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 2007-6-26 09:43
无用之用
我对充实这个概念有两种理解:一是时间上的充实,也就是用工作、活动把自己的时间填满,总让自己有事情可做,以免把时间浪费掉;二是精神上的充实,这样的充实是来自独处,“忘记欲望和工作,体验自己内心的东西,体验自己内心的坚强和所有奇妙的感受”,这样的充实不是来自外在的给予,而是你自己内心的生成,那是你活在这个世上获得的最真实的感受。但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看似充实的营营碌碌中把生命消解掉,闲下来,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对空荡的时间中的空荡的自己。有人说能独处的人,不是神明就是野兽,我达不到神明的境界,但在独处中我感受到了生的喜悦,获得了超越一切观念的自由。
人长大了,对孩子就有一种由衷的爱怜,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未被社会的各种观念、各种潮流、各种追寻所俘虏的本真。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一天都为了寻找自己的快乐而活着,不受外界的影响,那是人最自我的一个时期,当然那是不自觉的自我。进入社会后,我们就开始被角色化,说着自己不想说的话,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开始逐渐的远离了“自我”。到最后甚至挂在我们身上的各种称号、各种观念各、各种思想慢慢嵌入了肉体,侵占了灵魂,人最自然的东西,这也是区别于你和他人不同的东西,逐渐被销蚀掉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不是坦克大炮,而是思想观念,是世俗舆论无形的力量,它们可以使人彻底失去自己彻底沦为奴隶沦为工具,而自己对此却毫无自知。我们有很多理由,去辩解这个改变的合理性或者无奈。但是,只有一次的生命,就这么被角色所腐蚀,是不是一种悲哀?
牐牽鬃铀担骸安恢生,焉知死”,我喜欢把这话反过来理解“不知死,焉知生”。人生种种的际遇,都是有许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必然,所以我不信命这样的东西,不管那些偶然的因素造成了我的幸或者不幸的必然,那都是我的唯一一次的人生,所以都应当珍惜,都要鼓励自己享而受之。有个哲人说,在人生中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超越一切成败祸福的豁达心胸。死是人的唯一必然,知道了这个必然,我们才能更用明晰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得失,对待人生的取舍,而不是一味地在大众里寻找自己的回音,或者不负责的把自己交给了社会、世俗,任之揉搓。
牐犠孕《潦椋父母就不断的叮嘱,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现在的老师也是如此告戒学生。大概是我们的民族遭遇的苦难太多了,穷怕了饿怕了,读书最终的价值就是能否以此换来财富换来地位,如果不能,寒窗十几年也就毫无意义了,甚至会成为读书无用论的范例。这一价值标准决定了我们教育的功利性,我们只学有用的知识,能帮我们考得上大学,找到好工作的知识。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哪个老师跟我说过要享受生命的话。平时同事聊天,说谁谁很年轻就走了,就不由感叹人生短暂和无常,然后就会有人总结:所以有钱不要舍不得花,吃好穿好,别亏待自己。悲乎,我们的享受就只限于吃好穿好!!记得《论语》中有一段,一日,孔子问他的学生他们各自的理想,有几个说要成为国家的重臣,只有一个说,希望能在暮春时候,和三五好友在河里游水嬉闹,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回答说,我和你的理想一样。我们一直认为儒家的文化是代表出世,但孔子本人是个真性情的人,他个人理想也是为了享受生命。但生在乱世,他怀着对社会的责任,奔走在中原大地上。而我们后人却把他的责任当作了他对功名的追寻。我们现在的教育内容可能远比不上孔子时候丰富,音乐美术体育这些“杂科”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但实际上,这些看是无用的东西,更能丰富美化人的心灵,也更能给心灵带来抚慰,给人带来比吃好穿好更广阔更自由更美妙的享受。如果,这些无用的知识重新被重视,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我们的人生和社会也会美好很多。
牐犖抻弥用,可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珍馐美味,不能带来金银珠宝,但它们熏陶我们让另一种视角去感知世界,保持心灵的自由和敏锐的判断力,而使我们不至于被流俗被已成为公理的思想观念牵着走,它们也逐渐培养我们在独处中享受丰盛,引领我们在独处中接近神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