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让童年弥漫着书香

ourkids 2006-4-7 14:37

让童年弥漫着书香

儿童。阅读。
在某些家长、特别是孩子还小尚不识字的那些父母心目中,它们甚至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可是一旦放在一起,就代表了一种国际风潮——
在美国,暑假伊始,教育部便及时推动“夏季阅读运动”,邀请各界名人包括教育部长、副总统夫人为儿童朗诵读物;他们甚至与必胜客达成协议:由各地必胜客连锁店提供免费的小披萨,奖励给那些坚持与孩子共读的家长……而为了这种种促进儿童阅读、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各项举措长期推行,联邦政府预计投入的巨额资金将达50亿美元。
在加拿大,任何一个图书馆里,都可以找到专门的儿童阅读区和活动区,鲜艳的颜色和有趣的布局,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稀奇古怪的椅子、桌子,令孩子们趋之若鹜。每到周末图书馆更是热闹非凡,儿童读物区坐满了聚精会神的小读者,一个个天真无邪,一本正经地阅读着他们钟爱的儿童读物。
在新西兰,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书袋,每天老师都会选一本书放进书袋中,让他们带回家,年纪小的孩子要讲给父母听,父母听完故事后要在联络簿上签字;大点的孩子必须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故事内容。老师带领阅读时也独具特色,每次都由讨论开始,例如读到《Royal Dinner》(皇宫的晚餐)时,老师会先问“如果你是国王、皇后或公主,你想吃什么?”当学生都了解故事主题、情境后,才开始讲故事内容。
在中国台湾省,新任“教育部长”曾志朗——一位以认知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闻名国际的心理学家——推出的为期三年的“全国儿童阅读运动实施计划”覆盖全省儿童,鼓励从幼儿园开始每个孩子每年阅读50至100本书籍。为动员家长一起加入,还提拨新台币4000万元来推动“亲子共读计划”,最终目的是号召1万个家庭加入。为现身说法,56岁的他不惜化装成为台湾最老的“哈里•波特”在公共场所与小读者们同乐。
在中国内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曾经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公开指出,不能再让孩子整天在课本里打转,只有快乐地阅读,才能快乐地成长;2002年7月6-9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更在南京召开了“全国幼儿园早期阅读研讨班”,来自北京、上海、南京、香港、台湾、美国的学前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国内外30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并就早期阅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不难看出,儿童阅读尤其是早期阅读正在引起我们的专家、学者乃至政府决策部门更多的关注。这个关注是顺应了儿童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因为我们的宝宝们对图书似乎有着天然的兴趣——
当孩子遇到图书……
你的孩子今年多大?2岁?4岁?6岁?他看书吗?先别急着摇头。如果我们说下面这些行为也和儿童阅读有关的话,相信你的答案会有所不同——                          
扔书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孩子看见书就闹着要;交到他手里,眼都不眨一下就扔到了地上;不捡,他就哭;再捡,他再扔……扔得自己喜笑颜开,扔得大人哭笑不得。
  

撕书
这也是很多父母头痛的问题之一。不管你是多少钱买回来的书,孩子看没两眼,但只要兴致来了就开始撕,嘶拉嘶拉地只管好玩。又不见了几十上百元?那是你的事。
                                               
说书
有的孩子很喜欢讲故事,还缠着大人听他讲。没看过书的觉得他讲得活龙活现,但看过这本书就会清楚:书上根本不是他讲得那么回事。说他是睁眼瞎不太公正,他明明在盯着书讲;可是内容呢?完全要看他想到哪里、编到哪里去了,跟书上可以一点关系也没有。
  
倒着看书……
还有的孩子倒是不爱讲给别人听,而是习惯自己一本正经地捧着本书“攻读”,口中往往还念念有词。可是走过去望一望书本常让你啼笑皆非:他可能整本书都拿颠倒了,却一样“读”得津津有味……
  
诚如之前所言,这些每天都在你我的孩子身上上演的行为的确都还不是看书,只是和阅读“有关”而已。但是,它们又的确已经是看书的开始—至少,孩子们已经或者正在通过这些行为爱上图书,这是最初的兴趣,也是最弥足珍贵的。
既然孩子天生对书本有浓厚的兴趣,为什么长大后对书的喜好却大相径庭呢?我们做家长的是否做错了什么?错过了什么?正确的做法该是怎样?
《孩子》观点:将兴趣变成一生热爱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儿童一出生就具有对书本天然的兴趣。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孩子从出生起就应当并且可以开始阅读;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将阅读的兴趣转变成一生的热爱。美国甚至为此成立了国家研究院早期阅读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分别对0-3岁、3-4岁、5-6岁儿童的阅读能力发展提出了要求,在美国社会以及其他国家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看起来,开发早期阅读的确是件值得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的大事。学理层面上的意义姑且不说,从实际生活来看,它至少有以下3大看得见的好处:
1 找到知识钥匙
我们一向鼓励孩子提问,并主张家长积极、耐心地回答这些问题。但家长的精力乃至水平毕竟有限,这时候让孩子向书本发问也许不失为良策,因为书本才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而且,与家长张口就来的回答相比,孩子对于自己查阅书本找到的答案印象会深刻得多。
2 熏陶写作能力
不少孩子到了小学、中学,开始学习写作了,才发现或抓耳挠腮不懂下笔,或笔下文字味同嚼蜡。但幼年时就博览群书的孩子则不同,甫一下笔就如有神助。原因很简单,文字对他来讲早已驾轻就熟,各式修辞、描绘手法不过是童年经验的再现而已。
3 解放家长时间
很多家长都曾经因孩子无穷无尽的精力而应付不暇、烦恼不已。如果你的孩子习惯阅读,这种现象将自动消失:你不用再全天候地陪伴他,他已经找到了比你更好玩的朋友—而且,只要你把好关,这个朋友绝不会把他带坏。
除此之外,一个爱上读书的孩子还有很多其他的过人之处:比如他会有一种不同常人的儒雅气质,他何时何地都不会孤独,他的人生会比很多人多彩,他的思维也会因阅读受到不少额外的训练……总之,热爱阅读、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在现代社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其实,这些好处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为犹太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知道了。据说犹太人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会将《圣经》涂上蜂蜜给孩子舔,目的是让孩子从一出生就感觉到书是好东西,从而养成一辈子爱读书的习惯。
你呢?你为孩子做了些什么?蜜糖不一定要买,但以下三方面的功课必须做足:
1 保护引导
孩子的很多兴趣稍纵即逝。就拿上面罗列的四种孩子的表现来讲,家长的应对、处理一定要聪明、妥当:
A 扔书
这个过程除了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力量以外,还是孩子对于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早期试探:扔下去—捡起来—再扔下去—再捡起来……孩子希望看到这种因果可以不断持续下去,直到他疲倦为止。家长别嫌烦,陪他玩,过程中记得抓住一切机会翻开画书内页,向孩子展示里面绚烂的色彩,以引起阅读的兴趣。
B 撕书
这个过程一样可以锻炼孩子小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有些书你还有用,有些又太贵,就这么撕掉谁都心疼,但明令禁止又会剥夺孩子发展的机会。建议家长可以将自己的、贵重的书籍收藏好,同时提供一些廉价的书报给他撕,最好还是好撕的、不会因为页角太硬、太锋利而割伤孩子手指的那些。同时一定记住:为免孩子的兴趣仅仅停留在破坏,孩子撕完以后你可以带着他一起重新装订,甚至可以重排故事顺序,做一本属于自己的小书。
C 说书
喜欢“说书”的孩子多数也爱听故事。煞有介事的讲述不过是对成人世界的一种模拟,但因为阅读、理解和口头再现能力都有限,尚无法讲到大人一样完整,只能做到形似。但就是这一点形似,孩子都已经投入了很多想像力和创造力。为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应给予适时的鼓励和引导,切忌训斥孩子无中生有,因为这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想像创造。
D 倒着看书
也是一个模仿父母的例子。也许孩子觉得大人看书的样子很酷,也许他觉得这样做代表自己长大了。孩子选择摆一个读书的甫士来表示长大,总好过他学说粗话来标榜成熟。所以家长不应嘲笑,也不要简单地命令他将书掉转过来,而应首先赞赏他的热情,夸奖他的姿势很像那么回事,然后找个时机引导他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识字的孩子看不出文字的正反,但应该可以发现图画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反不同。
2 以身作则
家长在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一年下来又能读几本书呢?忙会是一个原因,没有读书的习惯恐怕也不能排除。但为了孩子将来的成功,您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自己呢?就算真的忙得不可开交,平日看电视的时间总有吧?拿一点出来设定一个读书时间;自己真的看不进书去,买本家庭教育或消遣类的杂志读读,就是看看报纸、当当陪读也好:一家三口人手一卷,那种安谧、祥和的氛围,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永不磨灭的回忆。
3 创设环境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家里有没有书柜、书柜有多大,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位。同样道理,你的家里案几床头,书本是否随手可取,也可以看出你的孩子能够受到多少书香的浸染。由兴趣而生的阅读应该是一件自然、自主、快乐无比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硬把书本塞进孩子手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个便利、愉悦的环境,对孩子做出积极的暗示,让孩子自然、自觉、自主地阅读。
比如在家中,可以考虑为孩子度身布置一个阅读角,温馨、洁净、明亮,书本散布四隅,让孩子置身其中便手不释卷;出门去,也应尽量寻找一些适宜读书的环境。能去图书馆当然好,就算在野外也没有关系—在树林中挂起一张吊床,再随手丢给孩子两本书(当然你得记得带),他自己看也行,你来“照本宣科”地朗读不错—当家长你称职,遣词造句还是作家们厉害……
有了你的引导,有了你的垂范,有了你创设的环境,哪个孩子还会吵着嚷着要看电视、打游戏机!把这种兴趣变成一生的热爱,自然水到渠成。
  
我们都听说过拔苗助长的故事,我们也都清楚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和局限。所以在早期阅读问题上,在做到以上三点之后,我们还必须谨记“按部就班、量体裁衣”。
多大的孩子看多大的书
文/宇 欣
1岁幼儿
能接受单幅、不连贯的图片,但对所看到的东西还没有分析的能力。
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色彩鲜艳、内容着重于人体、日常生活或描述他所熟悉的事物的图画书或画片,让孩子有熟悉环境的机会。                                       
2岁幼儿
能够用眼睛直视一样东西,并掌握物体或图形的轮廓以及分辨不同的形状;手指渐渐灵活,并具有翻动书页的能力。
父母可选择画面清晰、色彩明朗、造型大而简单、有把手或窗口、易于翻动的看图辨物类的图书,内容接近日常生活,题材最好可引起亲子间的对话。
3岁幼儿
在语言能力方面已经由单字句发展到双字句或三字句,较能与父母或其他人沟通;在视觉方面能够掌握图画及物体的大小、远近,对立体知觉也逐渐开始理解。
此时孩子开始对儿歌、韵文感兴趣,父母可为孩子选择一些措词简短、易于吟诵的读物;同时,父母除了可依照图片的顺序讲故事给孩子听以外,还可利用相对独立的多幅图片训练儿童的推理能力。
4岁幼儿
语言能力快速发展,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拟人化的动物故事。随着语言能力的加强,对童话、儿歌、民间故事也十分有兴趣。
父母可考虑选择富有想像、创造力的图画故事,或具有实际观察意义的图画书。能够发出模拟声音的书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颇为吸引,可促进孩子想像力。
5岁幼儿
语汇已经相当丰富,能较确切掌握他人说话的意思以及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父母可选择较复杂或拟人化的故事,以延伸幼儿生活经验,刺激想像力,并可加入浅显的科学性读物,启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但故事的句子不应过长,以免孩子疲劳、厌倦。
6岁幼儿
接受力和理解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兴趣广泛多样,开始为准备入学。
这时期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像历史故事、童话、民间故事等。知识性的图画书也可扩大孩子阅读的兴趣。可让孩子看图说故事,训练其想像、思考、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
7岁-8岁儿童
开始练习协作、分享,进入“帮团”年龄,注重自己是否合群。
可以同小朋友们一起阅读、一起使用的较为合适,例如那些需要合作完成绘画、剪贴的书。
8岁-10岁儿童
不再关注小猫小狗的幼稚故事,开始对成人世界感兴趣。
历险记、探险故事、迷宫寻宝、太空揭秘之类的书籍都是不错的选择。
10岁以后儿童
学习任务日显重要,学习能力与知识积累的水平也进入加速期。
结合课本学习、能力开发、兴趣培养的书籍比较适宜,例如一些趣味语文、趣味数学、趣味科学小实验等。
  
因为探讨的是早期阅读,我们关注的小读者年龄都很小,生理心理诸方面也都欠成熟,需要格外的呵护。谁愿意看到孩子小小年纪,就落下近视眼、身体嬴弱呢?因此,我们要提醒家长:在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同时,安全、卫生、科学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话题——

[[i] 本帖最后由 ourkids 于 2006-4-7 14:38 编辑 [/i]].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童年弥漫着书香

Processed in 2 queries