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上万名学生放弃高考引发读书无用论激辩

junhuayang2005 2009-3-31 20:08

重庆上万名学生放弃高考引发读书无用论激辩

[url]http://www.sina.com.cn[/url]  2009年03月31日04:08  信息时报

曾喧嚣一时的“读书无用论”再次被网友翻出,引发又一轮网友激辩。


  □信息时报记者张志超 刘敬 王玉

  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而近日重庆晚报的一篇报道称,今年重庆市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加,但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却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一时间,曾喧嚣一时的“读书无用论”再次被网友翻出,引发又一轮网友激辩。有网友认为,重庆上万名大学生放弃高考,是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地区蔓延的表现。也有网友指出,讨论“读书有没有用”,还不如关注偏远农村的教育难问题。

  重庆近万名学生放弃高考

  据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招办人士透露,今年重庆市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加。不容忽视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据介绍,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而据调查,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

  而当地部分区县招生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高三学生最后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

  当地部分区县的招生负责人在采访中解释了应届生放弃高考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有的农村孩子迫于无奈,想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二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有人认为,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三是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会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作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

  “读书无用论”再度蔓延

  虽然该负责人的解释并没有与读书“无用论”扯上关系,但不少网友纷纷通过发帖或写博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称重庆农村考生放弃高考是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农村蔓延的直观体现。部分网友担忧,如果读书“无用论”继续在农村蔓延而不及时加以遏制的话,可能会对农村地区的教育造成巨大影响。

  记者浏览网友们所发的帖子看到,不少网友认为,目前中国教育的难点就在农村,如果读书“无用论”继续在农村蔓延的话,将会对农村教育造成巨大影响。“改善农村人口的素质,将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读书则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要方法,如果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蔓延的话,将会使得农村的人口素质提高造成影响。”天涯一id为“累哥”的网友如此留言。

  此外,新浪网友“宕子”则从高考制度方面解释了读书“无用论”为何会在农村蔓延。“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的蔓延的根子即在于读书对改变他们的命运确实是‘无用’的。”“宕子”认为,使得读书变得无用的罪魁祸首就是“麦当劳化”的教育体制。“由于高考以分数作为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或能力的唯一标准,这使它具有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等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这一‘高考机器’将人当成了它的流水线上的产品,因此也是非人性和非理性的。”“宕子”说,“这台非理性的‘高考机器’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无理地践踏着学生们作为人的尊严,无视社会实践对学生素质的各种要求,专横而残暴地将自身的意志强加在所有学生的身上,从而禁锢了国人的思想,弱化和剥夺了国人的创新能力,也使读书在现代社会中逐渐丧失了其改变人的命运的能力。”

  读书有无用?网友大pk

  “读书无用论”的死灰复燃引发了众网友的强烈关注和激烈的辩论。多个门户网站论坛上都有置顶帖讨论上大学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有人认为现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极低,读大学对于家庭经济难以支付学费的农村学生来说并非最好的选择。然而,有人却认为大学远远仅非一座单纯的象牙塔,大学四年学到的宝贵社会经验,是其他地方或途径难以获得的。

  无用论:早工作早解决生活问题好

  有网友认为,以现时大学毕业生的低就业率来看,还不如支持部分家里特别困难的孩子务实一点,实实在在地学门手艺,让年迈的父母不再为学费而操劳发愁。至于说什么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如果有钱了,多帮帮村里和邻居就已经算是最大的贡献了!”

  “如果你家在农村,家里有一堆弟弟妹妹,老父老母,你还能安心在大学里享受那些所谓的种种‘美好’吗?你可能早就在发愁如何赚钱养家。更残酷的是,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可以比打工赚得更多,这就是现实,读书真的有用吗?” 某支持“读书无用论”的网友留言说。

  代表发言

  网友liuchun2002:个人以为,小学中学的功课还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关键是大学的课程,有相当一部分是无用课程,既然学生的毕业工作学校不包分配,那么就没有权力限制学生学习什么课程,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学习的课程,就跟去饭店一样,用什么菜自己点。中国的教育最霸道了,规定人家必须学习政治,必须学习很多无用的德育课程,然后还让学生自己交学费。就跟当兵自己掏钱买枪一样笑话。

  有用论:大学依然是条康庄大道

  某现正读大学三年级的网友坚持认为,“对于大部分人憧憬大学并为之努力的人来说,大学是条值得付出的康庄大道”。没有上大学的人即使已经现时已经身家千万,但却错过了可以与你结伴为梦想拼搏的朋友,错过了许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错过了大学这个汲取知识的殿堂。除此之外,大学更让不少人在接触更多精英,学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锻炼机会的过程中,摸索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和未来的道路。每个愿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在抱怨现今高等教育制度的同时,更应先问一下自己有没为未来尽最大的努力。“用学历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固然是偏颇的,但以收入低来批评高等教育的作用、鼓吹读书无用论更是不当的。”

  此外,网友“心的方向”也认为,在大学里自我感觉就是学习怎样做人,为人处世其实真的很重要的,并不是你多么有才能别人就能用你,也要看你的为人处世的。步入社会,我们第一个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的。在大学里,和同学之间的相处,可以看出一个人在为人处世这方面的情况。真的很重要的!

  代表发言

  网友danhuangpai:是读书无用?还是没有钱读?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想想自己想想同学念大学的学费都是千辛万苦凑来的,读书无用论,不过是很多上不了大学的同学的父母自我安慰罢了!真的没有用吗?这个社会没文化又是有钱的暴发户是少数,大多数有钱人还是有文化的。不要老和少数人做比较。

  中立者:更应关注偏远农村教学

  针对媒体报道的“读书无用论”日渐在农村泛滥的现象,有一自称来自湘西农村的大学生在留言中为农村学生辩护称,并不是农村的孩子不想上大学,而是他们的条件确实很差,难处确实很多,与其批评他们鼓吹“读书无用论”,不如更多地去关注偏远农村的教学困难。该网友表示,“读书无用论”的确是一部分农村的现象。但在湘西当地,以一近3万人口的城镇来说,每年都没有几个人能考上2本,能考上重点本科就更少了。“读了两年的大学,听了身边的同学说他们地方考试的情况,我有说不完的辛酸,可是现在谁又能真正的关注偏远农村的教学呢,我们没有选择,并不是我们不想读书,而是我们很难,很难”。

  代表发言

  网友wxc423:读书——换句话就是知识是肯定有用的,他对你的人生价值理想都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只不过是读书对有些人来说,代价来很过于沉重了。上大学也是一个投资,是有风险的,城市人承担起这个风险,并且由于关系网能力跟大,所以出路、手段也更多,农村来的读书有点像赌博,谁知道结果怎么样呢,这是我们社会需要改进与努力的地方吧。.

scarlett93 2009-4-1 09:30

接不接受高等教育,本来就是学生的自由.
干吗什么事体都要提升到那个高度. 无聊..

toboyMM 2009-4-1 09:39

农村孩子读大学关乎梦想,一个没有梦想的广大贫穷人口是很难"统治"的..

junhuayang2005 2009-4-19 22:29

新华网 | 发表评论(132) | 正文背景色:     标签: 弃高考 就业难 重庆 字体   新华社重庆4月18日专电题:重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茆琛

  据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的统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

  记者近日在重庆江津、渝北、涪陵等区县采访时发现,导致农村学生弃考的原因,值得关注。

  弃考:就业寒冬的连锁反应

  在重庆部分区县采访时记者获悉,当前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大量通过高考的农村学生进入高职、大专院校读书。在就业寒冬中,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就业岗位,本科生挤占高职专科生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倒逼高职专科生岗位的现象,使得缺少社会关系和创业资金的农村高职、大专毕业生难以求职就业。

  这一现象,刺激着即将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重庆市涪陵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不少农村学生自认考不进名牌大学,读高职或高专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挣钱。

  涪陵区一名弃考考生告诉记者,有的职业院校每学年收费8000元,相当于父母一年的收入。假如自己把钱用了,弟弟读书怎么办?当记者吿诉她进入大学可申请助学贷款时,她反问说:“如果毕业就不了业,拿什么还?”

  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家长跟记者算起“教育账”:培养一名大学生,一般要14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教育投入至少5万元。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起薪按照2000元计算,除去生活费,每月存款500元,至少8年才能将教育投入“挣回”。即使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收回成本也要5年。而教育投入最多的是大学阶段,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真不如早点就业。

  素质教育缺失让农村考生无奈

  一身黑色运动服,离子烫后的直发乌黑垂顺,弃考的罗燕已经打扮漂亮,做好外出打工的准备。但当记者提起高考,她还是忍不住难过:“我不服气,不相信我的成绩这么差。”

  清明节期间,重庆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职业院校组织了春季考试,罗燕和一些同学参加考试但落榜了。试卷中很多常识性的问题,罗燕闻所未闻。比如,“两个人之间交谈,根据距离判断两者关系”一题,考查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常识,罗燕不知如何回答。再比如,“食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代表什么意思”一题,也难住了罗燕。因家境贫寒,很少出门的罗燕连标识都没见过。这次考试让罗燕丧失了参加高考的信心。

  “罗燕落榜,和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缺位有关。”罗燕的老师告诉记者,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有“三少”——课外读物少,供学生上网获得信息的电脑少,经验丰富有特长的教师少。罗燕读小学时,语文和数学课还是同一位老师教授的。像罗燕这样的孩子要在综合素质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比城里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很努力地学习,但成绩就是难提高。”重庆一所农村中学高三学生林琳告诉记者,她和罗燕一样想放弃高考,但被老师劝止了。

  林琳的老师告诉记者,林琳初中和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较差,是她高三成绩难提高的主要原因。林琳小学在重庆桐桷村村小读书,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课。初中时,林琳的英语成绩无法和那些在小学就系统学习英语的同学相比,这让她失去学习的兴趣。升入高中后,林琳的英语成绩更差。

  林琳的理想是当医生,但在农村中学她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物理实验的机会,理化知识匮乏影响了理科成绩,她不得不选学文科。

  农村教育应被更多关注

  一名从事农村教育10多年的高中老师告诉记者,罗燕和林琳的成绩低,并不是厌学或贪玩造成的。受农村教学资源贫乏的影响,她们未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课外知识;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她们也不能通过家教补习、名校名师点拨掌握学习技巧。从一开始,她们和城里的孩子就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必须面对同一张高考试卷,自然升入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的难度更大。

  记者采访的一些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农村学生弃考暴露了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普遍素质教育缺失、教学资源匮乏,造成农村学生学习成绩难提高,综合素质难完善的现状。

  重庆一所农村中学校长告诉记者,该校200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60%以上处于三本线以下,多数学生成绩只达到高职和大专分数线。这名校长说,虽然高考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加分看似公平,但农村学校和家长无力培养孩子的特长,学生也无法以加分的途径提高高考成绩。

  “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忽视城乡教育差距,给农村教育更多的关心。”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

junhuayang2005 2009-4-20 08:59

放弃高考,也放弃了“教育改变人生”的信念



(2009-04-20 02:42:02)


□毕舸

前两天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还说,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源于其素质下降。果不其然,活生生的事实例证很快出现———据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的统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当前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华社4月19日)

当年高考“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盛景,看似被越来越猛烈的大学扩招势头所稀释和淡化,但来自学生之间的内部竞争态势并未真正缓和。比如,进入国内相对知名(未必是真正一流)大学的门槛依旧高企,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生与中西部学生之间的录取分数线之悬殊,决定了双方完全不是站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农村学生相对城市学生在教育设施、师资等资源配给上的先天不足,再加上录取分数线与报考人数的差异化,使得前者进入大学的努力依旧可能是后者的十倍。即使进入大学,农村学生面临的高昂学费、就业压力,成为其所背负的沉重负担。

因此,“万人放弃高考”中农村学生比例较高,成为可以理解的现实抉择。与传统的分数达不到录取分数线的无望放弃、学校出于录取率利益考量的自动分流不同,不少农村学生即使规避了以上难题,依然要冒着“辛辛苦苦读进大学、全家攒钱供上大学、上完大学无处就业”的巨大风险,这风险成为压倒其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显然,“万人放弃高考”不仅放弃了一次求学机会,更放弃了“教育改变人生”的信念。长久以来,“学而优则仕”的庙堂传统,以及更朴素的“鲤鱼跳龙门”的直观表达,反映出教育在国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是追求知识的本真与改变生存位置的现实价值观结合,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直接催生了人们为高考努力拼搏生生不息的进取动力。

但日渐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学费负重、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以及所谓大学生“从精英到民工”的身份落差,使得“教育改变人生”的金字烙印失去了成色。更重要的是,正如报道中所指出,农村教育受限于二元制歧视下的资源匮乏,让农村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综合素质难以完善,并且在求职过程中还处处落后于城市学生所享有的人脉关系、机会成本。

“万人放弃高考”其实是学生们从经济人的理性本能出发,做出的自然抉择。这情境直接对教育公共伦理的文化基础提出了挑战:如果再不建设尊重知识本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文化和内部治理,再不重新审视被长期荒废的农村教育体系,构筑起对农村家长与学生有凝聚力、吸引力的教育氛围,再不对形形色色诸如“拒绝招聘农村户口学生”的制度歧视予以革除,类似的时代倒流趋势就会逆向强化,我们将听闻更多的“万人放弃高考”现实。.

junhuayang2005 2009-4-20 09:00

关注农村孩子的“大学困境”  
2009年04月20日 07:36:09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高考临近,据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统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毋庸置疑,在当下中国,通过读书上大学,依然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这种“流动”不仅是国家公平效率的必要保障,也是整个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放弃高考”,意味着这些农村孩子少了一种改变命运的可能。

    这不由让人想起今年1月温家宝总理的一番话:“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农村大学生比重下降与“放弃高考”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必须关注农村孩子的“大学困境”。这样的问题,涉及教育公平,也涉及国家未来,才会成为一国总理“常想”之事。

    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放弃高考”是他们中许多人的无奈选择:农村教学资源贫乏,只能进入高职、大专院校读书;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社会关系和创业资金,就业之路更为狭窄,毕业后甚至难以收回举债投入的上学成本。于是放弃高考“早打工,早挣钱”,成为“自然”的选择。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培根曾说:“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穷。”教育公平本是最基础的公平,同时教育也以其巨大的力量塑造公平,成为消弭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助推器。正因如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才被称为人的基本权利与社会公平之所系;也正因如此,我们反复提倡“穷人教育学”,希望“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这些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的第一条就是加强农村教育的建议,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促进教育公平放在了首要位置。但与此同时,诸如“放弃高考”这类的消息,也在提醒我们,在加强农村教育方面,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不管是农村考生“放弃高考”,还是农村大学生比重下降,都不仅仅是教育学的问题,更是关涉更大层面的经济、文化与社会问题。中国仍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面转型的过程中,当“三农”成为决定中国未来的根本时,农村教育已在某种程度上渐为“三农”之本,每一个村庄、每一方讲台、每一个农村的孩子,莫不是广袤土地的希望,莫不是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家庭命运、改变农村面貌的希望。进言之,这又何尝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而这种“一流的教育”,首先应该是普遍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同时,这种教育离不开包括就业公平在内的社会制度的支撑。惟此,我们才能让教育这条道路,真正成为每个孩子的进取进步之路,成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和谐之路。.

欢乐宝宝 2009-4-20 09:29

未必是读书无用论,还有可能是父母无法支付的高额学费对于不富裕家庭的无奈。不要说西部的贫困地区,就是我们上海,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无奈的例子,总不能为了自己读大学,全家都饿死吧。.

junhuayang2005 2009-4-20 15:24

为什么学生纷纷放弃高考?2009年04月16日 15:17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继重庆市前不久曝出今年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的消息,湖北省教育厅昨天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该省约有2.6万学生放弃高考。有关专家表示,湖北弃考生比例占总数约5%,高中生流失率在正常范围内。(文汇报4月15日)

  我不清楚专家们怎样得到“流失率在正常范围”的结论,按照基本的常识,得到这一结论,首先要有对正常流失率的标准界定,即多少流失率属于正常,其次,须有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即这些学生是为什么流失的——即便在正常流失率范围的流失,也可能是非正常流失。

  对于怎样的流失率属于正常,我们找不到相关文献资料。在网络上,我们可以查到部分地区对小学流失率、初中流失率的调查,在义务教育阶段,根据《义务教育法》,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流失,也是不允许、不正常的,因为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强制义务,地方政府和义务教育学校、家长有责任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而对于高中生流失率,没有见到调查与统计,对于高考报名流失,更是最近这几年才发生的事,从非义务教育角度看,高中求学期间流失以及高中毕业不报名高考,本无所谓正常与非正常之分,这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公民的正当权利。就如同初中毕业生想升学高中,但没有通过选拔考核而被迫中断学业一样,在高中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时,再高的流失率在法律范围内,应该都属正常。

  所以,我们很难清晰地知道,专家们认为的“正常”,是认为这种选择符合法律,还是这种选择可以被接受。

  而从可以被社会接受来评价弃考行为是否正常,则需要回答如下问题:考生究竟因什么而放弃高考?是因为自己实力不济,无望考上大学;还是高校学费太贵,读不起大学?是因为读完大学,同样就业艰难,前途迷茫;还是在高考之外,有着其他同样可以成才的选择,而且相对而言,其他选择更有价值,更符合个性与兴趣?这四方面放弃高考的原因,第二个和第三个导致的弃考,都可以视为情理中的不正常,而第一个和第四个原因,才既符合法理,又符合情理。

  从媒体报道看,教育部门和专家,对于学生的弃考原因,并没有全面调查,而把所有的弃考原因,都归为符合法理和情理,湖北教育界人士分析的三方面原因——包括正常流失,如参军入伍,失学打工等,这批学生多在高三前已弃学,也有少数出国学习;相当数量学生估计“高考无望”,选择中职身份;一些学生高考前觉得升学无望自动弃考——都想说明,考生是因无望成功高考,以及在高考之外有其他出路,而“理性”放弃高考。

  如果在高考之外,学生有广泛的出路,我想没有人会对高考弃考大惊小怪。在发达国家,虽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达到60%以上,但仍旧有相当数量的高中毕业生,不选择马上进大学,而是直接工作,或者在工作几年之后再进大学,因为在这些国家,学历不是用人的重要标准,而普遍关注劳动者的能力与素质,上大学对劳动者而言,不是为了获得作为职业敲门砖的大学文凭,而是获得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我们国家,已经在用人制度上,为所有劳动者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了吗?

  而就是在学生可以有多元成才选择的发达国家,他们的教育体系,同样要分析,学生为何会放弃高考,因为作为学校而言,只有努力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才能在教育竞争中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受教育者抛弃教育,那么学校就有关门的危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国家的大学,包括世界一流大学,纷纷降低学费标准、增设奖学金,以吸引学生报考。

  打破学历社会僵化的用人标准,给所有学生多元的成才选择,在多元的选择下,高校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这就是受教育者与社会,以及与教育者之间的健康关系,受教育有自主选择权,高校在选择中竞争。在这种健康的关系下,学生放弃升入大学,不会令人惊讶,也不会滋生“读书无用论”。相反,如果没有这种健康的关系,学生在没有更多的选择与出路之下,而是由于大学过高的学费、迷茫的未来而弃考,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让流失率从高考报名下移到高中求学,再下移到初中、小学,成为不但情理上不正常,法律上也“不正常”的低龄辍学与读书无用了。 * 熊丙奇.

junhuayang2005 2009-4-20 15:25

第三只眼:当高考亦不再是平民上升通道  


--------------------------------------------------------------------------------

[url]www.hbnews.net[/url] 2009-4-19  


    据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的统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记者调查发现,当前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4月19日新华社)
    站在投入产出的角度来分析,对于这些农村考生而言,放弃高考显然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既然他们对考入有“前途”更有“钱途”的好大学把握不大,进入前途不大却收费不菲的三流大学,不仅投入产出不成比例,高昂的学费本身更让他们的家庭难以承受,那么,选择同样没有前途的放弃高考,于是就成为一种苦涩的明智。
    是的,这只能是一种“苦涩的明智”。如果不用考虑高昂学费的问题,我相信大多数的农村学生,依然会同意拥有一张即便三流的大学文凭也比没有要好。将“就业难、收入低”称为农村学生弃考的原因,本质上是说不通的;因为弃考只会让就业更难、收入更低,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教育成本的高昂超出了他们家庭“苦涩的明智”之底线。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人之所以弃考,无非是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这又能怪谁呢?这样的质问看似有力,实则经不起推敲。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为何逐年下降?是因为他们都不刻苦吗?错,即使是那些选择放弃高考的学生,如果他们生在城市,就凭他们的学习刻苦度,他们也许能上一个不错的大学。统计资料说,城乡生活消费水平相差10年;可是,从国家投入到教学资源,从师资力量到硬件设施,城乡教育差距又何止是相差10年呢?
    从幼儿园开始,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就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必须面对同一张高考试卷,这样的竞争能称得上公平吗?至于那些特长加分,则似乎是专门给城市学生准备的。这样的城乡教育不公,其实太多了,农村学生仅靠个人的死读书、读死书,基本上已经不可能斗得过城市学生,各地的高考状元已经多年不见农村学生就是一个明证。
    我们在思考弃考事件时,必须意识到,选择放弃高考即意味着自我关闭阶层上升通道。无论如何,高考在我们的社会,依然是实现阶层上升最有希望也最有可能的通道。选择放弃高考,即选择了固守自己的低等阶层生活,以及子女们将来的低层起点。一个让平民看不到上升通道的社会,绝不能说是健康的;要打开上升通道,重构底层民众的希望与信心,首先必须从改变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开始。遗憾的是,现有城乡教育巨大差距,不仅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现实,更是近些年被各类教育改革举措不断加码的结果。
    显然,高考作为实现阶层上升最有希望的通道,较之二三十年前,作用越发式微。当高考亦不再能成为平民上升通道,那么,我们的上升通道又会在哪里?白岩松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还能用自己从东北小城来到中央电视台的“上升”经历,来阐释与奥巴马式美国梦同样精彩的“中国梦”吗?


舒圣祥  
相关文章.

养鱼儿 2009-4-20 15:27

[url]http://ww123.net/baby/thread-4633118-1-1.html[/ur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上万名学生放弃高考引发读书无用论激辩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