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飞鸿识字……

zhujinhua 2008-3-17 14:01

飞鸿识字……

诊治识字教学积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326    更新时间:2006-10-5   

            序号名称发明人字数学习对象学完时间备注
            1育璞识字年冠鼐8000一年级6-8个月
            2成语识字陈凯58805-6岁一年
            3汉字桥徐光耀50006-12岁200天
            4中华字经郭保华40003-8岁4-6月
            5炳人识字唐炳人39204-6岁一年
            6三锐韵语
            游戏识字 36003-10岁3-12月
            7中华识字宝秦占军32003-8岁4-6个月
            8熟读成语
            快速识字李新轩3160一年级一年
            9双快识字吕俊华10004-6岁一年
            10成语顶针王洪宝20007岁一年
            11爱我中华
            识字歌张广照28005-6岁5-6个月
            12形义识字马义28001-2年级二年
            13康氏
            中文快速读识康宝灵26505岁8个月
            14解形识字杨洪青
            朱新兰2500一年级一年
            15直映识字张秀琴25005-8岁2-4个月
            16字频识字董兆杰18004-6一学年
            17幼儿
            听读游戏识字谷锦屏1632幼儿三年
            18幼儿
            韵语快速识字姜兆臣1452幼儿一年
            19千字童 10003-6岁3个月
            20拼玩识字陈淑红10004-5岁3个月
      诊治识字教学积弊
      最近,我在网上进行了一下搜索,下面把比较有代表性的20种识字法的基本情况列表说明如上:近年出现的20个识字法简况(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识字是读写之本,识字效能的低下,制约着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当我们关注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时,我们不能不特别关注识字教学。
           
      为了提高识字的效能,语文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改革。有人在1994年统计,当时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法有二十多种。20年后的今天,又有许多种新的识字教学法出现了。如此众多的识字方法的不断涌现,有力地说明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决心彻底改变识字教学效益低下现实的决心。但是,识字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识字教学科学化的探索,还没有一个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认可的解决方案。
           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识字的效率,思索识字教学的科学化问题。通过对近年出现的众多新的识字方法的研究,我感到,目前的探索有些偏颇。
           
      一提到识字的效益,人们就想“用最短的时间,认识最多的字”,认为:多识字、快识字就是高效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过去人们对语文教学批评最多的是识字,识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识字数量难以满足阅读和写作的需要,出现不少错别字和不会写、不会读的字。公众从表层上发现了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批评,可以理解。奇怪的是我们那些研究识字的人,不从深层次找原因,却花费心思在盲目“提速”和随意“加量”上下工夫。试图通过“多识字、快识字”扭转识字教学的被动局面。
         
      这20种识字法中,除了5种是幼儿识字法,字数少于2500字外,其余15种识字法字数最多是8000字,最少的是2500字。其中4000字以上的有3种;3000-4000的5种;
      2500-3000字的有7种。这些识字法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教学的对象,除了一、两个明确是面向小学一年级的以外,全部是面向学龄前3-6岁的幼儿。二是除了一种外,都可以在一年内学完。
            
      看完表,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疑问:一个3-6岁儿童有必要认识那么多字吗?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有可能学会那么多字吗?我的回答非常肯定: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其原因我下面肯定会讲。在讲之前,先说点题外话。
           
      首先,从这些识字法产生的背景上,我们不难推测这些发明者的初衷,大多数不是为了解决幼儿的识字问题,而是解决小学低年级识字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些科研的“个体户”中的多数,既得不到领导的指导和经济上的支持,也进不了管理制度森严的小学课堂进行实验和推广。只好找一些幼儿园在3-6岁儿童之间进行实验,向幼儿家长推广。所以,在宣传中只好用幼儿园的实验数据。这也是无奈!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对此感受颇深。
           
      其次,这些方法的研究者,没有什么权威、专家,绝大多数是教师、语文研究人员、非语文专业的研究人员,甚至还有护士和残疾人;有的人了解小学的情况,有的人不甚了解。但是,不论他们原来是干什么的,都十分热爱这项工作,都想为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做一点贡献。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做出了许多牺牲。我敬佩他们。所以,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不是针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宣传话语,而是共同讨论问题,端正认识,大家齐心把后来的事办好。
           
      最后,当我在网上搜索有关信息时,十分感激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可是,从那些商家为推销自己包装的识字法的广告词中,我们看到的是无知的自吹自擂,是前后矛盾的许愿承诺,是使尽各种手法的巧言欺骗。所以,我们的讨论还有“以正视听”的责任。为了年幼的孩子,为了盼子成龙的家长,作为一名老语文教师,我理当如此!
           下面,我们要问讨论两点。
           一、一个幼儿应当认识多少字?
            
      3—6岁是儿童识字的关键期,可以而且应当适量识字。企望在识字初期,用几个月时间,学会“一生常用字”。这绝对是善意的主张。但是,我认为5、6岁的儿童有没有必要认识太多字。
            
      因为一个成年人,只需要掌握3000左右个汉字,就可以应付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一个刚刚开始学习汉字的人自然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的字。我是个和语言文字打了40年交道的人,当我拿到一本4000字的识字教材时,还有5、6个字不敢认。我的一个同行是中文专科的优秀毕业生,拿到3920
      字本的教材,翻了半天词典,才读完了全部课文。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太笨的话,那只能说明教材的选字从字种到字量都是不合适的。
            
      识字和其它学习一样,是个渐近的过程,一次解决一生的识字问题,即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识字可不等于盖房子,房子盖好不用,不会消失。字认识了不用,自然会遗忘,等于没学。许多人学习外语的经历,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学得多,又忘了;多,就变成了少;快,也变成了慢!
            
      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识字法,《苍颉》(3300字)《训纂》(5600字)都因字数太多,不适合作启蒙教材,而流传不远;《三、百、千》之所以一直流传,是因为两千左右字适合启蒙教育。
           
      有人辩解说,多学一点,就是忘掉了一些,也能满足阅读的需要。诚然,没有一个识字方法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记住。可是解决遗忘的方法是什么?难道只有这种“广种薄收”的方式吗?在养猪、种地都讲科学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去探索识字教学的科学化问题,却热衷于那种原始、落后的方式呢?
           
      至于学龄前儿童应当学习多少字,要从孩子的智力发展、语言发展、社会经验的积累等方面考虑。我五年的学龄前儿童识字实验告诉我,有的儿童一年可以认识两千多个,少的也能记住一千多个字。但是,由于他们认识的都是高频字,读少儿读物和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没有问题。
           关于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主张学会字频最高的1500字。因为学会了这1500字,就可以懂95%的内容,完全可以满足他们这个年龄段的阅读需要。
              二、一个儿童,有没有可能在一年内认识那么多字?
            
      我们承认儿童的潜能非常大,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对个别儿童,实施个别教育,让他们在一年或者更短的时间会认两、三千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作为一种教材,它面对的是同一年龄段的群体,而且有特定的使用环境(学校或幼儿园),既要有时间的限制(学年和周课时),又要有人数限制(班级授课),就很难达个案的效果。我们研究识字法的人,恐怕谁也不是为了培养几个神童,而是为了所有的孩子,不管他们住在哪里,不分智力高低;我们研究、实验和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识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状,而不是培养几个识字广告模特。
            
      我曾使用3920字的教材在学前班进行实验。尽管我们每天安排两课时进行学习,一个学年的时间还是不够用。后来又用2900字的识字教材进行实验。我们让5-6岁儿童,每天学习两课时(共60-80分钟)。一年后,认字比较多的几个学生能认2500多字,最少的认识了1300字。这说明5、6岁儿童在一年内可以平均会认2500左右字。但是,这种实验没有普遍意义,没有办法推广。因为,哪个教学单位都要综合考虑各个学科的学习时间安排,拿不出我们使用的那么多时间。
            
      另外,识字是有客观标准的。“认了”、“学了”、“能认”、“会认”等提法都值得商榷。过去的标准是“四会”,现在不强调同时“写”,也反对脱离儿童实际的“讲”,但是,如果离开口诀、课本,就不认识了,过一段时间,就不能读了,显然不能算学会了。有个别识字法在推广宣传中,往往用学得最多的儿童的个案为例,用模糊“学习”和“学会”概念的方法,进行商业炒作,夸大实际效果。其结果是,虽然卖出了部分教材,却因为收不到许诺的效果,而屡遭指责。
            
      教育是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哪个年龄段学多少字,学哪些字,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字,这是识字教学科学化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找到了科学化的道路,也就找到了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目前,有些识字法,其实是只有字,没有法。它们是一个用心编排的好读物,却不适合做教材;因为它缺少教材应有的许多元素,特别是通过复习巩固提高识字率的有效手段。有的所谓识字法,充其量是个教具、学具使用说明书。绝大多数识字法用四字、七字韵语口诀的形式,把要学习的字编排起来,采用诵读法识字。古人成功的经验必须学习,但是,如果看不到诵读法识读分离的弊端,生硬的模仿,是不利于提高巩固率的。另外,模仿者忽略了很重要的情况,那就是“私塾时代”古人启蒙开课很少,背书、写字用的时间比较多。
            让我再罗嗦几句:多识字,快识字,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有效益。但是,多得不适当,快得不适当,就不是有效益,而是恰恰相反。

[[i]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08-6-13 14:35 编辑 [/i]].

zhujinhua 2008-3-17 14:05

专家谈孩子识字、识句问题

专家谈孩子识字、识句问题

        当孩子的母语的基本能力开始形成,大概在三岁左右以后,我们非常强调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的“阅读”,视听
      读物也是“阅读”,特别是听力读物,父母千万不要小看,听力读物对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从两岁到两
      岁半以后,有的孩子三岁以后,要帮助孩子开始听力读物的“阅读”。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如果孩子听力读物的“阅读
      ”能力较好,对孩子学习书面语言有非常大的帮助。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像在传统文化中孩子从小听说书、听戏得到的帮
      助是一个道理。因为现在有新技术,就更方便,但也失去了过去的文化气氛。
        我并不反对在学龄前教孩子书面语(注意:是书面语,不是识字),但对很多家庭我们不提倡。因为父母不知道怎么
      做,对孩子语言学习是无效劳动,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多问题。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如果在得到指导的情况下,能教孩子 书面语当然很好。
        谈到书面语,马上就会想到识字。不识字怎么阅读?中国的书面语言是怎样学习的呢?从古到今是怎样教的?
        一、私塾教育 私塾教育在中国很长时间(我没有考证过)。启蒙阶段主要是帮助孩子学习书面语,前三年,就是背
      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然后是《幼学琼林》等,再后就是《论语》等。
      那时没有拼音。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念一句,学生念一句。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会念,会背。至于讲不讲意义,要看老师。
      无论是平民的孩子还是皇太子,都是这一个方法。所以大家注意,传统方法的重点是学句而不是学字。
        二、民国以后的改革 民国以后教育学习西方,对传统的方法就进行改革,就提出“识字教学”,孩子们学习书面语
      ,首先是以识字为主,所以从民国初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识字教学。特别是三十年代
      发明拼音,五十年代进一步改革。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本每个汉字上都注有拼音。帮助孩子识字。孩子学会识字后才以读为 主。
        三、文革以后的改革 文革后,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改革实验,开始注重“阅读”。比较成功
      的是黑龙江的一套教材。提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孩子首先学习拼音,然后在课文里每一个字上注音,这样孩子在未能
      学会足够的汉字前,就可以根据拼音来阅读课文,并且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识汉字。这个方案实际上对传统的方法和识字教
      学方法的一种互补方案。但是只是在全国的少数小学进行实验,并没有大面积推广。九年义务教育的五年制和六年制教材也并
      没有在过去的“识字教学”上进行突破性改革。
        所以,汉语的书面语的启蒙教育应该是以“识字”为主,还是以“识句”为主?就成为改革争论的焦点。但仅仅是在
      小学教育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争论。我在教我的孩子学书面语之前,我做了一番研究。我选择了“识句”教学。更接近传统的方
      式教学。在教孩子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识字”和“识句”教学争论的双方对儿童语言发展和儿童认知发展并不了解,所以
      他们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并且实验的方法也不严谨。(开始我并没有现在明白)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识
      句”教学更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中国传统的语言启蒙教学方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和现代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相
      结合,在幼儿期帮助孩子学习书面语言是没有问题。所以我相信,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只要用正确的方法,都可以和我的孩子一样,在入小学前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
        其实到现在,我也没有系统的整理过,因为有些需要实验,我的职业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和医生,天天有教不完的学生和看不完的病人,那些问题是教育心理学家的事。我只把我的方法提供给你们,供你们参考。
        一、一岁到三岁前,口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基础,特别是口语的理解能力。在这个基础没有打好之前,最好不要教 孩子书面语。
        二、重视听力“阅读”。在2--3岁时,开始让孩子“阅读”听力读物,先找非常简单的儿歌,很短的、有趣的小
      故事,让孩子反复听。教材的长度、难度、故事情节的复杂性。逻辑关系的复杂性逐步加深。
        三、教孩子学习书面语言。是以“识句”、“阅读”为主,识字为辅。
        四、坚持不懈,鼓励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到了有八百字到一千字的阅读能力时,孩子的进度就像坐飞机,天天回来要看书,再后来,就不看有画的,他恨不得让你每天给他买书。每星期都拖你上书店。我好像没有费到什么力,他就学会了阅读。到现在只留下和他一块阅读的快乐。.

zhujinhua 2008-3-17 14:08

开开心心学语文 轻轻松松识汉字

开开心心学语文 轻轻松松识汉字
            ──“听说起步,阅读识字”实验介绍
            吴忠豪
            如何使幼儿园出来的天真活泼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也能开开心心地学语文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吴立岗和吴忠豪两位老师共同设计了“听说起步,阅读识字”为特征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方案,构建了以孩子“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从2000年开始,这种新型的小学语文改革方案在上海市及浙江、江苏8所学校进行小范围的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该课题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一年级语文教学。孩子在语文课上,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故事,然后每个孩子自己学着讲故事,听懂会讲之后,老师再带着孩子读故事,在读故事的时候认识汉字。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在语文课上兴趣盎然地学会了40多个故事,并且将自己讲的故事认认真真地用录音机录下来。结果,每个孩子都灌制了一盘《××讲故事》的录音带,虽然稚嫩,但孩子们充满成功感;每个孩子认识汉字不少于450个,会写180个,识字最多的学生达到1700个。
            儿童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4-9岁。在这一关键期内,花上两年至三年的集中主要精力来攻克汉字,必定会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听说起步,阅读识字”教学法,妥善地解决了低年级孩子“学汉字”和“学语言”这一对矛盾。课堂中学生听、说、读等语言活动时间占了语课全部时间的60%以上。也就是说,每一节语言课有一多半时间是学生在进行听话、说话和朗读练习。采用“听说起步”的方法,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就可以不受识字量的制约。课题组编写的实验(补充)教材将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文总量增加到48篇,字数将近一万,相当于原来教材字数的10多倍。不仅有效地丰富了儿童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孩子思维的发展。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多了,是否会影响识字速度和质量呢?实验根据人的记忆规律,采用“阅读识字”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阅读识字”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反复多次认读汉字,通过一段时间多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逐渐化“生”为“熟”,慢慢熟悉一个个汉字,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强化刺激,最终达到识字的目的。实践证明,“阅读识字”可以有效避开最高遗忘期,符合人的记忆规律,是一种轻松有效地识字教学法。这样,既加快了识字的速度,又减少了教学时间,真正达到了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目的。
            由于家庭环境、学前教育等因素,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据我们开学初对6所学校入学儿童识字量的测试,识字最少的不到5个,最多的超过1000个,20%的学生识字量超过200个。“阅读识字”的方法十分巧妙地化解了这一难题。根据学生的识字实际,实验只规定最低识字量:认识汉字不少于450个,其中会写的不少于180个。而教材汉字量达到近1000个。这就为一部分识字较多、“识”有余力的学生留有相当充分的空间。实验证明,由于学生识字处于一种比较宽松、自由度相对充分的氛围中,加上教师对识字量较多的学生不断加以鼓励和表扬,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实验对汉语拼音的教学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采用“化整为零,分散难点,注重拼读,边学边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语文课30分钟用于学故事识汉字,留出10分钟分散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放在课开始或结束前10分钟。实验教材的课文采用全注音方法,学生边学拼音,边在阅读课文时练习拼读,拼读练习的实践机会增加,激发了学拼音的兴趣。拼音教学12周完成。实验班教学拼音的总课时数约25课时,整整减少了一半以上,而学生拼读能力、熟练程度和对照班学生基本相等。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实验,初步证明这种全新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思路能有效地激发起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能力明显提高。武宁路小学的陆宇福校长深有感慨地说:“我教了30多年小学,当了10多年的校长,第一次发现学生真的喜欢上语文了。”
            《小学语文教师》.

zhujinhua 2008-3-17 14:11

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

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
      斯霞
            
      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学科学习的质量。研究识字教学,探求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的识字教学方法和途径,实在很有必要。
        我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一年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方法,现在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由来                                       
        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我想,两者合起来称“随课文分散识字”更清楚明确些。80年代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就是这样提的。作为一种识字教学的流派,它形成于60年代初。
        1958年秋季开学前夕,江苏省教育厅经江苏省委同意,确定在我校进行学制改革试验,即要求用5年时间完成小学6年的教学任务,学制缩短1年,不能加班加点,不能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儿童的思想品要和平时一样抓。学校把任务交给了我。经过5年的努力,到1963年7月,我带的这个学制改革试点班,圆满地完成了试验任务。
        1960年4月,教育部在辽宁黑山召开集中识字现场会,我随江苏省的代表队观摩了黑山的集中识字。会上肯定了集中识字的教改成果——两年内识字2000多个。其时,我带的试点班儿童识字量平均1888个,最多的识了2746字。他们的读写能力也比较强:有好几个孩子看了120多本课外书,一般的也看了40~50本。他们除了阅读《新少年报》《小朋友》《儿童时代》等定期报刊外,还看了《我的一家》《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渡江侦察记》《红旗谱》等内容比较深的书籍。多数儿童写话写到400-500字,最好的写到1360字。他们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比较通顺,层次比较清楚,会用学过的7种标点符号,作文中的错别字比较少。我是在通用教材为主的基础上,采用“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儿童识数字的数量和质量。回来以后,教育厅吴天石厅鼓励我继续试验下去,并选了六年制第七册的《一个伤员的愿望》让我在二年级试教,亲临课堂听我的课,还让别的学校老师也试教,都取得较好效果。此后,我教低年级儿童识字的方法被叫作“随课文分散识字”。实际上随课文分散识字是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用以来,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我不过是突破了“三五观点”,克服了少慢差费而已。
        随课文分散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现在有些老师对什么是集中识字,什么是分散识字,认识上有些模糊。把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提出来先教就以为是集中识字。而提到分散识字,就以为要学生识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在课文中出现,随课文教学。这是一种误解。随课文分散识字之前,同样要教汉语拼音,要教看图拼音识字,要学若干短语、句子。几十个独体字,是以后学合体字的基础,它们又有独立意义,可以用图画表示,孩子们喜欢学;短语、句子也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语句,现在用文字表示出来,学起来也很有兴趣。但以后的大量识字任务是分散在一篇篇课文中,通过教学课文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就像现在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材,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没有单独的识字教材,只不过是提前开始罢了。至于一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是集中先教,还是部分先教,还是边学边教,那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中的具体技巧处理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字词的出现、讲解和巩固》,(原载《江苏教育》1960年第4期,《斯霞教育文集》第20页)归纳了随课文识字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课文中占主要地位的生字词先出现,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提出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研究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并且教学生字时要分析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相机进行听说读写等各种训练。随课文分散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随课文分散识字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汉字规律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即便是“神童”,也同样是通过那些与他们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而获得知识,产生兴趣的。教6-7岁儿童识字,切不可忽略这一普遍的规律。
        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比如,识字教学的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记忆。如汉语拼音,是一个个毫无意义可言的表音符号,死记硬背固然也能让儿童掌握,但花时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不可取。为此,教材的编者不断地加以改进,为汉语拼音字母设计了越来越便于教学的图像,现在,教学要求也有所降低,把汉语拼音定位于帮助识字正音学普通话,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用较短的教学时间(如两周)使儿童学会声、韵、调及拼音方法,会临写。以后在汉字教学中充分运用,反复重视,学生就能熟练掌握乃至终身受用。但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善于运用汉语拼音去识字,即使初期记得滚瓜烂熟,长期不用也会回生、遗忘。
        识字教材同样如此。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字形要由简单到复杂,要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儿童就爱学,乐意学。汉字中几十、上百的独体字,字形简单,又有独立的意义,便于用图形表达字义,便于书写,有不少独体字还是以后学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看图识字便应运而生,经久不衰。我在汉语拼音教学后,安排独体字、短语、句子,就是基于这一点。低年级的课文,句子宜短,篇幅宜小,要有点故事性、趣味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再配上插图,图文并茂,就能吸引儿童。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材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儿童识到十个八个的生字词,立即回到课文中去诵读,凭借课文内容的情节性,语句的连贯性,篇幅又不长,儿童能很快熟读背诵。一篇篇课文学下来,他们就像滚雪球似的一篇连一篇的反复诵读,不待老师布置,大多能背诵了。这当中,阅读能力得到训练,生字词得到巩固,还受到规范语言的熏陶。这就是60年代初教育厅长吴天石同志帮找总结的“以语言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坚持这么做,儿童的语文能力就能得到全面提高。一篇篇的课文,传递了自然的生活的社会的种种信息,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认识真善美、认识假丑恶的极好窗口。及早给他们这种熏染,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课文分散识字,在起始阶段,我就相机把汉字的一些规律,如汉字的形成、演变,形声字的构成,书写的法则,音形义一体的特点等等,或在教生字词时,或在复习巩固时加以渗透,使得识字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更便于巩固。我—直注重识字教学的“第一印象”,即在学生接触生字词时给予强烈的刺激;也非常注重适时的复习巩固。因为真正“过目不忘”的孩子是极少的。要使所有的孩子都识好字、学好语文,离不开这两个“注重”。
        教材内容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只是提供了教学的条件。教材要靠教师去贯彻实施。如果教学中不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儿童学习积极性。如机械地读、抄、写,儿童从生理到心理都会感到疲倦、厌烦,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还影响到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此,越是在低年级,越是在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组织儿童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东西等心理特点,所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随课文分散识字强调了语言环境,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我一直认为,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教儿童识字,同样如此。“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强调生字词的教学要和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有了具体语言环境,儿童对生字词的识记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前面说过,一篇篇的课文,传递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吸引儿童注意力。这里说的“语言环境”是特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当然,教识字时都须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但口头的,瞬间即过,儿童很难再现;而随课文识字,生字词学过后,就在课文中重现,这种语言环境(课文)对孩子的积极作用是其他语言环境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诵读课文,生字词及时得到复习,对以后的巩固也极为便利,他可以再读课文。读课文,是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是进一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特别是对字(词)义理解得比较清楚,孩子在写话、作文中的错别字就相对要少得多。
        有人认为分散识字头绪多:要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要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要培养说话能力……其实这许多并不是齐头并进平均使用力量的。比如音形义的掌握,不—定同时要求达到。那些字形简单意义清楚的,可以同时解决;字形稍难的,可放在课堂写字教学时解决,甚至留在以后再解决。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实行了“识写分流”的办法,老师很容易掌握。就一堂课来说,随课文分散识字是识读说写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正是这样的交织,使课堂教学生气勃勃,儿童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他们愉快地兴高采烈地去学去记。识字教学中的这些活动,都能推动儿童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喷发出智慧的火花。尤其是怎么记住字形,怎么组词造句说话,最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所以,识字时听说读写完全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思想上认识清楚了,教学中就不会产生顾此失彼的毛病。当然,在识字教学的具体步骤、环节上,听说读写的训练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有主有次,有重有轻,但任何时候都不是“单打一”。
        我还强调,识了字就要用。学用结合是熟练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这个“巧”,就是智力的一种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字和听说读写应该是一体,不能人为地把它们分割开来。听说读写就是把识的字付诸使用。可以这样说,谁学用结合得好,结合得早,谁就在发展儿童语言、发展儿童智力上占了优势。在低年级,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结合起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用结合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紧扣儿童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和生活实际需要。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示范、引导。如把每天的课表、值日生名字写在黑板上,把要告诉学生的话写在黑板上(识字不多的时侯拼音夹汉字,识字多了,汉字夹拼音),让学生读并按要求去做。如:鼓励学生自己写姓名,辨认同学姓名,识路牌,看商店名称,记班级日志,记种植情况、作物生长情况,给家里的器具贴上自己写的名称,提倡有事给老师写条子……这些措施是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和字词反复见面,体会到识了字用处大,进而提高识字、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自觉性。我教的学生,一年级下学期都会写请假条。有个二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家后,给哥哥写了这样一张留言条:

        哥哥:下雨了,妈妈去看病了,我去送雨伞、雨鞋给妈妈。你回来后就到食堂去打饭。饭票在大抽屉里的一个红夹子里,去的时候,顺便把雨伞、雨鞋交给爸爸。回来后再把铜(壶)灌满水,放在炉子上。
      妹妹
        我在家访时知道了这张字条。这张七八十字的留言条,没有一个错别字,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知道下雨了要给爸妈送雨具,还知道安排家里的活儿,这是二。几句话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在班上充分肯定并表扬了这个学生、这种做法。做老师的,就是要捕捉各种机会,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要及时树立一个个通过努力学生达得到的目标;要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随课文分散识字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难题。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同样不能避开这个难题。时至今日,一年级小学生负担重的呼声仍不绝于耳。一上小学,孩子回家就要读呀,背呀,写呀,忙个不停。课业负担重了,影响到身心健康,影响到个性发展,孩子从小觉得读书苦,总不是好现象吧!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岂不更理想?因此,我以为研究识字教学,既要提高质量,又要着眼于减轻负担,要把两者统一起来。1958年我接受学制改革任务时,领导交待很明确:儿童的思想品德要和平时一样抓,学制缩短一年,不能加班加点,不能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我牢牢记住这些要求。通过认真备课,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各种方法使儿童爱学、易学。课堂上的“文章”做好了,学多、学快、学好才有了保证,有了基础,避免了加班加点、加重儿童负担的做法。1989年,我带的试点班学生从各地赶回南京,祝贺我80岁诞辰。他们在回忆小学生生活时说:“当年我们学得轻松、很愉快,下午三四点钟就可到操场上打球,进行各种活动,小学阶段是最快乐的时候,可现在,我们的孩子学习负担比我们当年重得多,不知为什么。这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低年级,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孩子学得轻松愉快,负担不重,我实践下来的主要体会是:
        l.合理把握教学要求。如汉语拼音教学,我始终把它定位在识字、正音、学普通话上。入学初期,孩子负担就不重。汉字教学,一直有“四会”(读说写用)的要求,我在实践中,根据汉字具体特点和儿童实际情况,实行“四会”分步走。在识字教学中,各种知识、各项训练不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抓主要矛盾。如初学汉字,在方言区,一定要用汉语拼音来正音。字形和书写是儿童学习中的难点,识字教学就要抓住个主要矛盾,从笔画笔顺入手,培养儿童掌握字形的能力。识字多了,掌握字形的能力形成了,重点就转移到对词义的理解——这样安排,旨在分散难点,减轻负担。
        2.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如拼音汉字,汉字的基本构字方法,各种归类识字,查字典识字,等等。
        3.优化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难为易,减轻儿童识记汉字的心理负担。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灭”字,说“火”上加了盖(一),火就灭了。如“攀”,笔画繁多,我一边说一边板书:山上有很多树,树上有很多枝枝杈杈,所以两个“木”字中间有两个叉;大手一用劲,就攀上去了。形象、直观并非一定要做多少繁难的准备,但要对教学内容、儿童实际深入思考,处处用心,那么,抬头、举手、投足之间,便能产生出许多令学生终身难忘的镜头。
        4.发挥语境的整体功能,力求教学的高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和识字的关系,充分利用语言环境,可以创造出许多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孩子们识字、阅读、说话、理解等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进行,而且印象深刻,他们的负担自然不会重了。
        现在教学大纲作了进一步修改,教材也相应降低了要求。这对从事实际教学的老师来说,是一个减轻负担的有利时机。我们再作些努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有望解快。
        最后我要特别说一下我们江苏编的小学语文课本。这套教材有不少创新,试用几年来,获得教学第一线老师的好评。这套教材中的一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识字情况,我做了统计,第一册,生字234个,安排在课中识的有154个,占汉字总数的66%;第二册,生字396个,安排在课文中识的有302个,占识字总数的76%;第三册,生字431个,安排在课文中识的有344个,占识字总数的80%;第四册,生字445个,安排在课文中识的有355个,占识字总数的80%。由此可见,苏教版的识字教材,在吸取多种识字方法的前提下,较多地采用了随课文分散识字。四五年试用下来,效果是好的,学生的负担也不重。教材还非常重视写字教学。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生字的笔画名称、笔顺书写都作了安排,这对加强写字教学极为有利。.

zhujinhua 2008-3-17 14:22

质疑“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质疑“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包头市 土默特右旗 党三尧中心学校  石皇冠
      2006年,笔者撰文指出:《语文课程标准》误解了“儿童学会朗读和学会默读”的关系;2007年,笔者又写文章阐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识字教学存在重大问题——连特级教师示范课和地区教学能手比赛课都在回避它。现在是2008年,随着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笔者发现,小学语文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误区——没有理清“学朗读”和“认汉字”的先后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笔者认为,这个指导方针是错误的,不符合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规律。学习朗读之前的识字教学其实是一种浪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被推后2年时间,也就是说,小学生学习阅读的时间应该是六年,而实际上却被推挤成4年。
      1、“行医”“学医”区别显著,“朗读”“学朗读”概念混淆
      行医实践是学习医学、提高医疗水平的过程,阅读实践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但是,正式挂牌行医之后的学习和挂牌之前的学习是有区别的,对于一位已经挂牌开业的中医师来说,药性、药方这些基本常识早已熟记于心;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医学基础,不知道中药性味、没背会方头歌诀的青年而言,开始跟着中医老师学徒,没有人怀疑他的选择是“胡闹”。从这里可以看出,“学医”的学习和“行医”的学习有区别。
      那么,“学朗读”的学习和“朗读”实践中的学习,是不是也有区别呢?笔者认为,“朗读”的基本前提之一是认识常用汉字,“学朗读”的前提条件比“朗读”要宽松,认识常用汉字也行,不认识汉字还行,只要具备正常的听说能力和视觉即可。就像不知药性的学徒也能开始学中医一样。
      但是,好多年来,好多人认为,不认字怎么学朗读?我说,可以模仿朗读;小语教育界学术权威、中央教科所张田若研究员曾经和我在网上争论,他认为,模仿朗读是“随声附和”。实际上,张研究员,包括所有坚持“先识字后读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研究人员和教师,他们事实上把低年级儿童“学朗读”和“朗读”等同起来,把“不认字无法朗读”当成“不认字无法学朗读”,把学会流利朗读之前的“学朗读”和初步学会流利朗读之后在“朗读实践”中继续学朗读混为一谈。由此看来,他们几乎不懂儿童学会朗读、默读这两项本领的过程。概念混淆,导致语文教学走弯路——儿童学习阅读的起点推迟两年。
      在此,笔者不得不指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不是在识字之前学朗读,该实验中,学生学习朗读主要通过眼睛。其实,学朗读主要凭借耳朵,通过耳朵“培训”嘴吧和眼睛。
      同时,不得不指出,流传甚广的提前识字、快速识字、韵文识字,儿童在识字之前跟着老师朗读“韵文”书,这不是学朗读,学朗读应该朗读没有韵律节奏的散文体故事,低年级儿童大量朗读韵文容易养成唱读的坏习惯,矫正很费劲。通过没有韵律节奏的散文体故事朗读,来学习短语之间、词之间如何停顿,实际是在学习用语音停顿表示语义切分。
      2、朱智贤早在七十多年前就发现问题并且指出明确的方向
      《朱智贤全集》第二卷有一篇论文《编辑民众课本之商榷》:“第一,识字与阅读完全是两回事,民众生活中需要的是阅读而不是识字,用识字的目的来编民众课本,那压根儿就错。……民众课本的编辑应该着重在阅读能力的训练。从前的民众语文教育里有一个大错误,就是太偏重识字,这个错误在以前的儿童教育上曾经有过……识字与看书,实在是两回不同的事,书不是单字凑成的,所以尽管识了字,也一样不能看书。……阅读与识字不同。一个健全的公民每天中有报纸要看,有函件要看,有时也会看些文告标语,有时也会看些杂志小说。这些都是现代生活对他的要求。可是这些都是要他来阅看的,并不是要他逐字来识。在这些环境之下,他要能从文章得着思想,要能领悟文章的意义,那便是阅读。一字一字的认识,毫无济事。……编辑民众课本之一般原则,注重阅读能力的训练,不重识字,而重读书,每篇课文均具有完全的意义,不以读书课本作为灌输常识之用,注重语词学习,而不重单字认识,全书编制力求适合阅读训练。依据阅读能力的发展规定教材进度。1935年9月20日于济南。”
      朱智贤1908年出生,写这篇文章时27岁,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七十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些观点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近年来的语文新课改实验班三、四年级随机抽查,学生拖腔读、唱读非常普遍,又在人教论坛面向全国调查,老师们普遍反映各地均存在这类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农村方言地区做了两年教育实验,分别从三、四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以“模仿朗读”为主要方式,通过一年的语文课时,除极个别特殊儿童之外,参与实验的其他同学均学会用普通话流利朗读,总结两年来的实验,写出《“课标”误解了朗读和默读的关系》刊登于《内蒙古教育》2006-1,这篇论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儿童如何学会朗读和如何学会默读。论文写成之后、未发表之前,又随机选取班级进行实验,再一次证明笔者的观点能经得起重复验证。
      既然认识常用汉字之后依然不会流利朗读,依然需要模仿老师朗读,那么,模仿朗读之前的识字教学又有什么作用呢?因为不识字也可以模仿老师和录音学朗读。顺理成章就可以推出:学朗读之前的识字教学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加手续”。由于对儿童学语文的序列存在认识误区,奉“先识字、后(学)阅读”为绝对真理,斥“先学朗读、后认字”为异端邪说。于是,出现了眼花缭乱的诸多(快速高效)识字教学法,却依然没有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的实验吹嘘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其实,通过笔者考察,扣除学前灌输汉字、家长辅导、老师加班等因素,效率并没有提高多少。
      3、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制约了儿童言语发展
      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学的不是完整、连贯的言语,而是语言知识,是一些知识碎片。大家都知道,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的特点就是形象性、完整性。低年级正是儿童言语连贯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期,应该给儿童提供鲜明有趣的儿童文学形象和完整的儿童文学故事,而语文课程恰恰给儿童提供一些字母、声母、韵母、声调、笔画、偏旁、结构、笔顺、汉字、词语等零碎知识,真是头疼点眼药啊。点眼药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还有副作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课题组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听读识字专家谷锦屏找到了好办法,但是被语文教育界“先识汉字后学朗读”的陈腐观念缠绕着,只好到学前教育寻找发展空间。
      朱智贤说:“儿童入小学以后,有一个时期,他们的口语能能力看来反而不如学前儿童。一些观察材料指出:学前儿童的言语具有丰富的语调,很有表现力,并附有情绪色彩,可是当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就会失去这些表现力,他们的言语变得单调、不大连贯、平淡而缺乏情感。”《朱智先全集·儿童心理学》第284页。《儿童心理学》是高等师范教材,初版于1962年,1979年修订,朱老去世之后,他的博士生林崇德于1993年前后又全面修订。这本专著从初版至今四十多年了,这四十多年中,小学低年级儿童语文学习内容琐碎、零散,不以发展儿童言语连贯性为主的特点一直没变。近十几年来,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加大了低年级识字量。儿童入学,先学拼音,然后拄着“拼音”这枝拐杖进一步识字。这些都是语文知识教学,不是言语能力培养。这种课堂上,识字是中心,篇章朗读是附庸,根本没有把言语连贯性——能力培养作为中心(重点)内容。
      从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儿童进入小学,首先应该培养的是“言语表达的连贯性”。在学前儿童习得言语的“游击战”时期,儿童的言语已经发展到平均每句话8个字,由情境对话语向独白、连贯性言语表达发展。可是,当儿童组成“正规军”进入言语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以后,课程设计却以识字为重点,这仿佛又回到了婴儿学语的“独词句”阶段。学习这些零碎东西,只能妨碍儿童言语连贯性发展。
      4、确定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应该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
         《矛盾论》:主要矛盾“领导”次要矛盾。《矛盾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5页)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第296页)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由此可知,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它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主要矛盾对于次要矛盾的支配与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主要矛盾的解决能促进和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是,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相应地自然而然地跟着解决了。第二是,主要矛盾解决了,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之能够较为容易地得到解决。”

      工作中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决策者主观分析以后确定的。教学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客观存在的诸多工作目标中的主要矛盾上。识字是否有资格充任“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首先应该研究清楚“识字是不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须重新论证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列出低年级的学习任务有以下几项:
      [1]识字和写字:识字1600—1800个,会写其中800—1000个。其它5款请参看《课标》。
      [2]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它9款,请参看《课标》。(石皇冠按:从冒号后面的说明看,冒号前应该是学阅读而不是阅读。)
      [3]写话:共3款,请参看《课标》。
      [4]口语交际: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其它4款,请参看《课标》。
      [5]综合性学习:共3款,请参看《课标》。
      这5项目标,哪一项是重点?先不要着急地把识字作为重点,不要着急地把识字作为突破口。我们冷静地分析论证以后,从理论上看看究竟哪一项是重点,就从哪一项开刀。确定重点的标准非常关键:
      [1]能决定全局、促进或顺便能解决其它项目的那一项就是重点;
      [2]能及早实现主动学习的那一项就是重点;
      [3]学生学习生涯中练习时间最长的那一项就是重点;
      [4]绝大多数学生打心眼里最喜欢的那一项就是重点。
      重点候选项目:识字;学阅读。其它项目得票率过低。低年级以学阅读为重点实施教学,顺便能解决识字问题,能显著促进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能提高写话质量,能促进综合性学习能力提升。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实施语文教学,识字以后未必能顺利阅读,明显影响口语表达能力发展。
      确定工作重点要抓主要矛盾,寻找主要矛盾要遵循《矛盾论》思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实施低段语文教学,没有抓住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阅读,准确一点讲,是学朗读。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是学朗读,而不是识字写字。
      5、确定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应该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在学会阅读的成人看来,阅读的障碍就是生字,扫除生字障碍就能顺利阅读,或者加注拼音也能顺利阅读。殊不知,这是学会阅读的成人的阅读经验,经验是什么?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甚至是一种心理体验。马列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经验不是科学,经验不是实践,经验不能检验理论,经验不能指导实践,经验不能随便复制推广。
      最近几十年来,尽管语文教育界的同仁也在学习马列主义,但是,依然用学会阅读的成人的阅读经验类推尚未学会阅读的儿童学习阅读,用已经学会阅读的成人的阅读经验指导尚未学过阅读的儿童开始学习阅读。这种盲目的指导集中反映在:“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进校先学拼音。先识字后学朗读。快速识字就可以尽早阅读。”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好多研究人员和教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没发现,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发现,就是因为心理学研究有一个困难,以研究者之“心”度被研究者之“心”,很容易“将心比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将心比心”的时候,研究者忘记了自己是熟练掌握阅读技能的成人,也忘记了被研究者是尚未开始学习阅读的儿童。会阅读的读者和不会阅读、开始学习阅读的“读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也就是说,研究者、教师缺乏阅读心理学、儿童阅读发展心理学方面的基本常识,因此,他们对这么显著的差别竟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我们国家在阅读心理学、儿童阅读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历史还不长,这些科学常识的普及程度还不高。
      6、模仿朗读为重点符合迁移规律且以言语能力发展为主线
      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不同。识高频常用汉字,主要是语言知识积累;学习流利朗读,则是言语能力培养。知识是快变量,可以快速积累,也可以快速遗忘。能力是慢变量,单调递增,衰老之前只增不减,需要时间较长。因此,好多人为了迎合那些不懂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家长、领导的口味,大多玩弄一些“速成”魔术,快速识字,就是这众多教育魔术中流传最广、最久的一种。这是快速灌输知识,不是快速培养能力,能力培养没有捷径,只能循序渐进。
      儿童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假设没接受过学前教育),言语能力发展主要是在听、说实践中不断地模仿、尝试。进入小学之后,如果以识字教学为重点,那就是把几年来以言语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模仿学习强制扭转成以灌输汉语知识碎片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要顺应儿童心理发展,应该是“改良式”渐变,而不能“革命式”突变。这种一进小学立刻抛弃儿童所熟悉的学习方式而另起炉灶的课程、教材、教法不符合迁移规律。以识字为重点灌输语言知识过分依赖儿童的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而这两点恰恰是低年级儿童的弱项,尚在培养之中。因此,儿童负担重,教学难组织。一些所谓的“快速高效”识字法其实只有教材,没有教学法,他们根本没把研究重心放到识字教学课堂环节上。虽然有些专家也阐述了一些识字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很单调,被动灌输的痕迹很显著,他们自己都承认儿童在识字课上易疲劳。
      符合迁移规律的语文课程设计应该是这样:进校之前以言语能力发展为主线,进校之后依然以言语能力发展为主线;进校之前学母语的方式主要是模仿,进校之后学母语的主要方式也是模仿;进校之前以听说为主,进校之后还以听说为主;进校之前爱听故事、常听故事,进校之后也能常听故事;进校之前丰富口语词汇主要靠无意识记,进校之后丰富心理词库也主要靠无意记忆。符合这些条件的是模仿朗读故事而不是什么以识字为重点的教材教法。入学之后的模仿朗读故事和入学之前的听故事基本相同,只不过增加了跟读(模仿读)和视觉参与,增加了有意注意的培养。
      模仿老师读“三、百、千”和生字密度较高的“快速识字韵文”、《中华字经》等,都不是模仿朗读,因为这些材料和儿童口语差距较大,和成人口语的差距也很大,对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正迁移作用较小,而且还有副迁移。
      《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确定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汉字”还是“学朗读”暨“先识汉字还是先学朗读”,所依据的“道”不是基于成人阅读经验的直觉判断,而应该遵循儿童言语能力发展的迁移规律。.

zhujinhua 2008-3-17 14:37

关于识字的难题

关于识字
我在我家儿子身上,可谓也是花了不少的心血。
买过识字姐姐的学习材料,那时逼着儿子看VCD,一阵子之后,也是不了了之;
火星娃的光盘,也买了全套,现在除了唱,撇和捺,写个人之外,也没有留下什么;
去年一个午觉后,突然惊醒,之前看了中华字经的广告,于是当即订了一套,如获致宝,可是拿给朋友们看,发现她们都摇头,所以也就放弃了,只留下了三本阅读材料;
……

在博客上提议识字事宜
经常很多人来批驳
于是,觉得早期阅读是个宝
加强给儿子朗读
可是,每天花很多时间读书
也是很辛苦
并不能很好的坚持啊

前二天给儿子刻了一个小章
在会认的字卡上盖上章
他兴趣还挺大的
发现他的识字量非常有限

我想,还是要教他认字才行啊。

所以,今天在旺旺上搜了一下“识字”
看到陈淑红的贴子
我于是当即去淘宝买了一套千字童
190元
不知道收到后是不是给我儿子的识字带来大的帮助?

看了上面的这些文章
我觉得,如果我们现在幼稚园不教孩子
留着小学
也会存在很多问题
很多年,儿子可能会因此而厌恶语文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一直为组词、造句,头疼得不得了
一直到小学毕业时,能够独立阅读
那时候一直借书阅读
才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我想,我还是要想办法
让儿子的识字问题提早解决才行!.

semain 2008-3-17 17:15

太长了,等有时间好好读读.
不过我相信让孩子听懂故事,然后里面扮演,确实很容易再让孩子认字的..

veronicali 2008-3-17 18:14

和孩子一起读书。
先给孩子读简单的,童谣,儿歌,多重复几遍。然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慢慢地就对字有了印象。
其次给孩子读有字有画的书,可以字画互动。读了几遍以后,和孩子一起读。
我们没有可以刻意去教,他不到五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和我一起读TOM & JERRY 以及唐老鸭的书。
不好的习惯是总是要和我一起读。我扮一个角色,他扮一个角色。
没有去测他认识多少,但是读简单的书是没有问题的了。.

waiwaimeimei 2008-3-17 22:59

.

zmin28 2008-3-18 11:06

我不喜欢用识字教材,觉得以后宝宝会上小学,会系统再学一遍的,这么早用教材,学那么多,一点意思也没有,到时候真的上学,只会注意力不集中.
我现在就用一些故事书呀,童话书呀,和三岁半的儿子一起阅读.很开心的.我不会测他会认多少字,我觉得让他爱上书,爱上阅读比什么都重要..

clare_gu 2008-3-18 11:51

我一直很奇怪,人家家长是怎么测孩子认识多少字的,一个一个测?.

zhujinhua 2008-3-18 12:15

识字计划

爱上阅读比什么都重要!

是的,确实如此。我经常给我儿子讲故事,有很多经典地故事读给他听。
不过,他已经五周岁了,如果他会认字,自己能够一定程度上地独立阅读,显然会对他有帮助。所以,我现在打算每天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和他一起认字,有一本字典,我想,是不是可以给他在认识的字旁盖上他的姓名章,这样子他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今天打算试一下这个方法。.

zhujinhua 2008-4-2 14:58

千字童学到15课了

千字童学到15课了.每天早晨学习一课,同时复习前面学的所有课文.学得很不开心,除了自己摆笔画,儿子觉得挺有劲的,其他的字编成的儿歌,他经常读得非常吃力。
如果没有自己摆字的游戏,那他一定不肯学了。
现在支持我的想法是,坚持三个月,90天,学完90课课文,看看有没有效。现在是4月,然后5月、6月。我想,时间也是很快的。
如果每天一课再加复习每天可以做好。那么三个月一定很快过去了。
就像之前清晨练琴,儿子觉得非常痛苦,可是,一个月不到,儿子一下子爱上了钢琴,也喜欢演奏了。我觉得孩子不愿意,只是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太难了。他不能胜任。可是,如果他发现自己能够胜任,那他就会非常有兴趣。

我想三个月以后,每天早晨,就学一篇课文。就是中华字经配套的阅读材料。这样子的话,儿子的阅读能力一定可以有显著的提高。

我想,争取到今年年底,他能够实现独立的阅读能力,这样子对他轻松地面对小学的语文学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zhujinhua 2008-4-2 15:06

每天认字要花一个小时

今天算起来只花了40分钟。
前几天都花了一个小时。我本来只计划20分钟,可是发现根本不够。这样子早晨上学的时间就非常紧张,这两天琴也练不完了。因为时间没有了。
这可怎么办呢?
可是,不这样子学也不行啊。
好旦,现在掌握得不好,也不会有人来说,只考了88分之类的。读了一年级,学习学得不扎实,已经落后了,可是还有什么多余的考核,来分散注意力。

如果每天半个小时,就能学好,那该多好呀。

是的,跟儿子商量一下。让他也有这个学习目标,这样子一定对他也有帮助。.

gopc 2008-4-7 13:52

看到前面有妈妈说她小时候一直为了组词、造句而头疼.由此要教儿子认字.
我有不同意见,字只是一个记录工具,把语言记录下来的工具而已,但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学习工具而忽视思想本事.孩子学了一堆的字也不一定可以把这些字串连起来.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能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是重要的.这样等他们真正学会字时,写作文都不会是很大的问题..

zhujinhua 2008-4-8 11:32

识字问题

顾此失彼呀!
周六周日,早起的识字没完成,放到昨天早晨,用二个小时,一下子学三课,然后又复习旧的课程,结果,清晨的练琴也没了。
周六周日没起来早晨学,是因为想着,儿子那么早起来,对他不好,他想睡,就多睡一会了。
本来,晚上想早点睡,可是老是被儿子打破计划,因为他想听我讲故事,而且,一讲,就到十点了,太晚了。这样子真的很糟糕。

孩子那么晚睡觉,一定对他的身高有影响。早晨起不来。

我想,如果儿子不想复述哈哈的故事,那么就必须在哈哈讲故事之前,把自己编的故事讲出来。事先完成。这样子才比较妥当。

我一直想着,儿子要早点睡,可是他一点点地又恢复晚了。

今天早晨的识字课程又没有进行。晚上补吗?对,8点以后,孩子们走了以后,再补吧?

真的是穷于应付。

千字童21课学好了。我想,每天学一课,还是不能停,时间不够,可以二天并着一起学,一下学二课。这样子就等于二天复习一遍。
这样子时间上还比较容易安排一些吧?.

zhujinhua 2008-4-8 11:38

一定要三个月,把千字童学完!

三个月,学完千字童。我想,儿子现在的思维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因为他二年来坚持每天看晚安哈哈,他喜欢看。而且能够复述每个故事,如果我强迫他讲出来的话,他完全可以做到!
我想,他即然能够讲出来,也没必要每天占用很多时间,要他来复述。

因为有了很好的语言基础,那么,识字一定要进行。千字童学完后,就可以独立阅读地进行,每天辅助他学一篇文章。这样子到大班毕业,语言功底一定很强了。

有了非常好的母语基础,再来学好英文,会比较容易。.

zhujinhua 2008-4-14 12:42

周六周日没认字

周六周日,根本没时间认字,只能今天晚上,一下子补学二课。周五的时候,提前学了一课。
每天复习一遍,显然做不到了。那么一周复习四次,还是可行的吧?比如,像周四要去学书法,没法进行,那周一、二、三、五,还是可以的。这样子保证一周学七课就可以了。

最近,开始让儿子口述日记,发现效果还是挺好的。也能及时分析他的心理想法,及时解开他的心结。

还有复述哈哈故事,这个方法也不错。昨晚,儿子看完就睡着了,那也就算了。.

zhujinhua 2008-4-22 16:06

学到了35课

最近学得就更惨了。因为时间不够,尤其是上周五旅游,周六周日没时间,所以周四晚上一下子学了四课,然后根本没有时间复习,所以熟悉程度就更差了。
不过,想了一个办法出来,复印两张,然后每个字剪下来,贴到另外一张上面,今天让儿子带到幼稚园去,休息的时候做掉。老师说他做得还挺认真的。希望这样子能够让他理解字组织成句子的意思。达到进一步识字的目的。.

zhujinhua 2008-4-28 13:43

最终还是放弃了继续学习千字童

儿子每每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说,没什么意思,就是为了让你记住这个字,所以造了这句话出来。
这种对话多了,又加上没有时间,我不由得怀疑学习千字童的价值来。原来中华字经配套的三本阅读材料,是由浅到深的形式,所以,我让儿子读上面的故事,刚开始试行,还行。
如此来讲,儿子已经有一点识字量了,开始用这种方式来认,也是可行的吧。
现在开始,对于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认识之后,就擦去,这样子提高阅读兴趣。
已经读了五个故事了。每天学一个故事。.

晴晴的妈 2008-4-28 15:26

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李跃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我去年12月,在女儿满3岁时,也雄心勃勃要教会女儿认字,想在半年内教会女儿认识2000个字。结果两个月下来,她还是一个字也不认识。幸好我在那段时间看到了李跃儿和孙瑞雪的书,也幸好在那段时间我没有去看杜曼的闪卡阅读法,要不然,孩子要受更大的罪。
这位妈妈,对于一个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而发展起创造性思维,是将来立足社会最重要的生存技能。这些都有赖于早期教育中右脑的开发,识字是一种开发左脑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会妨碍右脑的开发,不值得大多数家长如此狂热地效仿。.

semain 2008-4-28 16:09

[quote]原帖由 [i]晴晴的妈[/i] 于 2008-4-28 15:26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10762&ptid=4500527][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 ... [/quote]

是的,我也发现了'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的现象.
我想我是属于第二类的,发现要懂得教育非常难.真是尴尬不已..

岁月就像棒棒糖 2008-4-28 20:32

这样识字太累了呀。
我看着都觉得孩子累,如果是俺们家女儿,早就起义了!.

zhujinhua 2008-4-29 15:00

你又不告诉我们好方法

[quote]原帖由 [i]其姝妈[/i] 于 2008-4-28 20:32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12269&ptid=4500527][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样识字太累了呀。
我看着都觉得孩子累,如果是俺们家女儿,早就起义了! [/quote]


你家女儿可以认这么多字,都会自己阅读了。而你又说,她自己会的,只是一开始教了几十个字。有时间还是给我们好好介绍一下识字的经验吧?.

zhujinhua 2008-5-31 17:49

儿子的识字有了大进展

放弃了千字童的学习.190元买来的教材又似乎浪费了.

不过,现在每天中午学习一个小时的阅读,就是他读,不认识的字我告诉他,并圈出来。这样子我一下子发现他已经能认很多字了。有些不认识,圈几次,他也认识了。

成就感特别强。尤其,因为这样子的阅读认字,儿子居然对阅读材料中提及的爱迪生、牛顿、瓦特都特感兴趣,我真的好开心。这样子,我顺理成章地把买了一大堆的儿童文学名人传记挨个儿慢慢读给他听。

前几天一个晚上,给他读了二章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太有趣了。儿子欲罢不能,我也是。本来只读一章的,改成了二章。

今天,去小荧星上课,我让他爸在路上读爱迪生的故事给他听,儿子欢天喜地的。

相反,儿童之家四年级的学生,建议他们读这些传记,他们立即摇头。没有在合适的时候启蒙好……

还有,因为蒙台梭利的缘故,所以,我二年前就给儿子讲解种植,陪着他在空地上种了冬瓜,后来还真的长了一个不冬瓜……

可是,即便如此,感觉他还是没有对种植有什么兴趣。有种不以为然的感觉。我每次故作惊喜地说,儿子看,你的冬瓜,他也是在看,似乎也有点懂,但没有强烈的感觉……

但那天中午读到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白菜、一包菜子……我想,我们小时候都学过这篇课文。儿子读完这篇课文,对小白兔有吃不完白菜,还挑着一担白菜去老山羊家感谢;而小灰兔吃完了老山羊送的白菜,还想去讨……

儿子对菜子突然感知了神奇的力量,恨不得马上拿一包菜子来做实验…….

yuyan7381 2008-5-31 20:40

回复 21#晴晴的妈 的帖子

精彩!!!!.

晴晴的妈 2008-6-1 14:02

谢谢鼓励。最近这个月一直在研究认字理论,这是最新的研究进展,供大家讨论。

早期识字一直是争议很大,也是家有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多数家长,包括我本人在内,基于朴素的爱护孩子的观念,会努力保护孩子“玩”的天性,让他们在学龄前多玩,多活动,而不是早早认字、学知识。但是,出于对“幼小衔接”问题的担忧,出于部分孩子提前识字客观上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家长们难免陷入困惑和彷徨中。该不该让孩子学前认字,什么时候认字最适合呢?
“玩”比“学”更重要
众所周知,婴幼儿时期是发展口头语言的关键期,包括识字在内的书面语言的教育,世界各国都是放到6~7岁入学后开始。婴幼儿时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感知运动机能。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指出,智力的培养首先要靠感觉,通过感觉器官收集环境的刺激,促进脑发育。时下流行的感觉统合理论也认为孩子应该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让感觉统合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否则容易出现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我国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核心原则。
通俗来说可,婴幼儿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玩。如果一个小孩不会玩,没有经过充分的感觉和运动,发展起全面、充分的多元智能,和自主行动的意志,上学后他们如何发展起学习的意志和能力呢?他们如何在漫长的人生中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呢?
显然,对于婴幼儿来说,“玩”比“学”重要多了。单纯地认识文字符号,其实和认识万事万物一样,只是通过模式辨别的机制,向婴幼儿的大脑内输入相对应的信息而已。学前会认识一些,并不代表更聪明,相反,学前玩得多,会玩的孩子反倒会更聪明。
中国的学校习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智力发展程度,即使这样,很多老师和家长们仍发现有一个奇特的“三年级现象”。很多入学初期识字多、学业领先的孩子,到了小学三年级,成绩突然就急转直下,甚至不如那些入学前一字不识的孩子。小学和初中的成绩排行榜,大多是女孩子的天下,可是到了初中三年级,那些一路来表现平平、语文糟糕的调皮男孩, 仿佛一夜间就脱胎换骨,成绩飙升。到了高中三年级,名列前茅的,大多是男生,和那些爱“玩”的女生。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现象。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从远古时期起男人就负责狩猎、渔牧和耕种等活动,当然能获得比女性更高的视觉-空间智能的遗传基因。识字阅读或许能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智能,使得孩子在需要阅读、理解和记忆的学习领域中领先,然而视觉-空间智能高的人,在几何、物理等学科、制图设计和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方面会有更突出的表现。现实生活中,男生也普遍不能安分学习书本知识,大多表现出比女生更好动贪玩的天性。

识字不等于阅读
目前在幼儿教育界,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承认。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首次把早期阅读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要求幼儿园“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然而,专家们指出,早期阅读并不是早期识字,而是让幼儿掌握阅读的核心技能。早期阅读是通过图书、绘画、电视等各种方式,各种阅读经验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必专门教孩子认字,当然,部分幼儿可以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文字。
阅读能力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孩子的学业表现直接相关。因为阅读能激发思考和想象,早期阅读显然也有助于提高智力。然而,识字多,并不代表阅读能力高、学习能力强。那些从小听故事,看图画长大、听说能力强的孩子,即使入学时一字不识,一样能展示出很高的阅读能力,表现出很高的语言智能。
常常看到一些早期教育的书籍中宣称早期识字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并以很多早教儿童杰出的学业表现作为论证。但其实,正因为识字不等于阅读,我们很难区分出早教儿童的成功,究竟是得益于识字多还是得益于高超的阅读能力,还是受益于早期综合的智力开发,或者是由于在语言智能上具有更高的遗传天赋?由于这里面有太多的变量,说早期识字多的孩子将来学习会更好,人生更成功,恐怕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聋哑英语”和“拐杖中文”
既然早期识字并不见得能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也不一定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呢?这恐怕和中国特色的小学教育不无关系。
中国的学校擅长于知识灌输,考试其实主要是考学生的记忆能力。在这种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学生书面语言的学习能力很强。就拿学英语来说,中国学生的本事就是背单词,考托福,考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短期内强化学习数万词汇不在话下。可是这种强化读写的结果,是“聋哑英语”。学了十多年英文,能读能写,却开不了口。
    中文的学习也是这样。每一个正常的孩子,在母语环境下,迟早能自然地学会读写。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似乎等不及了,一定要通过短期内高强度、高密度、整齐划一地识字教学,迫使所有的孩子顺利地实现听、说、读、写。在上海,虽然教委形式上取消了一二年级的考试,但事实上二期课改后,课文更多了,识字的任务增加了近一倍,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平均每天就要学习10个生字和一二十个生词,反复、大量地抄写生字和背诵课文,给孩子的身心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断送孩子的学习兴趣。想想看,小学生最惧怕的学科,竟然是母语的学习。很多好动贪玩的男孩子,要到十几岁以后,才会对学习真正萌发兴趣,然后几乎在一年之间赶超上去。学校,竟然成了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所。
   这种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在教育改革的口号中非但没有缓解,随着经济与社会竞争的加剧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早期识字就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吸引力来,显得非常必要了。与其让孩子在学校中被动地、被逼着学认字,还不如变被动为主动,让学龄前的孩子,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在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没有进度要求的状况下,轻松学会认字。如果让孩子从几个月大就开始认字的话,我们甚至能让他们在没有意识的状况下,就能识字脱盲呢。
   如此看来,早期识字,这种削足适屐的方式,成了适应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校的教育文化迫使我们必须早早教会孩子认字。没有认字这根拐杖,他们难以在学校的环境中正常地“行走”。不光是语文,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作业,都需要认字这项本能。不会认字,连看作业题、看考试题都有障碍。离开了认字这根拐杖,家长就得充当起他们的拐杖,为了让孩子跟上紧张的学习进度,家长得花上更多时间陪读。
如果是在欧美学校宽松的教育环境里,早期识字简直是浪费,课堂上有大量的机会让孩子慢慢学会认字,孩子也基本上没什么作业。如果是在华德福学校,早期识字简直是犯罪,华德福幼儿园甚至不愿意让孩子看到和接触文字!可是,既然是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这样的文化教育中心,如果不让孩子早期识字,简直是在冒险。认字的问题,已经上升到“生存还是毁灭”的层次,稍微有点觉悟的家长,谁会拿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去冒险呢?.

晴晴的妈 2008-6-1 14:04

有位参加过孙瑞雪5月底的讲座的家长,说孙老师在讲座中说,"3岁以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秩序感,6岁以前建立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她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识字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就会,不必要用6岁前三年的时间去完成6岁后一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
孙瑞雪这段话,前面几句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最后一巨有问题。恰恰是最后这一句,很容易误导妈妈们。
个人认为,这里有两个明显的错误:
1.识字,是一种模式辨别的学习机制,和联结记忆的心理机制,不需要涉及到理解和思考。从婴幼儿的能力来看,识字和识图认物的学习方式是非常接近的。婴幼儿既然能认识万事万物,识字并不是一件难度更高的事情,并没有超越他们的学习阶段。而阅读,由于是需要运用到理解和思考,倒是需要到3岁以后才会进行。大多数3-6岁的孩子都能接受较为复杂的故事,不管他们是不是会识字。
2.一些认字的试验表明,不管是3岁、4岁还是5岁、6岁,第一年能习得的字相差并不大,说明认字和心智发展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认字的速度,和敏感期有关。通常4.5~5岁会有一个认字的敏感期出现,在敏感期内认字,可以事半功倍,距离这个敏感期越远,识字的效果越差。认为6岁的孩子可以用1个月的时间来学会认字,是不现实的,因为通常认字会存在一个基础量(最低输入量),大约是三四百个字,通常需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学习,然后才会突破这个瓶颈

[[i]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08-6-1 14:06 编辑 [/i]].

晴晴的妈 2008-6-1 14:05

我最近在琢磨认字的关键期、敏感期和瓶颈期这些概念,如果有成文的想法,也会帖上来和大家探讨。.

zhujinhua 2008-6-3 05:00

[quote]原帖由 [i]yuyan7381[/i] 于 2008-5-31 20:40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999353&ptid=4500527][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精彩!!!! [/quote]

附:
晴晴的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发表于 2008-4-28 15:26  只看该作者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李跃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我去年12月,在女儿满3岁时,也雄心勃勃要教会女儿认字,想在半年内教会女儿认识2000个字。结果两个月下来,她还是一个字也不认识。幸好我在那段时间看到了李跃儿和孙瑞雪的书,也幸好在那段时间我没有去看杜曼的闪卡阅读法,要不然,孩子要受更大的罪。
这位妈妈,对于一个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而发展起创造性思维,是将来立足社会最重要的生存技能。这些都有赖于早期教育中右脑的开发,识字是一种开发左脑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会妨碍右脑的开发,不值得大多数家长如此狂热地效仿。



朱金花的观点:

妈妈们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要轻易地被别人的言论而左右.孙瑞雪、李跃儿、等人,曾经拯救了我们,在我们的亲子关系出现严重问题时,为了早教而早教近乎崩溃时,——我们找到了“不教”的“圣经”,我们晃若得了珍宝,我们一下子对自己来了个全盘否定——那是一种拯救。

但是,我们要知道,那只是某一个阶段的需求,当我们调整好心态,就要去寻找最理想的早教,早期启蒙的方法,还是要继续学,学,不能停下来,但一定要用最科学的办法去启蒙,不能想当然,不能逼上阵。肯定有一种方法,我们做起来开心,孩子学起来开心,肯定有,只是对于某种时段,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

晴晴妈后面的观点,又有调整。可是,给予“精彩”评价的妈妈,是不是看到了呢?是不是她从这段言论中得到了并不是中肯的言论呢?

李跃儿的三类家长,一直在敲击我的大脑——我现在也只能算第二类家长,我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痛苦地挣扎着……曾经,我们在这种言论中醒过来,但当我们置于自己的理想中时,亦会痛苦,因为我们处于现实的社会而不是理想的社会啊!当我们再次醒来时,某种程度是不是可以算永生了?我们用现世的方法处于现世,但我们心中有理想,当现世哲学冲击到我们的亲子关系时,我们马上拿出“理想来自纠”?.

zhujinhua 2008-6-13 14:50

飞鸿识字最新进展

到今年11月份,飞鸿就6周岁了。所以,他在幼稚园还有一年时间。
前二周搜完小学入学面试题后,我非常后悔没有及时给儿子解决识字问题,因为,我发现,如果识字问题早二年解决,有了二三年的学前广泛阅读,那么,那些面试题根本就是不攻自破。

所以,我急着给小儿子也要认字了。

但是,通过阅读来认字,也就开始一个月不到?效果显著啊。我现在对我儿子识字问题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巨变。我现在想想我三个月前写的那些烦恼,现在似乎都远去了。

儿子至昨天为止,读完了博海识字学校配套的水平阅读第2册,今天正式开始第3册。我每天中午到幼稚园去给儿子读一个小时。

计划第3册在6月份读完。

我是这样做的。我让儿子读,不认识的字,我提醒他,然后用铅笔圈起来,他读完一遍,我再读一遍。在他读的过程中,他对不理解的字词会不断地问我什么意思,我就给他解释。

第3册读完后,我计划给他复习。凡是他认识的字,我就用橡皮给他擦去所画的圈。我想,看到自己的成绩,是最令人高兴的。

本来,我实行的方案是,天天读一遍他读过的故事,不断巩固。可是,发现他很不耐烦,我也觉得没劲,所以就全部先将所有故事扫一遍,这样子,他把前面的故事内容又忘得差不多了,正好温故知新,又识字。同时,也能锻炼朗读能力。一举三得。

然后就是,我还有很多绘本,要安排时间给他读。.

然然和妈妈 2008-6-13 14:58

我自己在上小学前就认识绝大部分常用字,但是写的不好。读幼儿园的时候在幼儿园里读”365夜”,以前的那种全是字的书,没有图画的,挺厚的。

我姐比我大4岁,都是她教我的,我爸爸妈妈都是双职工,根本没时间教,我姐就是用她自己上小学的课本教我的,一开始教点简单的,后来教我拼音,等我拼音学会之后,她就不教了,让我自己看她的课本。.

岁月就像棒棒糖 2008-6-13 15:01

[quote]原帖由 [i]zhujinhua[/i] 于 2008-4-29 15:00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16480&ptid=4500527][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家女儿可以认这么多字,都会自己阅读了。而你又说,她自己会的,只是一开始教了几十个字。有时间还是给我们好好介绍一下识字的经验吧? [/quote]
不好意思,没看到你这个帖子。
实在没什么经验好谈,只有一点:让她喜欢上阅读。
问我她怎么喜欢上的,我也说不上,估计是我们平时喜欢看书,家里到处都有书,所以她也就喜欢了。:L
对了还有,孩子看书的时候,喜欢和大人讨论书上的内容,我每次都是兴致盎然的和她讨论、惊叹、赞美... ....

zhujinhua 2008-6-14 08:58

[quote]原帖由 [i]其姝妈[/i] 于 2008-6-13 15:0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064822&ptid=4500527][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好意思,没看到你这个帖子。
实在没什么经验好谈,只有一点:让她喜欢上阅读。
问我她怎么喜欢上的,我也说不上,估计是我们平时喜欢看书,家里到处都有书,所以她也就喜欢了。:L
对了还有,孩子看书的时候, ... [/quote]


其实其殊妈的“教”是最高境界的教了,所以,连其殊妈自己也觉得根本没有教过孩子。

高明,高明。

我们真的望尘莫及。

我现在还是带有很强的“教”的手段。

主要还是急。

想着尽快让儿子过了识字关。

结果往往欲速而不达。识字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通过中华字经或者背经典或者千字童等纯识字工具,实现识字是不现实的。因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阅读上面。

所以,可以识字进度慢一点,认得少一点,但是,从一首首简单的儿歌,一个个简单的故事入手,孩子本喜欢唱儿歌,本喜欢听故事,结合起来,省力多了,有效多了。

《朗读手册》本身建议妈妈们给孩子读书一直到12岁呢,妈妈们教孩子识字,又非常急,本身带有推卸责任的意思。即使孩子都认字了,但因为阅读水平的阻碍,同样的故事,自己读得到的快乐极少,妈妈读,就可以享受纯粹的阅读快乐。就有点像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们不会弹钢琴的也能享受到最多;可是,一个会弹钢琴,还不是很会的孩子,通过自己弹来享受命运交响曲,是非常为难的。在弹奏的过程中,被一个又一个音的阻力打击着,到最后弹完已经筋疲力尽了。

所以,还是不要学那些识字教材,那只是一种强迫的灌输,从阅读着手,是最明智的。.

zhujinhua 2008-6-23 13:24

飞鸿识字最新计划安排

我想,水平阅读三册,快识完了,本来觉得,这三册就已经是拦路虎了,没有想到,儿子的识字阅读法,进展得这般顺利,让我也觉得非常高兴。高兴之余,尤其受世外小豆包妈的启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通过阅读强化儿子的识字能力。

我想,水平阅读第三册读完后,弟弟的四本儿歌96首,好好读一读。另外经典绘本的故事内容,我要打印出来,制作成大字的识字阅读材料,让儿子进一步的认字。

我想,我估计要做出几十本的故事阅读识字的材料出来,配合儿子使用。

另外,暑假如此来看, 为了考一星而上学,真的有点不妥当,整个暑假,还是要好好地将阅读搞出来才是妥当的。

一个暑假把阅读材料全部搞定,这样子比过一个铜章要强多了。铜章可以最后复习吧?

或者8月份再上学?

最后复习巩固?

7月份最重要的是把阅读问题来一个大面积的解决?

上旬出去旅游,然后回来把阅读材料全面巩固,出发之前,跟儿子商量好,也许他会同意的。这也算一种奖励。否则今年出去旅游,好象没有特别的奖励原因,好几千元的费用,以后再说奖励,他会搬出这一次?

像去年是因为钢琴考级才考虑让儿子放松放松,去了峨眉山……

对,本月最后几天,把给儿子的阅读材料,至少做出十本来。

我想,像弗洛格系列,可以做一本;
艾玛系列,也可以做一样;
基本上一套绘本,可以做一本大字体的阅读材料出来吧。

对,赶紧做!.

sophia_sh 2008-6-24 01:21

女儿上小班的时候  幼儿园学了字宝宝 3册学完 好象就认识了不少的字 偶尔会让她把里面儿歌读给我们听听 得到家人的鼓励后她也很开心 后来中班下就没教识字了

最近中班快结束了 考虑到家里的绘本和书很多还没读 自己没时间在她想叫我讲故事就可以立刻开讲  花了2个多星期教了她拼音  现在不认识的字我就标拼音 她就会读了 不知道意思就告诉她  感觉在读书中认字 既开心又快(因为可以自己读出来了)

没有向WW上的很多妈妈这么细心 读故事向来随便拿一本就开读  不过读的时候一定要声情并茂,  因为孩子模仿能力很强  她自己读的时候就模仿你的语音语调的 所以这个示范一定要做的有吸引力一点, 质量高一点  读故事就是引导 你要让她得到的信息都在你的表达中体现了.

sophia_sh 2008-6-24 01:25

没有具体数过她认识的字 因为也不知道 有时候她读书或者在外面看到什么字 并把它读出来了 我们都会很惊讶 这个字你也认识了啊.

sophia_sh 2008-6-24 01:30

小孩子的记性和求知潜力真是不可预测的  她要学多少就学多少吧  只要是她自愿的 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因为教拼音用的是她哥哥的一年级书 她学了拼音后就开始翻后面的课文  自己读了好多篇课文 还背给我们听.

zhujinhua 2008-6-24 09:25

[quote]原帖由 [i]sophia_sh[/i] 于 2008-6-24 01:30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108165&ptid=4500527][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小孩子的记性和求知潜力真是不可预测的  她要学多少就学多少吧  只要是她自愿的 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因为教拼音用的是她哥哥的一年级书 她学了拼音后就开始翻后面的课文  自己读了好多篇课文 还背给我们听 [/quote]


真棒!我想,一定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识字量,然后导入了拼音那就如虎添翼了。
我儿子教过几次拼音,偶尔借拼音读一读,但是没有达到你家孩子的水平。
打算再过一阵子,等达到了足够的识字量后再导入拼音。
谢谢您的分享[tt7].

zhujinhua 2008-6-28 12:11

来自: **爸  标题: Re: 识字班求助

原始短消息: 识字班求助
引用:
原始短消息: 识字班求助


已发了邮件,收一下.
几天不能上网了,今天刚看到您的电邮,谢谢你了。不过,好像没有收到,能否重新发送一下?请在标题中标注:识字。可能系统给自动屏蔽了。

多谢!.

FEIFEI爸 2008-6-28 21:22

下载了,非常好!谢谢你.

zhujinhua 2008-6-29 09:14

回复 41#FEIFEI爸 的帖子

学习了以后,上来分享一点经验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鸿识字……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