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考察学校办学水平高低,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升学率上,而应引进“增量”概念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8-4-22 20:04

考察学校办学水平高低,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升学率上,而应引进“增量”概念

[color=Blue][size=6]考察学校办学水平高低,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升学率上,而应引进“增量”概念——[/size][/color]

[size=7][color=Red][b]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起点[/b][/color][/size]


■陈宇卿
    [size=5]●目前的学校评估主要是一种绝对评价,即只看学校发展的结果,不看学校发展的起点。这就导致了不管是什么内容的评估,那些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当然就比其他学校的评选结果好。
    ●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应该指向一个学校经过多年经营后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原有的发展起点。在这种相对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下,升学率高,并不一定代表办学水平高。因为升学率高可能是学校的生源基础决定的。这种观点将有助于缓解现在的择校热,改善整个教育的生态环境。
    ●对于高效能学校的评估,只看学校学生学业成就的增量是不够的,还要看学校取得这些增量的过程与方法。如果成效大而投入少,那么效能无疑是高的。如果成效大但投入也大,则效能的高低还要进一步分析、衡量。[/size]   
    [b]当前,上海市及各个区县开展的基础教育评选项目并不少,如实验校、示范校评选,艺术特色学校评选,行为规范示范校评选,科研先进集体评选,文明单位评选,等等。但不管怎么评、谁来评,最后入选的总是极少数学校,大部分学校成为评选中的绿叶,更多学校则游离在评选之外。如此下来,一些学校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以至于不愿再参加这样的评选活动。[/b]
   [color=DarkRed] 是不是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确实很低呢?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但为什么这些学校在评选中总挨不着份儿呢?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如何评估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问题。[/color]   

从绝对评价走向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结合
    我们认为,目前的学校评估主要是一种绝对评价,即只看学校发展的结果,不看学校发展的起点。这就导致了不管是什么内容的评估,那些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当然就比其他学校的评选结果好。
    事实上,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客观差异,不同学校的办学基础、办学规模差别很大。一些起点较高、条件较好的学校,只要保持原有水平,甚至略有降低,也能比那些起点较低、困难较大学校的现有水平高出一截。尽管后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或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面对只看现有水平的绝对值,不看相对提高幅度的绝对评价,仍然被“比”了下去。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前这种侧重绝对评价的评估方法没有反映出这些学校办学水平的发展程度。
    我们认为,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应该指向一个学校经过多年经营后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因此这种衡量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原有的发展起点。
    考虑学校起点的评价是一种相对评价。也就是说,在考察学校的办学水平时,不但要看学校发展的结果,还要关注学校的原来基础。要看学校花了多少时间、精力,投入有多大,效益有多高,这是一个增量的概念,而不只是看学校最后升学率等结果。
    在当前注重和谐环境、强调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为了真正提升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政府要关注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把学校发展的快慢、程度即学校教育的“增量”,作为办学水平的反映,从绝对评价走向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结合。另一方面,改革教育系统内部的学校评价制度,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b]因为在相对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下,升学率高,并不一定代表办学水平高,升学率高可能是学生的生源基础决定的。这种观点、措施有助于减轻择校带来的压力,缓解现在的择校热,改善整个教育的生态环境。[/b]   

寻找高效能学校评价的切入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创建高效能学校的设想,并将高效能学校的创建与评估作为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抓手。
    毋庸讳言,评价的改革是非常艰难的。对此,有必要做两点说明。
    第一,任何一种评价都不可能绝对全面,我们不能等到真正全面了,才去进行评估。从不够全面到全面,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譬如看病,即使所做的是全身检查,但这种“全身”,只是相对的“全身”,而且不同的全身检查,全面性也不相同。
    第二,任何一种评价都不可能绝对精确,我们也不能等到完全精确了,才去进行评估。从不够精确到精确,是一个不断逼近“真值”的过程。譬如看病,即使是用精密仪器进行检查,这种精确性也只是相对的,而且不同的精密仪器,其精确的指标也不尽相同。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高效能学校的创建与评估不是去寻找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而是以社会最关注的指标,同时也是最敏感的指标作为突破口。具体而言,就是首先以学生的学业成就的提高作为学校效能衡量的切入点。这反映了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研究者研究取向的不同。理论研究者常常更多地考虑评价的系统性,而实践研究者则关注评价的操作性,根据经验、凭借直觉把最敏感的指标作为切入点。
    [b]在具体操作上,我们把每一个学生进校时的起始成绩告诉相应的学校,作为学生在某一个学段学习的起点。对于学校教学效能的评估,我们有三种参照指标,一是学校在全区的标准分,二是学校的合格率,三是学校自身的进步情况。标准分是指,用学校毕业年级的标准分减去这一届学生进校时的标准分,以差值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b]

效能高低还要看投入多少
    [u][b]2007年,我们在分析全区初中学校效能时,就把这届学生进校时的起点考虑了进去。实际上,四年前我们已经开始积累资料。其中培明中学学生四年前入学时的摸底成绩很低,但最后中考时却在全区前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效能,该校校长与教师为之很受鼓舞。现在,我区的校长们都认同这种考察“增量”的相对评价,积极性普遍有所提高,每个学校都认为自己有发展的空间。[/b][/u]
    对于高效能学校的评估,只看学校学生学业成就的增量是不够的,还要看学校取得这些增量的过程与方法。具体而言,我们是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来考察学校的投入程度。如果成效大而投入少,那么效能无疑是高的。如果成效大但投入也大,则效能的高低还要进一步分析、衡量。至于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考察内容,其中两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和学习兴趣状况。
    对于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调查,我们于2004年在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进行试点,2005扩展到两所学校,2006年推到全区小学,2007年再推至全区小学、初中,并积极创造条件,计划进一步推向高中。尽管调查内容、方式还要完善,但这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并且引起了校长及社会人士的关注。
   [u][b][color=Purple] 也正是在这样的效能指导思想下,许多学校的校长对于办学要素及办学效益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例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是近几年崛起的学校,张人利校长在对来参观学习的同行介绍时,总是说:“有些学校以自己学校多么大为荣,我们却以学校多么小为荣。因为学校(中学部加小学部)占地面积只有13亩,但却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学校开出了近百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极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这反映了该校办学的效能,同时也说明,高效能学校的评估绝对不是只看学业成绩,还要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要有时间概念,还要有空间概念;不仅要有增量评估,还要有投入的核算。[/color][/b][/u]
    以上介绍的研究与实践,是我们所承担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以增强软实力为核心,区域推进学校效能提升的研究”的核心内容。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将以该研究项目为载体,不断推进高效能学校建设的实践,不断探索并促进区域精品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局长).

幸福家庭 2008-4-22 20:16

非常正确!
不要单纯地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更重要。
第一固然可贵,不断进步更值得赞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察学校办学水平高低,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升学率上,而应引进“增量”概念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