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8-9-22 23:11
小学新生普遍缺失好习惯 会识字算术却不会行为规范
会识字算术却不会行为规范
小学新生普遍缺失好习惯
今年秋季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在全市全面推开。这一综合课程为期一个月,以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师生情感交流为主要教学目标,加强幼小衔接。市教委日前通过刚刚开通的“上海市二期课改网络互动平台”,举行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现场推进会。老师们在实践中发现,刚刚入学的孩子,最需要补上的是“习惯课”。
一入校,闸北区大宁国际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就拿到了一本“微笑存折”,只要在礼仪、习惯、服务、习得等4个方面有好的表现,就能去兑换笑脸粘纸贴在上面。如今,三周过去了,校长徐晓唯发现,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老师们最花工夫。有些孩子的认字和计算能力,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年级下学期的水平,但是却不会收拾文具,打预备铃了还手忙脚乱,不懂用眼卫生,喜欢的课外书一看就是很久,有的孩子甚至吃饭时还吵着要爸爸妈妈喂。
“家长别在学科学习上急于求成,生活上的依赖心理,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徐晓唯坦言,学习准备期降低了课业节奏,使很多任课老师也有机会和班主任一起,和孩子有更多单独交流的机会。她提醒家长,如果能在入学前,教孩子学会理书包、分类整理学习用品、养成时间观念,将能帮助孩子更快更平稳地适应学习生活。
听一则童话故事,向小狮子“哆菲”学一学怎样大方、响亮地回答问题;每人设计“班标”,看看谁的图案最能代表大家对新集体的期待;让孩子参与“接龙传话”,鼓励他们学会倾听;下课了,在贪玩的孩子桌上悄悄放一个计时器,提醒他该赶紧准备好下一节课的书本……记者在发现,老师们没有简单说教,而是通过游戏和一个个巧思妙想,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如果您已经开始为孩子的入学作准备,这些经验也许值得你在家庭教育中学一学。 本报记者 陆梓华.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8-9-22 23:11
家校配合抓细节
杜蕴丽
■ 对孩子的呵护,是家长亲情的自然流露,但过度的保护甚至溺爱,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张龙 摄影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有一句名言:“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许多人的成功,是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的。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人的失败往往是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那么,好的习惯就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则是通向失败的必由之路。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管是美好的品德,还是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切都基于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父母和老师重要的责任之一。抓住了习惯培养这一条主线,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工作虽然有点难,但是,家长和学校都必须认真去做。小学生年龄小,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在这个工作过程中,父母、教师都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而且还应当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
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家校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要紧密配合,做到互通信息。学校应当让家长知道教育的安排与要求,以及班级德育工作的重点,家长也应当主动让教师多了解一些孩子在校外和家庭里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哪怕是很微小的,家长也不应麻痹,更不应放纵,而必须牢固树立防微杜渐的思想,对孩子的习惯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否则极易积重难返。而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哪怕是很微小,也要及时褒奖,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发扬光大,这样,好习惯才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自然表现。老师和家长都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家校形成合力,那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但是可以培养的,而且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将半途而废。
读者 杜蕴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