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不再是中国孩子的天堂

ououmama 2008-7-30 13:36

美国不再是中国孩子的天堂

美国不再是中国孩子的天堂 (2008-07-28 )
(博主按:这是一个美国华人朋友转发给我的一个帖子,原题是《美国不再是孩子的天堂》。我看了之后,觉得难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我看,如果题目改为“美国不再是中国孩子的天堂”更合适。因为中国人不论走到哪里,总改不了望子成龙的期望,难免给孩子们过多的压力。不仅在美国的华人圈,就是在华人集中的新加坡、香港地区,孩子们也快乐不起来。东方传统文化使然!)
美国不再是孩子的天堂
  离回国的日子很近了,总的感觉是在美国体会了更多的压力和焦虑。不光是我自己,还有周围的人。
  先说教育带来的焦虑。
  从我的小外甥女(10岁,美国小学五年级)身上就体会到一种压力,我一直相信美国是孩子的天堂,现在不这麽看了。我在她家住过三次,每次都看见她家长急匆匆的带着她冲到各种兴趣班或是项目里面去:科学项目(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自费做研究,大学必须为有想法的孩子提供实验条件;钢琴(自己学的每週一次,自费。演出基本是为老人院,残疾人服务,费用由参加演出的孩子家长赞助);小提琴(学校规定必修一门乐器,早上7点上琴课,免费);数学(自己考进的学校辅导班,自费),游泳(每天都游,游的好的层层选拔去国家队,到上一级参加选拔赛的队员和教练的费用要全体队员凑,没有公费一说。美国崇尚运动,不游泳就去踢球,全是自费)。看着她天天11点才能睡觉一点也觉不出美国孩子轻鬆。因为大家都在拼命往前考,不管什麽出色都能得到不菲的奖学金,上大学在美国是很贵的。
  有人说中国的中学生苦,美国的中学教育是分级学习。没有班级的概念。数学好的在一起,语文好的在一起。也许数学读到9年级了语文还在7年级。每堂课课间换教室时间5分钟,迟到3次就要担负一週的学校公共卫生打扫。所以俗称中学是“跑教室”。学校要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开不同的课,大概分4级。学的最快的在10年级就进入大学课程了,大学同意的超长生直接从11年级就先到大学去读了,学分有效,等真正进入大学后衹要1年多就毕业了。第二级在中学读部分大学的课,由中学老师教,学分也有效,这样进入大学后学过的课就不用选了;第三级就是正常中学毕业,根据SAT成绩报考大学,在本州读公立学校比较省钱,去外州读获上私立学校很贵。
  美国家长常常因为学费的问题只同意孩子在本州读公立大学,和中国家长不惜血本也要上好学校的观点有很大不同;最后一级的学生因为成绩实在平平,就会选择当地的社区大学就读,大多学一些实用的专业,有点像我们的大专和高职。所以中学也是很艰苦的,要获得大学的奖学金就必须在中学有好的成绩和社会活动表现,社会活动是佔时间的,再要好成绩就要玩命了,光读书是拿不到奖学金的。
  大学里面竞争更是激烈,不光要学习好争取奖学金,还要打工补贴自己的生活,18岁以后再靠父母是非常耻辱的事,也是非常遭人耻笑的事,不管是给教授做助理还是在餐厅卖饭,能养活自己就是好样的!医学生因为学习太紧张无法打工,所以主要靠奖学金和家庭支付,收入不高的家庭很难读得起医学院(大学四年毕业之后才能考医学院)。
  我问过不少美国人为什麽要读研究生,回答一是对研究有兴趣,二是为了接受更好的训练在今后的研究中更有发展。
  再说工作的压力和焦虑。美国工作不好找,好工作前期投入巨大,比如医生,4年大学+4年医学院+4年住院医培训(做住院医要自己联係医院),12年后才能有工作。至少30多岁了,还没有包括研究生阶段。要收回成本就得努力工作。我仔细计算了一位熟悉的医生工作时间,他在两个医院工作,每天8-10小时,每周6-7天。每个月最忙的周每天衹有4小时睡眠时间,经常每天没时间吃中饭;还受聘在哈佛教书,做研究,节假日全出差了。我和他看过一次病人,跑着到各个病房去见病人,3个小时看了15名病人和两位家属,看完赶着开处方写病历,然后开车冲到另一家医院急诊室上夜班…..。
  中饭时间在很多地方是很奢侈的,学校、医院中午基本都有讲座,大家带着三明治边听边吃。教授常常下了上午的课接着教中午课的学生,课程安排是全天的。
  为什麽路上永远有那麽多的人抱着大杯子喝咖啡,因为太困!
  如果工作不是长期稳定的,比如研究人员靠项目经费,项目没有了工作就没有了,所以写项目书争取项目永远是让人焦虑的事情。办公室人员很多也是靠项目经费,生个孩子的功夫(两週休息)就有人顶上来了,再想找回原来的工作就没什麽可能性了。除非顶替的人不称职,但是我看见的新上来的人极其玩命天天自愿加班4小时。
  好工作意味着好报酬好社会险和好医疗保险,家人也跟着受益。哪有工作到哪去,哪有好工作到哪去,卖房子搬家的人在美国比在中国多多了。
  有人给你提问题是好事,称讚你说的做的事情很good很 interesting,是最最低级别的评价,等于说“我知道了,但是没什麽可和你讨论的,也不值得和你浪费时间”。没有人会计较外国人的英语语法,但是人家在意你到设计和过程描述。当我弄明白good和 interesting的含义后当然焦虑,所以要争取比good 好一点,要争取有人找上门提问题,挑战我说的观点,质疑我说的结论,批评我的逻辑过程,而这一切都会基于文献的证据(evidence based)。
  一位先我来过这里的好朋友说,在哈佛你会焦虑,等你回来会很怀念那里的生活。肯定!.

ououmama 2008-7-30 13:39

出了国才知道的十个小秘密

在国内时,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不难,然而,认识的误区只有在国外住久了,慢慢地体会才能逐渐消除。下面十个方面如果不出国,我是不会知道很清楚的……
    一、英语不努力学,是掌握不了的。出国以前我以为到了国外,有了英语环境,自己会不费力地通过语言关。然而,除了小孩子,成年人欲消除语言障碍谈何容易?难怪许多在国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侨,其英语程度还属初级。
    二、从中国出口海外的食品,是给华人吃的。在国内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某某传统食品远销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到国外才知道,中国的食品绝大部分只有在华人超市里见到,是以华人为销售对象的,西人除了偶尔到中餐馆打打牙祭,平时几乎不买中国食品。
    三、在国外完全脱离华人圈,是不大可能的。国内人有这样的误解:到了国外,交的是西人朋友,接触的是西文,吃的是西餐……。其实,除了华人稀少的城镇,以及生活于校园内,或者嫁了老外,在中心大城市,你的生活范围很大程度是在华人社区。
    四、频繁变换职业身份,没有什么了不起。本人粗略计算,来加拿大六年多,自己从事过不下十个职业,从快餐店服务员到赌场发牌员,从中文教师到电话推销员,从送晨报的到送比萨饼的,从流水线工人到公司小职员……,频繁地身份转换,而且职业属性五花八门,对于我来说原来是不可想象的,而对于新移民是再正常不过了。
    五、汽车洋房,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过去国内报章经常报导某某“海外爱国人士”,如何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放弃汽车洋房,毅然决然回归祖国云云。原来在国外,只要你是劳动者,汽车洋房人人有份。
    六、上电视上报纸,没什么了不起。国内媒体是党的喉舌,高不可攀;在国外报纸电视是私营企业,公开透明。所以这里的新闻媒体大家办、大家看,没准一不留神你就成了焦点人物,不信明天你中了649,后天大小报纸都有你的照片。
    七、牙齿保健,不能不重视。在国内,什么时候牙痛了才去看牙医,平时根本不在乎,很多人都有用牙咬开啤酒瓶盖的“英雄壮举”。出了国发现西人的一口白牙,似排珠,赛玉贝,咱们真是相形见拙,“难于启齿”,所以花心血让下一代一定爱护好自己的“门面”。
    八、西方政要,没有什么可神秘的。我在多伦多大街上见过加国总督伍冰枝,除了有两个粗壮男子五米之外相随,人家伍总督和老公牵手漫步,俨如平民。在一些场合,与市长、省长、议员握个手、合个影,也并不难。而在国内,森严壁垒的政府部门,警车开道的领导出行,相比之下,你会有许多吹牛的资料。
    九、与西人交往,并非想象得那么容易。国内人以为我们在国外都有一些西人朋友,其实不然,与西人较深层次地交往,除了语言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隔阂。谁都对身边事务的关心程度甚于外域,普通西人热衷中国文化、渴望结识华人朋友的少之又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哪里都一样。
    十、高学历知识分子,做普通工作不新鲜。 “龙陷浅滩,虎落平阳”,高知做蓝领在国外司空见惯,我见过印度的哲学博士开出租车,东欧的音乐家干装修,中国的计算机工程师肉联厂杀猪……。人为了生存,要能屈能伸,很多时候学问不能当饭吃。.

shumi1 2008-7-30 13:40

要争取有人找上门提问题,挑战我说的观点,质疑我说的结论[em11].

burninglife 2008-7-30 14:17

回复 2#ououmama 的帖子

帮顶!.

不二周助 2008-7-30 15:23

同意,特别是这条。

与西人交往,并非想象得那么容易。

就算西人自己也很喜欢甚至努力的与你交往,但总有很多的差异。这个文化及从小的教育有关。.

虎子 2008-7-30 15:29

回复 2#ououmama 的帖子

的确如此![em11].

小狮子他妈 2008-7-30 16:16

回复 2#ououmama 的帖子

:lol.

william@2000 2008-7-30 16:37

曾经跟在美国的同学老公聊天,感受到他家儿子的压力比我儿子大多了, 同学听说我不太给儿子加课外课程后也一直告诫我别荒废了你儿子啊, 他们说, 美国的中国孩子一点不轻松的哦, 不过好像韩国孩子更累, 连早上课前都会安排补习班上课的--亚洲孩子都很累的

他们也为了学区房不断努力啊, 现在住的是纽约州名列前茅的学区, 为了能住到全美名列前茅的学区而努力赚钱ing

[[i] 本帖最后由 william@2000 于 2008-7-30 16:39 编辑 [/i]].

伊人 2008-7-30 16:44

这都是华人在那里没有安全感归属感造成的。

努力努力再努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不再是中国孩子的天堂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