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秋日怡情,美文欣赏 ----- (3)秋天的况味

vivianda 2010-10-27 09:21

秋日怡情,美文欣赏 ----- (3)秋天的况味

(1)[b][color=Navy]故都的秋      郁达夫[/color][/b]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i]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10-11-25 12:35 编辑 [/i]].

vivianda 2010-10-27 09:22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vivianda 2010-10-27 09:23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河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vivianda 2010-10-27 09:24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曾参与组织“创造社”。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社会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触,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毛豆他妈 2010-10-27 13:37

这是我学生时代语文课本里最喜欢的文章,很怀念。。。.

vivianda 2010-10-27 14:50

回复 5#毛豆他妈 的帖子

:handshake ,这篇散文是我学生时代的课外读物,非常喜欢。至今读来还是很有感触的.

meimeimm 2010-10-28 16:23

中学的课文,如今读来,体会到的不只是秋,还有对过往的感怀,都在云影风动里了吧。。。.

静静的蓝莲 2010-10-29 13:12

[quote]原帖由 [i]vivianda[/i] 于 2010-10-27 09:22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720129&ptid=4764201][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 [/quote]

十层秋雨要穿棉了。。:).

静静的蓝莲 2010-10-29 13:15

[quote]原帖由 [i]vivianda[/i] 于 2010-10-27 09:2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720121&ptid=4764201][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quote]

这些地方都好熟悉啊,都留下过“倩影”和足迹。。。[tt24].

vivianda 2010-10-31 12:05

回复 9#happyyj 的帖子

这些地方我也熟悉的...:handshake.

长风悄含春 2010-10-31 18:38

真不错

很有怀旧的感觉.

annie妈妈17 2010-10-31 20:37

秋意渐浓了!想着去什么地方看秋景了。.

vivianda 2010-11-1 19:26

回复 11#长风悄含春 的帖子

长风,好久不见呀!祝你一切都好~~~.

vivianda 2010-11-12 22:36

旅 行 梁实秋

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至于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以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我记得做小学生的时候,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得作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我的外祖母,一生住在杭州城内,八十多岁,没有逛过一次西湖,最后总算去了一次,但是自己不能行走,抬到了西湖,就没有再回来─—葬在湖边山上。
      
    古人云,“一生能着几两屐?”这是劝人及时行乐,莫怕多费几双鞋。但是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其中是否含着有多少苦恼的成分呢?
      
    出门要带行李,那一个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要捆得紧,要捆得俏,要四四方方,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经就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在某些国度里,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时洗换的被单,─—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携带铺盖究竟还容易办得到,但是没听说过带着床旅行的,天下的床很少没有臭虫设备的。我很怀疑一个人于整夜输血之后,第二天还有多少精神游山逛水。我有一个朋友发明了一种服装,按着他的头躯四肢的尺寸做了一件天衣无缝的睡衣,人钻在睡衣里面,只留眼前两个窟窿,和外界完全隔绝,─—只是那样子有些像是KKK,夜晚出来曾经几乎吓死一个人!
      
    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我觉得“滑竿”“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那是神仙生涯。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我们要看朵朵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钻出钻进;我们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并不想把世界缩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来欣赏。我惋惜米尔顿所称述的中土有“挂帆之车”尚不曾坐过。交通工具之原始不是病,病在于舟车之不易得,车夫舟子之不易缠,“衣帽自看”固不待言,还要提防青纱帐起。刘伶“死便埋我”,也不是准备横死。
         
    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大隐藏人海”,我们不是大隐,在人海里藏不住。岂但人海里安不得身,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的圈在四合房里,不必仰屋就要兴叹,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不必牛衣也要对泣。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只有那么一大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走在街上,熙熙攘攘,磕头碰脑的不是人面兽,就是可怜虫。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虽无勇气披发入山,至少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下次忍耐不住的时候,再出去旅行一次。如此的折腾几回,这一生也就差不多了。

[[i]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10-11-12 22:38 编辑 [/i]].

vivianda 2010-11-12 22:37

续前

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Hszlitt 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为:“如果你说路那边的一片豆田有股香味,你的伴侣也许闻不见。如果你指着远处的一件东西,你的伴侣也许是近视的,还得戴上眼镜看。”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晚,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到美国落矶山上旅行过的人告诉我,在山上若是遇见另一个旅客,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脱帽招呼,寒喧一两句。这是很有意味的一个习惯。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
      
    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癣,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晌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那里去找?.

vivianda 2010-11-12 22:44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1987.11.3)号均默,原名梁治华、梁秋实,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出生于北京。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
   
    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

每每美妈妈 2010-11-13 20:52

*** 该贴被屏蔽 ***

叮叮爱妈 2010-11-21 14:35

薇,忙里偷闲的雅兴啊
心不静是无法欣赏一些美文的。我即如是.

vivianda 2010-11-24 17:37

回复 18#叮叮爱妈 的帖子

真的是忙里偷闲的,年尾了,非常忙碌:L
祝你一切安好!.

vivianda 2010-11-24 17:40

回复 17#每每美妈妈 的帖子

是的,没有大段的空闲时间,温习一下经典散文,哪怕是片段,也是一种休息和调剂。.

vivianda 2010-11-25 12:30

[color=DarkGreen][b][size=2]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size][/b][/color]

   [font=楷体_GB2312][size=2]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size]font]

[[i]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10-11-25 12:32 编辑 [/i]].

vivianda 2010-11-25 12:31

[font=楷体_GB2312][size=2]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一九四一年一月[/size][/font].

vivianda 2010-11-25 12:34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年),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他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哈佛大学硕士学位。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在法国写就《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hxy007 2010-12-4 12:41

嗯,今年的秋天真长,到现在还没有过去呢!007至今没有穿毛衣,外出时衬衫外加件外套就够了。看着窗外婆娑依然的小树,007不免痴问:不会一直秋天下去吧?.

vivianda 2010-12-5 11:07

回复 24#hxy007 的帖子

苍笛秋安!呵呵。

    说的也是哦,虽说秋天有这样那样的好,并被许多人钟爱为最美的季节,可是,它就这么赖着不走,也让人担着心呢。在享受这似“额外的”秋日时光时,内心是矛盾的。
    这就是当今南国的秋,恐怕还是不可再现的。若郁达夫在世,不知会作怎样的感想。冬日抒怀迟迟不能开篇,也不错 :).

静静的蓝莲 2010-12-6 13:49

回复 25#vivianda 的帖子

在气象学意义上,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0℃,就算进入冬季;
今天傍晚降温,对我们“冻死鬼”来说,务必注意保暖,
不过离冬季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周四又会回升。.

静静的蓝莲 2010-12-6 14:03

秋日即景随笔

周末,和小男生外出。
走在街上,眼目之间,满地都是法国梧桐硕大、金黄、蓬松的落叶!
深秋的暖阳映照着落叶,孩子和我都无比留恋,他一路就惬意地踢着落叶走路,
走到空旷平坦的广场,恰巧遇见有一股小小“龙卷风”在旋动,在风眼的正中,落叶被越旋越高,都快有3层楼高了,
那股风带着落叶飞速旋转,形成一个清晰的“落叶之圆”、在场地上游走滑动,好像在跳一曲华美的Waltz,
见此情景,小男生又惊讶、又兴奋,飞一样跑到旋风中心去,张开双臂,随着“龙卷风”转起来、叫起来。

回家激动地汇报:“外婆,知道我今天遇见什么了吗——我遇见龙卷风了,不过是mini级的,不是F级的……”.

vivianda 2010-12-11 15:20

回复 27#happyyj 的帖子

呵呵,mini级龙卷风!童言总是那么妙趣横生,想起了苍笛家小公子的名言:“打了一个绿色的喷嚏”;“唐诗名家的娘娘腔指数”...... ;P 。

谁又能阻止时光的流逝, 愿人心,不会像一颗煮过头的蛋黄那样坚硬无味。
童心不泯!.

ououmama 2010-12-12 19:34

网友们,有关于上海的秋的美文吗?.

vivianda 2010-12-12 19:42

自己动手写一篇吧.

ououmama 2010-12-13 11:58

上哪里观赏上海市的秋景?淮海路上的梧桐落叶?上海音乐厅的菩提树的叶落?.

vivianda 2010-12-13 20:20

[quote]原帖由 [i]ououmama[/i] 于 2010-12-13 11:58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894817&ptid=4764201][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上哪里观赏上海市的秋景?淮海路上的梧桐落叶?上海音乐厅的菩提树的叶落? [/quote]
你这不是已经有感觉了嘛 :P ,如果想动笔了,那一定会是一篇好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日怡情,美文欣赏 ----- (3)秋天的况味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