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择校热背后的冷思考

老郭 2007-2-26 13:30

择校热背后的冷思考

说到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让人不由得想起择校问题。在互联网上键入[url=http://www.shzxw.com]择校[/url]这个关键词,网页犹如热风扑面,而“之热”“之惑”“之痛”竟成了其当然的后缀。而在现实生活中,此类后缀也成为不能承受之重,或耳闻目睹,或切肤感受。


         一到[url=http://www.shzxw.com]择校[/url]热风吹草长的时节,“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家长们已开始为此而不停地忙碌、奔波,尽管主管部门原则上反对择校,要求学生“就近入学”,但这并没有阻碍择校热的持续升温;尽管择校费逐年上涨,令人咋舌,但这并不能浇灭家长们早已燃烧起来的激情。哪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家长们各自使出浑身解数追寻、追逐着择校之风,痛并快乐着。上不了好小学,就难上重点中学,上不了重点中学就难上名牌大学,上不了名牌大学,就难以找到好工作。这样绕口令般的推理,在家长们那里坚定强硬得几难批驳。


         [url=http://www.shzxw.com]择校[/url]热的原因在哪里呢?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结果。学校之间的分等和差异,是推动择校的直接原因,争夺优质教育资源是人们[url=http://www.shzxw.com]择校[/url]量基本的出发点。争夺优质教育资源是要以一定的经济付出为代价的,这便是高昂择校费的来由。这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显然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url=http://www.shzxw.com]择校[/url]风的持续上演。相比较,我国的近邻日本,注重对所有中小学教学资源配置的整齐化、统一化、达标化,教师三至五年自然流动,学校之间差别很小,所以择校失去意义。而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差别明显,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差异显著,资源有向上集中的趋势,[url=http://www.shzxw.com]择校[/url]的余地很大。


         二、家长们的趋从心理。造成择校热持续升温,还与家长们对重点名校的趋从心态有关,同时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量”的一次严峻考验。一般来说,重点学校能提供较好的教育质量和成长环境,但对个体来说并非都适用。对重点名校的强度依附和由其派生出的附加值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是家长们[url=http://www.shzxw.com]择校[/url]的原动力。事实上,这一做法有时并没尊重孩子的自觉自愿,结果还适得其反。本人所在社区就有一子弟初中毕业在其父母多方努力下,终于升上一重点中学,但在两周之后,此生强烈要求转学。理由是无法适应学校高压的学习生活和同学间相互攀比的习气。其父无奈,只得将其转学。该生在另一所普通中学,找到了自信,目前表现良好。在此,我想提醒几句的是:第一,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让其自然无拘地成长。第二,要注重分析孩子的现有水平和内在潜能。一味想挤进重点学校,对孩子的发展并非一定有利,或许在非重点学校他(她)会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期待,从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第三,成功≠成才。我们往往把成功仅仅归结为考试成功,这显然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的,这样的成功并不等于成才。要知道,学习是一项自主性极强的活动,而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要求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不断发掘、刺激学生的自主性,不断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与热情,这才是“师道之本”。离开了这一点,离开了学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再优秀的老师也只能“对牛弹琴”。

         

         三、社会的强化效应。重点学校的产生适应了特定历史条件的需要。重点学校享受了优越的政策倾斜和较大的投资额度,其优势地位不断巩固,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力”。可以说,重点学校的最初划定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和行政意味。但评审重点学校这一传统手段在现今依然保留且更为精细。


         [url=http://www.shzxw.com]择校[/url],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简单赞成或否定择校,这不是本文的题意。有差异就有竞争,竞争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同时发生着,教育资源在进行着有序流动。认识择校背后潜在的问题,正确地加以疏导与规范,以及关注弱势学校的发展利益,是我们切不可忽视的方面。.

dudumom 2007-2-28 13:40

不均衡教育资源,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但如何均衡,想必是教育部门头痛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择校热背后的冷思考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