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转 教育绝境: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

bleu 2010-1-20 21:14

转 教育绝境: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中国的教育,那就是溃败。产业化教育将中国拖入一场马拉松式的赌局之中,被胁迫加入游戏的皆成输家,坐庄的席卷了所有的财富。
   似乎有那么一个“老大哥”——英国作家奥维尔在名著《1984》里塑造的“独裁统治者”,一直在盯着我们,全体国民都通过荧光屏幕处于其严密监控之下,无条件地服从其旨意。 “不过,他的角色已经变成了精明的商人”。(见6月12日出版的《南都周刊》)
   以优质资源做诱饵的庄家,制定了一整套游戏规则,每一个环节皆明设或暗设机关,布下天罗地网,令参与者束手就擒。这与“老大哥”的控制手段如出一辙:单一的思维和需求导致单一的选择。
   通过意识形态审查与控制,以及经济寻租的双重扼制,实现了教育的专制。人的教育死了,掠夺开始了。 在教育的名义下,搞定一切。所有的人都是人质和筹码。求赢的目的论教育学与成功学,窒息了学子的心灵。他们大都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以考分机器的面目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父母们焦躁不安,倾注全力——精神和金钱,供养自己家庭以及家族的希望之芽。
   全社会处于异常紧张的战争状态,为每年一次的中考、高考、考研考博而操劳。
   每一个考生的亲人为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奔走于权柄之间,迁移落户,风餐露宿,寄居他人屋檐之下,早起晚睡,接送,辅导,训斥,牺牲节假日,放弃人生享受,为的只是后代完成跳龙门的壮举。设计复算计,没有心机的有了心机,有心机的成了人精。
   在貌似唯一公平的平台上,谁也不愿意先输一程。有钱没钱,都得咬紧牙关,走过这一伟大的长征。考上了名校,也只是稍稍松口气,还有找工作,买房子,婚嫁诸事有待操劳。一代代就这样老了,没有人能看到苦难尽头那一抹曙光。有诗人在二十年前曾经感叹:为什么我看到的总是父亲的背影?

我们要走的是一个程序,一个只想采撷果实——毕业证的行为艺术。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从未完整地发育过,获得教育的滋养。无暇顾及自己身心的成长,鲜有时间培育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从而确立安身立命的价值观。目标在前,没有当下。教育把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割裂开,把他们与生活和广大的世界隔离开,他们在死寂的环境里“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一个美国中学生的话)。
中国丧失了自己的孩子。
他们不会犹疑、徘徊,父母包办设计好了他们可怜而伟大的一生。目标坚定——不是自己认可的;全心全意——不需要操别的心,父母已经包办了他们的一切生活及生存杂事;唯我独尊——他们是家庭的核心,一颦一笑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冷漠世故,他们把一切都看穿了,故此不再有发自内心的热情,世界与自己无关。他们是一座座孤岛,长夜难明。


作为起点的大学,成了终点。放松,放纵,他们要把十多年压抑的力比多发泄出来,要补偿自己。性与就业,主宰了校园生活,对真理和智慧的探究,在功利性的目标前,变得如此卑微。可悲的或许是,很多人从来就没有过求知的冲动,因为他们早就没有了那种本能


对成功学的信奉者而言,时间是无用的东西,他们更愿意相信各种层出不穷的速成技巧,所以,在中国,教育常常就是骗子的产业。只要给出一个速成的目标,家长们很乐意掏瘪自己的钱包。


教育制造的灾难,正在由全社会来承受。


高考前夕,直接留学和弃考成为热点话题。“攀升的弃考率,反映的一个逻辑是——高等教育相对投资价值的下降。”第二十五期《瞭望东方周刊》的社评指出,中国高等教育替代品的出现和高等教育产品自身预期的下降,是两个主要原因。

在上中学之前,奥数与英语,犹如两条毒蛇,缠住了每一个家庭。追求智慧的东西变成了加分工具,机巧取代了对未知的探求;外语取代母语,成为荒诞而实用的敲门砖。


教育学者杨东平教授不明白,影响学生健康和家庭经济的坏事,为何就不能得到纠正呢?利益主体乃庞然大物,只有如此,他们才能保证其垄断收入。越大越急迫的问题,越会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拖延下去。所有的人为灾难到最后都不会有真正的责任人。这种教育走到自己的终点了吗?


敏锐的《新周刊》这次选对了题目:《无法成人——中国人的成长链》。作家胡小同不无讽刺地写道:求学越来越早,成家越来越晚,毕业越来越难找到工作。一切“为了孩子”的中国父母是中国孩子无法成人的根源。


缺乏生气的学生们的脸,焦虑而严酷的教师的脸,执着又茫然的父母的脸,为中国打上了难以轻松的底色。被讥讽为中国式母亲和中国式父亲的中国家长们,只有当你们走出了成功学的魔咒,游戏才或许可以终结。


  让我们记住台湾大学校长的话:“大学是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 “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性,社会的良心堡垒就更加坚固”。(见第十三期《南风窗》)如果我们让自己的孩子丢失了良好的品性,即使上了再好的大学也没用。一个不能自己选择道路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

LUKE妈妈 2010-1-21 10:12

最烦胡乱批评教育体制的人了,取消这考那考的,受益的到底是谁?.

fennycf 2010-1-21 10:59

现在确实是这个现状。
感觉大家都没有安全感,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了,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从未完整地发育过,获得教育的滋养。无暇顾及自己身心的成长,鲜有时间培育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从而确立安身立命的价值观。目标在前,没有当下。教育把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割裂开,把他们与生活和广大的世界隔离开,他们在死寂的环境里“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一个美国中学生的话)。
作家胡小同不无讽刺地写道:求学越来越早,成家越来越晚,毕业越来越难找到工作。一切“为了孩子”的中国父母是中国孩子无法成人的根源。.

家有小数点 2010-1-21 11:24

我们能怎么办?.

我家有女未长成 2010-1-21 16:18

哭,替自己的孩子哭,也为自己哭.....

cicici 2010-1-21 18:36

写的蛮好的,的确如此。.

aline_qian 2010-1-22 09:14

“大学是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
早已不再坚固。.

骏虎妈妈 2010-1-22 11:36

教育产业化,已使教育丧失原来的初衷,贫民子弟逐渐丧失向上流动的机会。大学早已不是社会良心的所在,是圈钱的所在。.

soo-goo 2010-1-22 14:50

[tt3].

阿正妈妈 2010-1-23 10:27

每一个考生的亲人为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奔走于权柄之间,迁移落户,风餐露宿,寄居他人屋檐之下,早起晚睡,接送,辅导,训斥,牺牲节假日,放弃人生享受,为的只是后代完成跳龙门的壮举。

还真有点像,不过为什么要那个结果..

SHINE-ON 2010-1-23 22:11

[quote]原帖由 [i]aline_qian[/i] 于 2010-1-22 09:14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523098&ptid=4703728][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大学是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
早已不再坚固。 [/quote]不要说大学,就是一个区区小学,那些老师的孩子或有权人的孩子正“分享”着中国教育的资源,班干部全先霸占好,考卷可预先做一遍,也可以重新做一遍,竞赛榜上有名,证书一个不拉,对手么能搞特一个算一个。。。。。。我听得下巴都快掉了,那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知道吗?父母正为他们安排着一条通往“HELL”的康庄大道?可能他们小小年级早已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可能他们也早以学会编一套话来骗别人,骗自己.

SHINE-ON 2010-1-23 22:22

----------他们在死寂的环境里“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精辟!

我们小二,考试前一天,语文老师让孩子抄了好几页纸,还有一长串XX页,上课笔记,说要回家背出来。英文/数学老师说某两张试卷回家读两遍。

我竟然不让背,因为这样小孩子很快学会应付考试投机取巧了。输吧,输吧,输了今早不要紧,输了灵魂才可怕。.

维生素 2010-1-24 20:52

[quote]原帖由 [i]SHINE-ON[/i] 于 2010-1-23 22:1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532160&ptid=4703728][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要说大学,就是一个区区小学,那些老师的孩子或有权人的孩子正“分享”着中国教育的资源,班干部全先霸占好,考卷可预先做一遍,也可以重新做一遍,竞赛榜上有名,证书一个不拉,对手么能搞特一个算一个。。。。。 ... [/quote]
不知这位老师是不是能为她的孩子铲平一生的障碍.碰到这样的老师真是三生有幸.但愿她的孩子中考,高考的卷子也能做2遍

[[i] 本帖最后由 维生素 于 2010-1-24 21:26 编辑 [/i]].

悠闲一刻 2010-1-25 14:08

很真实!

喜欢12楼的这句话“我竟然不让背,因为这样小孩子很快学会应付考试投机取巧了。输吧,输吧,输了今早不要紧,输了灵魂才可怕。.

rachelmom 2010-1-26 13:40

四川地震,新疆雪灾,总理都去慰问,去指示,教育这个多年的严重的灾区,没人来问。

也许是因为这个灾区看上去像个大油田吧,太富有了,看着只会让人高兴?.

liaojl6 2010-1-26 15:56

我是在极其痛苦、万般无奈的情形下,才提笔给你们写这样一封信。作为一名晨报的老订户,每星期的“星期日”版我必定一行行、一页页仔细阅读,因为它对社会问题的直观、诚实和深刻。
    我是一位六年级女生的母亲,看着她一如近日来阴霾天气的脸庞,我不禁反复地问自己:中国教育究竟怎么了?这些如狼似虎的老师究竟怎么了?所有满怀怨恨了无希望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他们都病了呀!!!
    为什么禽流感袭击青壮年、甲流袭击青少年,因为他们都太累了……人类的免疫力急剧下降,这是怎样的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才累积而至的?!
    从女儿读一年级至今,我咬牙坚持没给她上任何一种辅导班,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逐渐处于中下。尽管如此,我想说的却是全体、绝大部分学生的现状:疲劳、过劳!每天6:30至10:30(可能更晚)十六个小时,除了两餐饭,甚至午饭也是吃完后打扫后即刻专做那怎么也做不完的卷子。当然,晚饭后也是如此。更有甚者,有时一整天连一口水也没空喝,上厕所得跑着去,或者听她说:“今天根本就没小过便,没喝水哪来的尿呀? ”我真的很心痛心急,普通的感冒也长时间不好,众多的“学生病”:近视、黑眼圈、耳鸣、脊柱侧弯……怎么也睡不醒、度日如年哪!.

liaojl6 2010-1-26 15:56

翻看以往的剪贴:《快乐和成绩哪个更重要》(2008年5月23日,晨报);《教师拖堂要接受师德考问》(2009年12月3日,晨报)……读到好的文章,我总是兴致勃勃地读给女儿听、与她讨论畅想,她的态度逐渐由“真的吗?太好了!”演变为“没用的,老妈。 ”对学校生活由痛苦转化为痛恨,我亦渐渐由失望衍变为绝望。你听过那首很流行的灰色童谣吗?“太阳当头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心酸哪!为什么孩子们要跳楼?为什么他们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说我没空?为什么他们说妈妈你不该把我生出来?如果今天都快熬不过去了,我们还会有明天吗?!
    除了学习的沉重、人情的冷漠,孩子纯洁的眼睛还看到:老师发报纸为儿子拉票;罚弱智学生在她的课上站着,下课背上书包去办公室继续站;领导检查前的特别关照;对部分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说“有纸片罚扫一星期早中晚”,“垃圾筒外有垃圾罚拖厕所一星期”;对差错学生的狂叫讥讽,撕碎本子卷子重做……
    唉!我们送孩子去学校做什么?老师会干脆地回答你:“那你退学好了。 ”我们可以理解老师的行为出自强大的职业压力,但他们在转嫁压力时想过学生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尽管知道倾述、反映和报道都不能改变现状,我在给小学校长写信一年多的今天,仍然控制不住给你们写这封信。 《克雷洛夫寓言》“潜水者们”告诉我们:在近海处打捞是“力所能及”。可我们的教育把还不善于奋泳的孩子,尽全力往深海处扔。用女儿的话说:“那小部分先走的(指自杀的中小学生)是被他们浇灌死了,以后还会有很多。 ”她叹气时的无奈神情怎么会像一下12岁刚过的孩子?!
    想帮助她,为她转学,可询问了那些所谓的私立学校的学生们,一样的累啊!邻居家初三的孩子砸坏了电视机;邻居家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说话如同耳语,满眼的惶恐不安;四年级品学兼优钢琴八级的女孩子,无奈地怨言 “我要是打得过我妈就好了”……救救孩子、救救孩子吧!
    学习是必需的,没有下课拖到天黑是错误的;作业是必需的,无数卷子几大本练习是不必的;对孩子的爱是必需的,体罚与心罚是可恶的。
    我不善言辞,悲愤已表述完毕。也许我该点一把火烧掉,继续陪女儿煎熬。如果想让大家知道,那些有关老师冷色调的行为就删了吧。大部分的医生救人,但小部分杀人;大部分的老师诲人,但小部分毁人。我们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我们没有北欧的教师审核制度,自然不会有那样的教学成果。
    电影《2012》中有关“中国人开后门”的片段让我深感羞愧,这是国人的癌症。
    女儿安慰我:“妈妈,不要难过了,你已经在尽力帮我了。”女儿开导我:“没有关系,还有最后的办法,你可以陪我一起死去。 ”
    她的生命是我给的,我却无力让她觉得美好,我惟有深深深深地拥抱她。
    可惜,孙瑞雪那样的老师太少了,可惜她在上海没办中学,也许我可以陪女儿去宁夏就读……
一位美丽灵魂女孩的妈妈
    2009年12月11日
    王崇回复:你好。很高兴你信任我们,把你真实的感受告诉我们。我相信看报纸的很多读者与你有同样的感受。一个好消息是,过年后,我们将开办一个新的版面,专门采访教师。这是我们分管领导的想法,当他说出这个想法时,我觉得真是太好了。尽管我们知道,教育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一个事实是,教师也需要被关注、被理解、被接纳。
    教师需要帮助。我们确实不太了解,处于压力上端的教师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他们的困惑和无助。我有时很想知道,如果一个教师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如果一个教师当众辱骂学生,他/她的内心感受是什么?他/她在恐惧什么?他/她想要什么?他/她需要哪些帮助。
    我希望做一些具体的事,真正推动这个社会向前发展,我也期待这个即将诞生的版面得到更多读者的支持。我脑中的画面是,如果我们的教师足够爱自己,被接纳,被理解,我们的教育环境将有较大的改观。
    回过头来,看看你所提出的问题。我的真实感受是,你现在很累,你可能首先需要休息,然后重新看看,怎么让自己和女儿生活得更好些。当外部环境不能改变时,我们能做的是改变我们看这些问题的观点。记住,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过更好的生活,特别是我们尚在求学的孩子。.

rachelmom 2010-1-27 10:13

从王崇的回信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老师的内心是需要我们大家去关注关心理解支持的,孩子的内心么自己调整。.

快乐的五线谱 2010-1-27 11:48

求学越来越早,成家越来越晚,毕业越来越难找到工作。关键是教育产业化,不晓得是哪个提出的。听闻一个小学校长一年收入能到160万,能想像吗?[tt33].

小星星妈咪 2010-1-27 16:31

[quote]原帖由 [i]快乐的五线谱[/i] 于 2010-1-27 11:48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549353&ptid=4703728][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求学越来越早,成家越来越晚,毕业越来越难找到工作。关键是教育产业化,不晓得是哪个提出的。听闻一个小学校长一年收入能到160万,能想像吗?[tt33] [/quote]

帮偶做美容的小姐都知道这些的,因为伊帮校长也做美容.....

jackll_cn1 2010-1-28 12:49

[tt36] 不会到了国外才旁观者清吧?国内的报纸怎么没见过这么真实的涅?.

骏虎妈妈 2010-1-29 10:58

国内报纸只报道"和谐".

HellenMM 2010-1-29 17:26

看得眼泪都要下来了
不过我擦干眼泪,转而又想:说得过了点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 教育绝境: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