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分数“褪色”家长“色盲” 新评价系统经受考量

小宇妈妈 2007-6-8 12:46

分数“褪色”家长“色盲” 新评价系统经受考量

[size=3][size=3][font=楷体_GB2312]一个孩子的语文考试得了85分,另外一个孩子语文能力四项评价是两个优秀,两个优良。你会觉得哪个成绩更好些?这曾经不是一个问题,但现在却成了许多家长难解的疑惑。
 
  一边是考试排名被取消,分数也不再遮遮掩掩地公布;一边是新版《学生成长记录册》的首次试用,综合评价工程的正式启动。二期课改后的第一个学期时间已过去了一大半,许多家长发现,不仅是孩子的教材变了、作业量变了,就连学习的评价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 变。可是家长们却看不懂孩子的学习情况了:“仅仅是那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评语,让我如何看清孩子的学习?”
 
  现象

 分数挥之不去的旧情结
 
  “学生成长记录册也许可以让我知道儿子每一根汗毛的生长情况,可我却始终不清楚他的学习状况整体是什么样子。”作为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一直把对儿子学习要求定在“力争双百分”的魏先生仿佛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评价孩子了。期中考查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尽管再三向学校作了询问,可一直没有关于确切分数的具体结果,儿子带回家的只有一本《学生成长记录册》,面对填满许多评语的记录册,魏先生有些不知所措。
  
  淡化了分数的评价,以往在家长眼里看来是“锦上添花”的等第、评语成了家长唯一的判断内容,尽管学校老师反复解释评价细化可以更合理、更全面地反映孩子的学习状况,但是魏先生却认为学校做了这么多工作让人感动却没有实质作用:“你看单单一个语文,除了学习态度外光学习效果就有四项评价内容,阅读、朗诵都单独评价,而且又没有具体的分数算不出平均分,我们怎么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好还是坏,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这本让魏先生看不懂的《学生成长记录册》,是本学期教育部门为配合二期课改推出的一本新的学习成长考察册,不同于原有的学生手册,它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情况的价值考量更加细化和全面,在将来的中考、高考过程中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它的长远意义在于,将给基础教育改革“分数制单一评价体系”担当风向标的功能,可惜试行的第一年,在分数评价观下站久了的家长有些被吹晕了方向。  
  新的评价系统遭到家长的抵制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杨浦区某小学的张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期中评价随着《学生成长记录册》发到学生手中之后,家长前来询问学生成绩的情况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家长会更是成为家长向老师打听分数的探分会。“家长不拿到90分、80分这样的分数就是不放心,有家长反复问我们优良算什么分数?跟优秀差多少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好像购物一定要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才觉得踏实,可是美元和人民币之间还是有汇率的,两种评价方式之间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拿来当换算的汇率呢?”  
  家长的抵触更多的是因为对分数制已经心里有数,而综合评价则太过模糊,长期的分数制已经习惯让他们只通过分数的评价,一眼就能评判孩子学习状况的高低起落。闸北区的一位学生家长黄女士对记者说,传统的分数制是一个比较性较强的评价,学校换算分数可能75分也是良、85分也是良,可是在家长的眼里这个差别却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就是综合评价细化的项目增多,可是家长却无法将他们综合起来:“我不是老师,更不是教育专家,我只希望你告诉我我的孩子语文好不好,数学好不好,这就够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对分数的执著并非不可理解,深层次里还有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他们的选择。“我们可以实行等第制和综合评价,可是那些招收学生的初中、高中学校不答应啊。”打虎山路一小的语文教师张老师告诉记者,因为一些初中的特殊要求,学校总能碰到一些家长要求看具体的分数、甚至名次。“学习态度的评价对他们来说是不重要的,他们宁可要一个学习态度不好但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评价对他们来说也是不足够的,他还是想知道你是94还是98分,到底是多少名,事实就是这样。”


  
  困惑
  
  综合评价新事物暂难被接纳
  
  家长对《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不理解,让许多学校老师感到分外委屈,因为这项工作几乎是个“吃力不讨好”的选择。“如果要我们自己选择,我们宁可给学生打个分数。”这是记者就学生评价体系改革在采访老师时遇到的最常见的回答。在他们看来,新的记录册要填写的内容实在太多,工作量几乎是以前的5至10倍。
  
  对许多老师来说,从前分数制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试卷,改好卷子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就完成了。但现在,新的学生手册要填满所有的内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科老师担心的是要给学生这门学科不同的侧面去进行评价,而副科老师要个性化评价的对象则可能是整个学校的学生,“我怎么可能知道五(2)班的张同学与二(1)班的李同学两个人在创造力上有什么不同?”因为要评定全校200多名学生的美术成绩,在闸北区一所学校任教美术课的张老师颇有些个人意见。
  
  在谈到《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推广时,杨浦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笑言他们做的是一项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工作:“家长埋怨不如分数制实惠,不叫好;老师埋怨工作量暴增,不叫座。”
  
  据市教委教研室负责人介绍,在考虑学生综合评定推进电子化的过程中,曾有人建议设计一种“电子评语”,让老师在符合某学生的评语旁打勾,还有从网上下载有关内容来代替学生评语。但这种做法在减轻班主任负担的同时又担心流于模式化,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让本来就已经为人垢病的学生综合评定“陈词滥调”问题更加严重。
  
  “如果把对所有学生的评价都集中在一次写,肯定是评价不好的。”徐汇区杜鹃园小学的李校长对记者说,本学期一开学,他们就召集老师开会,让老师变学期末集中评价为随时评价。“那些学习情况稳定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段先填掉,那些学生成绩起伏比较大的学生则可以考虑多观察,尽量用鼓励的方式来填写。”李校长认为,工作量的增加不应该成为老师拒绝的理由,而对家长,则有着更多的说服工作要做。
  
  面对《成长记录册》初次使用老师们出现手忙脚乱疲于应付的状况,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表示,这些只是表面问题,现在成长记录册各项内容的评定人为主观操作的空间相当大,对于一些孩子可能丧失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机会,伴随着与中考、高考关系的日益紧密,《成长记录册》更多问题可能将会浮出水面。

  
  展望淡化分数改革的不仅是评价方式
  
  综合评定的广泛参与,让一度唯我独尊的分数有些“褪色”,可分数的功能才悄悄有些淡化,家长就慌乱了、老师就忙乱了,预期中大多数学生个性得到肯定的效果并没有完全实现。也许我们忽视了一点,让分数光环渐渐黯淡,改革的不仅仅是评价方式,也许还有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冲击。
  
  市教委的一位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曾经指出,现在我们的课程是学生来满足课程,设定一个课程然后让学生来符合它的要求,而不是根据学生的要求来满足他个人成才的需要,这与教育的本质是南辕北辙的。他还特别提到了慎提“评价”二字,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他们的评价应当成为反馈老师的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效果,而不是考核学生到底有多优秀。
  
  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可是这一点也许被遗忘了太久。学校和家长长久以来满足的都是他们的学习效果有没有达到我们预先设定的目标和高度,分数制就是这种顽固思想的产物。
  
  理想总是更完美,就像观念总比现实领先一步一样。当中考、高考的大方向不能完全脱离一分决定命运时,当择校还把学生的分数差别放大到可以决定一个学生进校资格时,当我们的综合评价还没有找到简便操作和个性化评价的平衡点时,苛求我们的家长完全放弃“分数”观念也有些不切实际。
  
  新的课程计划已经特别强调在小学阶段要“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多一点耐心,家长多一点细心,能真正用改革的实效保护住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是评价改革最大的成功。(记者阎云飞).

huaqiong 2007-6-8 21:13

回复 #1 小宇妈妈 的帖子

当满篇的错别字出现在一篇短短的作文中,当所有的奥数题目都思维正确可是基本计算一提笔就算错,老师的耐心大概要被磨尽,家长的细心大概要彻底变成焦急的时候,我实在不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如何被呵护..

adafather 2007-6-10 02:08

听说家长看不到具体的分数(我孩子所在的学校可以看见自己孩子的分数和其他的孩子的分数)。
以下内容是听说(无从考证):
但是电子档案里肯定有统考的具体分数,有没有学校自己的分数就不得而知了。有权进入电子档案的以后可以在这里看到想看的一切,包括老师的评语等等等等....可能还有学生家长从来也不知道的东西。就像大人的档案,人事部门可以看到,而你不知道。也许有一项你自己也不知道的恶评,使得你一辈子的努力都成泡影。
希望我听说的不是真的。希望我的担心不是必要的。希望我的痛苦不是普遍的。希望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幸福的。

[[i] 本帖最后由 adafather 于 2007-6-10 02:09 编辑 [/i]].

YJ妈妈 2007-6-11 09:06

为什么一定要用分数去衡量一个孩子,现在和我们那时的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们的孩子一年级就能自己阅读厚厚的课外书,我们那时候可以吗?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我们以前的标准去衡量现在的教育呢?难道我们就不能与时俱进一下,,[em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数“褪色”家长“色盲” 新评价系统经受考量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