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7-10-30 23:18
尝试开放式教育方式 英小学“聊天教育”引争议
尝试开放式教育方式
英小学“聊天教育”引争议
------------------------------------------
允许小学生在课堂上走来走去,互相聊天,自由提问并允许他们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中国父母看来可能不可思议,但这种“聊天”式的教育方式,正在英国小学里进行试点。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一些保守派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根本就是“放任自流”,使得孩子只知道享受,而不考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不少父母和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了赞许,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自由成长,既不会埋没潜力出众的儿童,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还是增加孩子的竞争力?针对这个同样也困扰着中国家长的问题,英国家长也在进行讨论和争议。
“老师讲学生听”模式亟需改进
别以为只有中国的学生有行为规范,英国小学生也有一套严格的行为守则。比如学生平时一律穿校服、佩胸卡到校;学生如果有事离校,应由校长签名批准,同时家长必须到校门口接走;学生在校期间严禁使用手机、
MP3等,回家没有父母的同意不允许上网;学生如有吸烟等行为,必须回家反省24小时;如果动手打架,打架双方都要先回家反省72小时,然后再接受学校处理,等等。而对于考试机制,英国教育部规定,在学生7岁、11岁、14岁和16岁时,要分别接受测试。
在英国,儿童进入学校前,往往一起玩耍和学习,但进入学校后不得不面对纪律严格的传统教育方式,在各自座位上安静听课。不少教育学家对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质疑。教育学家、英格兰大学的教授里拉德说:“6岁以下的儿童喜欢与同龄人一起玩耍,但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互动。到他们进入学校学习时,儿童已经开始对玩伴感兴趣,开始注意观察玩伴的反应。但就在此时,他们却在课堂上被分开,坐在各自课桌前,失去与伙伴互动的机会。”
对于老师要求在课堂上保持安静的做法,里拉德提出异议:“儿童其实可以在喧闹的环境中学习,但当他们被强迫保持安静时,就失去相互学习的机会。”她举例说,儿童在配对游戏中挑选动物时,会清楚地记住在生活中触摸过的动物,而不是那些只看过、但没有接触过的动物。
“聊天式教育”褒贬不一
针对教育学界的争议,今年7月开始,英国课程署推出了教改方案,使教育方法更加灵活,比如改变一天8节课的固定安排,在课堂中穿插不同的学科内容,以及每天安排5分钟的外语拼写课程。此外,课程署还选出一些小学进行试点,在这些学校中80%左右的课程试行“聊天式教育”,即允许小学生在课堂上走来走去,互相聊天,自由提问并允许他们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试行两个多月来,家长和学校对此褒贬不一。
之前有家长担心可能出现“任凭儿童上课时走来走去,课堂将毫无纪律和秩序可言,不利于学习”的状况,现实却很少在试点学校出现,“聊天互动”式教育法并没有使课堂陷入混乱。一些小学教师表示,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儿童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自己掌握进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课堂纪律就自然而然得到维护。
但公民社会研究所副主管、新式学校教育公司常务主管罗伯特·惠兰表示,这种“聊天式教育”可能只对某些孩子有效。“让孩子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相互聊天,这种方式对那些重视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也许是件好事。但如果儿童来自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父母不清楚如何引导他们,这些儿童在松散的教育方式下会失去学习的动力。让老师在大部分时间里向孩子们灌输知识,这种传统的做法依然有很多优点。”
改变了家长教育观念
大多数家长对这种“聊天式教育”的推出表示了肯定和认可,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兴趣是第一位的,他们从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们尊重孩子的性格、爱好、意志和隐私。但也有家长担心,这种宽松的近乎放纵的教育环境也存在着一些隐患。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过于宽松,这一代的英国年轻人身上有着不少陋习:只会享受,而不思考着如何去努力工作;他们许多人很懒惰,在家里很少帮家长做家务;许多英国十几岁的小孩没有礼貌,谩骂行人,还经常聚众闹事。
不过,这样的教育体制的推出,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尤其那些低年级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艾维拉表示,她的女儿进了学校后,开始接受科学课和地理课,而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讲的都是生活常识。比如地理课,就从你学校旁边的环境讲起:公园、花草、马路和汽车,刮风、下雨和晴天。孩子们是从生活渐渐亲近科学的,在数学和物理学习中,动手建造几何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历史课上,让儿童扮演历史人物,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动机。艾维拉说:“开学后见到女儿,算术、语文虽然学得不多,但懂了很多事,她会很热情地帮助客人端茶倒水,礼貌用语一套套的。”
作者: □晚报记者朱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