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在加拿大看医生 “救死不扶伤”亲历好坏两面 [转]

玥玥妈一抹清茶 2010-12-11 16:19

在加拿大看医生 “救死不扶伤”亲历好坏两面 [转]

加拿大的全民公费医疗体系一直为世人称道,但看病等候时间过长却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大问题。

  来到加拿大以后,前前后后也看过几次医生,但那大多是每年的例行检查,或者是看些无关紧要的小病,所以对于提前个把月的预约,或者是几个小时的排队等候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倒是不久前两次陪妻子看病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和感触,这感触也是喜忧参半,好坏不一。

我们先来说说好的。

大约是三个月前的一天夜里,我们一帮人去朋友的酒吧玩儿,玩得高兴,忘了时间,回到家已是凌晨两点。躺下刚迷糊一会儿,妻子就被强烈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弄醒,一量血压,高压190,低压100,心跳100,我惊慌失措,连忙拨打了911。电话那端,接线员询问了地址,以及病人的情况,并告诫我不要挪动妻子,让她保持平静以等待救护人员到达。她和我说话期间,救护车应该已经出发了,因为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救护车就到达了我家门口。

两名救护人员提着两个大的急救箱进来,麻利地给妻子量血压,测心电图,并详细询问发病情况和既往病史。检查结果除了血压居高不下,其他一切正常。救护员征求我们的意见,要不要去医院,我们说去,他们便迅速地拿出可以折叠的椅子,其实那是一个折叠的担架,根据情况可坐可躺,然后把妻子抬到救护车上。我想坐在后面陪着妻子,被其中一名救护人员拦住了,他让我与兼做司机的另一位救护员一同坐在驾驶室里,他自己则坐在后面负责看护病人。救护车车顶闪着灯向着医院疾驶。我人在前面,却对躺在后面担架上的妻子十分担心,好在救护车驾驶室的仪表盘的位置有一个显示屏,透过显示屏,后面的情况我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只见妻子闭着眼躺在担架上,坐在一旁的救护员在试图问着妻子什么,时而也活动一下妻子的手臂,或是帮妻子盖盖毛毯,做做检查。不一会儿,后面传来了救护员的声音:血压已经下来些了!司机怕我听不懂,或是听不清就又重复着说一遍。又过了一会儿,后面又传来:血压已经恢复正常了!司机又是一句重复。我的紧张也随着他们一遍遍的病情通报而逐渐的在减弱。后来我问妻子,那个救护员都跟你说些什么,妻子说:可能是为了让我放松吧,他让我笑一笑,害怕我听不懂,还把两个食指放在嘴角,向上比划成月牙形。

  到了医院,妻子被推到了一个类似于急救室的房间,第一时间,处置人员到达,随后是检查、用药、打点滴,没过多久,妻子的病情明显好转,血压已完全恢复正常,眩晕感觉也逐渐减轻,人看上去也不再痛苦而只是在睡觉。

  当天早上,妻子的病情明显好转,工作人员便把妻子推到了病房区。我这才发现,这里所有的病床都是带有轮子的,像车一样想去哪儿就推到哪儿,各个病房的门也都足够大,病床可以直接推进推出,就连挂点滴瓶的架子也都有轮子,送病人也是连吊瓶架带病床车一起推走,非常方便,根本不需要搬动病人,减轻了病人的许多痛苦。再仔细一看,我发现医院里所有的房间都没有门槛,就连厕所也是如此,病人上厕所自己推着扎点滴的架子就行,如果是坐轮椅的病人,有专门的老人残疾人的厕所,那个门更宽一些,直接摇着轮椅进去就成,不像国内有的医院病人上厕所,还要上两蹬台阶才可以蹲上去的。

  病房区域很大,中间是医护人员的办公区,两边是半开放的一间间隔开的病房,安静宽敞的走廊,两边的墙上整齐的挂着洗手用的消毒液,消毒湿巾,以供人们随时取用。每个病房可容纳两个病床,天花板上都有现成的滑道,宽大的帘子随着这些滑轮随意开合,需要时合上帘子每个病床又变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医院,家属什么也不用做,只是起个精神安慰的作用,凡事有医护人员操办,而且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并且这里的医护人员分工很细,妻子先由救护员开车送到医院,然后主治医生进行检查,普通医生进行处置,接着是护士打点滴,专门的工作人员再推车将妻子转到病房区,接下来由护理人员负责全面的生活照顾,所以,这里的绝大多数病人根本没有家属在场,偌大的医院也因此显得十分安静。
大概九点半左右,传来了一阵饭香,正在纳闷的时候,分餐的工人已经推着餐车站到妻子的病床边,问:是躺着吃,还是坐着吃?根据需要,躺着有躺着吃的架子,坐着有坐着吃小桌。我想我们又不是住院,也没定饭呐,是不是弄错了,一问,所有在病房区观察和住院的病人,都免费供饭。我看了一下有一小盒牛奶,一小袋麦片,点心、果汁‘茶,妻子根本就吃不了,我也跟着蹭了一顿。吃完饭,主治医生来了,对妻子的病情做了个简单的总结,结论说是由于眩晕症引起的高血压,不要紧,然后便告知我们可以回家了。这里的医院看病、住院的费用全免,还管饭,所以一般也不多留你,就是生孩子也是头天生,第二天出院。

  入院十个小时连吃带喝,再看病,用药,竟然一分钱都没花。倒是一个月之后收到的一张170元的急救车的账单,使妻子感到有点儿心疼。

(再来说说坏的)

  在加拿大正常看病都是要提前预约的。

  加拿大人一般都有家庭医生,所谓的家庭医生不是上门服务,更不是随叫随到,就连你有个紧急情况想打个电话咨询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实,家庭医生就是经常给你看病的固定医生,一般来说,你不管有什么病,都要先去你的家庭医生那里,当然同样需要预约,通常要等候一两个星期到一个月左右。家庭医生看完病,如果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他/她会给你推荐到其他专门的医院,还要重新预约,还要一两个月甚至更久。看你检查啥,做心电图,简单,有时等候一个星期,运气好的话,也有的大医院到那儿就做;如果是核磁共振,可能就得等个一年左右了。当然,也有快的,比如一般的常规检查(验血,验尿),你只要拿着医生给开的单子,第二天一早直接去社区医疗中心就行了。这么说吧,一般情况下,一个病没个一年半载的是看不完的,当然这都是指慢性病,如果是人命关天的事,那就快了,医院也不敢耽搁。前几天我的朋友得了急性肾结石,疼得要命,到了医院直接住院,第二天安排手术,第三天出院,三天搞定,分文没花。

  所以有人给加拿大的医疗体系总结了一句话,就是“救死不扶伤”,我看倒是很有道理。

  最近一段时间,妻子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白天还都正常,到了半夜一向睡眠超好的妻子就会惊醒,自感心悸、紧张,血压升高。拿来血压计一量,果不其然,高压常常会在180以上,低压也有100左右。好在我们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并且这一症状常常是过个十分、二十分钟之后就会减轻,血压也会慢慢回落,我们也就没有着急去医院检查。上个星期二的晚上八点多,妻子又感到心悸,紧张,血压高,一量,高压187。虽然没有太明显的不适,但还是有点儿担心,一想约家庭医生还指不定啥时候,还是去看个急诊吧,希望医生能给开点降压药什么的,也只有这个办法才可以不用预约而直接见到医生。

  医院离我家很近,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进了急诊大厅,一看大约有四五十人在候诊,我们在机器上拿了个号,我一看121. 听着麦克风里正在叫107号,我们想十几个号应该很快吧,就坐下来等候,谁知十分钟也喊不到一个号,再一打听,被叫到号的只是到检查室简单做个检查然后再分诊,真正看到医生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呢?妻子感觉好多了,便和我商量着别等了,先回去,明天白天再说!回家的路上,我们还是觉得有点儿担心,便又到一家连锁药店在自助式的血压计上量了一下,高压197。不行,还得回去!调头,返回医院。耽误了半个多小时,到了医院,叫号才叫到114号,没办法,耐心等待!
  晚上9点半左右我们进到了分诊室。

  走进检查室,量血压,高压193. 其他一切正常。医务人员跟我们说,虽然看似一切正常,但血压总是这么高还是不好,建议我们还是要看医生。我当时感到奇怪,我们来这儿不就是看医生吗,还建议什么,后来才知道,他是暗示我们要有耐心,因为很多患者忍得住病痛,却无法忍受漫长的等待,就索性回家不看了。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做好了准备,等!

  过了十分钟,登记窗口在喊妻子的名字。

  妻子起初以为是分诊人员看她的血压太高,要提前给她看病呢,我们心里还暗自庆幸。谁知到了窗口只是出示医疗卡,办理简单的登记手续,然后便叫我们回到大厅继续等候。这一等竟是整整12个小时!12个小时,如果是乘飞机从多伦多到北京算是正常,并且我们事先知道时间,我们有准备,飞机上睡,飞机上吃,飞机上看着电视。可这是急诊哪!在大厅里整整等了一夜,最主要是你不知道你前面有多少人,要等待多久,况且救护车一次次地送来更急的病人,医院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你到底还要等多久,所以我们就是这么干等。我们原想着可能要几个小时,到了凌晨1点钟,妻子就想要放弃了,想要回家。我一想,反正都等了四个小时了,再有两个小时咋也看上了,等等吧,坐着硬板凳,我还不敢打瞌睡,怕错过了“广播找人”,耽误了大事,于是就这么坐着,等着。到了凌晨4点钟,实在熬不住,就又想回去,想一想已经到这份上了,死熬吧!看看那些外伤患者,简单包扎一下,又出来等着,看看几个月大的孩子发着烧哭着闹着还在等着,看着颤颤巍巍的老人坐在轮椅上也在等着……

  等到早上六点钟,我们的忍耐快到了极限,我找到工作人员说:我们已经等了九个多小时了,时间太长了。她说:这不算长,在这里最多的等过十五个小时呐。天哪,不要说病人,就是好人要等上十五个小时会是一种什么情形,直接就见医生了。

  终于,早晨8点半钟,在整整等了12个小时以后,我们被点名叫到了10号诊室。

  走进诊室,里面空无一人,一名医护人员走了进来,告诉我们稍等片刻,一会医生就会进来。十分钟过去了,没见到医生的影子,我怀疑是不是我听错了房间号,就走出去询问,工作人员查了一下说没错,又叫我们回屋里等着。我们大眼瞪小眼地又坐了十分钟,还是没人进来,我耐不住性子又走出去,原来的问题又问了一遍,回答还是叫我们在里面等着,让人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终于早上九点钟,医生走了进来,问了一下情况,然后拿出听诊器前胸后背听了听,他甚至连血压都没量,然后告诉我们没什么问题,一切正常。他说偶尔的血压升高,即使“很高”都算是正常,如果高血压的症状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诊断为高血压,按他的分析妻子的关键问题是心理紧张,并告诫妻子不要心理负担太重,也不要天天量血压,一周一两次就行,过一段时间如果还高再把结果给家庭医生。

  十二个小时的大厅等候,半个小时的诊室等候,医生的不到五分钟的检查,就把我们打发了。但我们还是很高兴,也忘记了疲惫,毕竟没事就好。

  

[[i] 本帖最后由 玥玥妈一抹清茶 于 2010-12-11 16:25 编辑 [/i]].

和和美美 2010-12-12 10:36

天哪,那孩子发烧不压下去,耽搁时间了,怎么办,谁负责?.

m宝贝 2010-12-12 14:48

【转帖】

[b]大家在温有看急诊的经历吗?看了这个帖子吓了半死![/b] [quote]在多伦多社区贴的,小孩子看急诊查点误事!怎么医疗在加拿大这么成问题?如果这样,带着孩子这里来万一有什么事去医院可真麻烦![url=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96296][color=#810081]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96296[/color][/url]
想听听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历![/quote]


[quote]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一个人的特例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我来了2年有几次急诊的经历。当然我的经历也只是个案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急诊的护士绝对不会出现帖子中所说的大叫“我不知道”的情况。帖子里的许多情况可能是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而产生的。

另外,老外对于发烧,感冒都倾向于通过人体自身抗体自愈,在理念上有根本不同。

如果你是救护车送过来的,真正的急诊,绝对马上进入手术室,立马治疗,不会耽误你一分钟,也不会因为你没有钱而把你仍在外面。

还有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些抱怨急诊的帖子,都是等5-6小时以上的。我住在surrey。surrey人口50万,人口数量仅次于温哥华。surrey只有一家大型医院surrey memorial hospital,但是几次去看急诊,排队时间从来没有超过2小时的[/quote]

[quote]我去的儿童医院。我家孩子胳膊断了。自己竟然忍着说没事,因为要第二天去waterpark玩。第三天,大早我带她去照相,本来说,照一下就去上学。可好,告知,找你的家庭医生去。坏了!有事!医生告直接去儿童医院急诊。不要去burnaby那个啦。

去了,医生护士那个和蔼可亲。。不过也等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排在我们后面的一个不知怎么了,不停地疼的哼哼唧唧。但也是等我们之后,反正就是先来后到。一个护士过来问我家孩子要看什么电视,我家孩子说,我来选。选了一个片子,看去了。

我要有钱了,也要捐点给儿童医院。。儿童医院那个色彩,装潢,一个字,好!医生护士那个和蔼。。没说的。。[/quote]

[quote]本人有三次带孩子去急诊的经验。地点:RICHMOND医院。两次是高烧咳嗽,等了30-40分钟,结论是回家多喝水,再烧就吃退烧药。另一次是手臂骨折,等了大概半小时,当值医生很负责检查拍片后采取了不可思议的包扎法,就是将小手臂贴住上臂绑在一起,没用夹板,包好后护士给了一根冰棒,儿子就忘了疼痛的眼泪,然后给约了1星期后的骨科专家,1个月后骨头长好了。个人觉得还不是等很久,因为在为每个病人治疗时都很仔细负责的。本人体会是你要尽可能详细叙述病情,这样有助于医生诊断。[/quote]

[quote]急症就挂911,叫救护车(75刀,如果低收入,免费。)。
Burnaby医院好像是慢,我同事手被蜜蜂哲了去急症室(没叫救护车),结果等了2小时,他说当时痛的恨不得砍下手指,可是护士还是让他等着,2小时后才打了麻药,止痛。[/quote]

[quote]我在surrey带宝宝看过急诊,等1个小时左右,进去观察、验血验尿、等结果又1个小时,共两个多小时。我跟我老公都是学医的,相比国内的急诊体系,觉得这里还是挺好的,更重要的是MSP cover。也正因如此,这里的医生不会轻易的给药。
国内是“医生不动,病人动”,或者病人家属四处陪病人化验、交钱、拿药;看个病一两个小时最少了。
这里我们觉得等的久了是因为“病人不动,医生、护士动”。自从病人进了观察室(其实是观察床,大房间6-8张床靠帘子隔开)就等着就行了,会先有护士问你简要病情,然后有医生来看,再就是护士根据医嘱抽血、验尿什么的,等结果出来医生会再来,给点药或建议回家继续观察、约看家医等。[/quote]

[quote]女儿发高烧,我带女儿去burnaby hospital急诊,就等了10分钟。[/quote]

[quote]上周女儿高烧,去RICHMOND医院急诊,根本没等。呵呵,可能正好没人排队。[/quote].

m宝贝 2010-12-12 14:53

看了感觉急诊速度可能是跟排队看急诊的人数有关的吧,挂急诊的人少自然看得就快;挂急诊的人多,如果病情又不比别人严重,自然要讲个先来后到,看得就慢了。.

龙宝virginia 2010-12-12 14:54

回复 4#m宝贝 的帖子

学点基本护理知识
估计很用得上
比如打点滴之类的

普通感染和头疼脑热的
去确诊一次就行了.

不二周助 2010-12-12 18:11

小病不要去看,人很多。家里要备药,特别是有小孩的。.

m宝贝 2010-12-12 22:23

又看到一段关于医疗:【转帖】

[b]8.医疗[/b]

医疗支出中最大部分是医疗保险。此项费用已在保险篇中介绍过,本篇略。

虽说医疗保险已为家庭或个人医疗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并不意味着除此之外无需再付其它任何费用。医疗保险所覆盖的主要为就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就诊费用是指去家庭医生诊所或医院应支付的问诊及治疗费,住院费用则是住院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床位,住院期间药物,手术等一切支出。医生就诊后或出院开的处方药是不在保险范围之内的。与国内不同的是,加拿大实行的是医药分离制度,诊所和医院只负责看病治疗,不允许出售药物。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在各药房有售,患者凭医生开的处方在药房抓药。

非处方药多限于普通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可在药店直接购买。药物品牌多为以下几种:泰诺(Tylenol),阿司匹林(Aspirin),Nuprin,Motrin,Advil等。90%的药品价格在6.99-16.99加元之间。

处方药由医生开单,病人必须在配药房购买。与国内不同的是,处方药费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药品本身价格,二是配药费,相当于药剂师为病人配药的服务费。以本人经验,配药费大约每次在10加元左右,有时甚至超过药品本身。因此对于那些周期性服用的药物,如女性避孕药等,最好一次多配一些,这样可省下不少配药费。

如医疗保险可申请补助一样,低收入家庭亦可申请药物津贴,最多可获得全额补助。

另外借此篇以本人亲历见闻介绍一些在加拿大看病与国内不同的地方。

相比于在国内生病频繁,由于环境差异,无论本人,妻子,还是小孩在加拿大都很少生病。我和太太在温哥华和加东生活前后五年期间,印象中只有寥寥一两次因生病看医生,其它则是由于烫伤及一些必须处理的意外去医院。回国同样差不多五年时间,本人几乎每三五个月必定因咳嗽或发烧上医院挂盐水,刚回国期间甚至因免疫力下降患过带状疱疹。小孩同样如此,在国内他们是儿保医院的常客,来温哥华后好像顿时提高了免疫力,虽然偶尔也会有发烧感冒,不过没两天就自己好了。

众所周知,在国内医院看病,通常是问诊,验血,挂盐水三部曲,无论病情轻重大概都是如此。在加拿大看病则很少挂盐水,甚至验血也不常见。本人太太有一次咳嗽时间较长而且相对不轻,医生看完后竟然连药都没开,只是告知回去多休息多喝水,虽然心存怀疑,但两三天后居然真的就完全好了。如果同样情况发生在国内,不懂医学的我也知道肯定挂三天盐水,开一大堆药。一位北美的西人朋友在国内看完病后对我说:“简直不敢想象,在美国只有看上去病重的病人才会挂盐水,在中国看病几乎是家常便饭,实在太可怕了。”其实相信国内的医生不是不明白药物过用会降低免疫力的道理,本人在国内看病时就曾亲耳听见医生对她的朋友说:“如果自己患病,不严重的话连药都不吃,多喝水就好了”。看病三部曲的现象只是国内医院既看病又卖药的体制使然。

值得推崇的是,加拿大诊所和医院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令人感动。

温哥华家庭医生诊所和医院看上去整洁,干净,温馨,医生护士大都真诚热心。相比之下,国内小医院卫生条件不敢恭维。大医院则豪华有余,温馨不足,冷冰冰的花岗岩大理石墙面地面昭示着昂贵药费和基建回扣。

国内移民无论以前是否有小孩,都很有可能在加拿大再生一两个,为负增长的加拿大人口做贡献。在温哥华生小孩全程免费。住院期间,大到手术药物,小到午餐奶粉,甚至孕妇卫生用品,病人都无需自备。产房与病房床位都采用全自动升降的病床,相当于国内很多大医院所谓的“VIP”病房。

太太曾在加拿大东部诊所做过B超检查。做过此类检查的朋友都知道,做B超时需要在病人腹部涂上一层润滑油之类的液体,以方便仪器操作。在那间诊所,该B超液体居然事先被加热过,以防止病人感觉不适,那种温暖的感觉是直通心窝的。

病人需要医疗急救时,医疗机构表现也相当及时。本人的一位好友酷爱骑马,曾带队到温哥华十小时车程外的旷野骑马游玩。由于意外,好友摔下马来跌断了大腿骨。拨通急救电话后,直升飞机从六小时车程外的地方飞过来将他接走送往医院紧急治疗。不过此项服务并非免费,但也只需100多加元,而且对于低收入家庭此项费用可申请全额补助。

当然加拿大医疗远非尽善尽美。有病看家庭医生如预约及时,效率相对还算可以。但如果去医院,如果不是躺着进去或生命垂危,足够病人等上一壶的。太太因妇科问题需要X光检查,如在国内通常当时就可办理,在温哥华居然预约到四周之后。

不光上医院看病要等,而且误诊的案例也有不少耳闻。好朋友的姐夫腹部经常不适,在加拿大一直诊断不出什么问题,而且经常需排队检查。回台湾后则被诊断出肾病。电视新闻中报道过在温哥华有一位医生曾误诊多位病人,最严重的是将一位病人的乳腺肿瘤从良性误诊为恶性,并动病人乳房进行了部分切除手术。当然这位医生后来被吊销了执照,但对那些被误诊的病人来说则为时已晚。

所以对于身体较弱的移民和老年朋友们,如感觉有慢性疾病,最好在国内也检查检查,同时做好可能回国及时治疗的准备。.

玥玥妈一抹清茶 2010-12-13 11:09

估计是加国良好、毫无污染的环境条件令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机会很少,而国内空气污染严重,连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也不可避免,所以呼吸道感染和感冒是最常见的毛病,而这样的毛病到医院也都是抗生素和挂水。看来在加国“不二周助”说得对,自己备些常用药,小毛小病少去医院,而大病反而会获得很好的医疗。.

齐齐妈妈 2010-12-13 23:34

法国也差不多的,一般都是等到毛病差不多好了,才能看到你的医生。月初,我感觉不到胎动了,很是担心,于是去看急诊。等啊等啊,等到中午,肚子饿的撑不住了,还没等到医生来叫我。宝宝估计饿的受不了了,开始拳打脚踢了。.

pp_dream 2010-12-14 01:44

根据我的了解渥太华这里的医疗系统大约这样:
1)家庭医生或连锁的诊所
一般每家由家庭医生,但不一定非要有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的作用就是你可以预约检查,看病。但一般都1周后了,所以对身体检查或看病咨询比较靠谱。

有急诊了,直接去诊所,不需预约,诊所一般是连锁的,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在网上先查好排队等待时间,再奔到诊所排队。一般也要排个半小时到1小时才能看病。

这样的诊所叫:walk-in clinic

2)医院
医院是看大病和紧急急诊的。没去过,但愿不用去。


在加拿大,孩子感冒发烧,医生也不大会给孩子开药的,不可能像在上海儿科医院那样,见高烧就打点滴。当然,这里空气好,人口密度又这么低,病毒传染的可能性也小了。

我提到过,国外看病最让我头大的是那些个医学术语,他们还常用简称。有次体检,护士问我要不要做一项检查,我生生是没懂,她只好比划。我恍然大明白了一个简称,汗:L

我自己常备些一般的中成药和西药,都是老妈给我的,家庭感冒发烧等小毛病,我自己就能解决了。我女儿小时候是枫林路儿科医院的常客,打点滴那是家常便饭了,我也就练就了半个赤脚医生的水准,我摸不准的时候,就向我老妈咨询请示,其实她也不是医生,但经验丰富。

国内可能常有国外流行病的报道,我老妈每次都会来电话很紧张地问我怎么样,能怎么样?啥事体都么,就这么点点人口的城市,还传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加拿大看医生 “救死不扶伤”亲历好坏两面 [转]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