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公益画展:敦煌复原壁画同济大学展

yun09 2009-9-15 10:03

公益画展:敦煌复原壁画同济大学展

开幕式:时间:2009年9月23日  10:00  地点:同济大学本部图书馆(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展览一:时间:2009年9月23日——9月30日  展览地点:同济大学本部图书馆(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展览二:时间:2009年10月12日——10月18日  展览地点:同济大学(嘉定)图书馆(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讲演:敦煌复原壁画作者金卫东先生于9月24日(周四)14:00在同济大学校本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作“永远的敦煌”讲演,欢迎参加
系列活动:同济大学图书馆将播映多部介绍敦煌历史文化纪录片、推荐相关图书、组织举办敦煌历史文化征文等活动,系列活动信息请浏览:[url]http://www.lib.tongji.edu.cn[/url]

主办:同济大学图书馆  协办: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  承办:上海东敦煌禅艺中心  公益呈现: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

yun09 2009-9-15 10:03

[attach]372755[/attach].

yun09 2009-9-15 10:04

画展简介:
    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人文的认识与关注,上海同济大学将举办《联通世界•和谐中华•再现敦煌——大型敦煌复原壁画精品展》以及系列敦煌艺术讲座等活动,此次画展由上海东敦煌禅艺中心承办,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独家赞助。
    敦煌,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所在。敦煌,一个广为人知而又鲜为人深知的艺术宝地!黄沙与戈壁之上、苍穹之下,有一个用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宏大王国,那就是敦煌壁画。敦煌是世界上最浩大的美术宫,一座延续了千余年的画廊。
    敦煌石窟壁画经历了自十六国到元朝等十个朝代近千年的人文艺术的积淀,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虽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仍保留有550余窟壁画共55000余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绘制过程最长的人类文化艺术宝库。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敦煌,反映的绝不仅仅是中国的佛教文化,更是世界文明史的生动写照。所以敦煌是中国最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名胜之一。
    风云际会,历史变迁,许多珍贵的壁画现已残破和变色。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瑰宝,让更多的人认识敦煌、了解敦煌。东敦煌禅艺中心以杨东苗、金卫东为主创画家的艺术团队,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历时18年,成功的将历代敦煌壁画代表作品复原,赋予了敦煌壁画最初的绚丽与辉煌。就好比借你一双盛唐的眼睛来看敦煌艺术!
    对于每一位对中国古代文明抱有兴趣的人来说,敦煌是一生中至少应该拜谒一次的文化圣地。如果您曾经去过,敦煌复原壁画展可以帮助您复原尘封、破碎的记忆,再现鲜明生动的历史景象;如果您还没有去过,展览将是一次最好的预习,唤起您亲往探秘的冲动。
    艺术素质课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可,国家教育部早就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艺术是一种文化,艺术教育是对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大学生,作为国家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于传承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反映,更是经历了人类历史的筛选而沉淀、结晶下来的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应该学习并值得传承的。
    敦,大也;煌,盛也;大而盛者,敦煌也!让我们共同经历一次与古人的对话,让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荡涤我们搏动的心灵!做个真性情的过客!

团体参观预约:QQ:307104606  021-58544688  Email:banpiaozhai@163.com
更多了解请登录:[url]http://www.dongdunhuang.com[/url].

yun09 2009-9-15 10:16

[attach]372769[/attach].

yun09 2009-9-15 10:20

[attach]372771[/attach].

yun09 2009-9-15 10:21

[attach]372775[/attach]
[attach]372776[/attach].

yun09 2009-9-15 10:22

[attach]372778[/attach].

yun09 2009-9-15 10:36

[attach]372796[/attach]
主创画家:杨东苗
1969年11月出生于古城西安的一个敦煌艺术之家,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后向父辈们学习工笔重彩人物画,其间受到敦煌壁画艺术的熏陶,立下付出毕生精力复原敦煌壁画,让更多的人目睹华夏文明精髓的大志,先后进修与西安美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理论提升、画艺精进。曾为香港菩提协会的西方寺九层宝塔设计了全部藻井和部分壁画。从1992年至今,耗资百万,复原临摹敦煌壁画三百余幅。作品先后在香港和内地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图书展览馆展览,并在西安、北京、佛山、成都、杭州、上海、南通等地举办过大型敦煌壁画复原展,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曾出版有《再现敦煌》、《敦煌飞天》、《敦煌手姿》、《敦煌壁画线描图集》、《美学的极致》、《敦煌历代精品边饰、圆光合集》、《敦煌历代精品藻井100图》等…….

sam妈妈 2009-9-15 14:03

请问复制品出售吗?.

yun09 2009-9-15 17:02

这个是免费的画展,
我以前在玉佛寺参加过,
觉得不错,
所以发贴推荐给大家.

我知道东敦煌的复制品是可以出售的,
有很多喜欢佛教的人会收藏,
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
请你参看他们网站。.

anser 2009-9-16 13:21

很想去听那个报告,但是要请假,纠结中.

ANGELA12 2009-9-17 09:45

;) 这个因该是玉佛寺装修后 后面茶楼上的吧 很久前去过一次

[[i] 本帖最后由 ANGELA12 于 2009-9-17 12:58 编辑 [/i]].

瑶瑶的妈妈 2009-9-17 17:20

回复 1#yun09 的帖子

展览一:时间:2009年9月23日——9月30日  展览地点:同济大学本部图书馆(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只有星期天休息,星期天开放吗? 我想带孩子去看,怎样收 费用的?是否要预约呀?.

yun09 2009-9-18 15:57

展览 时间是8:30-21:00, 星期天开放,参观免费,不需要预约,如果人比较多可以预约免费讲解。.

瑶瑶的妈妈 2009-9-19 10:58

回复 14#yun09 的帖子

谢谢, 有空去看看!.

yun09 2009-9-23 10:18

莫小米:画出那条长线
听说,有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夫妻,从结婚起,就开始了敦煌壁画的复原工作,至今已经10多年了。

听起来不免有些好高骛远,他们的计划是,将壁画按相同的尺寸大小,恢复到原创时的色彩面貌,并要让它们永远存世。

因此他们选用了日本生产的纯天然的彩石粉颜料,几十元人民币一克;选用了最好的浙绢做画布,光画布已经用掉了一公里。

敦煌壁画,前后画了1000多年,现存500多窟,浩如烟海。凭着个人努力,做这么一件大事情,有这个可能吗?

你可能以为他们很有钱,不错,起先他们是有些积蓄,可是很快花光了。

工作量之大也是你难以想象的。画线描稿时,丈夫一早起床为妻子与两个助手削铅笔,要削40分钟。每天50支中华铅笔,两头削。一周的铅笔头,可以装半个旧纸箱,每天收工时扫出来的橡皮屑屑,就有半簸箕。

虽然近年来,有许多同样有敦煌情结的人在方方面面支持帮助他们,但男主人在电话里对我说:我们苦就苦在,做了一件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男人叫金卫东,女人叫杨东苗。杨东苗的父亲是数十年的敦煌壁画保护工作者。

我敬佩这对夫妇,想采访他们,可令我失望的是,从头至尾,我们没能采访到杨东苗。毕竟,始作俑者是东苗,传承家族事业的也是东苗啊。

可是金卫东说,东苗不能接受采访,她的时间太珍贵,一幅3.4米高、3.6米宽带经变图,东苗就画了将近一年。

东苗不能接受采访的更重要原因是,她要专心。

她知道邻国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这样的口号:敦煌在中国,敦煌研究在日本。她知道日本早就研究生产出了敦煌壁画复原的全套颜料。她知道日本许多年轻学子的学位论文取材敦煌——《论敦煌壁画的线条》、《论敦煌壁画的色彩》、《论敦煌壁画的服饰》、《论敦煌壁画的人物相貌变化》……

她知道,之所以日本至今还没有开始敦煌壁画复原的工作,是因为他们的年轻人毛笔功夫尚欠火候,那种与人的身材等高的、一气呵成飘逸流畅的长线,他们还画不出来。

画这样的长线,除了笔下功夫,还要心无杂质。

这样的长线,今天还有几个人能画出来?

除了画布上的长线,还有事业的长线、爱情的长线,有多少人能一心一意地画出那条长线?

(《读者》2009—11,《格言》2009—11,《杭州日报》2009.03.10,《今晚报》2009.03.30,《侨报》2009.04.01,《羊城晚报》2009.04.10,《扬子晚报》2009.04.19.

yun09 2009-9-23 10:20

[attach]377234[/attach].

yun09 2009-9-23 10:29

[quote]原帖由 [i]瑶瑶的妈妈[/i] 于 2009-9-19 10:58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863727&ptid=4676477][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谢谢, 有空去看看! [/quote]

如果入口要票的话,可以打13818846347 刘先生,他会到入口处送票给大家。.

yun09 2009-9-23 10:37

东敦煌

                                                    口述金卫东   整理曹晓波

一、

    我祖籍浙江,生长在西安。西安家附近有一个唐代卧龙寺,清代整修时慈禧题了碑。“文革”时,碑和七楼石牌坊被砸了,堆了一堆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在古都,远方朋友若来就三句话离不了盛唐。我对历史有兴趣,有一天和几个同学去找慈禧的字。这话是十六七年前吧,字没找着,进大殿看见了4米多高的脚手架,上面有两人在画画。一个女的,一米五六样子,瘦弱,和巨大的画没法相比,我很佩服。男的是她父亲,健谈,说画的是敦煌壁画。

    他叫杨同乐,1952年西安美院毕业,一直在敦煌莫高窟从事壁画保护工作,敦煌曾给了他辉煌的创作灵感,却没能给他一个爱人。40岁的杨先生在1965年回西安后,才有了家,有了爱女杨东苗,后来他就是我的岳父。

    他们在画藻井,一种古代最神秘的装饰画,布满了整个大殿的顶棚。我学的是旅游专业,读过几本旅游与历史的书。说起唐代的仕女为什么胖,专家说国泰粮足,吃胖的。我说不对,是民族的不同,唐代的统治者本是游牧民族,从食肉习性到农居安定,肯定会胖。我说“五胡乱中华”的说法不对,应该是“五胡入中华”,是融入。我的说法得到了杨先生的认可,因为壁画中也有表现江南女子的,不胖,纤纤如柳。

    我常去卧龙寺,熟了。杨东苗说,你看我整天忙画,不少书没时间读,你能不能拿几本去抽空看看,给我讲讲。我说我朗读能力不行。她说像聊天就可以。后来,我每周六去讲,他们有两个助手,也一起听:比如敦煌莫高窟是怎么来的;古丝绸之路和莫高窟的关系;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后敦煌的衰败;一千多年中壁画创作的风格,等等。

    杨东苗自小学画,读过西安美术专科,后来要升大学,香港的一个寺院邀请去设计佛塔的九个藻井图,大学没读成。有一天她说,你和我们一起搞吧。我说我有工作。她说餐饮业不少你一个,搞敦煌的还正需要你。婚后才知道,当时的杨东苗就有了复原敦煌壁画的大胆想法,她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人。



二、

     1995年,我们结婚,蜜月中,去了敦煌。当我站在30多米高的断壁前,真是目瞪口呆。那崖壁,密密麻麻全是蜂窝一样的洞窟。一进去,头上藻井,壁上人物,压制精美花纹的地砖,满满腾腾,没有一丝的空白。全是顶级艺术与智慧的堆砌,这在游人看来,全该是衣食无忧下很悠闲的一笔一画细描出的艺术品。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那都是在缺衣少食、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的人类奇迹啊。

    现在一说中国人,太现实了,到敦煌看看,那完全是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

    壁画毁坏得太厉害,有风沙暴雨的侵蚀,有人为的破坏。当地人的破坏倒是无意的,外来人却全是蓄意,英国、美国、日本的探险家,整一个壁画切割盗走的都有。

    俄罗斯十月革命,大股白匪从新疆进入,被当地政府缴了械。人怎么办?有人提议莫高窟不都空着吗。人关进洞窟,天寒烤火,不少壁画熏黑了,佛脸的金箔也被刮走。常书鸿先生去了后,带了人用棉球一点一点地擦净。

    你看(金卫东翻开画册),这一幅是第220窟的初唐“阿弥陀净土经变”图,也就是用图解的形式释说佛经,3米2高,3米6宽。当时东苗站在这壁画前,流了眼泪。因为和她第一次见到时相比,仅仅十年,剥落得更厉害。

    从唐代开始,莫高窟的崖壁上石窟已经开满了,不够画了,发展到离敦煌东南160公里的安西榆林,鼎盛时期石窟很多,现仍然保存有55个壁画石窟,新疆也有。

    和莫高窟相比,榆林石窟损坏得更厉害,存世极少。这一切,都是促使杨东苗复原敦煌壁画的最初决心。她说,再不抓紧将它们复原下来,我们的后代子孙也许就没有读懂本民族的素材了。



三、

    敦煌壁画的临摹有三种:一是按原壁的现状临摹,像复制文物,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二是色彩如旧,将残破或模糊的形象加工整理,使其完整清晰;三是复原,也就是将壁画恢复到原创时的面貌。杨东苗决心走的就是最后一条路,难度可想而知。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确定了所要临摹的壁画后,首先要读画,要了解原画所表达的主题,时代特征,造型手段,结构形成和着彩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下笔如神。中国著名的美术评论家、陕西国画院美术研究室主任程征教授曾说:杨东苗、金卫东的“复原临摹,是临摹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作”。

    好在敦煌研究界那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壁画原照与幻灯反转片,面对斑驳变黑的原作,我们先将画的线条在灯光架上临摹下来,再投影放大,按原尺寸线描在白纸上;然后再将白纸上的画复制到白绢上。这一个过程,需要娴熟地掌握毛笔的轻、重、徐、疾,尤其是造型优美隽雅的工笔人物,只有将用笔的长、尖、细、圆、齐、健都充分地体现出来,才能再现壁画的那一种无与伦比的线条美。最后,才是着色。

    直到现在,仍有三位和我们同样对敦煌壁画痴爱如迷的助手,孜孜不倦跟随我们继续着这一宏大的文化工程。真的,10多年了,没有对敦煌壁画复原的坚定意念,是难以想象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到今天的。

    比方说吧,一幅三米见方的大幅画,要是一上手,几乎停不下来。饿了,也没有个准点吃饭的时间,生活越简单越好。东苗说过,干这一件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从来不爱钱;一种是从来不愁钱。

    可以说,当初我们是属于后一种。杨东苗家不缺钱,又赶上她家拆迁,她和父亲去香港寺院画藻井挣钱买下的房子,一拆迁,就补偿了五套。东苗向她爸要钱,我岳父知道她想实现复原敦煌壁画的梦,他说,这是不可能的。当年张大千两赴敦煌,带着川菜厨子,军阀马步芳派兵护送,耗费5千两黄金,才临摹了100多幅。现在,国家机构都没能搞这么大的工程,以你个人之力,完成不了如此巨大的工程。

    但东苗还是坚持,她爸给了她两套房子的钱,当时也就20万。东苗立即就在西安南郊租了一个仓库,我们从住了一个多月的“新房”搬了过去。

    “新房”连同新的家具、新的“囍”字,一起租给了一对新婚夫妇。“新房”的租金,也正好够仓库的租金。

    这仓库很烂,100多块窗玻璃碎了三分之二,麻雀乱飞,满地垃圾,老鼠出没。光废料就运出了满满16车,又拉回了一三轮车的玻璃安装了窗门。



四、

    我们首先搞线描,从敦煌人物的手姿开始临摹。敦煌壁画,佛像千姿百态,佛手也无一雷同。一天12个小时的干,正好雨季,一下雨,顶上的破瓦直往里灌水。往往是在半夜,我和东苗起来,棉被盖在画上,棉被上再放小碗小盆接水。西安的雨,一停就晴,早上放亮,助手来了,都看不出晚上的折腾。我上房盖瓦,他们才知道昨夜又遭殃了。

    上了脚手架,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天天如此,没有所谓的星期天。有一天在给一幅巨型经变图上色,不知怎的一阵晕眩,我从架上掉了下来,我想站起来,不料右小腿的骨头一下子戳出了皮肉。因为伤口感染,我在床上躺了将近一年。这一年东苗除了侍候我,还要接着复原壁画。

    (金卫东撸起裤腿,露出一个浅黑色的疤。)害得我现在一上高,心就直打哆嗦。当年敦煌的画匠、画僧,靠的是对佛的信念,我们靠的是对中华文化的敬仰。

    后来东苗到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了半年,她认为复原敦煌壁画,只有军人的宣传画艺术,才拥有那一种气势与工作量。到了第四年,壁画的线描稿一张一张出来了,我有一种成就感,我想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支持东苗干下去。

    刚才不是说杨东苗家不缺钱吗?但对于复原敦煌艺术来讲,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四年中,东苗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用光了婚前婚后的积蓄。我俩不敢有孩子,省吃俭用,每月包括助手的工资在内最少也得4000元日常开支。还有颜料画布,持续的精力与财力都是巨大的。

    线描以后,第二步是着色。在莫高窟中,壁画大多已经褪色。请教专家,褪色的都是一些自然化合物:橘红的铅丹,白的碳酸铅,都是泥土中挖出后直接能用的那种,真可谓铅华褪尽。

    东苗从北京回来,她说该用石粉,纯天然的彩石的粉。西藏的唐卡经久不褪,用的就是它,日本有卖。日本人牛啊,说你买对了,我这技术,就是唐代从中国传去的,你们用上了化工颜料,我们还保留石粉颜料的工艺。十几块人民币一克的颜料,一买就是几万块。画布,也是挑最好的浙绢,这几年,光是用浙绢,就超过了一公里。

    最困难的时候也想过,我是不是应该出去挣钱养家,养活我们共同的追求?我学旅游的嘛,我可以做西北导游的业务。当时感觉还没到这一步,但我有所准备的。



五、

    有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我们的程征老师来了。他说,你们应该办画展,以前我不跟你们说,因为你们有大量的绘画工作。现在你们再不办展,就没有经费来源,我怕你们坚持不到最后。

    他说,敦煌壁画的复原,也只有靠你们。我问为什么?他说,一、敦煌壁画体现的是共性,公家的画家太有个性,画家之间高度合作做不到;二、我们没有这效率;三、这需要一种责任感。

    我一听,真像有一种使命啊。当时有人提议,最好有媒体报道一下。

    媒体的人后来还真来了,华商报三个女记者,一个还是美院毕业。她说,总编特意要她以内行的眼光来看看。当时我们正好在画两幅特大的经变图,全是工笔画。记者们看我们一笔一笔地着色,说比绣花都细。

    专稿见报后,西安市园文局的向局长和博物馆处的贠(yun)处长来了。向局长问需要什么帮助吗,我说想办画展,西安人有一半没去过敦煌,应该让他们能在家门口看看中华文化的辉煌。向局长说,哪是一半人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去过,展览一定要办,什么时候到我办公室来商量一下。

    我去了,向局长说,你看办展览一个月5000块钱怎么样?我说太贵,我们目前一个月的经费都不敢超过4000块。他笑了,他说不是,是我们每个月给你5000块。你们理所当然地要拿,这是弘扬民族文化,应该支持;再说,博物馆门票也会因举办敦煌画展而大幅度增加。

    正好是“十一”黄金周,也是王道士发现莫高窟藏经洞一百周年,我们在西安钟鼓楼办了个“百年敦煌展”。开幕那天,秧歌队、舞狮子全来了。参观的人特别多,本来打算展一个月,到了日子,贠处长说,你们收回去也就卷起来放进画筒里,不如继续展出,还有收入。哎,我说公家人真是在为我们着想。

    有一天,中国旅行社陕西分社社长张敏先生来看展览,他也有敦煌情结。他说,他的情结来自他父亲,他父亲抗美援朝时是个团长,回国后带部队去西藏,路过敦煌,在莫高窟前宿营。帐篷不够用,士兵有露营的。天冷啊,当时管敦煌的常书鸿先生就和张敏的爸爸说,我就开几个洞窟吧,士兵们就可以不受冻了,这天要冻坏的。

    张敏的爸爸是个文化人,他和士兵说,敦煌壁画是国宝,谁也不许靠近,不许在壁前靠枪支。这么说,他还是不放心,去检查,正好有个连长往壁上挂地图,钉子钉在佛头上。

    团长说:“拉出去枪毙!”大家一看,是真事儿啊,都求情,不行。

    这时候常书鸿先生说话了:我也很心疼,但还是不要用画头来换真头吧。

    张敏看我们工作条件太简陋,他说,我们“中旅”有一个大会议室,平时也不用,导游们总在外面,几个副总在办公室开会就可以了,你们搬进来当工作室用吧。

    张敏说得很诚恳,我就去看了。我说,好是好,但我们是要往墙上裱画的,要是木壁就好了。

    过了一个星期,张敏要我再去。我去了,一看,墙上从上到下全覆了木板。张敏说,里面是木条打的底,颜料搞湿了也会很快干燥。

    也就这时候,原来是旅行社法语导游的王晖与我们走到了一起,他也是有敦煌情结的人。他总说敦煌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自信,他愿意用一生来传递这种自信。从此以后,王晖负责经营,东苗带人一心搞创作,我主要负责线描的放大,还有文字和后勤。直到现在,风雨同舟。



六、

    西安文物局的贠处长有不少同学在各地文物、博物馆部门,介绍我们到北京故宫的朝房去搞过一个小型展览,后来又介绍我们去了佛山,正好是春节,人多啊,报社、电视台都来了。这其中,就有你们浙江电视台,他们是特意赶来的。

    后来浙江卫视播出佛山敦煌展的那一天,上海证大集团的董事长戴志康正在海南度假,他是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出身,文化底蕴厚。他说,我从不在白天看电视,这一天没事,一打开电视,就看到敦煌壁画展了。

    他给我打电话,他说你们应该到上海、杭州这种文化底蕴厚的城市来办展,场地、经费我出,你看行吗?我说行。佛山展出一个月后,我们应邀去了顺德,然后直奔杭州。在杭州的湖畔花园,有一个大厅,本来准备搞歌舞厅的,马上按我们的要求,改成展厅。

    参观者排起了长队。学生大多带了临摹本,六七十岁的老年观众相对多些,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几乎每一天都来,我印象特深。外国人也有,一看敦煌壁画,说不得了啊,中国先民的艺术,真值得夸赞。

    巧的是开展那天,正好胡锦涛的车子路过,停了下来,在省长张德江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胡锦涛说,他对敦煌很感兴趣,企业家应该有这样的眼力,要扶持民族的文化艺术事业。

    在杭州,“证大”还给我们提供了工作室和经费。2001年5月,又在浙江图书馆办了一次展览,浙江古籍出版社也来了,当时的社长是徐忠良,他的师兄是敦煌协会秘书长柴剑虹。徐忠良说,这类书的市场不会很大,但需要的人还真搞不到,全国大概有两三千册的需求,版税也就几千块钱。我说,能让敦煌画册走向全国,就是我们的愿望。

    于是有了《再现敦煌》、《敦煌壁画线描》、《敦煌手姿》……

    全卖光了。有个台湾人在王府井买了一本,台湾也有敦煌学啊,看上了,和浙江古籍出版社联系,他们也出了一版。你看,就这一本,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的题词:“愿将佛手双垂下,拂得人间一样平”;这还有席慕容题词的推荐。

    日本人也有出高价来买的,展品是坚决不卖的,小的复制品可以。日本人对敦煌很崇拜,有一个医生,晚上到我们的住所,用笔谈的方式,买了一幅药师画。他说,回去后要在自己诊所恭恭敬敬地供上。

    哦,对了,我们的孩子也是在杭州出生的。



七、

    在上海浦东的几年,是我们工作成绩最好的几年,着重复原唐朝的壁画,也是莫高窟艺术中最美的一部分。“证大”给了我们很大的画室。戴志康也为我们出了不少主意,今年元宵上海玉佛寺的展览,就是他与他的老师联系的。

    这几天,敦煌壁画的第六本书《藻井100图》,和第七本《边饰圆光合集》样书文字校正正在进行。

    敦煌壁画,前后历经1000余年,现存壁画50000多平方米,完全复原不可能。十几年来,我们取其精华,已经复原了280多幅。

    这一幅最精彩的经变图(金卫东翻开画册),3米4高,3米6宽,你看,画面多恢弘,你就是去了莫高窟,也未必能看到。这画啊,东苗画了近一年,她不敢参加社会活动,会见什么人。她最珍贵的,就是时间。

    我们的团队现在取名“东敦煌”,从狭义上讲,体现的是杨东苗、金卫东的再现敦煌工程,两人的名字都有一个“东”字;广义的,就是弘扬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

    成绩让我们信心倍增,但你信吗?我们目前仍然困难,或许比当年在西安仓库时还要困难。我们不像有些画家,个人技艺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卖出好价钱,可以用来投资。敦煌画不行,不能掺杂任何个人色彩,文化价值高,没有销售行情,只能收藏,没有行市。以画养画,还真行不通。

    而且现在,“证大”可能是因为金融危机,裁减了不少非核心的项目,原来给我们的经费这两年也给不起了,但画室还让我们使用,免水电费。

    别看展览办得热热闹闹,留言本上的话句句热情洋溢,但谁能知道我们的苦衷?除了西安钟鼓楼,其他各地的展出也都是要付场地费的,我们很矛盾啊。

    是,我们就是靠信念支撑着。现在,我虽然看不到将来,但是我和东苗的心里,自从有了敦煌,就认准三个字:“干下去!”.

泓源妈妈 2009-9-27 08:52

赞叹!.

anser 2009-9-28 15:02

26号去参观过了,去年的时候走过丝绸之路,在敦煌莫高窟,瓜州的榆林窟,呆了2天,怎么也看不够。。

千百年来,丝绸西去,佛法东来,那个一卷丝绸换200多两西方黄金的日子,据我们已太过久远。
黄金已然觅无踪迹,但是文化还在,壁画还在。。。还有这么多敦煌人执着的坚守。。。才让我们有机会在上海再看到那么精美的呕心之作。

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益画展:敦煌复原壁画同济大学展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