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重温奥斯卡影片

junhuayang2005 2009-3-1 14:34

重温奥斯卡影片

那些经典的情节,那些经典的歌曲,留在记忆的深处.

junhuayang2005 2009-3-1 14:42

音乐之声目录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50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1965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基本资料

  
  【片名】The Sound of Music
  【译名】音乐之声
  【年代】1965
  【国家】美国
  【片长】174 Mins
  【类别】音乐剧
  【语言】英文/普通话
  更多中文片名: 真善美 、仙乐飘飘处处闻
  
  导演: 罗伯特·怀斯 Robert Wise
  编剧:
  恩斯特·莱赫曼 Ernest Lehman ....(screenplay)
  Howard Lindsay ....(book) &
  Russel Crouse ....(book)
  Maria von Trapp ....(book "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 uncredited
  主演:
  朱丽·安德鲁斯 Julie Andrews ....Maria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Captain Georg von Trapp
  埃琳诺·帕克 Eleanor Parker ....Baroness Elsa Schraeder
  影片类型: 家庭 / 剧情 / 音乐 / 传记
  片长:174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70毫米宽银幕电影
  混音: 单声道 / 70 mm 6-Track / 立体声
  制作成本:$8,200,000/estimated
  版权所有:(Copyright ?MCMLXV by Argyle Enterprises, Inc.,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2 March 1959; LP30289)
  拍摄日期: 1964年9月1日 -
   主要人物
  冯·特拉普
  玛丽亚
  丽萨
  菲瑞克瑞
  路易萨
  寇特
  碧姬塔
  玛塔
  葛特儿
  
获奖记录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护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看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逢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亡妻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阿比斯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长告诉她要有骨气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特拉普(Georg Ludwig von Trapp)男爵1880年4月4日生于克罗地亚沿海小城扎达尔(Zadar),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亚生于1905年1月26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 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亚的生活和信仰。 玛丽亚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亚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亚,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亚。玛丽亚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 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佛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他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玛丽亚去世,被安葬在墓地里她的丈夫旁边。
  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影片的译名在各地大相径庭:在中国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地区译名则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灵深处的音乐》;在西班牙被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电影和音乐剧包含曲目

  
  1.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 Maria 2:44
  序曲和音乐之声/ 玛丽亚
  2.Overture And Preludium (Dixit Dominus) / 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3:14
  序曲(赞颂我主) / 管弦乐队与修女合唱团
  3.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 / Nuns Chorus 2:01
  晨祷和哈利路亚/ 修女合唱团
  4.Maria / Nuns Chorus 3:16
  玛丽亚/ 修女合唱团
  5.I Have Confidence / Maria 3:26
  信心/ 玛丽亚
  6.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olf and Liesl 3:18
  即将十七岁/ 洛夫和丽莎
  7.My Favorite Things / Maria 2:18
  我最喜爱的东西/ 玛丽亚
  8.Do-Re-Mi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5:33
  哆来咪/ 玛丽亚和孩子们
  9.The Sound Of Music / The Children and the Captain 2:10
  音乐之声/ 孩子们和上校
  10.The Lonely Goatherd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3:10
  孤独的牧羊人/ 玛丽亚和孩子们
  11.So Long,Farewell / The children 2:54
  晚安,再见/ 孩子们
  12.Climb Every Mountain / Mother Abbess 2:16
  攀越群山/ 院长
  13.Something Good / Maria and the Captain 3:16
  有些好事/ 玛丽亚和上校
  14.Processional And Maria / Organ,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2:27
  婚礼进行曲和玛丽亚/ 管风琴,管弦乐队和修女合唱团
  15.Edelweiss / The Captain, Maria ,the Children and Chorus 1:50
  雪绒花/ 上校、玛丽亚、孩子们和合唱队
  16.Climb Evry Mountain(Reprise) / Chorus and Orchestra 1:21
  攀越群山(重奏)/ 合唱队和管弦乐队
  17.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 Maria 3:28
  序曲和音乐之声/ 玛丽亚
  18.I Have Confidence / Maria 3:41
  信心/ 玛丽亚
  19.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 Rolf and Liesl 4:53
  即将十七岁/ 洛夫和丽莎
  20.My Favorite Things/Salzburg Montage / Maria and Orchestra 4:22
  我最喜爱的东西/萨尔斯堡组合/ 玛丽亚和管弦乐队
  21.Edelweiss / The Captain and Liesl 2:17
  雪绒花/上校和丽莎
  22.The Grand Waltz / Orchestra 2:19
  大华尔兹/ 管弦乐队
  23.Laendler / Orchestra 2:34
  兰德勒/ 管弦乐队
  24.Processional Waltz / Orchestra 1:19
  婚礼进行曲 华尔兹/ 管弦乐队
  25.Climb Every Mountain/ Mother Abbess 2:37
  攀越群山/ 院长
  26.Something Good/ Maria and the Captain 3:50
  有些好事/ 玛丽亚和上校
  27.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 / Maria and Liesl 3:04
  即将十七岁(重奏) / 玛丽亚和丽莎
  28.Edelweiss( Reprise)/ The Captain,Maria,the Children and Chorus 2:01
  雪绒花(重奏)/ 上校、玛丽亚、孩子们和合唱队
  29.The Chase / The Orchestra 2:39
  追捕/ 管弦乐队
  30.Escape/ Climb Every Mountain(Reprise)/Finale/ Chorus 2:08
  逃亡/攀越群山(重奏)/终曲/ 合唱队
  31.Richard Rodgers Speaks 9:24
  理查德·罗杰斯讲话
  
曲目的部分歌词

  
  1.The Sound of music OST
  The hills are alive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With songs they have sung for a thousand years
  The hills fill my heart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My heart wants to sing every song it hears
  My heart wants to beat like the wings of the birds
  that rise from the lake to the trees
  My heart wants to sigh like a chime that flies
  from a church on a breeze
  To laugh like a brook when it trips and falls over
  stones on its way
  To sing through the night like a lark who is learning to pray
  I go to the hills when my heart is lonely
  I know I will hear what I\'ve heard before
  My heart will be blessed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And I\'ll sing once more
  4.MARIA
  She climbs a tree and scrapes her knee,
  Her dress has got a tear.
  She waltzes on her way to Mass
  And whistles on the stair.
  And underneath her wimple
  She has curlers in her hair—
  I even heard her singing in the Abbey!
  She's always late for chapel—
  But her penitence is real.
  She's always late for everything
  Except for every meal.
  I hate to have to say it
  But I very firmly feel
  Maria's not an asset to the Abbey.
  I like to say a word in her behalf—
  Then say it, Sister.
  Maria…makes me…laugh!
  How do you solve a problem like Maria?
  How do you catch a cloud and pin it down?
  How do you find a word that means Maria?
  A flibbertijibbet!
  A will-o’-the-wisp!
  A clown!
  Many a thing you know you'd like to tell her,
  Many a thing she ought to understand,
  But how do you make her stay
  And listen to all you say?
  How do you keep a wave upon the sand?
  Oh how do you solve a problem like Maria?
  How do you hold a moonbeam in your hand?
  When I'm with her I'm confused,
  Out of focus and bemused,
  And I never know exactly where I am.
  Unpredictable as weather
  She's as flighty as a feather—
  She's a darling!
  She's a demon!
  She's a lamb!
  She'd outpester any pest,
  Drive a hornet from its nest,
  She can throw a whirling dervish out of whirl.
  She is gentle,
  She is wild,
  She's a riddle,
  She's a child,
  She's a headache!
  She's an angel—
  She's a girl…
  How do you solve a problem like Maria?
  How do you catch a cloud and pin it down?
  How do you find a word that means Maria?
  A flibbertijibbet!
  A will-o’-the-wisp!
  A clown!
  Many a thing you know you'd like to tell her,
  Many a thing she ought to understand,
  But how do you make her stay?
  And listen to all you say?
  How do you keep a wave upon the sand?
  Oh how do you solve a problem like Maria?
  How do you hold a moonbeam in your hand?
  5. I Have Confidence
  What will this day be like, I wonder…
  What will my future be, I wonder…
  It could be so exciting
  To be out in the world, to be free.
  My heart should be wildly rejoicing…
  Oh, what's the matter with me?
  I've always longed for adventure
  To do the things I've never dared,
  And here I'm pleasing adventure
  Then why am I so scared?
  A captain with seven children
  What's so fearsome about that?
  Oh, I must stop these doubts all these worries,
  If I don't I just know I'll turn back.
  I must dream of the things I am seeking
  I am seeking the courage I lack
  The courage to serve them with reliance
  Face my mistakes without defiance
  Show them I'm worthy
  And while I show them,
  I'll show me
  So let them bring on all their problems
  I'll do better than my best
  I have confidence
  They'll put me to the test,
  But I'll make them see
  I have confidence in me.
  Somehow I will impress them
  I will be firm but kind
  And all those children –
  Heaven bless them –
  They will look up to me,
  And mind me.
  With each step I'm almost certain,
  Everything will turn out fine.
  I have confidence,
  The world can all be mine.
  They'll have to agree
  I have confidence in me
  I have confidence in sunshine
  I have confidence in rain
  I have confidence
  That spring will come again
  Besides which you see
  I have confidence in me
  Strength doesn't lie in numbers
  Strength doesn't lie in wealth
  Strength lies in nights
  Of peaceful slumbers,
  When you wake up,
  Wake up!
  It's healthy.
  All I trust I leave my heart to,
  All I trust becomes my own,
  I have confidence in confidence alone,
  I have confidence
  In confidence alone,
  Besides which you see
  I have confidence in me!
  8.Do-Re-Mi
  Let's start at the very beginning
  A very good place to start.
  When you read you begin with—
  A B C
  When you sing you begin with do re mi
  Do re mi?
  Do re mi.
  The first three notes just happen to be
  Do re mi.
  Do re mi!
  Do re mi fa so la ti—
  Come, I’ll make it easier. Listen.
  Doe —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 a drop of golden sun,
  Me — a name I call myself,
  Far — a long, long way to run,
  Sew — a needle pulling thread,
  La — a note to follow ‘sew’,
  Tea —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
  And that will bring us back to [do]
  oh—oh—oh!
  So Do La Fa Mi Do Re
  Can you do that?
  So Do La Fa Mi Do Re
  So Do La Ti Do Re Do
  So Do La Ti Do Re Do
  When you know the notes to sing
  You can sing most anything
  When you know the notes to sing
  You can sing most anything
  9.The Sound Of Music
  My day in the hills
  Has come to an end I know
  A star has come out
  To tell me it’s time to go,
  But deep in the dark-green shadows
  Are voices that urge me to stay.
  So I pause and I wait and I listen
  For one more sound,
  For one more lovely thing
  That the hills might say…
  The hills are alive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With songs they have sung
  For a thousand years.
  The hills fill my heart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My heart wants to sing
  Every song it hears.
  My heart wants to beat
  Like the wings
  Of the birds that rise
  From the lake to the trees,
  My heart wants to sigh
  Like a chime that flies
  From a church on a breeze,
  To laugh like a brook
  When it trips and falls
  Over stones on its way
  To sing through the night
  Like a lark who is learning to pray—
  I go to the hills
  When my heart is lonely,
  I know I will hear
  What I've heard before.
  My heart will be blessed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And I'll sing once more.
  10.The Lonly Goatherd
  High on a hill was a lonely goathe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
  Loud was the voice of the lonely goathe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oo
  Folks in a town that was quite remote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
  Lusty and clear from the goatherd's throat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oo
  O ho lay dee odl lee o, o ho lay dee odl ay
  O ho lay dee odl lee o, lay dee odl lee o lay
  A prince on the bridge of a castle moat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
  Men on a road with a load to tote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oo
  Men in the midst of a table d'hote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
  Men drinking beer with the foam afloat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oo
  One little girl in a pale pink coat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
  She yodeled back to the lonely goathe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oo
  Soon her Mama with a gleaming gloat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
  What a duet for a girl and goathe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oo
  Ummm ummm
  Odl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ee (odl lay hee hee)
  Odl lay ee...
  One little girl in a pale pink coat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
  She yodeled back to the lonely goathe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oo
  Soon her Mama with a gleaming gloat hea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oo
  What a duet for a girl and goatherd
  Lay ee odl lay ee odl oo
  Happy are they lay dee olay dee lee o
  Lay ee odl lay ee odl oo
  Soon the duet will become a trio—
  Lay ee odl lay ee odl oo
  Odl lay ee, odl lay ee
  Odl lay hee hee odl lay ee
  Odl lay odl lay odl lay odl lay odl lay odl lee
  Odl lay odl lay odl lay odl lay Hoo!
  11.SO LONG, FAREWELL
  There's a sad sort of clanging
  From the clock in the hall
  And the bells in the steeple, too,
  And up in the nursery
  A absurd little bird
  Is popping out to say “coo-coo.”
  Regretfully they tell us
  But firmly they compel us
  To say “goodbye” to you…
  So long, farewell,
  auf Wiedersehen, good night.
  I hate to go and leave this pretty sight.
  So long, farewell,
  Auf Wiedersehen, adieu.
  Adieu, adieu,
  To yieu, and yieu, and yieu.
  So long, farewell,
  Au ‘voir, auf Wiedersehen.
  I'd like to stay and taste my first champagne.
  YES?
  NO!
  So long, farewell,
  Auf Wiedersehen, goodbye
  I leave and heave a sigh and say goodbye,
  Goodbye!
  I'm glad to go, I cannot tell a lie.
  I flit, I float, I fleetly flee, I fly
  The sun has gone to bed and so must I
  So long, farewell,
  Auf Wiedersehen, goodbye
  Goodbye…Goodbye… goodbye.
  Good-bye!
  16.Climb Every Mountain
  Climb every mountain
  Search high and low
  Follow every byway
  Every path you know
  Climb every mountain
  Ford every stream
  Follow every rainbow
  'Till you find your dream
  A dream that will need all the love you can give
  Every day of your life for as long as you live.
  Climb every mountain
  Ford every stream
  Follow every rainbow
  'Till you find your dream
  A dream that will need all the love you can give
  Every day of your life for as long as you live.
  Climb every mountain
  Ford every stream
  Follow every rainbow
  'Till you find your dream
  19.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You wait, little girl, on an empty stage
  For fate will turn the light on,
  Your life, little girl, is an empty page
  That men will want to write on
  To write on
  You are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Baby, it's time to think.
  Better beware,
  Be canny and careful,
  Baby, you're on the brink.
  You are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Fellows will fall in line
  Eager young lads
  And roues and cads
  Will offer you food and wine.
  Totally unprepared are you
  To face a world of men,
  Timid and shy and scared are you
  Of things beyond your ken.
  You need someone older and wiser
  Telling you what to do…
  I am seventeen, going on eighteen,
  I'll take care of you.
  I am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I know that I'm naive.
  Fellows I meet
  May tell me I'm sweet,
  And willingly I believe.
  I am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Innocent as a rose
  Bachelor dandies,
  Drinkers of brandies —
  What do I know of those?
  Totally unprepared am I
  To face a world of men,
  Timid and shy and scared am I
  Of things beyond my ken.
  I need someone older and wiser
  Telling me what to do
  You are seventeen, going on eighteen,
  I'll depend on you.
  20.My Favorite Things
  Raindrops on roses and whiskers on kittens,
  Bright copper kettles and warm woolen mittens,
  Brown paper packages tied up with strings—
  These are a few of my favourite things.
  Cream-colored ponies and crisp apple strudels,
  Doorbells and sleigh bells and schnitzel with noodles,
  Wild geese that fly with the moon on their wings—
  These are a few of my favourite things.
  Girls in white dresses with blue satin sashes,
  Snowflakes that stay on my nose and eyelashes,
  Silver-white winters that melt into springs—
  These are few of my favourite things.
  When the dog bites,
  When the bee stings,
  When I'm feeling sad,
  I simply remember my favourite things
  And then I don't feel so bad!
  Raindrops on roses and whiskers on kittens,
  Bright copper kettles and warm woolen mittens,
  Brown paper packages tied up with strings—
  These are a few of my favourite things.
  Cream-colored ponies and crisp apple strudels,
  Doorbells and sleigh bells and schnitzel with noodles,
  Wild geese that fly with the moon on their wings—
  These are a few of my favourite things.
  Girls in white dresses with blue satin sashes,
  Snowflakes that stay on my nose and eyelashes,
  Silver-white winters that melt into springs—
  These are few of my favourite things.
  When the dog bites,
  When the bee stings,
  When I'm feeling sad,
  I simply remember my favourite things
  And then I don't feel so bad!
  21.Edelweiss
  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25.Perhaps I had a wicked childhood
  Perhaps I had a miserable youth
  But somewhere in my wicked, miserable past
  There must have been a moment of truth
  For here you are, standing there, loving me
  Whether or not you should
  But somewhere in my youth or childhood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Nothing ever could
  So somewhere in my youth or childhood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
  For here you are, standing there, loving me
  Whether or not you should
  So somewhere in my youth or childhood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Nothing ever could
  So somewhere in my youth
  Or childhood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Something good
[编辑本段]2、同名歌曲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是电影《音乐之声》的主题曲
  作曲: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
  作词: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
  主唱:朱莉·安德鲁斯
  歌词:
  THE SOUND OF MUSIC
  My day in the hills
  Has come to an end I know
  A star has come out
  To tell me it’s time to go,
  But deep in the dark-green shadows
  Are voices that urge me to stay.
  So I pause and I wait and I listen
  For one more sound,
  For one more lovely thing
  That the hills might say…
  The hills are alive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With songs they have sung
  For a thousand years.
  The hills fill my heart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My heart wants to sing
  Every song it hears.
  My heart wants to beat
  Like the wings
  Of the birds that rise
  From the lake to the trees,
  My heart wants to sigh
  Like a chime that flies
  From a church on a breeze,
  To laugh like a brook
  When it trips and falls
  Over stones on its way
  To sing through the night
  Like a lark who is learning to pray—
  I go to the hills
  When my heart is lonely,
  I know I will hear
  What I've heard before.
  My heart will be blessed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And I'll sing once more.

[[i] 本帖最后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9-3-1 15:12 编辑 [/i]].

junhuayang2005 2009-3-1 15:24

  中文片名:《阿甘正传》
  英文片名:《Forrest Gump》
  影片类型:爱情 / 剧情 / 喜剧
  片长:142 min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黑白
    制作成本: 55,000,000 (单位:美元)
   制作日期:1993年8月8日 - 1993年12月
演职员表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Robert Zemeckis
  编剧
  温斯顿·格鲁姆 Winston Groom .....(novel)
  艾瑞克·罗斯 Eric Roth .....(screenplay)
  演员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 Forrest Gump(阿甘)
  莎莉·菲尔德 Sally Field .... Mrs. Gump(阿甘的妈妈)
  罗宾·莱特·潘 Robin Wright Penn .... Jenny Curran(珍妮)
  加里·辛尼斯 Gary Sinise .... Lt. Dan Taylor(邓·泰勒中尉)
  海利·乔·奥斯蒙特 Haley Joel Osment .... Forrest Gump Jr.(小阿甘)
  库尔特·拉塞尔 Kurt Russell .... Elvis Presley (uncredited) (voice)
  鲍伯·霍伯Bob Hope .... Himself (in Vietnam)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 Himself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Steven Griffith .... Tex
  Gerald Ford .... Himself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约翰.列侬John Lennon .... Himself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上电视节目后来被刺杀的英国人)
  Rob Adams .... College Quarterback (uncredited)
  乔·阿尔斯基 Joe Alaskey ....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voice)
  Sam Anderson .... Principal
  制作人
  Wendy Finerman .....producer
  Charles Newirth .....co-producer
  Steve Starkey .....producer
  Steve Tisch .....producer
  原创音乐
  亚伦·史维斯查 Alan Silvestri
  摄影
  Don Burgess
  剪辑
  Arthur Schmidt
  选角导演
  Ellen Lewis
  艺术指导
  瑞克·卡特 Rick Carter
  美术设计
  Leslie McDonald
  William James Teegarden .....(as Jim Teegarden)
  布景师
  Nancy Haigh
  服装设计
  Joanna Johnston
  视觉特效
  Ken Ralston
  副导演/助理导演
  Dana J. Kuznetzkoff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s Dana Kuznetzkoff)
  Cherylanne Marti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Bruce Moriarty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teve Starkey .....producer
  Eric Tignini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David H. Venghaus Jr.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Lennie Appelquist .....additiona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Carol Bawer .....additiona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上映日期
  美国
  USA
  1994年7月6日
 ]剧情介绍
  (本片改编自同名小说《阿甘正传》作者温斯顿·格卢姆)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向同坐等公车的路人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亚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上学的校车里,阿甘与金发小女孩珍妮相遇,(珍妮是一个给父亲“虐待”的女孩)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撒腿就跑,他的飞毛腿救了他一命。在越战中,阿甘交了两个好朋友:热衷捕虾的巴布和令人敬畏的邓·泰勒中尉。
  战争结束后,阿甘负伤救了战友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还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教“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里学跳舞;帮约翰·列农创作歌曲;在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中,他瓦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种族冲突;他甚至在无意中迫使潜入水门大厦的窃贼落入法网,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的垮台。
  因为“傻人有傻福”,阿甘还阴差阳错地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而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园丁。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3年以后,阿甘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同珍妮和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天,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这时,从儿子的书中落下了一根羽毛,一阵风吹来,它又开始迎风飘舞。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一句话评论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展现历史与个人的约定,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史诗片
  The world will never be the same once you've seen it through the eyes of Forrest Gump.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名家点评
  可以说《阿甘正传》是权威级的美国电影。
  ——BBC
  简直不可思议。
  ——《芝加哥太阳时报》
  与其他最优秀的演员一样,汉克斯是一座超级反应堆。
  ——TIME Magazine
  我觉得故事里的阿甘简直就是典型的美国人,他的成长过程又正好是我们所经历的,他使我们清晰地回顾过去的历史。他是个好人,能令人落泪也能逗人发笑。
  ——好莱坞制片人 温迪·费勒曼
  在这部影片里,我想让阿甘以一个头脑简单、纯真,而又缺乏主见的人物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我把影片中的各个角色看做是美国国民人性化的象征。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重新肯定了旧的道德及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它又否定了其他前卫的新文化。我想正是基于此,它才能深得美国民心。
  ——本片导演 罗伯特·泽梅基斯
  《阿甘正传》让我们熟知了两个人:阿甘和汤姆·汉克斯。这部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政治讽刺小说,但影片的总体风格似乎更像是一部人生寓言,在影片中,阿甘的智商尽管并不高,但他的身上却具有这个社会已经远离许久的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等美德,影片的开始,我们或许会被阿甘的木讷所逗乐,在他面前,我们充满着优越感,但在影片结束时,我们却不得不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我们突然发现阿甘的经历正是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纯真年代,而我们的身上却已经覆压着太多的偏见与虚荣。
  ——雷风修正
  精彩影评
  ▲“傻子”阿甘
  在影片中,带着美国南方口音、智力有障碍的阿甘凝视着充满野性的珍妮,仿佛和美国小说大师福克纳的名著《喧嚣与骚动》中的傻子班吉是远亲。但二者显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班吉只是一个家庭衰亡的象征,是个真正的低能儿;而阿甘这个“傻子”却几乎代表了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所有美德: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重情轻财,反过来说则是具备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这真是对当今某些社会状况的一个莫大讽刺。
  而阿甘所挚爱的珍妮则是堕落的象征,她染上了几乎所有的恶习,如吸毒、性解放等,最后她死于一种病毒——其实影射的是艾滋病毒。而阿甘却不计一切,始终如一地爱着她,影片在对他构成一种似是而非的责备的同时,更体现了他的纯真和善良。
  阿甘如同一个战士,以他貌似简单,实则更为简单的头脑和特殊的才能以及强大的体魄为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对上帝奖励善良的希望,同时,它更包含了一种基调:向前,跑。有人说,这样奔跑会给人带来希望。事实上,希望确实存在,这部独特的影片赢得了如此众多的观众,吸引了甚至只喜欢轻松的娱乐片的观众,便说明了希望本身和希望的魁力。
  阿甘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反主流性。阿甘的经历让许多“聪明人”相形见绌,我想导演就是想通过阿甘形象的塑造来反讽社会,反映社会现状,比如对人的异化、堕落的揭露等熃璐死匆起人们对社会与人们命运、前途的关注。有趣的是,阿甘身后总有一群尾随者,他们找不到人生的答案,盲目地追随阿甘,可以这么说,这就是美国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人们对现实失望,找不到生存的动力与意义,只好无望地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而阿甘却总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勇敢地跑下去,这不能不说是绝妙的讽刺。
  对于这样一个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少见的鲜明人物,阿甘无疑会被载入史册,在美国,阿甘就是战后婴儿潮一代的化身,在他们的经历中,3K党、摇滚、越战、肯尼迪、尼克松等纷纷登台亮相,在和平的混乱中他们成长,道德的重建,个性的张扬,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充满着变数,他们看来似乎缺少锤炼,步履蹒跚得让人放心不下,但他们终究是长大了,并且他们跑起来的速度出乎了父辈的意料。
  在小说《阿甘正传》里,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不过,我跟你说,朋友:有时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星,看见整个天空就那么铺在那儿,可别以为我什么也不记得。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到换个情况人生会是什么样儿。然后,眨眼之间,我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
  相信即使看到这里,每个人内心的惶惑感一点都不会减少,但同时我们也会油然而生一种超脱的感觉,就像我们仰望星空,感到一种自然的和谐和伟大的力量,虽然一些问题还是没有答案,可是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时间总是无情地流转,它在催促我们不要因太多的思考而虚掷光阴。
[编辑本段]影片解构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阿甘是一个美国人的典型,他的身上凝聚着美国的国民性,而且他还参与或见证了美国50年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阿甘见证了黑人民权运动,上了越战前线,目击了水门事件,参与了开启中美外交新纪元的乒乓球比赛;在流行文化方面,他是猫王最著名舞台动作的老师,启发了约翰·列侬最著名的歌曲,在长跑中发明了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口号。影片的表层是阿甘的自传,由他慢慢讲述。阿甘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对历史的直接图解。这种视觉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得到生动的暗示:一根羽毛飘飘荡荡,吹过民居和马路,最后落到阿甘的脚下,优雅却平淡无奇,随意而又有必然性。汤姆·汉克斯把阿甘从历史的投影变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阿甘是一个占据着成年人躯体的幼童、一个圣贤级的傻子、一个超越真实的普通人、一个代表着民族个性的小人物。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比尔·默里曾被考虑出演阿甘。
  ·拍摄时Gary Sinise(丹中尉)的腿是用蓝布包着的,这样在后期制作时可以用电脑去除。
  ·片中汤姆·汉克斯忘我地长跑时,他的弟弟吉姆经常在旁边伴跑。
  ·汤姆·汉克斯演阿甘时模仿了饰演小阿甘的Michael Conner Humphreys的口音。
  ·拍摄橄榄球赛的奔跑戏时,汤姆·汉克斯正患着流感。
  ·拍摄结束后,阿甘坐的那个公园长椅被移进了乔治亚的Savannah历史博物馆,以免因天气受到损害。
  ·丹中尉对出租车说"I'm walking here!",是对电影《午夜牛郎》的致敬,当时的背景音乐《Everybody's Talkin'》也出自这部电影。
  ·阿甘每个时代出场的不变标志是:一件蓝色格子花呢衬衫。
  ·大门乐队的歌在影片中用的比任何一支乐队都多,一共有6首。
  ·华纳兄弟在1988年曾放弃了拍摄本片的机会,因为觉得它跟《雨人》(1988年)题材类似。
  ·校车里那个红头发女孩是汤姆·汉克斯的女儿伊利莎白。第一个不让阿甘上校车的男孩是导演的儿子亚历山大。
  ·特瑞·吉列姆曾拒绝执导本片。
  ·巴里·索南菲尔德曾有望执导本片。
  ·大卫·阿兰·格里尔(David Alan Grier)、大卫·查普尔、艾斯·库珀和约翰·特拉沃塔都曾拒绝扮演布巴。
  ·切维·切斯曾拒绝扮演阿甘。
  ·片中的Bayou le Batre医院其实是南卡罗莱纳大学的波弗特表演艺术中心。
  ·片中所有的静态照片中,阿甘都闭着眼睛。
  ·汤姆·汉克斯曾提出出演本片的前提条件,那就是片中发生的故事必须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
  ·扮演阿甘母亲的莎莉·菲尔德只比汤姆·汉克斯大10岁。
  ·当阿甘在华盛顿的集会上讲话时,麦克风插头被拔掉,观众无法听到他讲话的内容,当时他说的是:“Sometimes when people go to Vietnam, they go home to their mommas without any legs。 Sometimes they don't go home at all。 That's a bad thing。 That's all I have to say about that。”
  ·片中所有约翰·列农的对话都出自他的歌曲《Imagine》。
  ·珍妮在夜总会中演唱的歌曲是鲍勃·迪伦的《Blowin‘ In The Wind》。
  ·片中所有航海场景都在南卡罗莱纳的海岸拍摄,飓风是由喷气引擎形成的。
  ·当阿甘报告水门事件时,电话中应答的警卫确实是当晚值班的警卫,而且正是他发现了非法闯入。
  ·片中阿甘被授予国会荣誉勋章的镜头是真实拍摄的,当时被真正表彰的是赛米L·戴维斯中士。
  ·片中阿甘说的“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在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百佳电影台词”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位。
  ·在乒乓球赛的场景中,其实根本没有球,画面中的乒乓球是用CGI技术生成的。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Forrest: Hello! My name's Forrest. Forrest Gump. You wanna Chocolate? I could eat about a million and a half o'these. My mom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Now, when I was a baby momma named me after the great civil war hero, General Nathan Bedford Forrest. She said we were related to him in some way. What he did was: he started up this club called the Ku Klux Klan. They'd all dress up in their robes and their bed sheets and act like a bunch of ghosts or spooks or something. They 'd even put bed sheets on their horses and ride around. And anyway, that's how I got my name: Forrest Gump.
  阿甘:你好!我叫福雷斯特,福雷斯特·甘普。要巧克力吗?我可以吃很多很多。我妈常说: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 结果往往出人意料。我出生的时候,妈妈用内战大英雄的名字给我命名,他叫内森·贝德福德·福雷斯特将军。她说我们在某方面跟他有点关系。他所做的是:搞了个帮派,叫三K党。他们穿着白袍披床单,装神弄鬼的,甚至还把床单罩在马上,骑着到处跑。总之,我就是这样叫福雷斯特·甘普了。
  --------------------------------------------------------------------------------
  Jenny: Run Forrest ,run! Run Forrest!
  珍妮:跑,福雷斯特,快跑!
  --------------------------------------------------------------------------------
  Forrest: And you wouldn't believe it if I told you that I can run like the wind blows ! That day on, if I was going somewhere , I was running.
  阿甘:我说出来你也许不信,我可以跑得象风一样快!那天开始,如果我去什么地方,我都跑着去。
  --------------------------------------------------------------------------------
  John F. Kennedy: Congratulations, how do you feel?
  肯尼迪:祝贺你,你感觉怎么样?
  Forrest Gump: I gotta pee.
  阿甘:我想撒尿。
  John F. Kennedy:(turning to camera) I believe he said he had to go pee. Heh heh.
  肯尼迪:(对着镜头)我相信他刚才说的是他想去撒尿,呵呵
  --------------------------------------------------------------------------------
  Mother : It's my time. It's just my time.Oh. now ,don't you be afraid sweetheart.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 are all destined to do .I didn't know it ,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your momma .I did the best I could .
  妈妈:我的时辰到了,时辰到了。哦,别害怕,宝贝。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所有人命中注定的事。过去我并不知道,但我注定做你妈妈。我已尽我所能。
  --------------------------------------------------------------------------------
  Forrest Gump: Will you marry me?
  阿甘:嫁给我吧?
  (Jenny turns and looks at him)
  (珍妮回头看着他)
  Forrest Gump: I'd make a good husband, Jenny.
  阿甘:我会成为一个好丈夫的,珍妮。
  Jenny Curran: You would, Forrest.
  珍妮:你会的,福雷斯特。
  Forrest Gump: But you won't marry me.
  阿甘:但你不肯嫁给我。
  Jenny Curran: You don't wanna marry me.
  珍妮:你并不想娶我。
  Forrest Gump: Why don't you love me, Jenny? I'm not a smart man, but I know what love is.
  阿甘:为什么你不爱我呢,珍妮?我不是个聪明人,可我知道什么是爱。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当镜头距阿甘10英尺远时,在阿甘脚上和天空中能同时看到那片羽毛。
  ·校车上站在阿甘和珍妮身后的那个女孩在镜头间消失又出现。校车行驶的速度根据不同镜头也在变化。
  ·阿甘被坏孩子欺负时被石头打中眼睛下方,然后前额却开始流血。
  ·珍妮是1982年3月去世的,接下来的镜头中阿甘却出现在一张1982年9月15日的《今日美国》剪报上。根据墓碑上的日期珍妮去世那天是星期一,而不是阿甘说的周六。
  ·在Savannah,给阿甘指路的女人指的是相反的方向。当阿甘坐在广场长凳前,公交车是顺时针驶过广场,这与当地的真实情况也正好相反。
  ·当丹中尉从轮椅上摔下来后,他是用那条被数码技术处理掉的腿帮自己站起来的。
  ·阿甘独自练习乒乓球时,篮球场上有一条三分线,而那时三分线还没有被使用。
  ·当阿甘在倒影池边作完演说走向珍妮时,他从同一人身边经过了两次。
  ·片中1978年美国国庆日时,电视上的焰火显示自由女神像已经过修复,实际上它是1986年被修复的。
  ·阿甘在走进倒影湖和珍妮拥抱时,湖里的鸭子不见了,之前很多镜头是有几只鸭子的。
  ·在战地医院,黑人医生对丹中尉说该洗澡把丹中尉抱起来时,可以看见丹中尉的小腿紧紧的贴在大腿下。
  ·在当阿甘在船上看见丹中尉坐在码头时,他弃船游向了他的身边。当时船是驶向中尉的右手方向可一会船就驶到中尉的左手边撞了旁边的构筑物,有点不太符合常理。

 获奖记录
  ·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六项大奖。
  ·第十六届电影金鸡奖最佳译制片奖。
  《阿甘正传》影评 英文中文对照版
  <Forrest Gump> Film review
  Forrest Gump who is unfortunately to be born with a lower IQ and the muscle problem, usually, people always think this kind of person can't be successful in doing anything. But, instead, this unlucky man has achieved lots of incredible success, he is a football star, a war hero, and later a millionaire!
  In the contention of the best picture of the 67th Oscar Award in 1995, film <Forrest Gump> Have got six Grand Prixes , such as the best picture , the best actor , the best achievement in directing , adapting drama , the best achievement in film editing and the best visual effect bestly ,etc. at one blow . The film was passed to a intellectual disturbance person the description of life has reflected every aspect of U.S.A.'s life, important incident of social political life make and represent to these decades such as U.S.A. from one unique angle. Film adapt Winston · novel of the same name of Groom since. Only the original work is that one is full of fantastic novels with a satiric flavour, but the film modifies and beautifies the story. Have abandoned the absurdity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revealed that satirizes meaning , have added a kind of tender feeling for the film. This undoubtedly makes the film suit audience and judging panel's taste even more, but has sacrificed the struggle spirit of the rebel of the original work , make the film become one kind and idealize ethical symbol .
  Forrest Gump mould incarnation of virtue is honest keeping one's word , conscientiously , brave paying attention to emotioning among film. In the film, Forrest Gump is a very pure image, but Jenny has become the degenerate symbol . And write the great discrepancy originally in this. To all that narrated, since beginning all behave with a kind of tender feeling and well-meaning attitude after all for the film, having even joined poesy composition, this makes the film seem soft and have no injury. The film advocates to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and embodiment. Make film apt to accept by people, director superb lay out skill and film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make the film very attractive too. Success with commercial for film content of the film has given security, and the treatment on director's art makes the film more excellent, this is reason that the film succeeds. It was the box-office hits the most in that year to become U.S.A. in < Forrest Gump>.
  Tom · Hanks very much sincere naturally performance having among film. He has obtained the laurel of the best actor of Oscar for the behavior in this film. This second movie emperor's money already whom he obtained in succession looks like. Success of < Forrest Gump>, make Tom Hank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ovie stars in Hollywood too. To Tom Hanks, those two years are the luckiest period of time in his performing art careers .
  中文对照:
  《阿甘正传》影评
  阿甘是一个出生很不幸的人,通常人们总是认为这种人不能成功, 在做任何事情过程中。 但是,相反,这个不幸的人已经取得许多难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个橄榄球明星,一名战争英雄和一个百万富翁!
  1995年的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传》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等六项大奖。影片通过对一个存在智力障碍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这无疑使影片更合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著的叛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德的象征。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而珍妮则成了堕落的象征。这与原著有着极大的出入。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影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接受,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片的内容为影片商业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而导演艺术上的处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阿甘正传》成了美国当年最为卖座的电影之一。
  汤姆·汉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朴实自然。他以在此片中的表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这已是他连续获得的第二个影帝金像。《阿甘正传》的成功,也使汤姆·汉克斯成了好莱坞最受欢迎的影星之一。对汤姆·汉克斯来说,那两年是他演艺生涯中最为幸运的一段日子。
  影评读后感
  《阿甘正传》是最值得男人看的十部电影之一,看了之后真的非常感动。手指放在键盘上,真的都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转贴了一篇觉得还不错的影片,供大家鉴赏。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我想,这,其实正是影片在暗示,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幼年的阿甘曾经腿有残疾,于是,阿甘的母亲就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学后,同伴们就会在路上讥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赶着阿甘扔石头。往往这时,那位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便不在束缚着他,最后他奔跑如飞了。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的巴望着而束手无策。这,应该说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却依然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又或是可笑。也许,曾经,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就因为面前的困难重重,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阿甘呢,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可爱的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绝对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绝不是仅仅用“愚人之福”就可以解释的。所以,我宁愿相信,只有保持阿甘这种生活态度和坚强意志的人,信念才是能够减轻自己许多关于生命的又或是别的之类的重负,从而达到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巴布,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巴布的一句话)……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的确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可能会引导我去羡慕他。大概,我会的,只有去欣赏与阿甘在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其中的苦与甜,甚至,期待者“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阿甘正传经典台词
  1.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2.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蠢人做蠢事,也可理解为傻人有傻福)
  3.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 (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4.It made me look like a duck in water.(它让我如鱼得水)
  5.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 or if we’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ike on a breeze.(我不懂我们是否有着各自的命运,还是只是到处随风飘荡)
  6.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做的一件事)
  7.You have got to put the past behind you before you can move on.(放下包袱,继续前进)
  8.Shit happens!(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9.It was like just before the sun goes to bed down on the bayou. There was a million sparkles on the river.(就像太阳在落山前映射在河口上,有无数的亮点在闪闪发光)
  10.If there is anything you need I will not be far away.(用情至专)
  11.I am a man of my word.(我是信守我承诺的人)
  12.There i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a giant leap for mankind.(某人的一小步就是人类的一大步)
  13.Nothing just happens,it's all part of a plan.(没有事情随随便便发生,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14.A little of stinging rain,and big old fat rain.(牛毛细雨,瓢泊大雨)
  15.That is the outstanding answer I've ever heard.(夸奖别人一定要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16.You are no different than anybody else is.(你和别人没有任何的不同)
  17.There is an awful lot you can tell about a person by their shoes.(通过人家的鞋可以了解别人很多的东西)
  18.I'm not a smart man ,but I know what love is. (我并不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情)
  19.I want to go home (我想回家)
  20.I was messed up for a long time.(这些年我一塌糊涂)
  21.Jenny and I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我和珍妮形影不离)
  22.Have you given any thought to your future?(你有没有为将来打算过呢)
  23.You just stay away from me please.(求你离开我)
  24.If you are ever in trouble, don’t try to be brave, just run, just run away.(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
  25.run,Forrest,run...(阿甘,快跑,快跑......)
  26.It's my time. It's just my time. Oh, now, don't you be afraid sweetheart.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 I didn't know it. 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your momma. I did the best I could. (别害怕,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我注定是你的妈妈,并且我尽我的全力去做好。)
[编辑本段]电影原声带
  相关介绍:
  专辑介绍:
  “约翰·肯尼迪被刺杀的时候,我们在哪里?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时候,我们在哪里?越南战争的阴影持续笼罩美国的时候,我们又在哪里?”
  “所有的情形还都历历在目,所有的感情还都记忆犹新,伴随这一切的,始终有美妙的音乐。当我们陷入初恋的时候,当我们失恋的时候,当我们再度拥有爱情的时候,都有音乐相伴。”
  “《阿甘正传》,是一部关于时光的电影——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人含辛茹苦历经一个个复杂的年代,最终生存下来。这是一个关于这个国家和整整一代人的故事。故事的核心部分,是音乐,伴随我们成长的是音乐,使我们不断想起老朋友、老地方、老事情的音乐。”
  “《阿甘正传》的音乐,如同片中的人物角色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复杂的情感,欢欣的心情,幽默的语言,心碎的故事,这是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也是片中的音乐所要讲述的故事。”
  “这个专辑共收录了32首歌曲,这些歌以其广阔的时间跨度,概括了我们一生的经历,将永远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这是美国影片《阿甘正传》的电影音乐专辑唱片的开头语。
  专辑的制作人罗伯特·加美克斯、乔·西尔和格兰·布鲁曼,研究了各个时期的音乐,最后从成千上万首歌曲中选出了31首,而后又请作曲家艾伦·西尔维斯蒂谱写了《阿甘组曲》,合起来,就是影片中所有的音乐,也是唱片的全部内容。
  唱片的第一首歌,是摇滚鼻祖“猫王”的“猎狗”,旋律欢快激昂,在影片中伴随阿甘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鲍勃·迪伦的“下雨天的女人”,忧伤低沉,不动声色地衬托着阿甘因自闭症而产生的抑郁孤独的心情。
  著名摇滚乐队“门”的“冲破它,到另一面”,以深沉的感触反映了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沉痛回忆和反思。
  《阿甘正传》,以美国式的对白和真实的场景取胜,音乐在其中似乎并不占主导地位,但无论是来自收音机,还是来自电视,无论是角色随口哼唱,还是从舞会上传来,若有若无的音乐总是萦绕在四周,促生着人们因故事情节而产生的种种不同的情绪。随着影片从一个历史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历史阶段,音乐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闲适的音乐,痛苦的音乐,兴奋的音乐;50年代的音乐,60年代的音乐,70年代的音乐……
  《阿甘正传》的音乐,是非主导性的,甚至可以说是这部所有的构成元素中最不容易为人所直接察觉的,但它却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在于它的完整性和对情节发展的自然补充。
  专辑曲目:
  Disc 1
  1.Hound Dog - Elvis Presley
  2.Rebel Rouser - Duane Eddy
  3.(I Don't Know Why) But I Do - Clarence Henry
  4.Walk Right In - The Rooftop Singers
  5.Land Of 1000 Dances - Wilson Pickett
  6.Blowin' In The Wind - Joan Baez
  7.Fortunate Son -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8.I Can't Help Myself (Sugar Pie Honey Bunch) - Four Tops
  9.Respect - Aretha Franklin
  10.Rainy Day Women #12 & 35 - Bob Dylan
  11.Sloop John B - The Beach Boys
  12.California Dreamin' - Mamas & The Papas
  13.For What It's Worth - Buffalo Springfield
  14.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 Jackie DeShannon
  15.Break On Through (To The Other Side) - Doors
  16.Mrs. Robinson - Simon & Garfunkel
  Disc 2
  1.Volunteers - Jefferson Airplane
  2.Let's Get Together - The Youngbloods
  3.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 - Scott McKenzie
  4.Turn! Turn! Turn! (To Everything There Is A Season) - The Byrds
  5.Aquarius/Let The Sunshine In - The Fifth Dimension
  6.Everybody's Talkin' - Harry Nilsson
  7.Joy To The World - Three Dog Night
  8.Stoned Love - Supremes
  9.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 B.J. Thomas
  10.Mr. President (Have Pity On The Working Man) - Randy Newman
  11.Sweet Home Alabama - Lynyrd Skynyrd
  12.It Keeps You Runnin' - Doobie Brothers
  13.I've Got To Use My Imagination - Gladys Knight/The Pips
  14.On The Road Again - Willie Nelson
  15.Against The Wind - Bob Seeker & The Silver
  16.Forrest Gump Suite - Alan Silvestri
  橄榄球比赛时比较激昂的音乐是crimson gump
  阿甘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珍惜每个深爱你的人
  妈妈常说,除了死亡,爱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聪明小姑娘mama 2009-3-2 12:23

等待下文......关注!.

SURVIVE 2009-3-2 13:06

回复 3#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 该贴被屏蔽 ***

junhuayang2005 2009-3-2 20:55

毕业生的旋律太棒了
 1967年,"新好莱坞电影"的出现,更多贴近现实生活和年轻人思想感情的电影出 现,使好莱坞电影从纯粹的"逃避现实"消遣品逐渐变成"反映现实"的艺术品。 在这个变革里,达斯廷·霍夫曼(Dustin Hoffman)的成名作《毕业生》是一部举足轻重的代表作。这部大胆揭露六十年代年轻人迷失方向,戳破美式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电影,成为"新好莱坞电影 "的先锋之作。

  本片描述达斯汀·霍夫曼饰演一个刚步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鲜人本恩,面对众人口中所谓 的美好前程和他的父母筹备庆祝他毕业的家庭晚会,本恩却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 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并让本恩开车送她回家。风流的夫人不断挑逗本恩,但被拒绝。可是日子如此无聊,不久后他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幽 会,同时他也爱上了她的女儿伊莱恩。 鲁宾逊太太知道真相后坚决反对,并想尽办法拆散两人的交往。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并坦承了自己的坠落,只是没说出那个夫人的名字。 伊莱恩原谅了他,但鲁宾逊太太的震怒使伊莱恩猜到了一切。她伤心地与一个叫卡尔的人伧促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不顾一切向教堂冲去,他要尽最后力量挽回 爱人的心。


~~~~~~~~~~~~~~~~~~~~~~~~~~~~·······

还有最后镜头停止跟随,静静地看着汽车远离,给人很微妙的感觉,也有点忧伤!估计是对青春的伤逝吧!导演为表现毕业生的迷茫,特插入让达斯汀霍夫曼穿上潜水服一步一步的往游泳池走去的镜头!从潜水服里只看到外面的人在欢笑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唯一能听到的只是男主角沉闷的呼吸声!主角虽然优秀,然而走出学校依然迷茫,故而被当了别人的情人,然而当他遇到自己的爱情时,他却在也迷茫不下去了,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是爱人的父母威逼,依然不放弃,最总赢的了自己的爱情!这部电影表现的是美国迷茫的一代生活,拿到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依然不过时!


在那里我们看到所谓的成年人和青少年之间的差别,每个年龄层都有它独有的感受。这种差别绝不是流于表面的对于流行与传统的观念上、生活方式的差别。而是由于时间停留痕迹的长短所刻画的心境的不同。

我总是认为我要嫁的是一个能够带给我一首一文不名的诗歌配上玫瑰花的人,而非可以给你一栋房子的人。我们可以认为可 以能够带给你一座房子的人必定可以卖给你很多很多的花。然而我总是觉得给你一座房子的人未必有那份心境去给你一首诗,给你一首诗和一支花的人却一定愿意给 你一个家,请不要用给不给的起来质疑我,我们要看到的是潜在的可能性。青春的魅力就在于存在着这样太多美好的可能性。而那个无悔的青春正在与把这些可能性 变为现实。

班像很多快毕业于大学的年轻人,思考着未来、人生。

影片里有太多关于大人们和主人公的矛盾冲突,他只是想要逃开。逃开这一切,也许远离那些虚假的微笑很不现实,可是难道我们就必须现实,现实得没有自我、没有反抗。在该拒绝的时候为什么要接受。大部分的我们已经在岁月里丧失了对童话的幻想,但是我们还有对现实的反抗。

当他和比他大20岁的女人夜夜同床共寝时,那疯狂的行为让他找到了青春的所在了么。他在床上试图问她一些问题的时 候,他的兴奋和她的不耐烦说明了他和她之间的隔阂无法挽回。他们在一张床上所要寻求的和要得到的根本是截然不同的事情。失却了探寻目标的做爱究竟在是令人 无法满意的。

无论在最当初他曾怎样给与她承诺,她却仍旧阻止不了爱情的力量。他爱上了曾经和她做爱的母亲的女儿。青春总是这样带 着荒唐可笑的色彩的,我们往往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之后才知道自己要什么。 当结局里两个人坐在车子里的时候,我们总算可以清楚,在青春的日子绝没有哪种错误是无可挽回的。

回想当初仅仅一个晚上的相识,主人公带着那句“我要和伊琳结婚了。”的想法后展开了他一系列的行动,尽管她是曾和他做爱的女人的女儿。

在从小到大无数个年头里,我们可以在电视剧里看到无数个不同版本的在教堂前拦截婚姻的镜头(十分可笑的是在中国这个 近乎很少宗教信仰的国家里,电视剧的男男女女都会这样时兴在教堂里接受主的祝福,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天堂,却只不过是个他们对于西方文化膜拜的地方。那里 对于他们没有神圣性,于是冲进来,拉走变得是如此的轻易和洒脱)。然而没有一次让我觉得比在这部电影里更让我感触。

电视剧里的往往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只有当心爱的人远去了才知道自己不能失去的心痛,才敢于勇敢地去面对爱。影片 里我们看到那些支离破碎的线索,我们是怎样揪心的跟随着主人公的步伐,去追寻,这一执着是他明了以后从未停歇和放缓的。这不是成人世界的犹豫和权衡,不是 不敢爱,而是拼命爱,不顾一切的爱。(这让我想起《big fish》里面男主人追求女主人公的行为。)这种固执和执着是年少痴狂的青春最美好的品质。愿意去相信,他那近乎绝望的步伐都是真实的。

我只是觉得,青春并不是不顾一切的把无知当作借口,用冲动和浪漫的诗意去挥霍的被激情所引导的。决不只是说不,更要说是。

真正青春的开始一定是义无反顾地爱,并把这种爱执着的坚持下去的勇气。(这种爱是对自我的爱,对生命的爱,对真理的爱)
20岁的Ben刚从大学毕业,成绩优异的他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中产阶级的长辈们有着一种不可逾越的自尊和优越感,当长辈们纷纷祝贺Ben获得奖学金,并给他善意的有关前途的忠告时,Ben只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
我只是有点担心。
担心什么?
我的未来。
那又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只想...与众不同。

        这是Ben与父亲的对话。很显然,长辈们不知道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而年轻人自己 也不知道。Ben是个木讷的年轻人,聪明但是忠厚,没什么主见,对未来一片迷惘。也许任何时代的毕业生都是一样的。当Ben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离开学校, 提着行李,一路面无表情地回家,毫无兴奋可言,背景音乐是《the Sound of Silence》,这首唱了多少年的歌,听来有点悲哀。

       也许Ben就这样一直迷惘下去,听父亲的建议在某个研究所工作,然后娶个千金小姐结 婚生孩子,步长辈们的后尘。所幸他遇见了Robinson太太,一个酗酒的孤独的中年女人。这位阔太太与丈夫不合,内心寂寞,毫不留情的勾引了涉世未深内 心悸动的Ben。年轻人很长一段时间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我所幸的不是他获得了这样的桃花运(确切地说,他根本就是打发寂寞的牺牲品),所幸的是他遇见了 Robinson太太的女儿Elian,一个年轻迷人的女孩。Ben曾答应自私的Robinson太太不会与Elian约会,但还是在想撮合他俩的父母要 求下勉强与她见了面。为了兑现与Robinson太太的承诺,Ben对Elian态度极其恶劣,带她飚车,去看脱衣舞女郎的热辣表演。善良单纯的女孩经不 住这样的场合,伤心地哭了。眼泪永远是女人最好的武器,Ben立刻心软了,温柔的向她解释,两颗心迅速的交融,爱神在此刻悄悄的降临。

        一颗年轻的心终于冲破藩篱,找到了自己心的所属,还能有什么比这样更美好的呢?任何时代,任何人,只要还有一颗年轻的不甘被操纵的心,都是可以飞的。

据说这部电影反映了美国六十年代年轻一代的迷惘。可是在我看来,迷惘与年轻永远共存,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心的方向,以及是否朝着哪个方向去坚持。

                                                             当初吸引我看这部电影的就是它的音乐,《the Sound of Silence》

还有一首《Scar brough Fair》也是很经典的。


达斯 汀·霍夫曼对未知世界的彷徨和向往,以及那个洋溢着激情和冲动的结尾,都一丝不差地契合了毕业生的心情。当然,还有那首广为传唱的插曲,它会适时地荡起你 心中淡淡的离愁. 有时也会有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就像影片中展示的那样,彷徨,无所事事.就是那样发呆,死死的发呆......
从影片的开始本的脸上就是一脸麻木的表情,正是所有毕业生所共有的.而影片的音乐更是增添了一种忧郁的色彩,悠悠的,清清的,让人不知不觉的进入了自己内 心的世界去思考些什么.什么呢?本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而且他的家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他的归来,而他对这些似乎还上不在意.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 了疑问.或许他也曾憧憬过很多美好的未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他要面对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学校的书本,他要面对各种诱惑,还要承受高潮过后的寂寞,这就是人生. 或许他还没有作好准备,或许他开始暴露他人性中的缺点.
当罗宾逊太太邀请他到她家的时候,或者是在她开始诱惑他的时候,他的良知开始沦陷,我们不能说他的内心没有挣扎,但最后他还是选择的堕落.而罗宾逊太太就 是这个社会的象征,她牢牢掌控着本.她曾经也是一个像本一样憧憬美好的毕业生,但经过世事的经历,她一点一点的被这个社会同化.现在成了一个追求肉欲享 乐,精神空虚的半老徐娘.在自身受到威胁时是那么的狡诈恶毒.或许到最后我们都会像她那样吧.而这时的本也暴露了他的弱点,他懦弱,这一点从开始在罗宾逊 太太家里面对她的调情是本的不知所措就可以看出.面对这个社会本是一张空白的纸,他要经历的东西还有很多,他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现在的本精神也如罗宾逊 太太一样空虚,但他多了懦弱.
但在与罗宾逊太太偷情的这段时间里他也感觉到了无聊一天他的父亲严厉的问到"你对自己的未来到底有什么打算" 时, 他被刺眼的阳光弄得睁不开眼,现实的问题对他来说是那么棘手,而他只能在不停的游泳和偷情中去逃避."你问住我了"本的回答无力而迷茫,但这也唤起了他对 自身的思考.
而就在这时他的天使一连出现了.一连可以说是片中唯一的完美形象了但可惜也是三个人中最单纯的一个.本从她身上发现了自己已经和逐渐失去的东西,终于鼓起 勇气向一连告白,但事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罗宾逊太太疯了似的阻挠他们.但两颗相爱的心走到了一起,终于在一个大雨之日本向一连坦白了他的行为,但当一连 知道那个女人就是自己的母亲时.她无法忍受毅然的离开了本.
一连的离开让本开始思考,他发现自己不能没有一连,她带给他太多的东西,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他决定追回一连.
在破坏婚礼的这场戏里,镜头对混乱的表现很到位,在看到窗外哀号的本时,镜头分别给罗宾逊太太和罗宾逊先生一个特写,夹杂在混乱的全景中,级好的表现了他们那种虚伪面孔下的穷凶级恶的扭曲,而本终于得到了一连.
最后两个人奔跑着踏上象征自由的公车奔向解放.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眼中有希望有欣喜有决心但也有些许的迷茫.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不知道两个人即将面对的会是什么?



       之后的故事可以想见的,相爱,被阻挠,接着被揭穿,于是反目,不放弃,于是坚持... ...年轻人表现出了他坚不可摧的决心,那些木讷,彷徨,无主见,似乎一下子被丢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近似于执拗的热情,毫不畏惧世俗的眼光,坚持追求着自己的爱情。

        故事的结局是Elian的婚礼,新郎不是Ben。婚礼举行时,Ben正心急如焚地四处打听着婚礼的地点。当他衣衫褴褛的感到教堂,Elian已经和她的新 郎交换戒指接吻了。Ben隔着玻璃门疯狂地喊着,Elian,Elian,Elian...女孩惊讶又感动地回头,看见自己真正爱的那个人,眼神里闪烁着 激动的光芒。Robinson太太在一旁讥讽的对女儿说,太迟了。而Elian毫不犹豫的反驳道,对我而言还没有。于是年轻的恋人拉起手,冲开众人的阻 拦,奔出教堂,在最近的车站跳上一辆刚刚到站的公车,留下一教堂歇斯底里的狂暴的长辈们。

        穿着婚纱的Elian和一身狼藉的Ben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安安静静的并排坐着,一句话都没有说。Ben满头大汗,似乎还没从刚刚的 惊心动魄中恢复过来,突然开心地咧嘴笑了。《the Sound of Silence》再次响起,歌声轻柔美好,我的心也跟着飞起来。


那天,走在街上,听到一家音像店放《斯卡布罗集市》,就自然而然想起了《毕业生》。

有的电影,能让人感怀至深,唏嘘良久,那能称为一部成功的电影;而有的电影,当时你也许知识稍微的触动,但它却能穿过时光的隧道,在遥远的将来的日子里,牵起你丝缕的回忆,抓住你的心,那叫做一部经典的电影。《毕业生》无疑是一部经典!

    第一次认识它是在六年前,当时我十二岁,其实所谓的认识只是偶然的一瞥,可那一幕却深深的定格在我心中,那是班拉着尼奥跑出教堂的镜头。当时根本谈不上喜欢,但在我心里却固执的认为那一定是一部好的电影!!

    以后的日子,我抓住的只是关于它的只字片语,我把那些碎片在心中连贯起来,按我自己的意愿赋予他情节和意义,但真正的《毕业生》,我却一次也没看过。十六岁我来到了大学,我也曾经是毕业生,第一次我听到了《斯卡布罗即使》,我惊诧于它的熟悉来了,我好象已经听过了千百遍,可实际上那的确是第一次。后来,我知道了达斯汀。霍夫曼,我听了保罗。西蒙的《寂静之声》并为他感动,我知道了电影的情节,就想一个人,我把它的侧面,背影都看过,我把它的声音也听了千百遍,但它的正面我却一次也没见过,《毕业生》也是如此!

    我有很多机会可以观摩它的,但我都错过了,有时是无意的,有时是故意的。我在心理害怕真正的接近它,就像喜欢一个东西却不敢拥有它一样。不过最后,我还是去看了。

    在黑暗中,我看着班在酒店,喷泉,教堂穿梭,我静静的听《寂静之声》和《斯卡布罗集市》,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我们都曾经迷惘,沉沦过,这种感觉我在郁达夫的《沉沦》中也曾经找到过,我们拼命在充满淤泥的黑洞中挖孔呼吸,我们都想抓住一些虚无又真实的东西,最后班抓到了,你呢?.

junhuayang2005 2009-3-2 22:55

  中文片名 与狼共舞
  英文片名 Dances with Wolves
  导演 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
  编剧 Michael Blake .....(screenplay) Michael Blake .....(novel)/(screenplay)
  影片类型 剧情 / 冒险 / 西部 / 历史
  片长 180 min / USA:224 min (extended version) / USA:236 min (director's cut)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波尼语 苏语
  演员
  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 ... Lt. John J. Dunbar 柯克·鲍兹 Kirk Baltz .....Edwards
  格雷厄姆·格林 Graham Greene .....Kicking Bird Rodney A. Grant .....Wind In His Hair
  Floyd 'Red Crow' Westerman .....Ten Bears (as Floyd Red Crow Westerman)
  Tantoo Cardinal .....Black Shawl Robert Pastorelli .....Timmons
  Charles Rocket .....Lieutenant Elgin Maury Chaykin .....Major Fambrough
  Jimmy Herman .....Stone Calf Nathan Lee Chasing His Horse .....Smiles A Lot
  Michael Spears .....Otter Jason R. Lone Hill .....Worm Tony Pierce .....Spivey
  Doris Leader Charge .....Pretty Shield Tom Everett .....Sergeant Pepper
  上映日期
  美国USA 1990年10月19日 ..... (Washington, D.C.) (premiere)
   剧情介绍
  影片从一个为苏族印第安人翻案的观点,描述美国白人军官邓巴在南北战争之后自愿到西部前线驻守,结果跟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苏族战士交上了朋友,双方时相往还。后来前往当地的白人军队反而将他视为叛徒,对他暴力相向。邓巴从此以身为白人为耻,彻底投向苏族人的阵营,并坚持自己的名字叫“与狼共舞”。
  邓巴中尉是南北战争中的英雄,但是他想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于是他骑著马西斯科来到了神奇的西部。邓巴被“海斯要塞”的范布鲁少校派到了最偏僻的哨所“塞克威克”。邓巴独自在无人的哨所住下,大草原的壮美深深吸引了他。
  不久范布鲁少校自杀了,他的车夫也被印地安帕尼族杀死,于是邓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这无这边无垠的苍天原野仿佛就是他的天堂,邓巴独自过著平静而单调的生活,还和一只两条前腿都是白色的野狼交上了朋友,并给它取名为“两只白袜”。
  邓巴和印第安苏族人有了接触之后,生活便不再平静。苏族人为邓巴的到来而议论纷纷,在如何对待邓巴上起了争执。邓巴决定主动去找苏族人,在去的途中他救起了一位想要自杀的苏族妇女“站立舞拳”,她原先也是白人,但自小就失去了亲人并被苏族人收养。在把“站立舞拳”交还给苏族人之后,邓巴骑马离去。邓巴的来访极大地震动了苏族人,印第安人头领们一致同意去回访邓巴。第二天,几个印第安人来到邓巴的驻地。就这样,双方开始了缓慢而友好的接触,渐渐地邓巴成了苏族人的朋友,他还有了一个印第安名字,叫做“与狼共舞”。
  他在捕猎野牛时的骑术和枪法令苏族人大为折服以后又救了一位印第安男孩,不久他便搬入苏族人的营地居住,开始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此同时,邓巴与“站立舞拳”之间也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在凶残的帕尼族人来袭时,邓巴倾其全力,将哨所里的枪支弹药分给了苏族人,帮助他们战胜了仇敌。邓巴再次成为苏族人的英雄。所有苏族人都敬慕邓巴,他们祝福邓巴与“站立舞拳”的相爱和结合。而邓巴也深切地认识到了印第安人的朴实、善良和友好,他自由而快乐地生活在苏族人中间。除了肤色和长相不同之外,邓巴已经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印第安人了。
  然而,就在邓巴想要去哨所取回日记本,永远地住到印第安人中间时,他发现那里已经驻扎了一队白人士兵。他们看到印第安人装束的邓巴就开枪射击。爱马西斯科死了,邓巴也成了囚犯。邓巴为印第安人的辩护招来了一再的虐待和毒打。他们认定邓巴是叛徒。于是邓巴再也不说英语,而毅然说起了印第安语。驻军少校无计可施,只好派一队士兵押送邓巴回“海斯要塞”。苏族人发现邓巴被捉后,他们消灭了押送队,救出了邓巴。
  严冬来临了,苏族人在深谷中住了下来。为了不连累苏族朋友,邓巴谢绝了挽留,带着妻子“站立舞拳”离开了苏族人村落。十八年后,苏族人被迫与政府签订了协议,放弃他们世代相传的土地。
   多元化文化观在电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对美国西进运动的深刻反思
  好莱坞历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幕后制作
  这是一部反映西部历史的史诗片。通过他的视角,观众可以逐步深入陌生的印第安社会、文化、习俗、日常生活以至其代表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看到西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风光。邓巴身上表现出的忧郁、骄傲气质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暗合了道家文化中清静无为、个性至上的价值观,不经意拉近了不同民族间的距离。片中猎牛场面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影片《与狼共舞》是凯文·斯科特纳的导演处女作。该片长达近4个小时,耗资1800万美元,是部动用了3500头野牛、300匹马、130多名技术人员和400名临时演员的大型史诗式西部片。它也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语字幕的影片。凯文·斯拉特纳认为:“我所要表现的是印第安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是一部土著人的历史。”他坚持影片必须打上印第安语字幕,并且自信它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和关注、支持。果然他成功了。 在首映式上,他邀请了许多印第安人观看影片。三个小时过去了,电影院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与狼共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内涵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与狼共舞》在第63届奥斯卡评奖活动中一鸣惊人,荣获12项奖项提名,并最终夺取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等共七项大奖,令世界为之瞩目。凯文·斯科特纳大胆地采用了十几年来不被看好的西部片样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考察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复杂主题。影片所表现出的多元化显现,为西部片注入了新鲜而强劲的活力,他复兴了一个片种,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辉煌的成功。 影片虽然采用了传说的叙事式的故事结构,但与众不同的是影片巧妙地将写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色彩情调融为了一体,使整部影片有了大放异彩的艺术魅力。而影片在拍摄技术上也有着极可称道的精彩之笔。把浑厚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氛与雄浑壮美的西部大草原的风光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丰富的摄影角度,巧妙的动态节奏和复杂而又出色的场面调度,使影片达到了极其出色的视觉效果。但是影片真正的成功原因还应归结到其深刻的主题内涵。随着二战的结束,人道主义在文学艺术上被提到了相当的地位。历史的反思使战争题材和西部开拓史成为电影的两大主题。《与狼共舞》反映的就是这种极难把握和表现的西部拓进的历史和思考。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本片一反以往影片特别是西部片中将印第安人一律写成野蛮民族的作法,肯定了印第安人的纯朴真挚和善良。影片还提出了民族间应放弃斗争,和平共处的理想,并以邓巴与苏族人各善相处体现了这种理想的自由与美好,奏起了友爱、平等、和平的旋律。这些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最终使影片在奥斯卡奖的角逐中取得辉煌的胜利。
  
    电影幕后:一首对美国西进历史的挽歌
  西部片曾经在好莱坞甚至世界电影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以金戈铁马的豪情和气吞山河的魄力贯穿在美国的电影发展史上,重现了一段又一段的辉煌历史和篇章,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但在80年代后,新好莱坞时代似乎不再青睐西部片,而城市警匪片、太空科幻片等新的类型片,则接过了西部片的题材与手法,争取了年轻一代的观众。
  1990年,勇敢的探索者凯文·科斯特纳首次执导并主演的《与狼共舞》在西部片逐步走向衰落的时候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横扫当年奥斯卡,震惊世界影坛。它不但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西部英雄的缅怀和关注,更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视点,把旧西部电影中被忽略和丑化的印第安部族作为主要角色,重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真实面貌和真挚情感。
  影片在银幕上第一次完整地再现了一个世纪前印第安人质朴纯真的生活,对美国政府犯下的灭绝种族、毁灭印第安文化的罪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对好莱坞西部片的叙事主题进行了革命性的冲击,科斯特纳抛弃了西部片的怀旧色彩,全片张扬着一种全新的自我意识,使西部片在好莱坞重振雄风。
  在接近4个小时的激情演绎中,凯文·科斯特纳表现出令人敬佩的专业操守和专业水准,他不但在影片的取材上大胆颠覆以往白人至上的西部电影传统,更通过写实主义的手法彻底打破了种族界限,以平等的角度对少数民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对淳良质朴、勤劳勇敢等传统美德进行了赞美,并对和平共处、友爱互助等民族相处之道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使充满浪漫主义的跨种族爱情故事感人肺腑、意义深远。影片中甚至对西部开拓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疑问,对野蛮的战争和争斗进行了控诉。《与狼共舞》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和深刻内涵不但得到主流社会的高度评价,在少数部族中,尤其是印第安土著中引起的反应更是空前激烈,凯文·科斯特纳也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

junhuayang2005 2009-3-2 23:03

 中文片名
  人鬼情未了
  英文片名
  Ghost
  更多中文片名
  第六感生死恋
  导演
  Jerry Zucker
  编剧
  Bruce Joel Rubin .....(written by)
  主演
  帕特里克·斯威兹Patrick Swayze .....Sam Wheat
  黛米·摩尔Demi Moore .....Molly Jensen
  影片类型
  爱情 /奇幻 / 惊悚 / 剧情 / 喜剧
  片长
  128分钟
  国家/地区
  美国
   导演
  Jerry Zucker
  编剧
  Bruce Joel Rubin .....(written by)
  演员
  帕特里克·斯威兹 Patrick Swayze .....Sam Wheat
  黛咪·摩尔 Demi Moore .....Molly Jensen
  乌比·戈德堡 Whoopi Goldberg .....Oda Mae Brown
  托尼·戈德温 Tony Goldwyn .....Carl Bruner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山姆与未婚妻莫莉搬进了由朋友卡尔帮忙换来的一套漂亮公寓,年轻的银行职员山姆与未婚妻莫莉相爱至深。一天晚上他们看戏归来时,却受到了歹徒的抢劫。在搏斗中山姆中枪身亡,莫莉悲痛欲绝。而山姆变成了一个幽灵。他很快就发现原来是朋友卡尔竟然是导致他死亡的主谋。为了窃取银行里的巨款,他想要获得山姆所掌握的密码。如今他又对莫莉展开了追求。
  山姆渐渐地学会了如何使用力量。他常常游荡于莫莉的周围,时刻保护着她,但却无法交流。为了制止卡尔,他找到了一位能与幽灵沟通的灵媒奥塔,并通过她与莫莉取得联系。起初莫莉并不相信。但事实终于使她感受到了山姆的存在。然而深深相爱的两个人却无法直接接触和交流。为了保护莫莉,惩罚凶手,山姆对卡尔展开了报复。他取出了被卡尔窃取的巨款,并且使卡尔的几个手下遭到了报应。气急败坏的卡尔想要伤害莫莉。幸亏奥塔和山姆及时赶到。面对充满了仇恨的幽灵,卡尔终于自取灭亡。完成了心愿的山姆终即将前往天堂。在消失之前,莫莉终于见到了显出身形的山姆。两人深情热吻。
[编辑本段]电影插曲
  01. Unchained Melody (North/Zaret)
  02. Ghost (Jarre)
  03. Sam (Jarre)
  04. Ditto (Jarre)
  05. Carl (Jarre)
  06. Molly (Jarre)
  07. Unchained Melody (North/Zaret)
  08. End Credits (Jarre)
  09. Fire Escape (Jarre)
  10. Oda Mae & Carl (Jarre)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一句话评论
  Before Sam was murdered he told Molly he'd love and protect her forever.
  You will believe.
  媒体评论
  一部极好的影片,真诚而灵性,四位主要演员完美的演出,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画面有着柔和、丰富的品质,这是一个让你愿意相信的神话故事,并没有因为其中插科打诨的喜剧成分而变得黯淡无光。
  ——旧金山纪事报
  一部多情而伤感的电影,没有必要把那段著名的制陶场景看得太认真,还好其中一些高明的特效制作和几处无伤大雅的幽默之处,使得它没有沦为庸俗之作。
  ——帝国杂志
  《人鬼情未了》讲述了一段超越生死的恋情,堪称是爱情片的经典。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多重电影元素的和谐统一,《奔放的旋律》的出现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即使时隔多年相信很多人依然会哼唱出它的曲调和歌词。而影片中特技的运用对观众来说也是很新鲜的,男主人公的穿墙而过、他所拥有的冥界的魔力,这一切确实造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
  ——影评人 吴玉超
  《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人公的隔世情缘会让每一个人感动,它的出现可以说是好莱坞电影界的一大盛事,因为它使沉迷于血腥暴力和失常性乱之中的美国观众感到耳目一新,或许人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身边或自己正在进行着的某种爱情。
  ——时代周刊
  你不能否认乌比·戈登堡是个伟大的、天才的演员,她身上确实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喜剧表演的禀赋。有了她的表演,这部爱情悲剧似乎就不那么叫人悲伤了。
  ——第63届奥斯卡奖评委会
  戈登堡最精彩的一个角色,特别时当她用自己的方式抽搐和咕噜着假装精神恍惚的时候。可怜的戴咪,哪怕是哭干了眼泪,也只是湿透了严重旱灾地区的一小部分。
  ——今日美国
[编辑本段]影片解构
  爱情片经典之作
  一部20世纪90年代初风靡全球、赚尽影迷眼泪、令无数铁汉也为之动容的经典爱情片《人鬼情未了》(Ghost),该片集浪漫爱情与冒险冲突于一体,在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中探寻阴阳相隔的神秘世界,再现了生死不渝的真情境界。在1991年上映的前四个月就突破了两亿美元的票房,至今仍被人们认为是爱情片经典之作。
  从故事结构上来看,《人鬼情未了》讲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死别离的爱情故事,但编导却能够别出心栽,将故事的发展设置在一个独特的边缘地带——阴阳界之间。因而这又成为一部鬼片、一部幻想片。男女主人公苦苦相爱,但终因阴阳陌路不能相见互吐衷情。影片正是借鬼魂幽灵产生了一系列的悬念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观众沉浸在虚幻与真实之中,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时而为正义所鼓舞,最终被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所感动。
  出神入化的角色
  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出色的角色演绎也是成功的关键。主角帕特里克·斯威兹和戴咪·摩尔都有超水准的发挥,尤其是戴咪·摩尔的忘情表演让观众如醉如痴,深情感动,体现了一流明星的风采。甚至可以说是演出了他们各自的最高水平,因为之后两人几乎再也没有任何角色和演绎技巧能超过本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最出神入化的角色——长相古怪的乌比·戈德堡,她把一个好心肠却小心眼的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举手投足和每个眼神、表情变化间,无不显露出她出色的演技。本来,这应该说是一部爱情悲剧,但影片巧妙地把恐怖和幽默融合在一起,仍不乏轻松活跃之处。尤其是黑人演员乌比比·戈德堡的幽默诙谐,处处让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声,将喜剧成分巧妙地溶入悲剧之中,在严肃中透露出几丝欢乐,既为观众所乐见,又对加深影片主题有深刻影响。可以说,影片如果没有她一定会失色不少!此后,她也一贯这类角色蜚声影坛。而通过本片她得到了舆论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不少大奖的荣誉,其中包括奥斯卡小金人和金球奖等。
  而黛米·摩尔的忘情表演让观众如醉如痴,深情感动,体现了一流明星的风采。
  难忘的主题曲
  一部精彩的电影之所以受欢迎,故事、音乐、表演等方面缺一不可,而本片正是把这些方面都结合得很完美,所以,影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显得很耐看!至今仍被人们列为经典之作。影片通过流畅的叙述,把一个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更巧妙的是配以悠扬乐曲,与片中故事完美结合,给观众一种超脱、唯美的精神享受。主旋律“奔放的旋律”( Unchained Melody)中一声声的呼唤,是超越任何人间界限的对爱人的呼唤。该曲由法国作曲家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所作,“正义兄弟”演唱。它既增强了故事的形式美感,又为真挚的爱情增添了无穷的浪漫色彩,因而至今盛行不衰。
  精彩的特效
  片中大量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特效,创造出恰到好处的悬念和逼真的气氛效果,使男主人公可以穿墙越壁,忽隐忽现,无所不能,这无疑又令观众瞠目结舌。虽然与当今的数码合成技术相比有不少差距,但对于一部有点年头和以情动人的片子来说,仍然值得称赞,要知道在当时可是最高水准的。
[  ·影片获得第63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剧本奖,也是1990年全美最卖座影片之一,入围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i] 本帖最后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9-3-2 23:04 编辑 [/i]].

junhuayang2005 2009-3-2 23:12

  中文片名
  雨人
  原片名
  Rain Man
  更多中文片名
  手足情未了
  影片类型
  剧情 / 冒险 / 喜剧
  片长
  133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1988年5月2日 - 1988年7月28日
〖演职员表〗
  导演
  巴里·莱文森 Barry Levinson
  编剧
  Barry Morrow .....(story)
  Ronald Bass .....(screenplay)
  Barry Morrow .....(screenplay)
  演员
  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Raymond Babbitt
  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Charlie Babbi
  在当代美国。查利·巴比特是洛杉矶一名青年汽车商。他的母亲早已去世,父亲是百万富翁,但对他没有感情。这天律师行打来电话告诉他:他鳏居多年的父亲去世。查利不想离开西海岸,丢下公司的事去奔丧。可是父亲留下了一大笔家产,化成钱倒能给自己的企业复兴带来希望。想到这一点,他便偕同苏珊一起去辛辛那提参加父亲的葬礼了。
  抵达父亲家一看,房子真大,宽敞的汽车车库里停放着父亲生前最喜爱的1949年产的"别克"牌白色敞蓬汽车。看到这辆车,查利不由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是父亲在世的时候,查利未经他同意,擅自将车开出去兜风,途中被警察以"偷车贼"罪名拘留,在警察局足足关了两天……一连串闯入记忆的往事使身居这豪华府邸的查利一点也不感到亲切,他反而被一种恐惧感攫住了。原来是想起了“雨人”。小时候,家里好像有个叫“雨人”的什么人。自己也唱过“雨人,雨人,别看他傻乎乎,唱起歌来顶刮刮……”这首曲子的。
  次日,查利会见律师。律师宣布遗嘱,查利越听越不对劲儿,竟怀疑自己的耳朵来了。可能是父亲长时间没有同查利保持联系的缘故,居然把300万美圆的遗产列为信托资金(即委托他人管理)。“我是父亲的儿子,可父亲连一点骨肉之情也没有。”查利愤愤不平。他只得到一辆老式的"别克"和一座蔷薇花园。那么,300万美圆归谁继承呢?查利急冲冲赶到银行去询问,才知道那笔钱的受益者是雷蒙.巴比特。查利一下子懵住了,这人是谁?他也姓巴比特,难道是他的哥哥?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听到过他呀?查利又打听到雷蒙现住在一家精神病院里。于是他带着苏珊一起去那家叫沃尔布鲁克的医院。 他拜见了主治医生布鲁纳大夫。后者向他介绍了情况,查利心头像塞了一块铅。雷蒙的确是他的长兄,患有自闭症(一种智能障碍症),故从小被人们唤做“雨人”(幽闭症患者的俗称)。不过他除了寡言少语外,其他方面倒也正常。查利决定把雷蒙带回洛杉矶,担任他的监护人。于是,兄弟二人及苏珊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旅行。
  兄弟俩来到机场,不料雷蒙一见飞机就大吵大闹。他说乘飞机不安全,并历数近年来重大空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耐烦的查理,只好开着那辆父亲留下的老式轿车,带雷蒙走高速公路。当天深夜,发生了一起车祸,警车闪动的灯光刺激了雷蒙,他起身下车,执拗地离开这不安全的高速公路。查理无可奈何,他们的汽车只好在乡村小路上慢悠悠行驶。雷蒙有在固定时间看固定电视节目的习惯(因他只能从电视里了解外部世界),到了那个时刻,他再也不肯赶路,查理只好带着他闯入私人住宅,要求看电视。雷蒙还有许多不能改变的习惯,譬如:每餐都少不了某种食品、只穿从某个商店购买的内裤等等,使查理哭笑不得。一次,趁查理下车打电话之际,雷蒙下车走走,横穿马路时,红灯亮了,他看到“禁止通行”字样,立刻停在马路中央,周围堵满了车,气得司机下来揪住他。 旅途中,查利被雷蒙许多古怪的生活习惯和因不谙世事而出的洋相弄得筋疲力劲哭笑不得。但他也发现,雷蒙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例如,他能很快背下电话本上从A到G所有的电话号码。牙签盒碰倒在地,他能立即说出牙签有多少根。于是,查利带着雷蒙来到赌城拉斯维加斯一家赌场,利用他过人的记忆力大捞了一笔。
  一向只知道做生意的查利在哥哥的接触中,逐渐学会了关心人、爱护人,并且认识到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珍贵的手足之情。
  当两兄弟最后到达洛杉矶时,查利已与哥哥难舍难分了。
[.

junhuayang2005 2009-3-2 23:23

  中文片名
  走出非洲
  原片名
  Out of Africa
  更多中文片名
  远离非洲
  非洲之旅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 传记
  片长
  150分钟 / 美国:160 分钟(TCM print)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斯瓦希里语
 演职员表
  导演
  西德尼·波拉克 Sydney Pollack
  编剧
  卡琳·布里克森 Karen Blixen .....(books "Out of Africa", "Shadows on the Grass" and "Letters from Africa") (as Isak Dinesen)
  Judith Thurman .....(book "Isak Dinesen: The Life of a Storyteller")
  Errol Trzebinski .....(book "Silence Will Speak")
  Kurt Luedtke .....(screenplay)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Karen Christence Dinesen Blixen
  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Denys George Finch Hatton
  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 Klaus Maria Brandauer .....Baron Bror Blixen/Baron Hans Blixen
  苏珊娜·汉密尔顿 Suzanna Hamilton .....Felicity
  莱斯利·菲利普斯 Leslie Phillips .....Sir Joseph
  Michael Kitchen .....Berkeley Cole
  Malick Bowens .....Farah
  Joseph Thiaka .....Kamante
  Stephen Kinyanjui .....Kinanjui
  Michael Gough .....Lord Delamere
  Rachel Kempson .....Lady Belfield
  Graham Crowden .....Lord Belfield
  制作人
  西德尼·波拉克 Sydney Pollack .....producer
  Anna Cataldi .....associate producer
  Terence A. Clegg .....co-producer (as Terence Clegg)
  Kim Jorgensen .....executive producer
  Judith Thurman .....associate producer
  原创音乐
  约翰·巴里 John Barry
  非原创音乐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from "Concerto for clarinet and orchestra in A", "Sonata in A major 'Rondo alla turca", "Sinfonia concertante in E flat major for violin & viola" and "Three divertimenti")
  摄影
  David Watkin
  剪辑
  Pembroke J. Herring .....(as Pembroke Herring)
  Sheldon Kahn
  Fredric Steinkamp
  William Steinkamp
  选角导演
  Mary Selway
  艺术指导
  Stephen B. Grimes .....Second Commissioner (as Stephen Grimes)
  美术设计
  Colin Grimes
  Cliff Robinson
  Herbert Westbrook
  布景师
  Josie MacAvin
  服装设计
  米兰拉·坎农诺 Milena Canon
最佳影片(1986)。
  《走出非洲》是一部表现得而复失-丧失了像田园诗一般美好、质朴生活的影片。它是以追溯往事的倒叙手法开始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女主人公艾萨克.丹森已届垂暮之年,且已成为小说家,但她在丹麦故居终日缅怀往昔在东非肯尼亚度过的十几个春秋。当画面上出现她已故的情人芬奇.哈顿持枪行猎的身影时,艾萨克以低沉的声音述说过去。
  接着影片以闪回镜头表现1913年年轻时代的艾萨克。那时她名叫卡伦·布里克森,是丹麦一个富家女,她美丽、聪颖、性情深沉、感情丰富、但虚荣心较强。为了博得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不惜远离丹麦故乡而到东非肯尼亚去找在那里定居的表哥、瑞典男爵布罗布里克森,并和他结婚。布罗是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终日热衷于狩猎和谈论当时已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另外还玩弄女人。因而,卡伦的婚后生活并不愉快。她与布罗共同经营了一家咖啡园,雇佣了一千多当地农民。卡伦对非洲的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十分感兴趣,因此也常常外出打猎自娱。有一次她在行猎中,遇到一头猛狮,卡伦险被吞噬,幸得一青年男子营救。这位青年英俊潇洒,也是英国得贵族子弟,名叫芬奇.哈顿,曾参加过战争,当过飞行员,但由于对战争反感,退伍归来即到非洲狩猎。寂寞、空虚的卡伦对他一见倾心,但性格孤僻、固执的芬奇对她却若即若离。此后两人经常结伴狩猎,有时还露宿林中。两人谈时论问,但由于观点不同,时而发生争论。
  不久,卡伦发现从丈夫布罗那里传染上了梅毒,遂急回丹麦医治,归来后仍与芬奇时有来往。布罗后因负债累累,离家出走,这名存实亡的婚姻终以离异告终。从此,卡伦一人独自经营庄园,她与非洲土人的感情先是格格不入。经过多年相处,她感到土人十分纯朴、尤其是她的仆人和种植园农工,和他们的感情日益亲密。而她与芬奇保持着一种两心相印时合时分的关系,始终没有结合。不幸的是在1930年左右,她惨淡经营的咖啡园遭到火灾,几乎烧成灰烬。因这里经济拮据,她不得不卖出庄园。祸不单行,与此同时,她心爱的好友芬奇因驾机失事坠入山谷而丧生。在经济和感情上的双重打击下,卡伦不得不告别度过了她青春岁月得非洲,满怀哀怨怅惘离开了她喜爱的非洲。
相关评论
  Based on a true story.
  《走出非洲》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值得一看。该片复杂的情感世界足见西德尼·波拉克的勇气。
  ——芝加哥太阳时报
  在非洲,她拥有农场,拥有足迹,也拥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
  ——电影批评家
  一种普遍的抱怨,《走出非洲》缺乏情节, 但这又有什么呢?它简单。
  ——电影人
  在我看来,这是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最差的一部。
  ——经典电影导航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凯伦非常美妙。她很好地把凯伦的丹麦口音诠释了出来,且没有给角色造成破碎感。甚至在她最低潮的时刻,在那个男性殖民地,她也试图获得尊严。她的绝望显而易见,但是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她有耻辱感,就好像她正在做她必须要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不是因为她的存在。
  相反,雷德福则完全失去了魅力。可能是与斯特里普缺乏化学反应,他看起来很难推动剧情:如果他的场景中不出现斯特里普,那我们会感觉缺点什么。
  克劳斯·玛丽亚·布朗道尔的表演则更可信,他把一个为利益结婚的男人那种视女人如工具的性格敷衍的惟妙惟肖,让我们印象深刻。.

SURVIVE 2009-3-3 12:25

回复 10#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 该贴被屏蔽 ***

junhuayang2005 2009-3-3 16:09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
  原著: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 著)
  电影: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导演:维克多·弗莱明 Victor Fleming
  编剧:玛格丽特·米歇尔 Margaret Mitchell ....(novel)
  Sidney Howard ....(screenplay)
  Ben Hecht ....uncredited and
  David O. Selznick ....uncredited and
  Jo Swerling ....uncredited &
  John Van Druten ....uncredited
  主演:费雯·丽Vivien Leigh.......Scarlett O'Hara
  克拉克·盖博 Clark Gable......Rhett Butler
  李斯利·霍华德Leslie Howard........Ashley Wilkes
  奥莉薇·黛·哈佛兰 Olivia de Havilland....Melanie Hamilton
  类型:剧情 爱情 战争
  拍摄日期:1939年01月26日至1939年06月11日
  上映:1939年12月15日
  首映地点: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
  地区:美国
  时长:238 分钟
  颜色:彩色
  对白:英语
  出品:米高梅公司 (MGM)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之一
剧情简介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影片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观者如潮。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因此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影片当年耗资400多万美元,历时三年半完成,其间数换导演,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在1939年的第12届奥斯卡奖中一举夺得八项金像奖,轰动美国影坛。这部耗资巨大,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的历史巨片,以它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令人百看不厌。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斯佳丽爱上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阿希礼,但阿希礼却选择了查尔斯的表妹——温柔善良的玫兰妮为终身伴侣。斯佳丽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玫兰妮的弟弟查尔斯。不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阿希礼和查尔斯作为征兵上了前线。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斯佳丽成了寡妇,后来生下了儿子韦德, 但她内心却一直热恋着阿希礼。
  一天,在一次举行义卖的舞会上,斯佳丽和有一面之缘的风度翩翩的商人瑞特再次相见。瑞特开始追求斯佳丽,但遭到她的拒绝。斯佳丽一心只想着去追求阿希礼,结果也遭到拒绝。
  在战争中,美国南方军遭到失败,亚特兰大城里挤满了伤兵。斯佳丽和妹妹玫兰妮自愿加入护士行列照顾伤兵。目睹战乱带来的惨状,任性的斯佳丽成熟了不少。这时,从前线传来消息,北方军快打过来了,不少人家惊惶地开始逃离家园,而斯佳丽的母亲和两个妹妹也患病了,斯佳丽十分想要回去塔拉庄园,回到敬爱的母亲身边。不巧玫兰妮要生孩子了,斯佳丽只好留下来照顾她。
  在北方军大军压境之日,斯佳丽哀求瑞特帮忙护送她和刚生下孩子的玫兰妮回塔拉庄园。瑞特告诉斯佳丽他不能目睹南方军溃败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参加南方军作战,他留下一把手枪并和斯佳丽拥吻告别。斯佳丽只好独自勇敢地驾驶马车回到塔拉庄园,这时家里已被北方军士兵抢先洗动一空,母亲已在她回到家的前一天病逝,而父亲因为受到太大打击而精神错乱。
  不久,战争结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来的统治者要庄园主缴纳重税,斯佳丽在绝望中去亚特兰大城找瑞特借钱,但得知他已被关进监狱。归来的途中,斯佳丽遇上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苏埃伦的暴发户弗兰克,为了要重振破产的家业,她骗取弗兰克和自己结了婚,后生下女儿埃拉。
  斯佳丽在弗兰克经营的木材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此时,瑞特因用钱贿赂而恢复了自由。两人偶然碰面,再次展开爱恨交织的关系。
  弗兰克和阿希礼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组织,在一次集会时遭北方军包围,弗兰克中弹死亡,阿希礼负伤逃亡,在瑞特的帮助下回到玫兰妮身边。斯佳丽再次成为寡妇。此时,瑞特前来向她求婚,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搞私运军火和粮食致富的瑞特结了婚。婚后,夫妻二人住在亚特兰大的豪华大宅。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瑞特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在阿希礼的生日会前夕,斯佳丽与阿希礼相见时热情的拥抱引起旁人非议,但玫兰妮不相信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瑞特可不这样想。
  当斯佳丽告诉瑞特她已经再次怀孕时,瑞特怀疑地问那是谁的孩子?斯佳丽在羞怒之下欲打瑞特,却不慎滚下楼梯引起流产。瑞特感到内疚,决心同斯佳丽言归于好,不料就在他俩谈话时,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摔死了。与此同时不幸的事也在另一个家庭里发生,玫兰妮终因再次怀孕而命丧黄泉。临终前,她把自己的丈夫阿希礼和儿子博托付给斯佳丽,但要求她保守这个秘密,斯佳丽不顾一切扑向阿希利的怀中,紧紧拥抱住他。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阿希礼,斯佳丽终于明白,她爱的阿希礼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瑞特。
  当斯佳丽赶回家里告诉瑞特,她是真正爱他的时候,瑞特已不再相信她。他决心离开斯佳丽,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被遗弃的斯佳丽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获得奖项
  
  本片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荣获八项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剪辑奖。
角色简介
  斯佳丽
  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那么,这个猫一样的女人提供给我们是怎样的一些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经验呢?
  首先她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动摇,但最后仍然承担责任,比如她救了玫兰妮,她重振塔拉庄园,后来长期扶助阿希礼一家等等。
  其次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阿希礼,没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
  还有就是知错能改,当她最后明白她之前所为是错误时,她马上向瑞特道歉,请求原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护他们的爱。
  总的来说,斯佳丽堪称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人中龙凤,难怪瑞特这样的牛人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每次看《乱世佳人》,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年轻时看,讨厌虚荣爱出风头的斯佳丽,喜欢纯洁善良的玫兰妮,不喜欢油腔滑调的瑞特巴特勒,喜欢温文尔雅的阿希礼,喜欢南方如画的景致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喜欢北方的浮华和放荡。后来看了多次之后,不由得对斯佳丽敬佩起来,原本是一个弱女子,任性而年轻,第一次结婚是一时的冲动报复,嫁给了不爱的男孩,让自己成为了年轻的寡妇。第二次结婚是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抢走了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肯尼迪虽然是一个半老头子,却不是斯佳丽的对手,面对她的冷酷和无情,他束手无策。最终为了斯佳丽差点遭受的侮辱去报复穷白人而被人击毙,不幸枉死,却从未享受过斯佳丽的一点爱。于是斯佳丽再次成为寡妇,而且还是个有钱的寡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答应过阿希礼照顾玫兰妮的一句承诺,在北军就要攻占亚特兰大的时候,斯佳丽又果断地替玫兰妮接生,并找到瑞特冲破重重阻碍和关卡,回到了乡下老家--塔拉庄园。在又饥又饿之时,她又遭受了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家里被劫,一穷二白的多重打击,她不屈不挠,带头种田干活,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并照顾玫兰妮和小波,支撑一家人的生计,那时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本应是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可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里的重担,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抗争命运,每每看到斯佳丽举着萝卜向天盟誓,决不愿让家人再受苦挨饿时,我总是觉得拍片导演对光线和背景的运用是那么巧妙和艺术, 它那么生动地刻划了思嘉渴望安定、渴望生存、渴望富裕的强烈而真实的内心情感。我觉得那时的她,已完成了最艰难的嬗变,由一只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了美丽的蝶,自由而高贵,那时的斯佳丽就像一个女神---渴望富有、并为此能不择手段的欲望女神。
  刚强、坚韧
  无论是面对战争的废墟和硝烟、母亲和父亲的去世、生活的贫穷艰难还是女儿的夭折,在和她承受同样的痛苦和艰难的人们当中,她都是最刚强、最坚韧的一个和最先从痛苦和艰难中走出来的一个。当斯佳丽面对着已是满目伤痕泰勒庄园时,她的坚韧和刚强令她这个家中的长女担起家长的重担。在影片的末尾,她还坚定地告诉我们: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虚荣
  这应该是一个贬义词了,可是,斯佳丽的虚荣心似乎格外的可爱,在她的身上,虚荣似乎也变成了褒义词。有位名模曾说:“女孩子总是要有一点虚荣心的,无论这虚荣心表现在什么方面。”当斯佳丽扯下母亲唯一的遗物——窗帘,无论如何也要用它做一件漂亮的衣服,还将它披在身上憧憬着新衣服的样子时,她的虚荣心使她成了一个看起来不孝的女儿,但她的这种做法(也就是她的虚荣心)是当时拯救全家的唯一出路。由虚荣心而使全家人都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这样的虚荣心也不应该算是值得摒弃的。
  贪婪
  这总应该是个贬义词了。但是,斯佳丽的贪婪不仅是有情可原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难能可贵的。战后的泰勒庄园在北方军的控制之下,母亲的去世和父亲的崩溃使斯佳丽——家中的长女担起了“家长”的重担。斯佳丽一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战争使她贫穷,贫穷继之以饥饿。然而最可怕的是无钱交税险些失去生活来源的土地,为了借钱交税,斯佳丽勾引了妹妹的情人,继而当起了一家小店的老板娘。在经历这一切后,她明白了她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中钱的重要性。所以,当她拥有了当前她所需要的钱之后,她自然会想拥有更多的钱。在她追求“更多的钱”的过程中,她表现出了一个早期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所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贪婪。
  残忍与自私
  这两个词无论用在什么人身上似乎都应该是表贬义的词语,特别是以温和、善良为美德的女性。但是,斯佳丽的残忍与自私在某种适度上却是值得褒扬的。首先,在社会转型的时期,人的观念需要从传统的观念转变成为新型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的人就失去了领导时代的主动权。斯佳丽就是一个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接受了新的社会和社会制度、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并且成为了一个小资本家的女人,在这一点,她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在刚刚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时,自私和残忍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资本主义社会,对世界的博爱已经是阻碍资本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因素,此时,自私与残忍就成了强者的优点。
  美丽
  斯佳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爱情的态度。她美丽,但她只是适当地运用她的美丽来得到她所喜爱的东西,从来不用自己的美貌来玩弄爱情,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爱情。斯佳丽是美丽的,但美丽不是拥有爱情的必备条件——你可以没有斯佳丽那样美丽动人,但你也有权利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
  斯佳丽,猫一样的女人,刚强的、坚韧的、虚荣的、贪婪的、残忍的、自私的女人,女人的典范。
  瑞特
  我必须承认,对我来说,《乱世佳人》的吸引力之所以这么大,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瑞特巴特勒绝对有关系。
  当然,斯佳丽眯着那双像猫那样的绿眼,迷人而妖媚,同样也让人倾倒。她是个让女人都能为之神魂颠倒的女人,她自私、冷酷、无情、聪明、不择手段、坚强,却不乏善良、美丽、脆弱;她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女神,让许多女人都梦想着能像她那样,集财富、美貌、能干、坚强于一身,让瑞特那样的男人能够为她而倾倒。至少我曾经就那样想过。但我认为,瑞特给我们这些女性观众带来的却更多是对爱情和婚姻的甜美幻想,他是那么潇洒倜傥,那么玩世不恭,那么自信过人,富有并充满了成熟男人的魅力,该是多少女性心目中的偶像啊。
  在这里,简单回闪思嘉和瑞特相遇、相识、相爱的几个片段,就能让人对瑞特爱我所爱,坚持自儿,富有个性的男性魅力印象深刻:
  片段一:瑞特第一次见到斯佳丽是在十二像树园的烧烤会上。斯佳丽向所有的男士卖弄风情,却发现瑞特正注意她,斯佳丽向身边的女伴抱怨说:“他看我的样子,就像我没穿衣服”可见瑞特给人的感觉不是温文尔雅,富有绅士风度,对世事的有种别人所不具备的强大洞察力和影响力,表明了他与一般的南方男人不同点:现实、大胆而富有进攻性,当他躲在书房里偷听斯佳丽大胆地向阿希礼表露爱慕,但因遭到婉拒,她气急败坏地搧了阿希礼一个耳光,并砸碎了一个小花瓶时,他吹了一个口哨,于是他被斯佳丽指责为不是一个绅士,而他同时也反唇相讥斯佳丽不是一个真正的淑女,让斯佳丽气极。俩人第一次相见就是一次爱情的交锋。
  片段二:斯佳丽因查尔斯病亡到亚特兰大散心,正在服丧的她,十分渴望能再度飞旋于舞池中,表现了她在内心里对无拘无束、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是瑞特看出了她的心思,并出重金替她撬开了那个压抑而沉闷的社会道德囚笼,使她走上了和别的南方女人最不相同的命运之路。这正是斯佳丽反叛旧的社会道德标准迈出的关键性一步,而这一步,如果没有瑞特暗中巧妙的支持和安排,斯佳丽是决不会踏出的。如果没了这关键一步,那么日后那个能干、要强、并独当一面的乱世佳人---斯佳丽就决不会存在了!
  片段三:瑞特为了帮助斯佳丽重返故里,拼死弄了一匹身负重伤的老马,并帮助她把玫兰妮抱到马车上,同时一路历经辛苦,并在即将要到达的时候,瑞特看到许多南方兵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深感震撼,并决定上战场,为保卫家园尽一份力。这时可以看出,为了心爱的女人,他能出生入死; 同样,面临家园被毁之境,他也是一个热血之人,导演在这里才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深藏在平日玩世不恭外表下,也具有一颗为荣誉甘洒热血之心的典型南方男性的形象。在这里我们看到,虽然瑞特平日里非常精明、现实,但他骨子里其实还是一个南方人。
  片段四:瑞特在经历了丧女之痛和斯佳丽在精神上的背叛后,面对玫兰妮的之死,对一切都灰心失望至极,回家收拾行李,返回自己的故乡,查尔斯顿。当愚蠢的斯佳丽最后发现自己已深爱瑞特时,才发现已最终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瑞特最后走得十分干脆,让斯佳丽深感懊悔。直到这里,我们才听到那颗曾经为爱而柔软的心破碎的声音,同时也因为破碎而对斯佳丽变得“冷酷无情”,这里的瑞特才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男人敢爱敢恨,处理事情十分干脆利落,极富男性魅力。
  再说说阿希礼和美兰妮,他们是相似的,具备南方的一切美德,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修养。
  美兰妮基本上是完美的,她善良,仁慈又不乏勇气,斯佳丽摘棉花时,她想帮忙,斯佳丽杀人时她也帮忙,除了瑞特,她是斯佳丽的另一个支持者。我做过小范围的调查,先看书的基本都喜欢斯佳丽,而先看电影的则喜欢美兰妮。我觉得美兰妮太好了,好得不真实,而斯佳丽是有血有肉的,是真实的,有缺点也有优点。
  阿希礼是真实的,他是个活在过去的人,时世变迁,他不想面对,他是缺乏勇气的。他不爱斯佳丽,又不说不爱她。斯佳丽走投无路找他时他只给了她庄园的红土,后来知道斯佳丽卖了自己,他说他该去抢劫,他也只是说说吧,估计不会去的,这一点,他确实不如拖这军刀想帮斯佳丽对付逃兵的美兰妮。
  乱世佳人里的人物都是完美的,如果没有玫兰妮的淑女风范,怎能体现出斯佳丽的桀骜不逊。没有阿希礼的懦弱,怎能体现出瑞德的风范呢。
  斯佳丽的奶妈.玛格丽特
  温暖,可靠,安全。象母亲一样时刻保护她的孩子斯佳丽。
  理智,聪明,现实而且冷静,带一些黑人的狡猾。她懂斯斯佳丽,支持她,爱她,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她一直是斯佳丽的靠山,坚强有力。
  忠诚,固执,可爱。对自己的宝贝,那是不顾一切的去保护;虽然只是一个家奴,但她有自己所要维护的处事原则。
  黑人奶妈的形象刻画的非常成功。 由此扮演黑妈的演员哈蒂·麦克丹尼尔(Hattie McDaniel)战胜了奥丽维亚(美兰妮)获得了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据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哈蒂将其特有的幽默感注入奶妈玛格丽特一形象中,台词念得完美无缺,与斯佳丽的扮演者费雯丽配合默契,犹如绿叶扶红花,结果两人双双获奖。由于奶妈一角的成功,哈蒂后来几乎垄断了银幕上所有的黑人保姆角色,在许多影片里可以看到她那肥胖、温顺、饶舌的形象。
[编辑本段]影片评价
  
  有人说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场面是斯佳丽在战争后回到被毁的家园,在园中手握红土发誓,无论去偷去抢都不会让家人挨饿那段,因为那时她的眼神和表情真的特别震撼人。这样说我也不反对,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太经典的片子,经典的场面太多,各人有各人的偏爱。我倒是情愿选择这个:以后,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恨?爱和恨可以象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爱和恨也可能只需要一缕阳光就可以消融。珍惜拥有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总是并不确切知道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太多的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泰戈尔有一句诗我特别喜欢: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历尽沧桑,你要学会忽略过去。因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不要不辞而别,我的爱人。
  我看望了一夜,现在我脸上睡意重重。
  只恐我在睡中把你丢失了。
  不要不辞而别,我的爱人。
  我惊起伸出双手去摸触你,我问自己说:
  “这是一个梦么?"
  但愿我能用我的心系住你的双足,紧抱在胸前!
  不要不辞而别,我的爱人。”
  ——泰戈尔《园丁集》
  
  经典台词
  美国电影学院每年都会为一些特别的电影项目评出前100名。05年取得经典台词榜第一的电影《乱世佳人》是克拉克·盖博在1939年出演的的一句台词。那是瑞特对斯佳丽说的一句话:“坦白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盖博的这句台词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引用,”鲍博说。“无论男女,当他们陷入一种并没有完全投入的恋爱关系时,想要控制局面,就会用到这句话。”
  经典片段
  瑞特离开斯佳丽后,斯佳丽最后坐在楼梯的台阶上说——“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斯佳丽在回到被毁的家园后,在山头上说----“上帝为我作证,上帝为我作证,北佬休想将我整垮.等熬过了这一关,我决不再忍饥挨饿,也决不再让我的亲人忍饥挨饿了,哪怕让我去偷,去抢,去杀人.请上帝为我作证,我无论如何都不再忍饥挨饿了!”.

junhuayang2005 2009-3-3 16:12

 中文片名:《卡萨布兰卡》
  英文名:(Casablanca)
  更多中文名:北非谍影
   导演:迈克尔·寇蒂斯
  主演:英格丽·褒曼(饰伊尔莎)
  亨弗莱·鲍嘉(饰 里克)
  保尔·亨莱德(饰维克多)
  时间:1943年
  影片类型:战争片
  发行公司: CBS/Fox
  浪漫度:★★★★★
  剧情解读
  1941年。卡萨布兰卡。在纳粹的铁蹄之下,要从欧洲逃往美国,必须绕道摩洛哥北部城市卡萨布兰卡。这使得这座城市的情势异常紧张。
  里克夜总会的老板里克是位神秘的男子。这个偏僻的小城现在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人们从法西斯铁蹄下的欧洲各国来到这里,因为在这里能弄到出境护照,取道里斯本到美国去。不过,代价极高。为了出境证,这儿每天都在发生悲剧。
  一架德国飞机载着秘密警察头目司特拉斯少校降落在卡萨布兰卡。当地的法国警察局长雷诺上尉前往迎接。原来,前不久,两个德国信使被杀,他们身上带的两张德国元帅签发的通行证被人取走。司特拉斯此行为追查此案;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跟踪一个捷克左翼运动领导人——维克多·拉斯罗。
  雷诺向他报告,凶手已查明,今夜将在一个饭店当众逮捕他。司特拉斯命令雷诺决不能使拉斯罗离开卡萨布兰卡,这对德国政府来说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卡萨布兰卡机场附近,豪华的里克饭店。顾客盈门,欧洲人,非洲人,亚洲的土耳其人。黑人乐师山姆坐在钢琴前,边弹边唱。寻欢作乐者们的议论中心却仍是护照。一个漂亮女人:“以往我想要一所戛纳的别墅,现在我只想要一出境护照。”一个男人:“弄不到护照,我只有死在卡萨布兰卡。”只有饭店的主人里克,显得那样冷静淡漠,独自坐在桌子边。
  专事倒卖出境护照的犹加特来到里克跟前,取出了装有两张通行证的信封,要里克代为保管。他告诉里克,两个德国信使是他杀的。今天倒卖出去,发笔横财,他就离开这里。里克尽管不喜欢此人,但还是默许代他保管,并把通行证丢在山姆还在弹的钢琴里。
  犹加特刚离开,雷诺来了。他告诉里克,拉斯罗已来到卡萨布兰卡,要里克不要做感情主义者。司特拉斯知道里克在欧洲和北非都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他要里克这次能站在德国一边,阻止拉斯罗离开这儿到美国去。里克拒绝了:“你们的职业是政治,我的职业是开酒店。”
  犹加特被警察抓走后打死了,在他身上,没有搜到那两张护照。
  拉斯罗和妻子依尔沙走进饭店。依尔沙发现正在弹钢琴的山姆很脸熟,仔细地打量了一会儿才收回目光。一个男人随之而来,以要拉斯罗买下一枚戒指为掩护,与拉斯罗接上了头,约定见面地点。接着,司特拉斯和雷诺也来到他们桌边。拉斯罗拒绝与司特拉斯多谈,雷诺只好以地方警察局名义邀他去一次警察局。
  此两人走后,拉斯罗应约去会卖戒指人,知道犹加特已死,护照无指望。
  依尔沙独自一个留在餐厅,听着山姆弹琴。终于,下决心上前与山姆打招呼。山姆没料到会在这儿碰上依尔沙。在依尔沙的请求下,山姆和依尔沙一起边弹边唱起《时光流转》。
  忽然,山姆的琴声停下来了,原来,里克听到了歌声,脸色骤变。
  深夜,漆黑的饭店里,顾客都已离去。山姆轻轻地弹着《时光流转》,里克陷入了往事:巴黎,里克和依尔沙依偎着,在大街上,在塞纳河的汽艇中,在豪华的饭店里。里克幸福地微笑着:“为什么我这么幸运,会遇上你?”依尔沙告诉里克,她曾经爱过一个男人,可他死了。后来,她遇上了里克,爱上了他。
  一辆宣传车打断了这对恋人的呢喃。德国军队正在向巴黎推进,几天之内便将占领巴黎。
  饭店里,山姆在钢琴上弹着《时光流转》,街上的喇叭在播送盖世太保的嚣喧。山姆和依尔沙知道里克是德国纳粹悬赏捉拿目标,劝他马上离开巴黎,里克建议三人一起走。讲定在火车站碰头。分手时,依尔沙对里克说,无论怎样,她都非常爱他。
  火车站前,里克在风雨中焦急地等着依尔沙。山姆来了。交给里克一封依尔沙的信。里克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中写道:“我不能和你一同走,也不能和你再见面了,你一定不要问为什么。只要相信我爱你。”雨点打在信纸上,字迹模糊了……
  依尔沙出现在正在回忆往事的里克面前。里克这才发现,山姆已回家了。他冷冷地对依尔沙说:“我们已停止营业。”
  依尔沙想找里克谈件事,但里克却质问她为什么要到卡萨布兰卡来,还告诉她,自己的心已被高跟鞋踢伤。依尔沙想解释,里克不想听。
  拉斯罗和依尔沙应邀来到警察局,司特拉斯要拉斯罗供出欧洲各国地下抵抗组织的领导人,答应给他们发护照。拉斯罗回答得很巧妙:“在集中营里”。
  拉斯罗和依尔沙找到黑市头面人物弗拉里,想花钱买两张护照,弗拉里告诉他们,只能卖一张,因为拉斯罗是德国当局控制对象,没人敢卖护照给他。弗拉里还告诉他们,犹加特的那两张特别通行证估计在里克那里,虽然警察局曾去搜,但没搜到。他建议拉斯罗去找里克帮忙。
  但里克却很冷漠。拉斯罗问他原因,里克要他问问自己的太太。
  正在谈话,饭店里的德国人唱起了法西斯军歌。拉斯罗到乐队前指挥起马赛曲,周围的人都唱了起来,压住了德国人的歌声。司特拉斯气急败坏,命令雷诺立即查封里克饭店。
  晚上,依尔沙又来找里克,要他交出通行证,里克不肯。依尔沙又以旧情要求他,他还是不理睬。
  依尔沙无奈,拔出了手枪。里克取出了通行证,却又说,只有开枪打死他才能办到。依尔沙手中的枪掉了下来。她向里克倾诉了当时离他而去的原因。
  她和拉斯罗结婚刚三个星期,他就到布拉格去了,不久,传来他被捕死亡的消息。后来,她与里克相遇相爱。可就在她要和里克、山姆离开巴黎时,临去火车站前,忽然接到拉斯罗朋友的电话,说拉斯罗还活着,而且就在巴黎郊外,正在生病。她虽然爱里克,但不能扔下拉斯罗不管。
  里克明白了一切,决定帮助拉斯罗。
  雷诺因为拉斯罗参加秘密集会,决定逮捕他,里克知道后帮他出主意:待拉斯罗拿到通行证后再逮捕他。这样雷诺可以一举两得立功,里克也可以带着漂亮的依尔沙到美国去。雷诺同意了。
  拉斯罗在飞机起飞前几分钟来到饭店,拿到了通行证。他要将十万法郎给里克,里克不要,说他去美国用得着。正在这时,雷诺突然出现,宣布逮捕拉斯罗。拉斯罗感到意外,里克却掏出手枪对准了雷诺,要他给机场打电话:不得留难拉斯罗和依尔沙。
  雷诺却将电话打到德国领事馆,尽管不便讲清,司特拉斯却已明白事情不妙,带了警察直奔飞机场。
  里克逼着雷诺在通行证上签上拉斯罗和依尔沙的名字,雷诺和依尔沙却很惊奇。里克对依尔沙说:“我们将永远记住巴黎。你来卡萨布兰卡以前,我们的甜蜜记忆消失了,昨天夜里我们把它找回来了。”
  飞机的马达发动了。司特拉斯冲进了饭店。当他知道拉斯罗已上了飞机,便企图打电话阻止飞机起飞。
  里克用枪指住他,司特拉斯依然拿起电话机拨通电话,里克的枪响了,打死了司特拉斯。尾随而来的宪兵刚刚赶到,雷诺却命令宪兵去把往常的嫌疑犯都抓起来。
  飞机起飞了。雷诺对里克说:“你不但是感情主义者,你也变成了一个爱国者了。”里克说这正是重新开始的大好时机。雷诺表示希望里克离开卡萨布兰卡,隐匿一段时间,交通他安排,里克说起10万美元的赌约,雷诺说他们俩马上用得着了。
  影片背景
  
  1942年华纳兄弟公司请罗纳德·里根(没错,就是后来的里根总统)和安·谢里丹在一部二战的影片中担任男女主角。因剧本的问题,两人均退出了剧组,替代他们的是褒曼和亨弗莱-鲍嘉。他们成功地刻画了发生在战争期间的动人故事。虽然剧本一改再改,但褒曼和鲍嘉的表演令世人难忘。那个曾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剧本成为好莱坞不朽的名片的蓝图。《卡萨布兰卡》获得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
  《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本片可说是适时诞生的佳作,一经放映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卡萨布兰卡这个位在非洲摩洛哥西部的港口,在影片中被假想成二次大战时,正如片子一开头所介绍的那样,在卡萨布兰卡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做交易。在这徨乱的中,一间美国人所开的里克酒店成为故事的中心。人们在这里探听消息,等候班机,外表只是个夜总会的酒店,里面却暗藏着赌场、黑市买卖、各种阴谋伎俩,甚至还有个法国革命领袖…
  导演解读
  好莱坞类型片技艺师迈克尔·寇蒂斯
  迈克尔·寇蒂斯一生共拍摄了169部电影,而除了有早期在匈牙利和奥地利拍摄的60部外,大多数是在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的。美国电影理论家安德鲁·沙里斯曾说:“当人们谈到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典型的华纳公司的影片时,一般都是谈到那一时期某一部典型的寇蒂斯的影片。”
  虽然被叫做“拼盘导演”,然而他所拍摄的类型片,许多被认为是好莱坞的重大作品:如《蜡像馆的秘密》(1933)、《胜利之歌》(Yankee Doodle Dandy)(1954)等。…
  明星解读
  瑞典美人褒曼
  可以说,除了精彩的台词之外,使得本片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鲍嘉和褒曼的精湛表演,而本片也成为褒曼事业上走向辉煌的重要里程碑。之后,1944年,褒曼凭借《煤气灯下》(《郎心似铁》)获得了她演艺生涯里的第一个奥斯卡金像奖。而《美人计》、《圣女贞德》等影片也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褒曼因与罗伯特·罗塞里尼之间的关系而令举世哗然,美国人心中所谓的“圣洁偶像”破碎了,她被逐出了好莱坞。褒曼为她那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付出了她7年的黄金时光。直到1957年,褒曼才终于以《真假公主》中的杰出演技一举成为纽约影评人协会和奥斯卡双料影后。1…>>>详细介绍
  冷血硬汉鲍嘉
  在《卡萨布兰卡》中他对英格丽·鲍曼说再见,在《马耳他之鹰》中他是硬汉派侦探山姆·斯派德,因《非洲女王号》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虽然扮演的都是硬汉形象,但鲍嘉本人却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他踏上演艺的道路是因一个偶然:他的邻居出现在一出非百老汇的戏剧中,鲍加被表演吸引,因此当上了制景工。在担任了一系列小角色之后,他开始在全城到处应聘各种角色。他以守时和随时做好准备而著称。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鲍嘉演出了大量在纽约上演的戏剧…
  乱离中的爱情
  影片根据舞台剧《人人都去里克酒店》改编,但是,直到接近拍摄最后,也都没有决定到底伊尔莎最后的选择会是谁,她的眼神,因此飘忽不定。然而,这种不确定,却正适合了片中所表达的情感,观众们也可以出于自己去想象觉得她在爱着谁。
  在混合着危险的异国情调的浪漫中,男女主角在乱世重逢,亨佛莱·鲍嘉硬汉式的沧桑,和英格丽·褒曼沉默中的娇柔,各自都有着身不由己的无奈和矛盾….

junhuayang2005 2009-3-3 16:24

  中文片名
  罗马假日
  别名
  罗马假期/金枝玉叶
  英文片名
  Roman Holiday
  导演
  威廉·惠勒 William Wyler
  主演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 喜剧
  片长
  118 min / Portugal:117 min (cut versio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拍摄日期
  1952年6月 - 1952年9月
影片特色
  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罗马假日》的社会背景比如今保守许多,某国公主安妮莅临罗马,生性活泼的她早已烦透宫廷的桎梏,在罗马的第一个晚上便偷偷跑出戒备森严的官邸径直到了罗马街头。夜色里,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在街上可以大摇大摆的走路,丝毫不用在乎贵族的繁文缛节。以往矜持的性格变得荡然无存,当其大意的躺在街头石阶上昏昏欲睡时,如果不是碰到派克饰演的记者,天真的公主恐怕就过不了后来的假日了。
  人只有在昏迷的状态里才会展示自己最原始的本性,就算公主也不能幸免。因为在逃跑时御医打的安定剂使夜游罗马的计划未遂,昏沉的状态里的她更显亲切、可爱。《罗马假日》童话般的叙事也从她和记者的奇遇展开。虽然那是个无名记者,但在她昏睡的时候他就像把自己领回家的丈夫,男人成熟俊美的外表使其“甘心”被带走,这梦幻般的巧遇在现实生活里显然是极少见的。但电影作为被编织成的梦,有义务提供一种美丽的情感供人享用。
  派克饰演的记者显然是个好男人,开始还不知道夜宿街头的女孩就是公主。某个时候,他还以为女孩是暗娼。只是当看到那纯净的眉宇中所透出的天真和可爱后便打消了抛开女孩的念头,也就是从那时起,属于他们俩的假日开始了。
剧情介绍
  某国王室的安妮公主作为王位继承人将出访欧洲的各大城市,消息传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是罗马,安妮公主很想尽情地饱览一下她的优美风光,可侍从们以公主身份高贵、不宜在黎民百姓面前抛头露面为由拒绝了,并给她注射了镇静剂,公主假装睡着了,待侍从们出去后,她偷偷越窗溜了出来。然而没逛多久,医生给她注射的镇静剂就发生了效力,她在广场附近喷水池边的一条长椅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这时,美国新闻社的穷记者乔·布莱德里恰好经过这里,以为这是一个在狂欢中被灌醉的少女,就租了一辆出租车想把她送回家,可是公主睡得特别沉,怎么也叫不醒,无奈,乔只好把她带回了自己的住所。
  第二天,报纸上的特别公告使乔意识到他带回的少女就是安妮公主,于是他欣喜若狂,打算写一篇关于公主内幕的独家报道。公主醒后发现了陌生的乔,乔连忙解释,公主才安心了。她向乔借了一些钱,然后告别了他,又到罗马大街上闲逛了。
  乔连忙给他的摄影师朋友欧文打电话,同时跟踪公主,在花园广场上佯装和她偶遇,便自告奋勇地要为公主做导游,骑着摩托车带着她游览罗马城,同时,欧文也驾驶着小汽车跟在他们后面,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而这一切,公主浑然不觉。
  公主的失踪引起了人们的惊慌,国王秘密派出了许多便衣四处寻找公主的下落。乔带领公主来到水上舞厅参加舞会时被便衣警察发现了,他们请公主和他们回去,而公主坚决不肯,警察们要强行绑架她回去,乔和欧文同他们厮打起来,而任性调皮的公主也大打出手,十分开心。趁着混乱,乔带着公主逃之夭夭……
  一天过去了,公主终于要回宫了,可此时她和乔发现彼此间擦出了爱的火花,坠入了情网。怎奈公主毕竟是公主,平民终究是平民,两人只能依依惜别。乔抛弃功成名就之良机,将照片送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对望中,公主轻轻地对乔说了声再见……
影片剖析
  《罗马假日》里这个“假日”实质上是指记者和公主共同渴望的“自由生活”,把片名改成《罗马自由一日》更能说明影片主旨。在对待自由的追求上,公主开始是顽皮和不顾一切的享受自由;记者则是渐渐的被身边的公主所感染,其实在他那里,与公主“游玩”罗马最开始是作为职业计划的一部分,这充满名利熏心的计划是“反自由”的。如果没有之后对公主产生感情,他永远都是一个疲于奔命的记者,记者的使命便是发现新闻,这种使命作为个人欲望体现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不可能有享受自由的机会,因为记者这个职业就是扼杀别人自由和自己自由的刽子手。
  在影片结尾,公主回到了官邸,翌日便举办了记者见面会。这时候,他最后一次看到美丽的公主,和第一次在街头碰见的女孩一样,只是此刻华贵的白裙将她牢牢包裹。紧接着影片最揪心的情节开始了,高高在上的安妮痛苦的装作不认识他,但眸子里射出依恋的光随时都通过空气反射到他心上。
  赫本神奇的演技在见面会结束时得到了最大发挥,细致的观众会发现在这个长长的笑靥里,包涵的是从见到情人的喜悦到发现离别哀伤的痛苦过渡。用“神奇”去形容这笑靥是因为赫本把矜持也融进了笑容里。那种公主的矜持既不允许流露欣喜,也不容许一点哀伤。在情感的巨大波澜中,就算最吹毛求疵的人也只能察觉到在美丽的黛色眸子下闪过的一丝忧郁。但在台下的男人眼里,这矜持的微笑是对自己不能使心上人自由的责备。但他自己又何尝能自由呢?只不过俩人不能自由的理由相异:公主是因为人民和国家,记者则是为能继续生活。
  格利高里•派克曾说:《罗马假日》是赫本的电影,我只是配角。派克的这句话不仅是对赫本演技的赞叹,也是片中记者的感叹。片尾,男人伤心的凝望着公主离去后的前台,虽然经历过比这更大的发布会,但那天真的女孩留给这位记者的震撼太大了。在短暂的一天里,他体验到比疲于奔命寻找新闻更珍贵的追求,那便是自由和爱一个人。
[明星解读
  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于1916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地牙哥的拉贺亚,他大学原本主修医科后转为英语,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派克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从影,拍摄过60多部影片,曾5次获奥斯卡提名。他于1963年以《杀死一只知更鸟》,又译为《梅岗城的故事》)中的出色表演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演出的其他著名电影还有:《百万英镑》、《爱德华医生》、《王国的钥匙》、《鹿苑长春》、《君子协定》、《晴空血战史》等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于1929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一名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她后来进入伦敦的一所芭蕾舞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模特。1948年开始演电影,1953年因电影《罗马假日》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赫本一生共拍摄了31部影片,后来还因《蒂梵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等影片4次获得奥斯卡提名。1988至1993年,赫本还是联合国的亲善大使,1993年因阑尾癌病逝于瑞士。她的代表影片有《姬姬(GIGI)》《甜姐儿》《蒂梵尼的早餐》《窈窕淑女》《谜中谜》等。
  威廉·惠勒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曾捧出过十四位奥斯卡金奖大明星,并且是电影史上获奥斯卡金奖提名最多的导演。他本人也曾数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获奖的影片分别为第15届(1943年)的《米尼弗夫人》,第19届(1947年)的《黄金时代》,第32届(1960年)的《宾虚》。他出生于1902年,与1981年逝世,一生拍出了无数的名片,主要作品有《黄金时代》、《呼啸山庄》、《罗马假日》、《宾虚》等。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Audrey Hepburn at her Oscar-winning best in an immortal comedy-romance!
  Romance in romantic Rome!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奥黛丽·赫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不但当选奥斯卡影后,并且以其清新典雅在50年代掀起了“赫本热”。就影片的娱乐效果和艺术价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经典作。导演怀勒融罗马名胜风光于剧情之中,英俊潇洒的派克亦与赫本十分般配,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本片编剧因当时上了黑名单,因此由他人顶替领奖,1993年获得奥斯卡追授。1987年重拍成电视片。
  幕后故事
  ★赫本和派克的友谊
  不久影片拍完了,上映之前派克发现海报上打着他的名字,而赫本的名字却很小,而且藏在一个角落里。他特地通知制片方把原来演员表上的“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罗马假日》”改成了奥黛丽·赫本的名字。
  1953年8月,《罗马假日》上映后引起轰动,赫本立即抓住了世界的目光。1954年3月25日,24岁的赫本因在《罗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获得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那天晚上,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金像奖的赫本,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语不成句,但她却没有忘记告诉世界:“这是派克送给我的礼物!”
  赫本成了影后后,各种荣誉向她飞来。然而这些并不是她真正渴望的东西,她最渴望的是获得真挚永恒的爱情。或许派克体察到赫本的内心渴望,在《罗马假日》首映式上,他特意介绍赫本结识了好莱坞著名的导演、演员兼作家梅厄·菲热。梅厄是派克的好朋友,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派克很欣赏梅厄的才华,他认为梅厄能带给赫本更大的成功。
  梅厄当时36岁,瘦高的身材,面部棱角分明,多才多艺,温柔体贴。和赫本一样,梅厄也会多种语言,他们很快亲近起来。赫本也对具有领袖风范的梅厄有了依恋之情。1954年3月梅厄和赫本合作出演了百老汇的名著《莎布琳娜》后,梅厄飞往瑞士向赫本求婚。赫本不顾母亲的反对,接受了求婚。他俩于1954年9月在瑞士结婚。远在美国的派克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他送给赫本的结婚礼物是一枚蝴蝶胸针。这枚胸针赫本非常喜欢,一直珍藏在她的身边直到死。
  几个月后,派克终于和妻子协议离婚,而这时赫本已徜徉在新婚的幸福之中。她经常给派克寄去明信片,虽然都是只言片语,但亲密与信任之情跃然纸上。
  派克在为赫本祝福之时,也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1955年,派克在巴黎邂逅了一个美丽的法国女记者维洛妮卡,两人相爱结婚。他们生活得很幸福,维洛妮卡和派克一样喜欢孩子,她不嫌3个继子闹腾得厉害,又为派克生下一儿一女。
  婚后赫本一直居住在瑞士,与远在美国的派克相见的机会非常少。但是大洋割不断他们的友谊,他们经常通过电话、信件彼此问候。派克始终关心着远方的赫本,希望她的婚姻幸福。但是,赫本的婚姻却远没有派克那么幸运。
  赫本新婚伊始,社会上已有不少流言蜚语,说梅厄只是在“利用”赫本发展自己的事业。在一般人眼里,赫本的才艺远远超过她的丈夫,她的敏感与天生的优雅更是梅厄所不及。日子一长,梅厄心中难免别扭。
  赫本发誓要让自己的婚姻成为好莱坞的典范。鉴于两个演员组成的家庭往往因长期分开而造成破裂,因此她决定和梅厄今后一刻也不分离。她甚至对导演提出条件:没有梅厄参加的电影,她不演。
  婚后,赫本先后主演了《战争与和平》、《俏脸蛋》、《黄昏之恋》以及让她有幸第三次获奥斯卡奖提名的齐纳曼导演的《修女传》(1959)。赫本的表演日臻完美,她在塑造成熟而自由的女性方面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征服了世界。
  但是她没有征服她的男人。1959年3月,赫本生下儿子西恩。从此,孩子成了她生命的中心,丈夫退居次席。梅厄不习惯这种变化,他们的婚姻出现裂痕。
  1968年秋天的罗马雨雾连绵,阴郁潮湿。赫本14年的婚姻彻底完结。伤心欲绝的赫本一连几天没有吃东西,她的生活除了雨水就是泪水。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派克打来的。赫本对派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这个圈子里,婚姻真难维持啊!请你相信我,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业放在第二位的。我本来想白头偕老,但太难了,太难了!”赫本的婚姻一直很隐秘,但她在派克面前却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不过,赫本是个坚强的女性。1968年冬,赫本与30岁的意大利精神病学者安德烈·多蒂医生一见钟情,赫本不顾一切地投入到炽热的爱情之中。1969年,赫本与多蒂结合,同年4月怀孕暂时息影。1970年2月8日,次子路卡出生,不久多蒂出现桃色新闻,赫本的婚姻再次触礁。
  1980年,赫本接到了多蒂的离婚文件。填完离婚报告,她又一次感到自己的失败。不久她出演《皆大欢喜》与演员罗伯特相识,成为挚友,罗伯特始终是赫本的伴侣,直至1993年她与世长辞。
  就在赫本饱尝婚姻之苦的时候,派克却遭到了失子之痛。1974年,他30岁的大儿子自杀身亡,这对派克是个残酷的打击,他和妻子整日泪眼相对,躲在屋里不肯见人。他的大门只对从瑞士匆匆赶来的赫本打开。赫本和派克一样,都是爱孩子如命的人,这个噩耗令她悲伤不已。
  多年来,赫本和派克的家庭结下深厚的情谊。只要到美国,赫本准是第一个到派克家做客。如果她因为什么特殊的事情不能看望派克了,总会提前打电话说:“派克,真对不起,我要先到别人那里去一下。”她礼貌而周全,赢得了派克一家人的喜爱。
  晚年的赫本作为联合国爱心大使,常年奔走在世界各地。1992年赫本去索马里慰问儿童,回来之后便感到腹部不适,不久后查出患有结肠癌,虽然做了手术但医生估计只能再维持一年多的生命。她自知时日无多,向医生请求回到故乡托洛亨纳茨的家中最后看一眼瑞士的白雪。
  1993年1月10日,在罗伯特的搀扶下,赫本最后一次走进她的花园。她恋恋不舍地抚摸着每一株植物,仔细地告诉罗伯特它们各自不同的养护要求。10天后的清晨,她在睡梦中安详地飞走了,享年63岁。几天后她的遗体被安葬在瑞士的小镇公墓。
  那一天,成千上万的罗马人带着鲜花来到台伯河向她遥寄哀思,人们将永远记得这个40年前来到这里的美丽公主。人们万万没有想到,已经77岁高龄的派克在妻子的陪同下,也千里迢迢地赶来参加了赫本的葬礼。要知道,1991年退休之后,派克就呆在自家的后花园侍弄花草,极少出门。
  葬礼上,已是白发苍苍的派克老泪纵横,他哽咽地说:“能在那个美丽的罗马之夏,作为赫本的第一个银幕情侣握着她的手翩翩起舞,那是我无比的幸运。”他低下头,在赫本的棺木上轻轻印下一吻,深情地说道:“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在场的人无不唏嘘落泪。
  赫本走了,派克送她的那枚蝴蝶胸针依然完好无损地珍藏在她的首饰盒里。2003年4月24日,著名的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赫本生前衣物、首饰慈善义卖活动。那天,派克亲自前去买回了那枚陪伴赫本40年的蝴蝶胸针。当他干枯的手握住胸针时,他触及了赫本那美丽的心跳,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2003年6月12日凌晨4点,派克在他的比弗利山庄的寓所里,闭上了眼睛。
  这个演了一辈子死去活来爱情戏的男人,在去世的瞬间,都没有因仓促而忘记将自己的手交回到妻子手中,他一言不发地赋予了这个姓他姓的法国女人最后的尊严,感谢她多年来与他相濡以沫。
  获奖情况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服装设计
  电影节 年份 奖项 获奖情况 获奖人
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 /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USA 1999 国家影片登记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获奖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54 最佳女演员(剧情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获奖  奥黛丽·赫本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电影 / Best Picture 提名  威廉·怀勒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女演员 /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奥黛丽·赫本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男配角 /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  埃迪·艾伯特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提名  威廉·怀勒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获奖  Ian McLellan Hunter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获奖  Forenzo Semple,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获奖  多尔顿·特朗博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Ian McLellan Hunter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John Dighto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弗兰克 普兰纳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亨利 阿勒岗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Hal Pereira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Walter H. Tyler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服装设计 / Best Costume Design 获奖  Edith Head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4 最佳剪辑 / Best Film Editing 提名  Robert Swink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54 最佳电影 / Best Film 提名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54 最佳外国演员 / Best Foreign Actor 提名  埃迪·艾伯特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54 最佳外国演员 / Best Foreign Actor 提名  格里高利·派克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54 最佳英国女演员 / Best British Actress 获奖  奥黛丽·赫本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53 最佳女演员 / Best Actress 获奖  奥黛丽·赫本

精彩花絮
  ·在拍摄公主(奥黛丽·赫本)对乔说告别这段场景时,毫无经验的赫本在表演的过程中怎么也无法流下眼泪。最后,惹恼的导演威廉·韦勒抱怨浪费了这么多胶片,赫本的眼泪立即掉了下来,这段场景也因此顺利完成拍摄。
  ·乔(格里高利·派克)假装他的手被石头雕像的嘴咬掉了,有一部戏是派克的即兴表演。当他把自己的手从石头里拿出来时,他把手藏在袖子里,这是从雷德·斯科通那儿学来的插科打诨。这个小插曲让赫本感到很意外,于是这段场景只拍了一次就通过。
  ·电影杀青后,派克告诉制片人,赫本肯定要获得奥斯卡奖(虽然这是她第一次领衔主演),他们最好是把她的名字放在演员字幕表的前面。他们照办了,赫本也真的获奖了。
  ·赫本能够赢得安娜这个角色,还要感谢一次具有传奇色彩的试镜。她表演了电影中的一段场景,导演说了“停”之后,摄影师还是让摄影机一直工作下去。在这段几分钟的预演之后,赫本立即俘获了这部电影。
  ·在得到电影剧本的时候,格里高利·派克当时正急切渴望出演一部喜剧(他从未演过任何电影戏剧片)并且积极参与这次难得的机会。后来他说,在那个时候,他觉得他读到的每一个爱情喜剧剧本,仿佛都有“加里·格兰特的烙印”在上面。
  ·在电影刚开始,和安娜公主跳舞的年老的绅士,用印度语对她说的是:“我很想死在这船上。”
  ·乔付给出租车司机一千里拉(另外还有一千里拉的小费,为了说服他带上安娜和自己)。这大约是17美元(2005年的)。
  ·当格里高利·派克前往意大利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他正经历着近来的分居以及即将和他的现任(也是第一任)妻子离婚的私事。就在拍摄期间,他与一位名叫维罗尼科·帕萨尼的法国女子相爱。离婚之后,他就和帕萨尼结婚了,他们白头偕老直到派克离开人世。
精彩对白
  Joe Bradley: You should always wear my clothes.
  乔·布拉德雷:你应该一直穿着我的衣服。
  Princess Ann: It seems I do.
  安娜公主:看起来我就是这么做的。
  --------------------------------------------------------------------------------
  Princess Ann: I hate this nightgown. I hate all my nightgowns, and I hate all my underwear too.
  安娜公主:我讨厌这件睡裙。我讨厌我的所有的睡裙,并且讨厌我的所有的内衣裤。
  Countess: My dear, you have lovely things.
  女伯爵:亲爱的,你有一些可爱的东西。
  Princess Ann: But I'm not two hundred years old. Why can't I sleep in pajamas?
  安娜公主:但我不是两百岁了。为什么我不能穿着宽长裤睡觉呢?
  Countess: Pajamas?
  女伯爵:宽长裤?
  Princess Ann: Just the top part. Did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people who sleep with absolutely nothing on at all?
  安娜公主:就是上面的部分。你知道有些人睡觉没有穿任何东西。
  Countess: I rejoice to say I do not.
  女伯爵:我很高兴地说我不是这样的。
  --------------------------------------------------------------------------------
  Reporter: And what, in the opinion of Your Highness, is the outlook for friendship among nations?
  记者:那么,以殿下的观点来评价,两国之间的前景如何呢?
  Princess Ann: I have every faith in it... as I have faith in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安娜公主:我对此非常有信心…正如我坚信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Joe Bradley: May I say, speaking for my own... press service: we believe Your Highness's faith will not be unjustified.
  乔·布拉德雷:我可以说吗,为我自己…的报社说说:我们殿下的信仰是勿庸置疑的。
  Princess Ann: I am so glad to hear you say it.
  安娜公主:我很高兴听到你能这么说。
  Another reporter: Which of the cities visited did Your Highness enjoy the most?
  另一个记者:访问的城市当中,殿下最喜欢哪一个呢?
  General Provno: [prompting] Each, in its own way...
  将军普若夫诺:(提示)每一个,都有它独特之处…
  Princess Ann: Each, in its own way, was unforgettable.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 Rome! By all means, Rome. I will cherish my visit here in memory as long as I live.
  安娜公主: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令人难忘。这很难说,罗马!不管怎么说,就是罗马。我将会永生永世珍惜我访问此地留下的回忆。
  --------------------------------------------------------------------------------
  Princess Ann: I have to leave you now. I'm going to that corner there and turn. You must stay in the car and drive away. Promise not to watch me go beyond the corner. Just drive away and leave me as I leave you.
  安娜公主:我现在不得不离开你。我要去那个角落并且转弯。你必须留在车内并且开车走。答应我不要看我走过那个角落。只要开走并且让我留下就像我离开你。
  Joe Bradley: All right.
  乔·布拉德雷:好的。
  Princess Ann: I don't know how to say goodbye. I can't think of any words.
  安娜公主:我不知道该如何说再见。我不能想出说什么。
  Joe Bradley: Don't try.
  乔·布拉德雷:那就算了。
  --------------------------------------------------------------------------------
  Princess Ann: At midnight, I'll turn into a pumpkin and drive away in my glass slipper.
  安娜公主:在午夜,我会变出一个南瓜并且穿着我的水晶鞋乘车离开。
  Joe Bradley: And that will be the end of the fairy tale.
  乔·布拉德雷:并且那将是仙女故事的结尾。
  --------------------------------------------------------------------------------
  Princess Ann: Have I been here all night, alone?
  安娜公主:我是整晚在这里吗,一个人?
  Joe Bradley: If you don't count me, yes.
  乔·布拉德雷:要是不把我算在里面,就是。
  Princess Ann: So I've spent the night here - with you?
  安娜公主:那么我是和你在一起--过了昨晚?
  Joe Bradley: Well now, I-I don't know that I'd use those words exactly, but uh, from a certain angle, yes.
  乔·布拉德雷:是的那么,我,我不知道我该说什么,事实上,但是,换了角度来说,是的。
  Princess Ann: [beaming with a smile] How do you do?
  安娜公主:(展示迷人的微笑)你好!
  Joe Bradley: How do you do?
  乔·布拉德雷:你好!
  Princess Ann: And you are - ?
  安娜公主:那么你是?
  Joe Bradley: Bradley, Joe Bradley.
  乔·布拉德雷:布拉德雷,乔·布拉德雷。
  Princess Ann: Delighted.
  安娜公主:很高兴。
  Joe Bradley: You don't know how delighted I am to meet you.
  乔·布拉德雷:你不知道我遇见你有多高兴呢。
  Princess Ann: You may sit down.
  安娜公主:你可以坐下了。
  Joe Bradley: (sitting on the bed) Thank you very much. What's your name?
  乔·布拉德雷:(坐在床上)非常感谢。你的名字是什么?
  Princess Ann: You may call me Anya.
  安娜公主:你可以叫我安雅。
[.

junhuayang2005 2009-3-3 16:29

  中文片名
  金色池塘
  原片名
  On Golden Pond
  影片类型
  剧情 / 喜剧
  片长
  109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演员
  凯瑟琳·赫本 Katharine Hepburn .....Ethel Thayer
  亨利·方达 Henry Fonda .....Norman Thayer Jr.
  简·方达 Jane Fonda .....Chelsea Thayer Wayne
  Doug McKeon .....Billy Ray
  达布尼·柯尔曼 Dabney Coleman .....Bill Ray
  William Lanteau .....Charlie Martin
  Christopher Rydell .....Sumner Todd (as Chris Rydell)
  特洛伊·格雷提 Troy Garity .....Young Boy on Jetty (uncredited)
  制作人
  Bruce Gilbert .....producer
 剧情介绍
  埃赛尔老太太和她的丈夫诺曼离开了喧闹的城市生活来到了以前生活的旧居,一座位于池塘边的木屋,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年近七旬的埃赛尔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而七十九岁的诺曼却恰恰相反,意志消沉,脾气古怪。金色池塘边美丽的风景和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都没有让老诺曼摆脱对年华老去的恐慌。心脏的毛病让诺曼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与父亲隔阂很深的女儿切茜为庆祝父亲生日,带着即将与之完婚的丈夫和他的儿子也来到金色池塘。经过多年,父女之间依旧没有和解的迹象,而诺曼言语间的刻薄尖酸也造成了他与客人以及女儿之间的难于交流和隔阂。女儿与其丈夫因为要到欧洲旅行而委托老夫妻俩照顾十三岁的小比利。爷孙俩从开始的互不信任到互相理解,由于一次意外的落水让诺曼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女儿切茜再次来到了金色池塘,执拗的诺曼将会已怎样的面孔对待她呢?
幕后制作
  本片根据话剧改编,是简·方达买下电影权并送给她父亲的礼物。影片以人情味方式探讨老年及代沟问题,片中风景美丽,表演炉火纯青。导演手法虽有滥情之处,但仍能打动人。本片荣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项和金球奖多项大奖,使凯瑟琳·赫本成为影史上唯一的四届金像奖影后,亨利·方达临终前得到他早该获得的奥斯卡奖。
影片评价
  影片以舒缓的方式探讨了老年人当面对死亡和衰老时的心理危机。展现了人生的真意和真情。浓浓的亲情,淡淡的愁绪,丝丝的哀怨,再加上唯美精致的画面,沁人心脾的动听音乐,导演始终牢牢的抓住观众的视线和情绪,渐渐透入心间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思考和回味。影片情节的展开始终是在优美如画的金色池塘美景渐渐呈现,美丽的池塘在不同的场景中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姿态,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况味和人生感悟。浅绿的水草,幽蓝的天空,浮游在碧波上的潜鸟,两位白发老人依偎着泛舟水上,此情此景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人生画卷。这不正是我们向往的美丽人生吗?可在渐渐衰老的诺曼的心中却充满了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慌,充满了对人生将要走到尽头的失落和无助。老牌戏骨亨利·方达用他那以趋化境的精湛演技将这位老顽固演绎得入木三分而不露痕迹。而凯瑟琳·赫本则用她独有的略带夸张的表演将一位对生命充满了热爱,对自己家人充满了热情和热力的老太太表现得让人信服。
[精彩花絮
  ·亨利·方达戴着的棕色帽子原来是斯宾塞·特蕾西的,由凯瑟琳•赫本在拍摄的第一天转送给方达。为了表示谢意,方达亲手画了一幅他在影片中戴过的三顶帽子的水彩画,作为礼物赠送给赫本。他创作了200幅油画平版画,并送给每个参与影片的工作人员一幅。每幅画都标上了号码,方达还署上了每个人的名字以示敬意,同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凯瑟琳·赫本因为此片第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演员奖,这使她成为奥斯卡史上1999年之前获得该项大奖最多的人。而在1980年,为表彰他在荧幕上不屈不挠奋战60载的动人形象,出人意料的是,方达竟然谢绝了领取奥斯卡终身荣誉奖,这有可能是亨利·方达唯一获得的最好的奥斯卡演员奖。
  ·亨利·方达在他76岁的时候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他成为获得该项大奖年龄最大的演员。
  ·这是亨利·方达和简·方达共同出镜的唯一一部电影,也成为了亨利·方达的绝世之作。
  ·这只叫沃尔特的鲑鱼,是从当地的一个名叫空中城堡的鲑鱼池塘得到的,位于英国南部新汉普郡的霍德尼斯附近。比利把沃尔特抓住后,他和诺曼两个人决定把他放回到湖里,事实上正是这么做的。许多年之后,人们依然希望能再次抓到他,在大家眼里他就像是一个多年不见的远房亲戚一样。
  ·电影开始拍摄几周前,凯瑟琳·赫本在一场网球比赛中伤到了她的手臂。她本打算退出此片,但是到了开拍的那一天,亨利极力说服了她。有一场戏是她忍着手臂上的伤痛拖动着独木舟,然而在影片中减掉了这一段。从此以后,她再也无法原谅剪辑师莱戴把那段减去的“罪行”。
精彩对白
  Bill Ray: You're having a good time, aren't you?
  Norman: Huh?
  Bill Ray: Chelsea told me all about how you like to have a good time messing with people's heads. She does too, sometimes. Me, sometimes I can get into it. Sometimes not. You know, it's not imperative that you and I become friends. I thought it would be nice. I'm sure you're a fascinating person, and I thought it would be fascinating to get to know you, but that's obviously not an easy task. So you just go ahead and be as... poopy, to quote Chelsea, as you want to be, and I'll be as nice and as civil as I can be. But I think there's one thing you should know while you're jerking me around and making me feel like an asshole. I know *precisely* what you're up to. And I'll take just so much of it. Now what is the bottom line on this illict sleeping together question?
  Norman: Very good. That was a good speech. Bottom line, huh? You're a bottom line man? All right, here's the bottom line... O-kay.
  Bill Ray: Huh?
  Norman: You seem like a nice man. A bit verbose, but nice...
  Bill Ray: Thank you.
  Norman: ...and you're right about me. I am fascinating.
  Bill Ray: I'm sure you are.
  Norman: But let's get back to the sex thing... anything you want to know, just ask me. Go ahead.
  Bill Ray: No, no... I just, uh, wanted to clear that up. Chelsea and I *can* sleep together.
  Norman: Sure, sure, please do.
  [pauses, resumes reading]
  Norman: Just don't let Ethel catch you.
获奖情况
  1982 奥斯卡奖
  最佳男演员 亨利 方达
  最佳女演员 凯瑟琳 赫本
  最佳编剧 欧内斯特 汤普森
  1982 金球奖
  最佳电影(剧情类)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亨利 方达
  最佳编剧 欧内斯特 汤普森
  1983 英国学院奖
  最佳女演员 凯瑟琳 赫本
  1981 获奖 国家评论协会奖
  最佳男演员 亨利 方达.

junhuayang2005 2009-3-3 16:35

 《TITANIC》(1997)介绍
  派拉蒙电影公司与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97年将泰坦尼克号的事件改编为电影,在全球各地上映,轰动全球。
  该片拍摄历时五年,耗资二亿美元。影片在将近五年的精心筹划准备下,于1996年七月开拍,经过一年痛苦挣扎及无数次上片延期,终于在1997年12月年底大功告成。事事求完美的詹姆斯•卡梅隆也在片子用尽极度的电影特效之下,以超越两亿美金的预算,让《TITANIC》成为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并且位居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它是世界电影史的一个神话!影片更是一部展示当代电脑特效科技水平的杰作。这部影片奇迹般地、空前地卖座使它成为好莱坞20世纪末的象征(也许就像当年的《飘》一样),詹姆斯·卡梅隆已经登上了世界商业电影的最高峰。
  该片当时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全球票房收入为18亿3540万美元(北美地区为6亿美元,中国三点六亿人民币),成为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区历史单部最卖座影片的第一名。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中文名 《泰坦尼克号》/《铁达尼号》
  ◎片 名 《Titanic》
  ◎年 代 199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灾难/爱情
  ◎片 长 195Min13sec
  ◎导 演 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主 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 Jack Dawson
  凯特·温斯莱特 Kate Winslet .... Rose DeWitt Bukater
  比利·泽纳 Billy Zane .... Caledon 'Cal' Hockley
  凯茜·贝茨 Kathy Bates .... Margaret 'Molly' Brown
  比尔·帕克斯顿 Bill Paxton .... Brock Lovett
  Gloria Stuart .... Rose Dawson Calvert (Old Rose,老露丝)
  弗朗西斯·费舍尔 Frances Fisher .... Ruth DeWitt Bukater
  伯纳德·希尔 Bernard Hill .... Capt. Edward J. Smith
  乔纳森·海德 Jonathan Hyde .... J. Bruce Ismay
  大卫·华纳 David Warner .... Spicer Lovejoy
  维克多·加博 Victor Garber .... Thomas Andrews
  Danny Nucci .... Fabrizio De Rossi
  里维斯·阿伯纳斯 Lewis Abernathy .... Lewis Bodine
  苏吉·埃米斯 Suzy Amis .... Lizzy Calvert
  ◎获奖概况
  获/提 年份 奖名 获奖项目 颁发对象
  获奖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影片 -
  获奖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获奖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摄影 罗素·卡彭特 
  获奖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获奖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服装设计 -
  获奖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剪辑 -
  获奖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音响 -
  获奖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效果(视效及其他) -
  获奖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电影音乐 席琳·迪翁 
  获奖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音效剪辑 -
  获奖 1998 第五十五届金球奖 最佳电影(剧情类) -
  获奖 1998 第五十五届金球奖 最佳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获奖 1998 第五十五届金球奖 最佳电影音乐 -
  获奖 1998 第十一届欧洲电影奖 最佳女演员 凯特·温斯莱特 
  提名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女演员 凯特·温斯莱特 
  提名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女配角 格罗丽亚·斯图尔特 
  提名 1998 第七十届奥斯卡 最佳化妆 -
  提名 1998 第五十五届金球奖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提名 1998 第五十五届金球奖 最佳女演员(剧情类) 凯特·温斯莱特 
  提名 1998 第五十五届金球奖 最佳女配角 格罗丽亚·斯图尔特 
  提名 1998 第五十五届金球奖 最佳编剧 詹姆斯·卡梅隆 
  提名 1998 第十一届欧洲电影奖 杰出成就奖 凯特·温斯莱特 
  提名 1999 第二十四届法国恺撒奖 最佳外语片
  ◎剧情简介:
  为了寻找1912年在大西洋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和船上的珍贵财宝-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宝石,寻宝探险家布洛克从沉船上打捞起一个锈迹斑斑的保险柜,不料其中只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素描-一位佩戴着钻石项链的年轻女子。这则电视新闻引起了一位百岁老妇人的注意,老人激动不已,随即乘直升飞机赶到布洛克的打捞船上。原来她名叫露丝•道森,正是画像上的女子。
  看着画像,往事一幕幕重新浮现在老人的眼前:1912年4月10日,准备首航的泰坦尼克号停泊在港口,码头上人山人海,争相目睹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最豪华的轮船。露丝,一位美丽漂亮而又不乏气质的贵族小姐与她的母亲及未婚夫-钢铁大王之子卡尔·霍克理一同登上了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与此同时,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年轻的流浪画家杰克·道森靠赌博幸运地赢到了三等舱的船票,高喊着“我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他在最后一刻登上了巨轮。泰坦尼克号启航了,早春的大西洋上风和日丽,碧波万里,杰克和他的伙伴站在船头眺望前方,高声欢呼:“我们是世界之王”,兴奋不已,仿佛此时世界已属于他们。
  露丝在上层社会的交际圈中生活,早已厌倦了贵族们的虚伪做作,感觉自己无异于笼中之鸟,她愁眉不展地来到甲板上眺望远方,排遣愁情。杰克一看到露丝,就被她的气质所深深吸引。夜幕降临,又一场灯红酒绿之后,露丝对未来和婚姻感到万分无奈;她冲向甲板,试图跳入大海结束一生。杰克及时发现并且在关键时刻以自己的真诚和独到的幽默说服了露丝。尽管卡尔很不情愿,但为答谢杰克的救妻之恩,他只好邀请杰克到头等舱里进餐。卡尔本想借机寒碜杰克一番,没想到杰克在餐桌前的坦诚之言竟博得满堂喝彩。杰克和露丝两人从此相识并开始了解对方,露丝向杰克吐露心中郁闷:"我觉得这一生不外如此,就象已经活了一辈子似的。无数的宴会、舞会、游艇赛、马球赛,能接触到的都是思想狭隘、有口无心的人。我感觉就象站在悬崖边,没人拉我回来,没人关心,甚至无人理会。”在杰克的开导和陪伴下,露丝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快乐,灿烂的笑容终于重新洋溢在她的脸庞。
  露丝的未婚夫卡尔发现了杰克和露丝的来往之后,心中十分不快,他送给露丝一条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海洋之心”,并对她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意图博得露丝的欢心。然而在露丝的眼里,卡尔只是一个十足的势利小人,她从心底里不愿嫁给他。可是在母亲与未婚夫的压力之下,露丝不得不有意回避杰克的感情,可正因为这样露丝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的爱上了杰克。
  从相知到相爱,虽然只是短短几天时间,露丝和杰克已经无法分开。在卧室中,露丝戴上了“海洋之心”,由杰克绘出了那张令她永生难忘的画像。露丝决定无视家庭和礼数的压力在泰坦尼克号靠岸后与杰克一起生活,幸福似乎距离这对情侣仅咫尺之遥。
  白星航运公司经理布鲁斯·伊斯梅为了让泰坦尼克号超过奥林匹克号的首航速度记录,不顾潜在的冰山威胁暗示船长史密斯提高船速。14日夜晚,海面出奇的平静,泰坦尼克号仍然全速行驶。瞭望台发现正前方的冰山后立刻通知了驾驶舱和大副,可是惯性极大的轮船已来不及躲避, 船体右舷被冰山割裂,五个水密舱进水。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将在两小时内沉没。而此时船上的救生艇只够一半乘客使用,船上陷入一片恐慌。
  不料,这时杰克却被霍克利以偷窃钻石之名栽赃陷害,并被关在下层船舱。不明真相的露丝随众人一起在甲板上等候救生艇,可她终究还是相信杰克是无辜的。露丝不顾一切回到空无一人的船舱寻找杰克,并在紧要关头找来救生斧救出他。两人来到甲板,露丝在杰克的劝说下上了救生艇。救生艇徐徐放下,露丝神情恍惚,突然她放弃了也许是最后的逃生机会跳回泰坦尼克号,这对情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梦幻之船”泰坦尼克号开始缓缓下沉,一幕悲剧开始上演。漆黑的海洋和天空连成一片,无情的吞噬着绝望的乘客。杰克带着露丝跑到船尾,爬上栏杆(也就是他们爱情开始的地方)坚持到最后,直到泰坦尼克号沉没。两人全力挣扎出巨大的漩涡之后,杰克将露丝推上一块漂浮的木板,自己却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
  几分钟之后,救生艇返回救起了奄奄一息的露丝,而此时早已冻僵的杰克却被冰海无情的吞没。露丝信守对杰克许下的诺言,勇敢地活着。
  八十四年后,露丝又来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地方,将“海洋之心”抛入海中,让这段爱情长眠在海底。
  ◎海洋之心---希望蓝钻:
   当时拍摄泰坦尼克的时候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要求每一样道具都是真实的,所以钻石也不例外,只是钻石的名字是以希望,而不是海洋,海洋之心的名字是编剧为了剧情而起的。
  在希望与噩运之间分类:石头密语 ——稀世蓝钻的神秘魔力
  美丽晶莹的钻石乃是上帝赐予人间的珍宝,具有鲜艳深蓝色的透明钻石更是稀世珍品,大粒者世界上仅有几颗,可谓千金难求。其中,举世闻名的钻石"希望",就是一颗稀有的蓝钻。
  现存于世的钻石"希望",重45.52克拉,具有极其罕见的深蓝色泽,蓝得清澈透亮,蓝得不含一丝杂质,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美丽。可是世人看去,只觉得这美丽隐隐散发着一抹邪气,一股凶恶的光芒,甚至称之为"噩运之钻"。原因就在于,在它那像迷雾一样的历史中,充满了奇特和悲惨的经历,它总是给它的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噩运]。
  ◎影片花絮
  ·制片方想让马修·麦康纳演男主角,但是卡梅隆坚持启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此片成功离不开历史学家们的指导。同时,关于搭建的泰坦尼克号中细节的录象也曾让泰坦尼克号历史学会会员们目瞪口呆,连声叫好。珍藏版DVD中收录了由泰坦尼克历史研究专家Ken Marschall绘制的各种泰坦尼克的图画,一共82张。此君曾参加过多次的泰坦尼克的探险活动,是导演卡梅隆的好朋友。
  ·卡梅隆戏言自己之所以拍摄《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因为能去探寻残骸。整个探险队为了拍摄到满意的画面12次潜入深海,卡梅隆对DIY制作的器具赞不绝口。正是深海探险让卡梅隆对海底神秘世界的兴趣日益浓厚,才促使了他以后一系列的探险活动以及影片的完成。卡梅隆说:我欠泰坦尼克号的。
  ·影片开头具有特殊意义的开场戏是导演在剪辑工作的后期冥思苦想20个小时以后的成果,而在开头泰坦尼克号在海底的残骸镜头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而有一部分则是利用模型来拍摄的,区分的办法是当镜头中有两艘潜艇时是模型,只有一艘潜艇时则是真正的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Jack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时的抽烟镜头遭到了非议,认为会误导小孩子们,但卡梅隆解释说在当时吸烟是很普遍的现象,如果不加入抽烟的镜头反而会让影片显得不真实。
  ·凯特·温斯莱特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向卡梅隆寄上自荐书,信中还夹有玫瑰花,附上"我就是你要找的Rose"这样的话,而最终获得了这部世纪之作中露丝这一角色。她在拍摄过程中还患上过肺炎。
  ·起航的镜头是在一个停车场上搭的绿屏前拍摄的。沉船的画面是模型加上电脑特效(如海浪、乘客)模拟出来的。演员对着绿屏幕表演,特技小组再将冰川的画面合成。导演在告诉演员们应该看什么地方,他们必须假想那里有Titanic在下沉。
  ·救生艇搜寻生还者的镜头是在装满超过350,000加仑水的大水槽内拍摄的。
  ·片中大部分的"海洋"其实只有3英尺深。
  ·因为全尺寸的泰坦尼克号模型只有右半边是全部完工的,所以导演特地想出了用相反文字的道具来拍摄,再将影片左右颠倒放映,所以船上如果有需要文字的道具,都需要做正反两套。
  ·造价2亿多美元的《泰坦尼克号》是当时成本最为昂贵的影片。影片拍摄制作过程长达五年。拍摄结束后整个布景都被卖了废铁。
  ·片中Rose叫了80次"Jack",还不算叫他"Mr. Dawson"的次数,而Jack叫了"Rose"50次。
  ·Jack的台词"I'm the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被美国电影学院评为100年来100句最经典的电影台词之一。Jack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高呼随后镜头缓缓后拉俯瞰整个泰坦尼克号,这短短的10余秒运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电脑制作技术,花了大概100万美元才得以完成,当然放到现在只要10万美元就可大功告成。
  ·片中Rose的画像是卡梅隆画的,由于他是左撇子,拍摄时特意用镜面转换镜头,使其看起来是Jack用右手画的。肖像画实际上是根据凯特·温丝莱特所拍的照片临摹而成的,当然温丝莱特在拍摄照片时是穿着比基尼的,没有展示出来的部分由导演想象完成。至于说画上Jack的签名当然也是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一手包办,据说影片中Jack的所有素描作品都是出自卡梅隆的手笔。
  ·拍摄过程中莱昂纳多的宠物蜥蜴被卡车撞伤,但是在莱昂纳多的精心照料下它又恢复了健康。
  ·"Jack this is where we first met."(Jack,这是我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这句台词是凯特·温斯莱特灵感迸发,临时想出来的。Rose朝Cal脸上吐唾沫的动作也是她建议的,剧本中设计的是Rose用发夹戳他。
  ·片中Jack给Rose画像时让她"Lie on that bed, uh I mean couch."(躺在床上,呃,我是说沙发上。)而剧本上原文是"Lie on that couch"(躺在沙发上),是莱昂纳多说错了(他很诚实)。但是卡梅隆非常喜欢这个错误,并把它保留了下来了。
  ·当片中船长说"全速前进"时,有人也跟着喊"全速前进!"。这喊声来自导演卡梅隆。
  ·影片中Jack和Rose比赛吐口水的场景遭到了从监制到演员,从电影公司老板到剧组成员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但卡梅隆认为自己的电影不能循规蹈矩而要有所创新,实际上这一段也成为影片中让观众记忆犹新的场景之一,对展现人物之间的性格和背景大有裨益。
  ·在颇有争议的角色之一大副默多克的问题上,詹姆斯·卡梅隆表示自己非常尊重他,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但为了艺术的处理而把发生其他人物的事情集中在默多克一人身上来进行描写实在是不得以而为之。
  ·导演卡梅隆为影片拍摄了另外一个结局,在这个结局中老Rose并没有一开始就把"海洋之心"丢到海中,而是和船员们有一个精神上的交流。这个原剧本上的结局被导演卡梅隆评价为太高深莫测而被舍弃,但卡梅隆同时也声称自己非常喜欢这个结局。
  ·本片的主线故事是完全虚构的,当年有类似的事件,但从其(类似的事件)发现或为人所知时间上来看,均不是男女主人公的原型。
  ◎影片配乐
  这部配乐采用了交响乐、合成器乐、流行乐、爱尔兰乐、管弦乐,可以说是四面逢源了。不过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每一样都做的非常好。合成器配合交响乐令人坐立不安,风笛的飘渺传出丝丝悲凉,人声合唱在不时的点燃气氛,到了最后Celine Dion彻底引爆感情,无数的人开始落泪。Sissel在原声碟中退居到二线,她的吟唱仿佛默默的祈祷,空灵中引发人们无限的思绪。
  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 爱无止尽(亦译《我心永恒》)-------席琳·迪翁(Celine Dion)(Oscar the best song of the flim)
  《Titanic》(影片配乐):
  01. Never An Absolution 没有绝对
  02. Distant Memories 遥远的记忆
  03. Southampton 南安普顿
  04. Rose 罗丝
  05. Leaving Port 起航时分
  06. Take Her To Sea, Mr. Murdoch 麦尔特先生 带她去看海
  07. Hard To Starboard 无能为力
  08. Unable To Stay, Unwilling To Leave 去留之间
  09. The Sinking 沉船
  10. Death Of Titanic 泰坦尼克号死亡
  11. A Promise Kept 坚守诺言
  12. A Life So Changed 世事难料
  13. An Ocean Of Memories 大海的记忆深处
  14. Hymn To The Sea 大海的咏叹
  《Back To Titanic》(TITANIC第二张原声发烧大碟《重返铁达尼号》):
  01. Titanic Suite (19:05) (Sissel/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02. An Irish Party In Third Class (3:49) (Gaelic Storm)
  03. Alexander's Ragtime Band (2:30) (I Salonisti)
  04. The Portrait (4:43) (James Horner)
  05. Jack Dawson's Luck (5:38)
  06. A Building Panic (8:09)
  07. Nearer My God To Thee (2:49) (I Salonisti)
  08. Come, Josephine In My Flying Machine (3:32) (Maire Brennan)
  09. Lament (4:36)
  10. A Shore Never Reached (4:27)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11. My Heart Will Go On (4:43) (Celine Dion/movie dialogue)
  12. Nearer My God To Thee (2:22) (Eileen Ivers)
  13. Epilogue - The Deep and Timeless Sea (12:37) (Sissel/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影片特效:
  美国Digital Domain数字工作室的Rob Legato先生在谈及此部影片的制作时,他最常用的词就是“逼真”。“在我开始这部影片的制作以前,我根本不能想象沉船的那个可怕的夜晚会是怎样的景象。"Legato先生是为派拉蒙电影公司工作的视觉效果制作总监,他说“你可以看到人们从230英尺的高度坠下摔断了胳膊和腿,烟筒落在了他们身上,绳索发出了噼叭的声音并断开,轮船的一头正在迅速下沉,惊慌失措的人们是这样害怕,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这种惊人的视觉效果技术再创了当时可怕的情景”。
  美国Microsoft公司的三维动画创作系统Softimage|3D被重点地应用在这部影片的动画制作上。三维动画的工作被分成五个工作小组。由Matthew Butler领导的工作组主要负责做摄象机的跟踪,在电脑中确定实拍镜头中的物体位置和摄象机的位置,然后把这个数据提供给制作海洋、轮船、人物和其他场景的小组。这些数据使得由三维动画制作的乘客的脚能够接触到甲板、行走在走廊上或倚靠在栏杆上;由电脑动画制作的海水能够冲刷船体;烟雾能够从烟筒中冒出来等。这些工作非常艰巨,需要来自以不同规格建立的模型的运动控制数据,并进行运动匹配。由Richard Kidd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利用三维动画制作海洋,这个工作将建立一些用于时辰、风速、海浪起伏、太阳位置以及反射的参数,使之更接近实拍镜头中的海洋,或用于创建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的海洋,在其中挖出一个区域,将作好的船体模型镜头替换这个区域,再制作轮船驶过时留在水面的余迹,并利用运动虚化使海洋显得更有力。
  RichardPayne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轮船的三维动画制作,他们首先制作了一个长45英尺、比例为1/20的轮船模型,然后把所拍摄的轮船模型镜头合成在由三维动画制作的海洋中挖好的区域里,同时与制作的许多不同的模型轮船外景进行合成。由Kelly Port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用三维动画制作除了人物以外的所有布景,如:海鸥、旗子、鱼、天空中的星星、撞船时从船上落下的碎片、海水与轮船之间溅起的浪花、绳子、烟雾、波动的船帆、冰山、甲板上的冰块、撞碎的玻璃等等。当这些制作与实拍镜头合成时,可以想象上千个电脑制作的人物将最具吸引力,由Keiji amaguchi领导的小组利用了动作捕获系统捕捉演员表演的各种动作,并把数据应用到三维动画制作的人物模型中。当与轮船模型合成后,使人难以相信这些如此具有生命力的人物是用视觉效果制作的。在影片中的夜晚沉船场景中,制作人员在来自演员表演的动作捕获中增加了关键帧动画,因为没有人愿意模拟从230英尺高度跳入大海。这种带有正常运动曲线的关键帧动画是很容易修改和扩展的,当你看到船尾开始倾斜到90度,上千人绝望地惊叫着逃命的场景,其中85%的动画都是使用了关键帧动画技术完成的。.

junhuayang2005 2009-3-3 16:46

原名:Schindler's List
  译名:辛德勒的名单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制片:
  布兰克·鲁斯蒂 Branko Lustig
  吉兰德·R·莫兰 Gerald R. Molen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编剧:
  史蒂弗·赞林 Steve Zaillian
  演员:
  利亚姆·尼森 Liam Neeson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拉尔夫·范恩斯 Ralph Fiennes
  卡罗兰·格代尔 Caroline Goodall
  乔纳森·萨加尔 Jonathan Sagalle
  类型:剧情
  片长:195 分钟
  上映:1993年
  国家:美国
  获奖: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配乐七项大奖。
  全球票房:$3.21亿(单位美元)
[编辑本段]影片评价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每天有一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来到克拉科夫。
  在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推举了24名犹太人组成委员会帮助被集中到该城的犹太人解决住宿膳食,分配劳役和排解纷争等问题。
  刚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举止风流倜傥。他在酒店及各种社交场合慷慨地大量结交德国军官和党卫军。
  辛德勒也来到登记处,找一个曾在利勃兹一家搪瓷厂当过会计,名叫伊扎克·斯泰恩的犹太人。辛德勒有意买下那个经营不善的搪瓷厂以生产食用器皿,供应军需,发战争财。他要斯泰恩当他的会计师和助手来管理工厂。可令斯泰恩疑惑的是:辛德勒做什么呢?
  资金重新到位,工厂重新命名为埃马利亚。党卫军规定:雇佣犹太技术工人每天工资7马克,其他工种和女工每天5马克,但必须直接全部付给政府财政部门,犹太人分文得不到。而雇佣波兰工人工资要高一些。于是,犹太人成了辛德勒当然的选择对象。
  招工处人头济济,斯泰恩仔细地给应征者有效的指点,帮助同胞找到合适的去处,还暗中伪造了各种资格证书给那些不具备进厂条件的教师和音乐家,以躲避被抄上黑名单让德军推上卡车送走。
  一天有一个叫鲁因斯坦的独臂工人,来向辛德勒当面致谢。他说自己差点被党卫军打死,很感激这个工厂救了他,他会报答他的。但在日后清扫积雪时鲁因斯坦还是被德国军官从队伍中拉出来枪毙了。辛德勒找德军交涉,有个党卫军高级军官对他说,让犹太人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意味着背叛。
  一次,斯泰恩和许多犹太人被送上了火车,辛德勒得知后火速赶往车站,机智地斥责德军军官,并在火车启动时在窗口找到了斯泰恩,并把他留了下来,责怪他日后别忘带工作证,以免遭此横祸。
  1943年3月13日,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党卫军开着军车带着成群的狼狗进入了犹太区,见一个杀一个,克拉科夫一片肃杀之气,个个如惊弓之鸟。腥风血雨,其状甚惨。和情妇骑马归来的辛德勒驻足小山坡,眼前的一切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忍卒睹的情妇,哽咽着恳求他离去。
  望着空无一人的工厂,辛德勒忧心忡忡。思虑再三,他决定去找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让他批准将埃马利亚工厂定为一个附属劳役营,重新恢复生产。戈特推说要达到目的须具备很多条件,以此乘机狠狠赚它一票。辛德勒自然心领神会,表示只要鼎力相助,他定会给以令人满意的报答。
  辛德勒来到普拉绍夫劳役营,乘机和斯泰恩见了面。斯泰恩告诉他到时别忘了给党卫军军官及家属的生日送礼,还必须按时孝敬财政部和军需局的人,党卫军司令部的费用每个月的第一天就得送去。以此来换取获准开设集中营金属加工厂的权利。
  在德军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日子里,辛德勒开设的工厂成了众多犹太人的避难所。辛德勒庆祝生日时,吹灭了五层高的蛋糕上的蜡烛并亲吻了身边的每个女人。工厂里的犹太姑娘带着一个犹太女孩,也捧着他们的蛋糕,代表全体工人祝他生日快乐,辛德勒也亲吻了她们,但他没料到由此却惹下了祸。
  广播里传来了叫所有活着的犹太人立刻到广场集合的命令。刚从匈牙利来到集中营的犹太人不知道在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命运。阿蒙·戈特下令把有病的犹太人全部消灭掉。听军官说要脱衣检查身体,女人们纷纷弄破手指挤出血来涂在脸上、唇上增加血色。
  在站台上,呆在闷罐车里的犹太人承受着烈日的炙烤,口渴难忍。辛德勒给坐在月台上的戈特递上冰镇汽水后建议叫辆消防车来,用水笼头朝那些犹太人喷洒,以此取乐。于是,戈特吩咐士兵执行,犹太人纷纷用嘴去迎接这生命之泉。辛德勒吩咐士兵朝车顶多喷一点,注视着他的戈特意识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了起来。
  盖世太保逮捕了辛德勒,罪名是违反了元首的种族法规,在他生日当晚无意中吻了那位送蛋糕的犹太姑娘。戈特向盖世太保头子朱利斯解释,并为辛德勒说情,用钱解决了问题。辛德勒在受到一番警告后获得保释。
  1944年4月,在克拉科夫和普拉绍夫犹太人居住区中被杀害的犹太人已超过一万。阿蒙·戈特奉上级之命挖出早已埋葬的尸体焚化,并把剩下的犹太人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辛德勒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戈特给他的会计师特别待遇。
  眼看工厂将难以为继,辛德勒打算回家乡去,可斯泰恩说可以继续开厂,当然得另雇新工人。辛德勒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一行眼泪从前途未卜、生死难料的会计师斯泰恩的眼中滑落。辛德勒的心猛然唤醒了什么。
  当辛德勒带着满满几皮箱的钱来到戈特的面前,说他要买下他的工人时,戈特疑惑地问:“究竟为什么?你肯定别有目的,你得对我说实话!”辛德勒说,这样他不需要再训练工人,而且对军队也有利,他要生产军火。辛德勒要戈特开价,一个犹太工人多少钱?
  在工厂的办公室里,辛德勒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一面向正在打字的斯泰恩口授着名单,他终于用钱买通了戈特和朱利斯,他留下了全部儿童,他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他开列的名单越来越长,这时的辛德勒表现出异样的“贪婪”,他一次次地去见朱利斯,尽量力争多给一些名额。
  斯泰恩捧着他打出的长长的名单,双手颤抖着……
  名单的最后一页,留着一个空白的名额,那是留给戈特的犹太女仆海伦·凯丝的。戈特当然不肯将她交给辛德勒,他表示永远不会送她去集中营,而要带她一起回维也纳,要和她一起生活。辛德勒提醒他:这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梦。但戈特说宁可带海伦·凯丝去树林,然后朝她的脑袋上开一枪。但最终戈特还是退却了、妥协了,以一万四千八百马克将海伦·凯丝交给辛德勒去劳役营上工。
  名单上的犹太人到广场登记后,将用火车分男女两批送往捷克的兹维陶·布伦利兹——军火厂所在地。辛德勒告诉先期到达的犹太男人:妇女列车已离开了普拉绍夫,很快将到达军火工厂。妇女列车在行进着,车厢里一片欢腾。然而。火车却开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妇女们被命令脱光衣服进行沐浴消毒,传说中的可怕事情终于降临到了她们身上,人们一片惊恐。
  心急如焚的辛德勒赶到奥斯威辛,向集中营头子要回他的工人。在软硬兼施之下,接受了贿赂的头目想用用另外300人替换。可是,辛德勒不同意,在他的坚持下,头目终于松口了。他还向德军士兵训话,不准他们随便开枪乱杀军火工厂的犹太工人。
  一天,斯泰恩来向辛德勒汇报:工厂生产的炮弹质量全部不合格,恐招军方起诉。可是辛德勒却镇定地表示,他会去向德国人解释。他告诉斯泰恩,他们生产的炮弹质量不好,他非常高兴。整整七个月,他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他却花数百万马克以供应他的工人以及用来对德国官员行贿,同时还用钱从军火市场买来一些炮弹作为军人工厂的产品,搪塞一下德军。这样做,使辛德勒倾家荡产、濒临破产。
  德国终于无条件投降了。辛德勒向全厂工人郑重宣布:他们从明天起就可以各自去寻找自己的亲人了。并回首劝阻守厂的德军士兵,放下武器,返回家乡,不要再充当纳粹的刽子手。士兵们垂头悄然离去。之后,辛德勒提议为纪念无数被杀害的无辜者默哀三分钟。临行前,辛德勒吩咐斯泰恩把厂里的东西全部分给工人。工人们把假牙融化取出银子打铸成一个质朴的戒指,上面用希伯莱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斯泰恩代表全体工人写了封信交给辛德勒,万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签名。
  辛德勒激动得热泪奔流、难以自持。面对语无伦次的辛德勒,斯泰恩真切地说:因为他才使1100名犹太人幸免于难,他们的后代也蒙受了他的恩泽,永志不忘。辛德勒说:“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辛德勒泣不成声地伏在他的会计师肩上跪了下来,工人们纷纷围上前来抱住了他们的救命恩人。辛德勒走了,人们久久地尾随着,目送着他直到尽头……。
  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他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植树。
  战争结束时,波兰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犹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犹太人的后裔。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每年都有许多许多幸存的犹太人及其后代来祭奠他的亡灵。
  《辛德勒的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银牙,把它打制成一枚银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一颗金质胸章而懊侮,因为这样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编辑本段]背景资料
  《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1993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带领《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摄制组初抵波兰,就在他们跨进二战期间克拉科夫中营准备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收到全美犹太人协会从纽约发来的一封急电:"请勿惊扰亡魂,让他们安息吧。"斯皮尔伯格读完这聊聊数语的电文,一言不发。他当即下令摄制组全体人员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摄。与此同时,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摄制组,乘飞机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电话、电报、电传等迅速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横跨大西洋,亲赴纽约向"犹协"致歉,他的谦逊和诚意令"犹协"全体成员无不动容。难怪后来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辛德勒的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
  《辛德勒的名单》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位英雄,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现的只是他的行为。斯皮尔伯格动用了一个小小的具有象征含义的效果陪衬: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影片的摄影指导扎努西·卡曼斯基掌握了黑白摄影的画面质感,在沉重中有厚重的味道,特别是在拍摄波兰的贫民区时,矮墙、砖块、潮湿气息,还原了时代的真实氛围……。
  同时由爱尔兰影星利亚姆·尼森饰演的辛德勒,由曾主演《甘地》而获奥斯卡金奖的本·金斯利饰演犹太人斯特恩所组成的强大的演员阵容,也是使这部影片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部好的电影,很难以达到像《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简直令人无法挑剔的完美。应该这样说,它的存在是电影的一种永恒。奥斯卡金像奖,只是作为它的一个褪色的陪衬。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本片获得奥斯卡7项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本片也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这也是他从影以来首度获得影评界肯定的作品。
  电影节 年份 奖项 获奖情况 获奖人
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 /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USA 2004 国家影片登记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获奖   
法国恺撒奖/César Awards, France 1995 最佳外语片 / Best Foreign Film 提名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4 最佳电影(剧情类) /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电影 / Best Picture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利亚姆·尼森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男配角 /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  拉尔夫·法因斯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获奖  史蒂文 泽里安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获奖  贾努兹·卡明斯基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获奖  Allan Starski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获奖  Ewa Brau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服装设计 / Best Costume Design 提名  Anna B. Sheppard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剪辑 / Best Film Editing 获奖  迈克尔 卡恩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提名  Andy Nelso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提名  Steve Pederso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提名  Scott Milla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提名  Ron Judkins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化装 / Best Makeup 提名  Christina Smith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化装 / Best Makeup 提名  Judith A. Cory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化装 / Best Makeup 提名  Judith A. Cory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4 最佳音乐/歌曲 / Best Music, Song 获奖  约翰.威廉姆斯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4 最佳男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拉尔夫·法因斯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4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获奖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4 最佳编剧 / Best Screenplay - Motion Picture 获奖  史蒂文 泽里安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4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利亚姆·尼森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4 最佳电影歌曲/音乐 / Best Motion Picture Score 提名  约翰.威廉姆斯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电影 / Best Film 获奖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男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利亚姆·尼森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男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获奖  拉尔夫·法因斯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男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  本·金斯利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编剧 / Best Screenplay 获奖  史蒂文 泽里安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获奖  贾努兹·卡明斯基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艺术指导 / Best Production Design 提名  Allan Starski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服装 / Best Costume Design 提名  Anna B. Sheppard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剪辑 / Best Editing 获奖  迈克尔 卡恩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Charles L. Campbell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Louis L. Edemann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Robert Jackson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Ron Judkins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Andy Nelson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Steve Pederson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Scott Millan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化装/发型 / Best Make Up/Hair 提名  Christina Smith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化装/发型 / Best Make Up/Hair 提名  Matthew W. Mungle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化装/发型 / Best Make Up/Hair 提名  Waldemar Pokromski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化装/发型 / Best Make Up/Hair 提名  Pauline Heys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音乐 / Best Music 获奖  约翰.威廉姆斯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4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ion 获奖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 /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1994 特别致意奖 / Special Citation 获奖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 /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1994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 /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1994 最佳男配角 / Best Supporting Actor 获奖  拉尔夫·法因斯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 /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1994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获奖  贾努兹·卡明斯基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3 最佳影片 / Best Film 获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3 最佳男配角 / Best Supporting Actor 获奖  拉尔夫·法因斯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3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er 获奖  贾努兹·卡明斯基  
落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1993 最佳电影 获奖   
落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1993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获奖  贾努兹·卡明斯基  
落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1993 最佳设计 / Best Production Design 获奖  Allan Starski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93 最佳影片 / Best Picture 获奖  

  内附《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 (小提琴)
  这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旷世杰作使我们对他的艺术创造力不能不刮目相看, 而这部影片的音乐无疑已经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这一段音乐取自该片片尾,当辛德勒的犹太人获得自由之后随着欢快的合唱,共同走向一个明朗的世界,影片渐渐变为彩色,字幕出现“辛德勒的犹太人活在今天”,紧接着旋律急转直下,小提琴奏出辛德勒的主题,画面是这些今天尚在世的犹太人轮流走过辛德勒墓碑堆砌石头表示纪念的镜头,与音乐相配,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尤其是小提琴忧郁低婉的音调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愈发的感到今日的阳光是多么的可贵……
  这部影片的配乐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作曲者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与斯皮尔伯格多次合作,深切体会这一位在身体中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配乐中的两个主题旋律的小提琴独奏,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约翰.威廉姆斯在他担任多年指挥职务的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兹霍克. 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竖笛好手吉洛拉. 费德曼(Giora Feidman)助阵,他们的演出温和细腻,哀而不伤,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威廉姆斯在交响乐的部分则善尽烘托陪衬的角色,让音乐成为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第六十六届(1993):
  片名:Schindler’s List
  中文:辛德勒的名单
  出品:美国环球影片公司
  年份:1993
  简介:《辛德勒的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一颗金牙而懊侮,因为这样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编辑本段]电影音乐及赏析
  这部电影成了电影里的经典,电影中扣人心弦的音乐同样成了音乐里的经典。长达3小时15分的电影有14段、总长为六十多分钟的配乐,便构成了这张音碟。配乐的作曲为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一位曾获得过五次奥斯卡奖、十八次格莱美奖、三次金球奖的作曲家,《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的配乐便出自他手。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
  配乐中有着许多小提琴独奏的乐段,演奏者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一名犹太人,由他来演绎这样一部电影的配乐自是最合适不过。钢琴部分由则作曲家亲自上阵,同时还有合唱团的声音。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唱片的封面,一只有力的成人的大手紧紧地拽住了小红袖子里伸出来的孩子的小手,拯救的主题就这样简单而又震撼的表现出来了。袖子的红色是整个画面中唯一的彩色,特别显眼,我想这或许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画面的背景则是“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浸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
  总而言之,这是一张悲伤但又不只是悲伤的音乐,若能配合电影,可以让你感受到更多。
  专辑曲目
  01.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 Itzhak Perlman
  02. Jewish Town (Krakow Ghetto - Winter '41) - Itzhak Perlman
  03. Immolation (With Our Lives, We Give Life) - John Williams
  04. Remembrances - John Williams
  05. Schindler's Workforce - John Williams
  06. Oyf'n Pripetshok/Nacht Aktion - The Li-ron Herzeliya Children's Choir
  07. I Could Have Done More - Itzhak Perlman
  08. Auschwitz-Birkenau - Itzhak Perlman
  09. Stolen Memories - John Williams
  10. Making The List - Itzhak Perlman
  11. Give Me Your Names - John Williams
  12. Yeroushalaim Chel Zahav (Jerusalem Of Gold) - The Ramat Gan Chamber Choir/Hana Tzur, Cond.
  13. Remembrances (With Itzhak Perlman) - Itzhak Perlman
  14.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Reprise) - John Williams
[编辑本段]电影花絮
  ·拉尔夫·菲恩斯为角色喝了13千克的酒,创下一项吉尼斯记录。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选中他来出演,就是因为他有着“邪恶性特征”。
  ·比利·怀尔德为电影贡献了最初的剧本,并且在最开始的制片阶段,曾经定下执导该片话筒。
  ·马丁·斯科西斯在1980年代拒绝了导演这部电影的机会,他认为自己并不能像一个犹太籍导演那样把这份工作做好。后来他同意用这部电影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交换,于是他就执导了恐怖角Cape Fear(1991)。
  ·作为一个制片人,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把执导这部电影的大权“出售”给他的众多同行,因为他担心自己无法把这个故事讲得公正。他先是被马丁·斯科西斯拒绝(他刚开始感兴趣但最终认为这应该是由一个犹太导演来完成的工作),罗曼·波兰斯基(在童年从大屠杀中幸存下来之后,他感觉自己至今还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一题材)还有比利·怀尔德(由于已经退休,他很干脆地拒绝了)。很显然,就像怀尔德劝说的那样,只有斯皮尔伯格自己来导,才是最佳人选。
  ·原著小说发表于1982年,席恩堡随即买下版权,并且交给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就是希望他有一天会去执导这部电影。电影最终取得巨大成功,同时还有一件轰动性大事情,那就是席恩堡离开MCA/Universal。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在波兰开始这部电影的时候,同时还要进行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的后期制作。通过卫星并且在乔治·卢卡斯的协助下,他才能着手这些工作。
  ·克拉科夫犹太区“清算”这场戏,在剧本中只有一页的情节,“根据幸存目击者的证词”,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把它改编到20页,屏幕上时间长度为20分钟。例如,有个场景是有个年轻人从德国士兵的抓捕中逃跑,告诉他们他被命令清理大街上的行礼,这段就是直接运用到了一个幸存者的故事中。
  ·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没有得到在奥斯威辛里面拍摄的许可,只能在门外面的另一边重新建造一个与真实场景极为相似的场景,来拍摄这个死亡集中营的戏。
  ·当奥斯卡·辛德勒在他的生日宴会上,亲吻犹太女人的时候,他的双手从她的肩上跳到了她的脸上,这个有意犯下的连贯性错误,有可能是为了尽情表现亲密(或者还有别的)的这一刻。
  ·片尾出现演职员字幕表的时候,在石堆上放鲜花的人,是利亚姆·尼森(Liam Neeson),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拒绝接受这部电影的酬劳,他的理由是要是接受了那就成了“血钱”。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把这部电影的执导机会给罗曼·波兰斯基,由于主题过于私人化,他拒绝了。在清算之日逃脱的时候,他已经生活在克拉科夫犹太区直到8岁。后来他的母亲死在了奥斯威辛集中营。波兰斯基稍后将执导他自己的关于大屠杀的电影,钢琴家The Pianist(2002)。
  ·导演标签:(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音乐)约翰·威廉姆斯作曲。
  ·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坚持下,电影所有版税和追加酬金(本来是属于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成立了Shoah基金会,用于记录和保留在世界范围内有计划的灭种和屠杀中的幸存者的文字和录音证词,包括这次大屠杀。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原来打算用波兰语和德语制作电影,英语作为对白字幕。在反复权衡之下,他还是认为自己无法用不熟悉的预言来精确地评定表演。
  为了搜集两万名临时演员的服装,服装设计师特意张贴广告寻找衣服。由于波兰的经济条件还很落后,很多人都急于把自己家中1930年代到40年代的衣服卖出去。
  ·迄今为止历史上制作最昂贵的一部黑白电影。原记录保持者是超过30年的另一部关于二战的电影,最漫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1962)。
  ·自从公寓春光 The Apartment (1960)以来,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黑白电影。
  ·哈里森·福特被邀出演电影主角,但被他拒绝了。他说有些人看电影是为了不想错过他这个明星,但更想看到的还是电影本身的重要性。
  ·2000年在法兰克福的Hildersheim,辛德勒公寓的床底下一个行李箱中,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原本丢失的辛德勒名单,上面有犹太人的名字和一段演讲。辛德勒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直到1974年逝世。
  ·导演客串:(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片尾数百名被辛德勒解救出来的犹太人,正在穿过田野。
  ·导演标签:(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父亲)辛德勒对他的妻子说,他还不具备承担一个家庭的能力。
  ·影片大约40%是用手持摄影机拍摄的。
  ·朱丽叶·比诺什邀请出演一个角色,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描述是扮演一个将要被强暴的妇女并且随后被谋杀了。她拒绝了这个角色。在同一年她已经拒绝过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不要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 (1993)艾丽·莎特勒的角色,而是出演了三色:蓝 Trois couleurs: Bleu (1993)。
  ·穿着红衣服的女孩真实名字叫做罗玛·利高卡。不像电影中她的角色那样,她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并且写了一本传记,名为《穿红衣的女孩:一本自传》(The Girl in the Red Coat: A Memoir)。
  ·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这是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黑白电影(美国国内九千六百万美元,全球三亿两千一百万美元)。
  ·犹太人有一个传统习惯,参观墓地的时候,应该在墓碑上留下一块小石头,以示敬意。这就是片尾场景中的这一幕出现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辛德勒并没有因为在他的生日宴会上亲吻一个犹太女孩而被逮捕。他三次抓进监狱都是因为在黑市的交易。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Amon Goeth: They cast a spell on you, you know, the Jews. When you work closely with them, like I do, you see this. They have this power. It's like a virus. Some of my men are infected with this virus. They should be pitied, not punished. They should receive treatment because this is as real as typhus. I see it all the time. It's a matter of money? Hmm?
  阿蒙·高斯:他们在你身上投射了一道咒符,你知道吗,犹太人。当你和他们很亲近地工作时,就像我,你这么想。他们有这样的能量。就像是病毒。有些我的人就被这种病毒感染了。他们应该被同情,而不是惩罚。他们应该接受治疗因为这样才能像斑疹伤寒症一样真实。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这和金钱有关系吗?嗯?
  --------------------------------------------------------------------------------
  Amon Goeth: The truth, Helen, is always the right answer.
  阿蒙·高斯:真相是,海伦,总是正确的答案。
  --------------------------------------------------------------------------------
  Itzhak Stern: How many cigarettes have you smoked tonight?
  伊萨克·斯特恩:你昨晚抽了多少烟?
  Oskar Schindler: Too many.
  奥斯卡·辛德勒:太多了。
  Itzhak Stern: For every one you smoke, I smoke half.
  伊萨克·斯特恩:你抽的每一支烟,我就抽了一半。
  --------------------------------------------------------------------------------
  Amon Goeth: Today is history. Today will be remembered. Years from now the young will ask with wonder about this day. Today is history and you are part of it. Six hundred years ago when elsewhere they were footing the blame for the Black Death, Casimir the Great - so called - told the Jews they could come to Krakow. They came. They trundled their belongings into the city. They settled. They took hold. They prospered in business, science, education, the arts. With nothing they came and with nothing they flourished. For six centuries there has been a Jewish Krakow. By this evening those six centuries will be a rumor. They never happened. Today is history.
  阿蒙·高斯:今天就是历史。今天将会被永远记住。很多年以后年轻人将会对今天充满好奇。今天就是历史并且你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六百年前,当他们到处散播对黑死亡的谴责,所谓的大卡西米(Casimir the Great),告诉犹太人他们应该到克拉科夫去。他们来了。他们带着财产来到这座城市。他们定居下来。他们掌握权利。他们在商业、科学、教育和艺术上兴盛起来。没有他们带来的东西就没有他们的繁荣。六个世纪以来,这儿是犹太人的克拉科夫。到今晚为止,这六百年将会是谣言。他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今天就是历史。
  --------------------------------------------------------------------------------
  Oskar Schindler: Look, All you have to do is tell me what it's worth to you. What's a person worth to you?
  奥斯卡·辛德勒:看着,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告诉我,它对你来说,值多少钱。你看每一个人值多少?
  Amon Goeth: No, no, no, No. What's one worth to you!
  阿蒙·高斯:不,不,不,不。你看每个人值多少!
  --------------------------------------------------------------------------------
  Amon Goeth: I would like so much to reach out to you and touch you in your loneliness. What would it be like, I wonder? What would be wrong with that? I realize that you are not a person in the strictest sense of the word, but, um, maybe you're right about that too. Maybe what's wrong, it's not us, it's this... I mean, when they compare you to vermin, to rodents and to lice. I just, uh, you make a good point. You make a very good point. Is this the face of a rat? Are these the eyes of a rat? "Hath not a Jew eyes?" I feel for you Helen.
  [leaning forward to kiss her]
  Amon Goeth: No, I don't think so. You Jewish bitch, you nearly talked me into it, didn't you?
  --------------------------------------------------------------------------------
  Oskar Schindler: I could have got more out. I could have got more. I don't know. If I'd just... I could have got more.
  奥斯卡·辛德勒:我可以救出更多人的。我本可以救出更多。我不知道。如果我试试。我可以救出更多人。
  Itzhak Stern: Oskar, there are eleven hundred people who are alive because of you. Look at them.
  伊萨克·斯特恩:奥斯卡,因为你已经有一千一百人活了下来。看看他们。
  Oskar Schindler: If I'd made more money... I threw away so much money. You have no idea. If I'd just...
  奥斯卡·辛德勒:如果我能赚到更多的钱…我挥霍了太多的钱。你没有办法。如果我试试。
  Itzhak Stern: There will be generations because of what you did.
  伊萨克·斯特恩:世世代代都会记得你的所作所为。
  Oskar Schindler: I didn't do enough!
  奥斯卡·辛德勒:我做得还不够!
  Itzhak Stern: You did so much.
  伊萨克·斯特恩:你已经做得很多了。
  [Schindler looks at his car] (辛德勒看着他的汽车)
  Oskar Schindler: This car. Goeth would have bought this car. Why did I keep the car? Ten people right there. Ten people. Ten more people.
  奥斯卡·辛德勒:这汽车。高斯可能会买下这辆车。我为什么要留下这辆车?十个人正在那儿。十个人。十个更多的人。
  [removing Nazi pin from lapel] (从翻领上摘下纳粹奖章)
  Oskar Schindler: This pin. Two people. This is gold. Two more people. He would have given me two for it, at least one. One more person. A person, Stern. For this.
  奥斯卡·辛德勒:这个别针。两个人。这是金制的。两个更多的人。他可以再多给我两个人,至少有一个。一个更多的人。一个人。斯特恩。为了这个。
  [sobbing] (湿透的)
  Oskar Schindler: I could have gotten one more person... and I didn't! And I... I didn't!
  奥斯卡·辛德勒:我可以得到一个更多的人…可是我没有!可是我…我没有!
  什么是权力?一个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这不叫权力,这叫正义。而一个人同样犯了罪,皇帝可判他死刑,也可以不判他死,于是赦免了他,这就叫权力!
[.

junhuayang2005 2009-3-3 16:52

  中文片名
  沉默的羔羊
  英文片名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片长
  118 分钟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拍摄日期
  1989年11月15日 - 1990年3月1日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乔纳森·戴默 Jonathan Demme
  编剧
  Thomas Harris .....(novel)
  Ted Tally .....(screenplay)
  演员
  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Clarice Starling
  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Dr. Hannibal Lecter
  斯科特·格林 Scott Glenn .....Jack Crawford
  布鲁克·史密斯 Brooke Smith .....Catherine Martin
  乔治·A·罗梅罗 George A. Romero .....FBI Agent in Memphis (uncredited)
  Anthony Heald .....Dr. Frederick Chilton
  Ted Levine .....Jame 'Buffalo Bill' Gumb
  Frankie Faison .....Barney Matthews
  卡斯·莱蒙斯 Kasi Lemmons .....Ardelia Mapp
  保罗·拉扎 Paul Lazar .....Pilcher
  制作人
  Grace Blake .....associate producer
  Ronald M. Bozman .....producer (as Ron Bozman)
  Gary Goetzman .....executive producer
  Edward Saxon .....producer
  Kenneth Utt .....producer
剧情介绍
  克拉丽斯是联邦调查局的见习特工。她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系列的命案,凶手是一名专剥女性的皮的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迄今为止,受害的女性已达5人。克拉丽斯的任务是去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同他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此获取罪犯的心理行为资料来帮助破案。
  汉尼拔被关在地牢里,他是一位智商极高、思维敏捷但有些精神变态的中年男子,并且是个食人狂,他要求克拉丽斯说出个人经历供自己分析以换取他的协助。克拉丽斯的思维能力完全不是博士的对手,她临阵败逃了。不久,警方又发现了一具女尸。根据验尸分析:凶手使受害人活了3天,死前没有强暴或虐待的迹象,凶手喜欢身材较胖的女子,常常把她们饿得皮肤松弛之后才杀死。克拉丽斯又发现了两个新的线索:其一,死者背部被剥去了两块菱形的皮;其二,死者喉咙里有个小手指大的虫茧。据昆虫专家分析,这是源于亚洲的一种蛾,被称为“地狱昆虫”。
  又有一位女子被绑架了,这一次是参议员的女儿。克拉丽斯向博士求助,博士仍对她进行心理分析,克拉丽斯说出童年的最痛苦的回忆是父亲去世后的一段日子,她寄住在办牧场的姨母家里,可是两个月后就逃走了,但从此常常听到羔羊的惨叫……
  博士提示克拉丽斯,蛾的特征是变,由虫变成蛹,又由蛹变成蛾,“野牛”比尔也想变,由于童年时遭到过继母的虐待,比尔产生了一种变态心理,他去过变性手术中心,但是遭到了拒绝……他们的谈话被主治医生齐顿窃听去,他想抢头功,于是对汉尼拔进行严酷的审讯,然而一无所获。克拉丽斯闻讯赶来,经过一番心理分析,汉尼拔了解了克拉丽斯为什么总会听到羔羊的惨叫,可正当博士要说出凶手的名字时,齐顿带卫兵赶来把克拉丽斯架走了。不久,博士利用齐顿丢下的圆珠笔做成钥匙打开了手镣,杀死了卫兵,逃之夭夭。克拉丽斯一个人继续寻找线索,逐渐把对象锁定在一个叫詹米·冈的人身上,因为他曾在海关提过一箱来自苏里南的活毛毛虫,还去过变性中心。
  克拉丽斯找到了“野牛”比尔的住处,她和凶手在阴森的地下室里发生了激烈较量,最后克拉丽斯击中了比尔,救出了参议员的女儿。“野牛”比尔被击毙了,然而更危险的人物却又出现了。在庆功会上,克拉丽斯接到了汉尼拔博士的电话,电话挂断后,汉尼拔戴着墨镜,无声地进入人流,寻找他的猎物——齐顿去了。
原著小说梗概及译者评论
  (出自本书中文翻译者杨昊成)
  女主人公美国联邦调查局实习特工克拉丽丝。史达琳出身寒微,父亲是家乡小镇上一名巡警,一次夜间巡逻时碰上两名窃贼兼瘾君子,以身殉职。
  母亲白天在汽车旅馆做帮佣,夜晚到咖啡馆当厨子,以此艰难地维持着一家的生活。两年后,史达琳被送往蒙大拿她母亲的表姐家中寄养,年幼的弟弟妹妹仍留在母亲身边。当时史达琳只有十岁。母亲的表姐及其丈夫是牧场主,牧场上放养的主要是羊和马,可这些牲口大多有些毛病,不是腿瘸就是眼瞎。它们宰杀后被做成胶或肥料,活着拉走的则将成为狗的食品。史达琳发现这一切后,一颗童心受到强烈的刺激,她想救这些可怜的牲口,可是年仅十岁的一个小女孩儿又能做些什么?她决意逃离这个牧场,心想至少可以带走一头牲口——她到牧场后成了她好伴侣的一匹有眼病的母马“汉娜”。一天夜里,史达琳从黑暗中惊醒,她听到了凄厉的尖叫声。是春天的羔羊,它们正在牲口棚里遭宰杀。史达琳终于下定了出逃的决心,否则她的“汉娜”也性命难保了。她就这样离开了牧场,来到了实际是孤儿院一类的慈善机构,“路德会教友之家”。
  这一情节在全书所占的篇幅不多,但它却是史达琳的一大心病,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创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她以后的人生路径和理想抉择。家贫,父死,孤儿一样漂泊的童年,唯一的出路是读书,在读书中竞争,在竞争中取胜,由此出人头地,为父母争光,为史达琳家族争光。蒙大拿牧场七个月的寄养生活使史达琳明白了什么叫任人宰割,什么是弱者的呼号。孤苦无援的史达琳自己就是个弱者,从羔羊遭宰杀时发出的尖叫声中,她或者依稀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她不能接受这样的命运。她跑了。以后她靠着岁月风霜锻炼出来的坚毅与刻苦,靠着她的“武器”——在竞争中战胜所有对手,一步步与命运抗争,逐渐向自己的理想靠近。她读完了弗吉尼亚大学,获得了心理学与犯罪学的双专业证书,然后进了联邦调查局的行为科学研究部当实习特工。至此,应该说史达琳是成功了,在史达琳家族的历史上还没有一名成员曾经走到这一步,只有她的一位叔叔将其大学专科的学位刻到了自己的墓碑上作为荣誉的象征。可是,史达琳似乎并不满足,虽然她在行为科学研究部的实习成绩都很不错。所以,当研究部的头儿杰克·克劳福德召见她并指示她去接触被关在精神病院的“食人魔王”莱克特医生时,史达琳感到机会来了。所谓“行为科学研究部”只是委婉的说法,实际是指联邦调查局内专门处理系列凶杀案的部门,面对的都是些地狱一般的罪孽与残暴,所以不用说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女实习生,就是久经风雨的老手,对此也不太敢问津。事实上,克劳福德从前的一员虎将威尔就被莱克特用裁油地毡的刀划破了肚子,脸上则跟“被毕加索画过似的”。精神病院的一名护士被他撕裂了。以前一名也曾想接触他的调查人员,最终是连自己的肝也没有保住,叫莱克特给拌着豆子吃了。然而所有这一切并没有妨碍史达琳毅然接受克劳福德交给的任务。克劳福德问她是不是“容易受惊吓”?她巧妙地回答说:“现在还没有。”如果她只答一个“不”,显然就太虚假,太英勇,不能叫人相信;如果给一个肯定的回答,那到手的机会眼睁睁地就要失去。史达琳接着问克劳福德为什么选中了她去干这份工作,克劳福德回答说:“主要因为你是手头可以找得到的人。”很干脆,直截了当。克劳福德开始其实没抱多大的希望,他找到史达琳只是因为他的手下实在派不出别的人来了,“老一套——人手不够”。可史达琳一听这话心里就明白了: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她要好好把握并利用这机遇,接受这挑战,出色地完成克劳福德交给的任务。
  本来,事情往下发展也就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了,因为克劳福德派史达琳去接触莱克特的目的,主要也就是想从这位超凡的精神病专家那里得到一点精神病学方面的帮助,希望他的回答多少能有助于行为科学的研究。史达琳则可以利用她特有的魅力,让沉默了多年的莱克特开口,然后顺利交卷。莱克特确实开口了,可他不愿接受调查问卷上的那些心理咨询,他根本就对那一套不屑一顾。他最感兴趣的是津津有味地鉴赏别人的痛苦以及细致入微地攫取他人的隐私。他又好炫耀,炫耀其学问和精明。他认为他有非凡的洞察力,能看透一切。他认为至少在他的领域自己是超一流的。所以当史达琳第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一眼就看出了她卑微的出身和争强好胜的性格。他开始猫玩老鼠似的逗玩这位实习生。他开始吊史达琳的胃口,主动提及行为科学部一直在设法缉拿却始终没有成功的杀人凶犯,剥了五张人皮的性变态者“野牛比尔”。他这一提,倒还真把史达琳的胃口给吊了起来,从而也就引出了全书那惊心动魄的主线:追捕“野牛比尔”。
  线索是莱克特首先提供的,然而他又不直接告诉你;更甚于此的是,每到关键时刻或每当你差不多摸清了头脑时,他就不再往下说,他要你把你的隐私告诉他作为继续往下谈的条件,就是要“投桃报李”,史达琳深埋在心底的邻段童年的故事就是这样被莱克特一点一点地挖出来的。他知道史达琳在“野牛比尔”的案子上会坚持到底的,因为从她在蒙大拿牧场的那段经历莱克特已经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史达琳的心中其实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尖叫,那便是可怜的任人宰杀的羔羊。在他俩最后一次见面时,莱克特问史达琳,“是不是现在仍然会半夜里醒来,在铁一般的黑暗中醒来,听到羔羊在尖叫?”史达琳没有否认。莱克特接着又问,“要是你亲自抓住了野牛比尔……你是否认为就可以让那羔羊不再尖叫?”史达琳说是的。如果说史达琳童年时在牧场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是真实的话,那么她长大后心中时不时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更多的是具有了象征的意义,它代表了弱者、受害者,象征了这些人在孤苦无援中所发出的呼号。在本书中,这些弱者、受害者又全为年轻女性,这就使史达琳似乎更多了几分切肤之痛。她想象着她们生前的处境,回忆着她们受害后的惨状,最后一切便凝聚到一个声音上:羔羊在尖叫,尖叫,尖叫!那是一种召唤,一种不可抗拒的动力,只要这声音一天不止,史达琳就不得安宁,她会做噩梦,会半夜里醒来,会不顾一切地闯入一处处令大胆的男人都闻而生畏望而却步的罪恶的场所。自然,史达琳最终成功了,她逮住并击毙了“野牛比尔”,所以她终于可以“睡得很沉,很甜,因为羔羊已经安静”。
  这大致就是这个令人发怵的故事与“羔羊”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沉默的羔羊”的译法是明显不妥的,不知当初是谁最先赐了它这么个译名。我曾想另起译名,但终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原因是“沉默的羔羊”似乎已为我国广大观众或读者认可,而且,真正研读过原小说,了解其中这些细节的来龙去脉的人恐怕并不多,大家关注的多半还是这个故事的本身。我也曾征求过出版社的意见,他们也认为改名不妥。这样便将错就错,读者现在看到的就依然是一部所谓(沉默的羔羊)。
  说实在话《沉默的羔羊》算不上一部怎样出色的文学作品。要说“思想性”呢,也不是没有,或者就是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吧,但这样的说法实在是一种陈词滥调,也显得过于肤浅,因此我更倾向于不来谈它的思想性,它不过一部小说,讲了一个故事,无所谓思想不思想。“艺术性”呢,也不见得多么高明,这,大家一读它的文字就可以大致感受到了。然而,这又终究是一部畅销小说,读者踊跃地购买与阅读总不能是无缘无故的。畅销的原因何在?到底是什么紧紧抓住了读者使他们能手不释卷地一口气将书读完?
  书一出来,同样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评论中,有一个词出现得最多,那就是“悬念”。确实,托马斯·哈里斯是位制造悬念的高手。一如莱克特向史达琳提供有关“野牛比尔”的线索那样,哈里斯也很“吝啬”地跟我们讲他的故事。他讲一点停一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将我们的胃口吊起来,然后漫不经心地走开了,重新制造一种紧张、一个兴趣点,让读者气喘吁吁地跟着他,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制造悬念是侦探小说由来己久的传统,也是其生命之所在,能否将一个原本平常的故事演绎得曲折多姿,遂成为决定侦探小说成败的第一因素。哈里斯以前也曾写过相同或类似题材的小说,如《黑色星期天》、《红色龙》等,但显然,悬念的制造都不如在《沉默的羔羊》中这么成功。
  另外一点不少评论家也提到了:恐怖。侦探小说大多要涉及到凶杀,凶杀本身已够恐怖的了,一般人眼中,血淋淋的场面总是惨不忍睹的。哈里斯在凶杀性质的选择上似乎为读者考虑得很少,他不由商量地给你带来一个强刺激:剥人皮!并细致入微地、甚而津津有味地跟你描述剥人皮做衣服的具体构思:哪儿开衩,哪儿贴边,哪儿做缝褶……许多看过电影的朋友都说不少场面太恐怖,甚至我的一些美国朋友也说看过片子后常常做噩梦。然而,跟小说比,影片不过小巫见大巫了,许多细节性的描写在影片中都被略去了。所以,说《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恐怖小说”是并不为过的。在一百多天的翻译中,我就历经噩梦的折磨,几度在夜半醒来而感觉着恐惧的缠绕。人是奇怪的动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偏要去闻去见,这也就是大家明知其为恐怖小说却依然要来阅读的原因吧,其情形大致与我开头提到的小孩子听鬼怪故事相仿佛,都是感觉着一种异样的刺激或颤栗。
  小说的主要人物并不多,除史达琳外,就是莱克特、克劳福德和“野牛比尔”。我以为塑造得最成功的是莱克特。他几乎一直被囚在精神病院里,后来虽然挪到了孟菲斯,但依然是被困兽一样地囚着。他的活动空间不过一间小小的囚室,他也无法接触看守以外的别的什么人。描述这么一个人物是颇有难度的。哈里斯深知这一点,所以只要他一出场,立即就是整段整段的对话,其间很少加入作者的议论和评说。对话中,莱克特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位造诣很深的精神病专家,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自己就是一名精神病人,更确切他说是一名心理变态者,“明知自己在犯罪却毫不在乎的精神变态者,纯粹同社会作对”。作为精神病医生,他接受有心理障碍的人的咨询,就在与病人的交谈中,他了解到人们的各种隐私,而且事情无论巨细,他似乎都极感兴趣。当他把一个人的故事挖尽掏空再没有什么值得他费心去探询时,他就把这个人杀了。他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这种游戏,满肚子装的是各式人等的秘密,加上他博及群书,使他对人性有极其深刻的了解,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无论是谁,一言一行都逃不过他那双怪异的“褐紫红色的”眼睛。所以,当史达琳初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一眼就将这个实习生看穿了。
  他也好炫耀。发高论时引经据典,回答问题时拐弯抹角。他乐于展示自己的口才与学问,十分在乎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史达琳承认他是他那个领域里的专家,他因此愿意同她说话,同时却也越要去维护自己那个精明的、超一流的形象。
  但莱克特又终究是个邪恶的魔鬼。他更感兴趣的还是给别人制造痛苦,当别人在痛苦中呻吟时,他却很有成就感似地在一旁欣赏。史达琳为了得到侦破“野牛比尔”一案的线索一次次地找他,贵为美国参议员的马丁在女儿凯瑟琳被“野牛比尔”绑架后也不得不求助于他。身为囚徒,莱克特对此颇感满意。他清楚,手上有那么多条人命的他是休想活着出囚室了,所以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是“玩儿”。他于是玩了。他跟史达琳玩儿,不急不慢真真假假地提供他所掌握的线索,还要她“投桃报李”,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他。他跟精神病院院长奇尔顿玩儿;多少年前当他刚进精神病院时,奇尔顿试图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心理方面的答案,结果他给的全是错的答案而奇尔顿浑然不知,莱克特事后在有关刊物上撰文,对奇尔顿大加嘲讽。他还跟马丁参议员玩儿,在参议员答应了他一系列优惠的交换条件后,他终于说出了“野牛比尔”的真名“比利·鲁宾”,而调查人员经过艰苦努力最终证实,“比利·鲁宾”只是莱克特玩的一个文字游戏,一个“精神病院里的幽默”连起来它的意思是“胆红素”,是粪便里的一种主要色素,前胆红色又恰好是奇尔顿院长头发的颜色。……莱克特在囚室呆的时间实在太长了,他的心仿佛漆黑的地狱,照不进一丝阳光。他立志以一切可能的手段,调侃捉弄所有既定的秩序与规范。
  小说的惊人之处在于;正是这么一个魔鬼,最后竟逃脱了——他利用一位拜访他的精神病研究者一时疏忽忘在他囚室的一支圆珠笔的笔管,暗中花几个月的时间磨出了一把打开手铐的钥匙!书写到结尾,“野牛比尔”是叫史达琳给打死了,但莱克特却重新逍遥法外。他整了容,化了装,准备前往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史达琳最后终于能够“睡得很沉,很甜”,因为“羔羊已经安静了”。然而,既然茫茫人海中还潜隐着莱克特这样的魔鬼,就难保“沉默的羔羊”不会再次叫起来。这,也许就是这部小说有别于一般以圆满收束的侦探小说而自有其沉甸甸的份量的重要因素吧。
  值得注意的是,哈里斯安排了一位美国参议员的女儿作为“野牛比尔”的最后一名受害者,这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批判力度。正如书中通过史达琳的内心活动间接提到的那样,要是换了一名普通的女孩儿,还会有喷气式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发了狂一样的男人在为她四处奔波吗?答案不言自喻。
  作为小说中的主要凶犯和追捕对象,“野牛比尔”是读者关注的一个焦点。他迟迟出场,出场后又时现时隐,因而增加了笼罩在他身上的神秘及恐怖色彩。“野牛比尔”是他的绰号,真名为詹姆·伽姆,与那个最先得此绰号的美国陆军侦察兵科迪无关;科迪善捕野牛,将牛肉供修筑太平洋大铁路的工人食用,詹姆·伽姆则专捕年轻女子并剥取她们的皮以做成他理想中的各式女装。这是一个彻底沉浸于自己邪恶世界的易性癖者。伽姆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他的母亲是个美女(他的父亲不知道是谁),但在“萨克拉门托小姐”的选美比赛中未能如愿,嗣后酗酒而一发不能自拔。伽姆两岁即被送到别人家寄养。寄养人家的条件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十岁时伽姆被他的祖父母接了回去,两年后,他将祖父母杀了。他被送进职业少教所,在那里学习并爱上了缝纫。后来少教所关门,伽姆也就自动浪迹到了社会上,先后在餐馆、古玩店、皮装公司干过,最后到一位名叫李普曼太太的裁缝师手下干活。老太太一死,伽姆便继承了她的一切——巨大的房产及一大笔钱。他从此不再为别人干活,一心一意四处物色他理想中的女子,弄回家,投入土牢像牲口一样养着,几天后宰杀,不理想就抛掉,再捉一个回来。他起先也吃药打针穿女装,可除了嗓音变得有几分怪异外,效果很不理想。他看到自己那对只是稍稍隆起的乳房就丧气。他申请做变性手术,但因为其少年时的犯罪记录遭到医疗中心的拒绝。他因此只好自己动手来圆他的梦,用真人真皮做一件“带奶子的女式背心”。前面的几个胖女孩儿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凯瑟琳“这件货”是最理想的材料。他每次都是以异样的兴奋与激动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的,而拿凯瑟琳开刀之前,他更是有一种不可名状的难以遏制的创作冲动。读到这儿,我们的心几乎被提到了嗓子眼上。当然,伽姆并没有成功,这个专“靠他人眼泪活着的东西”最终倒在了史达琳的枪下,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小说的语言颇口语化,说不上精彩,但十分生动。由此看来,一部并不以思想性、艺术性见长的文学作品,其可读性就是其能否流传的决定因素了,而能否塑造出几个有独特个性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又决定了该作品能否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而久远的记忆。在这一点上,(沉默的羔羊)倒是给流行小说的创作家们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Dr. Hannibal Lecter. Brilliant. Cunning. Psychotic. In his mind lies the clue to a ruthless killer. - Clarice Starling, FBI. Brilliant. Vulnerable. Alone. She must trust him to stop the killer.
  Prepare yourself for the most exciting, mesmerising and terrifying two hours of your life!
  To enter the mind of a killer she must challenge the mind of a madman.
  May The Silence Be Broken!!
  From the terrifying best seller
  一部让人惊心动魄的侦破片
  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影片的魅力在于将残忍的惊恐和宽厚的仁慈融为一体。
  ——《滚石》
  除了恐怖气氛的营造,影片的社会命题也很有嚼头。警察为了捉一名杀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于另一名杀人狂魔,这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荒诞与讽刺意味。影片一直在寻找人类社会的恐怖之源,最后得出了一个“由于秩序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反过来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结论,这使得影片从另一层面上讲又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华盛顿邮报》 
  说《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恐怖小说”并不为过,在100多天的翻译中,我就历经了噩梦的折磨,几度在半夜醒来而感觉着恐惧的缠绕。人是奇怪的动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偏要去闻去见,这也就是大家明知其为恐怖小说却依然要来阅读的原因吧,其情形大致与小孩子既怕又渴望听鬼怪故事相仿佛,都是感觉着一种异样的刺激或颤栗。
  ——《沉默的羔羊》小说翻译者 杨昊成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这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心理悬念片,两位主角的斗智戏扣人心弦,一个想利用后者越狱,另一个想利用对方的心理分析去搜寻另一名杀手。男女主角有精彩绝伦的表演。影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本片派生出2001年的续集《汉尼拔》和2002年的前传《红龙》。
  《沉默的羔羊》根据著名小说家哈里斯·托玛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刻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影片故事继承了好莱坞恐怖片的传统,然而影片的叙事方式却突破了恐怖片的模式,它颇具匠心地将恐怖片与侦探片巧妙地结合成一体。虽然影片的场景设置以封闭的室内环境为主,缺乏激烈火爆的动作性,但由于采用了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手法和现代恐怖片的心理分析方法,使得整部影片的情节扑朔迷离,将观众引入了一个象征性的人类潜意识的世界。影片通过探索人物心理疾患,试图探寻当代美国社会恐怖的根源,这使得影片的主题得以深化,寓示了好莱坞文以载道的策略。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具有复杂的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的影片,也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娱乐片。它的艺术性也很为人称道,那种精神上的对抗、那种“天使和魔鬼”的鲜明对比、那种建立在较缓慢节奏上的内在哲理性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所以它能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笔。
[编辑本段]获奖经历
  本片获第六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五项大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电影 / Best Picture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安东尼·霍普金斯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女演员 /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茱蒂福斯特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乔纳森·德梅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获奖  特德·塔利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剪辑 / Best Film Editing 提名  Craig McKay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提名  Tom Fleischma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提名  Christopher Newman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2 最佳电影(剧情类) /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2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提名  乔纳森·德梅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2 最佳编剧 / Best Screenplay - Motion Picture 提名  特德·塔利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2 最佳女演员(剧情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获奖  茱蒂福斯特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2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安东尼·霍普金斯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电影 / Best Film 提名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男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安东尼·霍普金斯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女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茱蒂福斯特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ion 提名  乔纳森·德梅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编剧 / Best Screenplay 提名  特德·塔利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Tak Fujimoto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剪辑 / Best Editing 提名  Craig McKay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Skip Lievsay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Christopher Newman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Tom Fleischman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音乐 / Best Music 提名  霍华 萧  
法国恺撒奖/César Awards, France 1992 最佳外语片 / Best Foreign Film 提名  乔纳森·德梅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1 最佳影片 / Best Film 获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1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获奖  安东尼·霍普金斯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1 最佳女演员 / Best Actress 获奖  茱蒂福斯特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1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乔纳森·德梅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91 最佳影片 / Best Picture 获奖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91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乔纳森·德梅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91 最佳男配角 / Best Supporting Actor 获奖  安东尼·霍普金斯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91 金柏林熊 / Golden Berlin Bear 提名  乔纳森·德梅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91 银柏林熊--最佳导演奖 / Best Director 获奖  乔纳森·德梅

  ·美国百部经典影片之一
  恐怖片是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类型片之一,然而长久以来,它却难登大雅之堂,与奥斯卡等电影大奖一直无缘,不过好莱坞的电影大师从未放弃过对理想恐怖片的追求和对奥斯卡的冲击。终于,在第6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好莱坞电影导演乔纳森·戴米以恐怖片《沉默的羔羊》当之无愧地赢得了5项奥斯卡大奖,使好莱坞的恐怖片在奥斯卡角逐中扬眉吐气,争得了应有的地位。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吉恩·哈克曼曾买下本片拍摄权,不但打算亲自执导,还准备扮演杰克·克劳福德的角色,但看到第61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放映的《密西西比在燃烧》中有关他的片花之后,他开始对自己再扮演暴力角色深感担忧,于是放弃拍摄。
  ·迈克尔·基顿曾是扮演杰克·克劳福德的人选。
  ·约翰·赫特、小路易斯·格赛特(Louis Gossett Jr。)、罗伯特·杜瓦尔、杰克·尼科尔森和罗伯特·德尼罗都曾有望扮演汉尼拔。
  ·片中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办公室于当年伊丽莎白·多尔(Elizabeth Dole)在劳工局的办公室中拍摄。
  ·片中出现的烟草天蛾备受优待。它们被放在航班的头等舱中来到片场,居住的房间可调节温度和湿度,身着的戏装也异常精美。
  ·影片大部分在匹兹堡拍摄。
  ·虽然《沉默的羔羊》是《孽欲杀人夜》的后续之作,而且两个故事中出现了很多相同人物,但只有两位演员在两部影片中都曾出现,即便如此,两人的角色也发生了更改。弗兰奇·费森(Frankie Faison)在《孽欲杀人夜》中扮演了菲斯克少尉,而在本片中扮演的是巴尼;丹·巴特勒(Dan Butler)在《孽欲杀人夜》中扮演了联邦调查局的指纹专家,而在本片中扮演的是昆虫学家。
  ·片中杰克·克劳福德的原型是探员约翰·道格拉斯,道格拉斯还曾亲自训练扮演克劳福德的斯科特·格林。
  ·影片海报中的蝴蝶身上出现了一只骷髅,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骷髅头其实是3名赤裸的女子(在另外版本中是7名),与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受达利绘画作品启发、拍摄于1951年的摄影作品非常相似。
  ·片中水牛比尔源自现实中的三位连环杀手,分别是嗜好剥人皮的艾德·盖恩、将被害女性引诱进货车的特德·邦迪、以及将被绑架的女性囚禁在地窖中的加里·海德尼克。
  ·小说《沉默的羔羊》的作者托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从未看过本片,因为惟恐影响自己的写作。
  ·至少有6位导演出现在片中,分别是朱迪·福斯特、安东尼·霍普金斯、卡西·莱蒙斯(Kasi Lemmons)、罗杰·考曼(Roger Corman)、丹·巴特勒(Dan Butler)和乔治A·罗梅罗。
  ·米基·洛克和肯尼斯·布拉纳都曾是扮演杰克·克劳福德的人选。
  ·布鲁克·史密斯为扮演凯瑟琳增重25磅。
  ·汉尼拔的角色是从连环杀手艾伯特·菲什的犯罪经历中获得灵感。
  ·朱迪·福斯特、乔纳森·戴米(Jonathan Demme)和斯科特·格林与一些其他的剧组人员考察了位于弗吉尼亚州Quantico的联邦调查局特工训练中心,并学习了很多武器及特工课程。
  ·影片原定于1990年秋天上映,但发行商为了力挺《与狼共舞》角逐奥斯卡,决定将本片的上映日期推迟到1991年1月。
  ·为了扮演好片中的角色,安东尼·霍普金斯研读了很多连环杀手案例,造访了监狱中的服刑犯,并到法院旁听审判。
  ·安东尼·霍普金斯在片中只出现了16分钟,成为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最简短的表演。
  ·特德·塔利(Ted Tally)在编写本片剧本时希望由朱迪·福斯特扮演克拉丽斯,但乔纳森·戴米接手执导本片时,认为朱迪·福斯特不适合这个角色,希望由米歇尔·菲佛扮演,但米歇尔·菲佛因本片过于血腥而拒绝。乔纳森·戴米随即又重新启用了朱迪·福斯特。
  ·艾玛·汤普森也曾是扮演克拉丽斯的人选。
  ·影片故事的灵感源于华盛顿大学刑事学专家罗伯特·凯珀尔与连环杀手特德·邦迪的真实经历,邦迪当时帮助凯珀尔教授调查绿河连环杀手。邦迪1989年1月被处死,而真正的绿河杀手在2001年才被抓获,谋害的女性多达48人。
  ·在筹拍期间,朱迪·福斯特和斯科特·格林可以亲耳听到现实中连环杀手在折磨和谋杀被害者时录制的磁带,朱迪·福斯特拒绝收听这些磁带,而听过磁带的斯科特·格林后悔自己这么做,因为那些令人揪心的声音让他无法遗忘。
  ·尽管当时负责发行本片的Orion公司已经宣告破产,但仍斥资20万美元将本片送选奥斯卡。
  ·在本片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时,本片的家庭录影带已经普及,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A census taker once tried to test me。 I ate his liver with some fava beans and a nice Chianti。”汉尼拔的这句话在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百佳台词”榜单中名列第21位。
  ·本片荣获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5项奥斯卡奖,在影史上只有3部影片享此殊荣,除本片之外,还有1934年的《一夜风流》和1975年的《飞跃疯人院》。
  ·片中的克拉丽斯入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50位最伟大的电影英雄”,在榜单中名列第六,也是名次最高的女性角色。汉尼拔则在“50位最佳电影恶人”中荣登榜首。
  ·安东尼·霍普金斯在片中嘲笑朱迪·福斯特的南方口音是现场发挥的。
  ·在《娱乐周刊》评选的“影史最恐怖影片”的榜单中,本片高居第四位。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Hannibal Lecter: A census taker once tried to test me. I ate his liver with some fava beans and a nice Chianti.
  汉尼拔:曾经有人想调查我。我就着蚕豆和酒,把他的肝脏吃掉了。
  Hannibal Lecter: You know what you look like to me, with your good bag and your cheap shoes? You look like a rube. A well scrubbed, hustling rube with a little taste. Good nutrition has given you some length of bone, but you're not more than one generation from poor white trash, are you, Agent Starling? And that accent you've tried so desperately to shed? Pure West Virginia. What's your father, dear? Is he a coal miner? Does he stink of the lamb? You know how quickly the boys found you... all those tedious sticky fumblings in the back seats of cars... while you could only dream of getting out... getting anywhere... getting all the way to the FBI.
  汉尼拔:你知道我是怎么看你的?你拿着不错的包却穿着廉价的鞋,看上去像个乡巴佬。一个整洁干净而强加进一点品味的乡巴佬。良好的营养让你的骨骼生长,可你还是贫穷白人的后代,是吧,斯塔琳特工?你拼命想摆脱你的口音,纯正的西弗吉尼亚口音。亲爱的,你的父亲是做什么的?他是矿工?他带着羔羊的臭味?你知道男孩们多快就找到了你……所有那些在汽车后座上令人乏味的笨手笨脚……你梦想逃离,去投奔联邦调查局。
  Clarice Starling: You see a lot don't you doctor. Why don't you turn that high-powered perception at yourself and tell us what you see, or, maybe you're afraid to.
  克拉丽斯:你看见很多,难道不是吗,博士?为什么不把你深邃的洞察力用在你自己身上,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或许你害怕。
  Hannibal Lecter: Jack Crawford is helping your career isn't he? Apparently he likes you and you like him too.
  汉尼拔:杰克·克劳福德正在工作上帮助你,不是吗?很明显你们彼此都有好感。
  Clarice Starling: I never thought about it.
  克拉丽斯:我从没想过。
  Hannibal Lecter: Do you think that Jack Crawford wants you sexually? True, he is much older but do you think he visualizes scenarios, exchanges, fucking you?
  汉尼拔:你认为杰克·克劳福德想和你上床吗?真的,他有点老,不过你想象过他和你做爱的情景吗?
  Clarice Starling: That doesn't interest me Doctor and frankly, it's, it's the sort of thing that Miggs would say.
  克拉丽斯:坦白的说博士,我对那没兴趣,那是麦格斯才能说出的话。
  Hannibal Lecter: I will listen now. After your father's murder, you were orphaned. You were ten years old. You went to live with cousins on a sheep and horse ranch in Montana. And...?
  汉尼拔:现在我会聆听。在你父亲被害之后,你成了孤儿,你只有10岁。你去住在表亲的蒙大拿农场里,接着呢?
  Clarice Starling: And one morning, I just ran away.
  克拉丽斯:一天早晨,我只是出走了。
  Hannibal Lecter: No "just", Clarice. What set you off? You started at what time?
  汉尼拔:没那么简单,克拉丽斯。是什么让你出走,什么时候发生的?
  Clarice Starling: Early, still dark.
  克拉丽斯:很早,天还没亮。
  Hannibal Lecter: Then something woke you, didn't it? Was it a dream? What was it?
  汉尼拔:于是有事发生让你醒来,不是吗?是梦还是别的?
  Clarice Starling: I heard a strange noise.
  克拉丽斯:我听到奇特的声音。
  Hannibal Lecter: What was it?
  汉尼拔:是什么?
  Clarice Starling: It was... screaming. Some kind of screaming, like a child's voice.
  克拉丽斯:是尖叫,一种尖叫,像孩子般的声音。
  Hannibal Lecter: What did you do?
  汉尼拔:你做什么了?
  Clarice Starling: I went downstairs, outside. I crept up into the barn. I was so scared to look inside, but I had to.
  克拉丽斯:我下了楼梯走到外面,蹑手蹑脚的来到牲口棚。里面的场景太吓人了。
  Hannibal Lecter: And what did you see, Clarice? What did you see?
  汉尼拔:你看到了什么?
  Clarice Starling: Lambs. The lambs were screaming.
  克拉丽斯:羔羊们在号叫。
  Hannibal Lecter: They were slaughtering the spring lambs?
  汉尼拔:他们在屠宰春羔?
  Clarice Starling: And they were screaming.
  克拉丽斯:还有它们在号叫。
  Hannibal Lecter: And you ran away?
  汉尼拔:你逃跑了?
  Clarice Starling: No. First I tried to free them. I... I opened the gate to their pen, but they wouldn't run. They just stood there, confused. They wouldn't run.
  克拉丽斯:不。起初我想放掉它们。我打开了门,可它们却不动,只是困惑的站在那,它们不想跑。
  Hannibal Lecter: But you could and you did, didn't you?
  汉尼拔:但是你可以,不是吗?
  Clarice Starling: Yes. I took one lamb, and I ran away as fast as I could.
  克拉丽斯:是的,我带走了一只羔羊,拼尽全力的逃跑。
  Hannibal Lecter: Where were you going, Clarice?
  汉尼拔:克拉丽斯,你要去哪?
  Clarice Starling: I don't know. I didn't have any food, any water and it was very cold, very cold. I thought, I thought if I could save just one, but... he was so heavy. So heavy. I didn't get more than a few miles when the sheriff's car picked me up. The rancher was so angry he sent me to live at the Lutheran orphanage in Bozeman. I never saw the ranch again.
  克拉丽斯:我不知道,我没有食物和水,天气很冷,我想如果我可以哪怕只救出来一只,可是……他太重了。当我搭上治安官的车,我还没跑出几英里。农场主很生气,他把我送进波兹曼的路德教会孤儿院,我再没看到过那家农场。
  Hannibal Lecter: What became of your lamb, Clarice?
  汉尼拔:那你的羊羔呢,克拉丽斯?
  Clarice Starling: They killed him.
  克拉丽斯:他们杀了他。
  Hannibal Lecter: Why do you think he removes their skins, Agent Starling?
  汉尼拔:你为什么认为他给他们剥了皮,斯塔琳特工?
  Hannibal Lecter: Enthrall me with your acumen.
  汉尼拔:施展一下你聪慧的魅力。
  Clarice Starling: It excites him. Most serial killers keep some sort of trophies from their victims.
  克拉丽斯:这让他兴奋。大多连环杀手都会保留一些来自于受害者的纪念品。
  Hannibal Lecter: I didn't.
  汉尼拔:我就没有。
  Clarice Starling: No. No, you ate yours.
  克拉丽斯:不对,你把那些都吃了。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片中称克拉丽斯在弗吉尼亚大学主修犯罪学和心理学,但在真正的弗吉尼亚大学里从未有犯罪学的主修课。
  ·影片在尸检情节中出现了多处纰漏,其中包括收集被害者指纹时没有提取被害者指甲内的残留物,而且墨水应该已经销毁了证据。
  片中克拉丽斯使用的自动千斤顶并非是福特斑马车的配件,福特斑马车的配件应该是剪式千斤顶。
[编辑本段]沉默的羔羊2
  《沉默的羔羊》是1991年情人节前夕上映的一部低成本惊悚片,让当时的影评家们大跌眼镜的是该片在全美劲收1.3亿,并于翌年一举夺得包括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在内的5项奥斯卡大奖,成绩超过了此前颇受好评的86年首部“汉尼拔”影片《猎人者》(Manhunter)(由《盗火线》导演迈克尔·曼与托马斯·哈里斯合作)。对于续集症候群——好莱坞片商来说,如此成功的电影怎么能没有续集呢?不过两位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朱迪·福斯特已是今非昔比,身价暴涨,续集的制作成本至少在1亿美元以上,这让想把续集当提款机的米高梅如意算盘落了空,而之后原导演乔纳森·丹姆(JonathanDemme)又以续集蓝本过于暴力为由退出续集制作,曾公开宣布不会参加续集演出的安东尼与朱迪则表现得有点出尔反尔,两人表示会在看过续集剧本后再作决定,朱迪最终选择了退出。克莱丽斯一角改由在《最后刺客》中与史泰龙、班德拉斯大演对手戏的朱丽安·摩尔担纲,这一变故让不少朱迪的影迷们大为失望,为此制片人玛莎·德洛伦提斯亲自上阵为影片打气,表示续集绝对够精彩,她敢保证观众们会在几分钟后就忘了朱迪是谁。一番好事多磨之后,20世纪最成功的惊悚片之一《沉默的羔羊》终于在它十周年纪念日前推出了续集,这一集故事仍然改编自作家托马斯·哈里斯的小说,讲述从高度戒备医院逃脱的汉尼拔医生积习难改,继续寻找他的“猎物”,不料踏入了“猎物”为他设下的圈套,反而成了曾在汉尼拔刀下余生的梅森(加里·奥尔德曼)的猎杀对象,无奈之下汉尼拔求助于克莱丽斯……导演这部期待值颇高的续集的是同样炙手可热的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异形》),一部艺术性、娱乐性都堪称一流《角斗士》对比去年上映的其他影片,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雷德利以往的作品来看,气氛的渲染是他的拿手好戏,而为影片推波助澜的是多部惊心动魄大片的作曲汉斯·金摩(《勇闯夺命岛》《碟中谍2》《角斗士》),所以据一些地下影评站传来的消息,这部《沉默的羔羊》续集将是一部让你看得大气不敢出一下的惊悚大片。.

junhuayang2005 2009-3-3 17:21

【电影钢琴课】
  
影片概述
  简·坎皮恩的《钢琴课》是一部几乎堪称完美的女性电影。所谓女性电影是指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再是女人世俗意义上与男人的对抗,而是一个内心独立、能够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在经过挣扎之后,与现实达成和解的过程。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成长电影。这里所说的成长,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从少年世界到成人世界的青春成长,而是一个已然成熟的人,成熟的女性,如何在生存环境和精神世界的冲突中寻求平衡,以获得内心平静的过程。 影片把环境设置为一个幽闭荒芜的海岛,就是为了要让一切沉淀下来。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没有声音,只有旋律,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饱受煎熬,然而把挣扎变做无奈之后,却又沉醉其中的舞蹈。 生命是一场无休止的挣扎,男人将之化为战争,女人将之化为舞蹈。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钢琴课
  英文片名
  The Piano
  更多中文片名
  钢琴别恋
  钢琴师和她的情人
  奇情孽恋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片长
  121 min
  国家/地区
  法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编剧
  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演员
  霍利·亨特 Holly Hunter .....Ada McGrath
  哈威·凯特尔 Harvey Keitel .....George Baines
  山姆·尼尔 Sam Neill .....Alisdair Stewart
  安娜·帕奎因 Anna Paquin .....Flora McGrath
  Kerry Walker .....Aunt Morag
  Geneviève Lemon .....Nessie (as Genevieve Lemon)
  Tungia Baker .....Hira
  Ian Mune .....Reverend
  Peter Dennett .....Head Seaman
  Te Whatanui Skipwith .....Chief Nihe
  Pete Smith .....Hone
  Bruce Allpress .....Blind Piano Tuner
  克利夫·柯蒂斯 Cliff Curtis .....Mana
  制作人
  Jan Chapman .....producer
  Alain Depardieu .....executive producer
  Mark Turnbull .....associate producer
剧情介绍
  19世纪中期的新西兰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廉价的劳动力。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纷纷飘洋过海,去那里实现自己的发财梦。苏格兰女人艾达是一个面目清秀、性格内向的小妇人,她不会说话,有一个9岁的女儿弗洛拉。艾达遵从父亲的安排,嫁给远在新西兰的斯图尔特——一个她从未见过面的男人。
  船把她们送上新西兰荒凉的海滩,艾达和弗洛拉等待斯图尔特来接她们。她们只有简单的行李,却有一架黑沉沉的钢琴。斯图尔特带着一帮土著人来接艾达,因为道路难走决定把钢琴留在海滩上。
  艾达思念自己的钢琴,只好求助于邻居贝恩斯,请求贝恩斯带她和女儿去海边看钢琴。他们来到海边,艾达急切地扑向钢琴弹起来,弗洛拉在琴声中舞蹈。贝恩斯默默地望着她们,他从这震撼人心的音乐中了解了艾达的心,并迷恋上了她。于是他主动提出以自己的80亩地换取海滩上的钢琴,斯图尔特很高兴,贝恩斯提出要艾达给他上钢琴课,斯图尔特也满口答应了。艾达起初并不答应这个交易,她认为贝恩斯是个粗人,不配碰她的钢琴,但是在斯图尔特的威慑下也只好答应。为了弹琴,艾达只好每天去贝恩斯的小屋上钢琴课,弗洛拉和一只小狗在外面玩。艾达专注地弹着琴,可贝恩斯却不练钢琴,只是痴迷地望着她,对于他来说,上钢琴课是一种很美的享受。
  贝恩斯知道艾达极想重新拥有自己的钢琴,于是向她提出“以物易物”:在她弹钢琴的时候他对她做些事,如果她同意,一次算一个键。艾达同意了,对于贝恩斯来说,这不是单纯的游戏,这是情欲的表达。
  斯图尔特问艾达贝恩斯的钢琴弹得怎样,艾达只是笑了笑,毫不知情的斯图尔特很满意。在长久的交往中,艾达和贝恩斯的感情与日俱增,不料他们在一次裸体相对时被不谙世事的弗洛拉发现了。弗洛拉告诉了斯图尔特她不明白为什么一直是妈妈教琴而柏为什么一直不弹,为什么有的时候在弹而有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声音,于是,斯图尔特就有点怀疑了。
  柏因为太爱艾达于是决定把用土地换来的钢琴送给艾达。斯图尔特起初还以为是柏变卦。不在教柏钢琴的艾达其实也早已习惯了弹琴的时候有柏在,也已经爱上了柏。于是她决定去找柏。但是被斯图尔特发现了,他用木板把门窗钉死,软禁了艾达。第二天一早,斯图尔特又拆下了窗上的木板,告诉艾达他信任她,于是出去干活了。而艾达在送给贝恩斯信物时又一次被发现,斯图尔特暴怒了,失去了理智的他砍掉了艾达的一个手指。然而,艾达是无法说服的,这也许是一种意志的力量。斯图尔特终于彻底绝望了,他带着枪来到贝恩斯的小屋,要他带艾达走。
  有情人终成眷属,贝恩斯带着艾达和弗洛拉以及钢琴离开了小岛。在船上,艾达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抛弃这象征了她沉重的痛苦记忆的钢琴,她把它掀到了海里。
  贝恩斯与艾达组成了幸福的家庭,艾达以教钢琴为生,贝恩斯请人给她做了一个银指套,每当银指套与琴键相撞时,总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声响,它融入了钢琴美妙合谐的音符之中,创造出了另一种完美的旋律。 艾达也渐渐开始学说话,但是声音粗得吓人,她只是在黑暗中独自一个人说话,倾诉自己的心声。
影片特色
  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很精致。英国哑妇人艾达带着九岁的私生女费罗拉和她心爱的钢琴,远涉重洋,到新西兰与素未谋面的斯图特结婚,斯图特却嫌搬运麻烦将钢琴送给贝恩斯。贝恩斯跟艾达学钢琴,两人因而发生恋情,斯图特盛怒之下打断了艾达的手指。 
  由新西兰着名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一部浪漫爱情片,也是一部反映女性觉醒为出发点的佳作,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片中女主角荷莉.享特的表演特别出色,她以柔美的手语和坚定的目光成功地演出了一个内心丰富却被禁锢的美丽哑女形象,使她成为第66届奥斯卡影后。男主角为哈维.凯特尔。故事讲述美丽的哑女,她不能说话却弹得一手好琴,也就是以钢琴为媒,她勇敢地找到了她的真爱。影片中有多首古典乐章,钢琴曲会让人如痴如醉。 
  本片配乐为英国简约派(极少派)作曲家MichaelNyman。贝多芬失去了听觉还能谱写出抗争命运的篇章,如果一个聋哑人失去了弹奏钢琴的手指,她还能演出优美的乐章吗?毫无疑问,导演告诉我们这是可能的,尽管那是无声的乐曲,却绝对是最永恒辉煌的,她用别样的方式阐释了音乐的美妙。不仅是给人带来听觉上的愉悦,更多的乃是心灵的交通,正是由于彼此心灵的碰撞,艾达才和贝恩斯产生了感情,并且心甘情愿的为之奉献一切,哪怕是自己的双手甚至生命。面对强大的丈夫,面对他的充满野性的行为,面对寒光闪闪的板斧,艾达没有退缩,依旧用她坚强冷峻的眼睛把一切融化其中,她甚至有些蔑视了。在她与钢琴在起坠入大海的瞬间,她的眼神仍旧那样温和,让人心碎。因为她只是想和她的伙伴多呆一会儿,然后再爱的指引下获救。也许她就应该和她的钢琴一起埋葬,那样将会有更大的冲击力。然而显然不能,因为艾达乃是爱情的胜利者,理应获得爱的幸福。
影片解构
  《钢琴课》是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以反映女性觉醒意识为出发点的一部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其间描写的女性沉默的激情,表现人的内在的情欲冲动,优雅浪漫而又充满原始野性。在这里,音乐成为女主人公心声流露的寄托,她将她的生命与爱全部融化进她的琴声之中,世上惟有知音和爱她的人才能领悟。就艺术效果而言,影片达到了一种极致,它以钢琴为载体,使美妙的爱的音符成为沟通思想感情的媒介,把一个将音乐作为自己心灵寄托的哑少妇和一个外表粗俗而内心情感丰富的男子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导演简·坎皮恩曾经这样说:“我对剧本思考越深,就越加明白,必须有一个客体来赋予这个故事以特殊性。在诸多方案里我选择了钢琴,钢琴可以说是人类双手的神秘创造,它是文明的象征。从视觉上说,钢琴与新西兰土著人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照。罗曼蒂克的激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且有时我们会为它而活。尽管我相信这并非是完全明智的生活方法,也明白它所带来的结果常常是危险的,但我仍会珍惜它,并且相信它是伟大勇气的象征。”
  剧情逐渐进入性骚动和肉欲的境界,这个过程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和人为的反差。三者都体现着各自的人性:辛勤耕作是爱达丈夫的人生理念;贝恩斯像那片未开化的原始森林,充满着毫无雕琢的野性和本能;爱达对钢琴的迷恋是因为弹琴弥补了她语言的障碍。原始美的吸引力跟琴声的古典韵味一样,对人的本性有不可抗拒的魔力。亨特扮演的爱达,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激情饱满,表现力强到几乎等同于呐喊。帕昆扮演的女儿更是非同寻常,她继承了母亲的强烈个性,身上还带着教徒般的偏执和军师似的主见。两人均获奥斯卡奖。影片对女主角“红杏出墙”的观察多半是从小孩的视角,因此它的风格有一种似懂非懂的神秘和爱憎模糊的深邃。影片跟《霸王别姬》并列戛纳金棕榈奖。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一句话点评
  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名家评论
  备受瞩目的电影《钢琴课》是一部描写男女之间性爱力量超过理性力量的电影,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有孩子的拖累,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有障碍,可她却背叛了有教养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丈夫,同另一个富于男性魅力的人发生了性关系。事实上她本人并非像人们所臆测的那样狂放不羁,而是一个腼腆的、有时甚至给人以僵硬感的女人。她曾让人感到她的内心被厚厚的一层铠甲包裹住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在某天突然委身于一个外表粗犷、内心细腻的男人。通过肉体的交流,两人产生了肉欲上的强烈渴求,继而产生了热烈的爱情,最终女主人公为此离开了自己的丈夫。换言之,理性的丈夫没有叩开她的心扉,而那个带有野性、给人以危险感的男人却通过性爱成功地走进了她的内心深处。这部出自女性导演简·坎皮恩之手的电影,通过女性自身,深刻地揭示了女性性爱的秘密,因而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瞩目。
  ——日本著名作家 渡边淳一 
  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编剧并执导的《钢琴课》由不甚美丽却魅力非凡的女子霍利·亨特担纲主演,在钢琴的黑白琴键下,故事开始蔓延。似乎没有任何象征现实的意义,一切的剧情只凭着女人的直觉和感官展开,美丽、平静,却有着一种超越理性的力量。《钢琴课》便是这样一部让人不敢轻易去碰触的女性电影。
  简·坎皮恩的电影是黑白色的,一如钢琴的琴键。她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有一种超越感,有着对于单纯无比的爱情的坚持,这似乎正是女性电影永远想要表现的主题……如果有人欣赏,那么这个女子就会获得幸福,否则坚持的后果便只有死亡,死于纯真的静。
  ——著名影评人 封黎华
  精彩影评
  ▲挣扎化为舞蹈
  加拿大人一直说:这世界上至少要有四片枫叶——一片给男人,三片给女人。就是说,这世界上至少要有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如果说男人像山脉一样隆出地表,那么女人就有如河流陷入进去;如果说男人是令人颤栗的白昼,那么女人就是使人不安的夜晚;男人是极端锋利的象征,女人是无限柔软的象征;男人是战士,女人是梦想家。
  简·坎皮恩的《钢琴课》是一部几乎堪称完美的女性电影。所谓女性电影是指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再是女人世俗意义上与男人的对抗,而是一个内心独立、能够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在经过挣扎之后,与现实达成和解的过程。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成长电影。这里所说的成长,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从少年世界到成人世界的青春成长,而是一个已然成熟的人,成熟的女性,如何在生存环境
  和精神世界的冲突中寻求平衡,以获得内心平静的过程。
  影片把环境设置为一个幽闭荒芜的海岛,就是为了要让一切沉淀下来。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没有声音,只有旋律,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饱受煎熬,然而把挣扎变做无奈之后,却又沉醉其中的舞蹈。
  生命是一场无休止的挣扎,男人将之化为战争,女人将之化为舞蹈。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片中大多数钢琴曲都是霍利·亨特自己弹的。
  ·影片中演的那出戏改编自《蓝胡子》,是查尔斯·贝洛尔Charles Perrault,《小红帽》的作者)所作的法国童话故事。讲述一个男人先后娶了六个老婆,她们都因没有通过一个测试而被杀死,并被藏进一个小房间。第七任妻子终于逃脱了她的变态丈夫,并在别的地方获得了幸福。
  ·简·康平凭此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大奖,但是她由于在家生产而不能亲自领奖。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Ada: The voice you hear is not my speaking voice---but my mind's voice. I have not spoken since I was six years old.
  Ada:你所听到的声音不是我说话的声音,而是我思想的声音。我从六岁起就不再说话了。
  --------------------------------------------------------------------------------
  Ada: I have told you the story of your father many many times.
  Ada:我已经跟你讲了很多次你爸爸的故事。
  Flora: Oh, tell me again! Was he a teacher?
  Flora:噢,再给我讲一遍吧!他是一名老师?
  Ada: Yes.
  Ada:是的。
  Flora: How did you speak to him?
  Flora:你怎么跟他说话呢?
  Ada: I didn't need to speak. I could lay thoughts out in his mind like they were a sheet.
  Ada:我不用跟他说话。我能把所想融入他的思想,就好像有一张纸写在那。
  Flora: Why didn't you get married?
  Flora:你们为什么不结婚?
  Ada: He became frightened and stopped listening.
  Ada:因为他开始变得害怕,并且不再听我所想。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当爱达乘船离开小岛时她的手划过很平静的水面,而在长镜头里水面由于浆和船的活动并不是那么平静。
[编辑本段]获奖记录
  ·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五项大奖
  ·第五十一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第四十六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第四十七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演员奖
  ·第十九届恺撒电影节最佳外国影片奖
[编辑本段]【小说版钢琴课】
  格兰,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庄园里,有一个叫艾达的娇弱女子。她从六岁起就没再开口说过话,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的父亲说:这是一种黑暗的技能,终有一天会毁了她!可艾达并不在意,她只喜欢弹琴——应该说她痴迷于弹琴,一刻也不能离开它。艾达有一个九岁的小女儿,叫弗洛拉,弗洛拉天真活泼,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可她却是艾达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这天,父亲把艾达嫁给了一个住在新西兰、素未谋面的男人,那男人说,她不能讲话对他没有影响。他将自己比作神,说:“神爱哑的东西,为什么我不能?”艾达认为这样再好
  不过,反正在她看来,嫁给谁都无所谓。
  不久,艾达带着弗洛拉和她那架最心爱的钢琴来到了新西兰的一个小岛。抵达当天,由于天气不好,她的未婚夫没能来接她们,粗鲁的水手卸下她们的行李后,就一走了之。只留下艾达和弗洛拉两人孤零零地站在岸边,茫然地面对着一片大海,心中充满孤独和恐惧。
  第二天一早,艾达的未婚夫斯图尔特带着邻居贝恩斯和一帮毛利人来接她们。斯图尔特个子很高,体格魁梧,样子彬彬有礼,看得出是个绅士。可不知道为什么艾达很怕他,每当他一靠近,她便会不自觉地往后缩。斯图尔特是个很实际的人,他不理解艾达为什么要大老远地带架钢琴,那有什么用呢?他决定把它留在海岸。这令艾达非常生气,她不顾一切地与他争执,坚持要把钢琴带走,这惹来毛利人的一阵阵嘲笑。最后,斯图尔特不耐烦地对艾达说:“钢琴不能带走,你还是准备好吧,以下的旅程很艰苦,树会有刺,泥在某些地方会很深。”说完,他便不再理睬艾达,径自带着人踏上回家的路。艾达只得无奈地跟在后面,不时地回头看看被孤零零地丢在沙滩上的钢琴,眼神中满是忧郁,仿佛失去了能代她表达情感的最亲近的朋友。
  斯图尔特一家并不怎么喜欢艾达,总是拿她来开玩笑,但她似乎并不在意。弗洛拉能言善辩,编造了一个奇特动人的故事。她说她的先父是个德国作曲家,他与妈妈相识的时候,妈妈是个歌剧演员,他们非常相爱,总喜欢在林中唱歌。可有一天,当他们正在林中醉心地歌唱时,突然刮起了巨风,一道闪电击中了她爸爸,他就像火把般燃烧起来,同时妈妈也被轰哑了,再也没说过话。大家被这奇特的故事感动了,开始同情艾达。
  斯图尔特和艾达在一场暴风雨中仓促地举行了婚礼,婚礼一片忙乱,艾达淋得像个落汤鸡,可她却并不在意,一心挂念被丢在海滩上的钢琴。婚后不久,斯图尔特便留下艾达独自去巡视农场。他刚走,艾达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弗洛拉去找贝恩斯。
  贝恩斯是他们的邻居,一个人住在树林深处的小木屋,人看起来很凶,鼻梁和额头上纹有印地安式的图案,那天就是他跟斯图尔特一起去接艾达的,所以,艾达希望他能带她们去沙滩,可贝恩斯似乎并不想这样做。他挡在门口,并没有让她们进去的意思,艾达恳求他带她们去一趟海滩,就去一趟,她只想去看看钢琴,可他却皱着眉头说:“对不起,我没时间。”随后就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虽然贝恩斯很不合作,可艾达并不想就此放弃,她和弗洛拉默默地站在木屋外,久久不肯离去。午后的树林十分安静,不时传来小鸟的叫声,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映到地上,好像在地上铺了一地的钻石,一切都是那么寂静。这样过了许久,贝恩斯从木屋走了出来,一脸的冷漠,但却出人意料地默默套好马鞍,带着艾达和弗洛拉去了海滩。
  此时的海滩分外宁静,海浪被落日染得一片金黄,一波接一波地涌向沙滩。能再次见到钢琴,艾达欣喜若狂,她轻轻地爱抚着它,仿佛那是已失去了多年的瑰宝。她贪婪地触动着琴键,久违的笑容又重现在她的脸上。弗洛拉看起来也非常高兴,在母亲的琴声下,翩翩起舞,犹如一只会飞的精灵。贝恩斯被这动人的一幕感动了,久久不愿移开视线。
  回到家后,艾达很久不能从那天的喜悦中回复过来,她在木桌上刻上琴键,把它当作钢琴来弹。这令大家很不理解,尤其是刚刚回来的斯图尔特,他被艾达的举动弄糊涂了,以为她一定有什么病。他想:或许就因为这,她才不说话的,他相信假以时日他定会治好她,到那时候他们之间会产生感情,这一天不会太远的!
  一天,斯图尔特正在院子里劈柴时,贝恩斯来了,他一见面就对斯图尔特说:“小河那边的八十亩地你看怎么样?”
  斯图尔特放下斧头,不解地问贝恩斯:“你在想什么?我没有钱了。”
  “我想用那块地换你那架钢琴,我很想学学琴,想让艾达教教我。”
  斯图尔特更加不解:“就是海滩上那架钢琴?你那不是块沼泽地吧?”
  “当然不是,那块地很肥沃。”
  斯图尔特似乎想再次确认一下他所听到的,继续问:“怎么从来没听说你喜欢弹琴呢?”
  贝恩斯耸了耸肩,没再说什么,等待着斯图尔特最后的回答。斯图尔特思索了片刻,确信他不是在开玩笑,便欣然应允了。艾达得知这笔交易后非常恼火,她非常强硬地用手语向斯图尔特表示:“钢琴是她的,她绝不允许任何人碰它。再说贝恩斯是个粗人,他怎么懂弹琴呢?”斯图尔特向她解释道:“正因为他不懂才要你去教嘛,教了不就会了吗?”艾达听说还要让她教那个人,简直快被气疯了,她不停地砸东西、撕衣服,以表示她的不满。这也激怒了斯图尔特,他一把掀翻桌子,冲着艾达粗暴地说:“你不能一直这样,我们已经是一家人,有时要做点牺牲,你也不例外,你必须教他,我言出必行!”说完就狠狠地甩上门走了,艾达只能用怨恨的眼神死死盯着那扇门,恨死了斯图尔特,但却不得不顺从这笔该死的交易。
  贝恩斯雇人把钢琴搬了回来,还请了调琴师把琴调好,一切都准备好了,他一心期盼艾达能早日到来。艾达极不情愿地来到贝恩斯的小屋,她躲在后面,让弗洛拉和贝恩斯说话:“妈妈说她不能用走音的琴来教,所以由我来弹几个音阶,你学着练练手指。”弗洛拉坐下弹了几个音阶,惊奇地发现琴已被调好了,门外的艾达也听出琴被调好了,兴奋地冲进小屋,弹了弹钢琴,发现琴确已被调好了,她疑惑地看着贝恩斯,想听听他的解释,而贝恩斯却只冲她欣慰地笑了笑。
  艾达终于决定由她亲自来教贝恩斯,她让弗洛拉问他想学些什么,贝恩斯只是耸耸肩说:“我先不弹了,我宁可边听边学。”
  这令弗洛拉感到很不解:“要学琴是一定要练习的!”
  他不在乎地说:“我只想听。”虽仍不明白贝恩斯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艾达实在无法
  抗拒钢琴的诱惑,弹起了钢琴。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回荡在木屋,大家专心地听着、感受着。
  晚上回到家,艾达和弗洛拉悠闲地躺在床上聊天,弗洛拉一再央求她再讲讲爸爸的事儿:“爸爸是个教师吗?你们怎么交谈啊?”
  艾达温柔地用手语告诉她:“我不用和他交谈,我可以将思绪传给他。”
  “你们怎么没结婚呢?”
  “他后来也变得害怕了,我们变得不再能够交流。”话还没说完,斯图尔特走了进来,吓了艾达一跳。虽然他温柔地对她说:要给她一个睡前吻,但艾达仍害怕地拒绝了他。结婚以来,她一直拒绝与他同床,始终跟弗洛拉睡在一起,斯图尔特感到很无奈,沮丧地走出了房间。
  艾达和弗洛拉开始每周去小木屋几次,但她对贝恩斯始终很冷淡。这是一个阴雨天,她们来到小木屋,弗洛拉独自一人留在屋外跟狗玩,艾达进入屋内为贝恩斯弹琴。完全把自己置身于音乐中的艾达,那么美丽,那么娴静!贝恩斯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促使他俯下身,轻轻地吻了下艾达的脖颈。艾达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坏了,边尖叫边冲向门口。贝恩斯也搞得手足无措,忙喊住她:“等一等,不要害怕,我没有恶意,刚才我只是一时冲动。我有个办法可以让你取回钢琴,你不是一直想要回钢琴吗?”
  看到艾达渐渐冷静下来,他继续道:“我想和你做个交易,在你弹琴时我想做点事儿。”
  艾达听到他的话气坏了,拔腿就要走,贝恩斯赶紧拦住她,补充道:“只要你满足我的要求,你就可以拿回钢琴,你认为怎么样?每一次你可以取回一个键。”
  能取回钢琴的诱惑对艾达来说实在太大了,从6岁那年她就一直用钢琴在表达她的感情,没有了钢琴也就没有了生命,她陷入了深思,轻轻地抚摸了一下钢琴,随后很坚决地对贝恩斯表示:要每一次换一个黑键,贝恩斯答应了。
  艾达开始频繁出入小木屋,但对贝恩斯一直很冷淡。每次她都会把弗洛拉留在屋外自己玩,这令弗洛拉很不开心。木屋内,艾达总是忘情地弹奏钢琴,贝恩斯在一旁静静地聆听从她手指下传出的阵阵美妙音乐,欣赏她优美的身姿,体验着这份享受。每当艾达离开后,他都会脱下衬衣,赤身裸体地用衬衣一遍又一遍地擦拭钢琴。夕阳越过窗子流进屋内,洒在他成熟厚实的身体上,他用赤裸的身体来感受屋内艾达无处不在的甜美气息,用粗糙的双手轻轻地抚摸那光滑的表面,仿佛那是艾达光洁白皙的皮肤。
  斯图尔特一直都很忙碌,既要照看农场,又要帮忙准备圣诞节的演出,这令他和艾达更加疏远,他惟有默默地期待能有一天她会不再怕他,他们的关系终有一天会改善!这天,艾达像往常一样来到小木屋,忘情地弹奏钢琴。突然,贝恩斯对她说:“把裙子拉高一点。”艾达感到一种屈辱,可想想她的钢琴,她还是不情愿地提高了裙子。贝恩斯跪了下来,躺在钢琴下面的地板上,轻轻地抚摸艾达只露出一小块肌肤的小腿,能碰触到真实的艾达令他很满足。他极尽温柔地抚摸她,但这却令艾达感到浑身战栗,身体发出了本能的反应,但她拼命控制住自己,使自己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反应。
  那次之后,每次艾达来到小木屋,贝恩斯都会温柔地提出一些要求,这令艾达感到在被羞辱,但为了早日拿回心爱的钢琴,她总会默默地忍受下来。这一次,贝恩斯提出要看她的手臂,艾达虽然很生气,但一想到钢琴,她还是照做了。看到艾达修长、白皙的手臂,贝恩斯情不自禁地低下了头,充满柔情地亲吻了它。艾达对他的举动很生气,恶狠狠地瞪着他,他马上提出用两个键来交换,艾达默许了。得到应允后,贝恩斯开始忘情地亲吻艾达,完全陶醉在这真实的感受中。身体里一阵阵巨大的战栗使艾达陷入了一种眩晕的迷幻之中,她试图用理智来抗拒这种诱惑,但无济于事。她痛恨自己的这种反应,只有用激昂的琴声来表达她屈辱却无奈的情绪!
  贝恩斯对艾达越来越迷恋,有一天在艾达弹琴时,他不自禁地抓起她脱下的衣服,用力嗅着她留下的味道。他这样令艾达很生气,恶狠狠地瞪着他,伸出手要他把衣服还给她。此时的艾达令贝恩斯更加迷醉,他不自觉地抓住了她,艾达拼命挣扎想要摆脱他,贝恩斯急忙说:“我只想和你穿着衣服躺一会儿,用三个键来交换,怎么样?”虽然他的要求一次比一次过分,但为了钢琴,艾达考虑了一下,向他表示要用五个键来换,贝恩斯同意了。随后,艾达毫无表情地趴在床上,贝恩斯温柔地抱着她、抚摸她,而她自始至终一动不动、目光呆滞。
  艾达越来越恨贝恩斯,觉得他总是在羞辱她,可为了早日取回钢琴,她一而再地忍受了他的无理要求。贝恩斯对艾达却更加迷恋,总会想到她,盼着她的到来。甚至有一次,当有人劝他娶个妻子时,他断然拒绝,口口声声说自己已有一个美丽的妻子,根本就不需要再娶,那时他想到的就是艾达。
  一转眼,圣诞节快到了,人们聚集在礼拜堂,准备举行一场演出来庆祝这盛大的节日。斯图尔特和艾达早早来到了礼拜堂,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坐了下来。不一会儿,贝恩斯也来了,挑了个艾达附近的位子坐了下来。斯图尔特看到他后,友善地邀请他挨着艾达坐,艾达却马上用手按住旁边的空椅子,冷冰冰地瞪着他,明显表示不欢迎他坐下来,无奈贝恩斯只得重新坐回原来的位子。演出开始了,台上,演员们用心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圣经》里的故事;台下,斯图尔特自然地抓起了艾达的手,艾达却温柔地顺从了。看到他们那么亲热,贝恩斯不由得妒火中烧,愤然离座而去。看到贝恩斯生气地走了,艾达脸上不经意地露出了笑容,心中有一种报复的快感。
  演出过后不久,艾达照例和弗洛拉来到小木屋,弗洛拉一个人留在门外,艾达进入小木屋。屋内空无一人,艾达很纳闷贝恩斯怎么会不在,环视了一下四周,她轻轻地拉开了内屋的一扇布帘,却惊奇地看到贝恩斯赤身裸体地站在那儿,缓慢地一步步向她走来。贝恩斯看起来还在因那天的事儿生气,吓得艾达连连后退,一直退到了钢琴边,她不自禁地摸了一下钢琴。仍没消气的贝恩斯猛然按住她的手,说什么也不松开,说:“十个键,我要不穿衣服地躺在一起,只是躺着。”艾达看了看她的钢琴,又看了看贝恩斯,开始默默地解衣服,很快衣服全部落在了地上,露出了她雪白晶莹的胴体,金色的阳光洒在那雪白的胴体上,使她看起来像个美丽的女神,只是女神的眼神始终冰冷,没有感情!艾达毫无表情地躺在床上,贝恩斯走了过来,温柔地亲吻她、抚摸她,好像在膜拜圣洁的女神,充满感情。艾达却无动于衷,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完全像在接受一项任务。艾达这样令贝恩斯很难过,他推开了艾达,说:“你这样令我感觉自己像个嫖客,你走吧,不必再来了!”艾达感到非常委屈,快速地穿上衣服,含着眼泪离开了。屋内发生的一切,都被好奇的弗洛拉看到了,但她并没说什么,只是在一次与斯图尔特一起干活时,不经意地提到:“你知道为什么贝恩斯总学不会弹琴吗?”斯图尔特疑惑地看着她,“她根本就不让他弹,只弹自己喜欢的,有时他们还什么也不弹。”斯图尔特被弗洛拉提醒了,开始注意艾达。
  贝恩斯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深深地伤害了艾达,他很自责,他内心原本是希望她快乐的,为了表示他的歉疚,他主动把钢琴给她送了回去。艾达越来越搞不懂贝恩斯要做什么了,先是逼她做一些她不愿意做的事儿,现在又一声不吭地把钢琴送了回来,他到底想要做什么?她发现她根本就不了解他。
  钢琴虽然回来了,可艾达却并没有想像中那般快乐,她陷入了另一个漩涡,终日郁郁
  寡欢,不再像以前那样迷恋钢琴,有的时候竟只站在窗口发呆。斯图尔特搞不明白她到底怎么了。虽然他也试图与她亲近,温柔地对待她,但好像都是白费,她似乎离他越来越远。艾达也不明白自己是怎么了,她也曾尝试与斯图尔特做爱,但她只愿意自己抚摸斯图尔特,却忍受不了他碰她,他的抚摸似乎不如贝恩斯的能让她心安,能激起她身体中的本能。
  艾达越来越忧郁,也更不愿与人接触,自从那次后她也没有再见到贝恩斯。一天下午,她偶然听说贝恩斯病了,便不假思索地奔到了小木屋,但却没有注意到斯图尔特随后跟来了。看到艾达再次出现在小木屋,贝恩斯感到很意外,可禁不住赌气地说:“钢琴都还给你了,你还来做什么?”艾达一言不发地兀立在那儿,目不转睛地看着贝恩斯,在她的注视下,贝恩斯禁不住害羞地说出了隐藏了很久的话:“我爱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完全全地得到你,感受一下你的关怀,但你却总是那么毫无感情地对待我,我很难过,你走吧,不要再来了!”听到他这么说,艾达很吃惊,一时没反应过来。贝恩斯见她无动于衷,便发狂般地打开门,大吼:“滚,不要再来了!”艾达强忍住泪水,给了贝恩斯一个耳光,随后拼命地捶他,失声痛哭。贝恩斯紧紧抱住了她,终于明白了原来她内心也是爱他的。贝恩斯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忘情地亲吻艾达,两颗压抑许久的心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在极度亢奋中达到了爱的高潮。然而,这一切都被悄悄跟来的斯图尔特看在了眼里。
  回到家后,艾达仍陶醉在幸福之中,并没有注意到斯图尔特。斯图尔特假装若无其事地与艾达交流,试图与她亲热,但艾达只是恐惧地逃离他。他被激怒了,像疯子似地把艾达房间的所有窗户用木板封死,把她关在房间里,不许她出来。但艾达并没因此而屈服,仍像往常那样拒绝斯图尔特。
  艾达的不屈服令斯图尔特无可奈何,他明白封闭的木板只能留住她的人,却留不住她的心。所以,他决定拆掉木板,给艾达自由,也再给彼此一个机会,他想艾达也许不会再去见贝恩斯了。他像往常一样去地里干活,艾达抑制不住对贝恩斯的思念,派弗洛拉把一个刻有“我爱你”字样的琴键给贝恩斯送去。弗洛拉对此极不情愿,走到半路却跑去找她的继父。嫉妒的火焰焚烧掉了斯图尔特的理智,他将琴键狠狠扔到地上,举着斧头奔回了家。艾达正在刺绣,他发疯似地将她拖出门外。这时,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他强迫艾达跪下,怒不可遏地质问她:“你爱他吗?说,你到底爱不爱他?”艾达毫不畏惧,倔强地怒视着他。早已失去理智的斯图尔特按住艾达的右手,举起斧头剁了下去。艾达失去了一只手指,鲜血混着雨水从木桩上流下来,溅到了跑来的弗洛拉身上。弗洛拉吓坏了,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妈妈——”
  艾达艰难地站起身,面无表情,在泥水中走了几步,终于无力地再次倒了下去。斯图尔特命令弗洛拉把剁下的手指交给贝恩斯,大吼:“告诉他,不许再来找她,否则我就杀了她!”弗洛拉被吓坏了,在大雨中一边狂奔一边哭喊,来到贝恩斯的木屋。贝恩斯预感到艾达一定有什么事发生,焦急地问道:“别哭,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弗洛拉边哭边把艾达的手指交给了他,哭叫着:“他叫你别再去找她了,不然他就杀了她!”贝恩斯惊呆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弄成这样,看着心爱的人受到伤害,他心如刀绞,但却又无计可施。绝望中他只能拼命地捶打大树,发狂般地吼叫。
  已恢复理智的斯图尔特守着仍昏迷不醒的艾达,看着她一脸痛苦的表情,内心也是无比痛苦。他在她耳边温柔地说:“我的确做得太过分了,那是因为我太爱你了,我只是想剪断你的翅膀,让你不会再飞走!”艾达终于睁开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好像在请求他放过她,又好像在告诉他:即使杀了她,她也绝不会改变。斯图尔特这一次终于读懂了她,他绝望了!夜深人静,一身疲惫的斯图尔特来到贝恩斯的家,嫉妒地盯了他一会儿,最后,无奈地开口说:“你带她走吧,走得越远越好,再也不要回来了!”
  等艾达的伤稍微好点,贝恩斯便带上她和弗洛拉离开了新西兰,当然他们中也绝少不了那架钢琴。水手们都不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带着那架笨重的钢琴,很不方便,也很危险。但是,他坚持要这样做,说那是艾达的生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航行途中,他们温柔地握住彼此的手,真真正正地感受着对方的存在。可钢琴实在太重了,在它的压迫下船不停地摇晃。艾达看了看她的钢琴,虽不舍,但还是决定把它丢下海以减轻船的负担。贝恩斯说什么也不同意,但最终却拗不过艾达,叫人把它丢下了海。艾达目不转睛地盯着慢慢落入水中的钢琴,依依不舍。在捆钢琴的绳圈就要滑入水中时,她一不小心踏进了绳圈,一瞬间,绳圈套住了她的脚,艾达随钢琴一起跌入了大海。这毫无预警的一幕把船上所有的人惊呆了,艾达随钢琴越坠越深,那么安详,那么美丽!此时,她想到了贝恩斯,想到了弗洛拉,出于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她开始拼命挣扎,最后,终于挣脱右脚上的绳索,浮出了水面。贝恩斯赶紧将她拉上船,紧紧搂在怀里,一辈子也不想再失去她!
  贝恩斯和艾达来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贝恩斯给她做了个银手指,这样,她便又可以弹琴了,她开始教城里的孩子们弹琴,也慢慢地开口学习说话,一切都变得非常美好。在夜晚的时候,她常常会梦见她的钢琴:它静静地沉睡在大海的坟墓里,有时候,她也会像鱼和水草一样在它上面游来游去,海底下是那么的安宁,那才是真正的沉默,深深地埋藏在海底…….

zoy523 2009-3-3 20:52

回复 2#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喜欢音乐之声。.

zoy523 2009-3-3 20:54

钢琴课很感人的,尽管演员都不漂亮。.

zoy523 2009-3-3 20:56

喜欢泰坦尼克,好壮观的场面噢!

[[i] 本帖最后由 zoy523 于 2009-3-3 21:04 编辑 [/i]].

zoy523 2009-3-3 21:05

喜欢罗马假日。更喜欢赫本和派克。.

zoy523 2009-3-3 21:07

走出非洲是我的最爱了,里面的台词可优美了。.

zoy523 2009-3-3 21:09

人鬼情未了,好感人的电影!.

钱小鱼妈妈 2009-3-3 21:33

超喜欢阿甘正传和走出非洲.

junhuayang2005 2009-3-4 19:02

重温这些奥斯卡影片,其实是回味我的大学时光。当时还真看了不少影片呢。有的是在学校的电教室,有的是在东湖边的放映厅,有的是在学校的露天电影院,等,大概一部片三元钱。[em0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温奥斯卡影片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