儿很为自己的两个女儿骄傲:小女儿是极具天赋的小提琴家,大女儿已经成功地在卡耐基音乐厅表演钢琴。
在蔡美儿看来,成功的秘诀就是一再反复地练习,这样才能做到技能精通,然后人才会有自信心。但是人都会本能地偷懒,因而只有在父母监督下的严格教育,才可能培养出优秀下一代。所以她在书中说,西方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每天练习小提琴半个小时就结束了,但作为华人母亲,她的孩子每天至少也要练习3个小时才行。至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会有快乐的感觉,她认为并不重要。按照她的观点,快乐的感觉来源于高超的技艺,而不是自由和放纵,而要达到技艺炉火纯青的境界,家长就必须严厉,孩子就必须能够“吃苦”。而“Eat Bitterness”正是现代西方教育方式所缺乏的,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优于西方模式的地方。她甚至认为迪斯尼电影中,常见的一群孩子奔向大海而去的场面很没有意义,远没有参加比赛得奖的画面对孩子更有引导价值。
然而可能会出乎很多中国读者的意料之外,蔡美儿看起来很成功的教育方式,在美国社会中遭遇到了一片嘘声。根据公共媒体的报道,美国大众普遍无法接受她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法。她曾经威胁自己的女儿,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一些指定乐谱的练习,所有的玩具就会被捐赠给慈善组织。任何时候,如果女儿表现不佳,她会毫不犹豫地使用诸如“你是垃圾”一类的语言,来教训孩子。如果看见孩子贪恋食物,她也会毫不客气地训斥她们,“你已经够肥的了”。而最令美国人无法接受的例子之一,就是蔡美儿曾经有一次在生日聚餐中,直接拒绝了女儿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因为在她看来,那是一件不够“完美”的手工制作。这一切在很多美国人看来,并不是教育方式的高下问题,根本上就是“虐待儿童”。蔡美儿声称,她已经收到了很多的信件,对她的教育方式表示了严厉的谴责,甚至还有人对她发出了生命的威胁。有知名媒体干脆就直呼其为“疯子”。
对于蔡美儿这种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以及美国社会大众的强烈负面反应,是不难理解的。蔡美儿与其夫同为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其姐妹中有一人是斯坦福大学教授,而最早移民美国的父亲更早就曾经是加大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从小在社会精英家庭中成长,她自然会养成一种社会精英的心态,对于自己的子女当然也会按照自己的精英路线来培养,不会允许她们自行其是。严格家教的华人传统教育方式,则来自于她的父亲,一位从来不允许女儿做第二名的严厉学者。而在其他持反对怀疑态度的美国人一方,由于自由主义的传统,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同时也认为个人自由才是创造力的来源,自然就不会认同这种父母包办的人才培养方式,更不要说采取威吓、强迫的手段了。
这种教育方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卓有成效。正如蔡美儿在接受《TIME》采访时说,她的孩子们在接受了这种教育之后,相比于其他同龄人,具有各种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成就,将会比较容易在社会上获得一个好的位置(good spot)。毫无疑问,这也是很多赞同这种严管加灌输教育方式家长的共同想法。然而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就会明白,她这种所谓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家庭精英后代的同时,也正好回答了两个重要的问题:其一,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的华裔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如果按照人口比例计算,可谓是人才辈出了,但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始终处于种族边缘地带,尤其在政治上一直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族群, 缺少足够的发言权?
其实答案就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里,虎妈的子女教育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亚洲移民在美国的一个常见特点,就是一种本能的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因而通过学习并精通一门技术,来在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始终是亚洲移民中一种主流的思维。即便作为出生在美国的二代移民,她仍然有着很强的外来者本能,这一点在书中表现得很明显。即便就是蔡家这样的社会精英家庭,仍然能看得到这种意识的痕迹。对于第一代移民,受自身条件所限,走这样的路,是无可厚非的。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还走在这样的路上,就只能说明种群的文化出了问题。从家庭角度看,父母完全无法预料子女的天赋和兴趣的变化,拔苗助长,前景未必如其所愿。也就是所谓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反映出的,恰恰是华人社会里一种重视个人前途、却漠视社会的文化传统。在蔡家的成功秘籍里,没有任何的社会参与意识,只有自身发展,这与美国主流社会鼓励年轻人社会参与的文化,完全背道相左。这也就是华裔精英在美国都是星星点灯,而不能成大气候的根本原因所在。
近些年来,由于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技术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在美国的学校中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课业表现优异的亚裔学生占据了各种领奖台,很多竞争激烈的知名高校,甚至不得不对录取人口种族按比例进行限制,来避免出现亚裔学生太多,而破坏了各个种族教育权利均等的法律原则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蔡美儿的这些观点和做法引起了很多其他种族家长对自己子女教育方式的忧虑,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是好,很多人都纷纷求教于教育专家。甚至有不少知识分子都悲观地认为,整个西方教育方式已经无法与东方模式竞争,他们的下一代也将无法与中国人和印度人竞争。但持不同观点的人士,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每年培养出来的理工科学生和现有的工程师,数量上远远超过美国,但几十年下来,始终只能在技术上跟着美国跑,创新能力完全不能和人才储备成比例,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在美国最早出现的?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在1978年风光一时的科大少年班。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天才少年们,基本都已经从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完全消失了,据说多数在国外定居了。剩下少数还可以被看到的,不是个别做了企业高管的,就是精神出了问题的。换句话说,不论他们个人的出路如何,似乎没有一个人,走上了当年邓小平、杨振宁给他们设计的“向科学进军”之路,进而成为当代中国科学界的领军人物。在最近国际上组织的PISA考试中,上海学生大获全胜,赢得最高奖项,再次引起国际间关于国家竞争力的争论。但是连北京的教育专家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实际上没有什么可高兴的,考试并不能说明问题,中国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上,还无法与欧美学生相比。
百年前一位德国社会学家在对比了中国与英国的国情之后,曾经说过大意是这样的一段话,中国之所以不能像英国一样,成为最先进的国家,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人的家庭结构,始终是一种从上到下的压制模式,长辈处于家庭权威的最高层,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基本没有自我的空间,只能无条件顺从长辈的意志,进而整个国家也是处于同样的管理结构之中,结果民族整体缺乏创新与活力,最终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从蔡美儿的教育模式和国内的现实可以看出,这样的传统直到今天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主导着当今的华人社会,无论海内还是海外。
毋庸讳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沿袭这样一种传统,在一方面,父母辈出于良好的用心,却塑造出了一群缺乏自我的年轻人。在另一方面,虽然可以看到很多训练有素的青年才俊,社会却丧失了整体的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自相矛盾的现象?归根结底一点,虽然中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人都是自利的,因而在作出决策时,都是以自己或者亲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但是分别在美国的自由主义文化传统与中国的束缚压制型文化传统下,所产生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变革,几乎都是从美国首先兴起,然后才推广向全世界。看一看虎妈的教育方式,就不能不承认,传统作为一种人群社会的标志现象,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积极变革,也会在某一时刻丧失活力而终于成为昨日黄花,虽然它也曾经看起来很美很辉煌。
原文链接:[url]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8ee342fbd00a287f[/url].
meia 2011-1-24 06:35
虎妈虎女!
这个家庭的妈,出了一本相当自鸣得意的书《 虎妈战歌》,也达到一鸣惊人的目的,在美国得到广泛的报道。遗憾的是,羡慕的不多,不只黑白人等以weirdo (怪物)视之,华人中能上博客、登讲台、面向摄像头,有机会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的,好像也不怎么把她们当做华人的骄傲,民族复兴的旗帜。
这位蔡美儿,长得不难看,不太辜负了蔡爷爷为她起名时候的雄心与骄傲。她的两个女儿也算是小美人。但是把这本《虎妈战歌》摆在一起,就让人觉得浑身不自在。
这位蔡美儿基因不错,蔡爷爷就是伯克利的教授,有个姐妹是斯坦福教授,自己夫妇是耶鲁大学教授,自己是虎妈,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训练出一对虎女,各再找一个凶狠无比的狼,三代基因突击下来,第四代还得了?天下还不就是我蔡家的吗?
在照片中,这位在美国长大,耶鲁教书,住在漂亮的康州纽海芬高级住宅的蔡美儿,十足一个现代人摸样。而脑子里装的是一团中国五千年农业社会演化出来的单元直线思维脑浆。五千年邪恶帝制用来控制全国老百姓的就是科举考试的单元直线思维,然后用这些科举机械人控制根本没有念过书的农民。农民的单元直线思维就是饭碗的大小了。
单元直线思维是在思考人生价值的时候,只考虑一个变数,只有一个单调的高低,状元大于探花,两碗饭多于一碗饭。别说不懂微观经济学奠基人马歇尔的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连农业文化的奠基者孔老夫子都一再提醒的『过犹不及』也没有读通,甚至农村阿婆的教训『吃多了,哽着了』也没听过。
这位虎妈,已经有两个这么聪明漂亮的虎女,住在纽海芬高级住宅区,要找个金龟婿还不容易?基因配基因,钞票加钞票,下面一代岂不出龙孙?
蔡美儿的问题是,没考虑到 curse of rich and famous (富贵的诅咒)。单元直线的富贵到了某一个程度,就与周遭环境失去均衡,灾难就接踵而来。一个简单的例子,蔡美儿夫妇都已经是耶鲁教授,又出一本书昭告天下自己的穷凶恶极,哪个有点智慧的男孩子会跟自己过不去,沾上这种『超级家庭』?弄个成绩、学位(不见得是学问,从蔡美儿书上的口吻看,她是跑文凭百米,根本不是学术马拉松)举世无双的老婆与岳父母,自己还要不要活了?我自己是大学教授,也一辈子教相当不错的学校与学生,我就不敢想象这样的丈母娘能如此折腾自己的女儿,会如何折腾自己的女婿?
蔡美儿夫妇已经是耶鲁大学教授,还把自己的孩子往才艺金刚的方向打造,孩子还要往哪里爬?一个小小的跌跤,在如此光辉的父母面前就是不可思议的挫折。而在这么光辉的父母面前,这么高的标准,怎么可能没有挫折?
我看了这本书,没有一丝羡慕,心中充满了怜悯,只有中华五千年帝制科举遗毒,才可能打造出这一本奇书。
李志文 新奥良 2010.1.20. 深夜.
混凝土 2011-1-24 22:08
转自BBC中文网
愛琳
BBC中文網美國特約記者
中美兩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南轅北轍。
華裔女性蔡美兒(Amy Chua)上周在《華爾街日報》以「為什麼中國媽媽更優秀」 為標題,列舉中式育子法的優勢和成就。文章挑釁的標題和她對待自己女兒近乎殘忍的教育法招來美國媒體和父母們排山倒海的討伐和爭議。
蔡美兒管教子女「牛」倒美國
看到這個標題,我的第一反應是:很具有嘲諷意味嘛,誰又在攻擊中國父母的棍棒家法了?誰又拿出什麼新的心理學論點拿中國家長開刀了?誰家可憐的亞洲孩子又死於望子成龍的壓力下了?
可文章根本不在諷刺挖苦。作者是耶魯大學法律系教授蔡美兒,美國土生土長的第二代華裔。她自稱「虎母」,不過我想「悍母」可能更加貼切吧?文章開頭就給了美國父母當頭一棒:為什麼中國母親更牛?想知道亞洲父母怎麼教育出神童天才的麼?我知道,我做過!聽著,我家孩子:
不許參加朋友夜宿聚會,不許同學間串門(記者注:這類聚會是西方習俗之一)
不許在學校參加戲劇活動,並不許因此有怨言
不許看電視,不許玩電腦遊戲
不許自己挑選課外活動
不許任何考試分數低於「優」
不許在任何科目上排名低於第一。體育和戲劇除外。
必須彈奏鋼琴或小提琴,並不許彈奏除鋼琴和小提琴以外的任何樂器
這堆規矩,在中國人,恐怕不值得大驚小怪。畢竟,我們成長於這樣的管教環境。也有「不打不成器」,「響鼓必須重槌敲」「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格言。然而對崇仰「愛子至上」「鼓勵」「引導」「為孩子奉獻一切不求回報」的美國父母來說,這樣的家規簡直就是牢籠啊,這孩子還能幸福嗎?還有自由嗎?還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嗎?
再往下看文章,美國人簡直氣得要拍桌子了:不肯練琴?蔡美兒曾在寒冬把3歲的女兒關在門外;孩子送她自製的卡片,她嫌不好,讓她們重做;為了激勵/批評女兒,她經常羞辱她們,甚至罵她們是「垃圾」「懶東西」;她用燒掉孩子的玩具來要挾她們;為了逼7歲的小女兒彈會一首曲子,她擼著袖子,罵啞了嗓子,不許孩子喝水,不許去廁所,還威脅把她的玩具小屋拆了捐出去。
蔡美兒對自己的中式育女成果甚為自豪,隨文附帶的兩張照片中,蔡美兒都是自信地兩臂相抱,身邊兩個乖乖女一個彈著鋼琴,一個拉小提琴,皆面帶幸福微笑:似乎以實例向西方父母展示著東方更牛教育的成功。
媒體討伐鋪天蓋地,家長之間議論不休
這篇文章猶如布什03年向伊拉克發動的「驚嚇戰」一樣向美國社會投下重磅炸彈。華爾街郵報上有近7000條評論,(蔡美兒稱現在每天要收到多達600條電子郵件),各媒體,報刊,網站,論壇,微博,無不圍繞著東西方教育子女的落差大做文章。其中雖有「啊,果然是這樣!」;「噢,原來是這樣」;「哈,這倒可以借鑒」的聲音,但討伐的鼓聲還是佔了上風。
《時代周刊》:中國本土的母親已不用蔡美兒的那套法子了,她們現在借鑒的是美式親子法。
《全國公益廣播》的書評:蔡美兒可能確實腦子有病…
美聯社:「虎母回憶錄遭遇虎嘯」
《紐約時報》社論:「蔡美兒是個窩囊廢」:「她不讓孩子參加更加需要思維能力的活動,因為她這竅不通。」「難怪15至24歲的美籍亞裔女性有這麼高的自殺率」
我女兒一同學的爸說:我讓孩子媽當著孩子們的面念了這篇文章,讓他們聽聽有好處。
美國媽媽Chista說:我大女兒常問我,怎麼班上亞裔同學的父母對孩子有那麼大的期望值?我雖然跟她講,管教孩子,各家有各家的方法,但我對這些孩子的可憐,我女兒一定能看出來。現在,起碼有這麼篇文章出來做個解釋了。
女兒同學Griffen的媽媽說:我能同意其中幾點,比如死記硬背確實來得快,還有美國人處處怕觸犯孩子的自尊心。不過,我每天難得找到10分鐘坐下來陪孩子做功課,而這個中國媽媽一天要花三個小時監督孩子練琴,她還是教授,真奇怪她哪有這麼多時間來煎熬自家的女兒。
自我炒作之嫌
讀了蔡美兒的文章,我感到,她對自己一些近乎虐待孩子的做法過分津津樂道,似乎醉翁之意不在育兒教育,而在炒作自己。幾天之後,我得到了答案。
蔡美兒在《華裔「虎媽媽」答讀者問》中辯解說,華爾街郵報摘取了她新寫的回憶錄《虎母的戰曲》中的一小段。她說:「我的書是一個母親的成長故事,開頭的那個人,也就是《華爾街日報》節選部分中的那個人,和這本書結尾的那個人不完全一樣。簡言之,我得到了應有的報應;書中相當部分講的是我決定放棄(但並不是完全放棄)那種嚴格的移民教育模式。」
原來蔡美兒自曝的中式教子法只是個幌子啊?教育子女她並非擅長,自我宣傳才是她的強項。上周的文章是個煙幕彈,一登場先炸開四方:本來默默無聞的大學教授,現在谷歌上能搜出幾百多萬條目。最重要的是:她的新書《虎母的戰曲》搭上了這艘火箭,一上市就在亞馬遜網上書店排上了第6號。數百萬美元的稿費已成囊中之物。美國各處還在育兒的問題上糾纏不休呢,蔡美兒卻已經虛幌一招,踏上售書的巡迴宣傳旅程了。
亞裔父母被打上烙印
可悲的是,亞洲父母本來就在西方有強制管教孩子的「惡名」,比如,在YouTube上總能看到鋼琴神童,大多數也總是亞洲孩子,留言中也總少不了這兩種:「她/他是亞洲人,有什麼好說的?」,「可憐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
蔡美兒的自爆書捧紅了自己,卻徹底地給亞裔父母打上了歧見的烙印。我的亞洲朋友說,現在到學校接孩子,感覺很不自在,孩子成績好,不僅不覺得「牛」,反而怕有「母老虎」的惡名。
與此同時,《紐約時報》在標題「虎母的撤退」中說,此書給其他在悍母管教下長大的華裔子女帶來了痛楚。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力圖逃離(悍母),而出生在美國的蔡美兒,居然還搞這一套,太可怕了。
忘了說,網上現在有了一個新動詞:
「你蔡美兒嘛?」「對,我蔡美兒我家孩子。」「真的?好多數據顯示蔡美兒孩子有害呢!」「哎呀,我已經蔡美兒了孩子,怎麼辦?」「那趕緊攢錢,好將來抵消蔡美兒!」.
一一得一 2011-1-24 23:46
蔡美儿不许她自己的两个女儿出去约会或在外过夜,不许她们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参与手工之类的垃圾活动。有一次,她女儿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拿了第二名,排在一位韩国孩子后面,蔡美儿于是就逼迫女儿每晚做2,000道数学题,直到她重新拿回第一为止。
每晚做2,000道数学题怎么可能呢?1分钟做1道,就要2000分钟,30多小时啊...总不会是口算这样的题目吧,那即使做1万道也拿不到竞赛第一名..
慢吞吞 2011-1-25 10:35
回复 82#爱看书的妈妈 的帖子
聪明人跟高文凭还不能划等号, 像霍金那副样子了都, 大家还很接受,换个笨蛋就杯具了..
meia 2011-1-25 18:10
《时代周刊》封面文章:为严教正名[url]http://www.sina.com.cn[/url] 2011年01月24日 23:38 新浪财经
最新的177卷第4期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标题为“为严教正名”。文章认为,对子女的传统严教在现代社会中仍有意义,关键是如何因人而异地施严教,而不是施虐教。
自称是严母(tiger mother)的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女教授蔡美儿(Amy Chua),在教养子女上沿袭了中国传统的严教思路。她曾导演了令人侧目的一幕:强迫7岁的小女儿Lulu从晚饭后到睡觉前要连续练习弹奏一首钢琴曲数小时。Lulu在此期间不喝水,甚至也不去洗手间方便,直到能较熟练地弹奏此曲。
蔡美儿还会像一些严厉的中国父亲那样,当女儿有失礼举止时会称呼其为“废物”(garbage)。小Lulu为庆祝母亲生日制作了贺卡,但蔡美儿不领情,并把它退给女儿,称原指望能收到Lulu用心绘出祝贺她生日的画作。她自认为理应获得比贺卡更有价值的贺礼。
让蔡美儿感到骄傲,但难以被人接受的,记录着自己以中国传统方式教养子女的大作《严母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在正式出售前,其教养方式就成为了街头巷尾的抨击话题。《华尔街日报》因摘录了该书出版前的一段内容而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反感,其在线版本被阅读过100多万次,至今已招来7000多条评论。当蔡美儿1月11日出现在晨间新闻和脱口秀节目《今日(Today)》上时,通常快乐的主持人Meredith Vieira在读到网友的“这位母亲是魔鬼”,“她教养子女的方式令人愤怒”,“母爱和宽容究竟在何处”一类的评论时,脸上也禁不住流露出轻蔑神情。
蔡美儿在节目中告诉主持人称,她了解许多亚裔父母私下对西方人父母教养子女的一些做法感到震惊和恐慌,其中包括允许子女每日在电脑和Facebook上游荡数小时。他们对自己的将来,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未来世界竞不做准备。
蔡美儿以坦率的母亲的冷酷,用专横压制方式教养子女的确令人感到不快,甚至让人震惊。她的书简直如同1982年获得第二届金酸莓奖(The Annual RAZZIE Awards)的最差影片《亲爱的妈咪(Mommie Deare)》一样,是一本回顾往事的传记。
但是,在人们对这位母亲的激烈反应背后还有另一层寓意。蔡美儿虽在美国出生和成长,她所谓的对中国传统教养方式的创新确实触到了美国的痛处。美国人总担心会在竞争中败给中国和其他实力不断上升的国家,担心下一代为在全球性竞争中生存应做的准备。
蔡美儿绝不认同女儿获得A以下成绩,她坚持女儿应在包括周末和假期在内的时间,每日要学习数小时数学、拼字游戏和练习钢琴和小提琴,不允许她们闲逛、在外过夜、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电游,甚至在校玩耍的故事,不仅让许多该书的读者愤怒,而且也让他们为自己的教养方式辩解。该书明显在暗示,严母教养的后代是来统治世界的,而西方父母溺爱下的子女是以病态教养方式迎接残酷的全球竞争。
同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的蔡美儿的丈夫,一位宽容的美国父亲Jed Rubenfeld只是严厉教养方式的陪衬。当他对妻子教养小女儿的方式表示不满时,便会遭到蔡以嘲弄的口吻反击——“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特殊方式让自己显得特别。即使是失败者也在以特殊的方式让自己显得特别。”蔡美儿尖酸刻薄的语言让全美的父母们都感到惊愕:自己难到就是她所指的失败者吗?
美国人有充足的理由感到惊愕,其最明显的是失败的经济。专家们虽认为近期的衰退已结束,去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已恢复到刚够让人感到一丝安慰的2.6%年率,但许多经济学者认为,总失业率还会维持在9%左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何在?因为许多工作岗位都外包到了像巴印中这些国家。美国的房屋价值一直在下跌,退休和教育基金大幅缩水,即使是有了想要改变自己根深蒂固的,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的念头,但人们仍醉心于每月的开支,而储蓄不足。中国经济已连续数年在10%以上的速度增长,它与美国的贸易形成了2524亿美元的顺差。中国政府把大量财富调回国内,用于建设高速铁路和新工厂。
若美国经济与中国相比是失败的,那么,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也是失败的。去年12月公布的《学生基础能力国际测评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的测试结果让这种差异看的更清楚。美国学生的成绩悬在中游,阅读能力排第17,科学第23,而数学第31,总体成绩第17。来自上海的学生自PISA于2000年开办以来首次全面大获全胜,以上3项测评都位居第一。当人们请教育专家们做解释时,他们给出了简单、直率的回答: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更用功、精力更集中,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更多。在涉及考试成绩这类衡量标准时,其象征意义更大。奥巴马总统在去年12月的一次有关教育的讲话中提醒人们,美国现已处在像前苏联人造卫星领先上天的时刻,表明了他国在竞赛中超越了一直是常胜者的令人感到羞辱的现实。
呼唤民族要意识危机的情形并不鲜见。美国在20世纪中期曾对苏联抱有妒忌心,以极大精力关注苏联的导弹储备,他们的宇航员,甚至是体操运动员的排名,以此作为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美国还在1980年代担心日本会以魔幻般的科技和更精巧的产品设计,即当时的iPod,索尼的随身听(Walkman)超越自己。日本投资者还收购了美国的一些名牌企业和许多优质不动产。
然而,苏联已解体为俄罗斯,美国的竞争对手日本也随着另一个对手取代它的位置而消退。中国在去年已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尽管仍位居第一,但人们关注的是它究竟还能持续多久。美国经济现已快速接近联邦政府所能筹款的极限,而最大债权人正是中国。人们担心,身陷困境的美国教育体系究竟还能在满足快速变化,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全球市场上坚持多久。中国学生每学年在校学习的时间一直比美国学生要长,而后者在电视前耗费的时间甚至多于在教室的时间。
当记者走入蔡美儿的家中进行采访时,他们所感悟到的家庭气氛并非呆僵滞和压抑,而是欢快和愉悦。主人想让记者们了解的第一件事是,她不是个魔鬼,自称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母亲建立在爱和关心,以及耗费精力的高期盼之上。她称这也是自己被教养成才的方式。尽管自己的父母在种族上算中国人,但他们长年生活在菲律宾,直到她出生前2年才移居美国。她们姐妹3人在家中都要说汉语,若不慎说出若干英语单词则必遭父母用筷子敲击数次。父母能够接受的女儿的学习成绩只能是A。蔡曾要求父亲出席一次获得第二名的颁奖庆典时惹得父亲大怒,并警告她绝不允许有第二次。
一些对极度严厉教养家庭反感的人往往会走向溺爱类型,但蔡美儿未变成后者。当她成家,并有了孩子后,决心以上一辈的传统方式教养子女。她把自己接受的教养看成是一件很成功的事情。她称,通过如此训练,父母在谆谆教诲自我约束。父母对她儿时的各种选择进行约束,让自己日后的人生却有了更多选择。她被聘为耶鲁大学的教授并非一路直通。她最初在医学预科学习,在学习法律,并成为法学院教授之前还主修过经济学。她认为,正是在父母的人生需努力的价值观影响下,这一切都成为了可能。
蔡美儿意识到父母因多年困苦经历所形成的一些看法会与子女的看法相差很大。他们在菲律宾时曾经历过日本占领下的苦难,后来不得不踏上新国度的土地,学习新语言。在他们看来,生活安全和稳定是最为重要的大事。老两口没有考虑下一代快乐的条件,他们只想要子女能为成年后的生活准备充分。蔡美儿认为,子女的快乐和幸福是她最基本的目标,而强烈关注子女的成就,只是一种有助于她们今后能找到一生事业中的真正满足的手段。
蔡美儿承认,一味按照严厉方式教养子女不完全奏效。她曾对这种方式过于自信。传统方法对温顺的大女儿有效,但对与姐姐完全不同的二女儿毫不奏效。后者拒绝服从母亲的很多想法,母女间还出现过多次激烈争执。蔡美儿甚至不得不同意小女儿放弃练习小提琴。
蔡美儿此后对女儿们的一些行为宽容了许多,允许大女儿与朋友约会,但每天仍需练习练琴一个半小时,而不是此前的6小时。小女儿也被允许满足她对网球的热爱。蔡还表示,她不会规划女儿的未来。而逐渐走向成年的女儿们表示,她们往后也想继承母亲的严教传统。
让蔡美儿的众多诽谤者感到吃惊的事实是,她的教养方法得到了心理学和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研究的支持。例如,蔡美儿声称美国父母在缓解子女的不适和压力上做得太过头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父母宁可接受压力,而不愿意选择懦弱。由此让他们的行为与美国父母有很大的不同。
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杂志自由撰稿人Hara Estroff Marano于2008年出版的著作《懦弱的国度(ANation of Wimps)》中,所展示的经分析后的证据表明,蔡美儿的教养方法是正确的。Marano的解释是,研究结果表明,未接受过应对各种难题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建立不起心理学家们称之为的“掌控体验”(mastery experiences)。建立起这种体验的孩子会更乐观、更坚定,他们感到自己能够应对逆境和实现目标。Marano还称,从未经历过能力考验的孩子,会成长为情感上脆弱的年轻人,他们很难通过焦虑和压抑的考验。
蔡美儿认为美国父母教养子女时出问题的习惯是,总对付出很少努力的子女做过度的褒奖。他们总是赞扬自己的子女是天才,而亚裔父母强调子女付出努力程度的重要性。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Carol Dweck的研究结果发现,事实上,父母赞扬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努力程度,甚至也会影响子女们如何看待自己。
蔡美儿虽然在赞美中国传统教养方式的美德,但她所讲述的故事却是地道的美国历史的精华,是移民们奋斗的故事。他们决心要在一个各种梦想都可能实现的新国度里,为自己和家庭争取更好的生活。蔡美儿动情地说,她仍清楚地记得父亲每天要工作到凌晨3点,他8年来一直穿着一双同样的鞋子。她成年后对父母为子女所做的各种牺牲了解地更深刻。她要继承这种令父母感到骄傲的价值。
无论是中国式还是美国式,努力、坚持、绝不找任何退缩的理由,只有这些才是让人难以辩驳的成功前提。(皖东).
Toby 2011-1-25 19:48
我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公司都不太会push 别人,因为我本人不喜欢被push,也不喜欢有压力。但是在公司我确实看到同样一个人换了严格的老板后反而被激发出无穷的潜力,由此我常常质疑我自己,我的孩子不够优秀,是否是因为我对他太仁慈。看来小孩也是蜡烛,不点不亮。当然这个度还是要掌握好。.
子玖妈妈 2011-1-25 21:31
回复 85#混凝土 的帖子
原来为自己书做广告呢?难怪她的孩子还活着。但是害苦了那些亚裔孩子。尤其是华裔孩子。.
子玖妈妈 2011-1-25 21:39
回复 88#meia 的帖子
若美国经济与中国相比是失败的,那么,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也是失败的,
这是哪里的烂作者。.
meia 2011-1-25 21:59
回复 91#子玖妈妈 的帖子
[:sz12:] 新浪财经?.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6 12:03
New York Times: The Dark Side of Parenting
Dec 31, 2011
by Tee I. Train, Editor in Chief.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6 12:20
The Force
The term dark side comes from Star Wars, in which force users are very powerful. Usually they are far more powerful than regular creatures. One well-trained Jedi Knight can easily defeat hundreds of droid soliders. Also Jedi could use "mind trick" on weak-minded creatures to make them follow Jedi's instructions.
Such power is much desired but hard to gain or learn. Some says the force is born with someone, not one could retrieve through training. No matter what, being force-powerful is kind of cool and beneficial. Kids or even infants will be picked and sent to Jedi Temple for training if identified as force-sensitive.
Therefore demonstrating the force potential of their kid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for all the parents throughout the galaxy, despite the species..
慢吞吞 2011-1-26 12:42
回复 99#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总算看完, 为麻大报记者不讲中文。。。
这个DARK SIDE概念阿拉好像没的,快捷+肮脏,老美(糊涂了。。。火车自己写的??那火车可能是美国火车吗?)原来这样理解的。
反正虎妈妈是懦妇这个是铁板钉钉了。
[[i] 本帖最后由 慢吞吞 于 2011-1-27 13:56 编辑 [/i]].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6 12:46
The Dark Side
The force has its dark side. The dark side is considered a quick and dirty way to achieve mastery of the force. The way towards the dark side is through anger and revenge.
"Release your anger, fulfill your destiny." Count Dooku had been telling this to young Anakin Skywalker all the time whenever they encountered each other.
With the dark side one could become more powerful in much shorter time. So why don't the canonical Jedi knights follow this path? Because it does not last long and is considered evil.
Evil? You ask.
Yes. Evil. People are quick to see what could be seen but are usually blind to what happens inside one's heart or mind. The dark side corrupts best men's heart. By embracing anger and hatred, one could stir his or her force potent, however by forgetting what he or she is using force for.
In the time of peace, order and freedom, this usually is not a problem. These dark siders gain a position in the society, earn good incoming, and that's it. However when the dark time is about to turn, tragedy is inevitable..
同同与妈妈 2011-1-26 13:02
蔡美儿父母都是菲律宾华人,她在美国出生长大。标题略有歧义,“亚裔与美国妈妈战”更合适。.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6 13:18
Back to Our Galaxy
It will be exaggerating to say that Tiger Moms' way is the dark side of parenting because I haven't seen any thing evil here yet. Nor will it be fair to compare real-world against sci-fi, in which people are clearly separated into good-evil camps in a way people would tell back apart form white. Oh wait a minute, Count Dooku had a dream to reform the republic and put down the corruption, and Anakin once thought of an ideal political system...
Never mind, there are still parallelism here to be exploited.
Quick. Think about passing grade 10 for piano at age of 12. Think about solving 2000 math problems in a night. You simply couldn't be slow when you are running 20 hours every day without recreation, social, sleepover, electronic games, TVs, campus opera, etc. Or could you? However you never for how long can you keep this pace. Life is not a 100-meter race. Remember what Obi-wan told Darth Vader: "Strike me down and I will become much more powerful than you could ever image." Tiger Moms win the first 100 meters. Congratulations!
And dirty. Dark Side followers utilize their anger. Tiger Moms humiliate theirs kids with words like garbage. In the just-aired Clone Wars Episode 14 of Season 3, Count Dooku punished Savage Opress for not following the exact order, you know, using force lightening. Guess what happened next minute? Savage Opress fight against him along with Asajj Ventress. Well, Tiger Moms' daughters are not Savage so they don't fight back. Who knows. Like the balance of force will be broken, the natural tie between mother and kids, might also break..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6 13:29
Remedy
"Balance is found in the one who faces his guilt." - Clone Wars, E03 S15
Sadly, Dark Side is inevitable. It is not that force followers are unable to eliminate the Dark Side, but because of common inability for the parents to follow the bright side. One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face the difficulty and possible downfall along the way towards maturity.
The same here in our galaxy. Tiger Moms have to let the kids face the true life, and gain true courage by conquering real-life challenges..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6 13:39
回复 99#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OVER.
lincoin00 2011-1-26 13:47
回复 84#meia 的帖子
"只有中华五千年帝制科举遗毒,才可能打造出这一本奇书。"
hehe, 我家小儿最近就和我说:“应试教育是有传统的, 历史很悠久的。。。”我说:“你怎么看呢?” 他说:“各有利弊吧, 在某些地方还是需要有应试教育的。。。”
我觉得孩子在幼儿期时还是要“严格些”的, 尤其是在“behaviour"上。大了, 应该宽松点,让他自由发挥吧!
各种教育模式都有利弊的吧, 父母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吧, 所以选一种能表现出“最爱”孩子的那个方式吧。。。
共勉。。。.
混凝土 2011-1-26 14:52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5 21:3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29382&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原来为自己书做广告呢?难怪她的孩子还活着。但是害苦了那些亚裔孩子。尤其是华裔孩子。 [/quote]
而且让虎妈们逼迫孩子时更理直气壮了.
混凝土 2011-1-26 14:54
[quote]原帖由 [i]福赛妈妈[/i] 于 2011-1-20 22:2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19283&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平衡最重要
香港的教育就比较成功,既有中式严谨,又有美式的宽容 [/quote]
你指的是以往的英式教育, 现在已经变味了。。。.
子玖妈妈 2011-1-26 14:56
回复 103#混凝土 的帖子
香港的教育怎么变味了?.
混凝土 2011-1-26 15:09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5 21:3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29394&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若美国经济与中国相比是失败的,那么,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也是失败的,
这是哪里的烂作者。 [/quote]
美国经济超强的过去,怎么就没见有人大张旗鼓诟病美国的教育呢?移民到美国, 享受了制度带来的各种好处后, 嘴都没擦干净, 就迫不及待对人家指指点点,还真为咱华人脸上增光。.
混凝土 2011-1-26 15:12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6 14:56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30977&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香港的教育怎么变味了? [/quote]
跟国内差不多, 老师也公然叫学生去补习的。
我只好又让小混去国际学校了.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6 15:17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5 21:3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29394&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若美国经济与中国相比是失败的,那么,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也是失败的,
这是哪里的烂作者。 [/quote]
我看这个作者不烂嘛。
你看哦,因为美国经济其实很成功,所以那个前提不存在,“那么”之后的话,也就没有必要了。
人家领先就领先在这里,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还不够好,会不会被人超越。好好考虑别人有没有值得学习、借鉴的。
不像某些宁,躺在祖宗五千年的历史上面,空做迷梦,一有点成就便想着开历史倒车。
Dark Side啊.
子玖妈妈 2011-1-26 15:37
回复 106#混凝土 的帖子
大概国内学生去得多了吧。香港的国际学校可是巨贵。.
混凝土 2011-1-26 15:42
回复 108#子玖妈妈 的帖子
非也, 是一国两制的破产造成的。
香港的国际学校学费没有比上海贵.
子玖妈妈 2011-1-26 15:43
回复 109#混凝土 的帖子
一国两制破产了?怎么会影响到教育呢?.
混凝土 2011-1-26 15:46
回复 110#子玖妈妈 的帖子
教育是为什么服务的??.
子玖妈妈 2011-1-26 15:48
回复 111#混凝土 的帖子
不是为人民服务的?难道为了统治阶级?但怎么会补课呢?想不通。.
混凝土 2011-1-26 16:02
补课是为了跟上节奏,填鸭的节奏.
慢吞吞 2011-1-26 16:11
回复 101#lincoin00 的帖子
难说的,有些自私会以爱~~~~~的面目出现,而不自知。.
慢吞吞 2011-1-26 16:14
回复 109#混凝土 的帖子
香港白移了。不如移到印度。.
混凝土 2011-1-26 16:34
回复 115#慢吞吞 的帖子
[tt35].
混凝土 2011-1-26 16:35
[quote]原帖由 [i]慢吞吞[/i] 于 2011-1-26 16:1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31254&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难说的,有些自私会以爱~~~~~的面目出现,而不自知。 [/quote]
不是有些, 是很多.
ccpaging 2011-1-26 17:54
[quote]原帖由 [i]混凝土[/i] 于 2011-1-26 15:42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31152&ptid=47790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非也, 是一国两制的破产造成的。
香港的国际学校学费没有比上海贵 [/quote]
学了一个新词--“释法”。.
火车是运茶的 2011-1-27 10:04
回复 95#慢吞吞 的帖子
给你赔罪了~~这个其实是我自己写的,你仔细看看日期和作者哈[em14]
New York Times: The Dark Side of Parenting
Dec 31, 2011
by Tee I. Train, Editor in Chief.
rainbow123 2011-1-27 10:32
回复 1#慢吞吞 的帖子
这都是中国妈妈自己觉得自己好.我们的这种教育方法和人才体制根本培养不出几个真正的人才, 连民国时都不如.00后那一代还是无法超越美国的. 人家只要有部分精英就够了. 我们这要求每个孩子都成精英. 职业生涯中遇到过许多优秀的白人, 他们很多出生一般的家庭, 父母也没有刻意去培养. 所以这种讨论很丢人的. 又证明中国人在物质丰富以后精神极度匮乏, 在世界人面前献丑.
hance 2011-1-27 12:00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因才施教。虎妈不管怎样养她的女儿,只要她的女儿没有不满,其他人都米有不满的权利。子非鱼。
鉴定完毕。.
子玖妈妈 2011-1-27 12:03
回复 121#hance 的帖子
评论公共人物的权利总归有吧。虎妈就是想卖书,大家不耸动、不发表意见,她怎么出名,怎么卖书?.
hance 2011-1-27 12:29
回复 122#子玖妈妈 的帖子
9494[em11] 大家评论得越起劲越中了虎妈的圈套。咱很佩服虎妈,不但教女有方,工作一把手,还可以业余写书,真是结棍。但是我做不成虎妈,只能做做小白兔大绵羊。.
慢吞吞 2011-1-27 13:58
回复 119#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我看了 就是没明白“Tee I. Train, ”是啥,原来是火车头的铭牌!:funk:
这么说虚拟空间里火车已经把茶叶运到纽约去了,干得好!(撸火车头。。)
[[i] 本帖最后由 慢吞吞 于 2011-1-27 14:03 编辑 [/i]].
慢吞吞 2011-1-27 14:05
回复 122#子玖妈妈 的帖子
虎妈卖书,火车也乘机卖茶叶,啥世道阿童子们 [em02].
meia 2011-1-27 17:12
书评家如何看待“虎妈妈”
蔡美儿(Amy Chua)关于子女教育的新着《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曾经刊登过这本书的片段——引起了轩然大波。相关的报导像病毒一般蔓延,在世界各地引发了数以千计的讨论。大家都在争论,“中国母亲更胜一筹”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如今,关于这本书的各种书评也加入了这场论战——有些人觉得蔡美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评论家们有没有觉得她的书有问题呢?《华尔街日报》的Speakeasy栏目为我们准备了以下的书评概览:
Associated Press/The Penguin Press
蔡美儿(Amy Chua)关于子女教育的新着《虎妈妈的战歌》《华尔街日报》的克雷尔•迈克休(Claire McHugh):蔡美儿的精力和专注真是让人叹服——除了所有这些大吵大闹的监督工作之外,她还有一份全职的工作——可是,叹服之余,你免不了也会为她的孩子们感到同情。只有在面对家里的两只狗的时候,我们这位作家才显得,呃,比较正常。写到那两只可爱的萨摩耶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我对它们没有任何要求……对它们的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大多数时候,我都相信它们能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我总是盼着看到它们,光是看它们睡觉我就已经很开心了。”多么美好的关系啊!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珍妮特•马斯林(Janet Maslin):……蔡美儿的故事一直在按照一条似曾相识的叙事线条往前发展,结果必然是她受到应有的惩罚、事实证明她的子女比她聪明,再加上其他一些与迪士尼电影情节相去不远的事情。书写到末尾,承认缺点(“事情的真相是,我不太擅长享受人生”)、闻嗅玫瑰花香的时刻已经来临,蔡美儿就拿自己姊妹的疾病来说事,以便开出一剂提倡及时行乐的必备良药。
《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的卡珊德拉•贾尔丁(Cassandra Jardine):读到她疯狂的怒火和狂暴的完美主义追求,很少会有人想当她的子女。同样,也没多少读者会 慕她的丈夫杰德(Jed),后者出身于一个比较宽容的犹太知识份子家庭,总是想缓和她的暴躁情绪。奇怪的是,她的子女虽然没有对她做出太多的让步,但却似乎对她忠心耿耿。兴许,原因在于蔡美儿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但却并不缺少幽默感和分析能力。她可不是个简单浅薄的怪物,你要是太早地对她或者她的书嗤之以鼻的话,那就真是太遗憾了。
《书单》(Booklist)的科林•蒙铎(Colleen Mondor):读了蔡美儿为自己的强硬路线给出的种种解释、读了她关于尖叫比赛——那是她用来迫使女儿成才的工具——的那些本意调侃的描写,读者们兴许会瞠目结舌。她言之凿凿地说,西方的孩子并不比华裔孩子快乐,而她的女儿也是邻居朋友的艳羡物件,因为她们文雅沉静,而且在音乐、体育和学习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讽刺的是,她这些话恰好可以用作反面教材,可以让人们反躬自问,为了所谓的成就,究竟该让孩子付出多大的代价。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的伊莉莎白•张(Elizabeth Chang):这本回忆录带来了一些引人入胜、有时还让人尴尬的问题,让人们思考爱、尊严、抱负、成就和自我价值的定义,想必会让那些痴迷于成功的父母深有感触。举例来说,中国父母真的是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更有信心吗?如其不然,他们之所以有别于西方的父母,是不是仅仅因为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让孩子出类拔萃呢?不幸的是,她的书弯来绕去写到了结尾,许多问题还是没有答案。在书的最后,蔡美儿承认自己不知道该怎么收场,而她的家人至今也还在争论她那种教育方法的是与非(看到这里,希望她彻底弃绝中国式教育方法的人一定会觉得失望)。.
meia 2011-1-28 20:12
萨默斯达沃斯论坛叫板“虎妈”蔡美儿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萨默斯(Larry Summers)喜欢把自己比作“倔驴”(他的原话)。本世纪初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期间,他要求严格,经常敦促教师们对学生更严厉些。周三,他在达沃斯论坛间隙的一个晚餐讨论会上说,我发现自己常常说些让别人难以忍受的话。我会说,我想你必须决定成绩是通往自尊的道路,还是自尊是通往成绩的道路,我想你们这些人认为自尊是通往成绩的道路,我认为你们大错特错了。
在达沃斯论坛的一场讨论上,萨默斯和“虎妈妈”蔡美儿展开了辩论。在担任奥巴马总统首席经济顾问两年之后,他重返哈佛大学当起了教授。当被邀请在晚餐讨论会上与耶鲁法学院的“虎妈妈”蔡美儿(Amy Chua)一起发言时,他发现自己有片刻的慌乱。蔡美儿有关自己严苛育儿经的回忆录引发了对逼迫孩子各科都拿A、学习成绩优秀的国际性讨论。萨默斯说,假如他自己的孩子们听到他这么说会吃惊死的,不过也许蔡美儿错了。
他问到,在一个需要规矩和稳定来完成的工作可以越来越多地由电脑完成的世界中,强调规矩、准确、成功的表现和整齐的传统教育重点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他说,创造性可能是一种更宝贵的财富,是教育者和父母应该强调的。他戏谑道,在哈佛,全部科目都拿A的学生往往会成为教授,而拿C的学生则会成为富有的慈善家。
他对蔡美儿说,你对传统学习成绩的推崇是否合适,这一点还不完全清楚。他问到,过去25年中,哪两个哈佛大一生做出了改变世界的贡献?你有充分的理由说是盖茨(Bill Gates)和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而这两个人都没有毕业。他说,要求高的虎妈妈们可能不会太支持孩子辍学。
他说,还有一个问题。人一辈子平均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孩童期。这是很长一段时间。尽可能快乐的度过这18年,这很重要。这一点也很重要。
蔡美儿和蔼可亲,尽管有着严厉的虎妈妈的形像。读者对她的书《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反应令她措手不及。她强调说,这本书是回忆录,只花了她几个月的时间,而不是一部做了全面调研的专题论述或育儿指导书。她还说,人们看起来忽略了一点,有些在读者看来可能过分的地方,初衷是要显得幽默的,是对她自己育儿方式的一种自嘲。她说,我当然从来没有想要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谈论我的育儿能力,或缺乏育儿能力。
她还说,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她也在改变。她说,我的书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我的女儿反抗我的管教,我做出了让步,因为我不想失去她。中国也在寻找方法向教育体系注入更多的创造性。她说这是好事。
尽管如此,她坚持自己的立场。她是个非常快乐的人,尽管在她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管教很严厉。她从来自管教严厉的家庭中的学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实际上,有了她在达沃斯论坛上获得的关注以及图书的热销,她周四晚上看起来尤其快乐。
Jon Hilsenrath.
semain 2011-2-11 18:16
他对蔡美儿说,你对传统学习成绩的推崇是否合适,这一点还不完全清楚。他问到,过去25年中,哪两个哈佛大一生做出了改变世界的贡献?你有充分的理由说是盖茨(Bill Gates)和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而这两个人都没有毕业。他说,要求高的虎妈妈们可能不会太支持孩子辍学。
这个话很片面,不过我没有看完全文,也可能我看偏了。
在没有毕业最后又有非凡能力的,相对循规蹈矩毕业最后有不少成就的百分比还是无法平衡的。
那些毕业不毕业最后都会成功的人士本身就是非凡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