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新闻分析:农民工群体何时有望“落户”上海?

junhuayang2005 2009-2-24 08:15

转帖:新闻分析:农民工群体何时有望“落户”上海?

2009年02月23日 22:36:4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2月23日电(记者高路)上海23日公布的“居住证转户籍”政策,激起了不少对“城里人”身份翘首以盼的农民工心头的念想。在上海户籍门槛出现松动、制度开始“破冰”之际,农民工群体何时能有望“落户”上海?

    “规则是人人平等的,未来达到要求的农民工,也将能‘入围’得到转上海户籍的资格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张子良解释说。

    23日公布的《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中,有关申办条件规定,持证人员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应当同时符合5项条件。其中两项为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

    对此,张子良解释说,近年来大量来沪农民工在上海定居并取得居住证,但其中仅有少部分人参加了简称“城保”的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而大多数农民工参加的是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这意味着,能够因23日“居住证转户籍”新政策而直接受益得到上海户籍的人数将不多。

    新政策对符合所设条件的外来人才实行先“入围”再“轮候”的转户籍办法,对贡献突出的外来人才有所倾斜,这符合上海经济建设的需要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但张子良认为,这也不意味着目前技能水平不高、纳税等贡献相对不高的外来人员就要一直“等下去”。新政策所设定的五项申请条件,除上述两项之外,还有依法纳税、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无不良记录等要求。“规则是人人平等的,未来达到这一要求的农民工,也将能‘入围’得到转上海户籍的资格。”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鲍淡如日前表示,上海将逐步打破“户籍壁垒”,吸纳外来人员参加上海的城镇社会保险,这其中包括农民工群体。他说:“过去上海‘城保’门槛卡得很严,户籍是主要标准。从目前发展来看,连户籍都可以‘轮候’了,同等的社保待遇还不让参加,这是不合适的。”

    相信随着上海社保“户籍壁垒”的打破,实现农民工“落户之盼”的曙光,也将更加明亮。.

junhuayang2005 2009-2-24 08:29

上海附近省市那些地方可以购买房子入户,现在考虑这么做.

沧海之贝 2009-2-24 08:44

拜托,农工民群体还是不要入沪籍了吧,上海的人够多的了[em07].

junhuayang2005 2009-2-24 08:45

[quote]原帖由 [i]沧海之贝[/i] 于 2009-2-24 08:44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1551&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拜托,农工民群体还是不要入沪籍了吧,上海的人够多的了[em07] [/quote]
上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人呢.

RichardMM 2009-2-24 09:23

[em07] [em07],何不取消户籍管理呢,这样上海户籍就没了优势,那我们家长和孩子的压力、竞争相对减少了吧。

[[i] 本帖最后由 RichardMM 于 2009-2-24 09:39 编辑 [/i]].

沧海之贝 2009-2-24 10:44

回复 4#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个人认为,有一定学历(至少本科以上),一定能力(工作稳定,对社会有贡献),这类人可以。
农民工就算了,我公司农民工太多了,很多人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起初我以为,是他们小时候上不起学,有次无意中问起,90%的农民工回答我:上什么学,有什么好学的,不想上学。。。。。。全部是负面的回答。我总算明白了,不是上不起学,而是根本不想学。
再者,组织农民工进行在岗培训,如果小时候不愿上学,那么现在上班了,跟你工作有关的内容总要听吧?答案是:否!没有人认真听课(除非培训师说考不出要扣工资)没有人认真记笔记(除非考试是开卷考,不记笔记就没有答案可抄),所以,上海缺的是人才,有学历,有能力的人才,农民工既然定性是农民转业的工人,就安心当工人吧,没必要也无须给他们上海户口
以上是个人见解,欢迎拍砖。[em14].

junhuayang2005 2009-2-24 11:06

[quote]原帖由 [i]沧海之贝[/i] 于 2009-2-24 10:44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3159&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个人认为,有一定学历(至少本科以上),一定能力(工作稳定,对社会有贡献),这类人可以。
农民工就算了,我公司农民工太多了,很多人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起初我以为,是他们小时候上不起学,有次无意中问起,90% ... [/quote]
能够在上海生存的人,无论学历高低,都有他自己的本事.
其实上海需要很多的劳动力的,不见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尽管由于经济危机,可能情况有所转变,其实还是很需要低成本的外来劳动力的..

浩然妈 2009-2-24 11:09

能办转户籍的居住证的农民工有没有?然后再交7年社保(哪个单位肯给农民工交社保?肯给保洁、保安、低层操作工、泥水工、收垃圾的、卖早点、卖青菜的之类的人交社保?社保自己还要扣至少300元左右一个月,哪个农民工肯?),再交7年个税(月收入2300以下的都没有这个光荣!),再有个中级称号,这样的农民工,十万分之一差不多吧,也是农民工中的精英中的精英了。
看看政策再担心啊.

大脸猫 2009-2-24 11:29

如果让上海放开,那更应该让全国都放开,取消户籍制度.在同一个平台上交金,大家在养老,医疗等上都能享受.
在还没有建一个全国统筹养老系统的情况下,上海不进行总量控制,几十年以后的情况是蛮可怕的..

junhuayang2005 2009-2-24 12:02

[quote]原帖由 [i]大脸猫[/i] 于 2009-2-24 11:2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3913&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如果让上海放开,那更应该让全国都放开,取消户籍制度.在同一个平台上交金,大家在养老,医疗等上都能享受.
在还没有建一个全国统筹养老系统的情况下,上海不进行总量控制,几十年以后的情况是蛮可怕的. [/quote]
真正的放开了,没有在户口上附加的那些特殊的利益,我想结局不会是那样悲观的。
不能在上海生存的话,肯定会离开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沧海之贝 2009-2-24 12:19

[quote]原帖由 [i]junhuayang2005[/i] 于 2009-2-24 11:06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3539&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能够在上海生存的人,无论学历高低,都有他自己的本事.
其实上海需要很多的劳动力的,不见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尽管由于经济危机,可能情况有所转变,其实还是很需要低成本的外来劳动力的. [/quote]


能够在上海生存,这句话永远是真理,小偷,骗子,XJ人,也都在上海,也每天吃饭,也生存着,的确是有“本事”啊。
上海是需要低成本的劳动力,但并不是低成本的劳动力将来就可以入沪籍.

金罗妈 2009-2-24 13:24

[quote]原帖由 [i]junhuayang2005[/i] 于 2009-2-24 11:06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3539&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能够在上海生存的人,无论学历高低,都有他自己的本事.
其实上海需要很多的劳动力的,不见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尽管由于经济危机,可能情况有所转变,其实还是很需要低成本的外来劳动力的. [/quote]

同意你的说法.

junhuayang2005 2009-2-24 13:46

[quote]原帖由 [i]沧海之贝[/i] 于 2009-2-24 12:1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4428&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能够在上海生存,这句话永远是真理,小偷,骗子,XJ人,也都在上海,也每天吃饭,也生存着,的确是有“本事”啊。
上海是需要低成本的劳动力,但并不是低成本的劳动力将来就可以入沪籍 [/quote]
不要拍我,这些小偷骗子等犯罪中,上海人也是有的。.

沧海之贝 2009-2-24 14:09

回复 13#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这个我相信,上海人肯定也有当小偷,当杀人犯的。任何地方都会有好人,有坏人。
包括我本人在内,祖上也不是纯粹的上海人,我并没有看不起外地人,只是感慨上海现在人实在太多,正宗的上海人(特别是80后)吃不起苦又特别自我,啃老族的都是这一批人。而外地农民工留在上海的,学历层次都偏低。看看火车站这里,根本就没有人在上海的感觉。
国家出台新的落沪政策,相信本意是好的,肯定是希望留下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所以如果有报导谈什么农民工落户,我觉得纯粹是瞎扯蛋。因为我问过外地人是否有机会愿意把户口迁上海,绝大部分的人说:上海消费太高,孩子读书太贵,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所以我个人的感觉是:不要谈什么农民工落户上海,很多农民工自己都不想在上海,只想赚笔钱回老家。
我服务的公司是制造业,农民工很多,一到过年过节都想回家。有些人为了省钱,几个人合租一间房。很多人下班不愿意回家,问公司是否可以加班,他们情愿留下加班,问他们为何要加班?回答:租的房子人多又太小,夏天很热,除了晚上没办法一定要睡觉外,情愿留在公司上班。
更何况,从公司的人力成本来讲,用外地民工肯定是合算的,只要交纳综保费用,比社保费用便宜的太多了,但外地民工的相对不稳定也是一个因素。外地民工在上海没有根,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赚更多的钱改善自身的生活,所以一旦有知道其他的企业出的价钱高(哪怕只高100元),立马就离开原来的公司,走的时候甚至连招呼,手续也不办,人就蒸发了。反正他们没有很高的技能,本来就以出卖体力为生,去哪里干活都一样。
在企业里,外地人,特别是同一个省份的外地人相对比较团结,拉帮结派的很多,有问题有矛盾,喜欢一哄而上,以人多来取胜,而不是以理来制胜,他们头脑相对简单,考虑事情从来不细究,一遇矛盾问题就以武力来解决,这对企业是一个隐患,对管理者来讲,要耗费相当的精力去疏导,去培训,以期望他们能提高精神境界,但个人感觉,这些精力都是徒劳。.

阳儿妈妈 2009-2-24 16:06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规律!.

junhuayang2005 2009-2-24 16:14

[quote]原帖由 [i]沧海之贝[/i] 于 2009-2-24 14:0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5918&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个我相信,上海人肯定也有当小偷,当杀人犯的。任何地方都会有好人,有坏人。
包括我本人在内,祖上也不是纯粹的上海人,我并没有看不起外地人,只是感慨上海现在人实在太多,正宗的上海人(特别是80后)吃不起苦 ... [/quote]
企业本身就是在剥削他们的廉价劳动力。
知道我想起一句什么话吗?
“何不食肉糜?”
[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沧海之贝 2009-2-24 16:30

回复 16#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只要是存在的,就是何理的!
农民工可以不当廉价劳动力,没有人逼迫他们。
我只知道,我公司在招人时,有农民工死吵活吵要进来的,当他们不适合工作在试用期被辞退时,死活不肯走的,这时候没人跟我讲什么“肉糜”不“肉糜”的,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既然没有一技之长,那么劳动力也是商品,这社会是公平的。.

junhuayang2005 2009-2-24 16:32

[quote]原帖由 [i]沧海之贝[/i] 于 2009-2-24 14:0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5918&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个我相信,上海人肯定也有当小偷,当杀人犯的。任何地方都会有好人,有坏人。
包括我本人在内,祖上也不是纯粹的上海人,我并没有看不起外地人,只是感慨上海现在人实在太多,正宗的上海人(特别是80后)吃不起苦 ... [/quote]


为什么外来的农民工会认为上海不是他们的家?其实很明显的是,他们付出了青春和劳动力,而他们所得的远远不能在城市生存下来,永远他们是局外人,他们就像建筑工人一样,盖好漂亮的房子后,他们就开向另外一个工地,他们是享受不到这种成果的。种种歧视政策让他们无法在城市停留,说那些话,其实也很无奈的。
都是人,难道不知道住宽敞的房子好?都是人,难道不知道累,不知道休息好?肯定不是的。其中包含多少的无奈和艰辛。.

junhuayang2005 2009-2-24 16:34

[quote]原帖由 [i]沧海之贝[/i] 于 2009-2-24 16:30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7742&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只要是存在的,就是何理的!
农民工可以不当廉价劳动力,没有人逼迫他们。
我只知道,我公司在招人时,有农民工死吵活吵要进来的,当他们不适合工作在试用期被辞退时,死活不肯走的,这时候没人跟我讲什么“肉糜” ... [/quote]
记住你不是施主.

浩然妈 2009-2-24 16:37

回复 18#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em11].

沧海之贝 2009-2-24 16:41

回复 19#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从来没想过要当施主,我也只是一个打工的,我只说公道话,不说违心话。
什么地方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你说的没错“都是人,都想住宽敞的好房子”,但是他们生在农村,既然不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那通过打工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也太小,所谓的无奈与艰辛,相信城市中的人也有,即使当了老板的,也有当老板的无奈与艰辛,都累,都是人,在大城市中,高学历的人已经竞争很激烈了,难道叫农民工怎么去竞争?这种竞争有意义吗?.

沧海之贝 2009-2-24 16:43

很多农民工,付出了青春和劳动力,也换不来在大城市的一个角落,现在政府如果告诉他们:排队吧,将来有一天,你们可以当上海人
这更是欺骗了,还不如直接告诉他们,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高学历,高收入的人还在排队呢,轮到农民工,唉,自己去想想吧.

junhuayang2005 2009-2-24 16:43

不仅外来农民工不会把城市当成自己的家,在城市没有办法得到户口的素质高的人才也不会把城市当成自己的家,因为他们也是二等公民,在自己的国家也备受歧视。安居乐业,购买房子有住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归属感。.

大脸猫 2009-2-24 16:45

这种抱怨和纠缠没有什么意思.我们普通人不是施主,更不是救世主.这种争吵旺网上还少呀?.

沧海之贝 2009-2-24 16:52

回复 24#大脸猫 的帖子

说的对,[tt17].

junhuayang2005 2009-2-24 16:57

[quote]原帖由 [i]沧海之贝[/i] 于 2009-2-24 16:4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7872&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从来没想过要当施主,我也只是一个打工的,我只说公道话,不说违心话。
什么地方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你说的没错“都是人,都想住宽敞的好房子”,但是他们生在农村,既然不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那通过打工改变命 ... [/quote]
可现实是中国城市缺的并非是高学历的人,而是那些廉价的劳动力,只听说民工荒,倒还没有听说大学生慌,这从侧面反映了一些情况。现在只是廉价的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些了,以前可能是小学初中文化,现在是需要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而已。尽管环境恶劣,外来农民工仍旧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顽强的生存着。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沧海之贝 2009-2-24 17:00

既然外来农民工顽强的生存着,那也只能让他们生存了。
满大街乱跑的外地民工小孩,让他们慢慢等,说不定有一天他们就是上海人了,给他们希望吧!!.

大脸猫 2009-2-24 17:06

我觉得户籍制度肯定会取消的,只是时间问题..

junhuayang2005 2009-2-24 17:32

赵继成:户籍改革难突破,根子在中央
2009-02-23 15:18来源:新民网作者:赵继成进入论坛共 12 条评论
  


新民网特约评论员

赵继成

  【新民网评】有心人或许记得,2008年两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这样一段话,“完善居住证制度,逐步建立与户籍相衔接的机制”。在随后与网友交流时,韩正提到:“居住证如何与现在的户口政策对接起来,是今年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上海应该成为海内外,特别是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和人才创业发展的舞台,上海应当推出一些最开放的政策。”

  这项“重要工作”,终于有了突破。2月23日,上海市政府发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规定了符合包括“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在内的5项条件,可以申请办理上海常住户口。前提是,政府将实行年度总量调控,“符合条件的持证人员按规定排队轮候办理”。

  尽管有总量调控,但这入沪籍的口子终于有了松动,能同时符合这5项条件的人,有了盼头。不过,这算不算兑现了韩正市长提到的“最开放的政策”,恐怕还得说道说道。

  有网友说,这条件,比移民加拿大、澳大利亚都苛刻。说这话或许带有情绪,但有一点确实说到了点子上。熟悉技术移民的人或许知道,移民局判断是否具有技术,并不以绝对化的职位和职称为必备条件,而主要看申请人有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的经历,以及雇主对其能力的评价。甚至在教育程度的要求上,加拿大曾规定,“以厨师或手工业人士身份申请则不受此限”。一句话,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满足本国工作的实际需要。

  而上海这次规定的条件之一,是“在本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举个例子,据笔者所知,除少数传统党报系统,大量都市类媒体的编辑、记者岗位,只有一张资格证,且不分中级、高级,笔者所在的报社就自行将记者分为十个等级,这个行业已经没有国家统一的中高级之分。这批人,即便工作很久,纳很多税,恐怕也难被户籍接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工作是有分工的,一个城市不可能全是企业家、高技术人员,企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人员,城市环卫工作、菜市场供应、报纸投递等等都需要大量人员,这些人为上海纳税,为城市正常运转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从公平性上来说,他们不应被排斥在外。上海户籍新政的本质,很清楚,就是为有钱人、有技术的人,先解决户籍问题。但是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毕竟有违公平性原则。

  再有,申请人还要“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然而,根据法律,这类人群一样有迁徙的自由。一个服过刑的人,已经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了代价,而且这种代价是法定的,是有限的,而不是无休止的。当他走出监狱的那一刻,就拥有了一个公民所有的权利,而不是永远戴着一副镣铐,低人一等。

  再说说“年度总量调控”,不知道其定量的依据,是不是上海现有基础设施、工作岗位、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人口数?上海现有的600多万外来人口(接近上海实有人口的1/3),是政府“总量调控”的结果吗?显然不是。谁买张火车票,都可以进入上海,只要他能找到工作、能养活自己,他就有权生活在上海,唯一的指挥棒就是市场。如果上海现在就可以“养活”这600多万外来人口,从道理上来说,也应该给他们平等的市民身份。

  上海户籍新政有其进步性,但是靠地方政府小修小补,毕竟于大局益处不大。笔者去年在北京大学参加一场律师、教授、媒体人的户籍改革研讨会,大家吵成一锅粥,难达共识。但有一点,一定要强调,即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户籍管理的最高法律,仍然是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户口登记条例》,根据《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和可视为补充规定的《民法通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公民如果因工作、生活变动等原因导致经常居住地迁移,就应当及时迁移户口至新的经常居住地;因探亲访友等私事外出超过三个月,不延长办理暂住户口登记就应当迁移户口或回常住地”。

  也就是说,法律本身对户籍迁移,是没有任何额外限定的。今天的局面,完全是因为计划经济形成的二元体制,导致了户籍与养老、医保、教育等社会福利挂钩,不同户籍意味着不同的保障水平,进而妨碍了户籍的自由迁移。

  其实,户籍制度的弊病,从中央到地方,所有人都很清楚,只是因为与户籍挂钩的东西太多,以致积重难返。取缔户籍只是时间问题,其分歧在于,有人主张马上取消,有人主张逐步取消。笔者曾与北大姜明安教授交流过,也赞成他的观点,即户口规制必须放开,但必须分步骤、分阶段进行。

  具体的改革路线图,笔者的想法是:第一步,推动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笔者对即将付诸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尽快兑现全国统筹的设想;

  第二步,由中央财政为全国居民的社保买单,不因所在地区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这既是人口迁徙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威,在美国,居民的社保几乎完全由联邦政府负责,这也是联邦制国家不至于走向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步,中央按人头,统筹发放教育经费或者教育券,这样,外来人口子女在上海上学,钱就可以直接拨到其所在的学校,缓解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利益冲突,从而消减移入地的抵触心理;

  第四步,大学录取名额,要按照各地报考人数分配,这方面中国政法大学曾有过有益的探索,其他学校可以借鉴;

  第五步,大学自主招生要提速,直到最终取消按地域分配名额,实现彻底的自由报考。

  如果上面这些都做到了,户籍制度也就可以寿终正寝。当下,只有一条路,就是中央必须做出政治决断,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动社保全国统筹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新民网特约评论员 赵继成)

  新民网声明: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证实或赞成其描述.

junhuayang2005 2009-2-25 08:01

沪籍新政瞄准精英 户口特权成变相奖励手段  
2009年02月25日 07:21:47  来源:央视网《新闻1+1》  


    新上海人,身份还是福利?
    上海公布户籍新政,居住证可以有条件转户口,五道入户门槛引发争议,是该拓宽受益面,还是只盯高端人才?

    全国中小城市逐步放开户籍管理,户籍制度改革下,上海户籍新政能否为其他大城市户籍改革提供启示,又能否引发全国连锁效应,《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董倩):欢迎收看《新闻1+1》。

    要成为一个上海人有多难?这个问题在以前,答案是比登天还难,但是现在随着上海市推行了户籍制度的改革,难度系数下降了,但是仍然比登山还要难。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在哪儿上户口的问题,我们所有人的一个共同疑问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不再比登天、登山难,而让它成为如履平地呢?接下来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有关上海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

    解说:这几天,在上海市的人才服务中心受理大厅中,来了许多咨询上海市居住证转户籍相关政策的人。

    安徽 汤小姐:每个在外面打工的人都希望有一个很安稳的家,如果我能够以居民的身份长期留在上海的话,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解说:今年1月份,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长韩正在发布会上就透露了上海将率先松动户籍政策,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上海市目前有常住人口1900万,其中大约有600万是非上开户籍的人,占上海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能够有希望成为一名真正的上海人,这似乎让长期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非上海户籍的人感觉有了盼头。

    昨天凌晨,上海市政府在网站上发布出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通知,许多人都迫不及待地登陆网站查看。但却从试行办法列出的要求中发现,想拿到上海户口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试行办法中规定,居住证转户籍必须要满足五个条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七年;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七年;并依法在上海市缴纳所得税;在上海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虽然许多媒体把上海这次户籍改革的动向评价为“打破了中国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坚冰”等等,但人们真正看到的却是,这扇大门只是有条件的向小部分人在开放,许多持有居住证的人都在忧虑他们真正能拿到户籍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近日在一家新闻网站开展“你认为转上海户籍哪个条件最难满足”的调查中,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要具备中级职称条件最难满足。许多人表示,目前职称评聘多存在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对于在上海占半壁江山的外企、私企中,很多并没有中级职称这种制度。而对于要具备职业资格认证的条件,也有许多人提出,他们从事的职业或岗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

    在等待着实施细则出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变指标管理为条件管理的户籍新政,对于真正意义上解决中国城市间的人口流动障碍,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其实我先要更正一个口误,刚才我在说话的时候,我说这是“户籍制度改革”,其实这更多是媒体的一种口误。我们注意看,上海制定的这个办法我们仔细看一下,它叫“为了深化本市户籍管理改革”,它和我刚才说的那个“户籍制度改革”看来不是一回事,它们俩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王锡锌(特邀评论员):其实这次上海的改革,我想更多的是户口管理制度的改革,实际上是在户口准入的门槛上做了一些调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它理解为新政。刚才其实您之所以把它讲为“户籍制度改革”,其实很多媒体都在讲这个问题,我想这表明了我们公众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强烈地期待。这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户籍制度改革我们今天一般都认为,它的核心是解决城乡二元分割的户口登记制度,实现城乡的户口一体化和统一化,在上海这里我们看到的其实主要是一个户口管理,更具体的说是一个户口准入管理的一些改革。

    主持人:这次上海户籍管理改革难道不是户籍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吗?因为它毕竟让一部分具备成为上海市户口的这样一个外来人才成为了上海市户口的人?

    王锡锌: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刚才也讲到,它是对门槛的一些调整,这个门槛的调整就上海的目的来讲,它是为了吸引人才。其实这个吸引人才在2002年的时候,上海首先在全国开展了居住证制度,这次实际上就是将居住证实施来的一些问题加以解决,而这一次吸引的标的或者说奖品就是户籍。

    主持人:您的意思我能不能理解为它这回进行的户籍管理改革实际上就是上次改革的一个升级的版本,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王锡锌:通俗的说,上一次如果说我们可以比作绿卡的话,这一次是落户,所以应该可以说是一个升级的版本。

    主持人:好,关于上海市推出的这个户籍管理改革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不妨连线一下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

    张主任,你好。

   张军(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你好。

    主持人:首先我们刚才在矫情这样一个词,是管理改革还是户籍制度改革,您怎么看待这次上海市推出的户籍管理改革,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张军:因为对上海来讲,其实从50年代以后,户籍的问题比登天还难,成为上海人非常难。其实在过去两千年以来,我觉得在上海的户籍制度管理方面遇到的矛盾是比较突出的,比如90年代末是用蓝印户口,那个时候主要是解决房地产市场低迷的那样一个状况。但是后来到2002年实行了居住证的制度,我想这个制度主要是解决当时上海为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产业的转型,尤其是要建立航运、金融、贸易这样的中心,它需要大规模地引进人才,所以就用了这样一个所谓居住证的办法,2004年全部推开了。

    可是当时的一个想法就是说,这个东西能够解决当时面临的这样一些户籍上的矛盾,因为大家理解的是说,居住证就是户籍。当时是认为这两个之间没有区别,可是在操作过程当中就碰到了很多问题,你拿到居住证的人生活在上海,他没有户口,比如小孩的读书问题、医疗的问题、社会保障的问题,甚至于最简单的,比如一些高端人士他要出国,他要办签证,他要申请他的护照都要回到籍贯或者出生地或者他的户口所在地,所以这样就带来相当多的麻烦。

    我印象中这几年每一次在“两会”期间大家提出这样的问题,每一次市领导到浦东这样的地方,吸引了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地方去座谈,大家都抱怨现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所以我的理解,这一次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其实它是为了缓解在过去这么多年来的人才引进方面积累了一系列跟户籍发生冲突的矛盾。

    主持人:张先生,我有一个问题需要请教您,您怎么看把引进人才和奖励你成为上海市户口这样两件应该说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捆绑起来的这种做法?

    张军:因为我觉得中国的户籍制度在没有大的前提下,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它的户籍相对来说还是那么重要的一个前提下,我想把户籍制度作为引进人才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认为这个做法对于吸引到上海来工作的这些人来讲,能够在上海施展他的才能,进行创业、置业等等,我想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比如在北美大家希望去拿到绿卡、拿身份,我想他们也想采取类似这样的办法,虽然我们说一个国家跟一个城市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他们所遵循的这个机制,在逻辑上我想都是一样的。

    主持人:您觉得这一次管理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会是谁?哪个群体?

    张军:我想从短期来讲,可能在上海,我想很多人可能会抱怨,因为毕竟我们的居住证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它不仅跟人才有关系,甚至于跟劳务,跟经商这些人都可以申请到居住证,可是这次我想是整个户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主要是在人才引进这上面去做文章,跟它挂钩。这样以来我想首先大家看到说,首先得益的是高端人才。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这个制度可能会对上海的本地,就是在目前的户籍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它可能会缓解上海的,比如说在人才引进方面这样一个尖锐的矛盾,它可能会缓解上海老龄化的程度,比如现在上海市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人,到10年以后就可能达到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人。所以开放这样一个口子,使他们能够借助这样一个转户籍的政策,我想可能会有一个连带的效应,就是更好地吸引流入到上海的这样一些人才,由于他是有一定门槛的,所以他在人才的引进这上面,我相信会更多考虑到跟上海的经济发展、上海经济结构的转型如何对接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我们再回到演播室。

    王先生,刚才我听张主任说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上海市的这种做法难道不是说越来越拉大了入上海籍的难度吗?因为我们明显看到,这是作为工具化的手段来奖励给它急需的高科技人才。未来如果真正要做到上海市的这种能让外来人口进入这个城市作为一个主人的话,那不是离这个目标渐行渐远吗?

    王锡锌:我觉得这样一个疑问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上海这样一个试行办法事实上是建立在对现有的户籍制度的现状,要以它为前提的基础上。因为你看,从基本的逻辑来看,我现在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我出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就是用我的上海户口来刺激。

    上海户口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因为背后有医疗、福利、教育、就业机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等这样一些福利,我们今天谈户籍制度改革恰好是要逐渐地、加以均等化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上海的一些做法尽管是立足于当前的一些形势和具体问题的需要而做的,进行尝试,当然我也同意,可以理解,但是它和我们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的逻辑,我看是相悖的。

    主持人:刚才张主任提出那个观点,他从短期看受益的是这次拿到上海市户籍的人,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受益的是整个上海的经济的发展,您是否同意这样一种观点?

    王锡锌:有条件的同意,因为从短期来看,我想这个短期还需要加上一个长期条件,就是户口背后的这样一些特殊福利必须要维持,如果我维持了我拿到户口才有用。如果我拿到一个户口仅仅是为一个上海人这样一个符号,而后面这样一些特别的福利没有了,那短期内可能我们也不一定得到,所以你必须要承认这些福利要保证。

    从长期来看,对上海的这样一个推动,当然我们现在还很难预测。但是我可以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需要考虑国家关于户籍制度改革一个总体的战略,比如说2020年左右,学者估计,那时候我们要启动实质性的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这样一种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恐怕是要破除的,而现在这样一个改革可能与那个目标是有距离的。

    主持人:上海推出了准确的说是户籍管理改革的方法之后,很多人有特别热情的反映,觉得像北京和上海,它们都是同样类型的超大型的城市,既然上海推出这样的方法,北京为什么不可以,您觉得如果同样的办法放在北京的话,它起到的作用会是什么?

    王锡锌:北京好像在以前也考虑过对这样一些户籍管理方面的松动,比如我们外地户口在这边买车的落户问题已经解决了,另外有些就业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其实我们也有居民转户籍的制度,我看到一个数据,好像去年是三位数,也就是有几百人转了,所以它有这个政策,但是总额上、门槛上它有一些调整。当然北京有一个特殊的方面,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中心,还有政治、文化等等综合性的功能,北京的资源以及社会等等方面的承载力当然有一个极限。所以现在北京采取一种比较慎重的态度,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今天我们演播室关注的话题是上海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接下来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困扰我们多年的户及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

    解说:这段时间以来,上海的户籍新政成为了媒体聚光灯下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聚光灯背后,国内一些二三线中小城市早已开始了尝试。2008年,浙江省在嘉兴等地试行居住证制度改革,以打破外来务工者因户籍界限造成的城乡对立,使居住证与社保、就业、子女教育等挂钩,持证者享受一定的市民待遇,而这项制度将于2009年底之前拓展到浙江省全省。去年8月1号起,深圳全面启用居住证,代替了原来实行了13年的暂住证。此后,凡持有深圳居住者的居民子女均可在深圳接受义务教育。持有十年长期居住证的居民将被纳入社保体系。

    石敏 深圳居民:终于有了感觉在这里的感觉,以后生活、保障各方面都比较好了。

    解说:事实上,北京于1999年就出台了“北京市引进人才和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暂行办法”,截止到2006年3月底,已经有近5万多人拿到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俗称为“北京绿卡”,凡持有“北京绿卡”的人,子女可以在北京入学,免收解读会,可以买经济适用房,可以买车,可以办理出国手续,还可以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不过这个居住证只是实现了户籍中的一部分功能,换而言之,只是给了持有“北京绿卡”的人一定的北京市民待遇。而居住证并不能转为真正的北京户口。因此,这些绿卡族的子女也无法和北京正式户口的子女一样,取得在北京的高考报名权。

    北京的困境也代表了国内其他推行居住证制度地方的困境,户口究竟该如何改,是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全国推行户籍改革吗?对于此类呼声,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为代表的一些专家们认为,改革不能釜底抽薪,因为我国的户籍制度上面附加了很多东西,如劳动制度、高考制度、医保制度等等,使户籍制度改革成为一个综合性难题,如果突然把最下面的板抽掉,允许自由迁移,恐怕会引起其他的问题。因此,关键不是先改户籍制度,而是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就在户籍制度举步维艰的时刻,上海先行一步,直接将居住证和户口挂上了钩,打通了居住证与户口的通道,不过对于上海的做法,日前北京人事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北京人事部门并未考虑出台居住证,申办北京市常住户口的政策,由于北京人力资源等独特状况所决定,北京市与上海市并不具有直接可比性。

    无论如何,上海已经破冰先行了,那么接下来是否会引发全国范围的连锁效应呢?我们拭目以待。

    主持人:很意思的一个现象,今天我们说上海的户籍管理的改革,那就是说很多人争着抢着,希望能够做北京人,能够做上海人。但是我们看,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界限早就打消了,很多人现在就成为了城市人,但是很多人并不在乎,无所谓,我要这个户口和非农户口没什么太大地区别,您分析,成为哪的人,这个户口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才有这么大的争议?

    王锡锌:户口背后最核心的是各种各样的利益,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福利的特权。我们的户口制度从最开始1958年建立的时候,它主要是一个人口的统计、社会治安的管理,以及当时计划经济上的票证的配发等等。慢慢演变以后,我们发现随着户口制度、登记制度出来以后,各种各样的福利制度、特权制度都叠加在上面,所以用一位官员的形象来比喻,就是户口这样一个小马后面拉了一辆很大的车,很多利益,比如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公共服务等等都附加在这里。

    发展到今天来看,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在二元里面又演化出一些新的类型,还有一些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定的问题,还有二三线城市,因为小城镇化的推行,所以他们有些福利已经慢慢的淡化了。我们看到小城镇户口制度改革实际上先剥离掉一些特权和福利,这样剥离掉福利和特权以后,大家也就不再看重这个户口,因为它含金量降低。

    主持人:您觉得哪种是我们所希望的这种户籍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吗?

    王锡锌:我觉得正确的改革方向就是我们要从户籍制度它背后的各种各样,叠加它上面的利益改革来入手,户籍制度现在我们看到涉及到很多方面,要就改革的部门来说,大概涉及到14个部门。涉及到这么多利益,应该先将这些利益慢慢剥离,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应该从城乡统筹的方向来,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反哺乡村。第三个,中央的财政应该考虑在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上,在东西部、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城乡资源配置上要有一个均等化,这样一个过程慢慢推进以后,我觉得我们户籍制度可以说就像粮票一样,它是自己消亡的,因为只要你慢慢剥离掉这些利益,进行真正的资源的均等分配,最后户口可能就是一个承载公民身份的一个公共符号。

    主持人:反哺这件事让城市反哺农村,或者大城市反哺一些二三线的城市,这种政策可以制订出来,但是对于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人,他本身享受种种福利政策的人,对他们的这种福利会不会带来影响?

    王锡锌:应该会带来一些影响,但是我们改革开放现在必须到一个强调红利的均等化。所以中央一再考虑这个问题,比如重庆这样一个试点,就是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的核心其实就是让大城市在教育,在资源,在各种各样的机会方面,能够带动更广大的乡村地区的人一起来富裕,其实还是一个共同富裕的问题。

    主持人:您说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再回过来看这一次上海推出的户籍管理政策,但怎么看怎么觉得跟咱们未来要推行的户籍制度改革是背向而驰的。

    王锡锌:它的出发点和手段我觉得它的出发点以及它的手段正好和我们户籍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是背离的。

    主持人:没错,因为通过它的管理改革之后,只能是越来越少的人受益,比如刚才这个主任也说了,它有人才,也有劳务,对于劳务来说也想进入到这个城市,不就是门槛越来越高了吗?

    王锡锌:像您说的,如果这样一个改革如果要想维持他的吸引力,我要用户口作为吸引力的话,我必须要固化,不仅仅是不能改,而且我要强化,因为如果吸引力了,我留住人才就难了,吸引新的人才也难了。



    上海户籍新政:持居住证满七年可申办户口

     上海公布“户籍新政”吸引人才来沪组图

    上海公布居住证转户籍新政策

    上周成交恢复最好水平 上海户籍新政或利好楼市.

junhuayang2005 2009-2-25 08:03

户改只有面向普通人时才有意义
杨耕身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2-25    

    2月23日,上海市政府印发《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通知。这个被舆论称为“户籍新政”的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来沪创业、就业人员均可通过申请获得上海户籍。具体条件包括: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等。
    “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意味着什么?虽然我无意落户上海,但还是一时好奇,查到了《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全文。一看不打紧,我惊异地发现该居住证制度是从2002年6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这表明,至少在今年6月15日之前,上海没有一名持证满7年者。因此也意味着,在今年6月前将没有一个人可以符合条件并转为上海户口。当然,6月总要到来。但也要知道,持证满7年并非惟一准入条件。除此之外,“新政”依然设有的门槛包括: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依法在上海市缴纳所得税;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无违法犯罪记录。如此一来,试问可以入户上海的外地人,其几人欤?

    当然亦应看到,“户籍新政”并非真的铁板一块。需要真正重视的是该办法所列“优先申办”一项。其对象包括:在上海市作出重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最近连续3年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或者最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收入高于上年同行业中级技术、技能或管理岗位年均薪酬收入水平的;最近连续三个纳税年度内累计缴纳总额及每年最低缴纳额达到本市规定标准的,或者连续3年聘用本市员工人数达到规定标准的,则可不受上述相关持证、参保或职称之规定而优先落户。显然,此一款项的对象是很明显的,那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精英阶层。在他们面前,前述所列苛刻条件都不再成为问题,上海“户籍新政”严重向精英倾斜的意味也就再明白不过了。

    看来,户籍新政并没有改变向精英阶层倾斜的“良苦用心”。而如果我们愿意延伸,同样也会发现,上海户籍的大门向精英阶层敞开的做法,与其他一些地方“户籍改革”有着一样的诉求,一样的款曲。

    中国户籍改革之所以经过多年折腾仍踌躇不前,正是因为政策制订者总是在一些关键的领域和一些重要的权利方面,不肯向普通的民众开放。而一种排除绝大多数人的户籍改革,会有多少进步可言?因为说到底,户籍只能是处于社会普通人群或弱势人群的企盼。能否落户,可否享受公平市民待遇,对于他们至关重要。而对于那些掌握着优势社会资源的精英阶层而言,是否有那一纸户口,其实并不是十分要紧的事情。

    中国户籍改革不能只走精英化路线,只有当户籍改革能够承载普通民众的期待之时,它才会变得有意义。.

towtow 2009-2-25 08:18

一个现实问题,没有房子户籍落在什么地方?在上海买房子须要.......

wx鼠爸 2009-2-25 09:20

我们户籍常打开,迎接你们到来!.

斐斐宝宝 2009-2-25 14:05

如果取消户籍的话,那上海的人口不是要造反了。
…………[tt6].

kathy_tang 2009-2-25 14:36

[quote]原帖由 [i]斐斐宝宝[/i] 于 2009-2-25 14:05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95221&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如果取消户籍的话,那上海的人口不是要造反了。
…………[tt6] [/quote]
造反有用的话,估计已经成为过去完成时了.

斐斐宝宝 2009-2-25 14:54

回复 35#kathy_tang 的帖子

说的不是上海人造反,而是户籍政策一旦取消,
人都涌到上海来了,不是乱套了……
[tt33].

sheep_mami 2009-2-25 15:26

看来这样的帖子又要被馆长挪入争议贴了.

kathy_tang 2009-2-25 15:57

[quote]原帖由 [i]斐斐宝宝[/i] 于 2009-2-25 14:54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95881&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说的不是上海人造反,而是户籍政策一旦取消,
人都涌到上海来了,不是乱套了……
[tt33] [/quote]
看帖不仔细,该打.

晴沛 2009-2-25 17:28

都是普通老百姓,忧国忧民有用吗

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吧.

晴沛 2009-2-25 17:32

在现在户籍还存在的前提下,开放户口,当然要设门槛,还说什么犯罪的已经付出代价了,有犯罪记录的去试试外国签证吧,看哪个国家给你
河港有萨港斗.

junhuayang2005 2009-2-26 07:56

[quote]原帖由 [i]斐斐宝宝[/i] 于 2009-2-25 14:54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95881&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说的不是上海人造反,而是户籍政策一旦取消,
人都涌到上海来了,不是乱套了……
[tt33] [/quote]
要来的总归会来的,没有户口也会来;不要来的,请都请不来.
事情就是这样的..

junhuayang2005 2009-2-28 12:05

上海户籍新政被指是为缓解社保缺口压力

【发表评论】  2009-02-28 07:52  来源:新民网

  在社会政策方面始终探索创新的上海,又在城市户籍管理改革上先行一步。


  2月23日,上海市政府公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七年、符合一定条件的外来人口,可以转上海市户口,此举拉开了上海市第四次户籍改革的序幕。条件中,持居住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并在本市缴纳所得税,被列为最前面的审核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先后创造出了住房公积金、城市低保和再就业服务中心等政策样本。居住证制度,自2002年开始试点,2004年全面铺开,此次户籍新政被认为是此前公共政策的完善之举,有利于更多外来人口落户上海。


  但对于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来说,外来人口也被视为“双刃剑”。


  一方面,常住人口急剧膨胀,给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带来巨大压力,目前上海人口已达到1900万,其中600多万为外来人口。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保体系“隔代支付”的特点,令上海社保支付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座谈时就表示,“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仅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亿~180亿元”。


  有专家认为,缓解巨大社保支付缺口压力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在沪务工的外来人口也缴纳社保。此前,“因为居住证转移的时候只能带走(社保)个人(缴纳)部分,不能带走统筹部分,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申请居住证、缴社保的积极性。”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张子良告诉本报记者。


  有专家认为,户籍新政的启动,有望令上海社保缴费人数迅速增加。


  以一个持居住证者月平均工资5000元计,其企业缴纳的“三金”额一个月即达到1080元,全年即12960元,目前上海市持居住证人口约21万,仅此一项,社保基金每年增加收入约2.7亿。(社保资金中企业缴纳部分进入统筹账户的比例分医保和社保略有区别,难以精细计算,但企业缴纳的绝大部分都是进入统筹账户的)


  而从远期来看,上海有约200万外来人口都是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的对象,如果这200万人全部办理居住证,那社保统筹账户每年可增收27亿,可以相当程度上缓解社保“穿底”的压力。但上海市政府方面并未对此表示意见。


  居住证之“痛”


  2月24日上午,在浦东一台资企业工作的王蕾(应本人要求化名)迫不及待地请假去人事局咨询办理居住证的有关事宜。尽管在上海读大学并工作了三年,但是却迟迟没有上海户口,最新出台的政策给了她一线曙光。


  根据上海市居住证管理的相关规定,尽管居住证和户口一样可以缴纳社会保险,但是在存续、转移、领取比例等方面,却仍有不小区别。“以前不办居住证是觉得居住证的保障程度还是比较低,而且没有户口,总觉得将来还是要离开上海的。现在虽然立刻办也要等七年,但总归办了就有希望。”王蕾告诉记者。


  此前,尽管拥有居住证的公民一样可以在上海享受子女就学、
首先,拥有上海市户籍者,必须参加上海市城镇保险,企业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四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办理居住证的劳动者只强制缴纳“三金”,企业无须为劳动者缴纳住房公积金。


  其次,居住证和户口最大的区别在于:持居住证者尽管在上海缴纳养老保险,但并不纳入上海的养老体系,不能在上海支取养老金。换句话说:企业为持有居住证的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劳动者离开上海时只能提取个人缴纳的8%部分,企业缴纳的22%部分进入统筹账户,不能提取转至外地。


  医疗保险的情况也是一样,持有居住证者,退休前可在上海享受上海本地医疗保险。而退休后上海不承担居住证的医疗保险,退休后需要转回原籍,只能转个人缴纳的2%,企业缴纳的12%不能提取。


  正是这些支取条件的限制,加上从2002年至2009年1月,居住证转户籍的大门一直紧闭,使得上海市居住证的办理比例一直不够理想。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外来人口近600万,办理居住证的外来人员超过433万人,但这其中占多数的是临时居住证,达到392万人,临时居住证的办理者多数办理的是外来人员综合保险而非城镇保险,而可以办理城保的人才类居住证的不过20万人。


  上海600万外来人口中,有200万属于吸引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的对象,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表示,但这部分人群中,办理居住证的比例并不高。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提供的一组数据更能反映问题:2002年推出居住证制度的当年,上海办理人才类居住证7500人,当年户籍引进4.67万;2005年,办理居住证人数才首次超越办理户籍人数,至2007年,上海办理居住证5.43万人,当年办理户籍2.42万人。而这背后的背景是:从2004年起,上海大幅度提高了进户籍的门槛,60%以上的本科生申请不到户口,只能申请居住证。


  社保新鲜血液


  尽管上海面临着巨量外来人口的压力,但是硬币的另外一面则是:上海社保体系急需新鲜血液的补充。目前,上海社保的两本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账户,都有很大支付压力。


  上海市政府在资金调度上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人说为什么上海不像北京一样把公交包下来,上海没条件。北京不贴社保养老金,所以每年贴100多亿给公交,而上海每年财政要贴160亿给养老保险。”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今年会见政协委员的时候表示。
 根据上海市财政局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上海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09年市级财政安排对社会保险基金等补贴121.4亿元。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加深,上海未来社保的支付压力会越来越大。


  某种程度上,今年严峻的财政形势更加剧了上海市政府的支付压力。从2005年至今,上海市财政增收比例每年都在20%以上,而今年,上海财政预计增幅只有6%,低于GDP预计增幅。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缴费人员的数量成为现实的选择。《办法》的具体条文中,也鼓励参保人多缴社保。在第六条(激励条件)中提出:最近连续3年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技术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可不受第五条第(四)项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可以优先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碎片化的制度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海的问题不仅是上海的问题。


  “不仅仅是上海,也不仅仅是户籍问题,而是因为我国的社保制度是一种‘碎片化’的制度。”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对记者如是说。居住证制度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以及异地续接存在制度障碍,导致办理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困难。


  目前,仅养老保险一块,就存在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小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农村人口社会保险、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等各种保障制度,这些险种之间,缺乏一个对接制度,一个人的身份改变了,却无法把一个养老金账户的钱和另外一个险种的养老金账户里的钱对接起来。“现有的社保制度是支离破碎的、不够公平的,也不够平衡的。”杨燕绥说。


  地区割据则是另外一大问题。“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是以省级统筹为基础,对省级政府来说,统筹起来的钱就要统一使用,自然不愿意异地转移。”杨燕绥表示。


  “对接不仅仅是居住证和户籍的对接,应该是整个大的制度的对接,大的制度的全覆盖,养老金的统筹要从地方统筹转为中央统筹,这样才有利于制度的全覆盖。”杨燕绥表示。


  200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意见最强烈的两块就是“异地接续”和“保障标准统一”。.

渺渺眯眯 2009-2-28 12:23

尽管自己,可能并算不上"农民工"之类.

但每每听到,有人,乃至我们的新闻或----大力宣扬对"农民工"怎么怎么----
称呼中满含污蔑(或许有点过了,贬低可能更合适),就觉得心痛----

为什么,同样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获取一些报酬,为什么有人就可以肆意地----"农民工"怎么怎么了?

有人坐车,就需要有人开车;有人从事所谓的上层工作,就必须有人从事所谓的下层工作.
只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而已.
没有所谓的下等人,何来所谓的上等人.

我们中的很多人,大力为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报不平,呼吁政府怎么怎么,
为什么,我们不能对由于出生环境而造就的进城务工者一些宽容,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或者命运,
这和我们很多人,拼命的学好外语,挤进外企,或者出国,有什么不一样呢?.

boy妈妈 2009-3-1 11:33

我很同情那些农民工.说真的,如果没有这些农民工,上海的建设光靠上海人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有的农民工素质实在太差了.现在我们小区发生的盗窃案件大多和外来的农民工有关.如果他们没有很高的技能,我想留在上海的生活成本也是满大的.别砸我!.

花间 2009-3-1 19:50

[quote]原帖由 [i]junhuayang2005[/i] 于 2009-2-24 16:32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87763&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为什么外来的农民工会认为上海不是他们的家?其实很明显的是,他们付出了青春和劳动力,而他们所得的远远不能在城市生存下来,永远他们是局外人,他们就像建筑工人一样,盖好漂亮的房子后,他们就开向另外一个 ... [/quote]

这难道是上海的问题吗?试问全国所有的大城市都有农民工吧?谁给了他们家的感觉?谁又给他们落了户籍?
上海也只是中国的一个城市,上海人现在没有觉得自己特殊,也没有觉得自己的户籍特殊,我们只希望自己跟其他城市的人差不多。中国有几个大城市开放了对农民工的落户?.

狗不理妈妈 2009-3-1 21:39

[quote]原帖由 [i]渺渺眯眯[/i] 于 2009-2-28 12:23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19178&ptid=4617785][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尽管自己,可能并算不上"农民工"之类.

但每每听到,有人,乃至我们的新闻或----大力宣扬对"农民工"怎么怎么----
称呼中满含污蔑(或许有点过了,贬低可能更合适),就觉得心痛----

为什么,同样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获 ... [/quote]
[em11] [em11] 虽然我不是农民工,但是每个人,尤其是许多自诩高贵的人,应该有一颗慈悲的心,对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宽厚一点,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之所以到这种地步,是因为社会资源被剥夺被垄断,穷人的权利被一步步剥夺.

千里马妈妈 2009-3-2 09:27

上海的户籍新政是明目张胆的歧视农民工,上海政府真会巴结人呀。.

junhuayang2005 2009-3-4 09:59

外地农民工进京生存状况实录

边找活、边流浪,徘徊在非法劳务市场




    2009-03-04    本报记者:张淼淼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农民工职介专场招聘会上,求职者在现场填写表格。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明天再找不到工作,我就打算去西客站,趁不查票的时候溜进去,不过也撑不了几晚上,过两天天暖和了就可以睡地下通道。”今年37岁的吴离迹说,即使这样,他也不想回内蒙古老家去。“也回不去,路费都没有。”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任建新表示,从今年1月的岗位需求来看,北京的岗位需求总体有所减少,尤其是大量吸收农民工的制造业需求量有较明显的下降,住宿餐饮业则基本持平。
  根据劳动部门的监测,春节后返京的农民工中最多有60%是返岗,其余40%都属于“现找活”状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类农民工大都比较盲目,几乎都是只带了三四百块钱就开始“闯荡京城”,一旦在短时间内找不到活,就实际进入流浪状态。

“接受采访给钱吗?”

  记者根据指点到达这个距离六里桥长途汽车站不远的非法劳务市场一条街时,已经有300多名农民工聚集在马路北边能晒到太阳的街道旁。
  不少人跨坐在被褥卷上,缩着手边闲聊边焦急地等待“雇主”出现,更多的人不停地在寒风中来回走动,一看到有招工模样的人,就马上涌过去。记者的车刚在路边停下来,就有七八个农民工迅速围上来,急切地询问招什么工,几秒钟时间又有十几个人涌过来。
  一听说是记者了解情况,大部分人马上调头,边摇头边说,没用,了解情况有什么用?能给我找到工作吗?
  吴离迹没走。他半开玩笑地说:“给钱吗?给50块就说,问啥说啥,要不给我买点好菜,弄瓶酒也行。”
  吴离迹说他大年初四就到福建找工作,房地产不景气,零活不好找,待了三四天没有什么活,就在初八到了北京,这几天一直待在六里桥劳务市场,一个活儿都没有找到。
  “我身上就剩10块钱了,要想晚上有个地方住,白天的饭都不敢吃。”
  记者问起吴离迹家里人,他说只有父母二老,种着几亩地,也没有什么收入,今年天又干旱。“心里想着出来挣点钱还可以寄给他们,现在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有钱了就吃碗5块钱的面,还吃不饱,没钱就买个馒头吃。算了!不说了!”吴离迹突然摆摆手说,“我不要你的钱了,别提家里的事,说了难过。”
  据吴离迹说,在北京没有固定雇主,自己跑来找活的农民工,80%都是单身,很多都是常年不回家,靠四处打工养活自己,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你去问问这些人,有几个身上能超过100块钱。”
  记者最后还是给了吴离迹100元钱,让他去吃点饭,他没推辞,只说了句“你是个好人”,就转身走了。
  26岁的宋站在众多农民工中显得最为茫然无助,他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学四年级,大年初五,他第一次独立离开家从河北张家口来到北京,“我想早点来找个活儿干,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找到,我出来时带的300块钱已经花完了。昨天晚上是跟着别人溜进西客站住的,我特别紧张,今天再找不到活儿真没办法了,想回家都回不去。”宋站的眼圈明显地红了起来。
  记者把身上还剩的100元钱给了他,他的表情很复杂,既感激又难过,一直表示等自己找到工作一定会还钱。

无需手续、一拍即合:外地进京农民工更依赖非法劳务市场

  记者在六里桥非法劳务市场看到吕秀峰的时候,他刚刚失业。“我早上自己溜达到这儿,想再找个活儿,刚才还有个人管我要20块钱管理费,我哪有钱呀,都给他看了口袋才没再为难我。”
  据了解,相当数量的外地进京农民工却宁愿放弃政府设立的正规职介机构,选择依靠这些没有任何保障的路边、桥下“黑市场”获得工作机会。
  外地农民工对此说出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正规劳务市场较难找到工作。”
  据记者了解,北京的正规职介机构分为免费的公共职介和收费的社会职介,社会职介的服务期一般为半年。工人、保洁、保安职位收取80元服务费,管理技术岗位收取100元服务费,服务项目包括服务期内负责推荐工作,免费查询用工信息,写推荐信,免费参加洽谈会,费用一旦收取便不退回,这对于多数只带三四百元来北京找工作的农民工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支出。
  来自安徽的农民工小李说,除了登记费问题,社会职介实际并不能提供适合农民工的工作,如保安、洗车工这类适合农民工的“抢手”低端工作本身就很难安排,所以在收登记费前,如果发现求职信息表中只填写这两类工种,职介便会直接回绝不予受理。“再说就算受理了,我也等不起,我一天找不到活儿,就要自己找地方住,就得花冤枉钱。”
  记者走访发现,因为北京的正规职介都承担着为本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待业大学生等提供就业帮扶的任务,所以虽然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的公共职介不会像社会职介一样拒绝受理求职申请,但实际给出的招工信息中适合外来农民工就业的同样非常有限。
  记者近日在位于宣武区虎坊桥的北京市总工会职介中心看到,求职者中一半以上都是外地务工人员,粗略询问后得知,文化程度大都是小学,最高到初中,年龄20岁至50岁不等。
  而仔细查阅职介中心的招聘信息后可以发现,招聘单位需要的以技术管理岗位为主,约占所提供岗位的70%,其中对技术人员如焊工、磨工、钳工、管工等需求量较大,多数要求有经验或达到一定技术级别;服务性岗位如客服接待员、餐厅客房服务员等只占总岗位的20%。只有一家单位要招两个保安。
  此外,相同待遇下,招聘机械工程师以及机械设计人员则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力主管、行政助理、会计、出纳员等要求高中以上学历;导购、收银员、前台业务员、客服人员等也都要求高中学历,这些招工信息虽然都对户籍不做限制,但学历、技术一栏就挡住了90%的外地农民工。
  相对而言,非法劳务市场招人无需手续、一拍即合,赢在“低门槛”以及“短平快”,这是“黑市场”更吸引外地农民工的第二个原因。
  从河南来的厨师老张告诉记者,自己去年来北京找工作时去过两次职介所,拿到厨师招工信息后,要自己坐公交车找招工的地方,但没有一次成功就业。“我们都是外地人,在北京找到个地方特别不容易,换了几趟车花了我两三块钱,绕了几个小时找着了,人家说一句,人够了,我们就得赶紧往回走,又要花几块钱坐车,回到职介,再给个地址,再去找,去空几次就害怕了,后来听人说在六里桥找工作最方便,老板直接来挑人,谈合适就马上坐老板的车走。”
  来自内蒙古、今年26岁的鲁亮说,他也知道六里桥不是正规市场,但在这里都是老板直接来挑人,价钱当面谈,感觉比较放心,“如果正规的劳务市场能这么直接快捷地找到工作,谁也不愿意在大马路上这么来回转悠。”
  据了解,六里桥非法劳务市场紧邻六里桥长途汽车站也是多年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农民工都不愿意多花几元钱坐公交车去找正规的职介机构。

北京劳动部门承诺提供至少10万个适合外来农民工的岗位信息

  “在非法劳务市场,找工作可能是快捷了一点,但权益完全得不到保障。”北京市劳动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刘小军说,私自招工一般都不会按规定签合同、上保险,工钱得不到100%的保障,如果用工期间再出了工伤,老板一跑,那真是没人管了。“另外,妇女在黑市场被人贩子买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属地派出所隔三差五就要打击一次收取管理费、保护费的不法分子。”
  “目前来看,专门为外地农民工建立劳务市场,难度很大。”刘小军说,除了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压力外,还有两个现实因素势必会影响正规农民工劳务市场的建立,一是外来农民工大多学历低、缺乏从业技能,只能做一些短期零活儿,工作的随意性和流动性太强,很难组织管理;二来一些用工单位怕麻烦,不愿和农民工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因此也就不愿意到正规的劳务市场招工,更青睐去黑市场自己招人,也就大大影响了正规职介部门的岗位采集工作。
  不过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管就业工作的副巡视员任建新表示,面对今年外地农民工特殊的就业形势,北京劳动部门将进一步加强适合外来农民工的岗位信息采集力度,严把信息质量关,尽最大努力拓展就业岗位。
  任建新说,“从现在到3月15日,是外来农民工找工作高峰期,我们全市的公共职介机构将再采集至少10万个适合外来农民工的岗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新闻分析:农民工群体何时有望“落户”上海?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