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家长扮考官,每周操练升学面谈技巧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4-20 20:29

家长扮考官,每周操练升学面谈技巧

家长扮考官,每周操练升学面谈技巧

日期:2009-04-20 作者: 来源:新闻晨报


□孩子接受家长模拟的入学面试

    每逢双休日,袁先生会在书房里放上一张电脑桌,摆出面谈的架势,自己当回考官;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则会扮演一名考生,接受询问。由于幼升小、小升初面谈的“指挥棒”效应,如今的父母越来越早地重视起孩子的自我推销能力,甚至刻意营造一种模拟面谈的气氛,让孩子早点进入角色。

收集“面经”每周模拟测试

    袁先生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报讲故事兴趣班、演讲兴趣班,目的是让孩子“能说会道”。虽然女儿一开始不太开心,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这种生活。

    孩子明年就要“小升初”了,袁先生特意在每周双休日给孩子安排一场面谈,“考官”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当然,一开始的时候考虑到孩子比较紧张,我们允许她面对着大橱柜上的镜子说。”

    别以为这是简单的聊天,袁先生还会从网络上找来不少其他家长的“面经”来考考女儿。“各所学校的情况我都很关心,比如有的学校出现‘趣味面谈’,谈些情商和性格的话题,我的‘嗅觉’比其他家长灵敏得多,会专门研究命题走向。”



[业内分析]

突击培训助长新“应试教育”

    教育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面谈对没有人际交往经验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家长应该对这种方式给予足够重视。可是,一些家长曲解面谈原本的意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新的“应试教育”。针对这种面谈方式进行突击培训,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培养能力取代应试

    与袁先生的“目标明确”相比,另一些家长的功利性倒不是特别明显,他们关注的是孩子的能力,而非仅仅是简单的应试。他们认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生活在“水泥森林”里,与父母都很少交流,更谈不上与邻居、同学甚至陌生人交流,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并不是好事。

    “突破障碍”型:近日,上南路上某大卖场前,浦东鹤琴文艺幼稚园的孩子正分头忙碌。他们有的载歌载舞,有的挥毫泼墨,最后还拿着心愿卡找陌生人签名留念,送上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份良好祝愿。记者发现,许多孩子虽然感到羞怯和不安,但是在父母的鼓励下都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一开始,雯雯只是在妈妈的帮助下轻声地说:“请你签个名”,声音轻得像蚊子叫,后来她逐渐壮起胆来。她妈妈告诉记者:“平时让孩子与人打招呼时,家长总是说在前,孩子被动地跟着说。我想以后会多让孩子主动去与别人打招呼,注重孩子的主动性培养”。

    小渝性格谨慎,也从开始走到陌生人前的不知所措,到把手中卡片递过去轻声说句“签个名”,再到最后一个人独自走去,拿了卡片上签好的名回来给妈妈看。“我想她一定体会到了跟陌生人交流,明白地表达意图原来是容易办到的,而且是愉快和友好的。”小渝的妈妈说。

    “寓教于乐”型:日前在儿童职场体验馆“星期8小镇”,记者看到近百名3岁—10岁的“小画家”拿出各自珍藏的手绘T恤,向游客义卖,希望用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募集善款帮助身边生活贫困的小伙伴。“叔叔,你能不能买我画的T恤?”一个小女孩拉着一位游客的手,向他认真地介绍着自己的创意设想。虽然T恤衫上的图案略显稚嫩,但仍然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家长颜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带儿子来参加,并不纯粹为了玩,而是希望让孩子扮演一回大人。“将来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上小学、上初中可能会碰到面谈,走上社会参加招聘要面试,清楚表达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要从小培养,一点一滴积累,靠突击肯定不行。”



[业内分析]

能力培养需循序渐进

    教育业内人士分析说,面谈需要人际交往能力,这种能力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因素,培养这种能力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尤其是“关键期”——孩子的少年时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与疏离,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品质的形成。


 .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4-20 20:30

添小升初筹码,家长花5万为儿出书

添小升初筹码,家长花5万为儿出书

日期:2009-04-09 作者: 来源:新闻晨报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为提高自己孩子进入名校的竞争力,不少家长使出浑身解数,频出新招,为孩子出书,竟然成为个别家长的选择。

    近日,某知名学校的英语教师王棋(化名)收到一份家长送来的学生材料,里面赫然放着一本这名学生的优秀作文集,这让这位教育界的资深人士吃惊不小:“我从业十多年来,还是第一次碰到把书放进升学资料里来的,而且还是正式的出版物!现在的家长真是用心良苦啊!”

升学资料中竟有“优秀作文选集”

    近日,王棋收到一位家长送来的一份学生材料,请他帮忙把关后,准备投递名校。这位家长的孩子今年小学升初中,希望能进入本市的知名中学。“材料里有孩子的成长手册、获奖证明等,这些都是目前家长的普遍做法,但翻到后面,竟然出现了一本书!”王棋告诉记者,这是一本小学生的优秀作文选集,封面是灰黄色的,看起来有点水粉画的感觉,16开大小,有二三百页厚。“我一开始以为这是很多家长喜欢制作的作文手册,但没想到书上有正规的书号和出版社名称,是本正式的出版读物。我从业十多年来,还是第一次碰到把书放进升学资料里来的。”

    记者了解到,送材料来的这位家长姓吴,他的孩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正面临着“小升初”,这是他通过出版社为孩子出的一本优秀作文选集。在这本选集中,除了收录吴先生孩子的文章外,还有其他四五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他们与吴先生的孩子在同一个培训班里上课。由于平时会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互作交流,几位家长经过商量后,决定合资共同为孩子出书。据悉,整个出书的费用在5万元左右,由这些家长共同分担。

既为成长见证,也为升学“造势”

    对吴先生来说,为孩子出本书是件顺理成章的事。

    原来,吴先生的朋友中,有类似的“过来人”,前两年就为孩子出过书,并且把书连同孩子的简历投给了沪上几所知名学校,这给了吴先生很大的启发。另外,吴先生的孩子从小在作文方面就表现不错,还得过不少作文比赛的奖项,这也让吴先生萌生了为孩子的成长做些记录和见证的想法。平时,他就有意识地把孩子的日记和一些随笔进行整理,打算有一天集结成册。“孩子平时参加比赛得到的一些奖项,包括他日常有感而发写下的东西都是他成长的足迹,完好地把它们保存下来会很有意义。再加上孩子恰好要升学了,拿出点不一样的材料或许能为孩子在学校那边博得个好印象。”

    一方面是对孩子的成长有个交待,另一方面是想为孩子的升学增加竞争筹码,吴先生的这一想法也打动了其他几位家长,于是,经过几家人的努力,一本汇集了几名小五生得奖作文和随笔的“优秀作文选集”就这样“出炉”了。

    据悉,该书的发行量在3000册左右,主要是几位家长平分后用来送给亲朋好友,并不对外出售。据了解,吴先生日前已陆续将书随孩子材料投向了沪上一些知名学校。
有学校表示,出书对“加分”作用不大

    记者随后采访了多所中学,不少学校老师都反映,如今收到的学生材料,其“丰富”和“精美”程度不亚于人才市场的求职信,甚至有的做得像一本豪华杂志,但出书的情况还比较少见。不过,无论包装得多么出色,都完全没有必要,学校更不鼓励为了升学而出书的做法。

    新华初级中学名誉校长陆继椿认为,这样花心思在形式上“玩花样”,“不但提高了社会成本,也会助长不良的攀比风气。”

    那么,家长这般费心费力,到底能不能为孩子在升学过程中起到“加分”作用呢?答案也是否定的。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对记者表示,出作文书作用不大,因为这只能说明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不能说明其他问题,对学校而言,一个成绩在班上拔尖的学生要比出一本书的学生有说服力得多。

    而另一位某热门学校的相关人士则向记者透露,其实,很多名校在招生时一般会比较关注学生在五年级的综合素质表现,尤其是中环杯、希望杯、奥数等竞赛中的得奖情况,由于作文比赛名目繁多,因此对作文奖项关注得比较少。“制作精美的画册可能会比较显眼,但并不会带来别的加分效果,而出书则几乎无用。”该老师同时指出,名校每天会收到很多学生递交的材料,但老师的精力有限,送上去的书可能根本没时间看。

    还有一位早几年就曾经收到过类似出版物的老师也表示,感觉就是家长很用心,但在升学中并没有很实质性的用处,学校录取时不会以学生出书作为主要依据。

升学已成需家长和孩子共同对付的考试

    对于升学中日益出现的怪状,一位资深教育人士分析时认为,是前几年一度盛行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加剧了学生升学竞争的白热化。他说,现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家长都想让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学习,除了提高孩子本身的实力外,家长也会想方设法为孩子的实力提供附加值,“孩子的升学已俨然成为一场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对付的考试,因此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奇怪。”

    另外,该人士表示,这也与现今的“幼升小”、“小升初”学生的家长大都是“70后”不无关系,“新一代的家长思维模式较新颖,他们为孩子出书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升学,也是作为父母的责任感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为孩子做成长记录。”

    不过采访中,多数家长觉得自己不会这样大动干戈。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告诉记者,在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他也赞成花钱将孩子成长的文本记录精心包装,如做成画册作为收藏。但出版成书还是“有点过分了”,因为名校对学生材料的审核,内容远大于形式,同样能反映作文水平,自己装订成册效果也是一样的。既然如此,何必大费周折出版成书呢?.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4-20 20:31

培训“吃野食” “小升初”忙坏众家长

培训“吃野食” “小升初”忙坏众家长
日期:2009-03-23 作者:唐闻佳 来源:文汇报
    家长“清清妈”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小升初”信息,从心仪的A学校一直到保底的E学校,一圈下来确定没有新消息后,转而投向《奥数题库》,为了回家能够辅导儿子,清清妈每天纠结于“有几个鸡头,几只兔子腿,牛吃草能吃几天”的题海中……随着三月渐入尾声,上海有一批和清清妈一样的“小升初痴迷者”进入临战状态。
   
    他们放弃家门口的公办初中,目标锁定本市20来所“民办初中”;他们奔波于各个培训机构,只为获得“名校”的面试资格;他们翘首企盼三到五月陆续出台的招生政策和各所中学的招生计划,希望寻求“变通”;他们没日没夜地守在各大论坛,就怕错过消息。家长戏称这是“小升初综合征”——“其实很累,但个个孩子都这样,我们家怎能不跟上?”
   
培训班“吃野食”
   
    “背小猪”、“吃野食”,是徐妈妈对于“走穴”教师和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的说法。徐妈妈的儿子童童在民办上外沪东外国语学校就读五年级,为了迎接“择校大战”,徐妈妈几经周折找到“背小猪”的名师,给孩子辅导“高数”,让孩子“吃野食”。
   
    目前,她已经锁定了杨浦区的四所民办初中:存志学校、凯慧学校、兰生复旦中学、上外附属双语学校。这四所学校是杨浦区历次中考排名的前四名,是无数“小升初”家长眼中的“名校”。“虽然这些名校都号称不看重证书,看综合实力,可是看着别的孩子简历后都有厚厚一叠证书,我们怎么能不考呢?”上海的“小升初”家长圈子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奥数市里拿奖、英语口语获四星、语文得个‘现场作文’奖,才有可能获名校面试资格。
   
    于是,本市的各大培训机构成了家长双休日带着孩子出没的地方。黄妈妈的女儿小彬在闸北三小读五年级,他们的周末总是在“赶场”中度过:周六早上9点到11点,四川路“新东方”《新概念英语》,下午1点到3点“思通”学校“语文阅读和写作”,紧接着4点到6点中兴路“新东方”上奥数,第二天一早,人民广场新贝少儿英语学校参加外教英语口语培训。
   
又爱又恨“小五班”
   
    和一般“吃野食”的课外培训不同,有一种培训家长更看重,即名校办的培训办——小升初家长都管这叫“小五班”。“孩子四年级暑假里上过上外附属双语学校的‘小五班’,五年级寒假上了一期存志学校‘小五班’,读完后又报了一期,直到现在,这周要考试了。”
   
    为了择校,孩子们在就读的学校之外又多了一个班级,有的同学甚至早上到自己学校交了作业,再请假出来读“小五班”。让家长无怨无悔交出那一期500到800元不等培训费的,正是徐妈妈口中的“考试”。徐妈妈称,“小五班”会定期组织学生考试,越是临近“小升初”,考试成绩越是关键,最终学校会根据成绩颁发“优秀学员”,据说凭这个就能拿到该学校的面试资格。以存志为例,“小五班”共招了10个班级,每个班级30多人,平均每个班会评出3名左右优秀学员。“‘小五班’虽然学不到什么,可这是让学校认识孩子的机会,多报几个小五班,就意味着孩子多几个机会。”
   
“简历”做得像画册
   
    目前各校的招生计划还没全面启动,所有家长都在忙乎同一件事——做简历。前不久,上海某知名小升初论坛上出现了一则“1000多元做简历值么?”的帖子,这位署名为“沁天竹”的家长想花1000元请广告公司制作孩子简历。“自己只会做成word文档,专业设计、广告公司比较专业,价格倒不是问题。”不少家长表示。采访中,笔者看到了“小升初”家长朱妈妈委托广告公司制作的“简历”——横版小开面,彩色油光纸,卡通底纹和孩子的艺术照水印,这本涵盖孩子的学习成绩、奖章证书、文艺特长等内容的“简历”似乎更接近于彩色画册。
   
    正在经历“小升初”的家长,都戏称自己的疯魔状态是“小升初综合征”,可又感觉无法回避。他们觉得,民办小学里的3L、朗文、英语900句等英语教材,《三字经》、《唐诗300首》、一年十篇中外名作等辅助教材,都是公办小学所没有的。这么多内容加上课外培训、小五班,实际上就是为孩子将来的中考、高考在奠定基础。“孩子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孩子的失败就是我的失败。孩子如果不挤进好学校拼一拼,将来怎么会有好前途?”
   
    本报实习生  唐闻佳.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4-20 20:32

民办学校“小升初”出现新动向

民办学校“小升初”出现新动向

日期:2009-02-27 作者:钱钰;杨玉红 来源:新闻晚报


 
    四年级开始占位 豪华简历层出不穷

    “小升初”大战中,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命中率,转向“拼简历”,聘请专业团队量身打造“豪华版”简历,动辄五六十页。甚至还有家长四年级就开始为孩子去辅导机构“占位”,动足脑筋争抢“面谈入场券”。

四年级学生提前“占位”

    一位学生家长章女士介绍,女儿在某中心小学读四年级,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和很多同学一样,“小升初”的准备早已开始。她说,尽管明确“小升初”不准考试,但是,一些学校招生还是会看奥数、英语和艺术等方面的证书。由于孩子就读于寄宿制学校,所以,奥数、英语、钢琴的培训都安排在周末,每周六从早九点到晚五点。

    很多家长都在不断提前孩子的准备期,希望尽早在与名校有捆绑关系的培训班“占位”。据章女士透露,很多培训学校向家长做出承诺:只要孩子学习优秀,都会向某些重点中学推荐,以此吸引家长尽早报名。而培训班所学的内容也几乎全部为应试内容,甚至出现为孩子押题、让孩子背题等现象。

专家支招参加辅导班需量力而行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在培训机构和民办中学实行“捆绑”,为名校选拔优等生,并提供优质生源,已成为“小升初”中的潜规则。一所中学的校长道出原委:“民办中学招生限制越来越多,生源优劣关系到学校的口碑和未来发展,只有抢到优质生源,学校才不会被淘汰。 ”

    不过,不少民办中学校长也表示,家长在选择“小五班”时,一定要理智客观,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盲目轻信培训机构的推荐承诺,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中学。况且,现在临时抱佛脚,时间也有点晚。

    “十个单词就有8个是默不出的,都是高中才能学到的。 ”采访中,一些家长现身说法,自从上“小五班”后,孩子的自信心大受打击。 “我家女儿奥数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总是搞不清,现在已有点厌学了。 ”谈起女儿参加“小五班”的感受,吕女士有些后悔:“女儿说,有时上课老师讲,她就直接将答案抄下来,很多都听不懂,而一旁的同学却接受得很快,因此,她有很强烈的失落感。 ”

    不得已,这段时间,吕女士只好“加班加点”,拼命追赶,和女儿一起消化“小五班”的课堂内容,弄得两人都筋疲力尽。 “最让我们受不了的是,这些‘小五班’还搞得特神秘,由于牵涉到推荐,培训班从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我们只能通过分班看出点端倪。 ”

    对此,专家也建议,选择“小升初”辅导班,家长一定依学生实力量力而行,也不要抱太多的希望,盲目贪多或加码,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和心理波动,反而得不偿失。

家长开始“比拼简历”

    “第一步,整理孩子小学阶段的所有获奖证书;第二步,列出目录,按科目或获奖时间排列……”这是近期沪上某知名育儿论坛点击率颇高的一份简历制作帖子。记者发现,民办中小学“限期面谈”公布后,家长没有预想的轻松,反而显得更加 “急吼吼”。

    “按规定,面谈内容不涉及学科文化知识,时间限制又不允许我们“满城跑、广撒网”,可选择的范围小了,那命中率就很关键,因此,投递给校方的简历就显得格外重要。”家住闸北区的王女士分析说,现在,简历已成为争抢名校“面谈入场券”的重要凭证。

    记者从不少民办初中了解到,和以往内容简单、制作粗糙的简历相比,今年,学生简历显得特别“充实”和“精美”。有的简历厚达五六十页,附有学生从校级到国际的所有获奖证书;有的简历制作精美,不仅全部彩色打印,还有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照片为证。

    为了制作“完美简历”,一些家长开始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记者发现,网络上关于“寻找好的小升初简历制作机构”的帖子不在少数,还有众多简历模板供家长下载,“杨浦小升初简明攻略”、“小升初简历大全”等也成为“小升初”家长必读精华帖。

专家支招简历讲求简明扼要

    “其实,我们最反感的就是那种包装过度,面面俱到的简历了。”民办进华中学校长陈国强表示,最近,他也收到不少学生简历,包装豪华精美,但细看内容,却完全是由家长操刀。他建议,简历还是要简洁明了,挤干水分,基本信息、获奖情况、艺术特长力求一目了然。

    “我们学校每年招生300人,但光收到的简历就超过2000份,老师哪来精力一份份详读。 ”民办新华初级中学校长陈剑波坦言,一般学生简历看过头两页,就能基本了解情况。“顶多十来页就能说明问题,50、60页实在没必要。 ”.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4-20 20:32

恢复小升初考能为孩子减负吗

恢复小升初考能为孩子减负吗

日期:2008-10-21 作者:王婧;王寅军 来源:新闻晨报
    考证多害苦孩子,教育专家、家长探讨

    “现在社会上铺天盖地的培训班,都是在赚家长的钱害孩子的童年! ”,“做题目绝对不等于求知,基础教育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不能不把孩子当人啊! ”这是著名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一次座谈会上,针对目前社会上证书满天飞的状况表达出的强烈担忧。

    于漪老师的担忧不无道理。现如今,种类繁多的证书俨然已经成了小学升初中的敲门砖。于是,坊间出现了“不如恢复小升初升学考”的观点,家长们认为,这样“一考定终身”比起目前的现状来轻松很多。

[家长苦恼]

[size=5][color=Blue]拥有41张证书仍惶恐不安[/color][/size]

“取消了小升初的考试,名义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找个好点的学校。于是,各种考试、考完试的各种名目繁多的证书应运而生。更有甚者,带着41张证书仍对能否被好学校录取惶恐不安。家长也要跟着写简历,带着孩子一所一所学校跑,一场接着一场考试赶,一份简历一份简历投……苦不堪言。与其这样,还不如像考大学一样,一分定去向,孩子一样辛苦于学业,家长一样辛苦于辅导,但至少免去了奔波之苦。我实在不想让对数学本来就不敏感的孩子再分心去学更搞脑筋的奥数,实在不想让孩子连作文基础都没打牢固就频繁去参赛。可当家长的谁又愿意拿孩子的将来开玩笑呢?”

    这是网络上一位家长对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发出的感叹,却反映了多数家长的普遍心态。现如今,通用少儿英语星级考试、奥数比赛等等各种种类繁多的证书俨然成了小学升初中的敲门砖。家长如果想要让孩子进一所好学校,就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去。英语、数学一样接一样地学过来,钢琴、长笛一样一样地练过来。如此一来,当初为了减负而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的举措,反过来又成了压在学生和家长身上的一座“大山”。[家长声音]

恢复升学考,或能让孩子不被“忽悠”

    记者注意到,各种育儿论坛上,交流各种培训、证书的帖子比比皆是,家长们还互相讨论孩子的学习情况:“周三晚:科技英语3小时,共计6次课;周四晚:双簧管45分钟,每周1次;周五晚:BETS3小时,共计7次课;周六晚:奥数班3小时,共计15次课;周日下午:乐团活动3小时,每周1次;后面还有没开始的PET班,周一、三晚上各3小时,共计6次课。”……

    于是,不少家长提出,还是恢复小升初考试好。像现在这样的小升初让家长备受煎熬:不但要在外面奔来奔去,读奥数,还要在四年级就考出本应在初中才考的英语三星……

    一方面是名校里的获奖证书堆积如山,另一方面也有家长指出,取消了统一考试的入学失去了客观的标准,“于是权力、金钱、奥数、考级,无所不及,于是有了不考试的考试,减负成了加负”,而“不考试是小升初的最大烦恼。”
另一位网友则说,“要是真能恢复小升初考试就好了。哪怕一次考砸,哪怕一考定终身。高考的分数是死的,是靠自己本事得来的,而且可能孩子也不容易被‘忽悠’了。”[专家观点]

主张恢复考试的看法过于片面

    透过考试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当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才是问题的根源。

    对此,虹口区三中心小学校长盛裴认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个现实问题,但从历年的教育改革趋势来看,国家和上海地方上的有关部门也在朝着教育公平化的方向努力。在办学体制改革和教师队伍的优化过程中,国家的目标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进更好的学校,这是无可厚非的。而国家的目标也是让更多的小孩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两个目标本身是不矛盾的。但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盛裴表示,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本身是为了把孩子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解放出来,但是许多家长出于望子成龙的心态,仍给孩子报培训班、考英语和数学的证书,这反过来又产生了负面的作用。

    至于是否要恢复小学升初中考试,盛校长觉得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考试的话,又回到了过去的老路上,让学生增加了负担;不考试,家长又觉得不放心,要跑去不停给孩子补充‘营养’。”盛校长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在这个两难问题的背后去寻找原因,家长也应该放缓心态,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阳浦小学校长张治则不赞同恢复小升初考试的建议。他告诉记者,取消小升初考试的做法本身是为了减轻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还给学生更多的课余时间去拓展视野、提高能力。考试的取消本身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压力,主张恢复考试的看法过于片面。“就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讲,取消升学考试更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张治说,“一个宽松的环境相比起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而言,无疑更有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方面学校要起到适当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成长计划。”

    不过张校长也指出,现在社会上的各类考试和培训班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是造成目前小学生压力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一点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要起到应有的监管和导向作用。[权威呼声]

于漪呼吁:莫让社会考证害了孩子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频繁的考证是造成孩子厌学的主要原因,对小学生来说,首先应该是把母语学好,而不是拥有那么多所谓的证书。“在我身边有这样的例子,有小学生一个学期仅外语比赛就要参加9次,搞得孩子小小年纪就要疲于奔命,你说孩子能不厌学么?”于漪老师痛心疾首地指出,现在孩子厌学情绪严重,主要原因是社会上铺天盖地的培训班和各种名目繁多的比赛,正是因为社会考证多了,才催生了社会机构疯狂办班。作为家长,眼看着别家的孩子都在报班,自己又怎能落于人后?为此,她呼吁有关主管部门能大刀阔斧地好好管一管。
 .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4-20 20:34

"小升初"报名未开始 家长心急往学校送材料

"小升初"报名未开始 家长心急往学校送材料

日期:2008-03-26 作者:王婧;王寅军 来源:新闻晨报
    学校门卫日收到入学材料近百份

  平均每天要收七八十份材料,最多的一天要收两百多份,最近一段时间,在某全市闻名的民办初中校门口,每天都有许多家长去送孩子的入学材料,因为材料送不进学校,接收材料俨然成了学校门卫的“副业”,每天收到材料收到手软。

  其实全市规定的“小升初”报名时间尚未开始,但心急的家长已开始为择校奔忙,第一步就是要把孩子的材料送出去,因此出现了这所民办初中校门口的奇怪一幕。

  家长急吼吼往学校递材料

  这所民办初中所处市口不算热闹,往常一过早上七点半,校门口就没什么人了。但近来清早,在校门口总能发现有家长前往门卫室递材料,然后又匆匆离开,在记者观察的一个多小时内就来了5、6位家长。据门口维持秩序的交通协管员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黄先生是第一位前来送材料的家长,他说自己是孩子的爷爷,因为孩子的父母都要忙着上班,所以自己骑车过来送一下。黄先生说,这已经是他跑的第三所学校了,前几个星期已经将材料投了几所中学,也都是民办的。“我听人说,民办的一般都比公办的早招生,而且四月中下旬就可能有回音的。”

  黄先生送的材料有厚厚一沓,其中不仅有孩子中环杯一等奖证书、参加奥数的证明、在英语等学科上的获奖证书,还有学校颁发的各种奖状,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这所学校比较看重数学和外语,不过我们家小孩各个方面都比较突出,语文参赛也拿了奖。”黄先生不无自豪,在将材料送到门卫室后,又关照了几句才离开。

  另一位学生家长是开车赶来送材料的,他说赶在上班前过来递交材料,之后还要赶着去上班。据了解,很多家长都是在上班前或者下班后赶过来交材料。“材料都是证书奖状之类的,能找到的都带来了,民办学校教学好,有条件就让孩子来读读看吧。况且这所学校在区里甚至全市也是排名靠前的,能进当然最好了。”不少家长这样表示。
 

门卫只收材料不作回答

  记者注意到,由于入学报名还未正式开始,前来送材料的家长都不允许进入校园,心急火燎的家长都只能把材料往门卫室送,然后拜托门卫送进学校。“这是孩子的入学材料,请帮忙交给负责老师,千万不要弄丢了啊!”黄先生和门卫交待了几句后不放心地离开了。

  而其他来送材料的家长也都在门卫处碰到了“软钉子”。“学校有规定,家长如果来送材料一律不能进学校。”门卫对家长们说。记者看到,门卫只是忙着把材料收进来,除此以外,对于家长们的问题,他都三缄其口,不作任何回答。

  不过,因为总有家长过来“打扰”,原本比较清闲的门卫显然忙了很多,只见他坐着的时间很少,总是要站起身子收材料,然后整理好放在一边。


  据该校的一位教务处老师介绍,目前学校招生办只接受家长的电话咨询,但是从3月初开始,已经有家长开始将孩子的入学材料送过来,一开始每天二三十份,后来就有一天一二百份的情况。她透露,学校现在已经收到了大约一千多份学生材料,电话咨询的一天也有二三十个,数字非常惊人,学校处理起来也很累人。


  不仅是这所学校,记者了解到,全市知名的民办学校最近都在忙着收家长从四面八方送来的材料、接受家长的电话咨询,门卫首当其冲成了这段时间里最忙碌的人。而家长交的材料基本都大同小异,有英语和数学的竞赛证书、学校奖状,以及各种特长的证明,其中音乐和绘画方面的居多。家长们不管什么材料都会递交,甚至还有学校歌唱比赛的获奖证书,也可谓用心良苦了。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长扮考官,每周操练升学面谈技巧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